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综合检测卷(范围:1-5课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相对应的答题卡上。)1.有学者指出,581年隋朝户数约为650万,589年灭陈后得50万户,约为710万户。该学者认为,隋朝户数增加直接得益于()A.南北统一B.北人南迁C.社会稳定D.政治清明2.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国家粮库,东西宽612米,南北长710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考古人员共探出密集排列的粮窖数百座(如图是其中一个粮窖示意图)。这反映出()A.隋朝成为疆域辽阔的王朝B.隋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隋文帝统一币制和度量衡D.隋炀帝好大喜功,奢侈无度3.“这一运河网络,使隋帝国能以南方的粮食和其他物资供养洛阳,并且给北方边境提供战略后勤保障。”材料意在强调,运河网络()A.提高了行政效率B.加重了百姓徭役负担义C.促进了民族融合D.有利于巩固隋朝统治4.“科举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特别是过去所谓的寒门、商人、地主等……通过科举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到政权中来。”该材料说明科举制度()A.促进社会阶层流动B.推动教育事业发展C.注重门第地位高低D.阻止世家子弟入仕5.隋朝最盛时,全国人口约有四千六百万。608年正月,隋炀帝征发河北百余万人开永济渠,男丁不足,妇女也被征发;同年七月,又征发二十余万人修筑长城。611年,隋朝出现“耕稼失时,田畴多荒”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经济发展B.妇女地位上升C.人民安居乐业D.生产力被破坏A.实行暴政B.自然灾害C.宦官专权D.外敌入侵A.实行暴政B.自然灾害C.宦官专权D.外敌入侵时间项目动用劳动力大业元年(605年)开通济渠百余万大业四年(608年)筑长城百余万大业八年(612年)伐高丽发四海兵唐朝开国重臣之一的温大雅在《大唐创业起居注》中记述的李渊勇敢、刚烈且足智多谋,在后世的《旧唐书》《新唐书》中,记述的李渊却是碌碌无能、暮气沉沉且胸无大志之辈。这说明()A.历史人物复杂多变B.历史目击者的记录不可信C.历史真相无从考证D.历史认识受时代变迁影响8.贞观初年,唐太宗多次强调,伤害自己的原因不在外物,而是因为过度的欲望。如果沉迷于美食和享乐,欲望一多,损失也就大。这不仅影响政事,还扰乱百姓生活,“朕每思此,不敢纵逸”。据此可知,唐太宗()A.注重总结治国经验B.切实保护了百姓的利益C.能够做到虚心纳谏D.将隋朝推向了全盛局面入9.唐太宗的大臣和将领,有着不同的出身和背景,有的曾是农民起义的将领,有的曾效力于他的政敌。这表明唐太宗()A.善于谋略,敢于决断B.勤于政事,虚心纳谏C.广纳贤才,知人善任D.轻徭薄赋,发展生产10.隋唐之际,朝廷逐渐形成三省之间以及皇帝与宰相之间,在国家政务的决策和执行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体制。这反映了()A.行政效率的降低B.行政体制的合理化C.皇帝权力的强化D.皇权受到严重削弱1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下列对武则天的评价,最准确的是()A.严刑酷法,残暴无度B.颇有作为,推动发展C.奢靡腐化,心狠手辣D.政治清明,贞观盛世12.武则天时期,大规模改动官名和地名:将中书省改为凤阁,门下省改为鸾台,尚书省改为文昌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也分别改名为天、地、春、夏、秋、冬,以求形式对称、文字优美。武则天这一做法旨在()A.铲除李唐皇室守旧势力B.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展现武周政权的新气象D.奠定制度变革的思想基础13.唐玄宗时期,开办了官方最早称为“书院”的机构,为保存和传播文化典籍、开展学术研究,以及向国家举荐和选拔经世致用之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书院的建立反映出当时()A.政治混乱,社会动荡B.人口增长,国库充盈C.社会稳定,注重文教D.商业繁荣,经济发达14.阅读下面《唐朝人口统计表》,这一现象的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唐朝()时间人口数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1900万人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4141万人74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4531万人A.开放的社会风气B.多彩的文学艺术C.繁荣的社会经济D.频繁的对外交流15.如图,犁的变化最能反映出()A.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B.唐朝灌溉工具的改进C.政府重视农业的发展D.唐朝手工业十分发达直辕犁曲辕犁16.如图为唐三彩骆驼乐舞俑,出土于陕西西安。图中角分坐两侧,其中两人为汉人乐俑,两人为胡人乐俑,该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唐朝()①尚武风气盛行一时②音乐舞蹈多姿多彩③手工业水平较高④民族交融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D.②③④17.唐都长安约有百万人口,其中有来自中亚、波斯、大食、新罗等地的商人、使节、留学生数千人。很多外商在西市开设货栈,买卖货物。这反映出()A.唐朝政治制度完备B.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C.唐朝民族关系和睦D.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18.绘画和雕塑作品不仅能展示艺术之美,也能真实而细致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如图两幅作品共同反映了()A.多样的杂剧艺术B.丰富的医药宝库C.开放的社会风气D.成熟的舞蹈技艺《弈棋仕女图》(局部)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19.唐前期,关中261个军府拥兵26万,约占全国军府总数和兵力总额的40%。唐玄宗天宝年间设置了安西等九个节度使和一个岭南五府经略使,十镇兵力驻军约49万人,约占当时全国总兵力的86%。唐玄宗的这一举措()A.体现了唐内重外轻的布局B.为唐朝衰落埋下隐患C.遏制了边疆少数民族叛乱D.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20.《旧唐书》记载:在这次战乱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之后,国势由盛转衰。材料中描述的事件是()A.陈桥兵变B.八王之乱C.黄巢起义D.安史之乱21.唐朝末年,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中指出老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申”“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上述材料反映的应该是()A.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B.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C.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D.五代十国导致的混乱22.