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一)_第1页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一)_第2页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一)_第3页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一)_第4页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堪

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2

1制作电磁铁2

2电磁铁的磁力6

3电磁铁的磁极8

4生活中的电磁铁9

湘教版五年级卜册《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1()

1太阳与影子10

2昼夜交替13

3昼夜是怎样形成的14

4一年四季16

5四季是怎样形成的17

第三单元显微镜下的的世界18

1、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18

2、无处不在的微生物21

3微生物的生活错误!未定义书签。

4微生物的功与过24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遗传和变异》教学设计26

1从种瓜得瓜说起26

2找遗传规律,育良种29

3神奇的基因工程31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青春活力》单元教学设计34

1我们在成长34

2我们的成长曲线36

3男孩和女孩37

第六单元我们怎样做方案39

1我们怎样做方案39

2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40

新学期的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相关要求。

2.筹建班级科学活动角,明确评比机制,创设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

教学准备

1.马班主任、校领导沟通商讨新学期科学教学事宜(实验室器材添置、班级科学图书角或科学活

动角的建立等)。

2.崭新的用作科学记录的大图画本。

教学过程

1.新年的问候。

2.关注欢送转入的新生。

3.新学期科学学习活动要求。

⑴学生分组

全班人,分为组,每组人。

确定组长人选,陈述组长与成员的权力和义务,明确奖惩制度。

⑵关于科学记录本

重申科学记录的意义。鼓励学生做好记录,并提出新的要求。

分发科学记录本。

4.新学期科学学习内容

⑴阅读课文目录了解本学期教学内容,并翻阅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⑵集体交流,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⑶教师陈述建立科学活动角(或图书角)的意义,发动学生建立科学活动角(或图书角)。

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

1制作电磁铁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模仿奥斯特的发现,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后提出合理猜测。

用自制电磁铁研究电磁铁佗根本性质。

在玩电磁铁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会对自己要研究的问题提出简单的设想、方案或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奥斯特认真、细致、努力的科学研究精神。

体验与他人合作有助于增进思考。

科学知识:

知道电能产生磁。

知道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局部构成,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难点:做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引导学生在“玩”中观察发现,

提出新的问题。

第一课时

这一课时学生通过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进行分析建立解释模型,知道电

流可以产生磁性。从而体验科学史上这一发现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的重要。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一号电池

2.教师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铜芯)导线、指南针、铁屑等。

【教学建议】

磁的根本性质是三年级下册学习过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适时复习回忆,有利于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

方案一

一、谈话导入

1820年的•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

二、模仿奥斯特的发现

1.奥斯特当年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实验桌上还放着指南针,无意中奥斯特突然看到一

个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

2.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请你想一想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模仿实验呢?

3.学生思考答复。老师依据学生设计实验的情况予以适当的指导。(提示学生实验时要将小磁针

与导线平行地放置在导线的下方或上方,然后接通电流,观察通电时小磁针N极的指向有什么变化。)

4.学生活动。

5.你们有什么发现?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呢?

6.现在你们认为奥斯特的猜测是什么?

7.电流可以产生磁。那通电导线可以吸引铁吗?

8.学生猜测后提供一些铁用学生实验验证。

三、验证奥斯特的猜测

1.奥斯特在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继续研究,他又做了几百次类

似的实验。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他把导线沿着同一个方向绕成圈,然后通上电,用它来靠近指南针。

又会发现什么呢?

2.学生活动

3.汇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

四、总结拓展

1、经过这些实验之后,奥斯特虽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释。但是他却用铁的事实证明了:电可以产

生磁。随后他的发现又得到了牛顿等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和开展。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2、想一想:你今天带来的电池里还有电吗?能用什么方法检验?

方案二

一、谈话导入

1820年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实验桌上还放着指南针。无意中

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从此揭开了电与磁关系的秘密!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

二、模仿奥斯特的发现

(一)复习回忆

一个简单电路由哪些局部组成,如何连接?(短路、断路)

关于“磁”,你们已经知道些什么?(能也只能吸铁;磁极、指示南北、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化)

(二)新授

1.奥斯特当年做实验的时侯,到底发生什么现象呢?你仅想当一次奥斯特,重现他当年的实验吗?

2.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你还记得奥斯特的实验是怎样做的吗?

3.学生思考答复。[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指南针放在导线下)老师依据学生设计实验的情况予以

适当的指导。(提示学生实验时要将小磁针与导线平行地放置在导线的下方或上方,然后接通电流,(观

察重点:指南针小磁针N极的指向有什么变化。)

4.学生活动。

5.你们有什么发现?[导线通电后磁针发证偏转。)

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呢?(在哪些情况下磁针会发生偏转呢?a.铁;b.磁)

6.现在你认为奥斯特的猜测是什么?(你认为……是什么,其实是询问学生解释现象时自己的猜测。

学生意见可能有两种:a.导线通电后变成了铁;b.导线通电后有了磁性。教师要持中立态度:都有可能)

三、验证奥斯特的猜测

1.如何判断导线通电后是变成铁还是有了磁性?(通电导线是否可以吸铁)

2.提供一些铁屑学生实验验证。

3.交流实验现象,总结:奥斯特试验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用最简介的文字说明吗?

