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14000字【论文】_第1页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14000字【论文】_第2页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14000字【论文】_第3页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14000字【论文】_第4页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14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目录TOC\o"1-2"\h\u10632摘要 132531一、发展背景及意义 223498(一)研究背景 225550(二)研究意义 23768二、消费信贷发展现状 311464(一)国外消费信贷发展 332545(二)国内发展现状 410159三、消费信贷现存问题 78104(一)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异大 712674(二)产品丰富度不足,参与主体单一 725239(三)信用制度方面法律法规制度尚未健全 824476四、影响消费信贷的因素 911051(一)个人的消费观念及消费习惯 926197(二)居民收入水平 927204(三)金融机构的发展 1020838(四)社会环境 1118850五、消费信贷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北京地区为例 111203(一)数据的选择与分析: 118736(二)实证模型的选择 1328717(三)模型的构建1、回归模型 1530688(四)模型的检验与分析 176576六、结论和对策 1822901(一)研究结论 189976(二)政策建议 1925255参考文献 21摘要随着我国消费产业发展的步伐加快,消费信贷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消费信贷不仅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引擎,同时也为人们美好生活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消费市场朝着新势态、新模式的发展背景下,消费信贷从文化发展、生活娱乐到吃喝住行、教育领域不断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消费者除了从传统的金融机构、金融消费公司申请贷款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随着申请渠道的拓宽,消费信贷的发展市场发展朝着阶梯式攀升,本文主要分析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对消费支出产生的影响,研究国内外近年来消费信贷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了影响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以及现存问题,并以北京地区为代表对消费信贷的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并就我国当前消费信贷现存问题分析提出合理建议。关键词:消费信贷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一、发展背景及意义研究背景在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随着我国征信体系的不断完善,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出现一定程度的改观。此外,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支持下,近年来消费信贷产品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我国消费信贷模式实现了从传统的信用卡模式到互联网信贷模式发展的转变,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贷消费的门槛,这也意味着消费者在面对消费活动时具有更广泛的选择,在消费者消费支出逐渐扩大以及使用信贷消费的可接受度的显著提升下,消费信贷市场发展迅猛,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势态。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达49.57万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5.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在人民币贷款余额中的占比为28.7%。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消费信贷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对于消费信贷持支持鼓励的态度,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攀升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物质需求也更高,人们对住房、汽车、等奢侈品的需求也日渐强烈。此外,房贷、车贷分期付等成为了居民消费的一种模式,对经济市场而言消费信贷的产生有利于释放消费力。除此之外,居民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为消费信贷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互联网的发展也使得消费信贷门槛逐渐降低,消费信贷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研究意义消费信贷是指金融机构或商业机构以货物、货币等形式向有一定支付能力的消费者提供信用,消费者在将来予以偿还的一种信贷行为和信用体系[[]张婉婉,赵娟霞.我国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J].时代金融,2013(35):36+40.]。用于消费的贷款[]张婉婉,赵娟霞.我国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J].时代金融,2013(35):36+40.消费一直以来都是居民进行经济活动的起点和终点,消费信贷的发展利于促进即期消费的增长。另一方面,消费信贷有助于减弱消费者流动性约束,实现消费跨期优化,并使消费行为更具计划性,提升消费倾向,进而拉动消费和经济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器[[]张奎,金江,王红霞,胡迎春.消费信贷对消费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0,29(02):103-106.]。