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究类重点实验2025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重难题型突破一、教材重点实验类型一探究类重点实验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2022.20、2021.18(2)]
实验11.小明学完熔化现象之后,了解到加盐可以改变冰的熔点,于是他大胆猜想加盐也可能影响水的沸点.为了验证他的猜想,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探究.(1)图甲中,按规范要求,实验前应先调节铁圈
(选填“1”或“2”)的高度.2甲
乙第1题图(2)实验中,水温升到90
℃开始,每隔1
min读一次温度并记入表格,第3
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读数是
℃.时间/min0123456水的温度/℃90929498989896乙第1题图丙第1题图(3)请根据表格数据在图丙中描点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由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
.保持不变
(4)按照同样的方式,小明又将相同质量不同浓度的盐水(ρ盐水1>ρ盐水2>ρ水)进行加热直至沸腾,并将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描绘在图丙中.两种盐水从90
℃加热至刚好沸腾,盐水1吸收的热量
(选填“>”“=”或“<”)盐水2吸收的热量.(5)初步得出盐水的沸点随盐水浓度变化的规律是:当气压一定时,盐水
浓度越大,盐水的沸点
.(6)根据本实验小明得出水中掺杂质后液体沸点一定升高的结论,同桌小
华认为是不合理的,请你帮助小华提出改进方案:
.<越高更换不同液体多次实
验(或在水中掺入其他物质进行多次实验)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2017.30(4)]
实验22.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
镜、纸板、量角器、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第2题图甲(1)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应使光
束
纸板射到O点.紧贴第2题图甲(2)他们将右侧的纸板沿ON向后弯折,发现右侧纸板上没有反射光,再将
右侧纸板放回原位置后,又在右侧纸板上观察到了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
线、入射光线、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3)多次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并将实验所得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由此总
结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实验次序123∠i70°45°30°∠r70°45°3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学习完光的反射知识,善于思考的小静理解了生活中这一场景,如图乙所示,被隔板隔开的两个人偶不能直接看到对方,但人偶A可以从平面镜中看到人偶B,人偶B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人偶A.
理由是
.第2题图乙能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020.18(2)、2018.30(2)] 实验33.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已给出的器材有:支架、单面镀银镜子、单面镀膜半透明玻璃板、铅笔各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两个,方格纸一张,火柴一盒.甲
乙
丙第3题图甲
乙
丙第3题图(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
境中进行.(2)小明在实验中选用单面镀膜半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其目的是便
于
.较暗确定像的位置(3)操作时,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
(选填“有”或“没有”)镀膜面的一侧,实验效果更好些.多次改变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移动镜后蜡烛B,发现B总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选填“有关”或“无关”).有无关甲
乙
丙第3题图(4)如图乙所示,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45°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让蜡烛A
沿着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则蜡烛A在玻璃板后的像
(选填
“水平向右”“水平向左”“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运动.(5)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蜡烛B位置竖直放一个光屏,并在图丙中
的
(选填“①”“②”“③”或“④”)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6)小明
(选填“能”或“不能”)用照相机拍到平面镜中蜡烛的虚像.竖直向下③能甲
乙
丙第3题图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024.19、2021.18(3)、2016.31] 实验44.
(2024贵州改编)如图所示,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高度为6
cm的F形
光源、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大小的变化规律,通过测量像
的高度反映像的大小.(1)若要测量光源在光屏上所成像的高度,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第4题图刻度尺
(2)将光源逐渐靠近凸透镜,移动光屏,三次成倒立实像的相关数据记录
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
变
,像变
.物高6
cm实验次数123物距/cm302015像距/cm152030像高/cm3612大大(3)继续移动光源至物距为6
cm时,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均不能在光
屏上成像,人眼应从
(选填“光源”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
观察光源的像,此时
(选填“能”或“不能”)用(1)问中的测量工
具直接测出观察到的像高.光屏不能第4题图(4)若保持光源到光屏的距离为45
cm不变,仅移动凸透镜改变物距,则上
表中第
次实验的成像情况不能探究,理由是:
.2此时光源与光屏的
距离为45
cm,大于第2次实验中成像时光源与光屏之间的距离第4题图5.
(2024交大附中期末)小明用光具座、蜡烛、夹子和透明胶膜组成的水透
镜、光屏等器材模拟眼睛看到物体的过程.(将两个夹子同时向中心移动相
同距离使得水透镜焦距变小、将两个夹子同时向远离中心的方向移动相同
距离使得水透镜焦距变大)第5题图第5题图(1)向透明胶膜中注入一定量的水,调整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
在同一高度处,调节三者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像
未画出),则所成的像是倒立、
的,用来模拟正常的眼球成像.(2)接下来将两个夹子同时向中心移动相同距离,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
糊,此过程模拟的是
眼的成因.缩小近视①此时,在不改变蜡烛和水透镜位置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光屏适当
向
移动,光屏上可重新得到清晰的像.②在实际生活中,患有上述视力疾病的人群为了能看清物体,通常会
配戴眼镜进行调节,这种做法相当于在水透镜前面增加一个合适
的
透镜.左凹第5题图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56.小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所用实验器材及装置如图所示.
