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SS1005-2020储能电站储能电池管理系统与储能变流器通信技术规范》_第1页
《TCPSS1005-2020储能电站储能电池管理系统与储能变流器通信技术规范》_第2页
《TCPSS1005-2020储能电站储能电池管理系统与储能变流器通信技术规范》_第3页
《TCPSS1005-2020储能电站储能电池管理系统与储能变流器通信技术规范》_第4页
《TCPSS1005-2020储能电站储能电池管理系统与储能变流器通信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CPSS1005—2020

储能电站储能电池管理系统与储能变流器通信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储能电站储能电池管理系统与储能变流器之间的通信网络拓扑结构、物理层、数据链

路层、应用层、协议结构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储能电站储能电池管理系统与储能变流器之间的通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4131—2017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GB/T36558—2018电力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ANSI/TIA/EIA485-A—1998Electricalcharacteristicsofgeneratorsandreceiversforuseinbalanced

digitalmultipointsystems

ISO11898-1:2015Roadvehicles-Controllerareanetwork(CAN)Part1:Datalinklayerandphysical

signalling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帧frame

组成一个完整消息的一系列数据位。

3.2

CAN数据帧CANdataframe

组成传输数据的CAN协议所必需的有序位域,以帧起始(SOF)开始,帧结束(EOF)结尾。

3.3

报文messages

一个或多个具有相同参数组编号的“CAN数据帧”。

3.4

标识符identifier

CAN仲裁域的标识部分。

1

T/CPSS1005—2020

3.5

扩展帧extendedframe

ISO11898中定义的使用29位标识符的CAN数据帧。

3.6

参数组paramentergroup;PG

在一报文中传送参数的集合,参数组包括:命令、数据、请求、应答和否定应答等。

3.7

参数组编号parametergroupnumber;PGN

用于唯一标识一个参数组的一个24位值。参数组标号包括:保留位、数据页位、PDU格式域(8位)、

组扩展域(8位)。

3.8

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unit;PDU

一种特定的CAN数据帧格式。

3.9

传输协议transportprotocol

数据链路层的一部分,为传送数据在9字节或以上的PGN提供的一种机制。

3.10

电池模块batterymodule

封装在同一个壳体内,由一个以上单体电池串并联组合与电池模块管理单元及相关电气部件组成的

一个电池系统单元。

3.11

电池簇batterycluster

由电池模块采用串联、并联或串并联连接方式,且与储能变流器及附属设施连接后实现独立运行的

电池组合体,还宜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监测和保护电路、电气和通讯接口等部件。

3.12

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system;BMS

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信息,并对电池的状态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装置。

[GB/T36558—2018,定义3.2]

3.13

储能变流器powerconversionsystem;PCS

连接电池系统与电网(和/或负荷),实现功率双向变换的装置。

[GB/T36558—2018,定义3.3]

2

T/CPSS1005—2020

3.14

电化学储能电站electrochemicalenergystoragestation

采用电化学电池作为储能元件,可进行电能存储、转换及释放的电站。

[GB/T34131—2017,定义3.1]

4总则

4.1本标准储能电站BMS与PCS之间的通信系统采用CAN2.0B通信协议(控制器局域网)和

MODBUS(串行通信协议)通信协议。

4.2本标准规定报文字节遵循首先发送低有效字节原则。

4.3本标准通信协议中“备用”的字节填充0x00,“备用位”填充0。

5网络拓扑结构

5.1储能电站BMS与PCS之间的通信网络一般包括两个节点,即BMS和PCS。

5.2储能电站BMS和PCS之间的通信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见图1。

CAN网络

储池

充放电模块充放电模块电池模块电池模块

能管

内部网络内部网络

变RS-485网络理

流系

器统

干节点

充放电模块充放电模块电池模块电池模块

PCSBMS

图1储能电站BMS与PCS之间的通信网络拓扑结构图

6物理层

6.1BMS和PCS通信物理层连接采用CAN、RS-485及干节点。

6.2CAN通信物理层,应符合ISO11898的规定;RS-485通信物理层,应符合ANSI/TIA/EIA-485-A

的规定。

6.3BMS和PCS宜采用独立的CAN进行通信,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CAN接口要求

