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辨证论治和适宜技术应用一一中医基本技能
考试大纲
第八单元中医基本技能
第一节常用脑穴的定位与操作掌握
第二节针刺操作掌握
第二T艾灸操作掌握
第四节刮癌操作掌握
第五节拔罐操作掌握
第六节推拿操作掌握
第一节常用脆穴的定位与操作
列缺少商合谷曲池肩镭下关天枢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
神门后溪肾俞大肠俞委中太溪
内关支沟风池环跳阳陵泉太冲
大椎百会水沟关元中脱
太阳四神聪十宣
一、列缺
[定位]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和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示指按在另一手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二、少商
[定位]在手指,拇指末节槎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三、合谷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之间,约当第2掌骨桃侧的中点。简便取穴法,拇、示两指张开,以另手的
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指蹊缘上,拇指指端到达处取穴。
[操作]直刺0.5〜1.0寸,可炎。孕妇禁针灸。
四、曲池
[定位]屈时成直角,当肘横纹外侧与肱骨外上牌连线的中点。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五、肩鹘
[定位]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简便取穴法:屈臂外展,肩峰外侧
缘呈现前后两个凹陷,前下方的凹陷即是本穴。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肩周炎宜向肩关节直刺,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
六、下关
[定位]在面部,颊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
[操作]直刺0.5-1寸。
留针时不可做张口动作,以免折针。
七、天枢
[定位]脐中旁开2寸,腹直肌中。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人、足三里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崎外一横指处。
[操作]直刺1〜2寸,可灸。
九、三阴交
[定位]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孕妇禁针。
十、阴陵泉
[定位]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踝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操作]直刺1〜2寸。
J^一、神门
[定位]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梯侧缘。
[操作]直刺0.3〜0.5寸。
十二、后溪
[定位]在手内侧,第5掌指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操作]直刺0.5〜1寸。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
十三、肾俞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L5寸。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十四、大肠俞
[定位]第生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L5寸。
[操作]直刺0.8〜1.2寸。
十五、委中
[定位]在膝后区,胴横纹中点。
[操作]直刺1〜L5寸。
或用三棱针点刺胭静脉出血。
针刺不宜过快,过强,过深。
十六、太溪
[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十七、内关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楼侧腕屈肌腱之间。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十八、支沟
[定位]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尺骨与楼骨间隙中点。
[操作]直刺0.5-1寸。
中渚・
外关
十九、风池
[定位]在颈后区,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操作]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
深部中间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
二十、环跳
[定位]在臀部,当股骨大转子高点与舐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操作]直刺2〜3寸,可灸。
二十一、阳陵泉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
二十二、太冲