甲
乙丙第6题图(1)小华用力推箱子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发现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
由此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
有关;水平面越粗糙,
推起来越费力,由此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
有关.(2)在实验中,小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做
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匀速直线甲
乙丙第6题图(3)小华按要求进行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乙、丙所示.小明多
次实验后得出结论:在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
.在实
验中,小华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转换法和
法.(4)
新考法
生活实践联想到“雨天路滑”,小华猜想:除了接触面材料,
接触面上有水也可能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于是他在桌面上注水后再次
实验,发现多次测出的摩擦力和没注水时相比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通过讨论和查阅资料知道:在木块和桌面之间形成一层水膜充当了润滑剂.越
大越大控制变量变小甲
乙丙第6题图(4)
联想到“雨天路滑”,小华猜想:除了接触面材料,接触面上有水也可能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于是他在桌面上注水后再次实验,发现多次测出的摩擦力和没注水时相比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通过讨论和查阅资料知道:在木块和桌面之间形成一层水膜充当了润滑剂.变小
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2019.30(4),2022年版课标学
生必做实验新增] 实验67.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进行了如下操作.甲第7题图(1)图甲压强计在使用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请简述检查气密性的方
法:
.用手指轻按探头的橡皮膜,若U形管两侧液面有高
度差且液面能灵活升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2)小明组装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图乙所示,对比②③④三次
实验可知:在同种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乙第7题图相等
(3)小明根据拦河大坝做的上窄下宽猜想: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图中可验证这一猜想的是
两个实验现象.①④(4)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对比②⑤两次实验,小明发现实验现象不明显,若想使探头在液体的同一深度处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更加明显,请你对此提出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法:
.将U形管中的液体换为密度更小的液体(或增大盐水的密度,合理即可)乙第7题图(5)另一同学改装后的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当两探头置于空气中时,U形
管两侧液面相平.现将两探头分别放入装有密度为ρ1和ρ2两种液体的容器
A、B中,当两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右侧液面比左侧高,则
ρ1
(选填“>”“<”或“=”)ρ2.丙第7题图>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015.31) 实验78.小明同学利用橡皮泥做了一艘小船,他想利用这艘小船和大小相同的玻璃珠来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猜想二:浮力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第8题图(1)在探究猜想一时,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具体如下:①先给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初始的位置(不做标记);②接着把橡皮泥做成的小船单独放入水中,当小船稳定漂浮在水面时,记
下水面的位置(标记为0);第8题图③然后向小船中逐个加玻璃珠,当小船稳定后记下水面的位置,并依次标
记1、2、3,直到小船沉入水中.实验中,小明是通过比较
来比较小船排开水的体积大小的.相应标记与水面初始位置的距离(2)实验中,小明发现小船中所放的玻璃珠越多,相应的标记位置越高,
由此可得: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
,受到的浮
力越大.大第8题图(3)探究猜想二时,小明先让小船漂浮在水中,然后给小船慢慢加玻璃
珠,直到小船刚好浸没,记下小船最后所放玻璃珠的数量n1;然后让小船
漂浮在浓盐水中,给小船慢慢加玻璃珠,直到小船刚好浸没,记下小船最
后所放玻璃珠的数量n2.小明发现n1<n2,这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液体
的密度越大,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越
.大第8题图第8题图(4)
要使橡皮泥制作的小船承载更多的玻璃珠,请写出你的一个建议:
.尽量增大小船的空心部分(或把小船放在密度更大
的液体中)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2021.19)
实验89.
