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FORMTEXT 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FORMTEXT DBFORMTEXT36DBFORMTEXT36/FORMTEXTTXXXX—FORMTEXTXXXXFORMTEXT FORMTEXT新造林固碳增汇技术规程FORMTEXTTechnicalregulationofStandardizedAforestationforcarbonsequestrationFORMTEXT(草案)FORMDROPDOWNFORMTEXT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FORMTEXT 发布DBXX/XXXXX—XXXX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省林业局造林绿化处、江西省林业资源监测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贾全全、李军、邓清华、曾经雨、陶少军、陈德根、余林、徐佳文、金苏蓉、万俊鹏、周汉昌、邓俊、张功等。新造林固碳增汇技术规程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新造林固碳增汇技术的造林分区、造林地选择、作业设计、树种选择、树种配置、造林密度、苗木要求、造林作业、未成林抚育管护、减排管理、碳汇计量与监测、成效评价、技术档案等技术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行政区内以固碳增汇为目的新造林活动。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15776-2023造林技术规程LY/T1000容器育苗技术LY/T2252-2014碳汇造林技术规程LY/T2253-2014造林项目碳汇计量监测指南LY/T3253-2021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术语办生字〔2023〕117号造林作业设计规程CCER-14-001-V01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造林碳汇术语和定义3.1新造林afforestation在疏林地、灌木林地、迹地、其他规划用于造林绿化的土地上,通过人工措施营建森林的过程。[来源:GB/T15776-20233.1.1,有修改]3.2固碳增汇carbonsink通过营造林等措施,吸收和存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来源:LY/T3253-20213.2.2,有修改]3.3碳库carbonpools生态系统中碳存储的形式或场所,包括地上生物质、地下生物质、枯落物、枯死木、土壤有机碳和木(竹)产品。[来源: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造林碳汇(CCER-14-001-V01)]3.4基线调查baselinesurvey在实施造林活动前,对造林地的地表植被、土地利用、人为活动、碳汇等状况进行本底调查。[来源:LY/T2253-20143.7,有修改]3.5碳排放carbonemission指由开展造林活动引发的在活动边界之内的,可测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来源:LY/T2252-20143.8,有修改]3.6碳泄漏carbonleakage由开展造林活动引发的在活动边界之外的,可测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来源:LY/T2252-20143.6,有修改]原则以固碳增汇为主要目的造林活动应遵循以下原则:在最大限度地获得碳汇的同时,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治土地退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效益;选用固碳能力强的优良树种,采用先进的造林技术,减少造林活动中的碳排放及碳泄漏。造林分区参照江西省气候区划,依据显著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地形地貌、积温、降水等自然条件,将江西省划分为赣西北山地丘陵、鄱阳湖丘陵平原、赣东北山地丘陵、赣中西部丘陵平原、赣中东部山地丘陵、吉泰盆地、赣西山地、赣南中北部山地丘陵、赣东南山地9个气候地理分区。各造林区域所含县级行政区划名单详见附录A。造林地选择在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中规划用于造林绿化的国土空间区域,预期能发挥较大碳汇功能的地块。作业设计在符合造林作业设计规程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减少造林活动造成的碳排放和碳泄漏的原则及碳汇监测等需求,对树种选取、苗木要求、整地方式、造林栽植、抚育、施肥、碳汇计量等内容提出具体的措施。