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医疗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规范_第1页
2022医疗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规范_第2页
2022医疗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规范_第3页
2022医疗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规范_第4页
2022医疗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标准2021991010目 次总则 1术语和定义 2智能化系统等级划分 4信息设施系统 5一般规定 5信息接入系统 5布线系统 6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 8用户电话交换系统 9无线对讲系统 9信息网络系统 9有线电视系统 11公共广播系统 11会议系统 12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 13时钟系统 14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15一般规定 15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153建筑能效监管系统 16公共安全系统 18一般规定 18入侵报警系统 18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19出入口控制系统 20电子巡查系统 20停车(场管理系统 21安全防范综合管(平台系统 21应急响应系统 22机房工程 23一般规定 23设备机房 23配电接地和照明 24信息化应用系统 25一般规定 25医疗信息化管理应用 25医疗信息化安全应用 27医疗信息化服务应用 28智慧化应用 31一般规定 31智慧化应用架构 31智能化集成系统 32智慧安防应用 32智慧医疗应用 33智慧运维应用 34智慧管理应用 34智慧消防应用 35项目验收与运维 36一般规定 36项目验收 36项目运维 37附录A医疗建筑智能化系统配置表 38本标准用词说明 40规范性引用文件 41条文说明 42PAGEPAGE11PAGEPAGE101总 则101理方便,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医疗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与运维。1.0.3新建医疗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验收与运维,必须与医疗建筑同步建设。104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0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GB503482术语和定义01 医疗建筑medicalbuilding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与护理,承担公共卫生的预防与保健,从事医学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建筑设施及其辅助用房的总称。202 医疗设施medicalfacilities医疗建筑中服务于医疗业务的各种场所及设备,包括门诊、急诊、住院、药房和X光机、B超机、CT设备、核磁共振仪、医疗检验检测仪器、手术设备等。203 医院信息系统(HIS)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患者诊疗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包含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RIS(影像信息系统)、EMR(电子病历)等医疗业务信息化系统。2.0.4 建筑能效监管系统buildingenergyefficiencymanagementsystem以公共建筑为对象,通过在建筑物、建筑群内安装分类和分项能耗计量装置,实时采集能耗数据,具有在线监测与动态分析功能的软件和硬件系统的统称。2.0.5医疗物联网(IoMT)internetofmedicalthings在标准的交互通信协议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传感器及定位等技术,链接(联接)医疗设备设施、医护人员、病患等对象,支持对医疗数据的自动识别、定位、采集、跟踪、管理及共享,实现医疗环境下人和物的智慧化管理。2.0.6无源光网络(PON)passiveopticalnetworkLTNU)组成的单点到多点信号传输系统,简称PON系统。.0.7 APP(Application)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本标准APP指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3智能化系统等级划分01医疗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应与其使用功能、技术等级、医疗设施和建筑的规模相适应。医疗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等级应符合表3.0.1的规定。表3.0.1医疗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等级划分表医疗建筑级别智能化系统建设等级三级特等A级甲等乙等B级丙等二级甲等C级乙等丙等一级甲等D级乙等丙等的医疗建筑应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其建设等级。302 (HIS)03 A的规定。4信息设施系统4.1一般规定11412统、有线电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时钟系统等。4.2信息接入系统4214.2.2医疗建筑信息接入系统应采用光纤接入网,可实现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传输设备宜同时具有2M(E1)、155MSTM-1、622M、FE、GE等接口。