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考试(一)高一历史试题(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分析下表中人类早期区域文明的成就,可以得出()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希腊青铜器都江堰太阳历金字塔《吉尔伽美什》60进位制种姓制度创造从1到9的数字城邦民主政治帕特农神庙A.各区域文明都属于大河文明 B.早期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C.文化多样,折射人类社会生活 D.各地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2.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史实结论A中古时期,西欧庄园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B10世纪,高丽王朝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古代朝鲜开始受到中国影响C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完全阻断了东西方贸易D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帝国修建了完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适应了国家治理的需要A.A B.B C.C D.D3.如图所体现的某地区人扩大文明影响的方式是()A.移民建立殖民地 B.输出商品和技术 C.通过武力征服 D.各地实行行省制4.尼罗河定期泛滥,每次涨水、退水,古埃及人都进行记录和计算。退水后,还需重新丈量土地,划定地界,并因建筑等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为准确预测尼罗河泛滥日期,古埃及人展开天文学研究。据此可知古埃及人()A.擅长推理证明 B.偏好简明符号 C.推崇理性思维 D.崇尚实用精神5.1962年在希腊北部出土了公元前340年的莎草纸文献,成为欧洲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莎草纸手稿。这份文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2015年的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可以用来说明()A古希腊造纸工艺源远流长 B.亚历山大东征促进文化发展C.文明交流促进了文化传承 D.中国的造纸术传播到了欧洲6.非洲某国国王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曾在开罗分发黄金,导致当地市场金价下降了1/4。该国是()A.埃及 B.加纳 C.马里 D.桑海7.下表为日本大化改新的部分举措。这些举措的实施()大化元年(645年)向各地派遣国司和使者造田籍、校田亩;没收诸国武器,禁止卖地或任意兼并大化二年(646年)废除贵族土地私有制和部民制,仿效唐朝推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大化五年(649年)在中央仿效唐朝三省六部制实行“八省百官”制,在地方仿效唐朝州县制实行“国郡里”制A.强化了集权政治体制 B.建立了近代天皇制度C.动摇了土地公有原则 D.推动了庄园制度发展8.古代美洲某国以特诺奇蒂特兰为都城,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运输。该国()A.发明“浮动园地”,耕种者每年收获多次B.建造了马丘比丘城,展现高超的建筑艺术C.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因葡萄牙入侵而衰落D.拥有丰富黄金资源,驯养了牛、马等牲畜9.以下是对新航路开辟后某国家的描述:①一度抢占了中国的台湾②创立东印度公司,授予其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的贸易垄断权;③首府新阿姆斯特丹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忙港口,还是贸易金融中心符合上述全部描述是()A.15世纪的葡萄牙 B.17世纪的荷兰 C.16世纪的西班牙 D.18世纪的英国10.奴隶贸易严重地破坏了非洲社会的发展。部族之间相互猎取对方人口,引起部落间冤冤相报的战争,导致部落和民族之间原有的社会联系被破坏。一些中世纪建立的国家消失了,新的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被中断。这说明奴隶贸易()A.加速了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B.打破了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C.阻滞了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历程 D.改变了原有社会的人口结构11.1539年左右,意大利的威尼西亚开始引进玉米,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玉米的种植已普及整个意大利半岛。玉米在意大利的种植得益于()A.达伽马的探险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哥伦布的远航 D.丝绸之路的兴盛12.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每磅售价6至10英镑,到1703年的时候降到了每磅16先令(1英镑=20先令)。1766年,整个英国的茶叶销售金额是125万英镑,每磅茶叶平均售价约5先令,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改善 B.重商主义思潮的兴起C.商业革命的不断发展 D.美洲贵金属大量涌入13.1553年,英国派船前往北极。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发现了斯瓦巴德群岛。18世纪上半叶,俄国制定了北极探险计划,发现了阿拉斯加。19世纪,欧洲再次掀起北极探险热潮。近代欧洲不断进行的北极探险活动()A.揭开了探索全球航路的序幕 B.出于探索自然奥秘的目的C.得益于现代交通工具的应用 D.源于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14.“它在重新审视、发掘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材料中的“它”()A.萌发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 B.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C.摧毁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 D.