(导线通电后能产生磁性一电能产生磁一电生磁)

四、总结拓展

1.通电导线有磁性,想一想,我们能利用这个现象做些什么?

2.请同学们课后查阅收集更多关于奥斯特的故事。

板书设计:

电电和磁

奥斯特

磁导线通电,磁针偏转----电能生磁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这一课时通过学生制作制作铁钉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知道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

流磁性消失的根本性质,养成认真细致、乐于合作的品质。

【教学准备工

1.学生自备:透明胶、回形针、电池

2.教师准备:绝缘导线(约1米长)、淬过火的铁钉、开关、钢棒、木棒、铝棒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什么?(电能够产生磁一通电导线有磁性,能够使磁针发生偏转,

却不能吸引铁屑!)

有什么方法可以使通电线隆吸起回形针呢?1825年,英国人斯特金根据“通电导线有磁性”这一发

现创造了电磁铁,我们也来做一个吧。[板书课题:电磁铁)

二、新授

(一)制作电磁铁,探究根本性质

1.请学生阅读课文P3铁钉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2.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制作要领:

⑴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

⑵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隆2头固定好。

⑶两头要留有适当的引线。

制作完电磁铁,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用自制电磁铁接触回形针)

3.学生动手制作铁钉电磁铁,并自由实验。(教师巡视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电磁铁接通电源和

断开电源时接触问形针各有什么发现J

(二)、研究电磁铁的制作材料

1、我们现在来观察一下电磁铁的构造,它可以分成几局部?

2、学生观察后答复。

3、如果把铁钉换成别的物体,在电路接通后,还能吸引回形针吗?

4、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测,然后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实验中搞好记录。

被导线缠绕的物体能否吸引何形针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6、介绍磁化现象。

三、总结回忆

1、我们这一节课制作和研究了电磁铁,请认真回忆一下我们的实验过程,想想你有什么发现,把

你的发现写下来。

2、学生独立整理,写出自己的发现。

3、学生汇报整理的情况,师生共同进行条理化的总结。

四、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课外用制作的电磁铁实验,有关于电磁铁,你会产生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本课时让学生通过玩电磁铁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是根据问题提出猜测,最后尝试着制定一个实验

方案验证这个猜测。

【教学准备】

I.学生自备:透明胶、回形针或大头针、电池

2.教师准备:铁钉电磁铁材料、开关、电池盒、指南针、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一节课布置同学们课外玩玩电磁铁,这一节课我们来继续玩电磁铁。你想怎样玩电磁铁呢?

2、让学生讲一讲他们课外的玩法,教师相机启发学生应月磁铁性质的知识,设计电磁铁的实验。

二、学生分小组玩电磁铁

1.刚刚同学们讲了很多的玩法,下面我们就来分小组玩一玩。提出要求:

组长主持本组活动。本次活动时间为15分钟,小组活动要有序有效必须先动脑再动手。同组同

学先想一想,与本组同学说一说自己打算怎么玩,然后才能动手实验。各小组间要展开竞赛,比一

比:哪个组玩法多、发现多;玩过后哪组提出的问题多!记录员注意做好记载。

2.学生分小组做电磁铁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3.分组讨论:你们有哪些玩法?哪些发现?提出了那些问题?填写P5面的问题卡片

4.共同梳理分组汇报:玩法、发现和问题

重点:你们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提出问题的依据是什么?

5.教师肯定鼓励性评价各小组活动表现。

三、制定研究方案。

1.刚刚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1是的,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实验研究才能

解决。)

2.强调制定方案的意义。

为了使我们的实验研究有一定的目的性,实验研究的过程能保持较为正确的方向,使研究活动能有

序的开展。我们需要在实验前学会制定方案。这是一种科学的方法,科学家正是用这种科学的方法来研

究大自然的奇妙的。

3.选取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介绍制定方案的程序

⑴方案前要根据问题先提出猜测,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做出猜测。

⑵做出猜测后就要制定方案了。你觉得方案应该写清楚一些什么内容呢?

⑶学生根据以前的探究经验答复。

⑷介绍并示范制定一份合理可行的方案

包括的工程有:研究的问题、我们的猜测、实验的材料、实验的方法、步躲等。

4.各组自选一个关于电磁铁的问题初步制定一个研究方案,写在科学文件夹上。

5.小组内互评,推荐本组制定得最好的方案,课后给教师审阅。

评价标准:查看方案工程是否齐全,是否提出了活动的大致思路。

四、总结拓展

同学们都根据提出的问题制定了研究方案,下一步就要动手研究了。请同学们课外进行相应的研究,

看谁有新发现哦!