[定位]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二十三、大椎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二十四、百会
[定位]前发际正中线后5寸,约当两侧耳郭尖连线之中点。
[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
二十五、水沟
[定位]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一般不灸。
二十六、关元
[定位]脐下3寸,腹正中线上。
[操作]直刺1〜2寸,需排尿后进行针刺,可灸。孕妇慎用。
二十七、中脱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操作]直刺1.0〜1.5寸,可灸。
二十八、太阳
[定位]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二十九、四神聪
[定位]在头部,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共4穴。
[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
三十、十宣
[定位]在手指,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10穴。
[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下列孕妇禁针的穴位是
A,合谷
B.曲池
C.天枢
D,足三里
E.太阳
『正确答案』A
位于脐中旁开两寸的穴位是
A.曲池
B.中脱
C.关元
D,足三里
E,天枢
「正确答案JE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的穴位是
A,阳陵泉
B.阴陵泉
C.足三里
D,三阴交
E.太冲
「正确答案』A
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的穴位是
A.风池
B.大椎
C,肾俞
D.百会
E,水沟
「正确答案』B
环跳穴的定位是
A.当股骨大转子高点与舐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B.当股骨大转子高点与舐管裂孔连线的外2/3与内1/3交点处。
C.当股骨大转子高点与舐管裂孔连线的中点。
D,当股骨大转子中点。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A
肾俞穴位于
A.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B.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C,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D.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E,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正确答案』B
水沟穴的操作,合理的是
A,直刺0.3—0.5寸
B,直刺1〜1.5寸
C.向上斜刺1〜1.5寸
D.向上斜刺0.3—0.5寸
E.常艾灸
『正确答案』D
第二节针刺操作
L提插法
针刺入胸穴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
浅层----深层----插,深层----浅层----提;
提插幅度的大小、层次的变化、频率的快慢和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体质、病情、脸穴部位和针刺
目的灵活掌握。
2.捻转法
顺时针——逆时针
捻转角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时间的长短一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腌穴的部位、针刺目的而定。
不能单向捻针
下列关于针刺操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浅到深为插法
B.由深到浅为提法
C.应当单方向捻针
D.提插幅度的应考虑体质、病情、腕穴部位和针刺目的。
E.捻转的方向有顺时针和逆时针
「正确答案』C
第三节艾灸操作
L隔姜灸
温胃止呕、散寒止痛
姜切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皮肤红润而不起泡。
2.温和灸
一般每处灸5〜10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
指分张,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感知温度。
隔姜灸的功效是
A,回阳救逆,温中散寒
B.温胃止呕、散寒止痛
C,解毒杀虫
I).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E,以上都又
『正确答案』B
第四节刮痴操作
一、握持及运板方法
单手,由拇指和示指、中指夹住刮箱板,无名指和小指紧贴刮痴板边角,三个角度固定刮箱板。刮癖
板与皮肤之间夹角约45度。
二、刮痛方向和顺序
总原则:先头面后手足,先背腰后胸腹,先上肢后下肢。上一下、内一外,单方向刮,拉长距离。
头部---梳头法,由前向后
面部一一由正中向两侧,下颌向外上刮拭
颈肩背部一一正中、两侧由上往下,肩上由内向外,肩前、肩外、肩后曰上向下
胸部正中一一上向下,肋间则应由内向外。
三、刮箱力度和补泻
用力均匀,先轻刮6To次,加重刮拭6-10次后,减力轻刮6To次。
