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邵阳市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卷语文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区”。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任何时代,文学都有其特殊的意义。文学存在的意义,不过是在强调,生活不是这样的,世界还有另外的样子,我们的存在还有新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它要通过不断地反抗已经确定的、固化的、甚至程序化的东西,伸张一种不确定的审美——看起来模糊、暧昧,但同时又非常真实的精神和美学意义上的景象。前段时间读到十八世纪著名学者章学诚的一个观点,说自战国以后,礼乐之教的力量在衰落,六经中最有活力、对人影响最大的反而是诗和诗教。这个判断表明,像礼教、乐教所代表的是一种确定性的知识,和诗、诗教所代表的不确定的、审美的、模糊的知识,二者之间是有冲突的。也许有人会说,一个是理性,一个是感性,但换个角度看,一个是确定的,另一个是不确定的。诗的审美,包括个人的感受,无形之中参与、影响和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我们如何生活,灵魂长成什么模样,都受了诗的影响。可见,面对一个日益固化的时代,如何借由看起来不确定的、个体的、审美的、想象的事物来解构、重塑这个世界,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人类进入了一个越来越迷信确切知识、迷信技术和智能的时代。技术或许可以决断很多东西,但唯独对审美和想象力还无法替代。那些确定的知识,那些秩序化、工具化、技术化的东西,总是想告诉我们,一切都是不容置疑的,未来也一定是朝这个方向发展的。文学和想象许多时候就在不断地反抗这种不容置疑,在不断地强调这个世界也许并非如此,世界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样子。至少,文学应让人觉得,那些多余、不羁的想象,仍然有确切的知识所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摘编自谢有顺《文学写作应与这个时代肝胆相照》)材料二:近日,中小学生用DeepSeek赶寒假作业备受关注,一场由AI引发的教育焦虑正在悄然蔓延。春节假期期间,Deepseek在媒体上被大范围讨论,而关于其使用方法也由各大博主进行了普及。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这一代人,接受起新鲜事物来更没有门槛,用人工智能工具来完成令人挠头的寒假作业似乎就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但当人工智能以“解题神器”的姿态渗透进基础教育,教育者与家长不得不面对一个尖锐的命题:当作业本成为人机博弈的战场,教育究竟是培养解题机器,还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粗暴禁止绝非良策。当前家庭教育普遍陷入手机“争夺战”的困境,这种管控思维存在深层矛盾——正如中学严防早恋与大学催婚的悖论,爱的能力从未被纳入教育议程。面对AI浪潮,若在校时全面禁止接触,毕业后却要直面其如水电网般的基础设施属性,无疑是教育的严重错位。人工智能素养理应成为数字时代的生存技能,如同穿衣吃饭般融入基础教育。但随之而来的是,当AI可以轻松通过初级的“作业测试”,压力便给到了“出题者们”。过去需要查阅几天资料的社会实践报告,现在只需要向AI描述选题框架;曾经绞尽脑汁的英语作文,转眼就能生成地道表达。AI工具的普及正在重塑作业场景的底层逻辑,但这场技术平权带来的效率革命,却意外暴露了传统作业设计的脆弱性:重复率过高的抄写作业、套路化的命题作文、脱离现实的应用题。教育正从知识的复现转向思维建构,从标准答案走向问题生成,锚定“提出AI解答不了的问题”才能体现高质量作业的价值,培养机器无法替代的心智能力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主要任务。站在智能时代的门槛上,寒假作业的AI化是对教育敲响的一记警钟。当雅思贝尔斯“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的论断遭遇AI挑战,或许我们需要重新理解“唤醒”的对象——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那种敢于质疑标准答案的勇气、在混沌中寻找意义的执着,以及用不完美的表达传递真情实感的尝试。未来的教育现场,或许不再有整齐划一的作业本,但那些涂改的痕迹、稚嫩的质疑与出人意料的“错误”,才是最动人的光芒。(摘编自2025-02-12光明网评论员《寒假作业AI化,是对教育的一记警钟》)材料三:新普陀小学东校校长寿俊梅介绍,开学后DeepSeek等人工智能工具的合理使用和引导将成为学校的重点任务之一。新普陀小学东校开设了“人工智能”课程,引导孩子在学习中重视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善用AI工具优化学习。“我们希望孩子们谨记,技术是工具,思维才是核心。面对信息洪流,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追问‘为什么’,像工程师一样探索‘如何做’。将创新意识融入日常,努力成为未来的创造者。”寿俊梅说。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研究员、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所长汤林春表示,DeepSeek是一种工具,与圆规和三角板没什么区别。把DeepSeek应用到教育上,要有所甄别。“如果只是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习的习惯等,建议尽量少用DeepSeek,因为它代替了学生亲身学习的过程,不利于以上目的达成,有时甚至产生负效应,如让学生滋生投机取巧、不负责任的陋习。”汤林春进一步解释称,相对高阶且复杂的作业,如长周期作业、实践类作业、项目性作业、创新性作业,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深度学习能力等高阶素养,涉及的内容复杂,探究性强,可以利用DeepSeek快速搜集信息、整理思路、多样化呈现等方面的优势,既减轻学生负担,也突显作业的育人价值。