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路(袁二路~杭新景高速公路绿化带)道路工程环评报告_第1页
周二路(袁二路~杭新景高速公路绿化带)道路工程环评报告_第2页
周二路(袁二路~杭新景高速公路绿化带)道路工程环评报告_第3页
周二路(袁二路~杭新景高速公路绿化带)道路工程环评报告_第4页
周二路(袁二路~杭新景高速公路绿化带)道路工程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二路(袁二路~杭新景高速公路绿化带)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PAGE1-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电话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二○一○年二月PAGEPAGE151总论1.1项目背景西湖区之江度假区双浦镇一直是杭州市的生态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是杭州市西南部生态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受生态保护和水源保护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发展相对缓慢。本项目周二路(袁二路-杭新景高速公路绿化带)的建设将完善双浦镇区道路配套设施及推动区域发展的需要,同时加快沿线土地开发、改善周边环境、提升整体景观的需要。本项目周二路(袁二路-杭新景高速公路绿化带)位于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双浦单元,道路西起袁二路,东至杭新景高速公路绿化带,长约2917米,宽24米,总用地面积约7.0公顷。周二路(袁二路-杭新景高速公路绿化带)建设内容包括道路、排水、桥梁等,建设的标准为城市支路,设计车速30km/h,车行道设计为双向四车道。1.2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标准1.2.1大气环境根据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分方案,本评价范围内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1.2.2地表水环境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钱塘江水环境功能区划见表1.6-1;项目附近内河三号浦、四号浦为IV类水功能区,见表1.6-1。1.2.3声环境根据杭州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划的规定,本项目周二路所经的区域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适用区。本项目在桩号K0+661.956处与科海路(规划城市主干道)相交,在桩号K2+094.163处与四号浦路(规划城市次干道)相交。根据杭州市《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说明:对于城市道路中交通干线两侧,若临街建筑以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建筑为主,将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的区域划为4a类标准适用区域;若临街建筑以低于三层楼房建筑(含开阔地)为主,则将道路红线外40米的区域划为4a类标准适用区域。根据用地规划图,科海路沿线两侧主要规划为商业金融用地及办公用地,临街建筑楼一般以三层以上(含三层)建筑为主,拟按第一排建筑执行4a类标准。根据用地规划图,四号浦路沿线两侧主要规划为商业金融和科研兼容用地及科研、工业综合用地,临街建筑楼一般以三层以上(含三层)建筑为主,拟按第一排建筑执行4a类标准。其他区域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执行。1.2.4生态环境根据《杭州市主城区生态环境功能规划文本》,本项目西湖上泗地区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I1-10106B08),属于限制准入区。1.3评价时段分为施工期、营运近期(2012年)、营运远期(2026年)。1.4主要保护对象(1)根据现状周边情况及《杭州市双浦单元(XH23-XH24)控制性详细规划》,道路红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现状、规划声环境敏感点详见表1.9-1。(2)环境空气的敏感点同表1.4-1。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道路红线两侧188m范围内)敏感点附近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3)水环境保护目标:架桥河道,主要跨越三号浦和四号浦。详见表1.4-2。(4)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沿线地表的植被保护;临时占地范围100m2内的植被、土壤。