板书设计:

实验方案

我的问题:电磁铁……?

我的猜测:电磁铁……。

实验材料:电池、导线、铁钉、

实验方法:(比照实验法

控制条件:比照条件:)

实验步骤:1........

2.……

3........(可图、文结合)

教学反思:

2电磁铁的磁力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依据实验,对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做出猜测。

2.针对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的猜测,制定方案并实施探究活动。

3.归纳概括出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4.能运用所学设计“超级”磁力电磁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实验习惯。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科学知识

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磁铁线圈的圈数,连接电池节数的多少有关。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白备;一号电池3节、大头针或回形针假设干

2.教师准备: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

【教学设计】

一、实验导入

1.回忆:上节课我们玩过电磁铁,你们小组的电磁铁吸引了几个大头针?(各小组数据不一样,个

别小组没有注意)再玩一次电磁铁,各小组用自制的电磁铁吸引回行针,记下吸引的个数。

2.小组汇报比拟,提出问题:为什么各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不相同呢?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板书课题)

二、作出我们的假设

1.上节课我们玩过电磁铁,谁来说一说:电磁铁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它的磁性又是怎样产生的?

2.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你能想到哪些方法?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呢?为什

么这样认为?

3.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强调假设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尽量防止无端的猜测。指导填写P6

表格。

4.全班交流,教师简要板书。

三、指导制定方案

1.我们的这些假设可以被证明吗?应该怎么做实验证明?

2.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范例。以研究电池节数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为例,说明:这是一个典

型的比照实验,要想知道电池节数增多时,磁力是会加大还是减小,我们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呢?在

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电池节数会对磁性造成影响呢?

3.看书P7表格,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教师根据课前审阅各组最正确方案发现的问题给一些建议。

4.全班交流小组填写的研究方案。交流时注意找出实验设计的不严密的地方。

5.组长根据本组实验方案,对下节课活动在小组内进行布置、分工。

板书设计

电磁铁的磁性

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线圈的圈数

电池个数(电流强弱)

铁芯的形状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一号电池假设干、回形针假设干。

2.教师准备:电池盒、大铁钉、绝缘导线、长短不同的铁螺栓3个、粗细不同的铁螺栓3个、直

径不同的线圈3个、强力电磁铁1个。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对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大胆的假设,并设计实验的方案,这节课我

们继续这项研究。把我们自己的假设证明一下,好吗?

2.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小组检验所选择的假设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2.教师强调各小组要分工协作,提醒各组做好小组的汇报发言准备。分组领取实验材料.

工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和研究方案进行实验c

(二)汇报交流,共享研究成果

1.全班交流

(1)实验前的假设是什么?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2)怎样改变要改变的条件?怎样控制不改变的条件的?

(3)取得了哪些实验数据?数据能说明什么或不能说明什么?

2.总结这2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3、学生填写P8的空格。

三、拓展:设计超强磁力的电磁铁

1.汇总这此研究成果后,我们能够用手中的材料做出一人磁力更大的电磁铁吗?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动手试一试,小组比一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电磁铁的磁极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依据实验,对改变电磁铁磁极的因素做出猜测。

针对可能改变电磁铁磁极变化的因素,制定方案并实施探究活动。

归纳概括出改变电磁铁磁极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实验习惯。

科学知识

知道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知道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

【教学重、难点】

针对可能改变电磁铁磁极变化的因素,制定方案并实施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

电池,电池盒,导线,铁钉,小磁针。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1、开门见山,提出问题;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吗?

2、板书课题:电磁铁的磁极

二、新授:

(一)电磁铁是否也有南北极

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电磁铁有南北极的话,应该怎样实验检验?

2.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设计。

3.各组分别用电磁铁钉尖和钉帽去靠近指南针,学生观察判断电磁铁的钉尖和钉帽的磁吸,填写在

教材第9页的表。实验中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学生可以下位统计。

4.汇报交流,提出问题:

分析你的记录表,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有的小组钉尖是南极,有的小组钉尖是北极呢?

(二)、改变电磁铁磁极的原因

1.改变电磁铁的磁极的原因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认真比照一下各小组的实验方法以及日磁铁的构

造,相互讨论后填写好教材第9页的表格,小组内说说自己猜测的依据。

2.小组汇报自己的猜测以及猜测的依据,梳理学生的猜测。

3.有了猜测,下一步就是实验验证了,不过先得制定实验方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猜测把实验方

案写在书上10面的表格中。

4.交流、讨论方案:实验设计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该如何改进?