韦庄《秦妇吟》:“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描述了唐朝在受到致命打击后长安城的衰败、乱离情形。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的史实是()A.黄巾起义B.黄巢起义C.大泽乡起义D.绿林起义23.公元907年,一个在东方屹立了近三百年的庞大帝国轰然倒塌,中国进入了又一个分裂割据的乱世。这个“乱世”是()A.春秋战国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辽宋夏金元时期24.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指出:“五代诸镇节度使,未有不用勋臣武将者……五代之乱,朝廷威令不行,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这表明他认为五代之乱的主要原因是()A.皇帝昏庸B.宦官专权C.武将专权D.严刑苛法25.唐朝有16位公主与7个周边民族进行了“和亲”,这在中国古代“和亲”史上是罕见的。唐朝的“和亲”是在周边民族首领向唐朝提出请求的情况下进行的,民族首领为此主动派遣使者甚至亲自到长安请婚或迎接公主。这一现象()A.反映了先进文化对周边民族有巨大吸引力B.杜绝了唐朝和周边民族发生战争C.使商业活动逐渐突破坊市制度的严格规定D.从根本上解决了唐朝的民族矛盾26.唐太宗时期,派人护送文成公主入藏;武则天时期,唐军主动出击吐蕃;唐穆宗时期,唐蕃订立友好盟约。这说明了唐朝()A.军事力量强大B.民族政策灵活C.民族关系融洽D.文化影响广泛27.唐朝将边疆归附的少数民族的部落组织纳入国家的行政体系之中,承认和保护这些部落首领的地位。唐太宗在谈及民族关系时说道:“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据此可知,唐朝()A.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B.社会风气开放包容C.民族交往强调文化认同D.已经消除民族矛盾中28.唐朝时期,汉文在西域已成为一种盛行的语言文字。如图是新疆地区出土的唐代文书,长538厘米,宽27厘米,内容是当地12岁学童卜天寿抄写的《论语》《千字文》及创作的诗歌等。材料反映了()A.中原地区政局稳定B.民族交往交流交融C.西域商品经济发达XD.海上贸易高度繁荣唐朝时期民族关系不断交融和发展。唐玄宗时期,册封皮逻阁为()A.渤海郡王B.天可汗C.怀仁可汗D.云南王30.唐朝的饮食起居习惯综合了南北朝时期的汉、胡文化特点,形成了一种新的模式;唐朝服饰吸纳了胡服的元素,出现窄袖、瘦腰、翻领、着靴的特征,并常常外罩一件长衣。有学者评价:“唐朝文化的接受能力,可能是中国历来最强的。”材料反映“唐朝文化的接受能力”()A.拓宽了唐文化影响范围、B.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C.消除了民族文化的差异D.加速了周边民族的汉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31.(12分)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材料二: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过于河,北通涿郡。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唐]杜佑《通典》卷一《食货十·漕运》材料三: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的《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你能提取到哪些有效信息?(4分)(2)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8分)32.(14分)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的著名君主。古今中外对他的评价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至于后世之君,莫不列之讲读,形之论议,景仰而效法焉。夫二帝三王之事尚矣,两汉之贤君六七作,何贞观之政独赫然耳目之间哉?”“然屈己以纳谏,任贤而使能,恭俭而节用,宽厚而爱民,亦三代以下,绝无而仅有者也。后人之君,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岂不交有所益乎?”一元代著名的史学评论家戈直《贞观政要集论》材料二:他认为对后世的中国文人来说,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国家由一个精力充沛但聪明而谨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握着他的帝国,同时又一贯谦虚耐心地听取群臣,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见。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它的成就,而且由于它接近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另外还由于它表现了君臣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材料三:司马光又叹唐太宗曰:“驱策英雄,网罗俊义,好用善谋,乐闻直谏,拯民于水火之中,而措之衽席之上,使盗贼化为君子,呻吟转为讴歌,衣食有余,刑措不用,突厥之渠,系颈阙庭,北海之滨,悉为州县!”材料四:唐太宗早年励精图治,为国为民,而且非常开明,所以并不在意史官的记录。但是晚年的唐太宗因为好大喜功,所以他开始非常看重自己在史官笔下的形象,不想自己的人生有污点。-搜狐网《明君也昏庸:一代明君唐太宗在晚年也被认为是昏君》(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元代史学评论家戈直如何评价唐太宗?(2分)(2)材料二中提到的“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是什么盛世?他的施政作风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4分)(3)材料三中,唐太宗用什么方法“驱策英雄,网罗俊义”?结合所学指出该方法有什么作用?(6分)(4)综合上述材料,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坚持哪些原则?(2分)唐人不仅善于融合西北民族文化,还善于借鉴天竺、波斯等外来文化,这在妇女服装上有明显的反映。女装富有时装性,往往由争奇的宫廷妇女服装发展到民间,被纷纷效仿……从宫廷传开的“半臂”,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店厨房居间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北京市考古发掘与文物保管合作合同
- 网红授权合同范本
- 银行债转股合同范本
- 服饰导购解约合同范本
- 个人借款利息合同范本
- 水电高空维修合同范本
- 人教PEP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3PartA第二课时教学课件完整版
- 泥瓦工合同范本
- 如何理解过程能力SPC
- 华为公司跨部门合作
- 2024年中国旅游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哭泣的咸海主题探究中亚
- “拥抱大自然”班会课件
- (完整word版)劳动合同书(电子版)
- 乳腺癌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
- 6.1 丰富多彩的世界体育
- RoHS 申明格式-个人用
- 明线改暗线施工方案范本
- 艺术导论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微观市场潜力分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