补法:力度小,速度慢,时间长。虚证+疼痛敏感。
泻法:力度大,速度快,时间短。实证+骨节疼痛。
平补平泻法:介于补法和泻法之间。力度和速度适中,时间因人而异。虚实夹杂,亚健康人群,慢性
疾病患者康复。
四、刮痴时间和疗程
1.时间:每个部位刮20-30次,通常3-5个部位;局部刮筋5-10分钟,全身刮疡宜10-20分钟。
2,间隔:3-6天,或以皮肤上痴退、手压皮肤无疼痛感为宜;若病情需要或刮痴部位的癌斑未退,不宜
在原部位进行刮拭一一另选其他相关部位。
3,疗程:急性病一一痊愈。慢性疾病一一7-10次。
五、刮箱程度
L力量:用力均匀,由轻到重,患者能承受。
2.出麻:皮肤出现潮红、紫红色等颜色变化,或出现粟粒状、丘疹样斑点,或片状、条索状斑块等形
态变化,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不可强求出痴。
六、刮箱手法
1.直线刮法又称直板刮法一一比较平坦的部位,如背部、胸腹部、四肢部位。
2.弧线刮法循肌肉走行或骨骼结构。胸背部肋间隙、肩关节和膝关节周围。
3,摩擦法
将刮痴板与皮肤直接紧贴,或隔衣布一一旋转移动或直线式往返移动。月于麻木、发凉或绵绵隐痛的
部位,如肩胛内侧、腰部和腹部。刮疡前的放松。
4,梳刮法
刮筋板或刮撷梳
从前额发际处及双侧
太阳穴处向后发际处
做有规律的单方向刮拭。如梳头状。
此法宜用于头痛、头晕、疲劳、失眠和神经紧张等病证。
5.点压法
用刮痴板的边角直接
点压穴位,力量逐渐
加重,保持数秒后快速抬起。用于肌肉丰满处的穴位,或刮痣力曷不能深达,骨骼关节凹陷部位,如
环跳、委中、犊鼻、水沟和背部脊柱棘突之间等。
诩a二,
七、注意事项
L保暖:避免风扇、空调直接吹刮拭部位。
2.刮痛后不可立即食用生冷食物,出癌30分钟内不宜洗澡。
3.年迈体弱、儿童、对疼痛较敏感——轻刮
4.凡肌肉丰满处一一刮痴板的横面。关节、四肢末端、头面部一一棱角。
5.下肢静脉曲张或下肢肿胀者,逆刮法。
人、刮痴禁忌证
L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出现浮肿。
2.出血倾向
3,感染性疾病
4.急性扭挫伤、皮肤出现肿胀破溃者。
5.刮痴不配合者如醉酒、精神分裂症、抽搐
6.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前后二阴以及大血管显现处,孕妇的腹部、腰舐。
以下刮痛补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力度小。
B,速度慢,
C,时间较长
D,适用于体质虚弱的患者和虚证
E.以上都对
I1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补法:力度小,速度慢,时间长。虚证+疼痛敏感。
泻法:力度大,速度快,时间短。实证+骨节疼痛。
平补平泻法:介于补法和泻法之间。力度和速度适中,时间因人而异。虚实夹杂,亚健康人群,
慢性疾病患者康复。
直线刮法适宜的操作部位是()
A.骨骼关节凹陷部位
B.背部棘突之间
C.头部
I).背部、四肢等平坦部位
E,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D
I1答案解析』
刮痛手法中直线刮法适用于比较平坦的部位,如背部、胸腹部、四肢部位。
第五节拔罐操作
1.留罐法
最常用,一般疾病均可,而且单罐、多罐皆可。
时间: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
2,走罐法
亦称推罐法或拉罐法。
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涂润滑油一一将罐拔住一一右手握罐,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涧、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
起下。
3.闪罐法
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的部位,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
部。
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下列哪种拔罐方法最适合面部使用?
A,留罐法
B.走罐法
C.闪耀法
D,以上都适合
B,以上都不适合
『正确答案』C
第六节推拿操作
一、推法
:一)推法操作方法
1.平推法
拇指平推法、掌平推法和肘平推法
(1)拇指平推法:术者用拇指面着力紧贴体表,其余四指分开助力,肘关节屈伸带动拇指按经络循行
或肌纤维平行方向作单方向沉缓推动。顺补逆泻
:2)拿平推法:术者用手掌按于体表,以掌根部(或全掌)为着力点,肘关节屈伸带动手掌向一定方
向沉缓推动。
[3)肘平推法:屈肘,以肘尖着力于一定部位,沿肌纤维走行方向做直线缓慢推动。
2.直推法拇指槎侧面或食、中两指螺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3.旋推法拇指螺纹面在穴位上做螺旋形推动。
4.分推法双手拇指螺纹面或掌面紧贴在体表上,自中心部位向左右两侧单方向推开
5,合推法双手拇指螺纹面或掌面紧贴在体表上,自穴位两旁推向穴位中间。
【二)动作要领
1.平推法着力较大的一种
:1)拇指平推法:肘关节屈伸幅度较小,以拇指及腕臂部主动用力,向拇指端方向做短距离单方向直
线推动。
(2)掌推法:操作时,以掌根部(或全掌)着力,腕关节略背伸,肩关节为运动支点,上臂主动用力,
带动肘关节屈伸.使手掌向前做单方向推动.
:3)肘平推法:借助躯体力量推动,刺激较强。
2.直推法压力较平推法较轻,动作要求轻快连续,一拂而过,推后皮肤不发红。
3,旋推法仅靠拇指作小幅度的环旋运动,不带动皮下组织运动。
4.分推法向两旁分推时既可做直线推动,也可沿弧形推动。