4.2.3A级建设的医疗建筑应具有两个及以上不同的信息接入路由,每个路由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具有光纤、微波、宽频共缆等一种或多种信息传输方式。424A4.2.5配置远程医疗的医疗建筑应设置卫星通信系统、微波通信系统等无线传输方式,且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3.5GHz固定无线接入工程设计规范》YD/T5097的有关规定。4.2.6信息接入机房应根据各类信息接入设施要求统一规划,且应能满足多家通信业务经营者接入与使用要求。4.3布线系统431布线系统应采用开放式拓扑结构,且能满足医疗建筑内语求。432布线系统应由建筑群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和配线子系统组成。4.3.3工作区子系统信息插座设置应满足医疗建筑内各类医护办公、医疗服务、设备管理及行政办公的需求,且应具有冗余,功能区域的信息点配置数量不应低于表4.3.3的规定。表4.3.3 信息点配置表科室区域位置语音信息插座模块配置医疗业务网信息插座模块配置插座模块配置医技临床科室检验科1个/间1个/工位1个/间病理科1个/间1个/工位1个/间麻醉室、观察室、复苏室2个/床位手术室1个/间6个/吊臂2个墙边/间ICU、PICU、NICU4个/床位医技区抢救室4个/床位门急诊科室分诊台1个/分诊1个/工位门急诊诊室1个/间1个/工位1个/间抢救室、急救监护2个/床位治疗室、处置室1个/间1个/工位输液治疗间1个/间1个/工位输液单间2个/床位留院观察2~4个/间1~2个/间续表4.3.3科室区域位置语音信息插座模块配置医疗业务网信息插座模块配置插座模块配置住院部病区护士站2个2点/工作站且不少于8个医生办公室1个/间1个/工位1~2个/间普通病房2个/床位干部病房1个/床位2个/床位1个/间透析中心1个/间2个/床位医学影像科室检查室1个/间3个/间影像设备控制室1个/间1个/工位阅片室打片室1个/工位行政办公区域行政办公室1个/工位1个/工位1个/工位接待室1个/间1个/工位1个/工位会议室、会诊室、示教室1个/间2~4个/间1~2个/间公共区域医院大厅1个/公用电话接待、导医、服务台1个/工位2个/工位出入院办理1个/工位2个/工位登记取报告、取药、检验取样窗口1个/区域2个/工位挂号、收费、药房1个/工位2个/工位电梯厅1个设备机房1个/间1个/间自助终端设备1个/设备1个/设备注:1医疗影像设备控制室、阅片室、打片室、手术室等区域可增设1个医疗业务网光纤接入点;2会议室、示教室、手术室、医学影像检查室等区域可增设1个外网光纤。434 100Mbps,B3V/m,或对电磁兼容性有较高要求的水平布线区域,应采用屏蔽布线系统或光缆布线系统;35 A,B级及以下建设的管理间子系统可采用智能电子配线管理方式。436 437 干线子系统所需要的大对数电缆和光纤数量应满足医疗建筑的实际需求,且应预留不低于20%的冗余与备份。438 布线系统的各类连接线缆、接插件应与线缆、设备匹配。439 4310 布线线缆的防火级别应符合建筑防火等级要求,且应采用低烟无卤环保型。4.4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441术,实现不低于5G及以上要求的移动通信信号覆盖。442号,并能通过小型天线发送基站信号。4.4.3医疗建筑内设置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时,不应影响医疗设备的正常工作及患者的安全。4.5用户电话交换系统4.5.1 用户电话交换系统宜采用本地电信业务经营者所提供的虚拟交换配置远端模块等技术方式,实现建筑物内的语音通讯功能。4.5.2 各级别医疗建筑所需的用户端电话端口数量应按照实际需要配置,且预留余量。453 医疗大厅、候诊区等公共场所应配置公用电话和无障碍电话。4.6无线对讲系统461 B级及以上建设的医疗建筑应设置无线对讲系统。462 系统对讲机正常通话信号覆盖不应低于医疗建筑内95%的面积。463 系统在建筑内部应避免天线辐射源对建筑群内部的其他系统造成干扰,且应严格执行《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的有关规定。4.7信息网络系统471疗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建设等级具体配置。472473474A级建设等级的医疗业务网应设置网络设备与链路备份,B级及以下建设等级的医疗业务网宜设置网络设备与链路备份。475 476 外网应采用Internet边界防护、防火墙以及上网行为审计等措施;.7.7系统应设置无线局域网(WL系统中无线办公、无线查房、无线护理、无线心电、无线输液监测等医疗护理和患者服务的需要。478号覆盖。4.7.9无线局域网的信号覆盖应根据具体应用场景与建筑环境,采用合理的设置方式,且应符合以下规定:病房等信号传输有困难场所可采用馈线方式或分体接点方式。4.7.10无线局域网应配置完善的用户接入认证、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安全管理策略,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配置应与相应的有线网络保持一致。4.7.11B级及以上建设的医疗建筑宜设置医疗物联网。4.7.12医疗建筑外网与设备网可采用基于无源光网络技术(PON)的信息网络系统。4.8有线电视系统4.8.1系统应与医疗建筑智能化建设等级和本地有线电视网的发展相适应。482A483床位和房间布局设置音视频端口。4.8.4系统应满足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对电视信号的接入要求。485准《网络电视工程技术规范》GB/T512524.9公共广播系统491系统宜采用定压输出,输出电压宜采用70V或100V;设置;扬声器应设置在公共场所,且宜在门诊、手术室、住院部、候诊厅服务台及病房部的护士站等处安装音量调节装置;系统与消防应急广播合用时,在发生火灾时,应能强制切换到火灾应急广播状态,且符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492并应符合以下规定:系统应与建筑装饰、建筑声学等相关专业密切配合;准。4.10会议系统4101 系统应对各类会议场所进行分类,系统功能配置应符合表4.10.1的规定。