(摘编自2025-02-17澎湃网韩晓蓉、徐亦嘉《上海中小幼学生开学:“用DeepSeek赶作业”受关注,他们怎么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通过反抗确定、固化的、程序化的东西,构建一种看似模糊实则真实的审美景象,展示了世界可能具有多元性。B.章学诚认为诗和诗教的影响力超越礼乐之教,是因为我们面对一个日益固化的时代,需要解构、重塑这个世界。C.材料二指出,AI工具的普及暴露了传统作业设计的重复性与套路化缺陷,但全面禁止学生接触AI,无疑是教育的严重错位。D.汤林春将DeepSeek类比为圆规等工具,强调把DeepSeek应用到教育上要有所甄别,不能因应用它而代替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确切的知识、技术及智能等东西都想告诉我们一切都是不容置疑的,作者不断地反抗这种不容置疑,强调这个世界可能还有其它的样子。B.作业AI化现象折射出教育需转型:从知识复现转向思维建构,从培养解题机器转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深度学习能力的高阶素养的学生。C.“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的论断遭遇AI挑战,在未来的教育现场,不再有整齐划一的作业本,那些不完美的表达才是最动人的光芒。D.材料三认为,DeepSeek在低级且简单的作业中使用,可能会滋生投机、不负责任的心理,因此巩固所学知识都应该回归传统学习方式。3.以下现象不符合材料一中提到的“秩序化、工具化、技术化的东西”的一项是()A.基于数据生成技术的风力发电,可在不同气压条件下保持最大化发电效率。B.某些短视频平台通过算法精准推送用户偏好内容,容易使用户陷入信息茧房。C.某博物馆利用4D数字电影技术,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更好地感受历史氛围。D.某校推行“AI作文评分系统”,依据语法规范和主题匹配度自动生成学生作文分数。4.材料二在论证“AI工具对教育的影响”时,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说“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未来人类的重要能力”。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在智能时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答案】1.B2.B3.C4.采用了层进式结构。①首先,在由AI引发的教育焦虑的背景下,提出“教育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②接着,分析粗暴禁止AI不可行,且AI工具的普及暴露了传统作业设计的脆弱性;③最后,明确未来教育的任务及重新理解“唤醒”的对象。5.①文学教育方面: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感受文学对确定的、固化的事物的反抗,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想象力,让学生明白世界的多元性,激发其创新精神。②作业设计方面:设计开放性和探究性作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深入研究,推动教育从知识复现转向思维建构,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③AI利用方面: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合理使用AI工具;对于高阶且复杂的作业,利用AI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深度学习能力。【解析】【导语】这篇文章探讨了文学、教育和技术在智能时代的相互作用与挑战。材料一强调文学通过不确定的审美反抗固化,展示世界的多元性;材料二聚焦AI工具对教育的影响,指出传统作业设计的缺陷,呼吁教育转型;材料三则提出合理使用AI工具,注重思维训练和创新意识。整体上,文章揭示了技术对传统领域的冲击,同时强调了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不可替代性,呼吁在智能时代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与目标。【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是因为我们面对一个日益固化的时代”错误。章学诚认为诗和诗教的影响力超越礼乐之教,是因为“礼教、乐教所代表的是一种确定性的知识,和诗、诗教所代表的不确定的、审美的、模糊的知识,二者之间是有冲突的”,而不是因为我们面对一个日益固化的时代,需要解构、重塑这个世界。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作者不断地反抗这种不容置疑”错误,原文是“文学和想象许多时候就在不断地反抗这种不容置疑”,不是作者本人。C.“不再有整齐划一的作业本”错误,说法绝对,原文是“未来的教育现场,或许不再有整齐划一的作业本”。D.“巩固所学知识都应该回归传统学习方式”错误,过于绝对,材料三只是说巩固所学知识等作业建议尽量少用DeepSeek,而不是都要回归传统学习方式。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中提到的“秩序化、工具化、技术化的东西”强调的是确定性、标准化和程序化。A.正确。基于数据生成技术保持发电效率最大化,体现了技术化和秩序化。B.正确。短视频平台算法精准推送,使用户陷入信息茧房,体现了工具化和程序化。C.错误。博物馆利用4D数字电影技术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历史氛围,更侧重于利用技术营造体验,没有体现出明显的秩序化、工具化和技术化的“确定性”特点。D.正确。“AI作文评分系统”依据规范和匹配度自动评分,体现了标准化和工具化。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采用了层进式结构,这种结构使文章的论证逐步深入,逻辑严密。①提出问题:首先,文章以中小学生用DeepSeek赶寒假作业这一现象为切入点,在AI引发教育焦虑的背景下,提出“教育究竟是培养解题机器,还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这一尖锐命题,引发读者对教育本质和目标的思考。②分析问题:接着,文章第二、三段分析了面对AI浪潮,粗暴禁止学生接触AI是不可行的,因为这存在教育错位的问题。同时指出AI工具的普及暴露了传统作业设计存在重复率过高、套路化、脱离现实等脆弱性,进一步深入探讨了AI对教育现状的影响。