提不还有学生实验时的考前须知。

5.小组修改实验设计并按方案实施探究活动,及时在书上的表格中。

6.全班交流总结: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改变线圈两端连接的电池正负极可

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三、课外延伸

思考比拟电磁铁与条形磁铁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东西用到了电磁铁吗?请同学们课外进行观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生活中的电磁铁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归纳概括电磁铁与条形磁铁的异同。

自制简易蜂鸣器,并探究其工作原理。

用查阅资料的方式,更多地J'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综合运用所学电磁铁的知识,设计自己感兴趣的电磁铁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用学到的关于电磁铁的知识解决自制蜂鸣器中存在的问题。

意识到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

科学知识

知道电磁铁与条形磁铁的异同。

知道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的是电磁铁磁性的有无、磁力大小可以控制的特性。

【教学重、难点】

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探究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制作蜂鸣器的材料,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影像资料或图片资料,废旧电铃、听筒、玩具车马

达等。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电能生磁,利用这一发现,可以制作电磁铁;了解了电磁铁的一些

根本性质。那么电磁铁的创造有什么意义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活中的电磁铁。(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比拟电磁铁与条形磁铁

1.电磁铁与实验用的条形磁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名汜录员,记

录讨论发言的情况。

2.各组整理讨论结果,填写电磁铁与条形磁铁的异同记录表。

3.汇报交流:

请一到两个小组汇报整理的情况,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共同梳理,形成共识:

工程磁铁电磁铁

磁性永久通电有磁,断电无磁

南北极位置不可以改变磁极可以改变

不同点磁力大小不变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使用简单使用较麻烦

没线圈有线圈

都有磁性

相同点都有南北极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二)、电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1.提问:电磁铁有哪时特性?利用这些特点,电磁铁能应用于哪些方面?

2.视频介绍

(1).谈话:因为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的性质,电磁铁被广泛应用到生活中。

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2).播放视频,介绍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3.观察分析:

(1).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小电动机,一个电傕,一个听筒……你能找出它哪个地方用到了电磁铁

吗?

(2).学生分小组观察。

3.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电磁铁呢?(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然后布置学生课后

继续观察。)

(三)、自制蜂鸣器,探究其原理

1.这些电磁铁工具是怎样工作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自制一个蜂鸣器吧。

2.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依照教材提供的示意图,组装蜂鸣器。组装时请注意平安,防止

图钉等物件伤到手。

3.学生接通电路,让蜂鸣器开始工作,仔细观察电磁铁是怎样工作的。

4.你看到什么实验现象?

5.全班交流:蜂鸣器发声时塑料片振动的原因是什么呢?

(当接通电路时,电磁铁产生磁性,塑料弹片上的铁片被钉帽吸引,这时,塑料弹片上的触点与导

线的连接断开,电磁铁磁性消失,塑料弹片弹回,当触点重新与导线连接时,塑料弹片上的铁片再次被

电磁铁的钉帽吸引,就这样,塑料弹片因电磁铁磁性的有无,而产生振动发出声音。)

6.你们刚刚的实验遇到了什么问题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提这个问题是想共同检查解决蜂鸣

器中塑料片没有振动或振动幅度很小的问题

7.学生再实验一次,有问题的小组想方法解决问题。

三、拓展运用:设计电磁铁工具

1.刚刚制作了蜂鸣器,了解了它是怎样利用电磁铁工作的。我们身边还有这么多的电磁铁工具,它

们有什么利弊呢?请选择你感兴趣的电磁铁工具,认真分析,提出你的改进意见,然后将你的设计图画

在14面的空格中。

2.学生独立分析设计。

3.交流评价学生的设计,鼓励课后完成制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1太阳与影子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图和物体影子长度变化曲线图,并能分析曲线图发现•天里温度与影子长度的

变化规律。

培养、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与想象力。

设计制作一个太阳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与同学团结合作,开展小组的研究活动。

科学知识

知道•天里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情况及所引起的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认识一天中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物体的影子会发生方向与长度的变化。

认识一天中气温也会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变化。

知道能够利用影子的变化来测定时间。

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能利用太阳识别方向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定观察方案,进行观察实验,发现一天里温度与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

难点:设计制作一个太阳钟。

[教学准备]

粉笔、卷尺(米尺)、铅笔、绘图纸、直尺、厚纸板(或小木板)、竹杆(或小铁丝)等,

【教学建议】

课前留心天气预报;与其他教师协调,将第一课时安排在早自习;建议教师也选取一个观察物,每隔一

段时间用石灰粉沿影子画出影子长短方向。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起研究•下太阳与影子的奥秘,愿意吗?板书课题。

二、探究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一)了解学生已有认知

1.看书上的插图,小结一大中太阳在大空中的位置变化。

2.大家认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与影子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把大家都认同的意见记下来。

3.分组汇报(提示倾听,防止重复发言)。

学生每答复一条教师都询问大家:“你们同意这种观点或这种说法吗?”教师在副板书处做好记录,

对于学生有争议的意见做上记号,暂不作评判。

(-)提出问题,作出预测。

1.提出问题:一天中,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物体的影子、气温到底会怎样变化呢?

