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湛江市2025年普通高考测试(一)语文2025.3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华饮食思想主要体现在饮食与自然、伦理、政治、地域、养生、技艺、文化的关系方面。用博大精深来形容,毫不为过。重视基本需求。“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中华饮食文化首先重视饮食作为满足人类自然本性的基础作用。饮食立于礼。礼者,天地之序也。宴饮是礼仪,是外交,是文化。古人祭祀宴饮,农事宴饮,燕礼、射礼、聘礼、乡饮酒礼等无事不宴。周代天官冢宰管理宫廷饮食。宴饮中区分高低、贵贱、内外、尊卑、亲疏、长幼、男女之序,明确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关系。周人列鼎而食,“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尚书·洪范》提出“农用八政”,食为“八政”之首,是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的基础条件。春秋战国以降,诸子对饮食的主张也出现了“百家争鸣”:儒家主张饮食精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墨家倡导饮食节用,“足以强体适腹而已矣”;道家饮食体现朴素自然,合于养生,“恬淡为上,胜而不美”;法家要求饮食去豪奢、崇节俭;阴阳家和医家讲究阴阳平衡、四气五味;杂家通过烹饪调和以求“至味”;佛教强调饮食尚素,戒杀生。尚调和。主张“和与同异,和如羹焉”,应用“笔及醯醢盐梅”等五味和羹。调和以水为始,“凡味之本,水最为始”;讲究火候,“唯在火候,善均五味”;计量调料,“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调和有度,“久而不敝,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追求“味甘”,味甘即美,在饮食时得到愉悦,享受美感。尚品味。至味是清淡。“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古人以尚淡为“知味”,以淡味为“至味”,《老子》:“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明陈继儒《养生语》:“试以真味尝之,如五谷,如瓜果,味皆淡,此可见天地养人之本意,至味皆在其中。今人务为浓厚者,殆失其味之正邪?”清李渔《闲情偶记》:“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知味要知“味外之美”,要体会饮食之外的审美指向、心灵寄托和无穷意味。《淮南子·说山训》说:“知味非庖也。”唐代司空图提出“味诗”观,要知“味外之旨”。他以饮食作比喻,认为饮食之美,味在“咸酸之外”。苏轼在此基础上,提出饮食“味外之美”“惟有天然之珍,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南宋林洪《山家清供》记载一百多道菜肴饮馔,大多以山家蔬笋为食材,名雅味真,诗清意远,正是追求“味外之美”。讲究“饮食趣味”,包括色、香、味、质、趣、情、礼、寄、境等,再加上器、雕等,饮食文化成为多种趣味的综合体验。医食相通,重在养生。周设食医。《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唐孙思邈《千金药方》认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物候出产不同,要因地制宜,清钱泳《履园丛话》:“同一菜也,而口味各有不同。如北方人嗜浓厚,南方嗜清淡……清奇浓淡,各有妙处。”(摘编自张志清《从〈一馔千年〉说起,探索中华古代饮食文明的足迹》)材料二:唐朝以长安为首都,以洛阳为陪都,分别称为京师和东都。白居易的新官职为“太子左庶子”,表面上是辅佐太子,可“分司东都”,其实类似于半退休的状态,白居易是于长庆四年秋天来到洛阳的。第二年,他再次被派往江南做刺史,这一次,他要去的地方是苏州。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话一点儿都不假。白居易喜欢吃鱼,这一点在他江州期间的诗文中就有反映。苏州的鱼,味道可不逊于江州鱼,甚至“朝盘鲙红鲤”,可见苏州的鱼,可以从早吃到晚。“鲙”,是鱼生的一种称呼。将新鲜红鲤鱼切成细片,蘸着调料食用,好不快意。后来,白居易在给元稹的诗中还回忆过苏杭的鱼:“鱼鲙芥酱调,水葵盐豉絮。”水葵即莼菜。用芥酱为新鲜鱼片调味,用豆豉和盐烹煮莼菜,这些美味,都是白居易关于江南记忆里的美好碎片。