设计出资产阶级理想王国15.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以及1584年斯洛文尼亚语《圣经》也相继出版。这说明宗教改革()A.加速教会的世俗化进程 B.打破教会对教育的垄断C.强化了欧洲国家的主权 D.利于增强民族国家观念16.下图是某历史人物诞辰300周年的纪念邮票。画面上挥舞着翅膀的大脑冲出了鸟笼,飞向辽阔的世界,中间是其名言“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该思想家是()A.人文主义之父 B.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 C.现代经济学之父 D.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世纪期间,中国瓷器在欧洲受到珍视。1500年后,中西方贸易扩大,但中国瓷器仍然作为奢侈品主要为皇室和上层社会享用。到17世纪,瓷器已成为“普通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18世纪,仅有记载的由荷兰东印度公司运销的中国瓷器就达3000万件,但当时的外销瓷器规模远不止于此;从市场看,除了欧洲,日本、东南亚和南亚也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重要市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也把美洲市场纳入了世界瓷器贸易中;从贸易商看,除了荷兰商人外,还有中国海商,东印度公司、散商以及已逐渐衰落的葡、西两国商人。——摘编自刘强《18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制瓷业的衰落:一个全球的视角》材料二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打破了欧亚非大陆的孤立状态,更引发了全球性的人口迁移、物种交换和经济重构。欧洲商人通过跨洋贸易将美洲白银输入亚洲,导致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4倍(史称‘价格革命’),传统封建领主经济加速瓦解。与此同时,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和玉米使欧洲人口在1700年前后增长40%,而非洲因奴隶贸易损失超过1200万青壮年劳动力。一位西班牙传教士在1542年的手稿中写道:“我们带来的火枪与圣经,最终让这片土地(美洲)的黄金变成了灾难。”——摘编自《全球通史》《哥伦布大交换》等(1)根据材料一,概述16—18世纪中外瓷器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价格革命”对欧洲社会结构变革的推动作用。(3)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起点,也是不平等的开端”。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材料与史实说明理由。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世纪西欧社会常被称作“黑暗时代”,表现为封建割据、教会控制思想文化、经济发展缓慢。但这一时期也孕育着新文明的萌芽:11世纪后城市复兴促进市民阶层壮大,博洛尼亚大学(1088年)等学术机构建立推动知识传播,三级会议制度开启议会传统,哥特式建筑展现技术创新。这些变化为文艺复兴和近代社会转型奠定了基础。——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文艺复兴关注的是人活着时现实的世界,而不是人死后的世界;它主要关注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是他或她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启蒙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他们不仅继续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更将人文主义推向社会政治领域,主张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伏尔泰倡导‘天赋人权’,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创立三权分立学说,这些思想突破传统人文主义单纯关注人性的局限,将人文关怀拓展到政治制度设计层面。——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1)根据材料一,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产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并举例说明其在政治领域的实践。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6至18世纪,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在多重历史条件的交织中兴起。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鼓励对自然界的直接观察与探索;地理大发现和海外殖民扩张带来的航海、采矿、军事需求,推动实用技术的发展。与此同时,伽利略、培根等人倡导实验与归纳法,笛卡尔提出数学演绎的逻辑体系,科学与哲学的结合为近代科技奠定方法论基础。科学革命的突破(如牛顿力学)进一步使自然知识系统化,并与技术应用逐渐结合。新兴资产阶级对生产力的追求和科学社团(如英国皇家学会)的制度化支持,则加速了科学知识的社会化传播。”——摘编自《全球科技史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近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并概括西方近代科技产生的历史背景。(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自然科学对欧洲思想进步产生的积极影响。