序号名称要求

1驱动与接收端耐静电放电(ESD)±15kV(人体模式)

2隐性逻辑CANH电平2.5V

3

T/CPSS1005—2020

表1(续)

序号名称要求

3隐性逻辑CANL电平2.5V

4显性逻辑CANH电平3.5V

5显性逻辑CANL电平1.5V

6.4CAN通讯波特率可以设置,宜设置为250kbit/s,不高于500kbit/s。

6.5BMS和PCS应采用独立的RS-485进行通信,RS-485为标准串行电气接口,应符合表2的要求。

6.6RS-485通讯波特率可以设置,宜设置为9600bit/s,不高于19200bit/s。

6.7BMS和PCS应至少采用2路干节点进行通讯,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2RS-485接口要求

序号名称要求

1驱动与接收端耐静电放电(ESD)±15kV(人体模式)

2共模输入电压-7V~+12V

3差模输入电压>0.2V

4驱动输出电压1.5V~5V(负载阻抗54Ω时)

5通讯方式半双工

6驱动能力不小于32个同类接口

7有效传输距离传输速率不大于100kbps条件下,不小于1200m

8总线无源,由BMS或PCS提供隔离电源

表3干结点接口要求

序号名称要求

1驱动与接收端耐静电放电(ESD)±15kV(人体模式)

2断开阻值大于10MΩ

3闭合阻值小于10Ω

4过电流能力500mA

5干节点形式无源

7数据链路层

7.1一般要求

数据链路层为物理连接之间提供可靠数据传输,BMS与PCS之间的CAN数据帧格式符合ISO11898

的规定,RS-485报文符合MODBUS数据帧格式规定。

4

T/CPSS1005—2020

7.2CAN数据链路层要求

7.2.1帧格式

BMS与PCS通讯应使用CAN扩展帧的29位标识符,具体每个位分配的相应定义符合ISO11898的规

定。

7.2.2协议数据单元(PDU)

每个CAN数据帧包含一个单一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协议数据单元由七部分组成,分别是优

先级、保留位、数据页、PDU、特定PDU、源地址和数据域,如表4所示。

表4协议数据单元(PDU)

序号名称缩写数据长度说明

1优先级P3位从最高0设置到最低7。

2保留位R1位备今后开发使用,设为0。

3数据页DP1位用来选择参数组描述的辅助页,设为0。

4PDUPF8位用来确定PDU的格式,以及数据域对应的参数组编号。

5特定PDUPS8位PS值取决于PDU格式,采用PDU1格式,PS值为目标地址。

6源地址SA8位发送此报文的源地址。

若给定参数组数据长度≤8字节,可使用数据域全部的8字节;若给定

7数据域DATA8字节参数组数据长度为9~1785字节时,数据传输需多个CAN数据帧,通

过传输协议功能的连接管理能力来建立和关闭多包参数组的通信。

7.2.3协议数据单元(PDU)格式

PDU格式选用PDU1格式,应符合ISO11898的要求。

7.2.4传输协议功能

传输协议应具备以下功能:消息的拆装和重组、连接管理。

7.2.5地址的分配

PCS地址可配置,同一PCS对应的BMS所设置地址不得重复,BMS地址应采用依顺序编码,如表5

所示,以1台PCS对应10个BMS为例,RS-485配置相同。

表5PCS和BMS地址分配

名称地址名称地址

PCS0x27

1#BMS0x016#BMS0x06

2#BMS0x027#BMS0x07

3#BMS0x038#BMS0x08

4#BMS0x049#BMS0x09

5#BMS0x0510#BMS0x0A

5

T/CPSS1005—2020

7.2.6消息类型

支持两类消息类型,分别为请求和确认,具体定义应遵循ISO11898中信息类型的规定。

7.3RS-485数据链路层要求

7.3.1信息类型

根据传输方向,分为两种类型:由PCS发出到BMS的命令信息,由BMS发出到PCS的应答信息。

7.3.2数据传输方式

数据传输方式为异步方式,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可设置,宜设置为起始位1位,数据位8

