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3 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人教版)_第1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3 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人教版)_第2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3 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人教版)_第3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3 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人教版)_第4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3 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

的作用。2.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生命观念:理解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建立

进化与适应观。2.社会责任:利用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尝试

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素养要求学习目标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二、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其应用网络构建课时对点练内容索引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信息的概念: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

与信号等。2.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

之间,以及它们

都有信息的产生与交换,能够形成信息传递,即信息流。3.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教材梳理预习新知夯实基础种类项目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概念通过_________传递的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_________动物的

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的信息指令数据生物种群内部物理过程化学物质特殊行为举例自然界中的

、声、

、湿度、磁场等植物的

、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

、雄鸟的“求偶炫耀”来源

、生物个体或群体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动物的行为特征4.信息传递过程(1)信息产生的部位——

。(2)信息传播的媒介——

。(3)信息接收的生物或其部位——

。光温度生物碱蜜蜂跳舞非生物环境性外激素信息源信道信息受体(1)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只限于同种生物()(2)信息只能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3)物理信息可来源于生物,也可来源于非生物环境()判断正误××√探讨点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资料1海豚进行捕食、探路、定位和躲避天敌等行为几乎都依赖于超声波。它们可使用频率超过100kHz的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资料2莴苣等植物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资料3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许多昆虫的雌雄个体凭借信息素而相互识别、完成交配,保证种群的延续。核心探讨突破重难强化素养资料4

当烟草植株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够产生和释放可挥发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白天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寄生虫或捕食者,夜间又能够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使他们不能再植物叶片上停留产卵。(1)根据资料1和资料2分析,信息传递与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什么关系?提示如果没有信息传递,海豚的生活、捕食难以进行;莴苣等植物种子的萌发生长等活动,离开信息传递不能正常进行。这些都说明了生物个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传递。(2)根据资料3分析,信息传递在种群的繁殖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提示通过信息传递,植物才能开花,雌雄个体能相互识别、交配,这样才能保证种群的繁衍。(3)资料4中的化学物质能够将几种生物类群联系起来?由此说明信息传递在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上,发挥什么作用?提示将烟草、蛾和蛾幼虫的天敌三种生物联系起来;由此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信息传递种类的判断(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因传播途径的不同而不同。如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2)鸟类或其他动物报警,若通过声音(尖叫)则属于物理信息,若通过特殊的动作(突然飞起)则属于行为信息。(3)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场、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的皮肤、耳朵、眼或植物的光敏色素、叶、芽等接收,则判断为物理信息。(4)若涉及化学物质的挥发性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核心归纳1.(2021·福州调研)下列信息传递的类型中,属于物理信息的是A.牛膝草分泌蜕皮激素类似物加速采食害虫的蜕皮B.蜜蜂找到蜜源时“跳圆圈舞”C.雄黏虫根据雌黏虫释放的性外激素很快前来交尾D.海豚借助超声波确定方位典题应用及时反馈知识落实√2.狗会用自己的尿液和粪便来标记领地和来往的路径;电鳗可输出高达300到800伏的电压把比自己小的动物电击致死而获取猎物;蜜蜂发现蜜源后用不同的舞蹈动作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远近。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生态系统中哪一类信息的传递A.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C.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D.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解析狗的尿液和粪便属于化学信息;电鳗的电压可以电死猎物,电压属于物理信息;蜜蜂发现蜜源后通过舞蹈动作来传递信息,舞蹈动作属于行为信息。二、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其应用教材梳理预习新知夯实基础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

,离不开信息的作用。如海豚的

,烟草等种子的萌发生长。(2)种群:生物种群的

,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如植物

、昆虫交尾。(3)群落和生态系统:信息能够

生物的

,进而维持

的平衡与稳定。如食物链上相邻物种间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正常进行“回声定位”繁衍开花调节种间关系生态系统“食”与“被食”2.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

的产量举例:①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

,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②养鸡时,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

,会刺激鸡卵巢的发育和雌激素的分泌,可提高产蛋率。农畜产品传粉动物光照时间(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①控制方法:化学防治、