此外,唐朝的苏州,每年夏至时都有摆设“夏至筵”的风俗,筵席上会摆上各种好吃的:“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夏至通常连着端午节,所以正是吃粽子的季节。在当时的南方,流行一种“筒粽”,即咱们今天所说的竹筒粽。做法大致为用新鲜的嫩竹盛着米,再用宽大的竹叶或蕉叶、粽叶封住竹口烹熟。筒粽清香软糯,并带有淡淡的竹香味。还有那烤得香脆的嫩鹅,馋得人直流口水。从字里行间,似乎都已经闻到了美食的香气。那时的苏州“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这些热闹景象无不映照着姑苏之繁华。除了好酒好菜,江南的水果也十分不错。白居易最爱的大概是江南的樱桃:“含桃最说出东吴,香色鲜秾气味殊。”“含桃”是樱桃的别称。白居易喜欢江南的樱桃,他觉得江南的樱桃最好吃,其色泽鲜艳,香气浓郁,味道也比别处的好。唐敬宗宝历二年(826),五十五岁的白居易离开了苏州。许多年以后,他回忆起苏州的日子时写道: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忆江南》(其三)(摘编自邱俊霖《白居易的人生美食地图》)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饮食思想博大精深,既关照人类的自然本性,又对社会安定、国家富强有重要意义。B.古人宴饮遍及祭祀、农事、燕礼等多种场合,参加之人秩序分明,使用的酒具区分尊卑。C.以淡味为“至味”的饮食观念在陈继儒等人的倡导下,传承至今,得到了世人的广泛认同。D.中华饮食文化不断发展,不仅重视物质层面的需求,而且重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研究白居易涉及饮食的诗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唐代江南地区的饮食风俗。B.白居易以半退休状态待在苏州,得到了很多品尝美食的机会,这带给他诸多美好的回忆。C.白居易的诗词记录下多种美食,有些甚至还能推知做法和食法,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资料。D.《忆江南》(其三)既保存了白居易对吴宫吴舞的记忆,也表达了他对吴地饮食的难忘与期待。3.下列对两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以“总—分—总”结构行文,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分别论述了饮食文化思想的具体内涵。B.材料一论述的是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引用的《尚书》《老子》以及陈继儒、李渔等人之语都有力支持了论点。C.材料二所说的“鱼鲙芥酱调,水葵盐豉絮”,和以调料佐餐鱼片,与材料一中所言“尚调和”的理念相契合。D.两则材料有相同话题但侧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于梳理饮食文化思想,材料二侧重展现白居易的美食生活。4.材料一第四段中列举了大量“诸子对饮食的主张”,从内容上讲有何作用?5.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且丰富多彩,请结合两则材料阐述在当代社会弘扬饮食文化对增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乔尔玛【注】(节选)红柯电话这东西再次响起来,他感到愤怒。好多年来电话一直没响过。一直是他往山外打电话,报告河流的水文情况。房子下边的山谷里,那条狂暴的大河是他真正的主人;他把主人的一举一动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通过电话报告给山外的管理处。他相信电话里传来的是河的嘶叫声。他没听到河的声音,电话传来领导亲切的声音。领导说:“是老马同志吗?”“老马,谁是老马?”“乔尔玛那个老马啊。”“我去给你找找。”院子里是菜地和满地的土豆。他到河边,满河道都是震天的吼声。他也吼了几声,声音刚出喉咙就被挡住了。离开河道走了很久,才把声音喊出来。“老马——老马——有人找你。”他在深山里待了三十多年,没有这么大声呼喊过,对自己的嗓音感到惊奇,感到他的声音那么雄浑有力。他听见马蹄声,那是个孤独的骑手,骑手满脸惊喜,右手抚胸向他致礼:“朋友你浩(好),我就是你要找的老马,马哈木提。马哈木提从遥远的伊犁赶到这里,就是听从胡达的呼唤寻找我的神马。”“你来得正好,有电话找你。”“电话跟我没关系,我要找的是马,马在呼唤马哈木提。”马哈木提跃上马背,双腿一夹,顺坡而下。马哈木提下到坡底开始狂奔。他所呼唤的老马就这样消失了。他回到房子告诉领导:老马来了,又骑上马跑了。“老马就是这样子上班吗?