2.分组讨论,作出预测,把预测的结果写在科学文件夹上

(三)探讨观察方法,设计观察方案。

1.那么你们认为怎样观察可以验证我们的预测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制定观察方案。我们比一比,

哪个小组的方案最可行。

2.拿出科学文件夹,学生讨论设计,师巡回指导。

3.交流讨论的结果,师评价鼓励:

①选择观察物要选择空旷地直立的物体影子做为观察的对象,旗杆、教学楼影长不容易测定,可选

择排球架、单双杠等。如果没有可以用来观测的对象,亦可以在小木板上立.一根小杆,再将其放在阳光

下用来观察。(观察过程中形成影子的标志物不能移动)

②观测工程太阳的位置、高度,影子的方向与长短。

③观察间隔时间每隔一节课观察记录一次。

4.重申活动纪律。(团结协作,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

1四)、室外观察,搜集数据

1、组长领队下楼,保持安静。

2、分组,合作实验,搜集数据。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不良现象。

三、总结(提前5分钟回教室)

1、评价刚刚学生的室外实验表现。

2、要求学生下午利用课间活动时间继续观察,记录结果,探索它的规律。

3、明确下节课内容:卜.节课我们将对这节课观察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总结出其中的奥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太阳和影子的奥秘。(板书课题:太阳和影子)

一女钠

(一)影长与气温的关系

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

2.组分析观察结论,说一说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交流观察结果,共享我们的发现。

4.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和气温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曲线图:纵轴表示影长(气温),横

轴表示时间。

5.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曲线图(先让学生用铅笔在曲线图上画。)

6.析曲线图:

①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

②一天中气温乂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讲解一天中最高气温不在中午的原因。)

③我们还有什么发现?

(二)制作太阳钟

1.介绍古代的太阳钟——日裔

①铺垫孕伏”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

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

②学生阅读19面的资料•,了解日暮。

③播放视频:日昼。老师对日愚的计时原理进行适当的讲解。

2.制作太阳钟

1.制作简易太阳钟

①谈话: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长期观察制作了各种形状的日辱,你们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

日辱吗?

②小组讨论制作方案,共同讨论如何给自己的太阳钟标上刻度,画出设计图。

③动手制作。

④展示、评比。

三、课外拓展

1.修改完善自己的日居,并用它来测定时间。

2.玩手掌日唇

[教师讲解、演示,并出示示意图。)在古代除了借助物品制作日居外,埃及人还发现可以借

助手掌做日春。手掌日皆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智慧。使用方法是这样的(教师带着同学们实践体验):

我们面向南边,手掌摊开(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拇指夹住一支笔,使笔与手掌垂直。拇

指关节对着正南方,影子落在手上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时间。同学们课后也可以试一试玩一玩。

3.在用日易测定时间的同时,留心身边动植物的变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昼夜交替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制定研究动植物是怎样适应昼夜变化的方案

设计实验研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研究活动中不伤害动物、不损伤植物,学会关爱生命。

科学知识

知道昼夜变化会影响动植物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制定研究动植物是怎样适应昼夜变化的方案

设计实验研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教学准备】

常见动、植物的图像资料做成PPT、小猫(或其他小动物)、小瓦手电筒等。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上昼夜交替。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会不

会影响动、植物的行为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老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次探讨昼夜现象对动植物的影响(唤醒学生生活经验)

1.小组交流:我们知道的动植物行为受到昼夜变化影响的例子。

动、植物名称受到昼夜变化影响的表现

2.交流、注意防止重复发言。

3.欣赏幻灯片,思考问题:

【幻灯片内容可分为两局部:A.昼夜对植物(太阳花、向日葵、昙花、郁金香、牵牛花、合欢树等)

的影响;B.昼夜对动物的影响(蛾、蝙蝠、蝶、狗、公鸡等)。】

(1)观察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和视频。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

响着它们发生变化?

(2)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口」以发现什么规律吗?

(3)动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有什么变化?有什么规律?

4.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每种动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

周期一样。这种影响动植物生活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

(二)、探究一种动物对昼夜变化的适应

1.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它们对•昼夜变化的适应?

〔向天干什么,在夜间都干些什么?……)下面请各小组选定一种动物,写出观察研究方案,

2.学生讨论制定研究方案。

3.交流方案,共同讨论确定方法。

4.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呢?〔要求学生一定要注意平安下生,选择性情温驯的动物,例如小猫

或小白鼠。同时教育学生保护动物,减少对动物的伤害。用小电筒照眼睛也能明显看到瞳孔的收缩,但

灯泡不能太亮。)

5.布置学生课外研究,做好研究记录。

三、拓展研究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昼夜现象对植物有什么影响?植物怎样适应这种变化?请同学们课外选一种植物进行研究。(可以

选择的课题:商场门前被缠满小灯泡的树与周围没有缠灯泡小树苗生长状况比照调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上可以准备丰富的课件,对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做一定的处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取得

也是在

3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用查阅资料与模拟玄验攸方法来探究昼夜交替的成因C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尊重不同的意见的存在,并能进行去伪存真的分析与选择。