利用消费信贷开拓消费市场,使得消费需求扩大从而带动经济发展,这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提高作用。通过扩大内需,缩小消费者当期消费与远期消费的间隔以[]张奎,金江,王红霞,胡迎春.消费信贷对消费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0,29(02):103-106.居民在消费信贷刺激下形成动态跨期消费行为,该行为提升了消费者的当期信用,同时也推动社会习惯性储蓄,从而通过消费信贷释放流动性约束来平滑其生命周期内消费的转变[[]胡晓峰.消费信贷影响消费结构升级的非均衡示范效应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05):98-101.]。从某种程度上,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存在购买物品的能力与生活质量提升所需方面支出不相匹配的矛盾,此问题可以通过金融机构等提供可用于消费方面的贷款来缓解[]胡晓峰.消费信贷影响消费结构升级的非均衡示范效应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05):98-101.二、消费信贷发展现状(一)国外消费信贷发展国外消费信贷的市场相对而言已有了较长的发展历史,现在所形成的消费信贷市场及征信体系的发展都较为成熟。以美国市场为例,美国消费信贷市场大,所提供的途径来源让人们在进行消费时有更多可选择的权利,其包括一些通过金融服务的财务公司、具有商业性质的银行、信用社等非金融机构。其中,形成美国消费信贷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非金融机构。消费渠道的拓宽打破了消费者在面临消费信贷时的瓶颈,从而使得人们在进行消费决策时有更多可选择的机会。美国的消费信贷产品与消费活动的关联性较强,期限长短没有统一的标准明确划分,信贷产品丰富且灵活性较强。与我国消费信贷不同,美国的消费信贷形式主要以循环信贷及非循环信贷两种形式发展,循环形式的消费信贷也称之为开放式信贷,其主要包括大消费类贷款,非循环信贷也被称为封闭式贷款(包括学生贷款、汽车、住房贷款),不同环境下各式各样的消费金融产品应运而生。美国的消费信贷在不同领域种类多种多样,包括学生助学贷款、汽车贷款、无抵押个人贷款、个人资金周转贷款、家庭住宅维修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债务重组贷款、二次住房抵押、信用卡贷款、旅游贷款、医疗贷款以及非指明用途贷款等,并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充分满足了社会各阶层对消费信贷的多样化需求[[]宋丹梅.美国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及制度分析[J].对外经贸,2015(12):109-110+127.]。根据美联储数据,截至2017年底美国消费信贷(不合房贷)达3.84万亿美元,占GDP和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20.2%、29.5%。其中循环信贷(信用卡)为1.03万亿美元,占比26.8%;非循环信贷(学生贷款、汽车贷款等)2.81万亿美元,占比73.2%数据来源:LINKWord.Document.12"C:\\Users\\86187\\Desktop\\消费信贷(1).docx""OLE_LINK1"\t\a美联储数据。由此可见,在美国消费信贷中非循环信贷占据了大壁江山。另一方面,美国的征信系统的发展、信誉制度较为完备,专业的信用报告机构和信用调查机构的设立从各个维度剖析贷款人的信用报告,为降低消费信贷的不良贷款率提供有力的支撑,征信制度体系的成熟也为美国信贷业务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夯实的根基[]宋丹梅.美国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及制度分析[J].对外经贸,2015(12):109-110+127.数据来源:LINKWord.Document.12"C:\\Users\\86187\\Desktop\\消费信贷(1).docx""OLE_LINK1"\t\a美联储数据(二)国内发展现状我国消费信贷行业发展还不成熟,体制政策还不完善,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且待挖掘的空间潜力足。但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消费信贷还存在很多方面的短板,例如在消费信贷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未完善,金融机构对消费信贷风险的预防机制还相对欠缺以及由于收入水平方面的差距使得人们经济承受能力各不相同,低收入居民对消费信贷的消费信心缺乏等问题阻碍。此外,由于市场尚未发展成熟,信息收集还存在局限性以及征信与借贷信息未做到全面对接等困难,虽然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较为迅速,我国的消费信贷已基本形成一个相对规范化的市场,但较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所欠缺。根据我国消费市场国情,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消费信贷发展的政策,1998年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的《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1999年央行颁布的《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都从政府角度极大促进了消费信贷的发展[[]毛二万,魏宇星.消费信贷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渠道作用的异质性[J].商业经济研究,2020(18):186-189.]。信用贷款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据人民银行统计,2020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72.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全年增加19.63万亿元,同比多增2.82万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0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我国信贷业务的发展[]毛二万,魏宇星.消费信贷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渠道作用的异质性[J].商业经济研究,2020(18):186-189.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0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由图1可知,我国居民消费信贷已由2014年的15.3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9.57亿元,短短七年间翻了3.23倍,其中2020年的消费信贷额较去年相比同比增长了12.7%。