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_第1页
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_第2页
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_第3页
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_第4页
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竟放。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粉红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的遐思。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就这样写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描绘边塞雪花的美丽和洁白。洁白无瑕的梨花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明艳动人,那一团团一簇簇的梨花,像雪堆云涌、银波琼浪。无论是驿站路上的处处梨花,还是池边院角独放的朵朵梨花,它们都洁白如雪,纯洁淡雅,香气四溢,呈现出一种充满诗意的美,令人陶醉!在云南哀牢山深处,也有一片美丽的梨花林,那里不仅梨花洁白清香,还有美丽动人的故事正在上演。让我们循着梨花的香气,走进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一起去看看吧。导入新课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4、驿路梨花彭荆风“驿路梨花”出自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既有诗情,又画意。驿路在哪儿?梨花开时是怎样的景象?在此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以此为题,引人入胜。学习目标1、运用略读方法,粗知故事之意。2、把握记叙顺序,品析构思之巧。3、分析梨花含义,理解标题之妙。作者简介彭荆风(1929—2018),江西萍乡人,作家。多年来,他一直生活在云南边寨熟悉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作品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具有鲜明的边疆特色。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边寨亲人》《卡瓦部落的火把》、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等。背景链接本文选自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1950年春作者随军进入云南,在西南边疆四十余年,足迹踏遍云贵高原。1977年秋,党中央重新提出学习雷锋精神。作者想起边疆许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及默默为小茅屋做事的人,一股无形的力量使他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

寨驿路露宿

竹篾陡峭喷香暮色撵简陋修葺折损菌子恍惚扛麂子掩映

晶莹香气四溢lùsù字词清单mièyìzhàiniǎnkánɡlòujǐyìqìhuǎnɡhū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还可以形容(神情)迷离恍惚。修葺:使用对象较窄,多用于房屋,有时用于其他建筑物。葺,修理、修建。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着重指坡度大,近乎垂直。qiàojùnmùyǎnyínɡpènzhéqìrónɡyì篾()竹篾蔑()蔑视mièmièyìqiàoqiào峭(

)陡峭俏(

)俏丽驿(

)驿站绎(

)演绎()菌子()细菌菌jùnjūn()扛着()力能扛鼎扛kánɡɡānɡ()露宿()一宿()星宿宿sùxiǔxiù()喷香()喷泉喷pènpēn多音字形近字葺()修葺茸()茸毛一、赏析构思之妙1、略读课文,勾画出文中出现的人物,他们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请分别以“我”和老余的行踪,小茅屋的建造、照料、维护的过程先后为序,梳理故事情节,并揣摩本文记叙顺序的妙处。

