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25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精准训练一理解文意借助标志答好实词虚词题含解析_第1页
浙江专版2025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精准训练一理解文意借助标志答好实词虚词题含解析_第2页
浙江专版2025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精准训练一理解文意借助标志答好实词虚词题含解析_第3页
浙江专版2025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精准训练一理解文意借助标志答好实词虚词题含解析_第4页
浙江专版2025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精准训练一理解文意借助标志答好实词虚词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精准训练一理解文意,借助标记,答好实词、虚词题练前提示实词说明题、虚词辨析题始终是浙江卷的保留题目。关于其题型特点和答题方法,考生已经驾驭了一些技巧,这里主要从考场角度加以提示。1.对于实词说明题,要擅长依据实词说明的错误标记来推断:①干脆拿加点字组词;②词义与现代汉语相同;③代入原句翻译读不通或有冲突之处;④代入原句发觉词性有问题。利用这些错误标记,可以快速推断说明有误的选项。另外,特殊生僻的词或词义往往是正确说明。2.对于虚词辨析题,首先要重点驾驭六个一级高频虚词:以、之、其、而、为、于。其次要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的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两浙观风诗》者,浙之士大夫为佥宪陈公而作也。古者天子巡狩而至诸侯之国,则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王者之巡狩,不独陈诗观风而已。盖所以布王政而兴治功,其事亦大矣哉!陈公起家名进士,自秋官郎擢佥浙皋[注],执操纵予夺生死荣辱之柄,而代天子观风于一方,其亦荣且重哉!吁,亦难矣!公之始至吾浙,适岁之旱,民不聊生。饥者仰而待哺,悬者呼而望解;病者呻,郁者怨;……赖公之才,明知神武,不震不激,抚柔摩剔,以克有济。期月之间,而饥者饱,悬者解,呻者歌,怨者乐,不平者中;……以公之才器,天子其能久容于外乎?(节选自王阳明《两浙观风诗》序,有删改)注皋:古代主管一省司法的官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所以布王政而兴治功布:宣告,实施B.执操纵予夺生死荣辱之柄 柄:权力C.悬者呼而望解 悬者:受困的人D.赖公之才,明知神武 明:清晰答案D解析明:英明。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eq\b\lc\{\rc\(\a\vs4\al\co1(天子巡狩而至诸侯之国,吾尝终日而思矣)) B.eq\b\lc\{\rc\(\a\vs4\al\co1(以观民风,作《师说》以贻之))C.eq\b\lc\{\rc\(\a\vs4\al\co1(公之始至吾浙,句读之不知)) D.eq\b\lc\{\rc\(\a\vs4\al\co1(天子其能久容于外乎,吾其还也))答案B解析B项都是表目的的连词。A项表承接/表修饰。C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记。D项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莫非”/表商议语气,相当于“还是”。参考译文《两浙观风诗》一集,是浙江的读书人为佥都御史陈公而编撰的。古代天子巡守到各诸侯国,就吩咐太师陈述诗篇,来视察社会风气。王者的巡守,不单单是陈述诗篇来视察社会风气而已,这是来宣告国家政策,来搞好治理,这个事情意义重大啊!