而与此同时,我国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呈现出阶梯式增长,2020年人民币信贷额为172.7亿元,较2019年的人民币贷款额为153.1亿元相比,期间增长了19.6亿元。另一方面,从我国消费信贷余额在人民币贷款余额的占比情况来分析,总体趋势呈现出上升的状态。其中,其在2014年-2018年占比上升速度较快,2018年-2020年期间增长速度逐渐平稳,特别是2019年度我国消费贷款余额占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例达到了28.72%。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消费信贷的市场的发展前景可观。图SEQ图\*ARABIC1我国2014-2020年消费信贷余额与人民币贷款余额以及消费信贷占人民币贷款占比情况统计图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1、现有市场规模现我国消费信贷产品丰富,信贷规模扩大,发展前景乐观。但我国消费信贷行业相对经济发达国家而言相对滞后,发展进程较短,这也充分说明我国消费信贷市场还有很广阔的发掘空间。而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经济发展腾飞,用于消费方面的信用贷款业务和种类呈现出多样化的走向趋势,如当前在我国的各大金融机构可以为普通消费者个人供相应的信贷服务,具体类型可以分为: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购买汽车贷款以及用于医治和疾病治疗的贷款、大件可使用期限较长的物品贷款以及助学贷款等,为满足人们的消费供需提供了支持,种类繁多的信贷产品基本涵盖并满足绝大多数客户在消费方面的需求,消费信贷行业的发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互联网信贷兴起,使信贷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消费信贷在传统消费信贷的基础上衍生出互联网消费信贷,消费信贷的产品也在不断创新并日趋丰富,征信系统和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已经成为了众多消费者进行消费购物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具有门槛低等特点,能够便利消费者日常消费的需求,利于互联网的优势进一步刺激消费信贷的发展。由图2可以看出,最近几年,我国现有的信用卡与个人借贷卡合一的银行卡在用发卡量也正在逐年持续上升,2020年发卡量就已经达到了7.78亿张,与2015年相比5年间增长了3.46亿张,其中2017年增速最快,达到了26.45%。急剧上涨的信用卡发卡数额也代表了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迸发的活力。图SEQ图\*ARABIC2我国2015-2020年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统计及增长情况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发展结构消费信贷结构失衡,中长期信贷占主要比重。消费信贷按照期限上可划分为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主要以个人日常消费支出为主,中长期贷款中主要以住房贷款为中心。近年来,我国个人消费结构呈现出“一个主导,两个辅助”的新格局,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占主导,汽车消费信贷、信用卡消费贷款处于辅助地位[[]吴祎楠.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4):68-69.]。随着我国对居民购买住房提供的贷款支持和住房货币化政策的不断更新扶持下,中国居民用于住房方面的贷款在最近几年里不断创新高,在我国消费信贷中,住房贷款空前高涨,住房贷款在我国居民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20年末,中国63.19万亿元个人贷款中,49.57万亿元为消费贷款,占78.4%,13.62万亿元为经营性贷款,占21.6%。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34.44万亿元,占个人贷款的54.5%,即个人贷款中有略超过一半用于住房贷款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随着国家助学贷款、汽车贷款近年发展,用于居民住房方面的信用贷款比例虽然有一定的下降趋势,但总体上,结合我国基本民生发展和政策方面的支持,中国居民在住房[]吴祎楠.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4):68-69.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3反映了我国自2014年至2020年个人短期及个人中长期贷款的总体统计情况。在短期贷款中,2014-2016年我国个人短期贷款发展较为平缓,从2017年-2019年期间增长开始加快,期间增长了45.88个百分点,我国2020年个人短期贷款额为8.78亿元,由于受疫情影响,短期消费贷款受其波动较大,较2019年的消费贷款而言或略有下降,下降了约11.5%,但相比2014年的3.25亿元,同比增长了170.15%。在中长期贷款中,我国2020年中长期贷款额为40.79亿元,对比2019年的34.04亿元增长了6.75亿元,同比增长19.83%,2020年期间中长期贷款增速最快。无论是就个人短期贷款还是个人中长期贷款而言,其总体上都是呈现上升趋势的,相对长期消费贷款的增速而言个人短期贷款的增长速度较为平缓。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我国目前消费信贷中中长期贷款仍占主流。图SEQ图\*ARABIC3我国2014-2020年个人短期及个人中长期贷款的总体统计情况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三、消费信贷现存问题(一)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异大我国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这导致了中国居民在收入水平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各地区经济发展贫富差距较悬殊。相对来说,以我国东部地区为标的,中、西部地方居民的劳动收入较低,消费信贷对中西地区居民的边际效用水平要大于东部地区[[]罗婷.我国消费信贷的区域差异及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7.]。总体上东部地区消费信贷发展规模较大,覆盖范围广,中部、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发展进程[]罗婷.