表4.10.1会议系统功能配置表系统功能配置多功能厅报告厅多功能会议室大会议室中会议室小会议室音频扩声●●●●⊙○视频显示●●●●⊙○会议发言●●●●⊙会议表决⊙○⊙⊙○无纸化会议⊙○⊙集中控制●⊙●●⊙舞台灯光●●○舞台机械●○智能照明●●⊙⊙⊙同声传译⊙⊙远程视频会议⊙⊙⊙⊙⊙音视频录播⊙⊙⊙⊙⊙视频跟踪⊙⊙⊙⊙注:1●—应配置;⊙—宜配置;○—可配置。2本标准对会议场所的定义:小会议室:指面积≤30m2,可供≤1030m2<面积≤100m210人<人数≤4040人使用的各类会议场所。多功能会议室:指具备多种会议功能用途和形式的会议场所。报告厅:指以报告、讲座、新闻发布为主要会议形式的相关场所。场所。4102 系统应根据实际需求及类别进行系统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LEDLCD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应支持会场音频、视频及其它媒体信息当采用多点控制单元(MCU)设备组网时,应能够实现音/视频混合或切换、数据广播和路由选择、定时和会议控制等功能;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应预留与视频示教系统、远程会诊系统的接口。11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4.11.1系统应包括显示单元、信号传输、控制中心和多媒体服务器等。4.11.2医疗建筑的门诊、急诊、住院、挂号、收费、候诊、休息等候区、通道、电梯厅等公共场所应设置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应满足实时发布医疗业务信息及向建筑物内公众提供信息检索、查询和引导等功能。4.11.3显示单元可选择LED拼接屏、液晶显示屏(LCD)、触摸屏等。显示单元的尺寸、显示方式、外形色调及安装布局等应满足建筑功能布局、业务需要、使用环境及建筑装饰等需要,且应具有多种音视频输入接口方式。4.11.4门诊、急诊、出入院大厅、挂号收费处等公共场所宜设置触摸式查询终端。4115 系统宜采取集中控制、统一管理的方式将音视频信号、图片和滚动字幕等多媒体信息通过网络平台传输到显示终端。4.12时钟系统4121 B级及以上建设的医疗建筑应设置时钟系统。4122 4123 医疗建筑的下列区域宜安装显示子钟:公共走廊及大厅宜设置双面数字子钟;门诊、候诊区及病房等区域的护士站宜设置指针型子钟;手术室宜设置带倒计时、正计时、温湿度、标准时间功能的子钟。124 时钟系统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具有校时功能;为子钟提供同步校时信号;为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候诊呼叫信号系统、护理呼应信为医疗设备提供统一的标准时间;为各类医院信息系统提供统一的标准时间。5建筑设备管理系统5.1一般规定11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建筑能效监管系统。5.1.2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符合行业现行标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JGJ/T334、地方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范》DB34/T1922及医疗行业对能耗监测的有关规定。5.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521 C级及以上建设的医疗建筑应设建筑设备监控系统。522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管理范围宜包括以下部分:冷热源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空气质量系统;电梯与自动扶梯系统;医疗设备系统;其他。523监控系统。5.2.4系统设置的监控点数,应留有不小于10%的冗余。5.2.5病房宜采用联网型风机盘管实现空调末端的群控功能,病房的窗户可通过设置窗磁与风机盘管进行联动。5.2.6病房等人流密集或相对封闭的场所应设置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浓度监测装置;门、急诊大厅和候诊区宜设置CO2浓度监测系统,且应与新风系统联动;地下车库应设置CO浓度监测,且应与通风系统联动。5.2.7设置中央空调系统的隔离病房(病区)、ICU病房、手术室等洁净场所应配置环境设备监控功能。528废液的处理过程应能实时监测,达标后方可排放。5295.2.10系统应对传染病医院或传染病科室的负压和ICU等病房的空气压差监测系统、生活给水水质监测系统和废气废液监测系统等进行监控。5.3建筑能效监管系统531 A级建设的医疗建筑智能化系统应设建筑能效监管系统。532 533 (冷、医疗用气等能耗实现分类、分项数据采集,可实现对电量、水量、集中供热供冷系统的热、冷量以及蒸汽量、医用气体量等的能耗数据实时监测。534 信等综合功能。35计、公示等方式为节能管理和控制提供决策依据。6公共安全系统6.1一般规定11公共安全系统应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安全防范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应急响应系统等组成。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宜包括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停车库(场)管理系统等。612 医疗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和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等的有关规定。6.2入侵报警系统621 医疗建筑应设入侵报警系统,系统应由入侵探测器、传输、声光显示与记录、控制等部分组成。622 危险品库房、婴儿室、与外界相通的出入口、安防监控中心、信息网络机房、设备用房、院区围墙等处宜设置入侵探测器。623 系统可根据环境场地和使用要求选用红外/微波入侵探测器、电子栅栏等入侵探测器。624 625口控制系统等联动。6.3视频安防监控系统6.3.1医疗建筑应设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系统应由前端、传输网络和控制中心组成。