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指南TOC\o"1-2"\h\u3392第一章农业技术推广概述 369951.1农业技术推广的定义与意义 3267071.1.1定义 3296601.1.2意义 3125711.2农业技术推广的原则与任务 4295641.2.1原则 4125211.2.2任务 421025第二章农业技术选择与应用 4277542.1农业技术选择的原则 4175202.2农业技术应用的步骤与方法 596502.3农业技术应用的效益分析 527679第三章种植业技术推广 6101533.1粮食作物技术推广 682603.1.1品种选育与推广 6280873.1.2栽培技术优化 6298933.1.3病虫害防治 645713.2经济作物技术推广 6252243.2.1品种选育与推广 6319043.2.2栽培技术改进 6159143.2.3病虫害防治 6280393.3蔬菜与水果技术推广 7228343.3.1品种选育与推广 7265843.3.2栽培技术优化 7189793.3.3病虫害防治 712033第四章养殖业技术推广 7311934.1畜牧业技术推广 758674.2水产养殖业技术推广 8187084.3养殖环境与疾病防治技术 820458第五章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 8305005.1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设备 8212995.1.1概述 8314945.1.2常用农业机械化技术 9317385.1.3常用农业机械化设备 9190735.2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 9314115.2.1应用范围 999785.2.2应用策略 9314855.3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维护与管理 915625.3.1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性 9231075.3.2维护与管理措施 97293第六章农业信息技术推广 10317726.1农业信息化技术概述 107736.1.1物联网技术 10294226.1.2大数据技术 10295656.1.3云计算技术 1098226.1.4人工智能技术 10163146.2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案例 10119286.2.1智能灌溉系统 10323476.2.2精准农业 1147196.2.3农业物联网平台 117156.3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策略 11184036.3.1政策支持 1187696.3.2技术研发与推广 1145116.3.3示范带动 1155836.3.4市场运作 1126964第七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 1124867.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11261577.1.1概述 11114237.1.2土壤保护技术 12183547.1.3水资源保护技术 12259687.1.4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 12206787.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 12196547.2.1概述 12152797.2.2源头减排技术 12121377.2.3过程控制技术 1359617.2.4末端治理技术 13187387.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的推广 1378837.3.1政策引导 1392697.3.2技术培训与推广 13268297.3.3示范带动 1397767.3.4资金支持 1328532第八章农业灾害防御与减灾技术 13262588.1农业灾害类型与特点 14171258.1.1农业灾害类型 14311278.1.2农业灾害特点 141148.2农业灾害防御技术 143218.2.1气象灾害防御技术 14153958.2.2生物灾害防御技术 1469788.2.3土壤灾害防御技术 15142108.3农业灾害减灾技术的应用 15151248.3.1减灾技术体系 15224908.3.2减灾技术应用 1514788第九章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1580019.1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构成 15290019.1.1推广机构 15182169.1.2科研教学单位 15100729.1.3农业企业 15205569.1.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16276709.2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运作机制 16151569.2.1政策引导 16294639.2.2项目驱动 16301189.2.3技术培训与示范 16249659.2.4市场驱动 16114459.3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1688149.3.1政策创新 16287629.3.2机制创新 1667869.3.3技术创新 17155409.3.4人才培养 1778869.3.5国际合作与交流 1724161第十章农业技术推广政策与法规 172821010.1农业技术推广政策概述 17475410.2农业技术推广法规体系 171117310.3农业技术推广政策与法规的实施与监管 18第一章农业技术推广概述1.1农业技术推广的定义与意义1.1.1定义农业技术推广是指将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管理方法、生产技术以及相关信息传播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合理应用,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社会服务活动。1.1.2意义农业技术推广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技术推广是连接科研与生产的桥梁,有助于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农民可以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自身的科技素质,为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3)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技术推广有助于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4)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推广可以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5)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有助于推广节能减排、绿色生产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2农业技术推广的原则与任务1.2.1原则(1)科学性原则。农业技术推广应遵循科学原理,保证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靠性。(2)实用性原则。农业技术推广应注重实用性,充分考虑当地农业生产条件,保证技术的实际效果。(3)针对性原则。农业技术推广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生产环节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广适用技术。(4)参与性原则。农业技术推广应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5)可持续性原则。农业技术推广应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2.2任务(1)筛选和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根据农业生产需求,筛选出适用、先进的科技成果,进行推广。(2)开展农民科技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增强农民的科技应用能力。(3)提供农业技术咨询服务。针对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咨询服务。(4)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5)推动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内外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第二章农业技术选择与应用2.1农业技术选择的原则农业技术的选择是农业技术应用的基础。在选择农业技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应性原则:根据当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农业生产现状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农业技术。(2)先进性原则:选择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成熟可靠、易于推广的农业技术。(3)安全性原则:保证所选技术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4)经济性原则:在保证技术效果的前提下,选择成本较低、投入产出比较高的农业技术。(5)可持续发展原则:选择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农业技术。2.2农业技术应用的步骤与方法农业技术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与方法:(1)技术引进与筛选:通过国内外技术调研,引进适合当地条件的先进农业技术,并进行筛选。(2)技术试验与示范:在试验基地进行技术试验,验证技术的适应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开展技术示范,以点带面,辐射推广。