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护理行业市场分析_第1页
美容护理行业市场分析_第2页
美容护理行业市场分析_第3页
美容护理行业市场分析_第4页
美容护理行业市场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容护理行业市场分析

1.消费环境及美妆景气度复盘

1.1消费环境:人口结构提供韧性增长动力,代际特点鲜明孕育市场

机会

人口结构和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的关键要素,中长期宏观层面,新增

中产和下沉市场仍有望为消费韧性提供动力。根据BCG《2023中国

未来消费者报告》,宏观方面,未来新增中产和下沉市场仍将为消费

韧性提供源源动力。预计从2022年到2030年,中国将再增8000

万中产及以上人口,届时中产及以上人口的占比将达近40%,为长

期消费市场提供韧性。其中,从城市级别分布来看,新增的中产人群

部分中有超70%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下沉市场的消费力将继续提

升。

人口代际特点鲜明从而孕育细分领域消费机会,消费主力仍具备升级

意愿。人口结构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中国人口2022年

出现负增长,且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4.9%,进入中度老龄化社

会。根据BCG《2023中国未来消费者报告》,中国总人口中80%

由Z世代、Y世代、X世代和婴儿潮四个世代构成,不同世代成长背

景迥异,形成不同的消费偏好及价值取向。从人口基数和人均品类消

费预期数据看,X和Y世代占60%以上的收入,在未来仍为消费的

主力,其在各品类的消费意愿和升级意愿较强烈,其中,X世代更看

重身份认同及品质彰显,Y世代对专业和科技属性有较高追求以提升

效率;Z世代则有较强的悦己意识及圈层文化概念。

困女3:*年龄段划分的旧A世代人口蚣构

出生年份世代人口数・(亿人)人口占比收入占比

1949年及以前1.28%

1950-1964年18%22%

1965-1979年23%34%

1980-1994年23%28%

1995-2009年16%16%

2010年及以后a世代1.712%

收入水平及对未来的信心为影响消费行为和意愿的核心要素,从目前

整体消费环境来看,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维持稳健增长,消费者信

心指数年初以来有所回暖。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截至2023年

3月,全国居民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值分别为10870元

/14388元,同比增速分别5.1%/4.0%。自2022年底至今,消费者在

就业、收入及消费意愿等方面的信心指数均有所回暖,为整体消费环

境复苏提供支撑。

对比海外市场来看,中国美妆个护市场份额位于全球TOP2,人均美

妆个护消费额长期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小红书发布的《预见2023

中国美妆个护行业白皮书》,中国为全球第二大美妆个护市场,2022

年市场份额占比为17%,在2016-2022年间CAGR约11%,人均

美妆个护消费额为407元,相对于美、日等较为发达和成熟的市场

而言仍有3-5倍提升空间。

美国消费结构呈现“非耐用品一耐用品一服务型消费”路径。美国拥有

长期稳定繁荣的消费市场,在近百年中个人消费总量基本保持稳定正

增长。即使遭遇经济危机等冲击(如1930年初大萧条、1939-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2008年次贷金融危机等),美国消费市场也往

往能迅速恢复,极少出现连续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

升,美国消费结构呈现出“非耐用品一耐用品一服务型消费”的发展路

径。满足食品、住行、服装等基本生活需求之后,人们开始转向汽车、

家电、家居等耐用消费品,主要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又开始转向休

闲娱乐等服务型消费以满足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留A8:关0消费拈构寰化触势

■服务占比■非耐用品占比・耐用品占比

日本消费市场逐渐由家庭转为个人消费,简约实用主义消费观念盛行。

日本前期受美国消费主义文化输出影响较大,且1960s的国民收入

倍增计划使得中产阶级快速扩大,消费呈现高端化、品牌化。但自

1990s房地产泡沫破灭使得资产负债表严重受损,而后随着收入增长

停滞、国民高负担、非正式雇佣制度及高度城市化后的人口老龄化等

因素导致中产阶层进一步分化,中上层阶级逐步固化难以跃迁,中低

收入群体加速恶化,消费主体逐渐由家庭转为个人,服务型消费占比

呈提升趋势,简约质朴、高性价比和实用主义的消费观念逐渐盛行。

我国消费结构有望渐进演变,化妆品仍属于占比较低的可选消费品类。

参考美日发展路径来看:我国与美国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东西方文化

背景等方面差异较大,与日本则在收入分配结构、东亚文化属性、消

费偏好等方面较为相似,均属于高储蓄率、低消费率国家。从大体的

消费支出结构变化趋势来看,我国也类似美日呈现出从基本的生活物

质需求逐步转向服务型消费,食品与衣着消费支出占比呈下降趋势,

交通通信与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化妆品类零

售额在社零中的占比相对其他品类仍处于较低水平,大约为

0.7%-1%,在6月或11月等大促月占比可增至1.5%。

我国人口基数及消费市场庞大,消费结构分层更为显著。我国消费市

场庞大,收入差距、人口年龄、教育水平、城市分布等多重因素导致

不同阶层在消费能力和内容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进而形成消费分层

现象,难以用单纯的升级或降级来概括,不同线级城市之间呈现的消

费特征各异。其中,一二线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老龄化程度较高,

消费行为相对超前,向理性简约回归的趋势更为显著;三四线城市则

主要呈现出生存型消费得到满足后向享受型的品质消费转变;五六线

及以下城市则受制于收入水平偏低、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等因素,整体

仍处于大众消费阶段,个性化消费意识未完全觉醒。中国消费市场仍

在多个品类呈现较强的品质升级需求势头。在过去两到三年中,虽然

有宏观经济及外部扰动,中国消费者仍在多个品类呈现出较强的品质

升级需求和为之支付溢价的意愿,其中,对于个护家清、护肤彩妆品

类的升级意愿在主要消费品类横向对比中处于中上游。

1.2美妆景气度复盘:零售环比回暖,市场整体呈现弱复苏

图表13:社零总额及化妆品类零售额当月同比(%)