③解决问题:最后,文章第四、五段明确了未来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机器无法替代的心智能力,要锚定“提出AI解答不了的问题”来体现高质量作业的价值,并重新理解“唤醒”的对象,即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标准答案的勇气、在混沌中寻找意义的执着以及用不完美的表达传递真情实感的尝试,从教育理念和方法上提出了应对AI挑战的方向。【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文学教育方面:根据材料一指出“文学存在的意义,不过是在强调,生活不是这样的,世界还有另外的样子,我们的存在还有新的可能性”“伸张一种不确定的审美——看起来模糊、暧昧,但同时又非常真实的精神和美学意义上的景象”“文学和想象许多时候就在不断地反抗这种不容置疑,在不断地强调这个世界也许并非如此,世界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样子”,文学具有反抗确定性、固化事物的特点,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文学所构建的模糊而真实的审美景象,体会世界的多元性,从而培养审美和想象力,激发创新精神。可以概括出,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感受文学对确定的、固化的事物的反抗,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想象力,让学生明白世界的多元性,激发其创新精神。②作业设计方面:材料二指出“教育正从知识的复现转向思维建构,从标准答案走向问题生成”“高质量作业的价值,培养机器无法替代的心智能力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主要任务”,教育要从知识复现转向思维建构,从标准答案走向问题生成,设计开放性和探究性作业,能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深入研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概括出,设计开放性和探究性作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深入研究,推动教育从知识复现转向思维建构,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③AI利用方面:材料三提到学校可以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根据“引导孩子在学习中重视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果只是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习的习惯等,建议尽量少用DeepSeek”“相对高阶且复杂的作业……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深度学习能力等高阶素养,涉及的内容复杂,探究性强,可以利用DeepSeek快速搜集信息、整理思路、多样化呈现等方面的优势,既减轻学生负担,也突显作业的育人价值”,可以概括出,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合理使用AI工具;对于高阶且复杂的作业,利用AI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深度学习能力。(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怀念鹰袁道一秋天的稻子已经收割,田野袒露出空荡荡的胸襟,天地开始显出一片肃杀之气。老鹰伺机捕食,它们有时候在田野上没有捕捉到田鼠,饥饿之下也会觊觎村子里的小动物们。那天黄昏时分,鸡鸭归埘,我家的老芦花鸡带领着一群小鸡走到了院门。我正在用棕叶编制打陀螺的鞭子,按理说这个天快黑的时候,是不会有老鹰出没的。它们往往是在中午时候出现,光线明亮,有利于它们搜索到可以下手的猎物。通常,一只老鹰翱翔到村子的空中,总有明眼人发现,然后歇斯底里地吼叫:老鹰来了!等鹰影投射到村子中央,乡亲们早有防范,把小鸡们赶进屋里。老鹰是极其聪明的,看无隙可乘,就会迅速掠过,搜寻下一个地方的猎物。借助暮色,那只鹰在我们的头顶上悬停,敏锐地搜寻合适的猎物。很快,它瞄准了我家正在进院门的小鸡。它从天而降,速度之快,让我倏地感觉到一团阴影袭来。我正寻思这阴影从何而来,它已经接近地面,精准地抓起了一只小鸡。这时,老芦花鸡猛地伸出头,想去啄鹰,而鹰已经腾空而起。它离弦之箭似的射出我家的空坪,于空中划过一道长而迅疾的滑翔之弧。我一时目瞪口呆,晃过神来,才明白损失了一只小鸡。此时,老芦花鸡张开翅膀,把小鸡们紧紧拢在身下。老芦花鸡浑身战栗,是失去了一只小鸡痛苦,还是担心鹰再度来袭?我无从知晓,我知道的是,刚才在我的眼皮底下,一只小鸡活生生成为了老鹰的美食。我有些痛恨鹰,它抓走我家的小鸡。我在田野上放牛,看到雄鹰在阳光下转弯、旋转,羽翼下方闪过恍如匕首一般的银光。它们快速鼓动两翅飞一阵后,接着又滑翔一会,把锋利的阴影投射在空旷的原野之上。它们好像一座神邸的天梯,把大地和天空相连。我打心眼里又羡慕它们,自由飞翔,飞过田野,飞过村子,飞向山外辽阔的天空。它们好像是一群没有固定住址的流浪者,以天为被,以枝为席,餐风饮露,活得惬意自由。我多么想自己也能活成一只鹰,不必囚于稼穑,不必扎根邮票大的村子,像一棵孱弱的树,吮吸千百年来并不丰裕的养分聊以度日。那一刻,所有的思绪终结于一朵安静而忧伤的云。我一直看着鹰飞走的那个方向。然后,风停了,夕阳猛地一下落进了山垭口。刹那间,我猛然意识到我的少年结束了。那只特立独行的鹰,后来又成功抓走了许多小鸡,这对村子也是一种较大的损失。我们这些小把戏都肩负起看管好小鸡的任务,不好成群结队去玩耍,对这只鹰心生恼恨,可我们实在想不出什么好法子对付这只嚣张的鹰。而我家对面堂舅舅家的孙先兵,个子不高,但桥墩一样结实,平时闷不做声,对于农活不怎么上心,可对于一些耍把戏的活计却很在行,比如他敢赤手抓毒蛇,比如他在田野里抓泥鳅,只要看到泥鳅藏身的小孔,他用食指沿孔滑进去,一会就能掐出一条。更有趣的是,他还喜欢夜晚在院子中夜观星象,看云识天气。他居然还真能看个八九不离十,村里人把他当天气预报员,时不时询问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他竟然扬言能抓住这只鹰,我们觉得他夸夸其谈或说梦话。孙先兵也不多言,裂开嘴笑了笑。他从楼上取下扳鱼的罾,捉了一只小鸡,腰身上别上柴刀,就往山上走。我们觉得他神神道道,紧随而去。