6.3.2系统前端摄像机应覆盖建筑的以下部位:梯轿厢、电梯前室及易发生医患纠纷的场所。633 系统传输应采用网络(TCP/IP)视频传输方式。634 操作终端和控制台等附属设备组成。系统应具有控制分级、定时扫描、循环显示、分区监视、任意定格与锁闭、巡检报警等功能。635 系统图像功能应符合以下规定:记录资料的保存期应不少于30天。6.3.6系统视频应选用监控专用监视器或其他组合,视频显示器数量应根据视频采集点的数量和监控模式配置。6.3.7安防监控中心应综合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的控制功能。在接收信号的同时,应能识别部位,判断抢劫、盗窃、火灾事故等性质,并在屏幕上显示图像,记录报警时间和预案处置。6386.4出入口控制系统641系统宜由门禁控制器6.4.2医疗建筑宜在收费、药房、药库、机房、医护通道出入口、ICU监护中心等重点防范部位设置出入口控制系统。643独立的出入权限。644系统的识别装置和执行机构应保证操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收费柜台、药库、药房等重点防范位置的门禁装置应具有防尾随措施。系统的信息处理装置应能对系统中的有关信息自动记录、打印、存储,且应具有防篡改和防销毁等措施。6.4.5系统应采用开放式的TCP/IP通讯协议。646关要求。6.4.7系统应与智能卡应用系统实现集成管理。6.5电子巡查系统651 B级及以上建设的医疗建筑应设置电子巡查系统。652 6.5.3 系统应编制巡查程序可实现在预先设定的巡查路线中用信息识读器或其它方式,对人员的巡查活动状态进行监督和记录。6.5.4 系统可采用独立设置也可采用与出入口控制系统或入侵报警系统联合设置方式。6.6停车库(场)管理系统661 B(场管理系统宜具有道闸管理、信息显示、车位引导、车牌自动识别、语音提示、语音对讲、反向寻车、收费管理、电动路障、车辆调度管理等功能。662 进行数据对接,可实现车位查询、车位预约、自助缴费、月卡续费等功能。663 664 停车场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系统的运行管理数据可纳入智能化集成系统进行统一管理。6.7安全防范综合管理(平台)系统671 B(平台)系统。672 系统采用的技术应适应现代安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清化发展的要求,并应具有以下功能:能;主监视器;系统宜采用有线和无线通讯方式与公安机关“110”报警联网;的通信接口。6.8应急响应系统68120000m2及A82应对各类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进行就地实时报警;急事件进行监测与应对,实现就地报警和异地报警;应对管理范围内实现应急指挥调度;应能接收上一级系统的各类指令信息,采集事故现场信息,建立各类安全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并可进行事故现场应急处置。7机房工程71一般规定11机房工程宜由信息网络机房、信息接入设备机房、智能化总控室、智能化设备间(弱电间)等组成。7127.1.3A级建设的医疗建筑的信息网络机房宜参照国家现行标准《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中规定的B级标准建设,大型医疗集团型医院的核心信息网络机房可参照其规定的A级标准建设,B级建设的医疗建筑信息网络机房宜参照其规定的C级标准建设,其他级别可参照其规定的C级标准建设。714A恢复规范》GB/T20988的有关规定。7.2设备机房721 A预留建筑进出线和埋管等;应同其他机房保持相对独立。722 A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等主区,且应满足安全和运维间距标准;723 A(弱电间宜符合下列规定:智能化设备间(弱电间宜独立设置,楼层弱电间上下位置应垂直对齐;(弱电间7.3配电、接地和照明731 机房配电应符合下列规定:应按机房设备用电负荷的等级和容量配电,且应留有余量;电源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或所配置设备的技术要求;电源输入端应设电涌保护装置;732 机房设备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方式,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且应设置辅助等电位联结。733 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有关的规定。734 机房内不应穿越与智能化系统无关的管线。35 生标准》GB9175有关的规定。8信息化应用系统8.1一般规定11(HIS)的需求。8.1.2信息化应用系统应根据医疗建筑对应的智能化系统等级配置,系统设备应具有不间断工作的能力。813 (挂号、缴费、查询、打印)一体机、检验报告自助打印机、放射科自助胶片打印机、自助取药设备、自助报到机等。814 8.2医疗信息化管理应用8.2.1医疗信息化管理应用宜包括智能卡应用系统、物业管理系统、医疗废弃物管理系统、围术期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和医疗制品冷链管理系统等。8.2.2C级及以上建设的医疗建筑应设智能卡应用系统。823理系统、会议签到管理系统等组成。8.2.4智能卡应用系统宜选用IC卡、CPU卡、RFID卡等非接触式卡片,可采用生物识别或虚拟卡方式进行人员身份识别,系统应能实现通道门禁的权限管理、资金结算、考勤、签到和设备控制等功能。8.2.5智能卡应用系统的医职员工卡片表面印刷信息应包括个人姓名、照片、部门、职务等,且应统一建立相关数据库,可对不同类型的卡片进行授权操作。8.2.6智能卡应用系统的功能和点位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门禁管理系统前端点位的设置应参照《医院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GB/T31458的有关规定执行;考勤管理系统宜在医务人员通道出入口处设置考勤机;消费管理系统应在医职人员食堂、病人食堂、医院内部商店等区域设置消费机;水控管理系统宜在医职人员浴室、病房浴室、开水机等区域设置水控机,宜按照流量方式计量;梯控管理系统宜在医护专梯等区域设置梯控装置;会议签到系统宜与会议室门禁读卡器复用。