科学知识

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测。

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知道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查阅资料与模拟熨验的方法来探究昼夜交替的成因。

教学难点:体验地球的不同转法,会初步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教学准备】

1.学生用:地球仪(从支架上取下来,贴小人儿)、手电筒(或蜡烛)、实验记录表。

2.教师用:模拟傅科摆器材一套。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

一、导入课题

太阳东升,白天到来;太阳西落,黑夜降临。为。么地球,昼夜会不断地交替?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授:

(一)昼夜形成的猜测与验证

1.前人说法与自己的猜测。

(D.对于这个问题,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有两种不同的说法:请同学们阅读P24的资料,了解一

下前人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有条件的可以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

(2).关于昼夜的形成,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说一说自己的理由。也可以提出不同的猜测哦!

(3).学生思考后答复。【同学们经过了认真的思考,作出了你们的答更,老师梳理一下以后,主要有

这几类猜测,我们一起来看。(1〕地球曰转。(2〕地球自转,乂绕着太阳转。(3]地球绕着太阳转。(4J

太阳绕若地球转,】

2.模拟昼夜的形成

(1).对于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交替,同学们做出了自己的猜测,这些猜测会不会出现昼夜交替?

我们有什么方法进一步证明呢?

(2).共同讨论,引入模拟实验,体会实验材料与模拟对象的相似性。

地球一一乒乓球(不透明球体)

太阳一一手电筒(或蜡烛光源)

把乒乓球当作地球,手电筒当作太阳,被“太阳”照亮的一面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白昼),

背着太阳的一面呢?(黑夜)

(3).分组实验,模拟验证:

在“地球”上贴1或画)一个小纸人,怎样才能让小人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出现昼

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

把你的判断记在科学文件夹中。

3.汇报交流

作标记的地方昼夜会不会变化?能不能解样昼夜交替?

(二)地球自传的实证——傅科摆

1.导入:

通过模拟实验,几种猜测葫是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那么究竟哪一种是符合生活中的真实情况

呢?我们来阅读一那么科学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后集体交流。

3.老师利用实验器材模拟演示讲解,加深理解。

演示: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讲解:“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4.形成共识: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传形成的。

三、拓展延伸:

地球是怎样自传的?自传一周需要多长时间?查阅收集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地球绕地轴自转,地轴始终倾斜J

【教学准备】

地球仪〔或大的中国地图);写有“北京”、“乌鲁木齐”的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知道了昼夜交替是由r地球的自传形成的。今天我们继续讨论关于地球自转的话

题。

一一、新际皿投:

(一)地球怎样自传

1.地球是怎样自传的?自传一周需要多长时间?同学们收集到哪些有关资料?

2.同组交流后集体交流(注意倾听,防止重复发言)

3.教师引导加深理解

⑴根据学生生活经历,简单牵引,理解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向前行驶,——向后退;

人坐车、船里看到路旁(岸边)的树

向后行驶,----向前进。

请同学们站起来,原地旋转360度,感受教室四壁反方向运动。

以上这些事实可帮助学生初步体会相对运动的概念一一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在运动的物体上观察

其他静止的物体时,静止的物体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太阳东升西落一一地球运动的方向:自西向东或逆时针方向。

⑵引导理解:地球绕地轴自转。

①引导阅读指南车信箱资料一一极昼和极夜

②补充资料:“不动”的北极星

③学生猜测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师演示:“不动”的北极星说明地球的自转是围绕地轴自

西向东运动的。什么情形才会出现极昼和极夜呢?(地轴始终是向一个方向倾斜的。为后面理解四季形

成作点铺垫)

⑶地球自传一周约需要24小时。

(二)探究谁先看到日出

1.同一天里,是北京的小朋友和乌鲁木齐的小朋友谁先看到日出?请同学们先在地球仪上找出这两

个地区,确定它们的地理位置关系,再进行预测。

2.设计好实验方案,填写在P27面,分小组探究。

3.汇报:哪个地方的人先见到口出?为什么?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个演示游戏,加深印象:请几个同学背向手拉手围成一个

圆圈1代表地球),其中两人分别代表北京和乌鲁木齐,另请一名同学代表太阳。所有同学一起逆时针

转动,“北京”和“乌鲁木齐”见到太阳就叫一声“亮”。

4.让学生自己在地球仪上找出更多的地点,判断不同地点看到日出前后情况的比拟。

七、课外延伸

地球是不是只有自转这种运动方式呢?请同学们课外查阅资料了解。

板书设计

4一年四季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用阅读资料和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四季对动、植物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坚持较长时期的观察季节变化对■动物、植物的影响。

科学知识

1.知道四季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认识四季变化对动物、植物行为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用阅读资料和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四季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不同季节里的动物、植物的图像资料。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板书:一年四季

2、你知道每一个季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吗?(学生畅所欲言)

3、播放关于四季变化的图片或视频。

二、新授:

(一)四季对我们的影响一一学习合理安排作息

1、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各自鲜明的特征,四季的变化影响着我们人类的活动。请看我们学校各个季

节的作息时间表。

2、出示学校的作息时间对照表。(要将四个季节的作息时间表综合为一让学生观察〕

R、你发现各个季节的安排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4、你觉得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合理吗?为什么?