-----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

中国:零售额:化妆品类:当月同比

2023年至今化妆品社零环比有所回暖。2022年由于物流受限等外部

因素造成短期波动,我国化妆品类零售额全年3936亿元,同比下降

4.5%,而后至2023年1-5月化妆品类零售额累计1619亿元,同增

9.7%,高于社零总额增速9.3%,口红效应属性进一步验证。整体来

看,化妆品零售额呈稳健增长但增速中枢有所回落,大促月占比有所

提升。2013-2022年间,化妆品类零售额CAGR约10.3%。

从主要消费板块上半年涨跌幅表现横向对比来看:大多消费板块受到

节假日催化呈前高后低走势。1-2月表现良好,3月以来表现欠佳,6

月有所回暖。年初至今,仅家电和纺服板块实现上涨,累计涨幅分别

为9.9%/1.9%,美容护理板块跌幅为-12.1%,表现相对居后。

根据青眼发布的《美妆消费趋势报告》,2023年第一季度化妆品市

场规模约2221亿元(yoy+7.95%),其中:1)线上渠道销售额约

806亿元,淘宝、京东、抖音平台总GMV为1037亿元(yoy+15.3%);

2)线下渠道销售额约1415亿元,全国CS渠道销售额约为566亿

元,调研范围内10000余家CS门店销售额为29亿元(yoy+2.2%)。

预估第二季度化妆品市场规模约2327亿元(yoy+8.4%),其中,线

上销售额预估为977亿元,线下销售额预估为1350亿元。从线上护

肤市场销售额及均价表现来看,2023年1-5月淘系+抖音平台累计

GMV为906亿,同比增长3.1%,整体呈现弱增长态势。从均价表

现来看,淘系及抖音平台护肤均价2023年初以来呈下降趋势,2023

年5月淘系/抖音均价分别为109/122元,同比23.9%/+13.8%。由

于Q1为消费淡季,商家以适当降价刺激消费需求,此外品牌在开年

换季推出新系列新单品的同时会对部分滞销产品进行调价以清库存。

医美消费回补较为强劲,一季度线下客流环比三位数高增。我们认为

医美作为高端美护需求贴合健康与美丽的消费发展主线,具备极强的

消费韧性与成长性,在消费整体环境复苏的beta之中存在更强的反

弹机会。2023年以来线下消费的场景复苏助力医美积压需求释放与

兑现,参考更美APP数据统计,2023年春节后医美平台多维度流量

数据实现强劲复苏,其中私信量/全平台下单量/全平台验单人数/全平

台GMV分别环比增长226%/193%/318%/207%。其中私域业务增长

靓眼,转诊咨询量/转诊到院核销人数/转诊核销GMV增长

362%/262%/381%-

困袅18:2023年春节后私域数据环比增幅

2023年春节后私域数据环比增幅

450%-I

381%

400%-362%

350%-

300%-262%

250%-

200%-

150%-

100%-

50%-

0%-

转诊咨询量转诊到院核销人数转诊核销GMV

2.趋势一:消费结构K型分化,高端化与大众化并行

短期内的经济环境波动影响收入水平和增长性,进而影响阶段性的消

费行为,长期的财富分配则影响阶层流动性进而逐渐改变消费理念和

结构。日本作家三浦展曾提出“第四消费时代”的概念,阐述了日本所

经历的四次消费变化,包括从物质享受到精神追求、从私有主义到共

享社会的大趋势。随着我国所处消费时代的演进,消费预计将呈现K

型分化趋势。K型分化即主打高端、差异化以及刚需、价低质优的产

品有望迎来较大发展机遇,而具备“伪豪华”与“轻奢侈”属性的产品可

能面临市场需求萎缩、竞争环境恶化的风险。

2.1化妆品消费力结构性承压,高性价比成为重点

化妆品消费市场在2023年一季度整体处于弱复苏态势,直播电商平

台成为消费者重要购买渠道,可有效刺激消费需求,但仍存在大促流

量红利消减、新兴渠道竞争加剧等问题。对于美妆企业而言,在消费

力承压的大环境下,在产品端打造护肤公式概念、与美容仪连带销售、

情绪和场景营销等成为增长的重要手段。从不同价格区间的产品销量

分布来看,护肤品类向中低端价格带集中,彩妆品类两极分化更为显

著。1)护肤类目:2023年第一季度109元以下产品销量占比合计

约66.2%,中低端定位的49-109元区间占比增幅较高,从28.0%增

至31.5%;2)彩妆类目:分化相对较为显著,214元以上的高档彩

妆和15元以下的高性价比商品销量占比有所增加。

支出理性化趋势下美妆消费力结构性承压,部分国货以性价比优势获

得亮眼表现。从2023年1-5月主要品牌在淘系和抖音平台合计的销

售表现来看:增速较高的主要为基数较小的国货品牌,如韩束、hbn、

欧诗漫、谷雨、溪木源等品牌在淘系和抖音平台1-5月累计的销售体

量约为4-7亿元,同比增速达40%-100%,其中主要为抖音平台增速

贡献较为亮眼;体量较大的品牌中,增速较稳健的主要为珀莱雅、欧

莱雅、玉兰油和自然堂,大多均属于中低端价格带;而高端和中高端