位,奇偶校验位None,停止位1位。

7.3.3帧格式

每帧由从地址码、功能码、数据区、CRC校验码等4个域组成,各部分组成见表6,各部分再由若干

字节组成。

表6RS-485帧格式组成

名称地址码功能码数据区CRC校验码

数据长度8位8位N×8位16位

7.3.3.1地址码为第一个字节,由用户设定设备号的BMS将接收由主机发送来的信息。

7.3.3.2功能码为第二个字节,PCS采用04H功能码对BMS数据进行召唤。

7.3.3.3数据区包括由从机BMS的返回信息或执行动作,如数据、参考地址等。

7.3.3.4采用CRC校验码判断信息是否正确传输,由发送设备计算CRC,放置于发送信息帧的尾部

(校验码高字节在前),接收设备再次计算所接收信息的CRC并对比发送设备所传输的CRC。

7.3.3.5CRC校验码按以下步骤计算:

a)预置16位CRC寄存器为十六进制FFFF;

b)把第一个8位数据与16位CRC寄存器的低位相异或,结果放于CRC寄存器;

c)把寄存器的内容右移一位,用0填补最高位,检查最低位;

d)如果最低位为0,重复步骤c,如果最低位为1,CRC寄存器与多项式A001H

(1010000000000001B)进行异或;

e)重复步骤c和d,右移8次;

f)重复步骤b到步骤e,对下一个8位数据处理;

