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第17课明朝的灭亡本课分析《明朝的灭亡》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该单元的主题是“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本课则揭开了明朝灭亡的面纱。本课内容包括三个子目,第一目是“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介绍了明末政治的腐败和社会动荡,明末农夫起义的背景等内容;其次目是“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讲解并描述了李自成领导从农夫起义到建立政权,最终到失败的过程;第三目是“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介绍了女真族的不断发展壮大,后金的建立,以及清朝建立,清军入关的内容。三个子目的支配体现了在内容上的因果关系。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肯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史实的实力,他们对历史学科的爱好深厚,自我表现欲强,形象思维活跃,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感爱好。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协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整体设计●教学目标时空观念1.驾驭李自成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2.把握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的基本史实。史料实证培育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实力。历史说明1.了解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2.了解明末农夫起义爆发的缘由。唯物史观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简要评价李自成“均田免赋”的口号。家国情怀1.历史上崇祯帝是一个特别勤奋的皇帝,但也无法挽救明朝的覆灭,从中相识到明朝腐败政治的巨大破坏力,从而可以理解为什么现阶段我国反腐力度如此之大。2.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中得出一个较为正确的历史、人生、民族观。●教学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教学难点明末农夫起义的缘由。●课前打算1.教材: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设计好教案与学案,设计与教学配套的多媒体课件。2.学生:引导学生做好预习。●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方法1.情景创设法:学习本课明末农夫起义,可用图片导入,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引导学生主动主动地参加到课堂教学中。2.讲解并描述法:本课主要讲了三目的内容,可以采纳讲解并描述法,培育学生的归纳实力,同时也培育学生的总结、概括、比较实力。3.小组探讨、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沟通、合作探究的方式,可以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语言沟通、思想碰撞,加强学生的思维实力,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闯王进京[老师讲解并描述]李自成是农夫革命史中一位宏大的人物。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均田免赋”为号召,转战十余年,最终于1644年4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惋惜他们简单为成功所沉醉,忽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为满洲人所乘。所以李自成既有中国农夫典型的能吃苦耐劳、有创建力等优点,也有小富即安,目光短浅的缺点。前者导致他成功,后者导致他成功之后快速败亡。今日就让我们来学习明朝是如何灭亡的。二、讲授新课第一目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展示)[展示图片]《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老师讲解并描述]这张巨幅画卷描绘了朱见深正月十五在皇宫里庆元宵节游玩的各种情景。画面中,从早至晚的各种节目,场面均有宪宗在场,其中演出、杂技、魔术、烟花爆竹及整山灯市等场面恢宏。画中,还有在宫内设街市,仿照民间习俗放爆竹、闹花灯、看杂的情景。图中身着便服的朱见深坐在殿前围帐中,侍臣们立于两旁,殿上悬有彩灯,一派繁华。从中可以看出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状况如何?[老师讲解并描述]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提出问题]明朝后期统治腐败产生了怎样的后果?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1: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心对社会的限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学生2:土地兼并严峻,致使大量农夫流离失所。[展示图片]明代《流民图》(局部)[老师讲解]明代《流民图》从一个侧面把明代灾荒战乱下人民的下场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其次目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展示)[提出问题]明末农夫起义爆发的缘由是什么?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1:根本缘由是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冲突异样尖锐。学生2:干脆缘由是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活动探究1]分组探讨材料一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饥民死活,仍旧催逼税,敲骨吸髓地榨取农夫。白水饥民王二聚集了数百个无法活命的农夫进行斗争,他声问大家:“谁敢杀死知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敢杀。”于是王二率饥民冲县城,杀死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夫斗争的序幕。(1)依据材料一,说说明末农夫起义爆发的干脆缘由?材料二崇祯十四年(1641年)年初,李自成攻占洛阳。夺取洛阳后,俘获官军3000人,收缴了一批武器辎重,大大改善了农夫军的装备,并使自己拥有了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他没收了福王府中金银财货和大批粮食物资,发布告示开仓济贫,大赈饥民,令饥民远近就食。李自成、张献忠相继攻占洛阳、襄阳,宣告了明朝围剿政策的破产。(2)依据材料二,指出在明末农夫起义军中发展壮大的是哪一支?材料三崇祯十七(1644年)年初,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即向北京进军。二月入山西,仅在宁武一战,即破太原等地。三月,大同、宣府、居席降,迫至京师城下。十七日,官军三大营先降,十八日,守城太监开门献城,十九日,破皇城,朱由检自缢,明王朝的统治被农夫起义推翻。(3)结合材料三和课本学问,说说李自成能够灭亡明朝的缘由?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小组1:陕西大旱,但官府仍旧催逼粮税。小组2:李自成。小组3:①明末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土地兼并严峻,农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冲突尖锐;②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③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展示图片]明末农夫起义形势图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要说一说明末农夫起义的基本状况。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1:李自成率领农夫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学生2: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内,末帝崇祯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被农夫起义推翻。[老师讲解并描述]“均田免赋”是封建社会末期起义农夫提出的要求平分土地、减免繁重的赋役负担的战斗纲领,得到广阔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设计意图:通过读图,简要说明明末农夫起义的基本状况,学生参加到活动中,可以熬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实力。)第三目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展示)[展示图片]努尔哈赤像[提出问题]哪一位同学说一说满洲兴起的状况。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1: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学生2: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老师讲解并描述]满族的祖先本是金代的女真部族,所以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以后即定国号为“大金”。不久,为区分于历史上的金代,又改称“后金”。[提出问题]谁能简述清兵入关状况?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最终失败。[展示图片]吴三桂像山海关[老师讲解并描述]吴三桂,明末镇守山海关,1644年(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4月,清摄政王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大顺军。课堂小结明末农夫起义军和明清军队经过30余年的反复较量,推翻了明朝,打击了清朝,在中国农夫斗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起了肯定的作用。虽然它同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大多数农夫斗争一样,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其斗争时间之久、规模之大、斗争之激烈、影响之深远,却为以往之民起义所不及。板书设计第17课明朝的灭亡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政治日益腐败2.土地兼并严峻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均田免赋”2.建立政权(1643)3.推翻明朝(1644)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1.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史称后金(1616年)2.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36年)3.清兵入关4.李自成起义军失败教学反思本课在明确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围绕设定的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留意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讨,合作探究,给学生供应充分的思索空间,力求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同时本课事实上是学习明末农夫起义爆发的缘由、经过和结果,故需老师在授课时,留意结合学生实际水平调整教化策略,充分发挥历史图片等多媒体素材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明末农夫起义的相关学问。吴三桂为什么没能守住山海关吴三桂奉旨护卫首都北京,三月十六抵山海关,当三月二十抵河北丰润时,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已进入北京,崇祯自缢,吴三桂则引兵退保山海关。李自成曾多次招降,吴三桂一再迟疑,曾一度有倒戈李自成的念头。据传后来听说其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掳去而作罢。两面受敌的吴三桂,对内不敌李自成,对外难挡多尔衮。而在京的李自成,因胆怯 清兵入关,确定“灭吴保关”,于是发兵二十余万,四月十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