的产品表现则有所承压,如雅诗兰黛集团指出其高档美容产品在中国

的增速低于预期,一季度集团业绩优异的拜尔斯道夫也表示旗下高端

品牌莱粕妮销售额下降了12%o

从618大促主要品牌预售表现来看:据青眼情报统计,618预售期间

品牌表现有所分化,1)天猫:美容护肤/美体/精油类目CR20约63.9%,

TOP20中有4个国产品牌,总GMV占该类目的11.3%;彩妆/香水/

美妆工具类目CR20约78.3%,TOP20有6个国产品牌,总GMV

占该类目的15.2%。2)抖音:美妆品牌CR20约23.0%,仍以国货

品牌为主,但海外大牌亦逐步增加布局力度。

2.2医美消费多元化发展,熟龄及年轻用户需求各异

医美消费多元化发展,熟龄及年轻用户需求各异。熟龄医美消费人群

意愿稳中有升,年轻医美消费人群关注性价比并敢于尝试新产品。根

据德勤《中国医美行业2023年度洞悉报告》,医美消费意愿整体较

稳定,其中医美年消费>5万人群和36-40岁人群的医美消费意愿出

现较明显的提升,并未过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医美消费需求持续多

元化发展,机构和厂商不断深入洞察挖掘,成为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高端消费群体对于悦己类的消费持续性较强,据调查,高端消费人群

(即2022年在医美支出超5万元)中,超六成表示其2023年愿意

维持或增加在医美方面的消费。40岁以上的医美消费者中,62%表

示会在2023年继续维持或增加医美支出,且价格敏感度远低于其他

年龄段。受益于医美消费需求多元化,定价较高端但较长效的产品比

如少女针、天使针以及性价比较高的嗨体等均呈现良好增长趋势。

图A23:熟龄&年轻网共清^人3转段

熟龄额人群年轻医美人群

30岁以上30岁以下

平均家庭年收入50.6万31.3万

家庭年收入分布

平均医美年消费金数3万1.6万

50%的熟龄医美消费者年消费在1-5万;

30岁以下医美消费人群占比56%;

35岁以上医美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不降反

70%的年轻医美消费者年消费金额<1万;

增,其中23%年消费金额大于5万;

医美消费情况25岁以下人群中29%计划在2023年增加

40岁以上的医美消费者中,62%表示会在

医美开支或尝试更多项目,高于整体平均

2023年继续维持或增加医美支出,目价格

(23%)

敝感度远低于其他年龄段.

就台疗效果满意度的要求较高,更加看18更看重机构的环境和体睑,更加关注性价

机构选择医生的专业度,同时对治疗后的及时关怀比和折扣,89%的30岁以下人群愿意第一

跟进也有更高要求时间尝试新好提

医美消费结构表现分化,低价引流产品与高端品并行。参考新氧医美

产品评价体系,我们划分注射品类价格带为低价引流(1000元以下)、

中端品类(1000-3000元)、高端品类(3000元以上)。其中高端

价格带产品运行稳定,少女针、天使针、童颜针等三大再生针剂热度

不减,终端价格仍相对平稳。从玻尿酸单品类看,以水光为例的终端

消费呈现“K字”分布,瑞蓝等高端水光复购与粘性较强,注射价格仍

维稳,消费结构分化之下,中端价格带对应产品有所减少。低价格带

引流产品不断丰富,嗨体2.5ml、润百颜黑金、术唯可三大玻尿酸产

品分别以8.5/8.3/7.6的人气热度位居大众线的前三热度,对应售后

评价总数超5000+次以上。

3.趋势二:线下场景逐步复苏,线上平台呈现内部分化

3.1医美线下消费场景复苏,客流逐渐回补

从渠道角度看,消费环境承压致线下场景长期受损,但行业风险点已

逐步出清,客流与需求的回补带动线下消费恢复性增长,分板块看:

医美客流强势恢复带动盈利能力修复。从赛道整体出发,分场景看,

注射/光电/整形等医美服务需求强劲。以终端龙头机构商朗姿股份为

代表,2023年一季度医美业务收入同增30.7%至4.59亿元,带动集

团整体收入同增21.3%至11.39亿元,归母净利转盈至0.62亿元。

我们测算其中新设机构单位成本与固定摊销下降与客流爬坡带动盈

利能力持续修复,次新机构与成熟机构净利率水平有望恢复至

5%-10%o港股医美服务商医思健康显著受益于访港流量回升,自

2023年2月6日香港内地之间通关限制接触,赴港客流量爬升明显,

周末可突破10万人次,对比2019年恢复率已达50%。线下客流强

复苏下公司于FY2023Hl实现营收18.93亿港元(yoy+31.1%),

其中FY2023Q1与Q2销售额同增17.4%/19.1%至8.57/9.55亿港元。

高景气度传导与上游厂商出货交叉验证。终端医美成长可与上游产品

供给放量进行交叉验证,消费强需求向上传导至医疗器械厂商。龙头

针剂厂商爱美客2023Q1单季度实现营收6.3亿元(yoy+46.3%),

环比增速达40.2%,我们测算其中嗨体系列(颈纹+水光+熊猫针)