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考试(一)高一历史试题(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分析下表中人类早期区域文明成就,可以得出()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希腊青铜器都江堰太阳历金字塔《吉尔伽美什》60进位制种姓制度创造从1到9数字城邦民主政治帕特农神庙A.各区域文明都属于大河文明 B.早期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C.文化多样,折射人类社会生活 D.各地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希腊成就各异,说明古代人类早期区域文明的文化具有多样性特征,折射出不同地区人类社会生活各具特色,C项正确;古代希腊属于海洋文明,排除A项;早期文明具有多元的特征,“一体”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人类早期区域文明属于奴隶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2.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史实结论A中古时期,西欧庄园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B10世纪,高丽王朝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古代朝鲜开始受到中国影响C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完全阻断了东西方贸易D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适应了国家治理的需要A.A B.B C.C D.D【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和所学知识可知,印加帝国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有助于政府命令的传递、情报的交流以及军队的调动,这些都是国家治理的关键环节,这一史实直接对应了结论中的“适应了国家治理的需要”,D项正确;A项史实为西欧庄园耕地的经营情况,未提及王权,与王权软弱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B项为高丽王朝受唐朝影响,但不能说明“开始”受到影响,排除B项;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阻碍了东西方交流,“完全阻断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3.如图所体现的某地区人扩大文明影响的方式是()A.移民建立殖民地 B.输出商品和技术 C.通过武力征服 D.各地实行行省制【答案】A【解析】【详解】从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时期。据本题材料可知,题干强调古希腊扩大文明影响力的方式。古希腊作为海洋文明,其主要扩张手段是通过移民在海外建立独立的殖民地,而非直接武力征服或行政控制,A项正确;希腊虽有贸易活动,但贸易并非其扩大文明影响力的核心方式,殖民地的建立更直接传播文化,排除B项;希腊城邦间常有战争,但扩大文明影响则主要以移民建立殖民地为主,排除C项;行省制是罗马帝国的行政制度,希腊殖民地保持自治,与母邦无直接行政隶属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4.尼罗河定期泛滥,每次涨水、退水,古埃及人都进行记录和计算。退水后,还需重新丈量土地,划定地界,并因建筑等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为准确预测尼罗河泛滥日期,古埃及人展开天文学研究。据此可知古埃及人()A.擅长推理证明 B.偏好简明符号 C.推崇理性思维 D.崇尚实用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从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埃及时期。据本题材料可知,古埃及人发展数学的直接动因是丈量土地、建筑计算,研究天文学的目的是准确预测尼罗河泛滥日期,二者均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求,D项正确;擅长推理证明与题干强调的工具性应用不符,材料强调实用精神,排除A项;偏好简明符号与题干无关,材料强调的是数学发展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排除B项;推崇理性思维是古希腊哲学的核心特征,古埃及文明更注重经验总结和实用技术,排除C项。故选D项。5.1962年在希腊北部出土了公元前340年的莎草纸文献,成为欧洲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莎草纸手稿。这份文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2015年的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可以用来说明()A.古希腊造纸工艺源远流长 B.亚历山大东征促进文化发展C.文明交流促进了文化传承 D.中国的造纸术传播到了欧洲【答案】C【解析】【详解】从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埃及与古希腊时期。据本题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莎草是尼罗河的特产,用它加工而成的莎草纸是古代埃及的重要出口物资。希腊北部出土莎草纸文献说明古埃及与古希腊存在交流,莎草纸对古希腊文明的传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C项正确;古希腊使用莎草纸属于对埃及技术的借鉴,并非自身发展出造纸工艺,题干未提及古希腊独立发展造纸技术,排除A项;亚历山大东征始于公元前334年,而题目中的文献成于公元前340年,早于东征时间,排除B项;中国造纸术传入欧洲的时间约为公元8世纪后,而题目中的莎草纸文献为公元前340年,时间上远早于中国造纸术西传,排除D项。故选C项。6.非洲某国国王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曾在开罗分发黄金,导致当地市场金价下降了1/4。该国是()A埃及 B.加纳 C.马里 D.桑海【答案】C【解析】【详解】从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据本题材料可知,题干描述了两个关键要素:控制撒哈拉商路的黄金贸易;国王在开罗分发大量黄金导致金价暴跌。这两个要素均指向14世纪的马里帝国及其国王曼萨·穆萨的历史事件,穆萨1324年带领一支庞大的商队前往麦加,到开罗后,分发黄金,导致当地市场金价下降,C项正确;埃及虽位于北非,但黄金资源有限,且未控制撒哈拉商路的核心贸易,排除A项;加纳是早期西非强国,但其鼎盛期早于题干事件,且无“开罗分发黄金”的记载,排除B项;桑海在15世纪取代马里,但其主要影响力在尼日尔河流域,黄金贸易规模不及马里,排除D项。故选C项。7.下表为日本大化改新的部分举措。这些举措的实施()大化元年(645年)向各地派遣国司和使者造田籍、校田亩;没收诸国武器,禁止卖地或任意兼并大化二年(646年)废除贵族土地私有制和部民制,仿效唐朝推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大化五年(649年)在中央仿效唐朝三省六部制实行“八省百官”制,在地方仿效唐朝州县制实行“国郡里”制A.强化了集权政治体制 B.建立了近代天皇制度C.动摇了土地公有原则 D.