骑着马整天乱跑。”“他刚从伊犁过来,他的马丢了。”“马丢了不要紧,最要紧的是那条河,水文站的工作就是看好那条河。在我们的印象中老马可是个好同志啊,坚守岗位,认真负责……”他越听越糊涂,打断领导:“你说的这个人好像是我。”“你就是老马呀,你真会开玩笑。水文站只有一个老马,马福海同志,你是个好同志。”“我是个好同志,可我不是老马也不是马福海。”领导没搁电话也没吭声,可以听见秘书的嘀咕声:“就是马福海,水文站只有一个马福海,档案里清清楚楚。”领导对秘书说:“他在高寒地区工作35年,几乎与世隔绝,脾气大了点,我们要理解。”领导对他说:“老同志能不能这样,你想叫什么就叫什么,我们尊重你的意见。”“我叫乔尔玛。命中注定我叫乔尔玛,这是谁也没办法的事情。”“这纯属你个人的私事。”他们就这样热乎起来。领导说出组织的决定:“根据规定,高寒地区工作的同志55岁必须退休,我们在市区准备了房子,你可以安度晚年了。”他一直举着话筒。领导满意地搁下电话,当啷一声就像咽下一块美味。他也当啷一声搁下电话,他的喉咙本能地跳一下,他咽下去的是一大口唾沫。他拍拍电话光滑的脑门,你让我退休,我先让你退下去。他晃晃他的铁拳,电话缩在椅子里不敢动。他把电话举起来对着太阳看,太阳就成了一个大铜镜。在这大镜子里,他很想笑一笑。他把这种粗犷豪迈的笑献给客人时,客人的心似乎被电一下,电过之后就慢慢品出那种凌厉激烈的力量。这种力量感染了客人,他们把这种笑容带到山外,山外的人也为之动容。他们就谈起乔尔玛河边那个神秘的房子。房子从外形看不像个房子,像山坡的自然延伸。从山坡可以直接走到房顶上,房檐微微翘起来,像帽檐一样,青石帽檐下的两扇窗户也是石条砌的,那是山的眼睛。他就住在那深不可测的眼瞳里。这是他在太阳的铜镜里看到的最生动的一幕。他抱着电话这只猫自言自语:“都是你这我儿干的好事,把我的心给掏空啦。”他的话完全是说给房子听的。在他的老家陕西,人们高兴至极就脱口而出自己给自己当儿子,“你这我儿”。那是人对自己太满意了,不由得欣赏起自己来。他这辈子没遇上什么大事。他离开老家来到天山脚下成为一名兵团战士,团里在几百千米外的乔尔玛建水文站,没人愿意去守那条狂暴的大河。他报了名,再也没有出山。他太喜欢这个房子了。森林草原,奔腾的河流,还有肥壮的太阳,它们都把这栋房子当成一个奇迹。在乔尔玛,石头睁开眼睛,森林里的云杉睁开眼睛,狂暴的大河睁开眼睛,草原睁开眼睛,太阳睁开眼睛……它们的光聚在一起聚在这房子里。他喜欢树,他就到森林里去挨个敲打高高的云杉。他把自己打累了,就靠着那棵音乐树睡着了。他的呼噜声就是美妙的音乐。呼噜声一起一伏,森林也一起一伏。那只熊出现了。熊被那热烈的呼噜声给迷住了。从熊开始,更多的鸟兽走进他的生活,他呼熊为儿的时候,其他动物就羡慕起熊来。鹰从天而降,发出凌厉的啸叫,他从这凌厉悠扬的旷野之歌中领悟出生命的旋律和节奏。他拧过脑袋,面孔朝上对鹰说:“你这我儿你欺负你爷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飞禽走兽以呼儿为荣。他乐意这么呼唤它们,他乐意拥有这些生命。他问自己:“你这我儿你这我儿,乔尔玛都成了你的儿,你为啥不做你的儿。”他小声说:“人可以自己给自己做儿,人可以从自己的命里生出另一个命。”管理处设在山外一个叫奎屯的小城。他赶到奎屯时,领导正伤脑筋呢,没人愿意到乔尔玛去。“我父亲回老家了,我代他工作,水文站那一套我都会。”“高寒地区工作的同志是我们重点保护对象,我给你们争取到了房子,这是你父亲应得的,你可以继承。”“我不要房子,乔尔玛有房子。”领导亲自带他到各办公室去填表盖章。办工作证时他看到了自己三十五年前的老照片,三十五年后他还那么结实,他心里说:“人是可以给自己做儿子的。”他看着秘书在新照片上盖上钢印,他紧绷绷的身体一下子放松下来。(有删改)【注】乔尔玛,新疆某地名。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乔尔玛坚守多年,主人公对这里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也爱上了自己的工作,这种情感与领导安排他退休构成了小说中的冲突。B.小说中河流、房子、太阳等意象交织出丰富内涵,丰富小说主旨,比如,河流象征强大的自然力量,与主人公的精神相互交融。C.三十多年时间里,主人公与外界几乎没有交流,执着地与自然抗争,与《老人与海》中的硬汉圣地亚哥具有相似之处。D.小说使用了魔幻笔法,森林、电话、飞禽走兽等元素被赋予人格化特征,具备生命和思想,构造出一个神秘且充满生命力的世界。7.关于文中“他”和领导打电话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打电话的情节中穿插了和骑手马哈木提的对话,打破了叙述的单调感,增添了小说的趣味性和异域风味。B.“满河道都是震天的吼声”运用夸张手法,写出河流的汹涌澎湃,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单调环境下对工作的坚守。