与濡白天使放量表现强劲,出货量增长可观。华东医药旗下医美业务

运营中心、全资子公司欣可丽美学依托核心再生产品伊妍仕持续拓展

注射填充市场,2023Q1医美实现营收2.1亿元,同比增长33.8%。

再生需求催化下,两大再生新品终端优异表现驱动厂商业绩高增。

生美与植发等泛医美服务寒冬已过,环比恢复明显。从生美与植发等

泛医美服务赛道看,行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竞争格局更为分散,在

经济与消费环境周期下行中中小型机构易淘汰出清。今年以来生美与

植发龙头机构复苏情况良好,持续占据行业相对优势,其中植发龙头

雍禾医疗主动调整定价分级体系,以提升植发业务与养固业务联动性

增强竞争壁垒与良性客户沉淀与转化。生美+医美服务商美丽田园在

2023年1-5月期间的客流、客单价均实现稳健增长,较2022年同期

呈双位数增长,较2021年同期相比客户到店消费额增长超20%。

2023Q1新增医美企业约9000家,存续机构数近10万家。据企查查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现存医美相关企业数已达9.78万家,其中广东、

山东、北京分别以1.21/0.94/0.66万家的数量位居区域分布前三。近

十年间医美新注册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其中2021年/2022年间新增

机构数达2.85/3.34万家,分别同增225.7%/17.3%。今年以来线下

经营活力恢复与医美需求强劲增长推动新一轮拓店潮,参考企查查数

据统计,2023年一季度我国新增医美相关企业9103家,同比增长

33.53%,开店速度环比2022年明显加速,行业景气度走出低谷逐步

回升。

图表26:2022年末医疗服务上市公司期末/新增机构数(单位:家)