我国消费信贷的区域差异及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7.经济较发达地区,例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其消费能力以及偿还贷款的能力也相对应地较强,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学说则指出,消费者的当期总收入水平决定着他当期的居民消费能力,而人们的居民消费支出和总收入水平之间也具有正相应的关系。银行开展信贷业务时设置的要求较高,其更倾向收入高以及工作稳定的资产较雄厚的客户。城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银行易忽略对欠发达地区客户消费潜力的挖掘。金融机构在农村所设立的网点稀缺,使得农民在信贷方面的不便利,另一方面,从经济发展上看,农村较城市的经济发展落差大,落后的经济环境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将信贷重心置于经济发展良好的地区,而忽视了对农民的消费需求,加上农村消费信贷产品有限,农民对物质层面上的要求门槛较低,其对于房贷、车贷等消费信贷产品需求归属为非必要性消费,其消费信贷广泛用于教育、医疗和住房装修等方面,农民的消费观念相对保守等导致了消费信贷发展的不平衡。供给匮乏的消费信贷资源使得欠发达、发展落后的地区人群较难获取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二)产品丰富度不足,参与主体单一从信贷产品上看,消费信贷产品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方面的需求还没有完全覆盖,信贷产品的产品更新存在滞后。目前,我国消费信贷范围主要集中在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教育助学贷款等方面,不能满足多层次行为主体的消费信贷需求[[]马利军.关于我国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研究——基于VECM模型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01):121-124.]。我国各类贷款占比存在明显不均衡的现象,要根据现实群体的切实需求“对症下药”,[]马利军.关于我国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研究——基于VECM模型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01):121-124.从参与主体上分析,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多元化的消费信贷供给体系不同。在我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始终占据了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等业务规模相对较小[[]田园.我国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田园.我国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三)信用制度方面法律法规制度尚未健全借贷过程中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等,其在交易过程中会有产生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交易前交易主体存在信息隐瞒的可能,代理人知道自己的信息状况但委托人对这些信息不知晓的行为时有发生,其产生的信息掌握不对等的行为造成了征信过程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引发信用风险。我国现存有关借贷的法律体系还存在方方面面的局限性。其还存在发展体系制度不成熟,监管水平低等方面的短板。除此之外,信息搜罗的及时性差和单一维度来源的风险评估数据制约着信贷的成长,消费信贷的担保制度及相关的保障消费信贷市场朝着绿色发展的基本性政策存在滞后。征信诸多方面没有相应的法规条例来规范数据信息源的搜集和信息使用,行业自律机构缺乏等难题依然存在。征信数据之间难以实现联通对接,信息共享存在阻碍。我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与互联网之间还未搭建起数据联通的桥梁,使得丰富的征信资源无法共享。征信机构获取数据的来源被看作是征信机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各家机构把持各自的信息数据,使信息采集场景呈现分裂式,征信市场形成信息孤岛,数据来源十分混乱[[]何珊,马小林.我国征信机构现状、问题及发展[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1):55-59.]。此外,中国人民银行掌握着绝大多数的公共金融信息数据,比如客户的借贷信息等关键要素,而独立的征信机构如何获取相关信息也就成了难题。另一方面,第三方征信机构由于平台业务发展不一而导致收集数据源存在差异。没有一套统一的评定标准来规范信用评估从而导致信息之间的传导不贯通,第三方征信机构对用户的征信等隐私信息的保护机制与央行整体征信系统相比还[]何珊,马小林.我国征信机构现状、问题及发展[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1):55-59.缺乏隐私保护制度,安全性不高。征信还面临着数据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大数据通过捕获分析大量的关联数据获取有效有价值的信息,其依靠的数据源具有透明化、在线化的特点,数据搜集方如果由于管理不当等问题造成的数据丢失和损毁等都将导致个人隐私泄露,这就使得个人隐私的保护尤为重要。我国具有针对性的大数据征信隐私保护制度还未建立,对大数据的保护能力有限,对于大数据的收集权、使用权、处理权等归属问题还没有明确的划分,在隐私保护方面缺乏对数据切实有效的管理。因此,在此种情况下,必须要构建新的征信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而现阶段,中国的大数据征信模式大多依靠线上网络平台、线下社区平台和个人消费借贷等信息构建。广泛且多维度的信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所提取出的信息可利用性更强,但其与个人信用之间的关联度还不够密切,数据质量还有待考究,建立安全监管体系的基础设施对增加居民消费信贷的信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影响消费信贷的因素(一)个人的消费观念及消费习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当代年轻人对超前消费的接受性越来越强,部分年轻人的消费观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年轻人现所流行的消费观更倾向于“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从客观角度上分析,我国消费支出虽然也有大幅度提升,但大体上我国传统的居民消费观念仍相对保守理性,在经济活动中人们仍倾向于储蓄。