827 B系统应能对建筑内各类设施的资料、数据、运行和维护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应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提供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功能选择,应支持后期功能模块的扩展。8.2.8B级及以上建设的医疗建筑应设置医疗废弃物管理系统,系统应满足医疗废物全过程规范化、可追溯处理要求,且应符合下列规定:系统宜由RFID定位标签、识读装置和管理平台组成;系统应在感染楼、住院楼、手术室等区域设置;8.2.9围术期管理系统宜包括病患的手术全周期管理和手术室管理,可根据实际需求配置,且应符合下列规定:系统应在手术室等候区、手术部和病区设置信息发布终端;系统应实现对手术流程的监控、实时告警和信息推送管理、报表管理等功能。8.2.10 资产管理系统可利用资产定位标签实现对院内的医疗设备及其他资产进行统一管理,且宜实现对医疗设备设施的定位管理。8.2.11 医疗制品冷链管理系统应满足监测药品、疫苗、血液制剂储存环境温度的需要,保障相关医疗制品的安全,且应符合下列定:系统应在库房、药房、冷库、冰柜、冰箱以及运送保温箱等处设置;系统应能实现监控数据的远程监测、超限报警、故障报警等功能。8.3医疗信息化安全应用831 医疗信息化安全应用宜包括婴儿防盗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等。832 B系统应在产科、婴儿监护中心等处设置;系统应具有预案管理系统,当发生报警事件时,安保及医护人员应能及时接收到报警信息;系统宜与门禁管理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实现联动。8.3.3医疗建筑宜设置人员定位系统,可利用定位标签对特殊病患、安保人员、后勤人员以及医护人员等进行统一监管,且应符合下列规定:系统宜在门(急)诊楼、住院楼、医技楼等区域设置;系统应与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实现联动。8.4医疗信息化服务应用8.4.1医疗信息化服务应用宜包括病房探视系统、视频示教系统、候诊呼叫信号系统、护理呼应信号系统、远程会诊系统、体征看护系统、无线输液管理系统、院内导航系统等。842系统应采用网络传输技术,可通过视频及语音,实现隔离区双方人员的可视对讲;管理主机可实现家属、病床、护士站之间的视频通话,护士站可通过监视器观察患者情况;探视人员应能通过护士站安排转接至相应的病床与患者可视对讲;管理主机可实现身份确认探视许可探视时间等控制功能。8.4.3 有教学要求的医疗场所宜设置视频示教系统且应符合下列规定:系统严禁接入有线电视系统;系统应可实现手术过程的实况观摩,手术室、控制室和示教功能;系统应支持与医院信息系(HIS)远程会诊系统的对接。8.4.4 各科候诊区、检验室、放射科、检查室、输液室、发药处、门诊手术室、注射室、输液大厅、出入院手续办理处等区域宜设候诊呼叫信号系统,且应符合下列规定:系统宜由护士站或分诊台主机、各诊室终端、呼叫器、报到机、等候区显示屏、门口(窗口)显示屏、扩声设备等组成;系统应能满足排队管理需求,可实现排队的分类录入、现场的候诊,还宜具有图像显示功能。8.4.5C级及以上建设的医疗建筑,下列区域宜设置护理呼应信号系统:设有病房或输液大厅功能区域;病区各护理单元与护士站之间;妇产科护士站与各分娩室之间;集中输液室与护士站之间。846 系统宜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方式。可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对接,实现护士工作站、病房、床位等医疗信息实时更新;病房区域应实现病人与护士站的多种呼应方式,实现对讲、能;系统应具有故障自检、无线呼应功能;输液大厅宜采用无线传输方式。8.4.7B级及以上建设的医疗建筑应设远程会诊系统,且应符合下列规定:程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示教系统共建合用;系统应支持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实时信号等多种医疗信号WS/T545的有关规定。8.4.8体征看护系统应能实时连续采集患者数据,对患者的体征信息进行记录及大数据分析,且应符合下列规定:系统应能采集病人的体温、心电、脉搏等数据。8.4.9输液大厅及重点护理病房等区域宜配置无线输液管理系统,系统应具有实时全程记录且监视输液过程及呼叫状态的功能。410门(急)诊楼、地下停车库及住院楼、医技楼等区域可配院内导航功能,并应与停车库(场)管理系统互联。9智慧化应用9.1一般规定11A技术,为医疗建筑智慧化提供支撑。9.1.2智慧化应用应依据智能化集成系统完成数据的筛选、清洗,将数据有序化、标准化,实现系统数据共享。913及医疗行业的有关标准和规定。9.2智慧化应用架构921922进行归一化处理。923架构应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云平台的控制节点、网络节点、存储节点、计算节点、消息队列、数据库等高可用,实现虚拟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等的管理及虚拟网络的安全防护。9249.2.5架构应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医院就诊环境下的患者业务服务应用,对医院的资产或药品等物资进行统一的管理。9.2.6架构应部署能源数据智能云管理平台,实现能源数据的统一采集、管理、审计与分析以及用能设备的管控等。927物业后勤管理人员执行的场景式操作规范。9.2.8架构可部署人与车辆特征等数据的结构化处理服务,采用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实现人脸识别、黑名单报警、智能支付等功能。9.3智能化集成系统931 A级建设的医疗建筑应建设智能化集成系统,B级建设的医疗建筑宜建设智能化集成系统。9.3.2 系统集成范围宜包括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信息设施系统、机房动环系统等。系统应能实现各集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集中监测、数据分析、联动控制等功能。9.3.3 系统应以建筑物功能医疗业务性质和物业运营管理模式为依据,建立实用、可靠和高效的信息化应用集成,且应具备以下功能:记录、保存历史数据的功能,具有数据综合分析、处理和综合信息管理的能力;BIMGISVR/AR等技术提高项目运维的效率;对各子系统的监视及控制功能;934 协议的以太网架构。