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亮剑提升知能导练岳麓版选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亮剑提升知能导练岳麓版选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亮剑提升知能导练岳麓版选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亮剑提升知能导练岳麓版选修1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基础巩固1.王安石变法措施中,旨在限制高利贷盘剥以缓和社会冲突的是()A.青苗法 B.免役法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答案A解析青苗法是指在农夫青黄不接时,由政府拿出肯定数量的钱或粮作本,在夏秋两收前以低息贷借给农夫,到收成之后,农夫再以低息率归还钱粮。此法可在增加政府收入的同时,限制地方豪强地主乘机放高利贷,维护农户的利益,故选A项。2.王安石上书宋神宗:“陛下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争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白处应填写的语句是()A.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B.寇乱息,而威势强矣C.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D.贫者举息于豪民者少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中募役法的作用。依据所学可知,募役法(免役法)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料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它使原来轮番充役的农夫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劳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官府也因此增加了收入,故A项正确。B项为保甲法的作用,C项为市易法的作用,D项为青苗法的作用,均解除。3.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可以实现削减军费和维护治安,“一箭双雕”的措施是()A.青苗法 B.保马法C.保甲法 D.将兵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军事改革的内容。保甲法是寓兵于农,起到维护治安的作用,故选C项。青苗法是理财措施,与军事无关,A项错误;保马法是指政府让农户养马,为国家供应足够马源,与维护治安无关,B项错误;将兵法是指选派有阅历的军官特地负责各地区军队的军事训练,也与题目无关,D项错误。4.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太学生中的优异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干脆出任官职。这说明他()A.看到了科举制的弊端B.留意私人办学的发展C.产生了否定科举制的思想D.认定地方教化高于太学答案A解析不经科举考试就可任官反映出王安石已相识到科举制度不能完全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故选A项。5.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某班同学在开展探讨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最接近客观事实的应是()A.王安石变法的最终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B.宋神宗去世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C.王安石性格的偏执与变法失败有肯定联系D.变法结局说明其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和失败缘由。王安石性格偏执,致使在改革过程中用人不当,急于求成,是改革失败的一方面缘由,因此C项说法正确。王安石变法触及了北宋王朝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致剧烈反对而最终失败,这是王安石在调整北宋政府与特权阶层利益过程中必定出现的冲突,因此A、B两项说法错误;变法旨在挽救北宋社会危机,并提出了有利于民生的多项措施,从长远看有利于缓和社会冲突,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因此D项错误。综合应用6.阅读材料:材料一(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当确保它的政策不会阻碍人们富有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材料二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王安石材料三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留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方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王安石、司马光围绕什么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辩?结合材料二,指出这一争辩的实质,并回答变法触动了哪部分人的既得利益。(2)王安石实行哪些措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依据材料三,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缘由是什么?答案(1)问题:政府要不要“理财”。实质:祖宗之法是否可变。触动利益: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2)措施:市易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缘由:宋代商品货币经济活跃;王安石有前瞻性。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中王安石和司马光都在强调自己的理财观念,可概括出探讨的焦点是“理财”。材料二中三句话的核心是“变”,所以争辩的实质是要不要变法。依据所学学问,可得出触动的是保守派的利益,明确保守派包括哪些人即可回答。第(2)问,“理财”措施依据所学学问即可回答。重视货币的缘由,则要从材料中概括得出。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于如何提拔人才、选取人才,王安石提出了“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系统人才观。“教之”,即通过学校教化来培育人才。“养之”,即优待和栽培人才。“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取之”,即发觉、选拔人才。“任之”,即任用人才。任用之道,关键是任人唯贤、任人唯才、任人唯德。材料二陕西宁州通判邓绾曾经“举进士,为礼部第一”,对王安石以及他主持的变法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得到神宗和王安石的赏识,被提拔进朝廷做官,在京的同乡骂他无耻,他却毫不在乎地说:“笑骂从汝,好官须我为之。”……吕惠卿才华横溢,有非凡的政治实力,王安石非常器重他,对他有“卵翼之恩,父师之义”,朝中之事无论巨细都和他商议,王安石第一次罢相期间力荐吕惠卿任参知政事,而吕惠卿却落井下石,以达到阻挡他复相之目的。王安石还朝后,吕惠卿尽然把王安石写给他的私信呈给了皇上,信中曾有“无使上知”(不要让皇上知道)字样,犯了欺君之嫌,于是王安石其次次罢相,恒久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以上摘编自武玉环《王安石变法失败错在用人》材料三朱熹尝论安石“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宋史·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归纳王安石人才观的特点。结合所学学问,简述王安石是怎样实践的。(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看法。(3)依据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在人才方面的相识。答案(1)特点:全面、系统,涉及人才培育、激励和约束、选取、运用的全过程;提出教养结合,从财、礼、法三方面激励和约束人才;强调德才兼备。实践:改革科举、改组太学、修订教材,培育改革人才。(2)看法一:朱熹的看法是正确的。王安石的确存在用人不当等问题,导致变法失败。看法二:朱熹的看法是错误的。朱熹抹杀了改革的功绩,把北宋的灭亡缘由归结为变法的“祸乱”,不符合历史事实。看法三:朱熹的看法有肯定依据。王安石的确存在用人不当等问题,从而导致变法的失败。但这仅是改革的局部失误。而朱熹把北宋灭亡的缘由归结为变法的“祸乱”,从而从根本上全盘否定变法,明显有失公允。(3)用人不当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重要缘由;用人是否得当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与改革事业的成败;人才的选用必需坚持德才兼备。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在教化、选官方面的措施及作用。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须依据材料中“系统人才观”来进行归纳;其次小问“实践”则依据所学学问进行表述。第(2)问,则要先读懂材料三的大意,朱熹评价王安石变法是从变法中存在的弊端以及变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