消费信贷是一种提前消费的过程,提前消费的行为同时受到收入水平、可支配支出部分的影响和制约,相对于未来预期消费支出的浮动和收入的不稳定性,储蓄能给人们带来更多“安全感”,人们倾向于将钱存入银行中以备不时之需,人们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惯性思维,特别是消费者个体的素质及受教育程度、年龄等方面的差异性以及承受贷款水平的不同导致消费观念的差别,我国居民有传统的赚多少花多少、勤俭持家的思想,人们更加注重把当期收入决定消费活动的考量指标。另一方面,消费文化的形成过程也会导致人们在进行消费行为时的认知、思维导向方面也会有所不同,提前消费的行为推翻了人们根深蒂固的传统消费思想,消费信贷使得人们的支付习惯发生,但是对于这种超前消费的行为,不可能使人们在短时间内的消费行为发生极大的转变。消费文化的改变需要建立一个让人们可接受的过渡期,把未来的钱放置即期消费,这也是一个不断循环渐进的过程。(二)居民收入水平消费信贷从根本上看是以居民未来的收入作为担保,收入水平与消费和偿还债务能力相挂钩。一般情况下,边际消费倾向与收入水平呈反比,即消费者的收入越低,其边际消费倾向就越高,消费者的收入越高,其边际消费倾向就越低[[]孙月华.北京市消费信贷与消费需求的相关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无论是当期收入还是未来预期收入都会成为人们进行消费行为时的参照因素,人们所获得的劳动报酬比较高时,提前消费的还款能力就越强,消费信心也相应增加。而在未来收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时,人们会以此衡定[]孙月华.北京市消费信贷与消费需求的相关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图4为我国2014-2020年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我国人均消费支出从2014年至2019年期间一直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中2019年的人均消费支出增速较快,其增速为8.57%,较2014年的人均消费支出额为1.45万元相比,期间增加了0.71万元,增长率约为48.97%。2020年疫情期间,由于疫情给经济方面带来的影响,我国人均消费支出有小幅度的缩水,2020年居民消费支出出现下降趋势,较2019年相比,其下降了约1.85%。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其一直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图SEQ图\*ARABIC4我国2014-2020年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三)金融机构的发展金融机构作为提供信贷的发行主体,人们进行信贷消费的前提是金融机构在用户信誉基础上所开展的,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产品种类、利率额度等都成为影响消费信贷的因素。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欠缺前瞻性,就城镇与农村消费信贷的需求设置相应的消费信贷产品,农村在促进消费信贷方面的潜力及待挖掘空间较广,农村居民对于房贷、车贷的需求并没有城镇居民那么强烈,产品与需求之间的匹配度较低,因此现存消费信贷品种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金融机构应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开拓消费信贷产品,以此能够更好地为消费市场增添活力。无论是信贷市场的研究还是消费信贷产品的开发,金融机构度对此都应进一步开拓。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缺乏条理化的消费信贷系统,以及金融机构的征信体系监管存在的漏洞,加上对消费信贷的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不到位都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人们对消费信贷的使用存在认知性的偏差,人们普遍认为消费信贷的使用弊大于利的观念,从而使人们对消费信贷普遍持审慎的倾向。金融机构借贷方面的担保手续繁琐、门槛高等特点使得居民在资金短缺等情况下对贷款望而却步,他们普遍认为的最佳解决方案是向身边亲朋好友借钱而不是向金融机构贷款。金融机构作为发放信贷的主体,而在我国主要以商业银行为主要地位,其机构较为单一,为拓展借贷渠道应注重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使得非银行性的金融机构也能够参与到消费信贷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消费信贷发展基石的金融机构,其发展对消费信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样化的金融机构能够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多方面的发展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消费者的消费诉求,同时信贷机构公司也能借此开拓业务,开发出在更多层面上满足人们消费需求且更具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四)社会环境当前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是否景气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居民消费信贷的意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完善与否影响着居民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关系。此外,由于制度体系的不完备,欺诈交易、信用缺失及可能面临的道德风险等不良现象在信贷市场中时有发生,消费者缺乏正确的信用约束理念来制约自身的行为以及普遍低下的资信水平都将阻碍消费信贷的发展。我国消费信贷在当前还未形成相对完善全面的法律法规体系,还没有构建较为系统、科学的制度政策来保障消费信贷。由于借贷主体双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性,由于匮乏对借贷人实时信用状况的信息以及对于违约人的惩罚措施,提供贷款方将会面临巨大的风险。此外,政府对消费信贷所持的态度及采取的行动会直接影响消费信贷,政府的严格监督和合理的引导都对金融市场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政府若适当的措施,加快对征信方面法律、制度的出台,保障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将有助于引导消费信贷市场朝着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因此我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意愿强烈,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即期消费水平,为消费结构升级的实现带来不利因素[[]张贺.