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1.020
CCSC04
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2710—2023
中医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规范
Specificationfor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epigastricpain(chronicgastritis)
2023-08-10发布2023-09-30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5/T2710—2023
中医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中医胃脘痛(慢性胃炎)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诊断、治疗和护理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医院医师中医诊疗胃脘痛(慢性胃炎)。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6751.1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1部分:疾病
GB/T16751.2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2部分:证候
GB/T16751.3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3部分:治法
GB/T21709.1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部分:艾灸
GB/T21709.3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3部分:耳针
GB/T21709.7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7部分:皮肤针
GB/T21709.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9部分:穴位贴敷
GB/T21709.10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
3术语和定义
GB/T16751.1、GB/T16751.2、GB/T1675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3.2中医胃脘痛(慢性胃炎)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epigastricpain(chronicgastritis)
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病变)。
4诊断
4.1症状
4.1.1主要症状
不同程度和性质的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症状。
4.1.2次要症状
可兼有上腹胀、纳呆、恶心、呕吐、嘈杂、反酸、嗳气等症状。
4.2证候
4.2.1寒热错杂证
1
DB45/T2710—2023
胃脘胀满疼痛而拒按,遇冷加重,食入胀满,口干口苦或口淡,纳呆,嘈杂,恶心或呕吐,肠鸣,
便溏,舌质淡或暗,舌苔白腻或黄厚,脉弦细滑。
4.2.2湿郁脾胃证
胃脘胀闷或疼痛,纳差,食入胀满,舌质淡红,大便粘腻或排便不顺畅,舌苔白厚或白腻,脉弦或
滑。
4.2.3肝胃气滞证
胃脘胀满或疼痛,两胁胀满,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心烦,嗳气频作,善叹息,嗳气、矢气
则舒,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4.2.4肝胃郁热证
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嘈杂泛酸,嗳气频繁,烦躁易怒,口干口苦,渴喜凉饮,舌质红,苔黄,脉
弦滑数。
4.2.5脾胃虚寒证
胃脘隐痛,喜温喜按,腹中冷痛,得食痛减,畏寒肢冷、倦怠,口泛清水,纳少便溏,舌质淡舌体
胖或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缓无力或迟缓。
4.2.6胃阴不足证
胃脘隐痛,胃中嘈杂,饥而不欲食,口干渴不思饮,消瘦,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舌裂
纹无苔,脉细数。
5治疗
5.1内治法
5.1.1寒热错杂证
5.1.1.1治法:平调寒热,消痞止痛。
5.1.1.2推荐方药:安胃汤。
5.1.1.3药物组成:姜半夏9g、黄连3g、干姜3g、薏苡仁15g、百合10g、乌药6g、丹参10g、
白芍10g、木香5g、甘草5g。
5.1.1.4加减:偏寒者,干姜5g~9g,黄连酌情减量;偏热者,黄连5g,干姜酌情减量;兼脾气虚
者黄连酌情减量,加黄芪、白术;兼脾阳虚者黄连酌情减量,合黄芪建中汤;兼胃阴虚者黄连酌情减量,
去干姜、乌药,合益胃汤;以湿滞为主者,合平胃散、二陈汤;湿热明显者,干姜酌情减量,加黄芩;
气滞者,加柴胡、枳壳、浮小麦;兼食滞者,加鸡内金、麦芽、神曲;反酸嗳气明显者,加乌贼骨、瓦
楞子。