推动了庄园制度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大化改新期间,日本在行政、土地、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废除贵族土地私有制和部民制,推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以及仿效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实行“八省百官”制等。这些举措都旨在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贵族和部民的力量,从而强化了集权政治体制,A项正确;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有利于确立古代天皇制,而非“近代天皇制度”,排除B项;日本大化改新确立了土地国有原则,排除C项;日本大化改新没有推动庄园制度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8.古代美洲某国以特诺奇蒂特兰为都城,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运输。该国()A.发明“浮动园地”,耕种者每年收获多次B.建造了马丘比丘城,展现高超建筑艺术C.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因葡萄牙入侵而衰落D.拥有丰富黄金资源,驯养了牛、马等牲畜【答案】A【解析】【详解】从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据本题材料可知,特诺奇蒂特兰是阿兹特克帝国的首都,其农业技术的核心是“奇南帕”,即人工建造的浮动园地。这种技术通过在湖沼中填充腐殖土并种植玉米、豆类等作物,实现了每年多次收获,A项正确;材料中提到的是特诺奇蒂特兰的农业技术,而马丘比丘是印加文明的遗迹,与阿兹特克文明无关,排除B项;阿兹特克文明因西班牙入侵而衰落,而非葡萄牙,排除C项;阿兹特克文明未驯养牛、马,美洲原生驯化动物以骆马为主,排除D项。故选A项。9.以下是对新航路开辟后某国家的描述:①一度抢占了中国的台湾②创立东印度公司,授予其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的贸易垄断权;③首府新阿姆斯特丹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还是贸易金融中心符合上述全部描述的是()A.15世纪的葡萄牙 B.17世纪的荷兰 C.16世纪的西班牙 D.18世纪的英国【答案】B【解析】【详解】从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本题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荷兰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其商船来往于世界各地,承揽了海上大部分运输,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602年,荷兰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并从政府那里获得了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垄断权。17世纪初,荷兰在北美洲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并以荷兰的重要城市阿姆斯特丹为其首府命名。1624年侵占台湾,因此,符合题干信息全部描述的是17世纪的荷兰,B项正确;15世纪的葡萄牙未占据台湾,且其东印度公司垄断范围限于印度洋,排除A项;16世纪的西班牙殖民重点在美洲,未长期占据台湾,其贸易垄断权集中于美洲贵金属开采,排除C项;18世纪的英国虽垄断亚洲贸易,但未长期占据台湾,排除D项。故选B项。10.奴隶贸易严重地破坏了非洲社会的发展。部族之间相互猎取对方人口,引起部落间冤冤相报的战争,导致部落和民族之间原有的社会联系被破坏。一些中世纪建立的国家消失了,新的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被中断。这说明奴隶贸易()A.加速了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B.打破了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C.阻滞了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历程 D.改变了原有社会的人口结构【答案】C【解析】【详解】从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非洲。据本题材料可知,题干强调奴隶贸易对非洲社会的破坏性影响,包括部族战争与社会联系断裂、国家消亡与民族形成中断等,阻滞了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历程,C项正确;加速西方国家资本原始积累虽为史实,但题干未提及对欧洲的影响,偏离主题,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奴隶贸易阻滞了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历程,未涉及“多元文明”的对比或平衡问题,排除B项;题干更强调社会结构,如国家、民族、部族关系的崩溃,而非单纯人口数量或比例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11.1539年左右,意大利的威尼西亚开始引进玉米,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玉米的种植已普及整个意大利半岛。玉米在意大利的种植得益于()A.达伽马的探险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哥伦布的远航 D.丝绸之路的兴盛【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玉米原产于美洲,哥伦布发现美洲后玉米才被引进到欧洲,才会出现题干中“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玉米的种植已普及整个意大利半岛”的现象,C项正确;达·伽马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开辟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而不是美洲,排除A项;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材料的时间限定不匹配,排除B项;玉米在意大利的种植得益于哥伦布的远航,丝绸之路不途径美洲,排除D项。故选C项。12.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每磅售价6至10英镑,到1703年的时候降到了每磅16先令(1英镑=20先令)。1766年,整个英国的茶叶销售金额是125万英镑,每磅茶叶平均售价约5先令,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改善 B.