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案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案新人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习目标1.了解淝水之战的内容。2.驾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影响。3.相识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淝水之战1.时间:年。

2.交战双方:前秦和东晋。3.结果: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4.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1)建立: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

(2)统一: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2.北魏孝文帝改革(1)迁都:494年,迁都。

(2)汉化政策: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需运用,禁用鲜卑语;以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激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3.影响:促进了,也增加了北魏的实力。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表现: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2.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时期多民族国家的旺盛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沟通展示1.为什么有些鲜卑贵族反对迁都洛阳?为什么他们无法阻挡迁都?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丞相王猛说:“晋朝虽然僻处江南,却是华夏正统,目前上下安和。臣死后,希望陛下千万不行图谋伐晋。鲜卑、羌等归降贵族终怀二心,迟早要成为祸害,应当渐渐铲除他们。”材料二“四方基本平安,只剩下南方的东晋还在抗拒王命。我要亲自统率大军出征,一举荡平江南地区。以我百万大军,把马鞭扔在长江中,就可以阻断长江水流,折服东晋犹如疾风扫秋叶一样。”(1)材料一王猛曾在哪一政权里担当丞相?该政权是哪一个民族建立的?(2)材料二应当是谁说的话?“四方基本平安”详细指的是什么?(3)通过材料二推断这位统治者听从丞相王猛的劝说了吗?其为讨伐东晋所发动的战役是什么?结果如何?三、课堂练习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战胜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肯定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北魏2.导致前秦政权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3.“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通婚。”材料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改革的主要内容()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 D.忽必烈改制4.如表所示,这与北魏孝文帝的哪一项内容有关()鲜卑族姓汉族姓拓跋元步六孤陆独孤刘A.改姓氏 B.禁胡服C.通婚姻 D.改官制5.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A.中外交往 B.民族交融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四、达标检测1.以下的时代特征中,三国南北朝时期()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B.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C.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旺盛时期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2.下列有关淝水之战的说法,正确的是()A.淝水之战是汉族政权与匈奴政权之间的斗争B.东晋政权实力强盛,因此战胜前秦C.经过淝水之战,前秦快速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D.前秦统治者顺应统一南北的民意,率各族人民进攻东晋3.“他们用武力折服了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但却不得不被汉族较高的文化折服,并从中汲取汉族文化的精华。”这一论述主要是针对()A.商鞅变法 B.秦始皇统一六国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匈奴灭西汉4.孝文帝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他要求南迁的鲜卑人一律穿汉服、学汉语、改汉姓、与汉人通婚。他的目的是()A.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B.复原北方生产C.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过程D.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5.北魏孝文帝喜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并通过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融。下列措施与孝文帝改革无关的是()A.迁都洛阳,采纳汉族官制B.重农抑商,推行县制C.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D.激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高祖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行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照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魏书·献文六王传·咸阳王禧传》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口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于是始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其余所改,不行胜纪。——《资治通鉴》材料三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陇西李冲以才识见任,当朝珍贵,所结姻姻,莫非清望;帝亦以其女为夫人。——《资治通鉴》材料四自孝文帝起,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纳“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孝明帝”等。——《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民版)(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改革措施?其中年龄的规定说明白什么?(2)材料二中的诏令规定了什么改革?诏令中提出进行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意图何在?(3)据材料三指出孝文帝实行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4)材料四的这一状况说明白什么?参考答案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383东晋北方(二)北魏439洛阳汉语汉服汉姓民族交融(三)北朝隋唐二、合作探究、沟通展示1.他们固步自封,观念落后。缘由:迁都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任何力气无法阻挡的;迁都洛阳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他进一步实行改革,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1)前秦。氐族。(2)前秦皇帝苻坚。统一黄河流域。(3)没有。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三、课堂练习1.C2.D3.C4.A5.B四、达标检测1.B2.C3.C4.A5.B6.(1)措施:改说汉话,禁止三十岁以下的官员说鲜卑话和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说明:孝文帝考虑到实际情形,留意区分对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