(3)技术培训与宣传:组织农民和技术人员参加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普及率。通过宣传媒体、现场观摩等形式,加大技术推广力度。(4)技术指导与跟踪服务:对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提供跟踪服务,保证技术应用的顺利进行。(5)技术评估与反馈:对技术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农民和技术人员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技术方案。2.3农业技术应用的效益分析农业技术应用的效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效益:通过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社会效益: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缓解农村就业压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3)生态效益: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4)技术效益:推动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通过对农业技术应用的效益分析,可以为农业技术选择与应用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产业发展。第三章种植业技术推广3.1粮食作物技术推广3.1.1品种选育与推广粮食作物品种选育是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关键。当前,我国粮食作物品种选育主要围绕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方面进行。各级农业部门应加大对新品种的推广力度,保证农民及时了解和掌握新品种信息。3.1.2栽培技术优化针对不同粮食作物,应优化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例如,小麦栽培技术应注重氮肥后移、合理密植;玉米栽培技术应注重宽行距、适期播种、合理施肥等。同时推广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1.3病虫害防治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证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节。应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推广高效、低毒、环保的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高防治效果。3.2经济作物技术推广3.2.1品种选育与推广经济作物品种选育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特性。加强新品种推广,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3.2.2栽培技术改进针对不同经济作物,优化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例如,棉花栽培技术应注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油料作物栽培技术应注重轮作、测土配方施肥等。同时推广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2.3病虫害防治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高防治效果。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保方法。3.3蔬菜与水果技术推广3.3.1品种选育与推广蔬菜与水果品种选育应注重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特性,满足市场需求。加强新品种推广,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3.3.2栽培技术优化针对不同蔬菜与水果,优化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例如,设施蔬菜栽培技术应注重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控制;水果栽培技术应注重修剪、施肥、灌溉等环节。同时推广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3.3病虫害防治蔬菜与水果病虫害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高防治效果。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保方法。同时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掌握。第四章养殖业技术推广4.1畜牧业技术推广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质量。畜牧业技术推广旨在提高养殖效益,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下从几个方面阐述畜牧业技术推广:(1)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根据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和养殖需求,选育具有较高生产功能、抗病力和适应性的优良品种,并进行推广。同时加强品种改良,提高现有品种的生产功能。(2)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充分挖掘饲料资源潜力,开发新型饲料添加剂,提高饲料转化率。推广饲料配方技术,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3)饲养管理技术:根据不同畜种、生长阶段和生理特点,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规程,提高养殖效益。推广瘦肉型猪、高产奶牛等饲养管理技术,提高产品质量。(4)疫病防治技术:建立健全疫病防治体系,加强疫苗接种和疫病监测,提高畜牧业抗风险能力。推广兽医新技术,降低疫病发生风险。4.2水产养殖业技术推广水产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以下从几个方面阐述水产养殖业技术推广:(1)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选育具有较高生长速度、抗病力和适应性的优良品种,并进行推广。加强品种改良,提高现有品种的生产功能。(2)养殖模式创新与推广:根据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和养殖资源,创新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益。推广池塘养鱼、稻渔综合种养等高效养殖模式。(3)饲料与添加剂研发与应用:研发新型饲料添加剂,提高饲料转化率。推广饲料配方技术,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4)病害防治与生态环境修复:建立健全病害防治体系,加强疫苗接种和疫病监测,降低病害发生风险。推广生态养殖技术,修复养殖生态环境。4.3养殖环境与疾病防治技术养殖环境与疾病防治技术是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以下从几个方面阐述养殖环境与疾病防治技术:(1)养殖环境监测与调控:建立健全养殖环境监测体系,实时掌握养殖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养殖管理措施。推广养殖环境调控技术,优化养殖环境。(2)疫病监测与预警:加强疫病监测,及时发觉疫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建立疫情预警体系,提高养殖业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3)兽医新技术应用:推广兽医新技术,提高疾病诊断和防治水平。加强兽医队伍建设,提高兽医服务能力。(4)生态养殖与废弃物处理:推广生态养殖技术,降低养殖污染。加强养殖废弃物处理,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第五章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5.1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设备5.1.1概述农业机械化技术是指运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替代人力和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节主要介绍常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设备。5.1.2常用农业机械化技术(1)种植机械化技术:包括播种、移栽、施肥等环节的机械化技术。(2)田间管理机械化技术:包括耕耘、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机械化技术。(3)收获机械化技术:包括收割、脱粒、晾晒等环节的机械化技术。(4)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技术:包括磨粉、榨油、屠宰等环节的机械化技术。5.1.3常用农业机械化设备(1)种植机械:播种机、移栽机、施肥机等。(2)田间管理机械:耕耘机、除草机、植保机械等。(3)收获机械:收割机、脱粒机、晾晒机等。(4)农产品加工机械:磨粉机、榨油机、屠宰设备等。5.2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5.2.1应用范围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畜牧业等多个领域。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种植制度下,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农业机械化技术。5.2.2应用策略(1)根据农业生产需求,合理配置农业机械化设备。(2)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机械化操作水平。(3)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化设备。