(2024云南改编)实验小组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来解释桔槔的使用
原理.第9题图(1)实验前,杠杆水平静止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处于
(选填“平
衡”或“非平衡”)状态.将杠杆左下角物块M取走后,不调节平衡螺母,
杠杆
(选填“仍能”或“不能”)保持水平位置静止.平衡仍能第9题图(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进行多次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①分析表中的数据,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用表格中的
字母表示).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选填“A”或“B”).A.寻找普遍规律B.减小实验误差F1l1=F2l2A②如图乙,此时在右侧钩码下端加挂一个钩码,杠杆会
(选
填“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右端下沉第9题图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1212.0124.0225.0110.03310.0215.04312.0218.0(3)新考法
模型建构桔槔是我国古代的取水工具,如图丙,在井边竖一根
树杈,架上一根横木,横木一端绑上大石块,另一端系绳和水桶,简化图
如图丁.若水桶盛满水后,为减小人向上提水的拉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
件,可以
(选填“增大”或“减小”)石块的质量或向
移动
杠杆的支点.增大左第9题图
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2022.19,
2022年版课标学生必做实验新增)
实验910.小明做“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电表选择合适的量程.(1)实验中,小明应该选择两个规格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灯泡.甲
乙第10题图不同(2)若想要测量图甲中A处电流,请在图乙所示实物图中需要拆除的导线上
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正确连接电路.甲
乙第10题图✕(3)正确连接电路后,小明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如下表所示,由此可
得出结论
(只写表达式),同学小刚发现,记录数据的表格
中存在不规范之处,你认为表格中的不规范之处是:
.实验序号A处电流B处电流C处电流10.320.280.6020.280.200.4830.260.180.44IC=IA+IB数据没有单位甲
乙第10题图✕(4)改变灯泡规格,重新进行上述实验,测得A处电流IA=0.30
A,测量C
处电流时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丙所示,则B处电流大小为
A.
0.5丙甲第10题图(5)为更方便地测出两支路的电流,小明找来一个单刀双掷开关,设计了
如图丁所示的电路,当开关S接a时,电流表测量通过
(选填“L1”
或“L2”)的电流;当开关S接b时,请判断电流表能否正常测量通过另一
条支路的电流,并说明理由
.L2不能正常测量,因为通过开关改变电路会造
成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丁第10题图11.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实验中:第11题图(1)将电压表接入电路前,观察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保证测量结果
准确,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对电压表进行调零(2)实验电路如图乙所示,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使电压
表测量小灯泡L1两端的电压.第11题图(3)用电压表分别测出小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L2两端的电压U2,L1和L2
两端的总电压U.
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次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表
所示.分析数据可知,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的
关系为
(用本题中给出的字母写出关系式).换用不同规格的
小灯泡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实验次数U1/VU2/VU/V11.61.02.621.31.32.631.41.22.6U=U1+U2寻找普遍规律第11题图(4)完成上述探究后,小明又利用图丙所示电路探究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在探究过程中,小明依次将电压表接入到电路中的ab、cd、ef两点,发现
电压表示数相等.由此他得到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此结论
(选填“科学”或“不科学”),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
是
.不科学A第11题图丙A.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实验B.将L1、L2的位置交换,再次探究C.保持电源、灯泡不变,多测量几次电路中三处的电压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0年4考)
实验1012.
(2024福建改编)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器材有:电源(电压恒
为4
V)、电压表(0~3
V)、电流表(0~0.6
A)、电阻R(5
Ω、10
Ω、20
Ω)、
滑动变阻器(20
Ω
2
A)、开关、导线若干.
甲
乙第12题图(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闭合开关前,将滑动变
阻器滑片P移到最
端,起到
的作用.(2)试触开关,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指针偏转超过最大值,经检查电
表完好,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排除故障,继续实验.左保护电路电阻R断路甲
乙第12题图(3)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数据如下表,其中第3次实验的电压表示
数如图乙所示,为
V.分析数据可得:电阻不变时,电流跟
电压成
.实验中所选的电阻阻值为
Ω.序号电压U/V电流I/A11.00.2021.50.3030.402.0(或2)正比5甲
乙第12题图(4)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将5
Ω电阻接入电路,记录电流表示数为0.3
A;将电阻更换为10
Ω,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
V,记录电流
表示数;再将电阻更换为20
Ω,发现无法完成实验.从本实验可行性与安
全性考虑,此时应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范围为
.1.52
V≤U≤3
V(或2~3V)
甲
乙第12题图1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小组选择了5
Ω、
10
Ω、15
Ω、20
Ω、25
Ω五个电阻进行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为达到实验目的,滑动变阻
器除了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外,还起到
的
作用.甲
乙第13题图断开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2)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小华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无示数,故猜
想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断路,于是用导线验证了他的猜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语言数据分析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汉江师范学院《英美文学(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基础英语技能拓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科技大学《基础生物学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产品购销合同
- 安徽无为开城中学2025年高三5月综合测试(三模)英语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江苏大学《新媒体广告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电力行业交流发言
-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海洋与食品生物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省阳新县兴国高级中学2025年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试题(一)化学试题含解析
- 医务人员的肺结核防护指南与培训
- 二手乘用车出口检验规范
- 室分系统培训材料
-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计算机英语》全册课件
- 眼镜各部件英语知识点梳理汇总
- 2023年江西省海昏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安全风险告知卡(一般吊装作业)
- YS/T 682-2008钌粉
- GB/T 902.3-2008储能焊用焊接螺柱
- GB/T 18612-2011原油有机氯含量的测定
- 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析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