5.1.1.5煎服法:清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3次饭后温服,每次150mL~200mL。
5.1.1.6疗程:一个疗程2周,一般服用1-4个疗程或视患者病情增减疗程。
5.1.2湿郁脾胃证
5.1.2.1治法:化湿解郁,行气和胃。
5.1.2.2推荐方药:安胃化湿解郁汤。
2
DB45/T2710—2023
5.1.2.3药物组成:苍术10g、陈皮6g、姜半夏9g、薏苡仁15g、茯苓15g、草果5g、田七3g、
甘草5g。
5.1.2.4加减:伴脾虚腹痛腹胀而不拒按,舌质淡、脉虚无力者,加黄芪,白术;化热者,舌质红,
舌苔黄,脉弦数者,加黄连、黄芩;出血性胃炎,加仙鹤草、白及;伴胆汁反流者,加柴胡、白芍、枳
壳、浮小麦;纳差者,加麦芽、神曲。
5.1.2.5煎服法:清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3次饭后温服,每次150mL~200mL。
5.1.2.6疗程:一个疗程2周,一般服用1-4个疗程或视患者病情增减疗程。
5.1.3肝胃气滞证
5.1.3.1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5.1.3.2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5.1.3.3药物组成:柴胡9g、白芍10g、枳壳6g、川芎6g、香附6g、陈皮5g、甘草5g。
5.1.3.4加减:痞满较甚者,四逆散合越鞠丸加减;气郁化火,口苦咽干者,加黄连、吴茱萸;湿浊
内阻,舌苔厚腻者,加茯苓、薏苡仁;疼痛严重时,加延胡索、川楝子。
5.1.3.5煎服法:清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3次饭后温服,每次150mL~200mL。
5.1.3.6疗程:一个疗程2周,一般服用1-4个疗程或视患者病情增减疗程。
5.1.4肝胃郁热证
5.1.4.1治法:疏肝泻热,和胃止痛。
5.1.4.2推荐方药:化肝煎加减。
5.1.4.3药物组成:丹皮10g、栀子10g、白芍10g、青皮5g、陈皮5g、浙贝母6g、泽泻10g。
5.1.4.4加减:胃脘灼痛、口苦、咽干、恶心明显者,小柴胡汤加减;肝胃郁热,大便干结者,加决
明草、芦荟。
5.1.4.5煎服法:清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3次饭后温服,每次150mL~200mL。
5.1.4.6疗程:一个疗程2周,一般服用1-4个疗程或视患者病情增减疗程。
5.1.5脾胃虚寒证
5.1.5.1治法:温中补气,和中缓急。
5.1.5.2推荐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
5.1.5.3药物组成:黄芪10g、党参15g、白术10g、桂枝5g、干姜5g、砂仁10g、白芍10g、茯
苓10g、大枣10g、炙甘草5g。
5.1.5.4加减:气虚为主者,也可用补中益气汤;阳虚内寒较重者,也可用大建中汤化裁,或加附子、
肉桂;兼泛酸者,可加黄连、炒吴茱萸、煅瓦楞、海螵蛸;泛吐清水时,可合小半夏加茯苓汤或苓桂术
甘汤。
5.1.5.5煎服法:清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3次饭后温服,每次150mL~200mL。
5.1.5.6疗程:一个疗程2周,一般服用1-4个疗程或视患者病情增减疗程。
5.1.6胃阴不足证
5.1.6.1治法:滋养胃阴。
5.1.6.2推荐方药: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5.1.6.3药物组成:沙参10g、玉竹10g、麦冬10g、生地10g、白芍10g、石斛6g、佛手5g、玫
瑰花5g、炙甘草3g。
3
DB45/T2710—2023
5.1.6.4加减:胃痛较甚,合用金铃子散;津亏液伤明显,加天花粉、乌梅;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
郁李仁、瓜蒌仁;兼肝阴虚,脘痛连胁者,合用一贯煎。
5.1.6.5煎服法:清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3次饭后温服,每次150mL~200mL。
5.1.6.6疗程:一个疗程2周,一般服用1-4个疗程或视患者病情增减疗程。
5.2外治法
5.2.1穴位贴敷
5.2.1.1常用穴
神阙、中脘、足三里。
5.2.1.2特效反应区
背部脊椎两侧肝俞穴至脾、胃俞穴、阳性反应区域。
5.2.1.3辨证分型用药
5.2.1.3.1寒热错杂证:川芎、黄连、干姜、吴茱萸等中药各等份,研细末。
5.2.1.3.2湿郁脾胃证:茯苓、苍术、薏苡仁等中药各等份,研细末。
5.2.1.3.3肝胃气滞证:吴茱萸、柴胡、佛手、延胡索等中药各等份,研细末。
5.2.1.3.4肝胃郁热证:黄连、黄芩、柴胡等中药各等份,研细末。
5.2.1.3.5脾胃虚寒证:干姜、桂枝、吴茱萸等中药各等份,研细末。
5.2.1.3.6胃阴不足证:石斛、麦冬、熟地黄等中药各等份,研细末。
5.2.1.4操作方法
在调配好的中药粉末中加入适量凡士林或蜂蜜调成膏状,做成直径约1.5cm的药饼,用胶布固定于
所选穴位上。贴药后留置4h~6h。敷药后局部皮肤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
5.2.1.5疗程
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5.2.2艾灸
5.2.2.1穴位选择
灸疗主要适用于脾胃虚寒证,取穴:足三里、中脘、神阙、特效反射区(背部第9~11胸椎两侧旁