陈公的出身是出名的进士,从秋官郎提拔为浙江佥都御史,驾驭着操纵生死荣辱的大权,并且代替天子到一个地方视察民风,多么荣耀和重要!唉,任务多么艰难啊!陈公刚到我们浙江的时候,正好遇上大旱,民不聊生。饥者仰着头找吃的,受苦的呼喊着希望解救援;病者呻吟,愁闷的人埋怨;……最终依靠陈公的才能,聪慧才智,神明威猛,不惊恐不猛烈,安抚爱护,才渡过难关。短时间内,就饥者饱,悬者解,呻者歌,怨者乐,不平者内心平和;……凭借陈公的才华,天子莫非能让他许久在外面做官吗?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士之居官,非以享爵禄、操利势、使人奔跑承奉之为荣;惟其所至有惠泽及于人,使其民爱戴之如父母,令名垂于无穷,此其所以为荣也。诗曰:“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言君子能以道得民,民仰慕其德,咏歌其衣服容貌言语之美;其还归于周矣,而万民犹望之也。嘉靖乙卯,侍御余姚周公,被简命来按吴中。公在吴,每行县还,百姓扶老携幼,填溢街巷,使车不得行。嗟乎!仕而得民之仰慕如此,可以为荣矣。国家贡赋,仰给东南,而自顷岁岛夷为寇,兵兴,赋调滋繁矣。然盗瑜度大海,轻行内地,数千里间,剽掠一空。岁复大旱,民嗷嗷无经宿之储。公独慨然上奏,尽停苏、松①岁入数百万,以死伤垂尽之民,而措之衽席之上。公为政宽大不扰,受命分阃②,皆先进老臣,辄裁之以法;所调天下兵聚海上,狼、广、粤、荧之人,绎络城下,无不敛戢,民不知兵行之害。此皆卓然可称者。公去吴之明年,士大夫多纪述之。而河南布政使雍里顾公因民之志,作颂一首,以谓古诗三百篇作者皆不自为序,而有待于卜氏之徒,故属其序于鄙野之人云。(节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注①苏、松:今苏州市区和吴江区。②分阃:出任将帅或封疆大吏。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令名垂于无穷 令:让,使B.被简命来按吴中 按:巡察,巡查C.以死伤垂尽之民 垂:接近D.受命分阃,皆先进老臣 先进:前辈答案A解析“令名垂于无穷”中“令”如说明为“让,使”,则与语境不合,从文章第一段来看,“使其民爱戴之如父母,令名垂于无穷,此其所以为荣也”,这里是说美妙的名声恒久流传,“令名”指“美妙的声誉”“好的名称”,“令”是形容词,意思是“美妙的”“好的”。故选A。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eq\b\lc\{\rc\(\a\vs4\al\co1(其还归于周矣,吾其还也))B.eq\b\lc\{\rc\(\a\vs4\al\co1(民嗷嗷无经宿之储,草野之无闻者欤))C.eq\b\lc\{\rc\(\a\vs4\al\co1(仕而得民之仰慕如此,可以为荣矣,侣鱼虾而友麋鹿))D.eq\b\lc\{\rc\(\a\vs4\al\co1(而有待于卜氏之徒,至激于义理者不然))答案B解析B项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代词,代“君子”/语气副词,表商议语气,意思是“还是”。C项连词,表顺承,然后/连词,表并列。D项介词,引出动作对象/介词,表被动,被。参考译文士人做官,不是以享受爵位俸禄、掌控利益权势、让人奔跑奉承为荣耀;只有他们的到来能恩泽他人,使当地的民众像爱戴父母一样对待他们,他们的美名能够流传后世,这才是士人做官所追求的荣耀。《诗经》说:“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说的就是君子能够凭借他的道而得民心,百姓爱戴他的品德,吟咏歌颂他衣着服饰容颜语言的美妙;等他回到国都的时候,全国的百姓还在期盼着他(的下一次来临)。嘉靖乙卯年,余姚侍御史周公,被选派任命来巡察吴中一带。周公在吴地,每次巡查郡县回去,百姓都扶老携幼,挤满了整个街道,使(周公的)车子难以行进。唉!做官且能够让百姓像这样的爱戴,可以以此为荣耀了。国家的赋税,仰仗的是东南一带,而自从近年来岛上的少数民族成为匪患(侵扰百姓),兵事渐起,赋税变得更加繁重了。但是匪盗越过大海,侵入内地,数千里之间的土地,(都被他们)劫掠一空。