他走到山上一块开阔的草坪上,先砍了四根小棍子,一端削尖,再把棍子用刀背拍进土里。他把罾的四角系在棍子上,但整个罾不紧绷,保持些许的轻松。然后,他把小鸡的脚用绳子扎在罾中央。小鸡被缚在罾中央,一开始还挣扎了一阵,见挣脱不了,就放弃了。我们很诧异,难道这就能抓住鹰?孙先兵交给我们一个任务,每天来这察看是不是网住了鹰。第一天,我们欢呼雀跃地去看,没有鹰的踪影。第二天,没有。第三天,还是没有。我们有点质疑,一个个灰心丧气,但坚持去察看。第八天,我们走到草坪边缘,看到一团黑影,明显比小鸡大多了。我们惊呼,抓住了!抓住了!只见一只大鹰粘在了罾上,罾的四角已经绷紧,可见鹰花了很大一番力气想挣脱,越是挣扎,爪子被罾缠得更紧。鹰桀骜不驯,见我们走近,使出浑身气力,想扑腾起来挠人。我们站在半山腰上,齐声呼喊,孙先兵循声而来。他小心翼翼地把鹰解下来,用棕绳紧紧地捆住双爪,连翅膀也用绳子捆起来。回到村子里,大家对他刮目相看,这家伙居然还有捉鹰的能耐!第二天一早,孙先兵带着鹰出村,黄昏带着一身酒气回村,估摸着他卖了个好价钱。此后好多年,老鹰突然消失在村子上空,好像走散的亲戚不再回来。旧故里草木深,年迈的老父亲在电话里不经意间告诉我,村子里已经有老鹰出没了。机缘巧合,我正行走在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默念:“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听到父亲这么一说,抬头望天,天空湛蓝,白云朵朵,好像倒置的海洋上腾跃的浪花。天空没有鹰的踪迹,无边无际的空落和遗憾涌上心头。风吹过来,忧伤更加浓郁。我开始怀念老鹰,什么时候它们重返橘子洲头的天空呢?(选自《少年文艺》)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天快黑不可能有老鹰出没,这为后文鹰借助暮色成功抓走小鸡埋下伏笔,突出了老鹰的狡猾。B.老芦花鸡在鹰抓走小鸡后浑身战栗,这一描写表现了老芦花鸡因为失去小鸡,作为母亲可能感到紧张与悲伤。C.孙先兵对农活不上心,却擅长一些耍把戏的活计,甚至还能抓住鹰,这些描写说明他是一个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D.结尾作者听说村子里又有老鹰出没,但在城中却没看到鹰的踪迹,感到空落和遗憾,表现出对老鹰的怀念。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描绘秋天田野收割后的肃杀景象,既为老鹰的出场营造了氛围,也奠定了全文略带沉重的基调。B.本文在结构上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开头引入老鹰捕食,中间叙述抓鹰事件,结尾表达对老鹰的怀念,层次分明。C.文章运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来刻画鹰,如“它已经接近地面,精准地抓起了一只小鸡”等,表现了鹰的敏捷和凶猛。D.文章以鹰为线索,围绕它展开叙述,将众多生活场景与作者的情感变化有机结合,内容丰富,主题鲜明。8.文章结尾引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文中鹰的形象贯穿始终,作者在成长中对鹰的情感发生了多次转变,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6.C7.B8.①结构方面:与前文对鹰自由飞翔的描写相呼应,让文章结构更紧凑。②内容方面:引用诗词,使文章更具文学色彩。诗句构建出万物在秋意中自由生长的画面,意蕴丰富,升华主题。9.①最初,鹰抓走小鸡,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损害,这让作者对鹰产生痛恨之情;②后来,作者看到鹰自由飞翔,羡慕其自由惬意,渴望摆脱局限的乡村生活;③现在,鹰已经成为一种记忆符号,作者深情地怀念鹰。【解析】【导语】《怀念鹰》围绕“鹰”展开,描绘乡村与鹰相关的经历及作者情感变化。秋天,鹰趁暮色抓走作者家小鸡,作者痛恨它;放牛时,又羡慕鹰的自由。此后鹰多次给村子带来损失,作者心生恼恨。孙先兵设陷阱抓住了鹰并卖掉。多年后,村子再现鹰影,作者却未见到,满心怀念。文章以鹰为线索,描写细腻,借情感变化升华对自由与乡村生活的怀念。【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C.“这些描写说明他是一个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错误。孙先兵对农活不上心,却在抓蛇、捉泥鳅、夜观星象以及抓鹰等方面有独特本领,这并非表明他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从文中他成功设陷阱抓鹰的过程可以看出,他有着聪明才智和特殊技能,不能仅凭对农活的态度就片面地评价他。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B.“本文在结构上采用总分总的形式”错误。文章开篇引入老鹰捕食的情节,中间叙述抓鹰事件,结尾表达对老鹰的怀念,整体是按照事件发展顺序以及作者情感变化逐步推进,是层进式结构。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句子作用的能力。①结构方面:根据文中第3段“我在田野上放牛,看到雄鹰在阳光下转弯、旋转,羽翼下方闪过恍如匕首一般的银光。它们快速鼓动两翅飞一阵后,接着又滑翔一会,把锋利的阴影投射在空旷的原野之上。它们好像是一群没有固定住址的流浪者,以天为被,以枝为席,餐风饮露,活得惬意自由”,可知,这里描写了鹰自由飞翔的状态。结尾引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诗句,再次强调了鹰在空中自由翱翔的画面,与前文对鹰自由飞翔的描写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前后关联紧密。②内容方面:根据诗句描绘的场景,鹰在广阔天空中搏击,鱼在清澈水底游动,世间万物都在秋高气爽的时节竞相展现自由的状态,极大地丰富了文章内容。诗句构建出的这一万物自由生长的画面,将文章对鹰的描写从单纯的个体生物层面,拓展到一种更广阔的生命自由境界,意蕴丰富,进而升华了文章关于自由以及对过往生活怀念的主题,使文章内涵更加深刻。【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情感变化的能力。①最初的痛恨:根据第2段“我有些痛恨鹰,它抓走我家的小鸡”以及文中详细描述鹰趁暮色抓走小鸡,让老芦花鸡失去孩子,给“我”家造成损失的情节,可知,鹰的这种捕食行为直接影响了“我”的生活,损害了“我”的利益,所以作者最初对鹰产生了痛恨之情。