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得体表达与口语交际实战测试题库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得体表达与口语交际实战测试题库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得体表达与口语交际实战测试题库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得体表达与口语交际实战测试题库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得体表达与口语交际实战测试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语言得体表达与口语交际实战测试题库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现代文阅读要求:阅读下列现代文,完成下面各题。(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人生如茶文/周国平人生有如一场旅行,你路过我路过,我路过你,然后各自修行,各自向前。茶如人生,初品时苦涩,久品方知香醇。人生如茶,苦如生命,但生命不是茶,没有茶香。茶,是苦涩的,也是甜美的。人生也是苦涩的,也是甜美的。苦涩的滋味,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出它的美妙。茶如人生,有苦有甜,有酸有辣。茶有浓有淡,人生有起有落。茶如人生,需要用心去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真谛。人生如茶,茶如人生,品茶如品人生。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苦尽甘来,是人生最好的滋味。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对比人生与茶的特点,表达了人生如茶、茶如人生的观点。B.作者认为茶如人生,有苦有甜,有酸有辣,人生也是这样。C.作者认为人生如茶,茶如人生,品茶如品人生,这是作者对人生和茶的深刻感悟。D.文章通过品茶的过程,揭示了人生中苦涩与甜美的关系。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对比手法,将人生与茶的特点进行对比,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B.文章通过引用“人生有如一场旅行”等语句,使文章富有诗意。C.文章通过描写茶的味道,暗示了人生的酸甜苦辣。D.文章采用排比手法,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茶道文/张抗抗茶道是茶艺的升华,是茶艺之外的空间,是茶艺的意境。茶道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也是一种人生的哲学。茶道,起源于中国,兴盛于日本。日本茶道,又称“茶禅”,是日本茶文化的精髓。茶道讲究“和敬清寂”,即和谐、尊敬、清洁、宁静。茶道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它不仅仅是一种饮茶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茶道讲究的是“心”的修养,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和谐。茶道是一种人生的哲学,它告诉我们,人生如茶,需要用心去品味。茶道告诉我们,人生如茶,有苦有甜,有酸有辣。茶道告诉我们,人生如茶,需要经历风雨,才能品出其中的真味。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介绍日本茶道,展示了茶道在日本的发展历程。B.文章通过描写茶道的“和敬清寂”,表达了茶道的内涵。C.文章通过描写茶道对生活的影响,说明了茶道是一种生活的艺术。D.文章通过描写茶道对人生的影响,说明了茶道是一种人生的哲学。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使文章层次分明。B.文章采用比喻手法,将茶道与人生进行类比,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C.文章采用排比手法,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D.文章采用引用手法,使文章富有诗意。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茶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茶道起源于中国,兴盛于日本。B.茶道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也是一种人生的哲学。C.茶道讲究的是“心”的修养,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和谐。D.茶道只是一种饮茶的方式,与生活无关。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茶道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茶道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它不仅仅是一种饮茶的方式。B.茶道讲究的是“心”的修养,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和谐。C.茶道告诉我们,人生如茶,有苦有甜,有酸有辣。D.茶道只是一种饮茶的方式,与人生无关。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茶道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茶道起源于中国,兴盛于日本。B.茶道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也是一种人生的哲学。C.茶道只是一种饮茶的方式,与生活无关。D.茶道只是一种饮茶的方式,与人生无关。四、文言文阅读要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11.下列对文言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四位弟子不同的志向和人生追求。B.孔子对四位弟子的回答有不同的态度,体现了孔子对弟子的期望。C.文中通过描写弟子们的言行,展现了孔子对不同性格、不同才能的弟子的教育方法。D.文中通过描写弟子们的对话,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和期待。12.下列对文言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通过对话的形式,使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B.文中通过描写弟子们的言行,使文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C.文中通过描写弟子们的对话,使文章富有诗意,充满哲理。D.文中通过描写弟子们的对话,使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孔子态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对子路的态度是鼓励和赞赏。B.孔子对冉有的态度是期待和鼓励。C.孔子对公西华的态度是期待和鼓励。D.孔子对曾皙的态度是鼓励和赞赏。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弟子们志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路希望治理国家,使百姓安居乐业。B.冉有希望治理国家,使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C.公西华希望从事礼仪事务,为国家做出贡献。D.曾皙希望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追求个人的精神境界。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孔子教育方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根据弟子的性格和才能,给予不同的指导。B.孔子鼓励弟子们表达自己的志向,尊重弟子的个性。C.孔子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导弟子们思考人生和未来的道路。D.孔子对弟子的期望很高,要求弟子们要有远大的志向。五、诗歌鉴赏要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20题。