C.得知“他”不是马福海后,领导仍坚持认为“他”就是档案中的马福海,自以为是,不愿承认错误的形象跃然纸上。D.领导搁电话像咽下美味,“他”搁下电话咽的却是唾沫,在细腻的对比描写中,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两个人打完电话的不同心情。8.作家秦牧曾说:“美妙的比喻简直像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学。”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多种类型的比喻修辞,请找出两处类型不同的比喻,赏析其表达效果。9.结尾部分主人公在心里说:“人是可以给自己做儿子的。”请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二、古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昔在少壮,未尝检括。远慕老庄之齐物,近嘉阮生①之放旷。怪厚薄何从而生,哀乐何由而至。自顷辀张,困于逆乱,国破家亡,亲友凋残。负杖行吟,则百忧俱至,块然独坐,则哀愤两集。时复相与,举觞对膝,破涕为笑,排终身之积惨,求数刻之暂欢。譬由疾疢弥年,而欲以一九销之,其可得乎?夫才生于世,世实须才。但分析之日,不能不怅恨耳,然后知聃周之为虚诞,嗣宗之为妄作也。(节选自刘琨《答卢谌书》)材料二:刘琨,字越石,汉中山靖王胜之后也。永嘉元年,为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时并土饥荒,余户不满二万,寇贼继横,道路断塞。琨募得千余人,转斗至晋阳。府寺焚毁,僵尸蔽地,其有存者,饥羸无复人色。琨翦除荆棘,收葬枯骸,造府朝;建市狱。寇盗互来掩袭,恒以城门为战场,百姓负盾以耕,属鞬而耨。琨抚循劳徕,甚得物情。初,单于猗迤②以救司马腾之功,琨表其弟猗卢为代郡公。属上党太守袭醇降于刘聪③,琨亲率精兵出御之。聪遣子粲乘虚袭晋阳,太原太守高乔以郡降聪,琨父母并遇害。琨引猗卢并力攻粲,大败之,死者十五六。琨乘胜追之,更不能克。猗卢以为聪未可灭,遗琨牛羊车马而去,留其将戍晋阳。琨志在复仇,而屈于力弱,泣血尸立,抚慰伤痍,移居阳邑城。史臣曰:刘琨弱龄,本无异操,及金行④中毁,乾维⑤失统,六戎横噬,交肆长蛇之毒,于是素丝改色,跅弛易情,遇时屯而感激,因世乱以驱驰,陈力危邦,犯疾风而表劲,励其贞操,契寒松而立节,能自致三铉⑥,成名一时。古人有言曰:“世乱识忠良。”盖斯之谓矣。(节选自《晋书·刘琨传》)材料三:若夫刘琨者,怀忠愤以志匡中国,而亦何为尔邪?琨进索虏,将以讨刘渊也。拒一夷而进一夷事卒不成徒延拓跋猗卢于陉北不亦颠乎!夫琨不能驱市人以敌大寇也,诚难;然君子之自靖以忠于所事,亦为其所可为而已矣。智索力穷,则归命朝廷,如辛弃疾斯亦可矣,未有急一时而忘无穷之祸者也。盖琨亦功名之士耳,志在功名而不闻君子之道,则功不遂、名不贞,而为后世僇,自贻之矣。(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二)【注】①阮生,阮籍,字嗣宗。②猗迤,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猗迤。③刘聪,刘渊的第四子,匈奴族。④金行,指晋朝统治。⑤乾维,指国家纲纪。⑥三铉,指三公之位。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拒一夷A而B进一夷C事D卒不成E徒延F拓跋猗卢G于陉北H不亦颠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与,相处、交往,和《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意思和用法都不同。B.之,助词,和后文“然君子之自靖以忠于所事”中的“之”用法相同。C.物,人,和《谏太宗十思疏》“傲物则骨肉为行路”中的“物”意思相同。D.贻,遗留、留下,和《师说》“作《师说》以贻之”中的“贻”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答卢谌书》中,刘琨提到自己年少时仰慕老庄的齐物思想和欣赏阮籍的放旷,后经历变故,改变了看法。B.刘琨任并州刺史时,面对并州饥荒、盗贼横行、道路堵塞等困境,他招募士兵,辗转斗争到达晋阳并开展治理。C.刘粲偷袭晋阳,刘琨和猗卢一起打败了刘粲,只损失了自己十五六个部下,乘胜追击却未能取胜,猗卢留下物资后离去。D.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刘琨这一人物:材料一为书信自陈,材料二侧重叙述其乱世所为,材料三则是王夫之对其行为的评价。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能不怅恨耳,然后知聃周之为虚诞,嗣宗之为妄作也。