开1.5寸)。胃痛、腹痛、腹胀可灸足三里;胃痛、反胃吞酸、呕吐、嗳气可灸中脘;胃脘痛、腹胀、
嗳气可灸神阙;腹痛、腹胀、嗳气、呕吐等可灸特效反射区。
5.2.2.2灸法
温和灸。
5.2.2.3操作方法
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3cm处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每处灸10min~15min,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宜。
5.2.2.4疗程
4
DB45/T2710—2023
每天1次,每次2个部位;10次为1个疗程。
5.2.3穴位埋线疗法
5.2.3.1主穴
第8~12胸椎棘突两旁反射区为主(宜每侧埋4个穴位),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
5.2.3.2配穴
寒热错杂证加上巨虚、阴陵泉;湿郁脾胃证加中脘、天枢、上巨虚;肝胃气滞证加期门、阳陵泉;
肝胃郁热证加上巨虚、下巨虚;脾胃虚寒证加关元、气海、中脘;胃阴亏虚证加丰隆、关元。
5.2.3.3操作方法
将已消毒的羊肠线置入注射器针头内,局部消毒后快速刺入穴位,将羊肠线推入穴位皮下或肌层。
5.2.3.4疗程
每10d治疗1次,治疗4~5次为宜。
5.2.4针刺疗法
5.2.4.1主穴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
5.2.4.2配穴
寒热错杂证加上巨虚、阴陵泉;湿郁脾胃证加上巨虚;肝胃气滞证加期门、阳陵泉;肝胃郁热证加
上巨虚、下巨虚;脾胃虚寒证加足三里;胃阴亏虚证加丰隆。
5.2.4.3疗程
每天1次,4~5次为1个疗程。
5.2.5壮医药线点灸
5.2.5.1体穴
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指背穴、四缝穴、下金津、玉液。
5.2.5.2体穴配穴
脾胃虚寒证配气海、关元;胃阴亏虚证配内庭;肝胃气滞证者配太冲。
5.2.5.3耳穴
胃、交感、神门、十二指肠。
5.2.5.4操作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a)持线,采用壮医药线(直径0.5mm),以右拇指、食指挟持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1cm~2cm;
b)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酒精灯上点燃,然后吹灭明火,只留线头珠火即可;
5
DB45/T2710—2023
c)施灸,将线端珠火对准穴位,顺应手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健而敏捷地将带有珠火
的线头直接点按在预先选好的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1壮。每穴点灸2壮。
5.2.5.5疗程
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5.3禁忌及注意事项
5.3.1内治法
5.3.1.1对推荐方药的中药有过敏史者忌用。
5.3.1.2孕妇、产妇、哺乳期妇女、儿童慎用。
5.3.1.3服用药物时间较长的患者,在使用过程中注意监测肝肾功能。
5.3.1.4使用的中药材应符合国家药典或者行业标准的要求。
5.3.2外治法
5.3.2.1艾灸应符合GB/T21709.1的规定。
5.3.2.2穴位贴敷应符合GB/T21709.9的规定。
5.3.2.3穴位埋线应符合GB/T21709.10的规定。
5.3.2.4针刺疗法应符合GB/T21709.7的规定。
5.3.2.5壮医药线点灸应符合GB/T21709.3、GB/T21709.7的规定。
6护理
6.1饮食
按时就餐,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以细、软、少量多餐为原则,宜细嚼慢咽,勿暴饮
暴食、饥饱无度。忌过咸、腌制、熏制、辛辣、肥甘食物及浓茶、浓咖啡,戒酒。应符合以下要求:
——寒热错杂证不宜进食煎炸烧烤等性热食物,也不宜进食凉茶、冰冻等寒凉食物;
——湿郁脾胃证不宜进食甜味、性湿热食物,不宜过饱,不宜进食生冷食物;
——肝胃气滞证饮食宜清淡疏利,常食萝卜、洋葱、大蒜等,忌食南瓜、红薯、土豆等;
——肝胃郁热证饮食宜清淡,多食用泄热食物,可喝绿豆汤、莲子汤等清凉食物;
——脾胃虚寒者饮食宜细软、温热易消化,忌生冷瓜果,可服用生姜红糖汤,多食温中健脾食物,
如羊肉、生姜、胡椒等;
——胃阴不足证饮食宜细软多汁,少食多餐,可多食滋养胃阴食物,如百合、藕粉、麦冬等。
6.2生活
适当锻炼,规律作息,避免长期过度劳累,戒烟,冬春季节交替时注意增减衣服。
6.3情志
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避免不良情绪刺激,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6
DB45/T2710—2023
参考文献
[1]GB/T21709.21-2013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1部分毫针针刺手法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3]张声生与周强,胃脘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医杂志,2017.58(13):第
1166-1170页.