②后来的羡慕:从第3段“我在田野上放牛,看到雄鹰在阳光下转弯、旋转,羽翼下方闪过恍如匕首一般的银光……我多么想自己也能活成一只鹰,不必囚于稼穑,不必扎根邮票大的村子,像一棵孱弱的树,吮吸千百年来并不丰裕的养分聊以度日”,可知,作者放牛时看到鹰自由飞翔的雄姿,联想到自己被局限在乡村从事稼穑的生活,从而羡慕鹰的自由惬意,渴望摆脱现有的乡村生活束缚,拥有像鹰一样自由的状态。③现在的怀念:依据最后一段“机缘巧合,我正行走在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默念:‘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听到父亲这么一说,抬头望天,天空湛蓝,白云朵朵,好像倒置的海洋上腾跃的浪花。天空没有鹰的踪迹,无边无际的空落和遗憾涌上心头。风吹过来,忧伤更加浓郁。我开始怀念老鹰,什么时候它们重返橘子洲头的天空呢?”此时老鹰已多年不见,如今虽听说村子里又有鹰出没,但自己身处城市却看不到,鹰已经成为了作者记忆中的符号,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怀念之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智宣子将以瑶①为后,智果曰:“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②。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简子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简子谓无恤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及智伯为政,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③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乃与之。又求地于魏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乃与之。又求地于赵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或曰:“长子近,且城厚完。”或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阴为之期日。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遂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臣光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注】①瑶,即智伯。②无恤,即赵襄子。③狃,习惯,贪恋。材料二: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宣子曰:“宵也佷。”对曰:“宵之佷在面,瑶之佷在心。心佷败国,面佷不害。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惠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节选自《国语·晋语》)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晋国A有难B而无C以尹铎为少D无以E晋阳F为远G必以为归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逮,比得上,与《陈情表》中“逮奉圣朝,沐浴清化”的“逮”意思相同。B.举,列举、说出,与《鸿门宴》中“杀人如不能举”的“举”意思不同。C.诸,兼词,之于,与《齐桓晋文之事》“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的“诸”用法相同。D.翼,名词作状语,与《鸿门宴》中“常以身翼蔽沛公”“翼”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果反对立智伯为继承人,认为其缺乏仁德,预言若立智伯,智氏必亡。B.赵简子通过考察伯鲁和无恤对训诫的态度,认为无恤“贤”,最终立无恤为后。C.智伯向魏桓子索地,魏桓子想不给,任章主张满足智伯的要求以骄其志。D.赵襄子退守晋阳时,尹铎减少户籍以宽民力,故晋阳民心稳固,未被水攻击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2)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14.司马光认为“才德兼备”是治国之本,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哪些内容印证了这一观点。【答案】10.BDG11.A12.D13.(1)别人不给,他必定会用武力对付别人,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免于祸患,等待事情的变化了。(2)凭借他那五点贤能的地方去欺凌他人,却用不仁的方式行事,难道谁能忍受得了他呢?14.①智伯有才无德:智伯具备五点贤能但不仁,最终智氏灭族。②赵简子重德立后:赵简子选他认为贤能的无恤为继承人。③智果因远见避祸:智果因无德的智伯被立为后,选择脱离智氏,幸免灭族。④尹铎以仁德宽民:尹铎减轻赋税,稳固晋阳民心,助赵襄子灭智氏。【解析】【导语】《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及《国语・晋语》相关文段,以“三家分晋”为背景,通过智氏、赵氏等家族的事件,展现了才德关系在政治决策与家族兴衰中的重要性。智伯有才无德致灭族,赵简子重德立后,尹铎施仁政得民心,司马光“才德兼备”的观点贯穿其中,引人深思,为后世治国理政、家族传承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借鉴。【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晋国如果有祸乱,你不要认为尹铎年轻,不要认为晋阳路途遥远,一定要把晋阳作为归宿。“晋国”是主语,“有难”是谓语,结构完整,B断开;“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句式相同,DG处断开。故选BD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比得上/及、至。句意:智瑶比别人贤能的地方有五点,他比不上别人的地方有一点;/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B.正确。列举、说出/尽。句意:伯鲁说不出那些话;/杀人惟恐不能杀尽。C.正确。