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手册_第1页
铁路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手册_第2页
铁路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手册_第3页
铁路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手册_第4页
铁路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级:XX编号:XXXXXXXXXXXXXX

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

项目设计书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二0一五年六月二十九m

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测量

项目设计书

项目承担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

审核意见:重要设计人:

审核人:

年月日年月日

同意单位(盖章):

审核意见:

审批人:

年月日

1概述

1.1项目来源

XX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委托XX省XX测绘企业进行XX省XX县XX镇至

XX省XX市XX区铁路建设(如下简称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施工放样任务。

1.2内容和目的

GPS平面控制网测量重要内容和目的

以基础平面控制网(CPI)为控制基础加密测量四等GPS线路控制网(CPH)。

重要内容包括作业准备、选点埋石、外业测量、成果记录、数据处理、质量检查

与上交成果等,为铁路的施,建设提供精确、可靠、其实口勺平面控制基础。

四等水准测量的内容云口目的

四等水准测量重要内容包括作业准备、选点埋石、外业测量、成果记录、数

据处理、质量检查与上交成果等,为铁路日勺施工建设提供精确、可靠、真实日勺高

程控制基础。

线路控制桩施工放样的重要内容和目的

线路控制桩施工放样的J重要对里程桩、加桩、断链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测设。

为保证线路顺利施工提供根据。

1.2.4成果整顿

包括文字、图件、簿册和数据的规范化整顿。

1.3作业区范围和行政附属

作业区跨境XX省和XX省,测区介于东经xxx°XX'-xx°XX',北纬xx°

XX'-XX°XX'。西起XX省XX县XX镇,东至XX省XX市XX区,全长XX公里,

铁路设计时速不不不大于XXX公里/小时。

1.4任务量

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布测四等GPS平面控制点300个,四等水

准测量控制点90个,测设中桩、加桩600-700个。

1.5完毕期限

2023年X月X日-2023年X月X日,完毕实地踏勘、图上选点、实地埋石;

2023年X月X日-2023年X月X日,完毕外业测量、数据处理、质量检查、

成果整顿;

2023年X月Xbl-2023年X月X日,成果验收与上交。

1.6项目承担单位

XX省XX测绘企业,乙级测绘资质,成立于2023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

1.7成果接受单位

XX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位于XX市XX路XX号。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经有资料状况

2.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作业区位于XX省和XX两省。地处丘陵地段,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平均

高程500米。温带季风气候,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

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以便,水系、

植被分布多。

2.2已经有资料状况

1:10000地形图,数量1套,介质存储格式,通过验收,质量合格,可以

运用;

三等GPS基础平面控制成果1套,来源合法,介质存储格式,通过验收,质

量合格,经实地踏勘,可以运用;

三等水准测量成果1套,介质存储格式,来源合法,通过验收,质量合格,

经实地踏勘,可以运用;

3引用文献

TB10101-2023《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10054—2023《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

GB/T18314-202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CH/T2023-2023《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GB50026-2023《工程测量规范》

GB/T12898-202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24356-2023《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CH/T1004-2023《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T1001-2023《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以上规范与设计指标芍矛盾时,以本设计书为准。

4成果重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41成果种类及形式

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成果重要有文字成果、、数据成果以及除上

述成果以外日勺过程性、阐明性资料。其重要形式为电子数据及纸质成果。

4.2坐标系统

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采用投影于抵偿面高程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

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重要根据初测成果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3o

中央子午线取测区内一条整分的子午线为中央子午线,本测区采用高程投影基准

面为500米。

4.3高程系统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4投影

投影于抵偿面高程上口勺高斯正形投影。

5设计方案

5.1硬件和软件配置规定

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的硬件重要有GPS双频接受机6台套,DS3

水准仪2台套,彳来卡2秒级全站仪2台套,计算机4台,作、小车3部等某些保障

器材。

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口勺软件华测随机商用平差软件和NASEW95。

投入专业技术技术人员16人(其中高工2人,中级3人,作业员9人),

司机3人,工人2人。

5.2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

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重要的技术路线为协议签订、准备工作、选

点埋石、外业测量、数据处理、成果整顿及检查、控制桩放样、专题检查及最终

成果整顿、提交与接受等,其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图略。

5.3技术规定及规定

四等GPS平面控制测量的技术规定及规定

5.3.1.1线路平面控制日勺一般规定

(1)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措施施测。

(2)CPH控制点应起闭于CP1控制点,沿线路布设,距线路中心50〜200nb

宜设在线路同侧,且不易被施工破坏、稳定可靠、便于测量的地方,埋设

150mm*200inm*650mm规格的标石埋石,并按规定作点之记。

(3)CPH控制点相邻点之间应通视,尤其困难地区至少有一种通视点,以

满足施工测量的需要,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与附近向已知水准点联测,一般

10km左右联测一种水准点。

(4)与高一级口勺控制点联测,联测点总数不得少于3个,特殊状况下不得

少于2个。在线路起点、终点或与其他铁路平面控制网衔接地段,应与其控制

点联测,联测控制点数不应少于2个。

5.3.1.2四等GPS定位测量控制网基线方位角中误差3.0",边长相对中误

差1/70000,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1/40000,相邻点间基线长度中误差应不不