(4)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断研发和推广新型农业机械化技术。5.3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维护与管理5.3.1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性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维护与管理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环节。做好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才能保证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最大效益。5.3.2维护与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任务。(2)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3)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4)加强设备的技术升级和更新,提高设备功能和效率。(5)做好设备的使用记录和统计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第六章农业信息技术推广6.1农业信息化技术概述农业信息化技术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技术。主要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农业信息化技术的推广,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产业升级。6.1.1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通过将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与网络连接,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调控。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参数进行监测,实现对农田灌溉、施肥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6.1.2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海量农业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气象、土壤、作物生长等数据,为农民提供精准的农技指导。6.1.3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为农业信息化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存储能力。通过云计算平台,农民可以方便地获取各类农业信息,实现农业生产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6.1.4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模拟人类智能,实现对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病虫害识别、预测和防治,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6.2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案例6.2.1智能灌溉系统智能灌溉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田灌溉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作物需水量等信息,自动调整灌溉时间和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6.2.2精准农业精准农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农田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分析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等数据,为农民提供精准的施肥、用药方案,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6.2.3农业物联网平台农业物联网平台将各类农业设备、传感器与网络连接,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调控。平台可提供气象、土壤、病虫害等信息,帮助农民科学管理农业生产。6.3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策略6.3.1政策支持应加大对农业信息化技术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和企业采用农业信息技术。同时加强对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认识度和应用能力。6.3.2技术研发与推广加大农业信息技术研发投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加强与农业科研、推广机构的合作,推动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6.3.3示范带动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和农户,开展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同时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6.3.4市场运作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技术市场体系,引导企业、农民积极参与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通过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第七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7.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7.1.1概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是指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土壤保护、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7.1.2土壤保护技术(1)耕作制度改革:推行保护性耕作、免耕、少耕等技术,减少土壤侵蚀、流失。(2)土壤改良技术:采用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等,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3)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针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土壤污染问题,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修复。7.1.3水资源保护技术(1)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业用水量。(3)水体污染治理技术: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治理。7.1.4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1)生态农业建设:发展生态农业,保护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2)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3)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政策,鼓励农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7.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7.2.1概述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透等途径进入水体、土壤等环境,导致环境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方面。7.2.2源头减排技术(1)农药、化肥减量使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等技术,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降低污染风险。7.2.3过程控制技术(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建设生态沟、生态渠等设施,拦截农业面源污染物。(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改善生态环境。(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监管。7.2.4末端治理技术(1)污水处理技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处理。(2)污泥处理技术: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二次污染。(3)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针对污染土壤,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修复。7.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的推广7.3.1政策引导应制定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政策,引导农民采用环保技术,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7.3.2技术培训与推广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的认识和掌握程度。