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作业设计案例第一单元(一)作业定位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围绕“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人文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和一篇略读课文《藏戏》,分别介绍了不同地域、不同时期里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美食、艺术等,多角度、多形式展现了传统习俗的文化风貌。单元习作为《家乡的风俗》,鼓励学生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或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并在习作提示中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查阅和询问长辈等方式,深入了解习俗,明确习俗的主要特点,在正式介绍时要凸显重点,详细描写展现这一习俗特点主要方面或活动现场的具体情况和自身感受。“习作时注意抓重点,写出特点。”正是本单元要落实的指向习作的语文要素。与之相应的阅读要素为“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教材于每课编排了相应的思考题,以提醒学习者思考课文合理安排主次内容,并详写主要部分的方法。同时,在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中编排了“交流平台”的学习内容,以《北京的春节》一文为例,交流了详略的分布,以及这样写的原因和表达功效。本单元作业设计以描写传统习俗的名家散文或古诗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合理安排主次内容,且以具体的场面描写凸显重点内容的写作技能,在迁移运用中落实单元习作目标。此外,做到以课文中介绍的传统习俗为基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鼓励并引导其在课后通过资料搜集、询问长辈等方式,增加对传统习俗的了解,扩大知识面,积累图文、音频和视频等资料,为后续的表达做扎实的铺垫。(二)作业目标1.能够积累运用本单元风俗中的词语、诗句等,能读懂风俗,能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2.能通过复现、选择、推荐等多种形式,了解风俗所传递的寓意。3.借助阅读材料,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4.能独立阅读风俗故事,提取关键信息,体会文化内涵,形成肩负起风俗传承的责任意识。能尝试选择性作业,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5.整理、归类搜集到的资料,结合自身见闻和经历,对家乡的某一风俗形成深刻的认识,并小组合作完成《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调查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6.对传统习俗和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动性。(三)作业内容一、积累与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1)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bǐcǐ()hènián(),无暇顾及。(2)每逢腊八,母亲总会áo()一锅nóngchóu()软糯的làbāzhōu()。(3)终日不chéngzhāng(),qìtì()零如雨。(4)中庭地白树qīyā(),冷露无声湿桂花。2.巩固与运用。(1)按要求答题。①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你发现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②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表示花儿开放的四字词语,不重复。花园里,各色的月季花(),艳丽的桃花(),热情的杜鹃花(),到处花香醉人。(2)《十五夜望月》一诗描写农历的情景,诗中描写月光皎洁且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古人还有许多描写中国传统佳节习俗的诗句,如:“,”。(3)明明一直觉得自己只是个小学生,时间还多得是,不必抓紧时间用功学习。爸爸很担心,想用《长歌行》中的“,”来劝勉他。(4)照样子,写出习俗的寓意。例:过年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1\*GB3①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2\*GB3②重阳节饮菊花酒寓意二、阅读提升(一)古诗文阅读寒食寒食【唐】韩翃【唐】孟云卿春城无处不飞花,二月江南花满枝,寒食东风御柳斜。他乡寒食远堪悲。日暮汉宫传蜡烛,贫居往往无烟火,轻烟散入五侯家。不独明朝为子推。注释:明朝:明天。子推:介子推,春秋时人。1.观察上面两首诗的字,再照着抄写韩翃的《寒食》,注意格式,并试着提高自己的书写速余灿度。2.比较阅读(1)孟云卿的《寒食》,我知道寒食节与古人有关。(2)这两首诗所写内容都与寒食相关,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3)这两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二)现代文阅读亲情是一碗浓香的粥(节选)①母亲在厨房忙碌了好一阵子,厨房里渐渐飘出粳米的特有香气。香气一点点浓郁起来,粥香如蝶,满室翩跹,锅内深红浅绿,脂稠玉浓,伴着气泡上下翻飞,飞珠溅玉,美如流花。我的眼睛竟然随着那馥郁的香气而慢慢湿润了。②这哪里是一碗粥啊,这分明是母亲心底对我那份至浓至醇的爱啊!