9.4智慧安防应用941 942 9.4.3智慧安防应用应具有热成像温度测试功能,对于发热门诊及特殊传染疫情,可实现初步排查工作。9.4.4智慧安防应用应具有对人群异常聚集、特殊病患跌倒、异常物品遗留/遗失、人群徘徊、特殊异常音频、异常轨迹告警等智能报警功能。945 946智慧安防应用应支持对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停车库(场)管理系统等的数据融合分析,并可提供人员轨迹回溯功能。9.5智慧医疗应用951 952 953 智慧医疗应用宜实现基于自然语义分析的人工智能导诊服5G5G边缘计算能力,提高医院服务效率,改善服务体验。954 (AI)955 9.6智慧运维应用961筑运营的全方位管理。9.6.2智慧运维应用宜通过移动端设备进行设备报修、业务处理、问题反馈、故障定位、工单填报等。9.6.3智慧运维应用宜具有自动运维分析功能,且与相关机电设备进行联动。9.6.4智慧运维应用宜通过采集设备运行过程数据形成设备知识库,出现设备故障时能够智能推送维修文档。965BIM9.7智慧管理应用9.7.1智慧管理应用应提供从会议室预约、会议签到及签离的全流程智慧化管理和服务,宜具有会议室可视化预约信息展示功能。972构,可为智慧化的能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撑。973能出力预测、电价预测等供需智能预测功能。9749.7.5智慧管理应用可通过APP或者客户端实时向患者、医护人员、管理者和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9.8智慧消防应用9.8.1智慧消防应用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等实现联动,并实现与上一级城市级消防管理平台的互联。9.8.2智慧消防应用应支持对消防设备运行状态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及定位,消防信息实时动态采集。983标。9.8.4智慧消防应用应可实现图像实时传输,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物联网数据等,实现现场人员、地理方位、实景等数据的集成和融合,且能实时动态更新显示。10项目验收与运维10.1一般规定10.1.1工程竣工后,应由建设单位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国家现行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的有关规定组织验收,进行施工验收、技术验收、资料审查,最终根据验收情况出具验收结论。10.1.2工程竣工移交后,应按照行业现行标准《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规范》JGJ/T417等的有关规定开展项目的运维工作。10.2项目验收10.2.1工程验收时,应组成工程验收组。工程验收组可根据实际情况下设施工验收组、技术验收组和资料审查组。10.2.2建设单位应根据项目的性质、特点和管理要求与相关部门协商确定验收组成员,并由验收组推荐组长。10.2.3验收组中技术专家的人数不应低于验收组总人数的50%,不利于验收公正性的人员不得参加工程验收组。验收组应对工程质量做出客观、公正的验收结论。10.2.4 验收结论分为通过基本通过不通过验收通过的工程,验收组可在验收结论中提出建议或整改意见;验收基本通过或不通过的工程验收组应在验收结论中明确指出发现的问题和整改要求。10.2.5 项目验收时,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并参照国家和行业、地方有关标准规定执行,合同中明确规定需要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质量检验的检测机构的资质条件和要求也应满足国家的相关规定。10.3项目运维10.3.1建设(使用)单位应根据项目管理要求、项目规模和竣工文件,编制系统运维的工作规划,建立项目运维保障机制,并通过项目运行实践不断健全和落实项目运行管理制度。1032 健全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管理和操作人员应经过系统培训和考核合格后上岗。1033 提供运维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应按运维合同规定履行维保和技术服务承诺,并具备维保所需要的备品、备件。10.3.4系统运维单位应建立设备台账,并对系统和设备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操作人员应做好维保记录和检修记录;管理人员应对工作人员和系统状态进行定时或不定时抽查,并进行数据统计和运行技术分析,发现异常应及时纠正。10.3.5系统运维工作应落实保密责任与措施。10.3.6系统维保和技术服务合同期满前,使用管理单位应及时落实后续系统维保和技术服务单位,并签署相应服务合同。第三方运维服务机构在退出系统运维工作时,应做好移交工作。附录A 医疗建筑智能化系统配置表表A医疗建筑智能化系统配置表医疗建筑智能化分项医疗建筑智能化等级与配置要求A级B级C级D级信息设施系统信息接入系统●●●●布线系统●●●●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用户电话交换系统●●●●无线对讲系统●●⊙⊙信息网络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时钟系统●●⊙⊙其他相关的信息通信系统⊙⊙⊙⊙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筑能效监管系统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及A级医疗建筑应设置公共安全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停车库(场)管理系统⊙⊙○○(平台系统●●⊙⊙应急响应系统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及A级医疗建筑应设置续表A医疗建筑智能化分项医疗建筑智能化等级与配置要求A级B级C级D级机房工程信息网络机房●●●●信息接入机房●⊙⊙⊙智能化总控室●⊙⊙⊙智能化设备间(弱电间)●●●●化管理应用智能卡应用系统●●●⊙物业管理系统●●⊙⊙医疗废弃物管理系统●●○○围术期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医疗制品冷链管理系统○○○○安全应用婴儿防盗系统具有产科和婴儿监护中心的医院(妇幼保健院)应设置人员定位系统⊙⊙⊙⊙服务应用病房探视系统●●●●视频示教系统⊙⊙⊙⊙候诊呼叫信号系统⊙⊙⊙⊙护理呼应信号系统⊙⊙⊙○远程会诊系统●●⊙⊙体征看护系统●●●●无线输液管理系统⊙⊙⊙⊙院内导航系统○○○○自助设备⊙⊙⊙⊙智慧应用●○○○注:●—应配置;⊙—宜配置;○—可配置。