5.合推法常与分推法配合,一分一合,相辅相成。
二、拿法
(―)操作方法
术者腕关节放松,
以拇指与示、中指或
其余手指的螺纹面相对
用力夹紧治疗部位,
将肌纤维提起,并做轻重交替而连续的揉捏动作。
:二)动作要领
1,腕关节放松,手指伸直,以平坦的指腹着力夹住治疗部位,与拇指相对手指掌指关节屈曲,做类似
剪刀式相对用力提捏皮肤及皮下软组织。
2.用力缓慢柔和而均匀,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揉捏动作连贯。
三、按法
C-)操作方法
1.指按法
2.学按法
wL
<jt'HI
小III
指按法掌按法
:二)动作要领
L按压方向垂直,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透达到机体组织的深部,然后逐渐减轻压力,从
轻到重再到轻。
2.按法如需较大刺激时,可略前倾身体。
四、揉法
:一)操作方法
1.鱼际揉法
鱼际部着力,肘关节微屈120--140%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鱼际在治疗部位揉动摆
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左右。
2,学根揉法掌根部位着力,其余同鱼际揉法。
3.拇指揉法以拇指螺纹面着力,其余手指扶持于合适部位,腕关节微屈或伸直,前臂做小幅度摆动,
带动拇指在施术部位上做环转运动,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左右。
4.中指揉法以中指螺纹面着力,中指指尖关节伸直,掌指关节微屈,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小幅度
主动运动,带动中指螺纹面在施术部位做环转运动,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左右。
示指揉法、三指揉法
(二)动作要领
L沉肩、垂肘、悬腕关节放松。
2.揉法操作时要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
3.所施压力适中,感到舒适为度。
五、嘏
(一)操作手法
术者拇指向然伸直,手握空拳,小指、无名指的掌指关节自然屈曲约90”,以手掌背部近小指侧部分贴
附于治疗部位上,前臂主动摆动,手背尺侧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频率每分钟120次。
:二)动作要领
L沉肩,垂肘,肘关节自然屈曲140*距胸壁一拳左右,松腕,手握空举,小指至示指掌指关节屈曲
角度依次减小,吸定于治疗部位。
2.腕关节屈伸幅度要在120"左右,即外摆时屈腕约80”,回摆时伸腕约43°,使手掌背部分的1/2面积
依次接触治疗部位。外摆前臂外旋,回摆时前臂内旋。
3.前擦同回擦时着力重轻之比为3:1
4.掇法在体案移动时应在吸定的基础上,保持手法的固有频率,移动速度不宜过快。
5.拣法在临床应用时经常配合患者肢体的被动运动。
以下对擦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擦法操作的频率120次/分钟
B.操作时可以拖动
C.法在体表移动时应在吸定在治疗部位
D,主要以手掌尺侧接触治疗部位
E.刺激轻重交替
『正确答案JB
针刺操作
提插法
是将针刺入腌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卜捕的操作手法。使针由浅层向卜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
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做上下纵向运动就构成了提插法。
对于提插幅度的大小、层次的变化、频率的快慢和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腌穴
部位和针刺目的等灵活掌握。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一定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
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通常认为,行针时提插的幅度
大,频率快,刺激量就大;反之,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小。
捻转法
即将针刺入腌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腌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捻转
角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时间的长短等,需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脸穴的部位、针刺目的等具体情况
而定。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
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困难;频率快慢要一致;月力要均匀,勿时轻时重。一
般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其刺激量就大;捻转角度小,频率慢,其刺激量则小。
艾灸操作
隔姜灸
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脸穴
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