《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6.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B.诗歌采用对仗工整、意境开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的豪放情怀。C.诗歌通过对日、山、河、海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D.诗歌通过对“穷千里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追求卓越的精神。17.下列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采用对仗工整、意境开阔的手法,使诗歌更具韵味。B.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使诗歌充满生机。C.诗歌通过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坚定信念。D.诗歌通过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描绘,使诗歌具有壮美之美。18.根据诗歌内容,下列对诗人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B.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C.诗人对人生追求的坚定信念。D.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19.根据诗歌内容,下列对诗歌主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B.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C.诗歌通过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坚定信念。D.诗歌通过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20.根据诗歌内容,下列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豪放情怀。B.诗歌通过对日、山、河、海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C.诗歌通过对“穷千里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坚定信念。D.诗歌通过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六、古诗文默写要求:根据提示,默写下列古诗文中的空缺部分。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卫风·淇奥》)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王维《鹿柴》)7.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10.会当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唐·李白《行路难》)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现代文阅读(一)1.D解析思路:选项A、B、C均正确地概括了文章的观点和艺术特色,而选项D中“揭示了人生中苦涩与甜美的关系”并非文章的主要观点,文章主要通过茶的味道比喻人生的酸甜苦辣。2.D解析思路:选项A、B、C均正确地分析了文章的艺术特色,而选项D中“使文章富有诗意”并非文章的主要艺术特色,文章主要以对比和比喻手法表现主题。(二)6.D解析思路:选项A、B、C均正确地分析了文章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而选项D中“只是一种饮茶的方式,与生活无关”与文章的主旨相悖,文章强调茶道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和人生的哲学。7.D解析思路:选项A、B、C均正确地分析了文章的艺术特色,而选项D中“使文章富有诗意”并非文章的主要艺术特色,文章主要以叙述和描写手法表现主题。8.D解析思路:选项A、B、C均正确地描述了茶道的起源和内涵,而选项D中“只是一种饮茶的方式,与生活无关”与茶道的实际意义相悖。9.D解析思路:选项A、B、C均正确地描述了茶道的内涵和意义,而选项D中“只是一种饮茶的方式,与人生无关”与茶道的实际意义相悖。10.B解析思路:选项A、C、D均与原文描述不符,而选项B正确地概括了茶道的内涵,即茶道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和人生的哲学。二、文言文阅读11.D解析思路:选项A、B、C均正确地分析了文章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而选项D中“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和期待”并非文章的主要观点,文章主要通过对话展现了孔子对不同性格、不同才能的弟子的教育方法。12.D解析思路:选项A、B、C均正确地分析了文章的艺术特色,而选项D中“使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并非文章的主要艺术特色,文章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主题。13.C解析思路:选项A、B、D均正确地描述了孔子的态度,而选项C中“孔子对公西华的态度是期待和鼓励”与原文描述不符,孔子对公西华的态度是希望他能够学习。14.D解析思路:选项A、B、C均正确地描述了弟子们的志向,而选项D中“曾皙希望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追求个人的精神境界”与原文描述不符,曾皙的志向是追求精神境界。15.C解析思路:选项A、B、D均正确地描述了孔子的教育方法,而选项C中“孔子根据弟子的性格和才能,给予不同的指导”与原文描述不符,孔子是根据弟子的回答给予不同的评价。三、诗歌鉴赏16.D解析思路:选项A、B、C均正确地分析了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而选项D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诗歌的主题不符,诗歌主要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7.D解析思路:选项A、B、C均正确地分析了诗歌的艺术特色,而选项D中“使诗歌具有壮美之美”并非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诗歌主要以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情感为主。18.D解析思路:选项A、B、C均正确地描述了诗人的情感,而选项D中“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诗歌的情感不符,诗人表达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D解析思路:选项A、B、C均正确地描述了诗歌的主题,而选项D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诗歌的主题不符,诗歌主要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坚定信念。20.D解析思路:选项A、B、C均正确地描述了诗歌的意境,而选项D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诗歌的意境不符,诗歌主要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四、古诗文默写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解析思路:根据提示默写,注意“衿”字的书写。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解析思路:根据提示默写,注意“乌啼”、“霜”、“枫”、“渔火”等字的书写。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解析思路:根据提示默写,注意“知己”、“天涯”、“比邻”等字的书写。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解析思路:根据提示默写,注意“凌”、“绝”、“览”等字的书写。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解析思路:根据提示默写,注意“沉舟”、“畔”、“帆”、“病树”、“万木春”等字的书写。6.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