重商主义思潮的兴起C.商业革命的不断发展 D.美洲贵金属大量涌入【答案】C【解析】【详解】从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至18世纪的英国。据本题材料可知,茶叶价格在这一时期大幅下降,供应量大幅增加。这是因为商业革命的不断发展,欧洲通过殖民扩张建立了全球贸易网络,茶叶作为东方商品通过更高效的贸易路线和规模化运输,供应量大幅增加,导致价格下降,C项正确;农业生产技术的改善更多影响粮食生产,与茶叶贸易关联较弱,排除A项;重商主义主张通过贸易顺差积累财富,材料强调的是茶叶供应量大幅增加,导致价格下降,重商主义和材料无关,排除B项;美洲白银流入主要影响16世纪至17世纪早期的欧洲“价格革命”,导致普遍物价上涨,与题干中茶叶价格下降的时间关联较弱,排除D项。故选C项。13.1553年,英国派船前往北极。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发现了斯瓦巴德群岛。18世纪上半叶,俄国制定了北极探险计划,发现了阿拉斯加。19世纪,欧洲再次掀起北极探险热潮。近代欧洲不断进行的北极探险活动()A.揭开了探索全球航路的序幕 B.出于探索自然奥秘的目的C.得益于现代交通工具的应用 D.源于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的几个世纪,欧洲大多数国家不断掀起北极探险热潮。据所学可知因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到亚洲、美洲的有利航线,所以英国和荷兰等国为了发展本国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也积极向北极寻找通往亚洲的航线,所以北极探险活动源于欧洲国家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D项正确;在1553年之前,西班牙和葡萄牙就开始探索全球航路,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近代欧洲不断进行的北极探险活动源于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其主要目的不是探索自然奥秘,排除B项;此时还未出现现代交通工具,排除C项。故选D项。14.“它在重新审视、发掘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材料中的“它”()A.萌发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 B.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C.摧毁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 D.设计出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重新审视、发掘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说明“它”是文艺复兴运动,而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思想,鼓励人们追求现世幸福,B项正确;萌发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是古希腊的智者运动,排除A项;摧毁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是启蒙运动,排除C项;设计出资本主义社会蓝图是启蒙运动思想家,排除D项。故选B项。15.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圣经》以及1584年斯洛文尼亚语《圣经》也相继出版。这说明宗教改革()A.加速教会的世俗化进程 B.打破教会对教育的垄断C.强化了欧洲国家的主权 D.利于增强民族国家观念【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据题干信息可得出结论:宗教改革期间,欧洲多国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圣经》出版,表明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发展,这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D项正确;教会的世俗化是指教会逐渐从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退出,尤其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减弱,回归到一个相对独立的宗教领域,材料强调用本民族语言解释宗教《圣经》,便于基督教的传播,加强对世俗生活的干预,排除A项;10-1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兴起并创办大学,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排除B项;主权通过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完善国际法等手段进行加强,本民族语言翻译《圣经》无法强化国家主权,排除C项。故选D项。16.下图是某历史人物诞辰300周年的纪念邮票。画面上挥舞着翅膀的大脑冲出了鸟笼,飞向辽阔的世界,中间是其名言“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该思想家是()A.人文主义之父 B.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 C.现代经济学之父 D.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答案】D【解析】【详解】从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欧洲。据本题材料可知,题干中的名言“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出自康德的《什么是启蒙》,强调理性与独立思考,是启蒙运动的核心口号。同时,邮票图案中挥舞翅膀的大脑冲出鸟笼,象征挣脱传统权威束缚、追求思想自由,与康德对启蒙精神的阐释高度契合,D项正确;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人物,主张以人为中心,但未提出题干中的理性口号,排除A项;牛顿是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其贡献主要在科学领域,与启蒙思想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之父,其研究领域为经济理论,与题干中的哲学思想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世纪期间,中国瓷器在欧洲受到珍视。1500年后,中西方贸易扩大,但中国瓷器仍然作为奢侈品主要为皇室和上层社会享用。