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_第1页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_第2页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_第3页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_第4页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朝花夕拾》的整本书阅读,提升学生把握文章主题、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内涵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理解作品中的讽刺和批判精神。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时代变迁。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独立的思考。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理解《朝花夕拾》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形象,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形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鲁迅童年记忆等。

-分析鲁迅作品中的讽刺手法,例如在《藤野先生》中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探讨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如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鲁迅作品中的讽刺和批判精神,如《二十四孝图》中对封建孝道的讽刺。

-把握鲁迅作品中复杂的情感表达,如《父亲的病》中对亲情的描写。

-将鲁迅作品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理解作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这在《范爱农》一文中尤为突出,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范爱农的评价背后的深层含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朝花夕拾》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批判精神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作品中的角色,体验人物的情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作品插图、作者背景资料,增强视觉冲击力。

2.互动软件:使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问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拓宽知识视野。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朝花夕拾》的节选文本、作者介绍以及相关历史背景资料,明确预习目标,要求学生初步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作品风格。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篇目,设计问题如“如何理解鲁迅笔下的童年世界?”和“作品中的哪些细节反映了鲁迅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的阅读进度和学生的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预习资料,对鲁迅的生平和作品风格有所了解。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形成初步的见解。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提交预习笔记或思维导图,展示预习成果。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鲁迅生平片段的视频,激发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讲解鲁迅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如《藤野先生》中的对比手法。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的形象。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鲁迅作品中的讽刺手法。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疑问,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教师详细讲解鲁迅作品的特点和讽刺手法。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阅读《朝花夕拾》其他篇目的作业,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与鲁迅相关的书籍和纪录片,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作业,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给予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完成读书笔记,巩固对《朝花夕拾》的理解。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拓展资源,深入了解鲁迅及其作品。

反思总结: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阅读《朝花夕拾》的收获。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学生通过反思,提升自我学习效果。知识点梳理《朝花夕拾》作为鲁迅的散文集,收录了多篇反映鲁迅童年生活、社会现实的散文。以下是对本教材中《朝花夕拾》的知识点梳理:

一、作品概况

1.作者:鲁迅(周树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作品性质:散文集,收录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多篇散文。

3.主题:反映了鲁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对童年的回忆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二、作品内容

1.《阿长与<山海经>》:讲述了阿长这个人物形象,以及鲁迅对童年的回忆。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童年时期的乐园——百草园,以及他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

3.《藤野先生》:回忆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

4.《范爱农》:描写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结识的范爱农,表达了对范爱农的怀念和对其悲剧命运的同情。

5.《父亲的病》:回忆了鲁迅童年时期父亲患病去世的经历,表达了对封建医术的批判。

6.《二十四孝图》:讽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揭示了封建礼教的残酷。

7.《狗·猫·鼠》:通过描写狗、猫、鼠三种动物,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

三、人物形象

1.阿长:一个纯朴善良、忠诚善良的农村妇女形象。

2.藤野先生:一个正直、热情、关爱学生的日本教师形象。

3.范爱农:一个才华横溢、善良正直的爱国青年形象。

4.父亲:一个封建思想严重的父亲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愚昧。

5.“我”:鲁迅的化身,代表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四、讽刺手法

1.对封建社会的批判:通过描写阿长、父亲等人物形象,揭示封建社会的虚伪和残酷。

2.对封建孝道的讽刺:《二十四孝图》中讽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

3.对人性的思考:通过描写狗、猫、鼠等动物,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

五、主题思想

1.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呼吁社会进步。

2.对童年的回忆:怀念美好的童年时光,表达对童年的留恋。

3.对人性的思考:关注人的命运,探讨人性的善恶。

六、艺术特色

1.情感真挚:鲁迅在作品中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社会的真挚情感。

2.语言生动:运用幽默、讽刺、比喻等手法,使语言生动有趣。

3.构思巧妙:通过描写细节,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主题思想。

七、学习方法

1.深入理解作品内容:阅读作品,了解作品背景,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分析讽刺手法:关注作品中的讽刺手法,理解作者的批判精神。

3.思考作品意义:结合现实,思考作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共同探讨了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通过阅读和分析作品中的多个篇目,我们了解了鲁迅的生平背景、作品主题以及他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批判精神。以下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回顾:

1.鲁迅的生平及其作品风格:我们了解到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作品往往以尖锐的批判和深刻的思考著称。

2.作品内容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篇目展示了鲁迅童年时代的记忆和对封建教育的批判;《藤野先生》则表达了对恩师的感激和对友谊的珍视。

3.人物形象解读:通过分析阿长、藤野先生等人物,我们了解了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塑造手法,以及这些人物所代表的社会意义。

4.刺刺手法和主题思想:我们探讨了鲁迅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如《二十四孝图》中的对比手法,以及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如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当堂检测:

1.选择题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描述鲁迅的童年生活

B.批判封建社会

C.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D.以上都是

-以下哪篇作品最能体现鲁迅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A.《阿长与<山海经>》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藤野先生》

D.《父亲的病》

2.判断题

-《朝花夕拾》中的《狗·猫·鼠》是通过描写动物来反映社会现实的。()

3.简答题

-简述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并分析这一评价背后的意义。

4.论述题

-结合《朝花夕拾》中的某一篇作品,谈谈你对鲁迅作品中讽刺手法的理解。板书设计1.鲁迅与《朝花夕拾》

①鲁迅简介: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②《朝花夕拾》简介:散文集,回忆童年、批判封建

2.作品主题与思想

①批判封建社会:对封建礼教、封建教育的讽刺

②回忆童年:对美好童年的留恋与怀念

③人性思考:对人性的善恶、社会的虚伪的探讨

3.人物形象分析

①阿长:纯朴善良,忠诚善良的农村妇女形象

②藤野先生:正直热情,关爱学生的日本教师形象

③范爱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