都是兼词,“之于”句意:从袖子里拿出竹简来呈上去;/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施加到他人身上罢了。D.正确。都是名词作状语,像鸟翅膀一样。句意:韩国、魏国从侧面像鸟翅膀一样夹击智军;/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D.“赵襄子退守晋阳时,尹铎减少户籍以宽民力,故晋阳民心稳固,未被水攻击溃”错误。由原文“简子使尹铎为晋阳……尹铎损其户数。简子谓无恤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可知,尹铎减少户籍以宽民力是在赵简子让他治理晋阳的时候,不是赵襄子退守晋阳时;由原文“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可知,是被水攻但民心稳固,并非“未被水攻击溃”。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与”,给予;“向之以兵”,用武力对付别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兵向之”);“然则”,这样的话,就。(2)“以”,凭借;“陵”,通“凌”,欺凌;“待”,忍受。【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①由原文“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智宗必灭”“赵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遂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可知,智伯虽然有美鬓长大、射御足力、伎艺毕给、巧文辩惠、强毅果敢这五点贤能之处,但他内心不仁,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去欺凌他人,最终导致智氏被灭族,印证了无德之人即使有才也会带来灾祸,强调了“才德兼备”的重要性。②由原文“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可知,赵简子在选择继承人时,通过考察伯鲁和无恤对训诫的态度,认为无恤贤能,最终立无恤为后,体现了他重视德行的态度,说明在家族传承中“才德兼备”才能使家族更好地发展。③由原文“智果曰:‘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遂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可知,智果看出智伯有才无德,智氏会因智伯而灭族,所以他选择脱离智氏,改为辅氏,最终在智氏灭族时得以幸免,从侧面说明了无德之人会给家族带来灾难,进一步印证了“才德兼备”的重要性。④由原文“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简子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简子谓无恤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可知,尹铎在治理晋阳时,听从赵简子的要求,减少户数,减轻百姓的赋税,以仁德宽待百姓,所以在晋阳被水攻时,民心稳固,百姓没有背叛,最终帮助赵襄子成功灭掉智氏,体现了以仁德施政的重要性,也说明了“才德兼备”在治理国家和赢得民心方面的关键作用。参考译文:材料一智宣子打算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果说:“智瑶比别人贤能的地方有五点,他比不上别人的地方有一点。凭借他那五点贤能的地方去欺凌别人,却用不仁的方式行事,难道谁能忍受得了他呢?如果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氏宗族必定会灭亡。”智宣子没有听从(智果的话)。智果便向太史请求脱离智氏家族的族籍,改姓为辅氏。赵简子的儿子,年长的叫伯鲁,年幼的叫无恤。(赵简子)准备确立继承人,不知道该立谁,于是就把训诫的言辞写在两块竹简上,把它们交给两个儿子,说:“要好好记住这些话!”过了三年,(赵简子)问他们,伯鲁说不出竹简上的话;寻求那竹简,已经丢失了。问无恤,(无恤)背诵那些话非常熟练;寻求那竹简,(无恤)从袖子里拿出来呈给赵简子。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贤能,立他为继承人。赵简子派尹铎去治理晋阳,(尹铎)请示说:“是把晋阳当作可以从老百姓身上搜刮财富的地方呢?还是把它当作保护自己的屏障呢?”赵简子说:“当作保护自己的屏障!”尹铎就减少了晋阳的户数(减轻百姓的赋税)。赵简子对无恤说:“晋国如果有祸难,你不要认为尹铎年轻,不要认为晋阳路途遥远,一定要把晋阳当作自己的归宿。”等到智伯掌握了晋国的政权,向韩康子索要土地,韩康子不想给。段规说:“智伯贪图利益而且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他土地,他就会攻打我们,不如给他。他贪恋于获得土地,必定会向别人索要土地,别人不给,他必定会用武力对付别人,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免于祸患,等待事情的变化了。”于是就给了智伯土地。(智伯)又向魏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也不想给。任章说:“不如给他土地,让智伯变得骄横,然后再选择盟友来图谋智氏,为什么偏偏让我们成为智氏的攻击目标呢?”于是也给了智伯土地。(智伯)又向赵襄子索要土地,(赵襄子)不给。智伯发怒,率领韩、魏两家的军队去攻打赵氏。赵襄子准备出逃,说:“我逃到哪里去呢?”有人说:“长子城离得近,而且城墙又厚又完好。”有人说:“邯郸城里仓库充实。”赵襄子说:“还是去晋阳吧,那是先主嘱托的地方,又是尹铎施行宽厚政策的地方,百姓一定会跟我们和衷共济的。”于是就逃到了晋阳。(智伯、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带领国人包围了晋阳,还引汾河水灌城,城墙没有被淹没的地方只剩下三版高。(城中)锅灶都被淹没了,青蛙到处乱跳,但百姓没有背叛的想法。智伯巡视水势,魏桓子驾车,韩康子做陪乘。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去见魏桓子和韩康子,暗中与他们约定了行动的日期。赵襄子在夜里派人杀死了守堤的官吏,然后决开汾河水灌智伯的军队,韩、魏两家从侧面攻击智伯的军队,赵襄子率领士兵从正面进攻,于是把智氏家族全部消灭了,只有辅果还在。臣司马光说:才能,是德行的凭借;德行,是才能的统帅。