到17世纪,瓷器已成为“普通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18世纪,仅有记载的由荷兰东印度公司运销的中国瓷器就达3000万件,但当时的外销瓷器规模远不止于此;从市场看,除了欧洲,日本、东南亚和南亚也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重要市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也把美洲市场纳入了世界瓷器贸易中;从贸易商看,除了荷兰商人外,还有中国海商,东印度公司、散商以及已逐渐衰落的葡、西两国商人。——摘编自刘强《18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制瓷业的衰落:一个全球的视角》材料二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打破了欧亚非大陆的孤立状态,更引发了全球性的人口迁移、物种交换和经济重构。欧洲商人通过跨洋贸易将美洲白银输入亚洲,导致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4倍(史称‘价格革命’),传统封建领主经济加速瓦解。与此同时,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和玉米使欧洲人口在1700年前后增长40%,而非洲因奴隶贸易损失超过1200万青壮年劳动力。一位西班牙传教士在1542年的手稿中写道:“我们带来的火枪与圣经,最终让这片土地(美洲)的黄金变成了灾难。”——摘编自《全球通史》《哥伦布大交换》等(1)根据材料一,概述16—18世纪中外瓷器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价格革命”对欧洲社会结构变革的推动作用。(3)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起点,也是不平等的开端”。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材料与史实说明理由。【答案】(1)变化:瓷器从上层奢侈品变为日常生活用品;中外瓷器贸易的规模扩大;中国瓷器的外销市场拓展;参与其中的商人群体来源更加广泛。原因: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同世界各地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欧洲通过殖民掠夺,获取大量金银;商业规模扩张,商品流通量增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中国制瓷业发达,瓷器是世界市场的重要商品。(2)贵金属流入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积累财富,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3)同意:新航路促成全球贸易网络和经济分工(如大西洋三角贸易),使世界初步连为整体;但殖民扩张导致亚非拉长期处于依附地位,种族压迫与资源掠夺埋下不平等根源。不同意:若强调全球化进程的必然性或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题、对比题。时空是16—18世纪中外。变化:根据材料“1500年后,中西方贸易扩大,但中国瓷器仍然作为奢侈品主要为皇室和上层社会享用。到17世纪,瓷器已成为‘普通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可知,瓷器从上层奢侈品变为日常生活用品;根据材料“18世纪,仅有记载的由荷兰东印度公司运销的中国瓷器就达3000万件,但当时的外销瓷器规模远不止于此”可知,中外瓷器贸易的规模扩大;根据材料“从市场看,除了欧洲,日本、东南亚和南亚也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重要市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也把美洲市场纳入了世界瓷器贸易中”可知,中国瓷器的外销市场拓展;根据材料“从贸易商看,除了荷兰商人外,还有中国海商,东印度公司、散商以及已逐渐衰落的葡、西两国商人”可知,参与其中的商人群体来源更加广泛。原因:根据材料“1500年后,中西方贸易扩大,但中国瓷器仍然作为奢侈品主要为皇室和上层社会享用。到17世纪,瓷器已成为‘普通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同世界各地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根据材料“从市场看,除了欧洲,日本、东南亚和南亚也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重要市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也把美洲市场纳入了世界瓷器贸易中”可知,欧洲通过殖民掠夺,获取大量金银;根据材料“18世纪,仅有记载的由荷兰东印度公司运销的中国瓷器就达3000万件,但当时的外销瓷器规模远不止于此”可知,商业规模扩张,商品流通量增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中国制瓷业发达,瓷器是世界市场的重要商品。【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欧洲商人通过跨洋贸易将美洲白银输入亚洲,导致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4倍(史称‘价格革命’),传统封建领主经济加速瓦解”和所学知识可知,贵金属流入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积累财富,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小问3详解】本题是背景题、特点题。时空是近代世界。同意:根据材料“从市场看,除了欧洲,日本、东南亚和南亚也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重要市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也把美洲市场纳入了世界瓷器贸易中”“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打破了欧亚非大陆的孤立状态,更引发了全球性的人口迁移、物种交换和经济重构”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促成全球贸易网络和经济分工(如大西洋三角贸易),使世界初步连为整体;根据材料“而非洲因奴隶贸易损失超过1200万青壮年劳动力。一位西班牙传教士在1542年的手稿中写道:‘我们带来的火枪与圣经,最终让这片土地(美洲)的黄金变成了灾难。’”和所学知识可知,但殖民扩张导致亚非拉长期处于依附地位,种族压迫与资源掠夺埋下不平等根源。不同意:根据所学知识,可从强调全球化进程的必然性或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世纪西欧社会常被称作“黑暗时代”,表现为封建割据、教会控制思想文化、经济发展缓慢。