树种选择根据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原则,优先选择固碳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或生命周期长、抗逆性强的树种或根据培育目标选择优良乡土树种,整体上兼具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造林树种推荐名录详见附录B。树种配置提倡营造多树种混交林,防止树种单一化。根据立地条件和种间关系等因素,选择行状、块状等适宜混交方式。造林密度结合树种特性、培育目的、立地条件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初植密度,减少抚育间伐导致的碳泄漏,可参考附录B推荐的造林密度。苗木要求所有造林树种应选用GB6000、LY/T1000规定的Ⅰ级苗或超级苗造林,有良种的树种必须使用适宜江西的良种,阔叶树造林使用2年生以上(含2年生)容器苗。优先采用就地育苗或就近调苗方式,减少长距离运苗活动造成的碳泄漏。苗木处理按照GB/T15776-2023中9.5.2的规定执行。造林作业采用植苗造林。12.1林地清理及整地林地清理时,不影响造林苗木生长的乔、灌、草等原生植被应尽量保留,对造林地内极小种群、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小区不得进行造林整地,在山脚、山顶应保留10m~20m宽原有植被保护带。清除的杂草、杂灌和采伐剩余物不得焚烧,尽量留在带间堆沤。不得移除树根,可采用施加适量锰肥等环保措施促进伐桩降解,同时可增加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禁止全垦整地和炼山,陡坡地段以鱼鳞坑整地为主,平缓地段以穴状整地为主,尽量减少土壤扰动。植穴略大于苗木根系为宜,按照垂直行布设,两行植穴呈“品”字形分布,对部分地段可根据实际情况(如避开原有树木、树桩、石头等)局部位移。12.2基肥基肥宜采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在栽植前结合整地施于穴底,防止雨水冲刷。平均每穴1kg~2.5kg有机肥(或肥效相当的复合肥),可根据立地条件做适当调整。12.3栽植栽植在晚冬早春,一、二场透雨后的阴天进行。非溶性营养袋苗必须除袋料,带土轻放于栽植穴中,扶正苗木适当深栽,然后在苗木的四周回填细土,回满时压实填土,使苗木与原土紧密接触。继续回土至穴面,压实后再回土呈馒头状,以减少水分蒸发。尽量当天起苗,当天栽植,确保造林质量。未成林抚育管护13.1补植在造林一年后,根据造林地苗木成活情况及时补植,补植应在造林季节进行,补植苗木时不破坏原有的林下植被,减少土壤扰动。13.2抚育造林当年至第三年每年4~5月、9~10月各进行1次抚育。抚育以树兜为中心直径0.5m范围内松土和培蔸。松土深度一般为15cm~20cm。杂灌、杂草影响苗木生长发育时,进行割灌除草、除蔓,除去苗木周边1m以内的杂灌、杂草和藤蔓,并将割除的杂草、藤本沿等高线铺垫或在穴周围覆盖。同时,幼林抚育时要注意保留天然珍贵阔叶幼树,保护生物多样性。13.3追肥根据立地条件和苗木生长情况,造林第二、三年可穴状追肥1~2次。每次每株追施复合肥0.2kg~0.3kg。施追肥时,不宜直接施于林木(苗木)根部,也不宜超过树干投影的外缘。施肥深度应到林木(苗木)根系的密集部位,并盖土压实。13.4管护应采取如下综合管护措施减少或避免毁坏新造幼林地而造成的碳损失:(1)采用专人、专兼职或集中管护等方式。(2)人畜干扰风险较高的地段宜在新造幼林地周边设置网围栏、篱墙、防护沟等设施。(3)设置明示管护范围、面积、目标、责任人等信息的管护牌等。(4)加强对森林防火通道保护,按照森林防火通道规划,建设要求,维护、建设生物防火林带。(5)抚育作业不应在施工现场用火,防止引发火灾。(6)加强未成林的有害生物防控,及时隔离、处理病虫危害木,减少病源;一旦发现检疫性病虫害,应及时伐除并销毀受害木。减排管理应采取如下综合管护措施减少碳排放:(1)造林、抚育和采伐等活动不移除地表枯落物、枯死木及采伐剩余物。(2)造林、抚育和采伐等活动应减少土壤扰动,避免或减少燃油机械使用。(3)施基肥应注意与穴土充分混匀后放入穴内,防止雨水冲刷,造成碳泄漏和水体污染。(4)追肥宜采用穴状施肥方式,施肥后覆土盖严。(5)防止乱砍滥伐、乱采滥挖、放牧等人为破坏森林碳库行为发生。(6)在林分固碳增汇经营周期内,不得随意改变林地用途。碳汇计量与监测15.1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选择常规监测选择林木地上生物质和地下生物质碳库即可。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量主要考虑森林火灾引起生物质燃烧造成的非CO2温室气体排放。15.2样地设置根据LY/T2253-2014中5.5提供的方法确定样地数量。样地边缘应距离新造林地块边界至少10m以上,样地面积25.82m×25.82m,样地采用全站仪或罗盘仪测设,通过卫星定位仪记录监测样地西南角坐标,且在西南角点确定3株定位树,记录好方位角及距离,并在样地四个角设立明显固定标志(如PVC管等)。样地内的林木管理方式(如施肥、间伐等)应与样地外林木完全一致。15.3监测内容15.3.1造林前基线调查实施造林活动前,以小班为单位,对造林地进行基线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地表植被、碳库生物量等。调查方法采用临时样地法,具体样地设置技术方法详见本标准15.2。调查用表详见附录C.1和C.2。在开展基线调查时,应对开展造林地块的典型立地状况拍照或录像,以便和造林后进行对照。