自古以来,国家的乱臣,家族的败子,都是才能有余而德行不足,以至于覆灭的人太多了。所以治理国家和家族的人如果能够明察才能和德行的区别,并且知道它们的先后顺序,又何必担心会错失人才呢!材料二智宣子打算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果说:“不如立智宵为继承人。”智宣子说:“智宵很凶狠。”智果回答说:“智宵的凶狠表现在脸上,智瑶的凶狠藏在心里。心里凶狠会使国家败亡,脸上凶狠不会造成危害。智瑶比别人贤能的地方有五点,他比不上别人的地方有一点。鬓发漂亮身材高大是他贤能的地方,射箭驾车体力充沛是他贤能的地方,各种技艺无不具备是他贤能的地方,能言善辩聪明伶俐是他贤能的地方,坚强果断是他贤能的地方。虽然如此,他却非常不仁德。凭借他那五点贤能的地方去欺凌他人,却用不仁的方式行事,难道谁能忍受得了他呢?如果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氏宗族必定会灭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朱敦儒曾为梅花醉不归,佳人挽袖乞新词。轻红遍写鸳鸯带,浓碧争斟翡翠卮。人已老,事皆非。花前不饮泪沾衣。如今但欲关门睡,一任梅花作雪飞。【注】该词作于绍兴十六年(1146)朱敦儒被罢官之际。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作者以浪漫的笔调、浓郁的色彩,生动逼真地描绘了早年生活的场景。B.“佳人挽袖乞新词”通过刻画往日风流雅趣,与下片“人已老,事皆非”的沧桑形成对比,体现人生境遇的变化。C.上片“遍写”“争斟”,写出了题诗与宴饮的场景,与下片“关门睡”形成鲜明反差。D.“一任梅花作雪飞”以纷飞如雪的梅花收束全词,既呼应开篇的“梅花”,又体现词人乐观豁达的心境。16.陈廷焯评朱敦儒词“忧时念乱,无一字不凄婉”。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其中所寄寓的“凄婉”情感。【答案】15.D16.①身世之悲:“人已老,事皆非”抒发年老体衰、世事变迁的沉痛。②理想之叹:以“醉不归”早年疏狂,对比“关门睡”的暮年颓唐,表达壮志未酬的悲愤。③时局之痛:“梅花作雪飞”暗含乱世飘摇之意,“一任”表面超然,实则抒发对时局动荡的无奈。【解析】【导语】《鹧鸪天》以今昔对比手法,绘出作者鲜明人生轨迹。上片将往昔赏梅作词、宴饮作乐的惬意尽显,下片则突转至当下人老事非、借酒消愁终闭门消沉的无奈。全词情感真挚浓烈,借梅花串联起岁月变迁,深刻抒发身世之悲与壮志难酬的愤懑,尽显其词作“忧时念乱,凄婉动人”的风格,令人动容。【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D.“又体现词人乐观豁达的心境”错误。“一任梅花作雪飞”,此时词人被罢官,心境是消沉的,以纷飞如雪的梅花收束全词,虽呼应开篇的“梅花”,但体现的是词人消极无奈、心灰意冷的心境。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①身世之悲:根据“人已老,事皆非”,可知,朱敦儒步入暮年,身体机能衰退,往昔活力不再,且生活中变故频发,曾经的美好已难寻觅。这种身体与境遇的双重落差,让他深刻体会到人生无常,内心满是无奈与悲痛,尽显身世沧桑的凄婉。②理想之叹:根据上片“曾为梅花醉不归”和下片“如今但欲关门睡”可知,早年朱敦儒疏狂自在,对未来满怀憧憬,而暮年被罢官后,理想瞬间破灭,只剩心灰意冷。早年的意气风发与当下的颓唐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可知他在这其中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③时局之痛:根据“梅花作雪飞”及该词创作于绍兴十六年朱敦儒被罢官之际的背景可知,表面的梅花纷飞之景,实则暗示着乱世飘摇。朱敦儒面对动荡时局深感忧虑却无力改变,“一任”看似洒脱,实则满是无奈。(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长辈们常用曹操在《短歌行》中感慨时光流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教导年轻人要珍惜时光,积极进取。(2)《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论证的立足点,对保守派的观点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3)当你坐在庭院中的老树下,看着眼前的景色,脑海中浮现出古人笔下关于“树”的诗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譬如朝露②.去日苦多③.名实已明④.而天下之理得矣⑤.云树绕堤沙⑥.怒涛卷霜雪(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譬、颠、啄。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个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果说春节是中国人的狂欢节,那么小年,则是狂欢前夜的兴奋与忙碌,是盛大春节的序幕开端。历史上,古代无数文人都曾在小年写下诗文,饱蘸深情。在清代诗人蔡云看来,小年是喜庆欢腾的:“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作者通过描绘小年时,人们扫除残尘,迎接新年的欢乐场景,表达了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对于诗人范梈来说,(①):“腊日才过又小年,那堪泽国雨连天!儿童把酒传明烛,远想慈亲尚未眠。”岁末的时光,总是裹挟着浓稠的情思。腊日的余韵还在心头萦绕,小年的脚步便匆匆而至。连绵的细雨,宛如岁月的泪水,滴落在节日的喜庆里,晕染出一抹别样的哀愁。……这首诗通过描绘小年时节的雨景、儿童的欢乐,以及亲人的未眠,表达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诗人欧大任看来,小年是孤独惆怅的:“雪过青山马上看,故乡千里岁将残。遥知祀灶比邻会,独念征人驿路寒。”凛冬岁末,雪过天晴,诗人骑在马上,眺望远方。只见苍山负雪,A,分外妖娆。如此美如画卷的一幕,他却无心欣赏,因为他的思绪早已飘向了千里之外的家乡。……在这寒冷的小除夕,诗人不仅思念故乡,也对那些同样在驿路上奔波、饱受寒冷之苦的征人产生了同情。对于诗人林光来说,小年是充满希望的:“儿童欢礼灶,箫鼓闹喧天”。儿童们欢快地祈福,箫鼓乐器响起,热闹非凡,响彻天空。作者通过描写小年时户内儿童庆祝祈福,户外箫鼓喧天的热闹场景,呈现一派B、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表达了人们对新年健康平安的殷切期盼。