消费金融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无论是子女教育费、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对人们而言都是一笔相对高额的支出,人们普遍认为未来在支出方面还存在着极大不确定性使得人们倾向于通过储蓄来消除这些顾虑,这一定程度上羁勒了消费信贷的发展。社会因素对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影响极大,[]张贺.消费金融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五、消费信贷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北京地区为例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影响消费信贷的因素会因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综合上述情况,下面将以北京地区为例从实证角度来研究消费信贷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数据的选择与分析:本次实证分析所采取的数据均为年度数据,结合上述分析选取北京市个人消费贷款余额(DK)、居民消费总支出(XF)、居民储蓄额(S)、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居民总收入(SR)作为指标探究其对消费信贷的影响效应。表1中的数据为北京市2003--2020年关于北京市居民个人消费信贷额、总消费支出、以及居民储蓄余额、国内生产总值(GDP)及总收入的相关统计数据:年份(年)个人消费信贷额(亿元)居民总消费支出(亿元)居民储蓄余额(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居民总收入(亿元)20031656.401620.075293.545267.201839.0720042057.601821.156122.356252.502140.8020052211.462036.967477.707149.802592.0120062241.602417.518705.608387.003089.2120072575.502664.849155.3410425.503596.2920082531.103152.3811952.8011813.104316.0720093336.803608.4014672.1012900.904942.2020104035.904276.9417003.1114964.005734.2720114484.104918.3219126.1417188.806714.7320124875.005527.4821644.9019024.707650.5920136071.406199.8223086.4221134.608676.3820147201.506752.4424158.4022926.009658.4720158915.907396.0523914.0024779.1010602.61201611796.007773.7628012.0027041.2011530.42201713665.008211.1228962.2029883.0012556.22201814664.508733.5934019.0033106.0013669.58201915623.009425.3237309.7035445.1014838.54202016349.408517.0742889.0036102.6015201.15表SEQ表\*ARABIC1北京市2003--2020年关于居民个人消费信贷余额、总消费支出、以及居民储蓄余额、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总收入的相关统计数据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北京统计局由图5可以分析,关于消费信贷,北京市居民个人消费信贷额从2003年的1656.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6349.4亿元,期间一直呈现出递增趋势,18年间增长了约10倍,由此可以看出北京市消费信贷发展迅猛。图SEQ图\*ARABIC5北京市2003-2020年居民个人消费信贷及发展趋势(亿元)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图6显示关于北京地区人均消费支出情况,北京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003年的11123.8元增长至2019年的43038元,其增长了约3.87倍,由于受疫情影响,2020年人均消费支出下降至38903元,但总体上北京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呈现扬升趋势发展。图SEQ图\*ARABIC6北京市2003-2020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发展趋势(元)数据来源:北京统计局实证模型的选择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了避免数据可能存在的异方差问题并降低数据的非平稳性,对北京市、个人消费贷款余额(DK)、居民储蓄额(S)以及居民总消费支出(XF)、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居民总收入(SR)取对数处理。数据经对数处理后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波动性并且不会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产生影响。首先,利于Eviews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以此来检验影响消费信贷的因素,设定模型具体形式如下:LOG(DK)=C+其中,C代表截距项,β分别代表x的回归系数,μ代表随机扰动项。用此模式进行回归分析,即可得出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所影响的方向与程度。首先,进行相关分析,通过Eviews统计软件分别得出北京市消费支出与个人消费贷款余额(DK)、居民储蓄余额(S)、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居民总收入额(SR)之间的散点图与线形图。从散点图和线形图的趋势方向分析,可以看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图SEQ图\*ARABIC7LOG(DK)、LOG(XF)、LOG(S)、LOG(GDP)和LOG(SR)的变量组散点图图SEQ图\*ARABIC8LOG(DK)、LOG(XF)、LOG(S)、LOG(GDP)和LOG(SR)的变量组线性图(三)模型的构建