g)获得CRC码。

8应用层

8.1CAN协议应用层

8.1.1CAN协议应用层定义主要遵循ISO11898,采用参数和参数组定义的形式。

8.1.2应用层数据采用协议数据单元PDU的PDU1格式(PS为目标地址)。

8.1.3采用PGN对参数组进行编号,各个节点根据PGN来识别数据包的内容。

6

T/CPSS1005—2020

8.1.4使用“请求PGN”来主动获取其他节点的参数组。

8.1.5采用周期发送和事件驱动的方式来发送数据周期和顺序,帧与帧间隔不得小于10ms。

8.1.6定义新参数组时,应将相同功能的参数、相同或相近刷新频率的参数和属于同一个子系统内的

参数放在同一个参数中。

8.1.7修改已定义的参数组时,不应对已定义的字节或位的定义进行修改。

8.1.8故障诊断的定义遵循ISO11898中关于CAN总线应用层诊断的技术要求。

8.2RS-485协议应用层

8.2.1采用主从结构的半双工通讯方式,其中主机PCS为发送方,各从机BMS为应答方。

8.2.2BMS采用唯一地址进行编码,当BMS接收到的命令站址与自身站址不一致时,不响应。

8.2.3地址0xFF为广播地址。

8.2.4通信链路的建议与解除均由主站发出的信息帧来控制。

8.3干节点应用层

BMS和PCS应至少采用2路干节点进行通讯,一路用于PCS停机输入,一路用于PCS跳机输入,宜采

用常开接点,闭合为有效状态,断开为无效状态。

8.4通讯异常

BMS或PCS连续3秒没有收到对方命令,判断对方通讯异常。

9通信协议结构

9.1CAN通信协议结构

9.1.1信息内容

数据信息采用无符号多字节数据,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如表7所示。

表7CAN通信协议数据信息

数据类型字节数精度范围偏移量异常/无效值

电池簇最大允许充电电流两字节0.1A0~1000.0A00xFFFF

电池簇最大允许放电电流两字节0.1A0~1000.0A00xFFFF

电池簇总电压两字节0.1V0~2000.0V00xFFFF

电池簇总电流两字节0.1A-3200.0~3200.0A-3200.0A0xFFFF

电池簇最大允许充电功率两字节0.1kW0~2000.0kW00xFFFF

电池簇最大允许放电功率两字节0.1kW0~2000.0kW00xFFFF

温度两字节0.1℃-40.0~100.0℃-40.0℃0xFFFF

SOC两字节0.1%0~120.0%00xFFFF

SOH两字节0.1%0~120.0%00xFFFF

7

T/CPSS1005—2020

9.1.2BMS报文解析

9.1.2.1BMS数据帧1

BMS数据帧1内容如表8所示,以发送节点BMS地址为0x01,以接收节点PCS地址为0x27,优先级为

6为例,通信周期宜为200ms。

表8BMS数据帧1

ID十六进制数据

PFPSSA

PRDP位置数据名

报文编号目标地址源地址

1Byte电池簇最大允许充电电流低字节

2Byte电池簇最大允许充电电流高字节

600102701

3Byte电池簇最大允许放电电流低字节

4Byte电池簇最大允许放电电流高字节

5Byte电池簇总电压低字节

6Byte电池簇总电压高字节

600102701

7Byte电池簇总电流低字节

8Byte电池簇总电流高字节

9.1.2.2BMS数据帧2

BMS数据帧2内容如表9所示,以发送节点BMS地址为0x01,以接收节点PCS地址为0x27,优先级为

6为例,通信周期宜为200ms。

表9BMS数据帧2

ID十六进制数据

PFPSSA

PRDP位置数据名

报文编号目标地址源地址

1Byte电池簇最大允许充电功率低字节

2Byte电池簇最大允许充电功率高字节

3Byte电池簇最大允许放电功率低字节

4Byte电池簇最大允许放电功率高字节

600112701

5Byte簇SOC低字节

6Byte簇SOC高字节

7Byte簇SOH低字节

8Byte簇SOH高字节

9.1.2.3BMS数据帧3

BMS数据帧3内容如表10所示,以发送节点BMS地址为0x01,以接收节点PCS地址为0x27,优先级

为6为例,通信周期宜为200ms,电池状态位逻辑如表11所示,告警状态位逻辑如表12所示,通信异常

位逻辑如表13所示。

8

T/CPSS1005—2020

表10BMS数据帧3

ID十六进制数据

PFPSSA

PRDP位置数据名

报文编号目标地址源地址

1Byte电池状态位

2Byte轻度告警Statusflag1

3Byte轻度告警Statusflag2

4Byte中度告警Statusflag1

600122701

5Byte中度告警Statusflag2

6Byte严重告警Statusflag1

7Byte严重告警Statusflag2

8Byte心跳信号

表11电池状态位逻辑

位电池状态

Bit7直流断路器状态逻辑1:直流断路器闭合;逻辑0:直流断路器断开

Bit6预充断路器状态逻辑1:预充断路器闭合;逻辑0:预充断路器断开

Bit5充满逻辑1:已充满;逻辑0:未充满

Bit4放空逻辑1:已放空;逻辑0:未放空

Bit3备用

Bit2备用

Bit1电池簇放电允许逻辑1:允许放电;逻辑0:禁止放电

Bit0电池簇充电允许逻辑1:允许充电;逻辑0:禁止充电

表12告警状态位逻辑

位Statusflag1aStatusflag2a

逻辑1:温度差异过大逻辑1:BMS内部异常

Bit7温度差异过大BMS内部异常位

逻辑0:正常逻辑0:正常

逻辑1:电压差异过大逻辑1:单体过温

Bit6电压差异过大单体过温

逻辑0:正常逻辑0:正常

逻辑1:簇SOC过高逻辑1:单体欠温

Bit5簇SOC过高单体欠温

逻辑0:正常逻辑0:正常

逻辑1:单体SOC过低逻辑1:单体SOC过低

Bit4簇SOC过低单体SOC过低

逻辑0:正常逻辑0:正常

逻辑1:放电过流逻辑1:单体SOC过高

Bit3放电过流单体SOC过高

逻辑0:正常逻辑0:正常

逻辑1:充电过流逻辑1:单体过压

Bit2充电过流单体过压

逻辑0:正常逻辑0:正常

逻辑1:簇电压过压逻辑1:单体欠压

Bit1簇电压过压单体欠压

逻辑0:正常逻辑0:正常

9

T/CPSS1005—2020

表12(续)