沿线未涉及挂牌的古树;未涉及自然保护区;未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表1.4-1本项目沿线声环境敏感点保护一览表序号时段桩号敏感点名称分布特征方位第一排距离红线/中心线距离(m)房屋朝向基本情况保护级别1现状K0+040-K0+260铜鉴湖村3层为主约50户北侧55/67南——22K1+520-K1+720回龙村3层为主约50户南侧42/54南K1+960-K2+240夏家桥村3层为主约100户南侧45/57南3K2+140~K2+240何家埠村3层为主约50户北侧45/57南4规划K0+000农居安置用地(R21-A05)多层、小高层北40/52南236户708人2类5K0+000-K0+320农居安置用地(R21-A02)多层、小高层北10/22南1358户4074人6K0+200-K0+320幼儿园用地(R22-A03地块)多层、小高层北10/22南12班7K0+360-K0+500居住用地(R21-A12)多层、小高层北10/22南481户1443人8K1+040-K1+360农居安置用地(R21-B05)多层、小高层北10/22南826户2478人9K1+400-K1+740农居安置用(R21-B07)多层、小高层北10/22南794户2382人10K1+400-K1+460小学用地(R22-B08)多层、小高层北10/22南24班11K0+000小学用地(R22-A07)多层、小高层南50/62南24班12K0+000-K0+320农居安置用地(R21-A09)多层、小高层南10/22南569户1707人13K1+040-K1+360农居安置用地(R21-B12)多层、小高层南10/22南921户2763人14K1+520-K1+740农居安置用(R21-B15)多层、小高层南10/22南794户2382人15K1+420-K1+460幼儿园用地(R22-B14)多层、小高层南10/22南9班表1.4-2水环境及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保护对象方位距离(米)影响因子保护级别水环境三号浦:上游500m,下游1000m范围,总长1.5km;四号浦:上游500m,下游1000m范围,总长1.5km;跨越三号浦和四号浦废水Ⅳ类生态环境植被、土壤临时占地范围100m2内的植被、土壤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限制准入区2工程概况本项目周二路(袁二路-杭新景高速公路绿化带)位于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双浦单元,道路西起袁二路,东至杭新景高速公路绿化带,长约2917米,宽24米,总用地面积约7.0公顷。2.1道路工程1、项目名称:周二路(袁二路-杭新景高速公路绿化带)道路工程项目2、项目建设地点:周二路为东西走向,起点位于袁二路,终点至杭新景高速公路绿化带,全线多处与规划道路相交。道路红线宽度24m,全长2.917km,线形为直线。3、项目建设单位: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中心4、道路类别和等级:城市支路;5、设计车速:行车速度为30km/h;6、设计标准轴载:BZZ-100;7、主要技术指标本工程建设符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项目建设主要技术指标见表2.1-1。表2.1-1项目建设主要技术指标技术指标指标值技术指标指标值公路等级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m)24设计速度(km/h)30桥面跨径(m)22/30车道数双向4车道桥梁(座)2路面设计载荷BZZ-100桥梁设计载荷城-B级汽车载荷2.2排水工程1、雨水工程本次设计的雨水管服务范围为道路路面及两侧区块的雨水排水,雨水管道布置在道路中心线处。2、排水工程根据控规,双浦单元污水以五号浦为界:本项目周二路(袁二路~杭新景高速公路绿化带)位于五号浦以西,五号浦以西污水近期通过规划周浦泵站、双浦泵站提升后向北进入科技园泵站,最终入之江路污水管。2.3电气、通讯工程电力管道与通信管道的设计:1.周二路需要埋地敷设的电缆为10KV,根据规划资料布置于道路的南侧;电缆采用电缆沟埋地敷设。2.通信管道埋设于道路的北侧,采用双壁波纹管+七孔梅花管+PE管埋地敷设。2.4交通量预测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本项目交通量预测见表2.4-1。本项目设计通行能力为907pcu/h。表2.4-1本项目交通流量预测表(pcu/h)路段近期(2012年)远期(2024年)设计高峰期小时交通流量设计高峰期小时交通流量本项目275543车辆以私人拥有小型车辆为主,根据对同类型道路类比调查,本工程路段特征车型比为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36∶2∶1。昼间按16小时计算,夜间按8小时计算,昼夜比为昼间:夜间=6:1。项目占地包括农用地222m2,建设用地7878m2(老路面积6013m2,商铺拆迁占地面积409m2,其余空地1456m2)。工程全线总填方量约为1044.25m3,总挖方量约为968.28m3,还有土石方75.97m3需采购。2.5用地拆迁、工程建设进度、投资估算1、拆迁:本道路征地面积为132亩。本道路沿线并未触及民房及其他各类建筑,没有拆迁。2、投资估算及开工时间项目总投资7560.50万元,预计于2011年3月份开工建设。3环境现状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1环境现状结论3.1.1社会环境现状本项目周二路(袁二路-杭新景高速公路绿化带)位于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双浦单元。双浦镇辖2个社区、3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袁浦镇99号。去年全镇企业完成总产值32.6亿元,销售收入24亿元,其中工业销售产值8.2亿元,实现利润6000万元,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1.23亿元,完成地方税收1907万元。