15.3.2造林活动监测对营造林活动以及与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活动进行监测,主要包括:(1)造林活动:造林时间、地块、树种、密度、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等;(2)抚育管护:补植、除草、施肥、采伐、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火灾预防措施等;(3)自然灾害(如火灾、病虫害、台风、干旱等)和人为干扰(如土地利用变化等)的发生情况(如时间、地点、面积、边界、损害强度等)。记录用表可参考附录C。15.3.3样地监测样地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林木树种、胸径、树高等。对监测样地进行每木检尺(树种、年龄、胸径、树高等),以分别获取林分碳汇监测所需相关数据。调查用表详见附录C。15.4监测频率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监测频率。通常在造林后第3、5年分别开展第一、二次监测,以后可每5年开展一次监测,持续监测20年及以上。监测时间要避免与林分碳储量峰值出现时间重合,即应避免在采伐后一年内监测,或在监测后一年内采伐。成效评价在符合GB/T15776-2023的16要求的基础上,在造林成效评价中增加林分固碳量指标,固碳量的计算方法及相关参数参照LY/T2253-2014执行。技术档案除执行GB/T15776-2023的18的规定外,还应包括碳汇调查记录表、造林地权属证书复印件、影像资料及相应的电子文档等。
(资料性附录)
江西省造林气候地理分区表表A江西省造林气候地理分区范围序号气候地理分区区域范围Ⅰ赣西北山地丘陵瑞昌市、武宁县、修水县、靖安县、奉新县、铜鼓县、宜丰县、万载县Ⅱ鄱阳湖丘陵平原濂溪区、浔阳区、柴桑区、共青城市、庐山市、永修县、德安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南昌城区(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红谷滩区)、新建区、南昌县、安义县、进贤县、余干县、鄱阳县、万年县、乐平市、余江县Ⅲ赣东北山地丘陵婺源县、德兴市、玉山县、横峰县、铅山县、广丰区、广信区、弋阳县、信州区、浮梁县、昌江区、珠山区、贵溪市、月湖区Ⅳ赣中西部丘陵平原高安市、丰城市、上高县、袁州区、樟树市、丰城市、安源区、上栗县、分宜县、渝水区Ⅴ赣中东部山地丘陵临川区、东乡区、金溪县、资溪县、崇仁县、宜黄县、南城县、乐安县、南丰县、黎川县Ⅵ吉泰盆地新干县、峡江县、吉州区、青原区、吉水县、永丰县、泰和县、万安县、吉安县Ⅶ赣西山地莲花县、芦溪县、安福县、永新县、井冈山市、遂川县、上犹县、崇义县、大余县Ⅷ赣南中北部山地丘陵宁都县、兴国县、赣县区、南康区、章贡区、于都县Ⅸ赣东南山地广昌县、石城县、瑞金市、会昌县、信丰县、安远县、龙南市、定南县、寻乌县、全南县
(规范性附录)
江西省固碳增汇造林推荐树种名录表B江西省固碳增汇造林推荐树种名录序号树种名称树种特性推荐种植区树种配置生长特性造林密度(株/hm2)含碳率1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常绿乔木,较喜光,喜气候温暖,空气湿度较大的山地,多雾静风的气候环境;对土壤要求比一般树种要高,喜肥沃、深厚、湿润、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为江西省主要用材树种。Ⅰ、Ⅲ、Ⅴ、Ⅶ、Ⅷ、Ⅸ纯林、混交(可与闽楠、木荷、枫香、马褂木等阔叶树1:1混交)速生1250~30000.5202湿地松
(Pinuselliottii)常绿乔木,喜光,适生于夏雨冬旱的亚热带气候地区、低山丘陵地带;既抗旱又耐涝、耐瘠,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力;中性以至强酸性红壤丘陵地以及表土50~60厘米以下沙黏土地生长良好。Ⅱ、Ⅳ纯林、混交(可与马褂木1:1、木荷、枫香、檫木等阔叶树7:3或6:4混交)速生1111~25000.5113香樟
(Cinnamomumcamphora)常绿乔木,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喜肥沃、深厚的酸性或中性沙壤土;吸烟吸毒气、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强。Ⅰ~Ⅸ混交(可与杉木、湿地松、构树、青冈等7:3或6:4混交)中生1333~20000.5104刨花楠(Machiluspauhoi)常绿乔木;耐阴树种,喜温暖湿润气候;以山谷、山洼、阴坡下部,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壤质土生长为佳;新叶粉红色或棕红色,叶子具革质,不易燃,应用于防火林带建设。Ⅰ、Ⅱ、Ⅲ、Ⅳ、Ⅴ、Ⅵ、Ⅷ混交(可与杉木、湿地松、木荷、枫香等1:1或2:1混交)速生1667~25000.5015闽楠
(Phoebebournei)常绿乔木,幼年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在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砂壤、红壤、黄壤生长良好;耐湿,寿命长,病虫害少。Ⅰ、Ⅱ、Ⅲ、Ⅳ、Ⅴ、Ⅵ、Ⅷ混交(可与木荷、毛红椿、湿地松、杉木等1:1混交)中生1111~16670.5036木荷