本标准用词说明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规程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规范性引用文件《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6《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4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20988《医院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GB/T31458《网络电视工程技术规范》GB/T5125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JGJ/T334《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规范》JGJ/T417《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标准》JGJ/T454《3.5GHz固定无线接入工程设计规范》YD/T5097《远程医疗信息系统技术规范》WS/T545《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范》DB34/T1922《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A3ZDYY-NY-20070924055《安徽省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卫医秘[2014]523号)医疗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标准条文说明PAGEPAGE44PAGEPAGE45目 录1总则 46术语和定义 47智能化系统等级划分 48信息设施系统 50信息接入系统 50布线系统 50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 50用户电话交换系统 51信息网络系统 51有线电视系统 524.10会议系统 524.12时钟系统 52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5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53建筑能效监管系统 53公共安全系统 546.6停车(场管理系统 546.8应急响应系统 54机房工程 557.2设备机房 55信息化应用系统 56医疗信息化管理应用 56医疗信息化安全应用 56医疗信息化服务应用 57智慧化应用 599.2智慧化应用架构 599.6智慧运维应用 60项目验收与运维 62项目验收 62项目运维 621总 则05由于《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48-2018等国家标准的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订和实施,所以安徽省地方标准《医疗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标准》在修订过程中,也根据修订内容对相关名词、术语和要求进行了全面修订,使之保持一致。2术语和定义03 医院信息系统(HIS)是医院信息化的核心,既包括PAC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RIS(影像信息系统)、EMR(电子病历)等一系列医疗业务信息化系统,同时,根据《关于印发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20184管理、物资管理、后勤管理、科研管理、教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医院辅助信息化系统,从而构成完整的医院信息化系统。本标准(HIS)06PON由局侧的光线路终端(OLT)(ODN)和用户侧的光网络单元(ONU)组成。目前主要的两个PON标准,一个是由IEEE制定的EthernetPON(EPON)标准,另一个是由ITU/FSAN制定的GigabitEPON是在以太网基础GPON是在传统ATM3智能化系统等级划分01《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A3ZDYY-NY-20070924055根据任务和功能的不同把医院分为三级,即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还根据各级医院的技术水平、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且参照必要的设施条件,分别划分为甲、乙、丙等,三级医院增设特等。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计委(2017)第12号,我国医疗机构按其地位和功能划分如下:(一)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二)妇幼保健院;(三)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四)疗养院;(五)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六)诊所、中医诊所、民族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七)村卫生室(所);(八)急救中心、急救站;(九)临床检验中心;(十)专科疾病防治院、专科疾病防治所、专科疾病防治站;(十一)护理院、护理站;其他诊疗机构。