那年天又大旱,百姓们饥饿难耐,没有粮食吃。只有周公慨然上奏,把苏、吴之地的数百万赋税全部停止,在卧榻上制订安排。周公行政宽大不混乱,任命的人都出任将帅或封疆大吏,都是前辈老臣,都根据法令裁度;所调集的全国兵士聚集海上,蛮夷之族的人们不断来到城下,没有不收敛兵器的,(社会安定,)当地的百姓甚至不知道打仗的危害。这都是超出一般人的可以称道的啊。周公离开吴地的其次年,许多士大夫写文章纪念他。河南的布政使顾公遵照百姓的心愿,写了一篇颂文,因为古诗三百首的作者都不为自己的诗文作序,因此对卜氏之徒有所交代。所以叮嘱我这个乡野之人写了这篇序文。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公之事业详于《国语》《史记》《吴越春秋》。当是时,吴与越相持几三十年,吴常胜,越常败。公力与皋如、计倪、诸稽郢、大夫种诸臣谋,间关险阻,未尝少变其节。乃说勾践卑词重币,顿颡屈膝,籍其馆库,质其妻子,为吴奴虏。而夫差不悟,乃伐齐而舍越,复贪与诸侯会于黄池。公卒与越之君臣,因其困,乘其敝,一举而灭之。故曰: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此之谓乎!君王之耻已雪,霸国之业已成,公以为功名不行以多得,富贵不行以长保。瞥然轻舟,飘然五湖。余尝按越之《图经》,得公庙于诸暨陶朱山下。庙宇庳窄,芜坏不治,属岁荐饥,民又乏饷。余尝至其下徘徊观览,恻然于怀者数四。盖碑者悲也,君子之所以述往事,悲来者也,因书以为吊焉。词曰:越山叠叠兮,越水环环。公有庙兮,山水之间。屋其三架兮,门鐍户开。庭墁不治兮,野草萋萋。豚蹄乏饷兮,岁歉民悭。香火阒冷兮,巫休祀闲。颓廊梗雨兮,古木号寒。饿鼠昼啸兮,饥鸦冥还。功磨日月兮,名揭邱山。遗像可挹兮,高风莫攀。我来怆古兮,愤泪一潸。秋色著树兮,霜叶初殷。青史传信兮,灼不行删。千古万古兮,云痴石顽。(节选自宋·吴处厚《陶朱公庙碑记》,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间关险阻 间关:道路、路途B.瞥然轻舟 瞥然:突然、快速的样子C.余尝按越之《图经》 按:巡察、查看D.岁歉民悭 悭:悭吝、节俭答案D解析悭:欠缺(食物)。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eq\b\lc\{\rc\(\a\vs4\al\co1(复贪与诸侯会于黄池,而吾与子之所共食))B.eq\b\lc\{\rc\(\a\vs4\al\co1(此之谓乎,恐年岁之不吾与))C.eq\b\lc\{\rc\(\a\vs4\al\co1(恻然于怀者数四,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D.eq\b\lc\{\rc\(\a\vs4\al\co1(因书以为吊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答案D解析D项均为语尾助词,不译。A项介词/连词。B项代词/助词,不译。C项代词,指物/代词,指人。参考译文陶朱公的事迹在《国语》《史记》《吴越春秋》中有具体记载。正值那个时候,吴国和越国争战将近三十年,吴国常常获胜,越国常常战败。陶朱公全力与皋如、计倪、诸稽郢、文种等大臣谋划,历尽艰难险阻,辅佐越王勾践的志节未曾有半点变更。(陶朱公)于是劝告勾践拿大量金钱给吴国,在吴王夫差面前言辞谦卑,叩头跪行,国库财物登记好送给吴王,妻子儿女去吴国做人质,自己去做吴王的奴仆。因而夫差意识不到越王勾践的良苦专心,于是北上与齐国争霸,而舍弃与越国相争,(吴王夫差)又贪欲地在黄池与诸侯会盟(想当盟主)。陶朱公最终与越国君臣一心,趁吴国困顿乏累的时机,一举歼灭了吴国。所以说:保持昌盛、满盈,就要顺应(“盈而不溢,盛而不骄”的)“天道”;当危殆、将倾时,能够安定,就要顺应遵循人事规律;处置各种世事时,就要遵循“地”(包涵万物)的规律。这说的就是陶朱公这样的人吧。越王勾践(受吴王)的耻辱已经洗雪,称霸诸侯的大业已经成就,但陶朱公以为功名不行能许久获得,富贵也不行能许久享有。于是很快(离开朝廷)驾着小船,去五湖游历。我曾经查看过越国的《图经》,知道祭祀陶朱公的庙在诸暨的陶朱山下。庙宇低矮窄小,荒芜破败没有修整,加上这里连年饥荒,老百姓又缺乏供奉的物品。