位Statusflag1aStatusflag2a

逻辑1:簇电压欠压逻辑1:绝缘故障

Bit0簇电压欠压绝缘故障标志

逻辑0:正常逻辑0:正常

a对应不同程度的告警。

表13PCS与BMS通信异常位逻辑

位通信异常

Bit7

Bit6

心跳标识心跳数0-15循环,每发送一次数据增加1

Bit5

Bit4

Bit3备用

Bit2备用

Bit1备用

Bit0备用

9.1.2.4BMS数据帧4

BMS数据帧4内容如表14所示,以发送节点BMS地址为0x01,以接收节点PCS地址为0x27,优先级

为6为例,通信周期宜为200ms。

表14BMS数据帧4

ID十六进制数据

PFPSSA

PRDP位置数据名

报文编号目标地址源地址

1Byte单体电压最低低字节

2Byte单体电压最低高字节

3Byte单体电压最低电池节号低字节

4Byte单体电压最低电池节号高字节

600132701

5Byte单体电压最高低字节

6Byte单体电压最高高字节

7Byte单体电压最高电池节号低字节

8Byte单体电压最高电池节号高字节

9.1.2.5BMS数据帧5

BMS数据帧5内容如表15所示,以发送节点BMS地址为0x01,以接收节点PCS地址为0x27,优先级

为6为例,通信周期宜为200ms。

10

T/CPSS1005—2020

表15BMS数据帧5

ID十六进制数据

PFPSSA

PRDP位置数据名

报文编号目标地址源地址

1Byte单体SOC最低低字节

2Byte单体SOC最低高字节

3Byte单体SOC最低电池节号低字节

4Byte单体SOC最低电池节号高字节

600142701

5Byte单体SOC最高低字节

6Byte单体SOC最高高字节

7Byte单体SOC最高电池节号低字节

8Byte单体SOC最高电池节号高字节

9.1.2.6BMS数据帧6

BMS数据帧6内容如表16所示,以发送节点BMS地址为0x01,以接收节点PCS地址为0x27,优先级

为6为例,通信周期宜为200ms。

表16BMS数据帧6

ID十六进制数据

PFPSSA

PRDP位置数据名

报文编号目标地址源地址

1Byte单体温度最低低字节

2Byte单体温度最低高字节

3Byte单体温度最低电池节号低字节

4Byte单体温度最低电池节号高字节

600152701

5Byte单体温度最高低字节

6Byte单体温度最高高字节

7Byte单体温度最高电池节号低字节

8Byte单体温度最高电池节号高字节

9.1.3PCS报文解析

PCS数据帧内容如表17所示,以发送节点PCS地址为0x27,以接收节点BMS地址为0x01,优先级为

6为例,通信周期宜为200ms,PCS系统状态/命令位逻辑如表18所示。

表17PCS数据帧

ID十六进制数据

PFPSSA

PRDP位置数据名

报文编号目标地址源地址

1BytePCS系统状态/命令

6001601272Byte备用

3Byte备用

11

T/CPSS1005—2020

表17(续)

ID十六进制数据

PFPSSA

PRDP位置数据名

报文编号目标地址源地址

4Byte备用

5Byte备用

6001601276Byte备用

7Byte备用

8Byte备用

表18PCS系统状态/命令位逻辑

位PCS系统状态/命令

Bit7备用

Bit6备用

Bit5备用

Bit4备用

Bit3

上/下电命令逻辑00:无动作;逻辑01:上电;逻辑02:下电;逻辑03:无动作

Bit2

Bit1逻辑01:充电;逻辑02:放电;逻辑03:静止;逻辑04:停机;逻辑

PCS运行状态位

Bit005:跳机;

9.2MODBUS通信协议结构

9.2.1数据类型

MODBUS通信协议数据类型如表19所示。

表19MODBUS通信协议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符号说明

8bit无符号整数BYTE0~255

16bit无符号整型UINT0~65535

16bit有符号整型INT-32768~32767

32bit浮点型FLOATIEEE标准32bit浮点数

32bit无符号整型UDINT

32bit有符号整型DINT

32bitBCD码8BCD8位压缩BCD码,如十进制8092101表示为08092101H

16字节字符串16chString

32字节字符串32chString

布尔型BOOL只有“0”、“1”两种状态,仅用于离散输入寄存器。

12

T/CPSS1005—2020

9.2.2读输入寄存器

读输入寄存器命令发送与应答数据如表20所示,功能码04H,数据顺序如表21所示,运行控制如

表22所示,告警状态位逻辑如表23所示。

表20读输入寄存器命令发送与应答数据

发起/应答字段符号字节数数据类型说明

起始寄存器地址addr2×1UINT

发起方PCS

寄存器个数cnt2×1UINT≤120

后续字节数len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