不大于

o=±^a2+(b.d)2

5.3.L3四等GPS定位测量控制网测量作业应满足卫星截止高度角N15°,

同步观测有效卫星数24,时段长度240分钟,观测时段数1个,时间采样间隔

10-30,PDOP^lOo

5.3.1.4基线观测数据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I)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不合适不不大于10机

(2)网同步环闭合差、独立环闭合差、反复观测基线的较差应符合《规范》

规定

5.3.1.5基线向量检核符合规定后,应以独立基线的三维基线向量及其方差、

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种点的IWGS-84的三维坐标为起算数据,进行三维

无约束平差。

四等水准控制测量的技术规定及规定

5.3.2.1高程控制的一般规定

(1)本测区采用四等水准测量,大型桥梁和陷道应根据T程规模和精度规

定建立独立高程控制网。

(2)水准点沿线路布设,并与国家水准点联测,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或闭合

环。

(3)水准点点宜设在距线路中线50m〜300nl口勺范围内,一般地段每隔2km

左右设置一种,在大型车站、长大桥梁、隧道等重点工程附近应增设水准点,可

与CPI、CPII控制点共桩,但共桩点应符合水准点的I埋设规定,应选在土质坚

实、安全僻静、观测以便利利于长期保留的地方并按规定作点之记。

5.3.2.2四等高程控制网应满足每千米高差中数偶尔中误差W5nim,每千米

高差中数全中误差WlOnrni,附和路线长度W80km,环周线长度W100km的技术规

定。

5.3.2.3四等水准测量应符合测段、路线来回测高差不符值平原、山辨别别

士20及、36测段、路线的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14庆,符合路线或环

线闭合差平原、山辨别别±2。丘、以丘,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30麻'。

5.3.2.4使用DS3数字水准仪进行四等水准测量选用单面条码标尺,视距<

100m,前后视距差W5.0m,测段的前后视距合计差W10.0m,视距高度20.35m,

数字水准仪反复测量次数21次。

5.3.2.5对于新购置的仪器、水准标尺应进行全面检查,新购仪器、水准标

尺的检查项目、措施和规定应按现行《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23)与《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23)中口勺有关规定

执行。

5.3.2.6水准测量所使用口勺仪器及水准尺类型必须符合对应等级的规定,宜

采用对应等级口勺数字水准仪及其自动记录功能采集数据。

5.3.2.7水准测量所使用H勺仪器及水准尺,应在每个项目作业前按对应规定

进行检查。

5.3.2.8水准测量H勺观测措施采用来回测H勺观测次数,采用“后-后-前-前”

或“后-前-前-后”口勺观测次序。

5.3.2.9水准观测的测站限差应符合黑红面读数差3mm,黑红面所测高差之

差5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5mm.

5.3.2.10水准观测中,测站限差超限必须立即重测,否则从水准点或间隙

点起重测。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测段来回测高差较差超限必须重测,

重测后应选用来回合格的成果。假如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分别比较,较差均不超

过限差时,取三次成果的平均值。

5.3.2.11观测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整顿和检查外业观测记录,在全面检查

确认观测成果所有符合规定后,才能进行计算。

5.3.2.12四等及以上水准测量应在全线测量贯穿后采用严密平差措施进行

整体平差,并求出各点H勺高程中误差。

5.3.2.13水准测量数据取位的规定来回测距离总和取至0.01km,来回测距

离总和取至0.1km,各测站高差0.1mm,来回测高差总和0.1mm,来回测高差总

和0.1mm。

施工放样测量口勺技术规定及规定

.1施T放样测量前,应检查测区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精度、密度状况.放

样时采用同一投影带和同一坐标系统。

.2线路控制桩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线路控制桩可采月极坐标法、GPSRTK法和拨角放线法测设,并钉设方

桩及标志桩。

(2)控制桩间宜通视,桩间距离宜为200〜400m,困难时不应不不不大于

100m,并应设在便于置镜的地方。

.3控制桩测量放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新建铁路应注明与既有铁路接轨站的里程关系。

(2)中线上应钉设公里桩和加桩。直线上中桩间距不合适不不大于50m,曲

线上中桩间距不合适不不大于20m。如地形平坦且曲线半径不不大于800时,圆

曲线内H勺中桩间距可为40”。在地形变化处或设计需要时,应另设加桩。

(3)断链宜设在百米标处,困难时可以设在整10n桩上。不应设在车站、

桥梁、隧道和曲线范围内c

(4)隧道顶应按专业规定加桩。

(5)新建双线铁路在左右线并行时,应以左线钉设桩檄,并标注贯穿里程。

在绕行地段,两线应分别钉桩,并分别标注左右线里程。

(6)中桩桩位限差为:

纵向S/2023+0.1(S为转点至桩位的距离,以m计);

横向10cm。

.4全站仪中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I)中线测量应采用m级及以上测距精度H勺全站仪进行施测。