(2)因世乱以驱驰,陈力危邦,犯疾风而表劲,励其贞操。14.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刘琨的评价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山坡羊·自警乔吉清风闲坐,白云高卧,面皮不受时人唾。乐跎跎,笑呵呵,看别人搭套项推沉磨。盖下一枚安乐窝。东,也在我;西,也在我。中吕·山坡羊(节选)陈草庵尧民堪讶,朱陈婚嫁,柴门斜搭葫芦架。沸池蛙,噪林鸦,牧笛声里牛羊下,茅舍竹篱三两家。民,田种多;官,差税寡。15.下列对这两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自由自在的田园中,清风悠悠然闲坐,白云躺卧着飘荡,诗人以拟人手法生动描写景物,烘托自己的惬意生活。B.“跎跎”“呵呵”两个叠词直接写出了诗人乐享田园的喜悦情态,和“沸池蛙,噪林鸦”从侧面渲染的写法不同。C.村庄相邻谈婚论嫁的其乐融融,柴门斜搭葫芦架的朴素安和,这样理想的社会生活连尧时代的人看到也会感到惊讶。D.两首曲子的结尾四句既有句子长短的参差变化,也有如话家常的口语表达,体现出元曲活泼生动、通俗易懂的特点。16.两首元曲同写田园之乐,但思想境界上有区别。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同为写音乐的杰作,《李凭箜篌引》和《琵琶行》都以侧面烘托手法来表现音乐的感染力,《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句借云之态、《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句借江月之态,异曲同工地实现了对音乐魅力的表现。(2)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天地之间清风明月的声色之美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自然的博大丰富,老师常用这两句话来形容知识的浩瀚广博。(3)小刚在画以深秋为主题的黑板报时,想要题写两句与树木落叶内容有关的诗文,他可以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寒冷的冬季,傲然挺立的松柏依然保持着绿色。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松柏不畏逆境、①的品格一直为世人所称道。在惊叹松柏顽强的生命力时,人们不禁要问:(A)?对于大多数植物而言,冬季要面临三重考验:第一是冻害,水分在低温结冰时会形成锋利的冰晶,直接刺穿细胞膜,破坏细胞结构;第二是干旱,水分结冰过程中逐步丧失流动性,导致植物细胞内部持续性缺水;第三是光能,低温会抑制光合作用的效率,导致叶片捕获的光能无法像其他季节那样通过光合作用被有效利用,会出现光能相对“过剩”的状况,严重时会造成叶片损伤。大自然②的法则使松柏拥有了应对寒冷的法宝。首先,松柏的叶片呈针状或鳞片状,可以有效减少水分散失。叶片表面还覆盖着一层腊质,这不仅提高了防冻能力,还能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计算机病毒与防范技术
- 艾滋病培训课件
- 彩妆知识培训
- 工厂安全检查整改
- 干部培训晨读文章
- 2025年主治医师之内科主治303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 宪法中小学课件
- 小学生秋冬季防病知识
- 学普通写规范字
- 安全旅游的路上
- 小学创客课件智能台灯
-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合格考政治模拟试题(含答案)
- 自愿退出俱乐部申请书
- SYT 0447-2014《 埋地钢制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
- 第19章 一次函数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学情分析指导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 (完整版)高速公路拌合站设置规划方案
- 《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上课用课件
- 齐齐哈尔课件
- 航道疏浚工程施工措施
- 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表
- 2019电网配电运维班组标准化管理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