[4]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梁健,等.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张万岱,等.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天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32(06):第738-743页.
[7]林寿宁,朱永苹,廖冬燕,韦维,等.林沛湘学术经验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8]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9]林寿宁,陈洋,朱永苹,张敏.安胃二号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
志,2013,29(08):12-14.
[10]张伯礼,吴勉华.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11]梁繁荣,王华.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12]林辰.壮医药线点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13]孙广仁,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14]张声生,唐旭东,黄穗平,卞立群.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华中医药
杂志,2017,32(07):3060-3064.
[15]林寿宁.中医临床家—林沛湘[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
[16]林寿宁,朱永苹,黄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中医防治与调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10.
[17]唐友明,林寿宁,黄彬.“安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71例临床观察——兼谈中药颗粒剂
与临床疗效的关系[J].江苏中医药,2003,24(4):27-28.
[18]朱永苹,林寿宁,黄适.安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5,
32(10):1030-1031.
[19]朱永苹,林寿宁,黄彬,黄适,谈驰.安胃汤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肠激素水平影响的临床研
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8):1092-1093.
[20]朱永苹,廖冬燕,黄建民,林寿宁.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消化疾病诊治适宜技术现状的调
查[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5):975-976.
[21]廖冬燕,朱永苹,张学宁,林寿宁,林裕元,万文雅.安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与安
全性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5,38(1):12-15.
[22]朱永钦,朱永苹,林寿宁,黄连梅,韦维,廖冬燕,奚锦要,罗昭琼,李岸平,骆小霞,王
潇晗,曾文彬.安胃汤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方药机制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3):644-647.
7
DB45/T2710—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林寿宁、朱永苹、唐友明、姜枫、郑东林、姜俊玲、林树元、刘熙荣、韦维、
廖冬燕、林裕元、曾文彬、康雪莹、奚锦要、刘强。
I
DB45/T2710—2023
中医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中医胃脘痛(慢性胃炎)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诊断、治疗和护理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医院医师中医诊疗胃脘痛(慢性胃炎)。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6751.1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1部分:疾病
GB/T16751.2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2部分:证候
GB/T16751.3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3部分:治法
GB/T21709.1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部分:艾灸
GB/T21709.3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3部分:耳针
GB/T21709.7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7部分:皮肤针
GB/T21709.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9部分:穴位贴敷
GB/T21709.10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
3术语和定义
GB/T16751.1、GB/T16751.2、GB/T1675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3.2中医胃脘痛(慢性胃炎)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epigastricpain(chronicgastritis)
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病变)。
4诊断
4.1症状
4.1.1主要症状
不同程度和性质的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症状。
4.1.2次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儿乏困的临床护理
-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春天
- 《城市轨道交通票务工作》课件-项目二 站务员(厅巡岗)票务管理 TVM结构和功能
- 2025至2031年中国洁阴湿巾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兵工企业常用焊接方法与设备使》课件-防止或减少焊接电弧偏吹的措施
- 大学生敬老院志愿活动策划书方案
- 着色杆菌病的临床护理
- 阳泉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初三年级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2025-2030中国防滑涂料市场发展分析及市场趋势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5-2030保安服务产业政府战略管理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 外科补液课件
- JJF(新) 122-2024 石油钻修井指重表校准规范
-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含答案)
- 微训练 一文多考 备考高效之诗歌《客至》杜甫 教师版
- FSC-COC体系管理手册
- 手术部位标识国家标准(2023版)
- 2025年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装配式波纹钢结构技术规程》
-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化学 含答案
- 2025年中国煤炭贸易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
- 《小学生新能源科普》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