(2)线路控制桩应从平向控制点直接测设。特殊困难条件下,可从平间控

制点上发展附合导线或支导线。支导线边数不应超过一条。

(3)线路控制桩应观测一测回,取其平均值,计算测点实测坐标。

(4)线路控制桩的距离和竖直角观测限差应符《规范》规定。

(5)采用极坐标法测量中桩时,应直接从平面控制点、加密控制点或线路

控制桩上测设,测设距离不合适不不大于500m。

.5GPSRTK中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参照站应设于平面控制点上。

(2)求解基准转换参数时,公共点平面残差应控制在1.5cm以内,高程

残差应控制在3cm以内。

(3)放线作业前,几台流动站都应对已知点进行测量并存储,平面互差应

不不不大于2cm,高程互差应不不不大于4cmo

(4)重新设置参照站后,应对最终两个中线控制桩进行复测并记录,平面

互差应不不不大于2.5cm,高程互差应不不不大于5cme

(5)测设中线控制桩时,计算点位与实测点位的坐标差值应控制在1cm以

内。测设中桩时应控制在5cm以内。当控制桩和中桩分别测设并且还没有进行

控制桩测设时,应复测并记录上一次测设的最终两个中桩,点位互差应不不不大

于10cm,高程互差应不不不大于10cm。

(6)测设中线控制桩时,点位理论坐标与实测坐标差应控制在1cm以内。

测设中桩时应控制在7cm以内。

(7)中线测量完毕后,应输出下列成果:

1)每个点口勺三维坐标;

2)每个点H勺平面高程精度;

3)每个放样点日勺横向偏差和纵向偏差。

5.4上交和归档成果

5.4.1成果资料

(1)GPS控制点和水准测量控制点网图、点之记,电子成果和纸质成果,

各1套。

(2)多种仪器及标尺检定资料,纸质复印件和电子扫描件,各1套,。

(3)GPS外业观测原始资料(光盘(1套,。

(4)水准测量外业原始数据(光盘),1套。

(5)平差计算手簿,电子成果和纸质成果,各1套。

(6)放样测量检核数据成果,电子成果和纸质成果,各1套。

5.4.2文档资料

(1)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技术设计书,电子成果和纸质成果,

各1套。

(2)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技术总结,电子成果和纸质成果,各

1套。

(3)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质量检查汇报,电子成果和纸质成果,

各1套。

5.5质量保证措施和规定

5.5.1组织管理措施

5.5.1.1组织管理机构

XX省XX测绘企业在立项签订协议后立即成立项目部,实行项目负责制度。

其组织管理机构图略

5.5.1.2项目管理重要人员岗位职责

1)项目负责和生产负责职责

项目负责是该项目的重要管理人员,是项目的第一负责人,对项目全面负责,

在企业日勺领导下全权负责项目工作生产。

生产负责要配合项目负责开展项目平常工作。

2)技术负责人职责

项目技术负责人承担本项目技木管理的职责,是项目技术质量第一负责人。

在项目负责H勺领导下全权负责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积极地、积极地开展生产活

动。整体把握项目技术质量,根据生产进度安排,制定各组质量计划。协助项FI

负责做好甲方及有关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

3)质检负责职责

质检负责是负责项目质量啊管理人员,即在作业人员自检后,组织作'业(组)

队互查后,交由项目质量检查员检查,质量检查员负责作业过程中多种数据质量

的检查,并对所检查的数据负责。

4)安全负责

安全负责重要是管理整个项目组的平常安全工作及安全检查,包括人身安

全、仪器设备安全、数据资料安全。

5)后勤负责

后勤负责是负责整个项目组的后勤工作。

5.5.2资源保证措施

XX省XX测绘企业按照有关该项目的政策性和技术性规范、规程、细则和甲

方的规定,对人员的J选拔、组配、编排、培训,设备的准备、性能、调试、检查,

软件H勺购置、学习、使用等工作进行认真、细致H勺安排。实行定岗定位,无特殊

状况,保证人员、设备、软件的I在位,不得随意抽调人员、设备、软件等。

5.5.3质量控制措施

总工程师、项目负责、项目技术负责、项目质检员是项目的重要质量的管理

者。项目经理人为本项目质量管理的领导组员,技术负责、质量检查员为本工作

项质量管理小组组员,作业组组长为本组质量管理。员目实行“一级检查一级验

收”制度。其成果质量控制流程图略

5.5.4数据安全措施

1)数据保密。把好数据进出关,做好数据备份,防止数据遭到意外或人为

破坏,严防计算机病毒。严格数据管理,做好数据出入登记,数据不得随意复制,

防止数据外泄。

2)资料保密。对多种控制成果、图纸资料严格管理手续,做到专人保管,

资料领用签字,用后偿还,

6进度安排和经费预算

6.1进度安排

6.1.1作业区困难类别划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和国家测绘局颁布H勺《测绘生产困难类别细则》,

结合企业对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实地踏勘口勺实际状况测区内地向为

丘陵地,,一般坡度在7。以上,确定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作业区困

难类别为II类。

6.1.2各工序工作量记录

河南省陆通测绘系统工程有限企业根据XX-XX铁路控制测量及放样项目H勺

总工作量进行了记录和预算,其工作各工序及项目进度表如表所示。

备工序衔接及项目进度计划表

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