1、回归模型

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C4.0236825.2779610.7623550.4595LOG(XF)-1.7402771.397891-1.2449300.2351LOG(S)-1.1149640.728059-1.5314210.1496LOG(GDP)-0.9267082.212935-0.4187690.6822LOG(SR)4.4582702.9826141.4947530.1589R-squared0.952076

Meandependentvar8.555717AdjustedR-squared0.937331

S.D.dependentvar0.786995S.E.ofregression0.197015

Akaikeinfocriterion-0.180938Sumsquaredresid0.504595

Schwarzcriterion0.066387Loglikelihood6.628446

Hannan-Quinncriter.-0.146836F-statistic64.56622

Durbin-Watsonstat0.521614Prob(F-statistic)0.000000LOG(DK)=4.024-1.740LOG(XF)-1.115LOG(S)-0.927LOG(GDP)+4.458LOG(SR)

(-3.6813)(0.7741)(-1.1503)(-2.3089)(3.8594)0.952=0.937F=64.567DW=0.522由此可见,模型=0.952=0.937可决系数很高,F=64.567,当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时,p值>0.05且所有自变量的t值均小于临界值t0.025(n-k-1)=(14)=2.145,模型不显著,其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2、多重共线性的检验LOG(XF)LOG(S)LOG(GDP)LOG(SR)LOG(XF)10.98948579702862160.99511435642887020.9974943897359574LOG(S)0.989485797028621610.99378175087174340.9941978384448421LOG(GDP)0.99511435642887020.993781750871743410.9991466910230834LOG(SR)0.99749438973595740.99419783844484210.99914669102308341由相关矩阵的系数表明,解释变量LOG(XF)、LOG(S)、LOG(GDP)、LOG(SR)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证明解释变量之间具有多重共线性。

3、消除多重共线性下面我们将对模型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去除原模型中存在的多重共线性: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LOG(SR)1.7902190.3466985.1636280.0001LOG(S)-0.7309780.311930-2.3434040.0324R-squared0.945985

Meandependentvar8.555717AdjustedR-squared0.942609

S.D.dependentvar0.786995S.E.ofregression0.188537

Akaikeinfocriterion-0.394610Sumsquaredresid0.568737

Schwarzcriterion-0.295680Loglikelihood5.551491

Hannan-Quinncriter.-0.380969Durbin-Watsonstat0.366483SelectionSummaryAddedLOG(SR)AddedLOG(S)逐步回归后的模型表达式为:LOG(DK)=1.790LOG(SR)-0.731LOG(S)(5.164)(-2.343)