作为传统节日中的重要一环,小年既是对过去一年疲惫的告别,(②);既是欢乐与团圆的象征,又是孤独与思乡的共鸣。无论是家人团聚时的欢声笑语,还是远方游子心头的思念惆怅,都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卷。或许,正是这种情感的交织,让小年在漫长的岁月中,依然深深根植于每个中国人心中。18.请在文中画横线的A、B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0.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修辞及表达效果。【答案】18.A.银装素裹B.喜气洋洋19.①小年是充满思念的②又是对未来新年的热切迎接20.①比喻,将“连绵的细雨”比作“岁月的泪水”,增强了感染力,使表达更加形象。②拟人,细雨“晕染”出“哀愁”,仿佛雨水主动参与情感的表达,细腻生动。【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前文提到“凛冬岁末,雪过天晴,诗人骑在马上,眺望远方。只见苍山负雪”,描绘的是雪后山峰被雪覆盖的景象。此处强调雪后苍山的景象,所以填“银装素裹”。银装素裹:指雪下过之后的场景或冬天雪后的美丽景色,一切景物都被银白色包裹。B处,根据前文“儿童们欢快地祈福,箫鼓乐器响起,热闹非凡,响彻天空。作者通过描写小年时户内儿童庆祝祈福,户外箫鼓喧天的热闹场景”可知,此处强调节日热闹、充满喜悦氛围,所以填“喜气洋洋”。喜气洋洋:形容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①处,从后文“这首诗通过描绘小年时节的雨景、儿童的欢乐,以及亲人的未眠,表达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可知,范梈的诗表达的情感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再结合前文“在清代诗人蔡云看来,小年是喜庆欢腾的”“对于诗人欧大任来说,小年是孤独惆怅的”这种表述结构,所以填“小年是充满思念的”。②处,根据前文“小年既是对过去一年疲惫的告别”,以及后文“既是欢乐与团圆的象征,又是孤独与思乡的共鸣”这种并列的句式结构,这里需要与“对过去一年疲惫的告别”形成并列且意思相反的表述,着重体现小年对新的一年、对未来的意义。所以填“又是对未来新年的热切迎接”。【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①比喻:句子中“连绵的细雨,宛如岁月的泪水”,将“连绵的细雨”比作“岁月的泪水”。比喻的作用是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在这里,把无形的岁月情思通过有形的“泪水”具象化,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在小年时节内心深处的情感,增强了感染力,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让读者仿佛能看到诗人眼中那如泪水般连绵不断的愁绪。②拟人:“滴落在节日的喜庆里,晕染出一抹别样的哀愁”,“晕染”这个词通常是用来形容绘画时颜料慢慢散开的动作,这里将细雨赋予了人的动作“晕染”,仿佛细雨有意识地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中渲染出哀愁的情绪。拟人手法的运用,使细雨这一自然景象具有了人的情感和主动性,细腻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在喜庆节日里被细雨引发的复杂而独特的哀愁情感,让读者更能深刻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个小题,8分)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憨态可掬又富有古意的巳升升,看上去是一只呆萌的小蛇。在悠久的中华文化里,虚拟的龙脱胎于实有的蛇。而蛇图腾也同样曾存在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自古以来,人们既畏蛇,又怜蛇,更崇蛇。①这种复杂情感,②是蛇之所以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苏州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生态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陈设艺术品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六盘山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4月)月考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工厂化育苗原理与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枣庄职业学院《人力资源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宿迁职业技术学院《病理学(含病理生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5届下学期高三四月考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
-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乒乓球Ⅳ》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系统架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光伏补贴申请流程
- 小数与单位换算(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张爱玲倾城之恋》课件
- 实验诊断学练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 无锡网格员考试题库
-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课件
- 新版申请银行减免利息的申请书
- QC课题提高金刚砂地面施工一次合格率
- 保洁服务质量保障及措施
- 《电子银行安全评估过程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