③母亲端来一碗看似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粥,我先用嘴唇轻轻碰触,感知它的温度,再用牙齿撞进它绵香软糯的怀内,用舌输送着它清爽嫩滑的躯体,然后我的味蕾一点点地通泰舒展,我的身体一段段地褪尽疲惫,我的心灵一寸寸地担去凡尘喧嚣。④伴着袅袅的粥香,我与父母闲话家常,碗边的话,像是投进岁月长河的石子,淡淡然了无回声,清朗得如同天上人间。清代文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自拟了煮粥的标准:“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米水融合,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急躁之人理解不了粥的妙处,父母的一切平凡而琐碎的爱,就如同不疾不徐的火,持久平和,才能熬出这一锅好粥。1.画“”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从粥的__、和三个方面详细描写了粥的美味诱人。2.画“__”的部分详细描写了“我”喝粥的过程和感受。仔细品读,补全思维导图。3.选文中作者对粥的美味诱人和吃粥的过程与感受描写得极为详细,但对与父母闲话家常的描写却一笔带过。对作者这样安排详略的原因,说法恰当的一项是()A.与那碗粥相比,同父母闲话家常显得很平常。B.“我”喜欢喝母亲熬的粥。C.那碗粥融入了父母对“我”至浓至醇的爱。D.“我”忘了同父母聊天的内容。三、综合实践(任选其一)活动一:诗文中的节日习俗古往今来,文人骚客们喜欢用诗文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他们的文章中有哪些关于节日习俗的记载呢?请你阅读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冰心的《童年的春节》、沈从文的《端午日》等文章,以阅读单的形式记录下来,还可以和家长一起聊聊这些节日习俗。我的阅读单时间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了解的节日信息、感悟活动二:音乐里的节日①古往今来,有许多的歌曲或戏曲记录了我国传统文化节日与习俗,请和小组成员一起,搜集表现节日习俗的歌曲或戏曲,了解背后的故事。②小组合作任选一种方式,学唱并给大家表演。活动三:我身边的节日习俗①请你回忆参加过的节日风俗活动或搜集地方节日风俗资料,完成调查表。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调查表节日名称节日时间信息获得途径主要习俗节日由来或者传说记录节日过程(照片、绘画)感受或看法②小组合作,制作一个有代表性的节日物品,如粽子、春联、月饼、剪纸等。③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受,注意提前打好腹稿,想清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四)作业设计意图与特色1.把握单元整体,落实语文要素。本单元的主题是“民风民俗”,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作业设计从单元整体特点出发,围绕语文要素和主题双线展开,立足课内,延展课外。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一可检查基础知识掌握和阅读能力提升的情况,发挥作业的巩固与诊断功能;二可通过探索民风民俗,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精神修养。2.分层分类设计,关注个性差异。分层分类设计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水平、兴趣需求,具有差异性、选择性、导向性。本设计既重视基础保底,也关注学有余力和不同兴趣需求的学生的自主选择需要,还给予学生实践和文化的导向性引领。3.融会贯通,学科融合。本设计将听说读写有机融合在综合实践中,不仅为习作提供大量的素材,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与美术、音乐等进行学科融合,加深学生对于单元主题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习时空,培养多方面的能力。(五)作业操作注意事项1.合理安排时间。精准设计练习点,合理安排完成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本设计为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提升和综合实践作业三部分。前两项作业时间控制在35分钟以内,积累与运用预计10分钟完成,阅读提升预计25分钟完成,可在课内随堂完成,也可以课后完成。综合性作业要适当前置,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综合实践作业汇报。2.及时跟进指导。综合实践作业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跟进指导,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活动一中,可能会因学生阅读面太窄,容易出现“缺钙”的局面,教师要随时跟进学生的阅读进度以及关注学生阅读素材与篇目,利用阅读拓展与链接,及时推荐相关文章书籍;也可能由于家长工作繁忙或文化底蕴不足,导致亲子之间聊节日习俗活动未能开展或不能深入,这时教师可以在课后开展小范围的读书沙龙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深度和广度,促进其体会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在活动二中,学生在排练节目不仅要关注节目的内容,还要注意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可及时引导,给学生适当地讲解。在活动三中,可能会出现节日习俗调查和节日物品制作选题过多重复的问题,教师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