在农业方面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双浦镇已形成“五大基地”;2000亩无公害“袁浦牌”罗氏沼虾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2000亩优质米基地;1000亩葡萄、瓜果基地;沿江花卉苗木基地和蔬菜、野鸭加工基地。同时还尝试了社会型渔业向休闲、垂钓、娱乐、观光为一体的观光农业转变,为促进都市农业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1.2生态环境现状1、土壤类型本区域属冲海积平原区,由江水携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表层土壤为褐黄、黄灰、灰绿色粘土,局部轻亚粘土层。本项目所在地属于经长期改造的人工生态环境,目前为农田、村庄和杂草。区块内动物主要为蛇、青蛙、鸟类等小型动物,未发现珍稀野生动植物。2、植被类型根据现场调查,目前用地主要为农居和农田,植被类型以蔬菜类、矮小树木等种植观赏性为主。3、野生动、植物概况本工程地块基本上属于经长期改造的人工生态环境,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频繁,据现场踏勘和走访相关部门得知,工程地块主要为一些蛇、青蛙等小型动物,未发现珍稀野生动植物。同时沿线也未涉及挂牌的古树名木。4、土地利用现状本工程处于平原地带,附近主要为农田及农居用地,植被以次生低矮灌木与草地为主,且沿线未发现有古树名木等重要绿化植被。工程平面大都与其他道路平交,跨越三号浦和四号浦。5、风景名胜及文物保护本项目所在双浦单元内没有风景名胜及文物保护单位,较近的风景区主要有灵山风景区,位于本项目西北侧,最近距离约2.5公里。本道路不涉及风景名胜和文物保护单位。3.1.3空气质量现状本次环评收集了杭州市环境监测站2008年7月23~28日在珊瑚沙社区大气环境常规监测资料,监测项目:SO2、NO2、PM10,其中SO2、NO2为小时监测值范围,PM10为日均值。结果统计见表5.1-1。由表5.1-1表明珊瑚沙社区附近大气环境SO2、NO2、PM10指标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项目附近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较好。本次环评收集了杭州环境监测站2008年8月13~16日对云栖附近CO监测资料。监测结果见表5.1-2。根据监测结果,CO浓度能够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3.1.4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道路在桩号K0+620处与三号浦相交,在桩号K2+040处与四号浦相交。本次环评采用杭州市环境监测站于2009年8月三号浦、四号浦的常规监测数据,监测结果见表6.2-1。由表6.2-1可知,项目南侧的三号浦水质各类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级标准的限值要求;四号浦除DO、氨氮、总磷指标外其他都能达到Ⅳ级标准的限值要求。3.1.5声环境现状为了解本工程沿线声环境质量现状,本单位于2009年10月20日、21日及28日对环境本底噪声进行现状监测。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见表7.1-1。由表7.1-1的监测结果可见,本项目沿线声环境现状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功能区标准要求,工程沿线声环境质量较好。3.2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2.1社会环境影响1、施工期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对现有交通的影响:施工期间由于运输材料等问题,加重现有交通网的交通压力。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筑路材料车辆的运行时间,采取合理设置辅道等措施。对公用设施的影响:根据本工程规划,结合本次工程,将同步实施给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电力工程、燃气工程和通信工程管线等在地下的施工,在工程设计与实施中必须与有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尽量减少负面影响。对于燃气工程,管线应按安全规程设计防燃、防爆应急标志和装置。2、营运期社会经济环境影响本工程设计道路是双铺镇路网的组成部分,无论从完善交通网络、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与社会需求,还是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市化进程等诸多方面来说,建设本项目都是有利的。3.2.2生态环境影响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工程对施工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工程路基、取弃土场、临时堆场等,其影响方式主要为占用耕地、毁损植被、引起水土流失,造成农业减产和改变土地利用方式,造成景观破坏等。(1)道路工程:路堤施工破坏了地表植被,导致土壤侵蚀模数相应增大,特别是在高填深挖路段产生的影响更大。在物料运输过程中,扬尘影响附近苗木的生长。路基加宽势必损毁植被,改变土地利用方式。(2)临时设施区:本工程为新建项目,施工便道、临时堆场和施工营地全部利用已征用的建设用地或占用耕地。2、营运期生态环境影响道路建设将不可避免地要破坏现有植被,造成现有自然景观的改变。