龙头服务商拓店高增,加速占领终端市场。龙头机构韧性强劲,以内

生+外延增长模式积蓄成长势能加速抢占市场份额。其中朗姿股份

2022年新增成都晶肤医美门诊部,完成昆明韩辰的收购并表,旗下

深圳米兰柏羽已于2023Q1完成开业并升级为综合性医院,当前机构

数已有30家,我们测算2023年全年新增门店数达6家。美丽田园

于2022年新增41家门店(其中12家直营店,29家加盟店),同

时完成对19家生美,5家医美和1家抗衰抗衰门店进行升级,我们

预计今年仍维持高速扩店计划,有望新增门店29家。雍禾医疗植发

门店向低线城市下沉实现广度覆盖,在一线、新一线城市采取加密策

略探索“一城多店”深度布局,持续拓展史云逊门店,预计2023年全

国新增植发医疗机构/史云逊门店数量分别达22家/10家,北京综合

医院预计于2023年年中完工,实现深度覆盖。

3.2化妆品品牌加大布局线下,线上流量红利趋缓下平台表现持续分

线下化妆品消费自年初以来逐步回暖,为品牌和消费者产生链接的重

要途经。据中国化妆品报道,线下化妆品零售的普遍性复苏从3月下

旬开始,并充分体现在4月数据中。多个专柜、线下美妆集合店、美

妆品牌在4月的销售额均出现了同比较高的增长。线下渠道的试妆、

试色、产品解说等服务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线下的布局、设计

也可以让品牌更直观地传递其品牌观念。

美妆集合店:作为新兴渠道对于年轻客群有较大吸引力,具备一定品

牌力的集合店在今年逐步开始重新扩张。如THECOLORIST调色师

门店已连续4个月实现同店同比2位数高增长,其中4月店均GMV

同增超46%。同时在武汉、柳州、石河子、鞍山等地均有新店开业。

KKV在4月实现同比37%的同店GMV增长,今年已经在重庆、长

沙、无锡等地新开门店。WOWCOLOUR也有新店在今年开业。

CS渠道:传统CS一度受到新兴美妆集合店的冲击,但具备硬实力

沉淀的头部机构仍表现出有韧性的抗风险能力,迎来业绩回暖。据久

谦数据统计,屈臣氏、丝芙兰等渠道在4月平均同店销售额均有二位

数提升。屈臣氏最新规划2023年计划将开300家以上新店。止匕外,

据青眼调1万+CS门店,2023Q1销售额为28.89亿元,同比上升

2.2%o

品牌专柜以及门店:据久谦中台数据,多个化妆品牌同店销售额均有

提升,大多同比增长超二位数。其中,兰蔻、兰芝、资生堂、欧诗漫、

SK-IL香奈儿(美妆)、倩碧、M.A.C等品牌的同比增长超过100%。

化妆品品牌陆续加大布局可提供稳定利润来源的线下渠道,分渠分品

及价格体系管控等为主要挑战。据青眼统计,福瑞达生物、佩莱集团

等多家企业将线下写入发展战略中,花西子、润百颜、颐莲等在线上

活跃的美妆品牌均加速线下布局,主要通过单品牌店或者通过新零售、

美妆集合店,大多品牌采取两种方式相结合。华熙生物:旗下品牌米

蒂尔于近期开启线下动作,宣布入驻4000+家屈臣氏。润百颜在入驻

美妆集合店同时还在华东、华北地区一线城市开设直营单品牌店;珀

莱雅:去年线上渠道占主营业务收入超90%,今年将是线下重启元

年,将在日化渠道与在百货渠道重点发力,已在2月入驻美妆集合店

WOWCOLOUR;福瑞达生物:拥有瓒尔博士、颐莲等多个功效护肤

品牌,近期宣布将在今年全面发力线下,并提出首年打造共计3.5亿

回款的线下市场规模,覆盖线下2亿消费者的目标;佩莱集团:现已

拥有20余个品牌,表示将在今年重仓线下,预计在2025年完成打

造70000个线下网点。

流量红利趋缓下电商平台竞争愈加激烈,新兴社媒平台对于传统电商

平台持续分流。根据《2022中国电商市场数据报告》,中国网络零

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7853亿元,同比增速减缓至个位数+4.89%。

网络零售用户规模达8.45亿人,占网民整体的79.2%。主要平台中,

淘宝/天猫2023年第一季度GMV录得中单位数下滑,2022年京东

GMV约3.48万亿元,同比增长5.6%,而抖音GMV同增约80%,

快手GMV达9012亿元(yoy+32.5%)。随着电商平台生态持续进

化,呈现立体化综合竞争趋势,主要包括以下维度:1)规模范围:

决定了用户基数和商品丰富程度。如:平台用户不断下沉、品类/商

品/服务数量不断增加;2)平台属性:决定了用户粘性。如:从单一

属性的平台升级为内容化、社交化、电商化等融合平台3)赋能能力:

决定了平台吸附及变现能力。如:从单一广告投放、转化到提供直播

渠道、供应链扶持等赋能能力升级。

圉氐32:典型品黑骑点限时电商平台的意义和价值

典型品类特点及对电商平台的意义和价值

评估«标规横大小品牌效应重复购买人群翎增长潜力

美容个护蜥最高高女性为主高除

服装服饰大高高全人群较高奴

水果生鲜小低高全人群低大

数码家电大一般低男性为主低一般

从主要线上平台优势及品类特点来看:淘系覆盖品类齐全且具备丰富

消费者画像,生态之间协同赋能潜力较大;京东主要为自营+自建物

流打造在高售价/强时效性类目上的竞争优势;拼多多通过加码数码

电器实现规模的快速突破,并聚焦服饰、美妆个护品类,通过引进海

内外品牌提升平台形象。美妆具备品牌效应较高且复购率高,毛利和

增长潜力均较大的特点,为各电商平台重点布局品类。

美妆品牌对于不同平台的定位及策略也有所差异。目前淘宝天猫仍为

大多品牌的核心渠道,对于收入规模和利润均具有重要意义,为推新

的重要渠道;抖音则由于具备流量红利以及内容属性,为部分品牌的

重要增长发力点,在品牌推广营销和销售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自播

间的精细化运营成为改善渠道利润率的重点;京东平台则具备一定物

流优势,可满足部分时效性需求较高的消费场景;其他平台中,小红

书由于美妆用户密度较高成为品牌重要的宣传营销平台,唯品会和拼

多多则为长尾货品清库存或向下沉市场渗透的主要发力渠道。

美妆市场在线上传统电商平台增速有所放缓,抖音等平台持续分流。

据一面数据统计,线上主流电商平台销售额,2019-2022年整体护肤

市场增速分别71.0%/31.0%/27.1%/1.2%,增速有所放缓。据魔镜数

据统计,2023年1-5月淘系+抖音平台累计护肤GMV为906亿,同

比增长3.1%,其中淘系平台护肤GMV604亿元(yoy-11%),抖音

平台护肤GMV302亿元(yoy+50.6%),占比淘系约一半。

据青眼情报统计,从2023年618大促主要平台表现来看,天猫大盘

平稳,抖音仍有所分流。

1)天猫(5月26日-5月30日):美妆GMV约85.87亿元(yoy+0.03%),

产品均价为357元(yoy+1.81%)。其中美容护肤/美体/精油类目

GMV约73.71亿元(yoy-3.63%),产品均价为385元(yoy+0.61%;