7.3.3示范带动选择典型地区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的普及。7.3.4资金支持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的资金投入,鼓励农民采用环保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八章农业灾害防御与减灾技术8.1农业灾害类型与特点8.1.1农业灾害类型农业灾害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的对农作物、农业生产设施及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各种灾害。根据灾害的性质和来源,农业灾害可分为以下几类:(1)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霜冻等。(2)生物灾害:包括病虫害、草害、鼠害等。(3)土壤灾害:包括盐碱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4)农药、化肥污染灾害:由于农药、化肥使用不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农产品品质下降等。8.1.2农业灾害特点(1)多样性:农业灾害类型繁多,涉及自然、生物、土壤等多个方面。(2)突发性:农业灾害往往在短时间内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3)频发性:农业灾害在我国频繁发生,尤其是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4)区域性:不同地区的农业灾害类型和程度有所不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8.2农业灾害防御技术8.2.1气象灾害防御技术(1)预测预报:加强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2)抗灾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防风林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3)调整种植结构:根据气象灾害特点,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8.2.2生物灾害防御技术(1)生物防治:采用生物方法,如引入天敌、利用病原微生物等,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扩散。(2)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3)农业防治:采用农业措施,如轮作、间作、深耕等,减少生物灾害的发生。8.2.3土壤灾害防御技术(1)土壤改良: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抗灾能力。(2)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3)节水灌溉: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土壤盐碱化程度。8.3农业灾害减灾技术的应用8.3.1减灾技术体系农业灾害减灾技术体系包括预警预报、防御措施、减灾措施和灾后恢复等多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减灾技术体系。8.3.2减灾技术应用(1)预警预报:通过气象、生物、土壤等监测手段,及时掌握农业灾害信息,为减灾工作提供依据。(2)防御措施:采取工程、生物、化学等多种手段,降低农业灾害风险。(3)减灾措施:在农业灾害发生时,采取紧急措施,减轻灾害损失。(4)灾后恢复:灾后及时开展生产自救,尽快恢复农业生产。第九章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9.1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构成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载体。该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9.1.1推广机构推广机构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核心,主要负责制定农业技术推广政策、规划、计划和组织实施。推广机构包括国家和地方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以及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9.1.2科研教学单位科研教学单位是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转化和人才培养。科研教学单位包括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学和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9.1.3农业企业农业企业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负责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开发和推广应用。农业企业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等。9.1.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基础,主要负责将农业科技成果传递给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9.2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运作机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9.2.1政策引导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运作。这些政策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科技奖励等。9.2.2项目驱动以农业科技项目为载体,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项目驱动机制包括项目申报、评审、实施和验收等环节。9.2.3技术培训与示范通过开展技术培训与示范,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水平。技术培训与示范包括现场培训、观摩学习、技术指导等。9.2.4市场驱动市场驱动是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重要运作机制。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9.3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发展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发展:9.3.1政策创新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政策体系,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政策创新包括优化财政支持政策、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完善科技奖励政策等。9.3.2机制创新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效率。机制创新包括推广机构改革、科研教学单位与农业企业的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育等。9.3.3技术创新加强农业技术创新,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技术创新包括研发新型农业技术、推广适用技术、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等。9.3.4人才培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素质。人才培养包括加强农业专业教育、实施农业人才培养项目、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等。9.3.5国际合作与交流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城市管理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统计学含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春节安全培训
- 护士长年度个人述职报告
- 化疗后手足综合症护理
- 如何评价课件的质量与效果
- 复合树脂修复术的护理
- 宁夏医疗卫生编制-护理类历年考试真题库-含答案解析
- 医院微生物检验人员培训
- 医药销售培训
- 常见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
- 2024年上海杨浦区社区工作者笔试真题
- 建筑消防工程监理细则
- 2025年1月浙江省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 天然气站租赁合同
- 2024年贵州贵州乌江煤层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一模)2025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生物试卷
- 2025年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初级综合能力测试题库
- 四川2025年01月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政府金泉街道办事处2025年招考2名社区工作者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第二季度营销计划与执行方案
- 2025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英语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