但这一时期也孕育着新文明的萌芽:11世纪后城市复兴促进市民阶层壮大,博洛尼亚大学(1088年)等学术机构建立推动知识传播,三级会议制度开启议会传统,哥特式建筑展现技术创新。这些变化为文艺复兴和近代社会转型奠定了基础。——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答案】示例论题:西欧中世纪既有黑暗,又孕育新的因素。论述:西欧中世纪暗中有光。政治上,中古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使欧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但是中古中后期,随着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发展,西欧各国王权加强,中央集权加强,逐步走向统一,有利于西欧社会转型,促进了议会兴起,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葡萄牙、西班牙王权的加强,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支持力量。经济上,西欧实行庄园与农奴制,维持着传统的封建经济。但随着中古后期城市的兴起和自治,市民阶层开始崛起,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和国王的统一事业。思想上,中世纪的欧洲受基督教会的影响,神权至上,束缚了人性。但是中古后期大学兴起,培养了社会所需人才,打破了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准备了有利的条件。综上所述,西欧的中世纪并不是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而是在缓慢发展中孕育新的因素,承接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解析】【详解】本题是评论解说题。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第一,紧扣材料信息,归纳、概括并提炼出一个观点(论题),如根据材料“中世纪西欧社会常被称作“黑暗时代”,表现为封建割据、教会控制思想文化、经济发展缓慢。但这一时期也孕育着新文明的萌芽”可知,西欧中世纪既有黑暗,又孕育新的因素。第二,紧扣材料信息,回忆、再现所学对所提炼的观点(论题)展开论证和说明,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可围绕以下方面中世纪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展开论证和说明。政治方面,可从封君封臣制对国家造成的分裂、王权的软弱到中后期的王权的加强与国家统一的关系进行论述;经济方面,可从中世纪初期的庄园经济、农奴制的推行到中后期的工商业的复兴与繁荣、城市的兴起、城市自治的发展来进行论述;思想方面,可从中世纪早期的基督教对社会的控制及宗教戒律对人性的束缚到中后期大学的发展及中世纪文化发展对文艺复兴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三,末尾要附上总结性的语言(小结),以升华所提炼出的观点(论题),如综上所述,西欧的中世纪并不是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而是在缓慢发展中孕育新的因素,承接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文艺复兴关注的是人活着时现实的世界,而不是人死后的世界;它主要关注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是他或她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启蒙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他们不仅继续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更将人文主义推向社会政治领域,主张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伏尔泰倡导‘天赋人权’,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创立三权分立学说,这些思想突破传统人文主义单纯关注人性的局限,将人文关怀拓展到政治制度设计层面。——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1)根据材料一,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产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并举例说明其在政治领域的实践。【答案】(1)内涵: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个性自由,肯定现世生活,反对禁欲主义。背景: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对人性的压抑;城市经济的发展;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2)发展:从人性解放到理性批判;从追求个人自由到倡导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社会理念。实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西藏自治区林芝二中高考考前提分化学仿真卷含解析
- 甘肃省兰州大学附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注射用骨肽项目发展计划
- 二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
- 五年级数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 手术室护理讲课
- 2025年豆类生产合作协议书
- 2025年环形磁体项目合作计划书
- 共育未来星期中家长会
- 2025年涤纶短纤项目建议书
- JJF1033-2023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 2024年全国“纪检监察”业务相关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抖音火花合同电子版获取教程
- 电影赏析绿皮书课件(内容详细)
- 三对三篮球赛记录表
- KTV包房音响系统设计方案
- 常用物理英语词汇大全
-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_第十一章_车辆段与综合基地
-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释义
- 如何挖掘商机PPT课件
- 平行四边形培优专题训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