彩妆/香水/美妆工具类目GMV约12.16亿元(yoy+29.98%),产品

均价为249元(yoy+18.87%)。

2)抖音(5月25日-5月30日):美妆预售GMV约30.21亿元

(yoy+60.3%),产品均价为75.8元。其中美容护肤类目GMV约

19.68亿元(yoy+47.2%),均价为82.4元;彩妆香水类目GMV为

7.2亿元(yoy+65.7%),均价为46.3元。美容个护仪器类目GMV

为3.03亿元(yoy+195.3%),均价为2144.5元。

3)京东(618开门红4小时20:00-24:00):京东美妆1000家品牌

同增超100%,兰蔻、欧莱雅、珀莱雅、赫莲娜、YSL等大牌表现亮

眼,止匕外,部分新锐国货品牌增长态势强劲,HBN、夸迪、瓒尔博士、

肌活、溪木源等超800个新锐及产业带品牌同增超100%。店铺热销

榜位居前三的分别是丝芙兰、欧莱雅、珀莱雅。

从淘系/抖音平台的主要细分品类表现来看,面护套装/精华/乳液面霜

/面膜仍为平台的核心品类,淘系平台大多品类增长承压,抖音平台

中低客单品类增速较高。淘系:据魔镜市场统计,细分品类占比方面,

面护套装〉精华〉乳液面霜〉面膜,2023年1-5月在护肤类目占比

分别为22.2%/14.0%/12.7%/10.5%,大多品类增长承压,同比下降

10%-20%-抖音:据魔镜市场统计,细分品类占比方面,乳液面霜

>面膜>面护套装〉精华,2023年1-5月在护肤类目占比分别为

19.1%/17.7%/15.0%/12.9%,其中,面膜/防晒/化妆水等较低客单品

类增速较高,同增约50%-80%。

图《37:海系/异*平台主要时凡细分品类转售联及增逵情次〈忆汇.%)

海系/排音平台主要护肤细分品类俏售额及增速慵况(亿元.%)

海系科音

2021年20222023年1-5月2022年20234讣5月

GMVyoyGMVGMVyoyGMVGMVyoy

面护套装59311.5%479-19.2%134-118%964530.5%

精华33911.9%337-0.4%84-17.7%964123.6%

面BI289•8.1%253-12.5%64-17.0%11053782%

乳液/面用26313.4%25338%7734%1315855.1%

眼部护理12527%105-15.7%28-19.8%532644.9%

[化妆水原联水

1156.1%98•14.7%29-16.8%341759.6%

防晒10221.3%91-10.4%3667%211778.3%

4.趋势三:产品结构持续推新,纵向迭代延长生命周期

4.1医美管线:胶原蛋白、能量源医美与体重管理的新风口

品类创新与管线迭代推动行业持续成长。医美由上游医疗器械产品与

服务的供给创造需求,以品类的丰富与创新持续维系成长生命力。轻

医美以低风险、可逆性、渐进式等特点已居于行业主流,对于产品创

新与迭代的要求较高,在材料、适应症、体验度等方面均不断升级。

分赛道看,注射类产品迭代规律由点向面,逐渐拓展丰富适应症,在

填充介质上由单一品类走向新兴材料与复配溶液。光电设备由浅入深,

由弱至强,在能量源上从激光/脉冲光等低频能量逐步发展至射频、

超声等深度能量,从皮肤浅层治疗渐入深层提拉抗衰。

管线趋势一:由面部走向身体,减重市场的新机遇。由于生活标准改

善与极度缺乏身体锻炼等原因,我国肥胖人口迅速增长,据

Frost&Sullivan数据测算,2021年我国肥胖人数已达2.3亿,预计

2026年将增长至2.83亿(2021-2026CAGR=4.23%),2030年可

达3.29亿(2026-2030CAGR=3.84%)。庞大的肥胖人群与减重需

求支撑下,美护发展方向由面部走向身体管理,减重产品市场具备极

大增长动能。参考爱美客港股招股书数据,2021年我国体重管理产

品市场规模为21亿元,预计2026年可达111亿元,期间CAGR为

39%,其中溶脂针类产品规模达12.2亿元。

溶脂针:定位精准,局部溶脂。溶脂针通过将去氧胆酸和磷脂酰胆碱

等有效溶脂成分注射至皮下特定部位,溶解脂肪细胞膜后将脂肪细胞

分解成微小脂肪酸,并通过代谢系统排出体外,减少局部脂肪堆积实

现塑形管理。其中去氧胆酸对脂肪细胞破坏清除效果更为直接,并且

靶向性更强,与蛋白质结合后会失去对包膜的溶解作用,可保护皮肤

和肌肉细胞。目前仅有艾尔建旗下Kybella去氧胆酸溶脂针为唯一获

得美国FDA许可的局部注射下颌局部脂肪增多的注射溶脂药物。

GLP-1激动剂:引领全维度减重新风向。GLP-1受体激动剂此前为

糖尿病治疗药物,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从而降低

血糖。且GLP-1同时具备延缓胃排空和抑制下丘脑摄食中枢的作用,

适应症得以逐步拓宽至超重人群减重管理。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为

主流两款GLP-1受体激动剂类降糖药,分别于2014年和2021年被

FDA批准用于体重管理。参考2023年版《ADA糖尿病诊疗标准》

与JAMA相关研究,较利拉鲁肽对照组,司美格鲁肽在实验组体重

减轻功效显著提升,在心血管代谢方面的综合获益较高,可显著改善

患者血压血脂等多项指标。

图氐41: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68周减重效果对比

SMMgM4t.l40•(•*II!)lUfbMt10.(11

在研管线储备丰富,有望填补国内减重产品合规空白。体重管理赛道

空间广阔,各大药企与医美厂商相继储备丰富管线。1)溶脂针赛道:

当前国内暂无合规溶脂针注射产品,三大厂商已布局管线研发,南京

迈诺威已在国内启动用于治疗须下脂肪堆积的去氧胆酸注射液III期

临床试验,复锐医疗科技旗下RZL012溶脂针采用NCE有效成分,

较传统溶脂成分更具靶向性,目前已处于美国叱期临床试验阶段,

未来有望于国内引进上市。2)GLP-1激动剂赛道:华东医药已实现

领跑,用于糖尿病治疗的利拉鲁肽注射液已于2023年3月在国内上

市,减重适应症于2022年7月开始受理,旗下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也

已完成国内I期临床试验。爱美客、复星医药、四环医药均积极着手

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管线研发。

管线趋势二:能量源医美由浅入深,由点向面。至2021年全球能量

源医美器械销售额已达43.8亿美元,行业规模在新品迭代与创新下

仍维持可观增长。光电产品迭代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由激光、强脉

冲光等浅层能量源设备逐步向射频、超声等深层能量源发展。主流光

电能量穿透效果与能量强度呈现超声波〉射频〉强脉冲光/激光。能量

形式作用于表皮可达到消炎抗菌、祛痘、祛斑和美白的作用;作用真

皮层可达到紧致、除皱、刺激再生等目的;作用皮下脂肪层可达到减

脂瘦身的目的,而作用于SMAS筋膜层则可刺激胶原蛋白再生,实

现抗衰。终端产品以热玛吉、超声炮、Fotona4D,热拉提等为代表,

通过高强度能量触达深层皮肤,刺激胶原蛋白再生实现紧致抗衰等功

效。

单品迭代升级,创新全身美丽体验。从同一技术演进来看,产品迭代

与舒适度升级也为单品发展规律。以复锐旗下Harmony系列为例,

同一产品每6-7年实现系列全新升级与优化,当前最新产品DPL黑

金超光子配备19个应用端口,其中最新款手具ClearskinPro每脉冲

可产生高达3000mJ的能量,非剥脱性的饵玻璃1540nm激光能深

入皮肤破坏座疮丙酸杆菌,在保持表皮完整的同时减少皮脂分泌。

In-motion速滑技术与四档温度调节专利优化治疗过程中的皮肤舒适

感,可实现无痛嫩肤;并且In-motion速滑技术极大提高治疗效率,

可实现光子嫩肤全身治疗。

强强集结,光电跨品类联合治疗兴起。从品类矩阵看,终端的治疗服

务由单一能量源走向“射超结合”、“热超结合”等光电联合治疗,例如

部分机构针对面部松弛衰老的求美者,推出强效抗衰套餐,包括热玛

吉全面部和超声炮全模式等两种以上抗衰治疗。同时针对求美者多元

化美容需求,将注射类项目与光电类项目结合,例如皮秒激光+交联

玻尿酸注射,M22超光子+嗨体水光等光电+注射疗法,结合优质轻

医美管线实现1+1>2的美护效果。管线趋势三:自然美学引导下,

胶原蛋白的新蓝海。注射填充主流品类长期为玻尿酸制剂所占据,

2021年少女针、童颜针、天使针三款再生新品获批与重组胶原蛋白

技术进步标志自然美学引导下胶原蛋白类产品的风口再起。对比传统

玻尿酸,胶原蛋白注射剂的优势体现在乳白色柔软质地可用于软性部

位的肤色调和,以及美白淡化眼圈的作用,且不易出现丁达尔现象与

亲水肿胀症;再生针剂则兼具即时填充与长效再生效果,更适宜骨性

部位填充,以渐进式美化与高性价比媲美大分子玻尿酸在填充领域的

优势。分路径看,胶原蛋白行业的趋势演化呈两大分支:

基因技术进步与量产成本下行,重组胶原蛋白渐上风口。过去受填充

场景有限、原料成本高昂、注射难度较大等限制,传统胶原蛋白类针

剂在安全性、持久性与定价方面有所桎梏。近年以来,重组技术的成

熟发展与巨子生物、创健医疗、锦波生物、聚源生物等几大重组胶原

蛋白厂商的产能释放下,胶原蛋白行业再度开启新风口。参考巨子生

物招股书与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测算,2023年我国胶原蛋白产品市

场规模有望达540亿元,其中重组胶原蛋白与动物源胶原蛋白各占

270亿元,预计至2027年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提升至1740亿元,

期间CAGR达34.0%,其中重组胶原蛋白渗透率达62.3%。在医美

肌肤焕活领域中,2023年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达65亿元,预计至

2027年有望提升至137亿元,期间CAGR达20.5%,其中重组胶原

蛋白渗透率提升至9.7%。

图表47:中国肌肤焕活应用市场规模(单位:十亿元)