和机械防治。②举例:a.利用

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b.利用昆虫

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

;c.利用特殊的

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的

下降。生物防治光照、声音信号信息素种群密度化学物质繁殖力(1)莴苣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才能萌发,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3)利用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控制动物危害,属于生物防治技术()(4)利用生长素类似物2,4-D杀死单子叶作物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属于对化学信息的应用()判断正误√√√×探讨点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资料1养鸡时,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这会刺激鸡卵巢的发育和雌激素的分泌,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产蛋率。资料2控制有害动物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三种方法。化学防治污染大,且长期使用容易使害虫产生耐药性导致效果降低。在生物防治中,人们可以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也可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还可以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的繁殖力下降,从而减缓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核心探讨突破重难强化素养(1)根据以上资料概括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作用。提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2)根据资料2分析生物防治有哪些优点?提示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且更加有效。1.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核心归纳措施目的养鸡场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处理蔬菜、各类作物的种子提高萌发率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吸引传粉动物提高作物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利用音响设备模拟动物声音诱捕或驱赶动物施加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2.有害动物三种防治方法的比较名称化学防治机械防治生物防治措施化学药剂喷施等人工捕捉等引入天敌或寄生生物等优点作用迅速;短期效果明显无污染;见效快,效果好效果好且持久;成本低,无污染缺点引起害虫抗药性增强;杀灭害虫天敌,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费时费力;对体型很小的害虫无法实施天敌数量不确定;寄生生物专一性强3.(2021·北京房山区期末)大蓝蝶幼虫能够分泌蜜汁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当蜜汁被吃完后,大蓝蝶幼虫则像红蚁幼虫那样蠕动、发出红蚁的声音以保护自己,同时在蚁巢内四处移动吃掉红蚁的卵和幼虫。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大蓝蝶幼虫利用化学信息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B.大蓝蝶幼虫利用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保护自己C.大蓝蝶幼虫与红蚁间为互利共生关系D.信息传递在种群的繁衍中起重要作用典题应用及时反馈知识落实√解析大蓝蝶幼虫能够分泌蜜汁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其中蜜汁属于化学信息,即大蓝蝶幼虫利用化学信息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A正确;大蓝蝶幼虫像红蚁幼虫那样蠕动(行为信息)、发出红蚁的声音(物理信息)以保护自己,B正确;大蓝蝶幼虫能够分泌蜜汁吸引红蚁将其搬回蚁巢,还能在蚁巢内四处移动吃掉红蚁的卵和幼虫,这说明大蓝蝶幼虫与红蚁间为捕食关系,C错误。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的应用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化

学防治C.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是对物

理信息的合理利用√解析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特点,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传递的应用,A正确;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B错误;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是“日照长短”这个物理信息对黄麻植物的刺激引起的,D正确。网络构建课时对点练题组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和传递1.(2021·唐山质检)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对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属于行为信息B.鸟类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金钱豹尿液所散发出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D.信息传递可以双向进行对点训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某种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很像小虫在蠕动。这种信息传递的意义是引诱猎物,以利于捕食。海龟的这种活动包含下列哪种信息的传递A.物理和化学信息 B.行为和化学信息C.物理和营养信息 D.物理和行为信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这是一种行为,因此属于行为信息,其中红色突起是需要通过光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信息源只能是生物B.信息的传递需要信道C.和生物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不同的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需要

信息受体D.一种生物只能产生一种信息类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信息源可以是生物也可以是非生物环境,A错误;信息的传递需要有信道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B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需要信息受体,C错误;一种生物可以产生多种信息类型,如鸟类既可以产生物理信息,也可以产生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D错误。4.(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只来自非生物环境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都是肉眼可见的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效率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靠人力来提高D.完整的信息传递过程包括了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三者缺一

不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非生物环境,也可以是生物个体或群体,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A错误;有些信息的传递是肉眼不可见的,比如气味、声音、磁场等,B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效率可以通过人为干扰来提高或者降低,不是固定不变的,C错误;生态系统中完整信息传递过程包括了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三者缺一不可,才能完成信息传递,D正确。题组二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其应用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自非生物环境B.金龟子遇敌害从植株上滚落装死属于行为信息C.猎豹和斑马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D.用性外激素干扰害虫雌雄交尾,可有效控制害虫数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来自非生物环境或生物,A错误;金龟子遇敌害从植株上滚落装死,通过动作迷惑对手,属于行为信息,B正确;猎豹和斑马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C正确;用性外激素干扰害虫雌雄交尾,可降低害虫出生率,有效控制害虫数量,D正确。6.萌发的种子通过低温处理后,可提前开花和成熟。如春小麦经过春化处理后,可早熟5~10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温度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一种物理信息B.该材料体现了信息传递对植物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C.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能够提高产品的产量D.影响春小麦生长发育的信息只有温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春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光、温度、水分、空气等多种信息的影响。7.某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是A.通过人为补充光照,延长家禽接受光照的时间,提高产蛋量B.通过人工遮光或补光,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作物早熟、高产的