R2=0.9456=0.9426DW=0.3665(四)模型的检验与分析由上述模型可知:=0.945985,=0.942609,说明回归规模性对样本的拟合度很好。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个人消费信贷额(DK)为被解释变量,居民总消费支出(XF)、储蓄余额(S)为解释变量的数据回归模型估计结果进行检验:1、经济意义检验回归结果表明,LOGDK变化的94.6%可由居民总收入和储蓄的变化来解释。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n-k=16的t统计量临界值为t0.05(2,16)=2.12从LOGSR前的参数来看,北京市个人消费信贷关于居民总收入的弹性为1.790,表明当其他因素恒定不变时,居民总收入每增加1%,个人消费信贷余额将增加1.790%。同样的,对于LOGS的参数估计为-0.731,表明在假设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北京市的储蓄额每增加1%,个人消费信贷将减少0.731%。由上述实证结果可知,北京市居民总收入增加对消费信贷起到了促进作用。居民总收入对消费信贷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居民储蓄与消费信贷的发展呈反方向发展,储蓄的增加会导致消费信贷的减少。因此,收入增长作为提高消费支出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对我国的消费信贷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升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模型检验拟合优度检验:R2t检验:β1的t统计量为5.163628大于临界值t0.025=2.12(P=0.0001),拒绝原假设,H0:β1=0,β2的t统计量的绝对值为2.343404大于临界值t0.025=2.12(P=F检验:通过逐步回归后的模型不存在截距项,而EViews只能计算有截距项的F统计量值,因而不输出F统计量值。由公式F=和RSS=0.568737,TSS(n1)VAR(DK)170.7869952ESS=TSS-RSS=9.960402210425F===7.568>=3.6337故拒绝原假设H0:β0=β1=β2六、结论和对策(一)研究结论1、储蓄的增加对消费信贷具有抑制作用消费信贷与储蓄之间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发展。由模型分析可知储蓄的增长对消费信贷的发展呈现反方向的变动,从模型的参数估计来看,每增加1单位的居民储蓄会使得消费信贷减少0.731个单位,储蓄的增加不利于消费信贷的发展。储蓄对消费信贷的影响系数较小,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们的消费理念还相对保守,对消费信贷的可接受性还有待加强。就国内的消费者而言,当前的储蓄有超过半数是为了在未来能够满足住房、汽车、置家等大额支出。如果一旦实现了这些开销,居民的储蓄意愿自然就会减弱,而此时居民增加的消费可以是一些日常耐用品、也可以是非耐用品和服务[[]李燕桥,臧旭恒.消费信贷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作用渠道及检验——基于2004~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经济学态,2013(01):20-31.]。从储蓄动机出发,在经济学中储蓄被拆分为预防性储蓄和目标储蓄,虽同是储蓄,但二者之间对消费支出产生影响大不相同。目标储蓄则是人们为了能够达到某种消费目标而进行的储蓄,而预防性储蓄是由人们对未来预期收入不确定以及为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风险所进行的储蓄行为。由于消费信贷的存在,伴随着人民消费观念的逐渐转变,人们可以实现跨期消费,在社会保障较完善及人们对未来经济发展等持有乐观态度的情况下,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在一定程度上将会[]李燕桥,臧旭恒.消费信贷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作用渠道及检验——基于2004~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经济学态,2013(01):20-31.2、收入的增长对消费信贷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居民收入与消费信贷的发展有正向关系。由模型的参数估计得知每增加1单位的收入,就会增加1.7902个单位的消费信贷,居民收入与消费信贷发展呈正比。在既定资产有限而人们又对某种消费的迫切需求下,消费信贷能够解决人们现存资产与消费支出不对等的情况。在经济稳定发展、物价水平合理上涨的宏观环境下,居民才会对未来收入有良好的预期,而良好稳定的预期将会刺激居民消费,提高居民利用消费信贷进行消费的信心,从而促进消费信贷发展[[]陈梦颖.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6.][]陈梦颖.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6.(二)政策建议1、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居民收入,促进消费信贷的发展我国不同地区以及地区间的城乡经济发展存在些许方面的差别,其收入水平也有较大的参差。收入不均导致贫富差距的间隙过大,从而使得少数高收入群体手中聚集掌握着较为雄厚的资产。而对于获得收入处于中低水平的人群而言,由于没有资金支持,收入情况与消费欲望不匹配也使得边际消费倾向较低。二者的情况都会导致边际消费倾向的降低,但又有所不同,前者属于自发性的原因,后者属于被动性致使边际消费倾向降低。此外,消费信贷对在我国人口中占大多数的中低收入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会产生“挤出效应”,这是由于收入较低的消费者借助于消费信贷在当期完成了“大额刚性消费支出”[[]曾迪.消费信贷对我国消费需求的拉动效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曾迪.消费信贷对我国消费需求的拉动效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未健全,居民还要承担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重担,就我国当前形势来看,即使在消费能力较强的大城市中,住房、医疗和教育方面的刚性支出占比极大,过高的刚性支出与人们有限的收入抑制了消费。因此要加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和力度,特别是对失业人员及低收入人群,只有社会保障力度不断优化才能逐步改善此种局面。社会保险制度的全面完善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保证民众的基本生存的实现以及提高人民居民消费水平具有着非凡意义,同时也是消费信贷发展的强力后盾,可以消除使用消费信贷的消费者的许多后顾之忧[[]赵锦.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因此,全面深化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居民的储蓄,提高居民的消费信心与能力,是较快的推动消费信贷发展切实有效的举措[]赵锦.消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