(Schimasuperba)常绿乔木,喜光,幼年稍耐庇阴;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在酸性土上均可生长,但在深厚、湿润、肥沃、疏松的沙壤土生长良好。夏季彩花,花期6~8月。Ⅰ~Ⅸ混交(可与杉木、闽楠等2:1混交)中生1111~25000.4977枫香
(Liquidambarformosana)落叶乔木,喜光。抗风,耐旱,适应性强,不耐水湿;萌芽力强,适应酸性或中性土壤。Ⅰ~Ⅸ混交(可与杉木、湿地松、麻栎、檫木等1:1~1.2:1混交)中生1111~25000.4978青冈
(Cyclobalanopsisglauca)常绿乔木,耐贫瘠,喜生于微碱性或中性的石灰岩土壤上,在酸性土壤上也生长良好。Ⅰ~Ⅸ混交(可与杉木、枫香、香樟等4:6混交)中生1425~25000.4709麻栎(Quercusacutissima)常绿乔木,喜光,耐干旱瘠薄,亦耐寒、耐旱,喜酸性土壤,在石灰岩钙质土壤中也能生长良好,是荒山瘠地造林的先锋树种,深根性,根系发达,萌芽能力强。Ⅰ~Ⅸ混交(可与杉木、枫香等7:3混交)中生1667~25000.50010檫木(Sassafrastzumu)落叶乔木,喜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适宜土层深厚、通气、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上生长。Ⅰ~Ⅸ混交(可与木荷6:4、湿地松4:6、杉木1:2闽楠1:1等混交)速生1111~16670.48511苦槠
(Castanopsissclerophylla)常绿乔木,喜光;耐干旱瘠薄,但在湿润、深厚、排水良好的山地黄壤山坡生长良好,是营造水源涵养林的先锋树种。Ⅰ~Ⅸ混交(可与木荷、杉木等1:3混交)中生2500~33330.48312泡桐
(Paulowniafortunei)落叶乔木,喜光,较耐阴,喜温暖气候,耐寒性不强,对黏重瘠薄土壤有较强适应性,幼年生长极快。在土壤肥沃、深厚、湿润但不积水的阳坡山场或平原、岗地、丘陵、山区栽植,均能生长良好。Ⅰ~Ⅸ纯林、混交(可与枫香、闽楠、木荷、杉木等1:1混交)速生500~8330.47013亚美马褂木(Liriodendronsino-Americanum)曾用名杂交马褂木或杂交鹅掌楸,落叶乔木,喜光及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强,成年大树能耐-25℃低温;在微酸性(pH4.5~6.5)土生长良好;不耐水湿,在积水地带生长不良;抗烟尘、抗二氧化硫能力强、抗逆性强。Ⅰ~Ⅸ纯林速生833~16670.40314苦楝
(Meliaazedarach)落叶乔木,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碱、耐瘠薄;适应性较强,适宜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萌芽力强。Ⅰ~Ⅸ混交(可与杉木、湿地松、枫香等混交)中生833~16670.440(规范性附录)
碳汇调查记录表表C.1基线情况表县乡(镇、场)村(分场);造林地块调查员:调查时间:一、地表植被状况地类优势树种平均年龄(a)平均胸径(cm)平均树高(m)亩均株数(株)亩均蓄积(m3)二、碳库(单位:kg/hm2)碳层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碳层Ⅰ生物量碳层Ⅱ生物量填表说明:1.“地类”填写林地(填写至三级地类)、非林地。2.“地表植被状况”通过表A.2调查得来。3.地上生物量指土壤层以上以干重表示的林木活体生物量,包括干、桩、枝、皮、种子、花、果和叶等。4.地上生物量根据调查的“地表植被状况”,参照LY/T2253-2014计算得来,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重点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下期4月模拟考试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幼儿园性知识教育
- 乡村旅游居民接待培训
- 信息技术 第二册(五年制高职)课件 使用pip命令安装第三方库
- 工程造价管理公司汇报
- 妊娠合并甲减护理查房
- 2025《房地产经纪综合能力》房地产经纪人协理考前冲刺必会300题-含详解
- 云南省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招聘-影像技术类近年考试真题库(含答案)
- 心脏术后各管道的管理
- 多芬案例分析课件
- 乳牙和年轻恒牙的解剖形态与组织结构
- 绵竹事业单位招聘2022年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word版】
- GB/T 39711-2020海洋工程用硫铝酸盐水泥修补胶结料
- GB/T 17376-2008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制备
- 2011第六章-新乐府运动与白居易概述
- 2023年江苏吉尔多肽杯化学竞赛试题WORD版有答案
- 主动脉缩窄的介入治疗课件
- 细度(负压筛析法)试验考核表
- 云计算与智能交通课件
- 年处理量为2万吨丙烯-丙烷分离过程精馏塔设计
- 大跨与空间结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