但项目及其周边无名贵珍稀植被,且建成后将对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进行生态补偿,因此对植被的生态环境影响不大。3.2.3空气环境影响1、施工期空气环境影响施工阶段,对空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工地扬尘、施工车辆尾气及路面铺浇沥青的烟气。道路的堆场扬尘影响范围100~150m,灰土拌合扬尘影响范围200m。本工程施工全部采用商品沥青,不存在沥青拌合烟气对环境的影响。2、营运期空气环境影响近、远期距离道路红线10m以外的CO、NO2落地浓度预测值都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项目周边拟建敏感点距离道路红线10m以外,故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3.2.4水环境影响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作业中的生产污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两方面。道路路基开挖及施工路面养护水含有大量泥沙、浊度高,如果直接排入附近河道,将造成淤积。施工物料若堆放管理不当,在雨季流入附近水体,对水环境也造成一定影响。施工人员数量在100~200人之间,施工人员排放污水量为14~28t/d,BOD52.8~5.6kg/d,CODcr4.9~9.8kg/d。由于桥梁施工是施工期水环境影响的主要污染工序,故桥梁施工中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对河道水质产生影响。本项目道路工程设施建设符合防洪标准,不会妨碍行洪畅通,本工程建设不影响该地区的洪涝水利。2、营运期水环境影响道路营运对水体产生影响主要来自二个方面:1)暴雨冲刷路面与桥面,形成地面径流污染水体;2)车辆发生突发性事故有毒有害物品进入水体污染水环境。(1)路面径流的影响路面径流中的主要污染物为CODcr、石油类和SS。在雨期,路面径流分散在各条江河中,被迅速稀释(2小时内影响会逐渐减弱),道路路面径流基本不会对沿途经过的水体造成明显的影响。(2)事故性排放对沿线水体的影响车辆在行驶中,由于高速行驶或操作处理不当,易发生交通事故。尤其是装运危险品的车辆发生事故,造成危险品大量外溢,对附近水体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加强交通管理,加强对过境车辆的监管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3.2.5声环境影响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本项目建设期的多数施工阶段,昼间机械作业噪声的影响距离在50m以内,夜间机械作业噪声的影响距离较远,影响距离可在1000m以上。因此工程施工需在昼间进行,尽可能避免夜间作业,确需夜间施工的要报请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并告示附近民众。2、营运期声环境影响由表7.2-4、7.2-5的预测结果分析,现状及规划敏感点噪声影响程度如下:营运近期现有的敏感点铜鉴湖村、夏家桥村孔家、回龙村昼、夜间均能达标;何家埠村近期昼、夜间能达标;远期昼间能达标,夜间超标0.18dB。规划敏感点近期昼夜间均能达标,远期昼间能达标,夜间有超标现象,超标值为0.12dB。由此可见,近、远期道路对现状及规划敏感点夜间的噪声造成一定的影响。4污染防治及建议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见表4.1-2。表4.1-2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类别防护目标污染防治措施社会影响防治措施运输车辆建设单位应会同交通管理部门,积极组织好该地区的交通运行计划,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适当调整材料运输的时间,尽量避开07~10时及16~19时的交通高峰时段。路段施工时,占用周边道路的,建设方应会同交警部门加强交通管理,采取必要的限制与分流措施,减少因施工车辆增多而带来的交通堵塞。同时要设置必要的警告、安全措施,以防止发生意外伤害事件。公共设施本次工程将同步实施给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电力工程、燃气工程和通信工程管线等在地下的施工,在工程设计与实施中必须与有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尽量减少负面影响。对于燃气工程,管线应按安全规程设计防燃、防爆应急标志和装置。文物保护措施如施工过程发现新的文物古迹,须马上停止土方挖掘工程,并把有关情况报告当地文物部门,待文物部门结束文物鉴定工作及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后,挖掘工程才能继续进行。其他施工铭牌要将建设标段的施工进度等可能影响公众生活的有关事项预先公告附近单位、居民,让公众有个尽早安排。生态影响防治措施植被在人行树池、绿化分隔带以及在道路两侧规划一定的绿化带,可以有效地实现生态补偿。水土保持尽量将挖填施工安排在非雨汛期,并缩短挖填土石方的堆置时间,临时土石方堆置均需集中堆置,且控制在征用的土地范围之内,堆置过程中做好堆置坡度、高度的控制及位置的选择。污水防治措施施工废水建议在物料临时堆石灰、水泥等物质不能露天堆放贮存,并做好用料的安排,减少建材的堆放时间。施工中的废油、废沥青及其它固体废弃物严禁倾倒或抛入附近水体,也不得堆放在水体旁,应及时清运至指定地点或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施工现场设置简易凝土沉淀池,在沉淀池出水的一侧设土工布围栏,再次拦截泥沙,施工过程中尽量节约用水、重复利用。