我曾经在那庙宇下面徘徊观看,多次产生哀痛悲伤的情感。也许“碑”就是“悲”的意思,是君子用来记述往事使后来者悲慨的,因此(我)写下这篇碑记把它当做对陶朱公的凭吊。词曰:越地的山重重叠叠啊,越地的水四处回环。陶朱公庙宇啊在山水之间。房屋共三间啊门窗洞开。庭院没人整治啊,野草长满。缺乏牛羊类的供品啊,饥荒连连。香火冷冷清清啊,巫师们只好休闲。垮塌的廊檐饱受风雨啊,古老的柏木周身冷寒。饥饿的老鼠白天鸣叫啊,觅食的老鸦夜晚回还。功业比肩日月啊,英名像张贴在群山。他的遗像后人可拜谒啊,他的高风亮节没人可以高攀。我到这里怆然怀古啊,满腹悲伤泪水潸潸。枯木像着上秋日寒色啊,霜后的木叶满目苍颜。青史流传陶朱公的事迹啊,熠熠生辉不行刈删。千世万代啊,流云痴情山石依旧。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学于圣人,斯为贤人。学于贤人,斯为君子。学于众人,斯为圣人。非众可学也,求道必於一阴一阳之迹也。自有天地,而至唐、虞、夏、商,迹既多而穷变通久之理亦大备。周公以天纵生知之圣,而适当积古留传,道法大备之时,是以经纶制作,集千古之大成,则亦时会使然,非周公之圣智能使之然也。譬如春夏秋冬,各主一时,而冬令告一岁之成,亦其时会使然,而非冬令胜于三时也。孔子虽大,不过天地,或问何以一言尽之,则曰:学周公而已矣。周公之外,别无所学乎?曰:非有学而孔子有所不至;周公既集群圣之成,则周公之外,更无所谓学也。周公集群圣之大成,孔子学而尽周公之道,斯一言也,足以蔽孔子之全体矣。“祖述尧、舜”,周公之志也。“宪章文、武”,周公之业也。一则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再则曰:“甚矣吾衰,不复梦见周公。”又曰:“吾学《周礼》,今用之。”又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哀公问政,则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或问“仲尼焉学?”子贡以谓“文、武之道,未坠于地”。“述而不作”,周公之旧典也。“好古敏求”,周公之遗籍也。故自古圣人,其圣虽同,而其所以为圣,不必尽同,时会使然也。惟孔子与周公,俱生法积道备无可复加之后,周公集其成以行其道,孔子尽其道以明其教,符节吻合,如出于一人,不复更有毫末异同之致也。(节选自清·章学诚《原道》)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公以天纵生知之圣 纵:给予B.足以蔽孔子之全体矣 蔽:概括C.祖述尧舜 祖述:效法D.郁郁乎文哉 文:文化答案D解析文:完备。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eq\b\lc\{\rc\(\a\vs4\al\co1(迹既多而穷变通久之理亦大备,生物之以息相吹也))B.eq\b\lc\{\rc\(\a\vs4\al\co1(而冬令告一岁之成,正襟危坐而问客曰))C.eq\b\lc\{\rc\(\a\vs4\al\co1(或问“仲尼焉学?”,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eq\b\lc\{\rc\(\a\vs4\al\co1(周公集其成以行其道,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答案C解析A项结构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就、然后。C项均为兼词,于何。D项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参考译文向圣人学习,这就是贤人。向贤人学习,这就是君子。向众人学习,这就是圣人。不仅可以向众人学习,学习时还要求道于万事万物。自从天地产生以来,到唐尧、虞舜、夏、商,道的迹象已经发觉许多了,穷尽而变更、变更而通达、通达而许久的规律也很完备了。周公凭借上天给予、生而知之的才能,正好处在古代文化积累留传、治理法则很完备的时候;因此规划国事创立制度,聚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