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痹痛等,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
温和灸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腕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cm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
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般每处灸5〜10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
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张,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
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刮痴操作
一、握持及运板方法
单手握板,将刮瘩板放置掌心,由拇指和示指、中指夹住刮癌板,无名指和小指紧贴刮痛板边角,从
三个角度固定刮箱板。刮痴时利用指力和腕力调整刮筋板与皮肤之间夹角约45°,以肘关节为轴心,前臂
做有规律的移动。
二、刮痴方向和顺序
选择刮痛部位顺序的总原则为先头面后手足,先背腰后胸腹,先上肢后下肢,由上向下、由内向外,
单方向刮拭,尽可能拉长距离。
头部一般采用梳头法,由前向后;面部一般由正中向两侧,下颌向外上刮拭;颈肩背部正中、两侧由
上往下,肩上由内向外,肩前、肩外、肩后由上向下;胸部正中应由上向下,肋间则应由内向外;腹部则
应由上向下,逐步由内向外扩展;四肢向宜向末梢方向刮拭。
三、刮热力度和补泻
刮病时用力要均匀,由轻到重,先轻刮6〜10次,然后力量逐渐加重,尤其是经过穴位部位,以患者
能够耐受为度,刮拭6〜10次后,再逐输减力,轻刮6〜10次。刮痛的补泻方法为临床常用的综合手法,
可分为:
刮痛补法:刮痛时,刮痛板按压的力度(力量)小,刮拭速度慢,刮拭时间相对较长。此法宜用于体
弱多病、久病虚弱的虚证患者,或对性痛敏感者等。
刮痛泻法:刮痛时,刮痛板按压的力度(力量)大,刮拭速度快,刮拭时间相对较短。此法宜用于身
体强壮、疾病初期的实证患者以及骨关节疼痛患者。
刮痴平补平泻法:介于刮痛补法和刮痴泻法之间。刮痛时,刮痴板按压的力度和速度适中,时间因人
而异。此法宜用于虚实夹杂体质的患者,尤其适宜于亚健康人群或慢性疾病息者的康复刮痛。
四、刮痣时间和疗程
刮痛的时间包括每次治疗时间、治疗间隔和疗程:
L每个部位一般刮拭20〜30次,每位患者通常选3〜5个部位;局部刮疹一般5〜10分钟,全身刮疼
宜10〜20分钟。
2,两次刮寂之间宜间隔3〜6天,或以皮肤上痣退、手压皮肤无疼痛感为宜;若病情需要,或刮疡部位
的癌斑未退,不宜在原部位进行刮拭,可另选其他相关部位进行刮痛。
3.急性病疗程以痊愈为止,慢性疾病一般以7〜10次为一疗程。
五、刮箱程度
刮痴的程度包括刮拭的力量强度和出痴程度:
L刮痛时用力要均匀,由轻到重,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
2.一般刮至皮肤出现潮红、紫红色等颜色变化,或出现粟粒状、丘疹样斑点,或片状、条索状斑块等
形态变化,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对一些不易出痛或出疹较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病。
六、刮箱手法
1.直线刮法
又称直板刮法。用刮痴板在人体体表进行有一定长度的直线刮拭。此法宜用于身体比较平坦的部位,
如背部、胸腹部、四肢部位。
2.弧线刮法
刮拭方向呈弧线形,刮拭后体表出现弧线形的病痕,操作时刮痴方向多循肌肉走行或根据骨骼结构特
点而定。此法宜用于胸背部肋间隙、肩关节和膝关节周围等部位。
3,摩擦法
将刮痛板与皮肤直接紧贴,或隔衣布进行有规律的旋转移动,或直线式往返移动,使皮肤产生热感。
此法宜用于麻木、发凉或绵绵隐痛的部位,如肩胛内侧、腰部和腹部;也可月于刮痣前,使患者放松。
4,梳刮法
使用刮痣板或刮痛梳从前额发际处及双侧太阳穴处向后发际处做有规律的单方向刮拭,如梳头状。此
法宜用于头痛、头晕、疲劳、失眠和精神紧张等病证。
5.点压法
又称点穴手法。用刮癖板的边角直接点压穴位,力量逐渐加重,以患者能承受为度,保持数秒后快速
抬起,重复操作5〜10次。此法宜用于肌肉丰满处的穴位,或刮寂力量不能深达,或不宜直接刮拭的骨骼
关节凹陷部位,如环跳、委中、犊鼻、水沟和背部脊柱棘突之间等。
七、注意事项
1.刮痴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刮痛时,应避免风扇、空调直接
吹刮拭部位。
2.刮痛后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出瘩后30分钟内不宜洗澡。
3,年迈体弱、儿童、对疼痛较敏感的患者宜用轻刮法刮拭。
4.凡肌肉丰满处(如背部、臀部、胸部、腹部、四肢)宜用刮痛板的横面(薄面、厚面均可)刮拭。
对一些关节处、四肢末端、头面部等肌肉较少、凹凸较多的部位宜用刮痣板的棱角刮拭。
5,下肢静脉曲张或下肢肿胀者,宜采用逆刮法,由下向上刮拭。
人、刮痛禁忌证
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出现浮肿者。
2.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白血病、血友病等。
3.感染性疾病.如急件骨髓炎、结核性关节炎、传染性皮肤病、皮肤用肿包块等.