5、你能根据季节的特点设计一份夏季和冬季的作息时间表吗?试一试,填写在28页的表格中。

6、小组交流设计的情况,评一评:谁设计的合理?为什么?

7、季节的变化影响着我们的作息。季节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还有哪些影响呢?

(二)、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形态也会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改变,我们知道些什么呢?小组里说一说。

2.PPT出示拖足蜂的四季变化图、雷鸟的羽毛变化图,讨沦: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这

样的变化呢?(梅花鹿、雪兔、大雁等)

3.PPT出示银杏等植物的四季变化图。体会四季对植物的影响。

百花齐放的春天、郁郁葱葱的夏季、硕果累累的秋季、万物萧瑟的冬季。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可真不小,让我们留心观察,发现更多动植物随季节变化的秘密吧。

(三)、更多的观察——我们的观察方案。

1.我们周围的动植物在各个季节又是什么样子?你想观察什么动物或植物?(提示选择平安的,变

化明显,易观察的。)

2.制定观察方案:选•种身边的动植物,观察它从冬季到春季的变化。学生把方案写在课本30面。

3.交流方案,布置学生课外观察,做好纪录(可图文结合)。

四季变化观察纪录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5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用杳阅资料与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培养与开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认真、仔细地观察,逐步养成注重事实的良好习惯。

科学知识

了解哥白尼的奉献,“日心说”的创立者。

知道地球在不停地绕太阳运动,这种运动就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了解四季是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了解南、北半球的季节变化是相反的。

【教学重、难点】

用查阅资料与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准备】

小地球仪、手电筒、小组实验用的地球公转轨迹图(标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点)等。

【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题。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交替循环。四季是怎样形成的呢?板书: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一、Mix:

(一)认识地球的公转。

1.学生阅读课本31面的关于“日心说”的资料,了解哥白尼的重大奉献。

2.提问,学生答复:哥白尼对天文学有什么重大的奉献呢?

3.老师讲解演示,引导理解地球的公转

可补充说明:153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此后七十年间,虽然遭到马丁•路德的斥货,但未

引起罗马教廷的注意。后因布鲁诺和伽利略公开宣传日心地动说,危及教会的思想统治(教会以“地心

说”为理论根底),罗马教廷才开始对这些科学家加以迫害,产于公元1616年把《天体运行论》列为禁

书。然而经过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工作,哥白尼的学说不断获得胜利和开展。1718年,英国天

文学家哈雷发现了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有变化的,称之为恒星自行。1748年英国天文学家布拉得雷发

现了光行差,即恒星的星像位置在一定极小范围摆动。1838年,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发现了恒星周年视

差。这些发现使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学说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证明。【出示长米尺(两端各贴一个圆片),人

从不同位置(视角)观察,两个圆片间的视差不同】。

一边演示(注意保持地轴倾斜方向的不变、自西向东)一边讲解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地球围

绕太阳的运动,地球公转一周需要一年,四季的变化是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产生的。地球公转时,地轴

总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不变。

(二)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

1.提出问题,作出推测

⑴地轴倾斜是四季形成的原因之一吗?

⑵学生推测,并说一下推测的依据。(很重要,目的在于引起学生思考,并想象地球在天空中的可

能的情况,对想象能力的提升有帮助)

⑶那我们应该怎样实验研究呢?

⑷组织学生讨论应该实验的几种情况。(不倾斜、倾斜且方向不变)

2.实验探究

⑴、我们现在就这几种情况进行研究,看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⑵学生阅读课本上33-34面的实验方法,老师说•下实验考前须知,要求学生认真搞好实验记录。

⑶学生实验。

⑷汇报、交流:①地轴不倾斜,地球上会出现四季的变化吗?②地轴倾斜,地球上会出现四季的变

化吗?(要组织好学生对图的分析,组织学生对照分析图描述四季形成的原因。还要分析太阳直射和斜

射时哪种情况阳光更强烈)

⑸想一-想,南北半球的季节有什么区别呢?

三、拓展。

1.阅读资料:四季的划分

2.如果地球在公转中,地轴方向是变化的,又会怎样呢?