1、按照每分钟至少400字的速度阅读课文,限时4分钟读完。2、略读时要注意不能指读,必须默读,可以扫读。遇到跟阅读重点无关的内容,可以跳读。3、勾画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并关注他们与小茅屋之间的事件。用“谁+做了什么”的句式概括他们与小茅屋的关系。略读要求:“我”和老余瑶族老人梨花哈尼小姑娘解放军叔叔“借宿小屋”“给屋顶加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归还粮食”“给屋顶加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向解放军学习,方便过路人,照料茅屋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照料茅屋学习雷锋,为方便路人而建造茅屋“我”和老余借宿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的妺妺照管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解放军战士造了小茅屋(2)按小茅屋修建、维护的先后顺序梳理。(1)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序梳理。解放军建造小茅屋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的妹妹接替姐姐照管小茅屋瑶族老人借宿小茅屋,并打听小茅屋的主人。归还粮食“我”和老余借宿小茅屋,猜想小茅屋的主人本文记叙顺序的妙处:①按小茅屋的建造、照料、维护的过程先后顺序来记叙,故事情节条理清楚、脉络分明。②课文从“我”和老余的视角叙述人物与小茅屋之间发生的事,其间还通过设置层层悬念、误会来丰富文章内容,推动情节发展,显然比平铺直叙更胜一筹。③文中还有两次插叙,第一次是瑶族老人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第二次是梨花的妹妹讲述解放军修建小茅屋及梨花照料小茅屋的故事。这两处插叙使叙事波澜起伏,行文多变,也令所讲故事更加充实,人物形象更加饱满。2、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悬念一“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猜想: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误会一悬念二瑶族老人解释自己不是主人,那“主人家是谁”呢?误会二遇上一群哈尼小姑娘,以为其中一个是梨花且是小茅屋的主人。悬念三哈尼小姑娘告知房子是解放军盖的。解放军为什么盖这个房子呢?释疑解放军淋雨露宿,学雷锋精神建小茅屋方便过路人。碰见瑶族老人,认为他是小茅屋的主人。表达效果:使文章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二、品味梨林之美作者以优美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物、人,请快速自由阅读课文,用你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找出文章中的美点。学法指导1.分析景物的特点,主要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实写、虚写)、描写方法(正面、侧面)、描写角度(感官、动静、声色)等方面进行品析。2.品析小说中的物象的含义,要从字面含义、深层含义、象征意义等角度进行分析理解。1、梨花之美“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请找出来,说说它在文中有哪些含义,并说说这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的作用。第4段: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第6段:一弯新月升起了……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侧面描写,将景物“梨花”与人物“梨花”建立起关联。实写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花瓣,营造了美的意境。从视觉角度描写梨花的洁白、繁多,给身处困境的我们带来“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第24段:“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1)描写“梨花”的语句:第27段:这天夜里,……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虚写,从嗅觉和听觉写梨花和人,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用自然界梨花的香气四溢正面衬托梨花姑娘的美好品质,使梨花与人相映生辉,和谐一体。引用诗句,梨花寓意双关,将花的美和人的美好精神完美融合。“处处开”展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升华了文章主题。第37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2)“梨花”的含义:指自然界的梨花,洁白美丽的梨花林为人物的出场营造一种淡雅柔和的氛围,借以烘托人物的形象,在文中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字面含义:深层含义:象征意义:指梨花姑娘,她助人为乐、纯洁善良、淳朴热情、充满朝气,就像梨花的洁白美丽、芳香四溢,景和人巧妙联系,融为一体。象征着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在不断发扬光大,表现出它旺盛的生命力,升华主题。勾画出文中的人物他们为小屋做这些事情的目的。2、人物之美“我”和老余瑶族老人梨花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被解放军战士感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帮助过路人向解放军战士和梨花学习学习雷锋精神,给过路人避风雨感激、回报曾受到的照料,也为方便后来人学习哈尼小姑娘为群众着想的精神1、细读第8—11段,找出作者对小茅屋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并分析谁才是小茅屋的主人呢?①草顶,竹篾泥墙。②门从外扣着。③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④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⑤火塘里的灰是冷的。⑥大竹床上铺着厚厚的稻草。⑦大竹筒里装满了水。⑧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小茅屋(有物无人)

作用:这几段从外到内对深山中的小茅屋进行了细致描写,写出了小茅屋“有物无人”的情况;而白木门板上的字、屋里的大竹床、床上铺着的厚厚的稻草、竹筒里的水、墙上的几行字,又从侧面表现了小茅屋的主人热情、周到、细心,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三、理解茅屋之爱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群体,文中小茅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都是作者想要刻画的主要人物。作者塑造群体形象的好处是,说明助人为乐的品质存在于一个群体中,大家的共同特征是都在为人民服务,都在学习雷锋精神。“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文中是“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驿路梨花”是盛开在边疆路上的梨花,在作者笔下,这既是自然界开满枝头、洁白芬芳的梨花;又是助人为乐、充满朝气、热情淳朴的梨花姑娘;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象征;也是边疆民族知恩图报、从善如流、朴实热情的民风的体现。2、试探究本文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驿路梨花借花喻人人花相映情景交融正侧相依雷锋精神梨花:梨花姑娘:解放军战士:一群哈尼小姑娘:瑶族老人:“我”和老余:建造茅屋照管茅屋送米、修葺茅屋修葺茅屋洁白如雪、香气四溢照料茅屋、方便路人结构梳理

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座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发芽、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主旨归纳拓展延伸这篇小说所写的朴实民风是否让你感动?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联系现实,结合雷锋精神和同学讨论这个话题。雷锋精神的内涵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小说中所写的朴实民风让我很感动,人们外出时若遇到困难,能够得到这样的帮助,都会非常感激,社会公德是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是社会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环境的建立需要我们共同遵守社会公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只有人人都在生活中践行社会公德,做一朵飘香的“梨花”,才能真正使得“驿路梨花处处开”。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