4.急性扭挫伤、皮肤出现肿胀破溃者。
5.刮掇不配合者,如醉酒、精神分裂症、抽搐等。
6.特殊部位,如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前后二阴以及大血管显现处等部位,
孕妇的腹部、腰飘部。
拔罐操作
临床拔罐时,可根据不同的病情,选用不同的拔罐法。常用的拔罐法有:
1.留罐法
又称坐罐法,即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此法是
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应用。
2.闪耀法
艮]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的患者,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3,走罐法
亦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涧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
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
瘀血时,将罐起下。此法适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推拿操作
一、推法
【一)推法操作方法
L平推法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有拇指平推法、掌平推法和肘平推法三种。
:1)拇指平推法:术者用拇指面着力紧贴体表,其余四指分开助力,肘关节屈伸带动拇指按经络循行
或肌纤维平行方向作单方向沉缓推动,顺经为补,逆经为泻,以5〜10次为度。
:2)掌平推法:术者用手掌按于体表,以掌根部(或全掌)为着力点,肘关节屈伸带动手掌向一定方
向沉缓推动,顺经为补,逆经为泻,以5〜10次为度。
(3)肘平推法:术者屈肘,以肘尖〔尺骨鹰嘴)部着力于一定部位,沿经络循行或肌纤维走行方向作
单方向沉缓推动,顺经为补,逆经为泻,以5〜10次为度。
2,直推法术者用拇指槎侧面或示、中两指螺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按经络循行或肌纤维平行
方向做单方向沉缓推动。顺经为补,逆经为泻,以5〜10次为度。
3,旋推法术者用拇指螺纹面在穴位上做螺旋形推动,频率为每分钟200〜240次左右。
4.分推法术者用双手拇指螺纹面或掌面紧贴在体表上,自中心部位分别向左右两侧单方向推开,频率
为每分钟120次。
5.合推法术者用双手拇指螺纹面或掌面紧贴在体表上,自穴位两旁推向穴位中间。
:二)动作要领
L平推法是推法中着力较大的一种,推的时候需用一定的压力,用力要平稳,推进速度要缓慢,要沿
直线做单方向运动。
:1)拇指平推法:肘关节屈伸幅度较小,以拇指及腕臂部主动用力,向拇指端方向做短距离单方向直
线推动。
(2)学推法:操作时,以掌根部(或全掌)着力,腕关节略背伸,肩关节为运动支点,上臂主动用力,
带动肘关节屈伸,使手掌向前做单方向推动。
:3)肘平推法:借助躯体力量推动,刺激较强。
2,直推法以肘关节的伸屈带动腕、掌、指,作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所用压力较平推法较轻,动作要求
轻快连续,一拂而过,如帚拂尘之状,以推后皮肤不发红为佳。
3.旋推法要求肘、腕关节放松,仅靠拇指作小幅度的环旋运动,不带动皮下组织运动。
4.分推法操作时,要求两手用力均匀,动作柔和协调一致,向两旁分推时既可做直线推动,也可沿弧
形推动。
5.合推法合推法的操作要领同分推法,只不过方向相反。常与分推法配合使用。一分一合,起到相辅
相成的作用。
二、拿法
【一)操作方法
术者腕关节放松,以拇指与示、中指或其余手指的螺纹面相对用力夹紧治疗部位,将肌肤提起,并做
轻重交替而连续的揉捏动作。
【二)动作要领
L腕关节放松,手指伸直,以平坦的指腹着力夹住治疗部位,与拇指相对手指掌指关节屈曲,做类似
剪刀式相对用力提捏皮肤及皮下软组织。
2.用力缓慢柔和而均匀,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揉捏动作连贯。
三、按法
:一)操作方法
L指按法拇指伸直,用拇指指端或螺纹面按压体表经络穴位上,其余四指张开,扶持在旁相应位置上
以助力,单手指力不足时可用另一手拇指重叠按压其上,使拇指指面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典范英语教学课件
- 第五章换热器第四节传热过程的强化03课件
- Brand KPIs for milk:Molico in Brazil-英文培训课件2025
- 2025年社会工作者中级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口腔正畸基础知识课件
- 202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全真模拟实战试题:考前冲刺试题含答案
- 小学生科技课件教学
- 小学生科学说课稿课件教学
- 2025年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在物流行业物流行业物流行业物流配送体系中的应用与优化报告
- 2025年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制造业大规模生产应用深度研究报告
- 湖北省两校2025年物理高一下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热射病病例查房汇报
- 酒店卫生管理自查报告和整改措施
- 养猪学培训课件
- 班主任常规工作培训课件
- 股份代持及员工持股计划协议书范本
- 燃气专项安全评估报告
- 信访培训资料
- 高效沉淀池技术规程 T-CECA 20040-2024知识培训
- 新质生产力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
- 人员入住登记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