3.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4.布置学生课外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显微镜下的的世界

1、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局部细胞切片,并能作简单记录。

2.能根据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2.认真地学习显微镜的使用,细致地观察不同的细胞切片。

科学知识

1.知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C

2.知道细胞是构成大多数牛.物体的根本单位。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开展能够帮助人类揭示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第一课时

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学习使用显微镜。

【材料准备】

1.教师:显微镜和课件;

2.学生用:洋葱、镒子、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或者教师为每组准备好切

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种子到参天大树,从幼崽到成年,生物体在不断的长大,为什么生物体会长大呢?历史上曾经有

许多人都想揭开其中的秘密,但一直都未能如愿,因为无法看到植物体的细微结构。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次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课件出示胡克老式显微镜),惊奇的

发现软木切片中存在着一个一个“格子”(课件出示软木已死细胞图)。由此,人类发现了植物体是由

细胞构成的,揭开了生物体结构的秘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显微镜的世界去探个究竟!

(一)、了解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对照实物,教师讲解,进一步加深印象。

仁)、学习使用显微镜

1、刚刚我们认识了显微镜的构造,怎样止确的使用它呢?

【讲解演示: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步骤

(这一局部可直接出示教师制好的切片简单讲解,也可以讲解后由学生制作,根据教情学情自定。)

显微镜下的观察和一般观察不同,对观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

对较厚不便于观察的物体,需要制作切片。首先把洋葱鳞茎切成两半,掰下其中•块,注意不要弄掉内

表皮;然后在内表皮上用小刀轻轻划“井”字;用镜子撕取“井”字中间的表皮。

取到标本后就可以制作显微镜装片,步骤如下:

①.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②.用蹑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③.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

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④.从标本的边缘滴•滴稀科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⑤.然后将做好的洋葱衣皮装片放到显微镜载物台」】

2、教师演示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教师根据操作过程(安放一对光一上片一调焦一观察)一步一步的演示讲解,请组长跟着操作,为

了防止调试显微镜的时候发生拦光现象,请把显微镜摆放在迎光面.,同学们调试显微镜时要站在背光面,

其他同学不要围观。

3、教师检查组长完成情况后,各组分组在组长指导下按照操作步骤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整理回忆

组织同学们整理实验桌,向学生简单介绍洋发表皮的完整结构,胞结评价各组情况,

板书设计

显微镜

显微镜的构造(图)

观察步骤:安放一对光一上片一调焦一观察、记录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这一课时主要是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根底上,指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几种不同生物的装片,引

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准确记录不同生物中细胞的结构特点,继续训练学生使用显微镜进行科学观察的技

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察习惯。

【材料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记录纸;各种贴好标签的切片(建议自制:植物:洋葱内表皮、蚕豆下表皮;

动物:口腔上表皮、人血涂片);人体不同细胞图片。

【根据学校硬件情况确定切片种类数量,确实无法组织学生实物观察的可以收集各种细胞结构图片

制成课件。附:

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方法:先用凉开水漱口,然后用牙签在口腔的腮壁处轻轻刮一下,牙签上

会附着一些上皮细胞。然后把它轻轻涂在放有一滴清水的载玻片上,搅拌一下,使细胞分散开,再盖上

盖玻片。最后从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酒染色,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就做成了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

装片。

人血涂片的制作方法是:用醮有医用酒精的脱脂棉,对将要取血的部位(手指尖)进行消毒,冉用消

毒的针尖刺破指尖的皮肤,挤出一滴血,滴在已消毒的载玻片上;另取一块载玻片作推片,将推片自血滴

左侧向右移动,当血滴均匀地附着在两片之间后,再将推片向左平稳地推移(两片成30八-45度夹角),推

出均匀的血膜,待血膜晾干后即可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能给血膜染色观察效果更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学习使用了显微镜,同学们也亲自体验了罗伯特•胡克发现生物体奥秘的喜悦,

上节课时间有限,同学们一定没有看过瘾,其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吗?它们都是一个样子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用显微镜来观察生物体的细胞结构,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板书课题)

一一、M注i应x:

(一)、观察各种生物切片,建立较完整的细胞概念:

1.明确观察活动纪律: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主持活动,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参与:静心观察、认真绘

图;全组同学观察完一种切片后,由组长找老师换领另一种生物切片;喧哗无序的小组将责令返回教室

整顿纪律等。

2.观察各种切片(教师密切观察各组活动情况〕

⑴组长检查显微镜的安放,完成对光、上片、调焦活动(也可由教师课前准备好),组织学生再次

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这个活动让上节课没有观察清楚的同学有了修正时机)

⑵组长领取且他细胞切片,组织观察。

⑶展示、交流

分小组展示观察结果,共享成果。

3.更多的生物

⑴细胞播放幻灯片,补充介绍各种生物细胞和他们的功能。

⑵总结:生物都是细胞组成的,不仅形态多种多样,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互相依靠,共同协

作,完成了生命体的各种功能。

㈡、猜测:生物体为什么能长大?

1.根据我们的观察学习,请你推想一下:生物体为什么能长大?

2.阅读指南针信箱,了解细抱的生长和分裂。

三、课后拓展

显微镜的出现大大拓宽了人类视野,不仅解开了生物体结构的秘密,也为揭开了一个奇妙的微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