以上(一)、(二)项医疗机构所在的建筑为本规范中的主要对象,其他项统一归类为非医院的医疗建筑。本表的智能化系统建设等级划分是依照医院的分级需求而确定的。对于非医院的医疗建筑,在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实际需求按照本表确定其建设等级。03AGB50314-2015慧化应用等要求,经归纳总结形成本标准的医疗建筑智能化系统配置表。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医院的建设等级选择相应的智能化系统建设等级和配置分项,当实际需求较高或资金情况允许,也可根据适当提高等级和建设内容,但不得低于表中的配置要求。4信息设施系统4.2信息接入系统26信息接入设备机房需要满足多个运营商的接入和使用要求,从而确保医疗建筑信息化系统提供对外服务的能力,实现链路和数据的多重备份与容灾。4.3布线系统433表4.3.3信息点配置表提供了医院布线系统点位配置的典型4.3.3预留相应的网络电视点位。434或光缆布线系统,可有效避免信号干扰或信号泄露。4.4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4.4.1合路技术是指多家通信业务经营者的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联合使用机房、电源及部分信号传送线路,主干线全部安装在弱电井道,采用耦合器、功分器连接到室内天线,将信号合理均匀地分配到所需要覆盖区域。要求支持信号:中国移动GSM900、中国联通GSM900、中国电信CDMA800和各运营商3G、4G、5G信号,建3G4G、5G。此系统一般由运营商实施,也可专业厂商实施,实现机房及管路等资源的集约化使用。有线、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都能架设布放信息终端,解决临时地点、死角等无法布线的情况。443 4.5用户电话交换系统4.5系统名称延用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中的名称,实际应用大都采用了虚拟网、大对数电缆直接进行铺设或光纤分路等技术。4.7信息网络系统472医院医疗业务内网一般包括医院信息系统、医用影像系统、医疗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LIS统(EMR)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外网为互联网,一般包括医院网站、Internet、远程会诊、远程探视、远程会议等。设备网则包括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等。部分特种医疗机构可根据需要设置保密网和其他业务专网。477除了有线网络按照医疗业务网、外网和设备网进行分类外,479无线局域网信号覆盖的方式目前主流的技术有放装式AP、基站+馈线+天线、主控器+分体AP等布置方式,在信号质量、漫游和应用场景合理选择。4711 物联网技术是未来智慧医疗的应用基础,其实质是通过将传感器RFIDGPS统。物联网目前多种建设与组网方式,可以在目前无线局域网终端设备上扩展物联网模块,也可以通过设置物联网终端设备直接接入信息网络系统中,末端实现物联网的各种通讯协议,向上仍然通过TCP/IP的网络传输协议与后端服务通讯,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与扩展性。4.8有线电视系统4.8.5有线电视系统的技术实现方式目前可分为同轴电缆和网络传输方式两种,医院可根据自身建设等级及需要选择功能实现的方式。4.10会议系统4101表4.10.1会议系统功能配置表是针对目前医院的会议系统不应低于配置表要求。4.12时钟系统121医院内不仅具有各类医疗业务系统,也有各类信息化系统的是为各部门、公共场所和医院的相关系统提供统一的时间信息。5建筑设备管理系统5.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26CO2浓度检测值来增加或减少新风量,使CO2浓度始终维持在卫生标准规定的限值内。53建筑能效监管系统53系统应根据医疗建筑功能分类进行采集和统计能耗数据。如门设备用电、供暖空调用热、生活热水用热等。5.3.1除A级以外的医疗建筑,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安徽省地方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范》DB34/T1922-2013中的相关要求确定是否建设建筑能效监管系统。34建筑能效监管系统应预留与第三系统数据对接接口和上级数据中心数据上传接口。与第三方系统进行数据对接,一般要求第MODBUSOPC6公共安全系统6.6.停车库(场)管理系统63护车辆的无障碍出入。6.8应急响应系统81应急响应系统是为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决策指挥能力,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危害,具有应急技术体系和响应处置功能的应急响应保障机制或履行协调指挥职能的系统。7机房工程72设备机房21 信息化应用系统8.2医疗信息化管理应用828 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医疗废物的全周期管理,通过对医废的产生、收集、运送、入库、出库、运输环节进行全程跟踪管理,有效帮助院方和监管部门及时、真实、准确地掌握医废信息的动态,实现医废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做到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防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发生。829告警、手术室错进告警、术前等待时长告警、滞留告警等功能。8.2.11医疗制品冷链管理又称为无线冷链监管系统,是医疗信息化管理应用的组成部分,采用物联网冷链标签主动发送监测数据至物联网基站,通过物联网基站发送给数据采集引擎,系统将监测数据通过曲线图的形式显示,使冷链监管可视化、规范化,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使冷链管理达到智能化水平。8.3医疗信息化安全应用8.3.2婴儿防盗系统是医疗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