目的C.通过人工合成性引诱剂并在田间释放,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D.通过人工灭虫灭鼠,减少食物链,使能量流向有经济效益的部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光照属于物理信息,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A、B和C项不符合题意;人工灭虫灭鼠能减少能量的损失,但并非运用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而是应用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原理,D项符合题意。8.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常利用信息传递原理来防治害虫。下列措施中,属于利用化学信息来防治害虫的是①利用紫外灯诱捕害虫②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③播放结群信号录音诱捕害虫④利用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雌雄交配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利用紫外灯诱捕害虫和播放结群信号录音诱捕害虫属于物理信息的应用,①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9.(2021·辽宁模拟)红脂大小蠹是一种危害油松的林业害虫,油松的受害部位能释放某种吸引昆虫甲的化学物质。昆虫甲可以通过嗅觉找寻生活在油松树干中的红脂大小蠹并捕食之。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昆虫甲利用化学信息进行捕食B.该实例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与稳定C.该实例中信息源来自油松,昆虫甲是信息受体D.理论上天然林中油松的受虫害程度要高于人工林中的油松√解析昆虫甲可以通过嗅觉找寻生活在油松树干中的红脂大小蠹,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昆虫甲可以通过嗅觉找寻生活在油松树干中的红脂大小蠹并捕食之,该实例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B正确;油松的受害部位能释放某种吸引昆虫甲的化学物质,所以该实例中信息源来自油松,昆虫甲是信息受体,C正确;天然林中油松林的物种多样性高,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强,因此天然林中油松的受害程度要低于人工林中的油松,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0.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地甫鸟的雄鸟在发现天敌后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有人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以上信息分别属于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B.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C.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信息传递可减少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解析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还可以来源于非生物环境,如光、声、湿度、温度、磁场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1.(2021·辽宁丹东市高二检测)“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是诗圣杜甫描绘百姓人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使用样方法调查花丛中蝴蝶的种群密度B.花的颜色、黄莺的鸣叫分别属于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C.日照时间的长短决定植物开花期体现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

息传递D.为避免果树遭受鸟害,用音响设备模拟天敌声音驱赶鸟属于生物防治综合强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调查蝴蝶的种群密度用标记重捕法,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A错误;生态系统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花的颜色、黄莺的鸣叫均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日照时间的长短决定植物开花期与植物的开花结果繁殖有关,因此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C错误;用音响设备模拟天敌声音驱赶鸟属于物理信息的应用,是一种生物防治措施,D正确。12.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山坡上生长着一种灌木,这种灌木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随雨水进入土壤后,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草本植物的生长。当火灾烧尽了此类灌木,其他草本植物便乘机生长繁盛,直到灌木再次出现时,这种化学抑制作用又再次出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种灌木释放出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B.这种灌木释放出的挥发性化学物质调节的是种内关系C.灌木与它抑制的草本植物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信息传递来控制有害动物√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3.蚜虫的粪便中有含糖分的黏液,称为“蜜露”。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常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率促使蚜虫分泌“蜜露”。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蚜虫的天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B.蚂蚁吃“蜜露”的过程中,蚜虫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传递到蚂蚁C.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D.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蜜露”是蚜虫的粪便的一部分,而粪便不属于蚜虫同化的能量,B错误。14.(2020·沈阳市辽宁实验中学高二期末)科研人员发现:茶树在受到害虫侵害时会释放信号物质顺-3-己烯醇,该物质一方面可吸引害虫的天敌前来捕食害虫,另一方面可传达信号给周围的茶树。未受害茶树接收到该信号后,就会提前激发自身的防御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信号物质顺-3-己烯醇的信道是空气B.顺-3-己烯醇是一种化学信号,该信号只能被特定的物种识别C.茶树和害虫具有捕食关系,茶树和害虫天敌具有互利共生关系D.上述现象体现了茶树释放的顺-3-己烯醇还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信号物质顺-3-己烯醇属于化学信息,其信道是空气,A正确;顺-3-己烯醇是一种化学信号,该物质一方面可吸引害虫的天敌前来捕食害虫,另一方面可传达信号给周围的茶树,即只能被特定的物种识别,B正确;茶树和害虫具有捕食关系,茶树和害虫天敌不具有互利共生关系,C错误;该实例表明茶树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同时信息传递还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正确。15.(2021·北京西城区高二期末)有些植物在遭受疾病或干旱时会提前开花。研究人员发现,饥饿的熊蜂频繁在叶片上打洞但并不多做停留,也没有把切割下的叶片带回巢穴。被熊蜂打洞的植物会提前15~16天开花。人为模仿熊蜂在叶片上打洞后发现,植物虽然提前开花,但提前速度远比不上熊蜂打洞的效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遭受疾病或干旱时提前开花是对逆境的适应B.饥饿的熊蜂在叶片上打洞是为了取食植物叶片C.推测熊蜂打洞可给植物传递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D.熊蜂打洞让植物提前开花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植物遭受疾病或干旱时提前开花是对逆境的适应,是适应环境的表现,A正确;饥饿的熊蜂在叶片上打洞应该不是为了取食,因为其并未将切割下的叶片带回巢穴,B错误;推测熊蜂打洞可给植物传递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从而促进提早开花,C正确;熊蜂打洞让植物提前开花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16.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量不到0.01mg,但雄蚕蛾却仍可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材料二

在防治害虫上,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效果显著。其具体做法是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材料一说明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______信息,而不是______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化学物理解析材料一中,由于玻璃瓶的阻挡,阻碍了性引诱剂的传播和接收,但并没有阻挡视线,结果雄蚕蛾没有反应,说明昆虫的性引诱剂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物理信息。(2)材料一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