施工人员排污为了防治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对周围水环境的污染,对施工人员的临时居住地必须建设生活污水的临时处理设施,主要的措施有建造临时厕所和化粪池,粪便污水及时清运。施工人员生活废水收集后外运至周围道路现状污水管网排放,不得直接排入项目附近内河。桥梁施工废水①施工营地应设立临时厕所,临时厕所由当地环卫部门抽运;施工营地与水体之间保持150米以上的距离。②桥墩施工时,应设置沉淀池,泥浆经沉淀后,上清液才能排放。桥梁施工中挖出的淤泥、渣土禁止弃入河道或渠道,应征得水利等相关部门的意见,综合加以利用。③在道路建设和桥梁施工中应严禁将弃土倾入河道,施工期废水钻孔桩泥浆水要根据当地有关部门的规定,不得任意倾倒,需设置临时沉淀池进行处理,泥浆水经沉淀后上清液排放,干泥浆可用于公路绿化耕植土。④桥梁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施工船只必须严格检查,防止油料泄漏。禁止将污水、垃圾及船舱油污水排入水体,应收集后和桥梁工地上的污染物一并处理。⑤桥梁施工结束后对附近河道进行清淤整治,同时对河道两侧50m范围,采用绿化的形式进行复垦。营运期该工程完成后,道路接纳其沿线两侧的雨污水,污水纳入城市污水管网得到集中处理,雨水就近排入附近河道。将改变该地区内道路沿线两侧部分地块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附近河道的落后排水现状,污水管道的建设,必将大大改善这些区域的地表水水质状况。环卫部门要做好路面清洁工作,防止生活垃圾随降水进入雨水管网。做好污水管道的日常维护,保证道路两侧街坊的污水顺利进入污水管网,在污水处理厂得到处理。工程设计中该地区的雨水经雨水管道排入附近河道,由于降雨初期,未经任何处理的道路地表径流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油污等污染物质,直接排入附近河道将会影响其水质,因此应在入河排水口前设计沉沙池,减轻路面径流对沿线河网水质的影响。桥梁事故污水预防措施①加强本工程路段桥梁防护栏的设计、施工,建议加大各桥梁的防撞等级,防止车辆翻入河中;②建议本工程营运部门编制有关本路段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事故应急计划,配备必要的资金、人员和器材(包括通讯器材、防护器材和处理、处置器材),并对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演练;③加强车辆运输管理。运送化学危险品必须向公路管理站申报,危险品运输车辆必须办理危险品准运证。公路管理部门对此类车辆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安检。运输过程中车辆要有明显标志,并保持车速与车距,防止发生事故。对于春运及梅雨季节等交通事故多发期,尤其要加强监控。事故多发段应设置限速标志,大雾、积雪天气应临时实行限速;④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减少人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在桥梁等敏感路段设警示标志,提醒司机注意安全;⑤管理部门应制定具体的应急预案,需配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负责风险事故的处理,并备有必要的应急处理设施。一旦发生污染事故,能根据事先制订的危险品事故急救预案迅速做出反应,并及时通知当地消防、环保和卫生部门,采取应急措施,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噪声防护措施施工期1、由于本项目沿线有现状敏感点,故施工期对沿线的现状敏感点带来一定的噪声影响。因此,施工期必须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采取限制工作时间,加强管理,尽量避免高噪声设备及作业以减轻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在施工中应设置临时隔声围护;同时施工期间应避免夜间作业,在夜间22时至次日凌晨6时应禁止高噪声施工作业。距离小于50m时应限制所有类型的夜间施工作业,如因工艺要求必须在夜间延长施工时,必须取得当地环保局的批准,并告示附近居民,尽量减短工时。夜间施工期间,应禁止使用柴油冲击桩、漩涡灌注桩、震动桩和柴油发电机组。此外,施工机械的停放场地,应选择在远离该敏感点处。冲击式打桩机对环境影响较大,相比之下钻孔式打桩机影响范围要小一倍以上。根据同类工程的经验,钻孔式打桩机完全能满足需要,因此本环评要求本工程禁止使用冲击式打桩;2、应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管理,保证施工设备处于低噪声、良好的工作状态;应合理选择施工机械的停放场地,远离居民等敏感点;3、桥梁采用预制梁,而不采用现场浇注梁,既缩短现场施工时间,又降低施工期的噪声等影响;4、对于道路红线范围内的敏感居民住宅,要与道路建设实施同步拆迁。营运期工程降噪措施:目前常用的工程降噪措施主要有声屏障、搬迁、隔声窗、绿化林等,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针对超标3.0dB以上的敏感点路段采用绿化、低噪声路面、限速、禁鸣等措施,具体措施及降噪效果分析见表8.4.2-1。工程管理措施:(1)维护路面平整度,避免因路况不佳造成车辆颠簸引起交通噪声增大。(2)与交管部门协调,安装超速监控设施,防止车辆超速行驶。(3)全路段设置禁鸣标志,避免由鸣笛导致的交通噪声增大情况。(4)执行《杭州市环境噪声管理条例》。根据《杭州市环境噪声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