胶原蛋白透明质酸

胶原蛋白合规产品有限,精准卡位眼周填抗衰与水光市场。胶原蛋白

注射剂具有美白、抗衰、保湿、补充养分等功效,可在全面部注射实

现皮肤弹性及含水量提升、美白抗炎等功效,其中添加交联剂的胶原

蛋白注射剂具有一定支撑力,可用于软组织填充。当前我国医美市场

仅有4家公司旗下的5款胶原蛋白产品获国家药监局HI类批证,合

规产品高度有限。主要获批注射剂为台湾双美生物旗下三款I型猪胶

原蛋白注射剂肤丽美、肤柔美、肤莱美,应用于改善组织老化和黑眼

圈,以及面部轮廓修饰。长春博泰旗下弗绳为牛胶原蛋白,相比猪皮

胶原质地更为致密均匀,可通过补充胶原蛋白提升人体真皮层厚度与

张力,以改善皮肤松弛、暗沉、皱纹等问题。以薇旖美为代表的重组

人源化胶原蛋白具备极强生物相容性与修复特性,可用为胶原水光进

行皮肤深度滋养。

再生时代的新纪元,存量替代与增量需求双驱动。合规化发展与产品

供给持续丰富孕育新品类成长机会,自2021年以来再生类产品引领

注射类市场发展新方向,以即刻填充+渐进式美丽的效果在终端备受

欢迎,其浓度与形态的不同配方可替代部分玻尿酸注射市场,比较大

分子玻尿酸在填充领域中更具竞争优势。再生元年以来,天使针、少

女针、童颜针等多款产品陆续获批,终端品类的持续丰富由供给创造

需求,可进一步推动市场扩容。据Frost&Sullivan数据测算,2022

年合规再生针剂出货口径同比增速高达300%+,预期至2025年出货

规模有望近15亿元,在2021年-2026年/2026年-至2030年的复合

增长率分别达74.9/19.9%o

“即刻填充+渐进美丽”备受追捧,爆品起量放大填充市场优势。再生

爆品少女针、天使针分别以PCL/PLLA微球引发人体排异反应诱导

成纤维细胞再生胶原蛋白,上市以来通过牌照授权制度为合规机构与

医生认证,加强B2B2c联动推广,入驻美莱、艺星、伊美尔等大型

医美连锁机构。参考华东医药公告旗下全资子公司欣可丽美学

2023Q1医美实现营收2.1亿元,同比增长33.8%。依据爱美客2022

年报凝胶类产品收入占比,我们测算2022年濡白天使针单品收入超

3亿元,出货量近10万支,预计2023年出货量有望实现翻倍增长至

20万支以上。长春圣博玛旗下童颜针艾维岚差异化定位全面部与浅

层填充,入驻米兰柏羽等高端轻医美机构,价格管控优秀并受益于稀

缺竞争格局。

4.2化妆品:聚焦核心功效赛道竞争加剧,热门概念及成分持续创新

在产品有效和安全的核心需求下,美妆消费者对于细分功效的诉求具

备多样性,且其护肤知识体系的专业化程度不断进阶,化妆品在产品

的品类、功效、成分等多方面具备较强的创新性,为品牌商推新提供

多维发力点。

从2023Q1美妆个护细分品类表现来看:根据魔镜市场情报,细分品

类增速方面,淘系平台美妆个护赛道整体在2023Q1表现欠佳,多数

细分类目为负增长,仅头发清洁、面部美容工具和纸品/湿巾三个类

目实现正增长,其中头发清洁部分的增长高达162%;销售额方面,

前三名面部护理套套装、面部精华、乳液/面霜均属于护肤类目,2023

年Q1面部护理套装GMV达87亿元,为第一大细分品类。

从2023Q1热门产品来看:美容仪器为高增长潜力赛道,红光面膜仪

在2023Q1增速高达798.3%,行业内也进行了冰射频新技术迭代。

整体来看,追求健康、科学美容、整体性皮肤健康为当下主要趋势,

抗老领域新兴温和成分补骨脂酚2023Q1同比增速超191%,植物泡

泡染发剂增速达80.1%,身体素颜霜中多添加养肤成分,增速同比达

151%,发型神器玉米夹满足当下追求高颅顶、高发量的需求,增速

达到311%。

困於54:2023Q1沟系美秋小护本道TOP10类目GMV人增遗

■容个产行业相关■含■窗■通及杜交声■・透气海・

■wt.

240%

190%so万*HHHB

140%

6国体身■,洛牙片

Rtt4.44Z

1X®自动电及佛

・通速

随着消费者护肤需求不断进阶,对修护/美白/抗衰老功效的关注度显

著提升。根据美丽修行大数据统计,2022年在各功效宣称的护肤品

中,保湿、滋润和修护占据消费者关注度前三位,对美白祛斑、抗皱

和修护舒缓的关注度同比显著提升。

各功效对应的热门成分各异,为产品创新提供支撑点。从热门成分来

看,具有抗衰、美白祛斑、舒缓修护的功效成分更多受到消费者关注

和认知。抗衰老成分中,透明质酸、维生素E类及多肽类使用率领

先,且多肽类增长趋势良好。美白成分中,传统的烟酰胺仍位列使用

率榜首,但同比有所下降,新兴的植物美白成分则快速增长,如牡丹

根皮、母菊花等。敏感肌人群则有所分化,油敏肌更关注控油/祛痘

成分,干敏肌更关保湿/抗衰成分。

美妆热门概念持续创新,反映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护肤需求。在“成

分党”和“抗老抗氧”两大护肤热点的加持下,“早C晚A”一度成为护肤

热门概念,但该方式主要成分为高浓度的VA醇、VA醛,对于敏感

肌使用有一定限制。在“敏感肌+抗衰老”功效的需求下,遵循“日间防

御+夜间修护”的“早P晚R”成为承接“早C晚A”的新兴热门护肤概念,

其配方更温和适合敏感肌,用麦角硫因、虾青素、植物多酚、白藜芦

醇等代替VC起到抗氧化作用,用玻色因、补骨脂酚、胜肽等代替

VA起到修复作用。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引发较高热度讨论,反映

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护肤需求。

整体而言,在美妆行业增速中枢趋稳以及消费者心智趋于理性化和专

业化的大背景下,品牌商业绩增长的稳健性核心更多来自于自身优势

的持续积淀。核心观测主线包括:

1)研发布局为长期优质增长基础,品牌科研投入红利有望逐渐显现。

美妆用户消费支出逐渐理性化并在护肤专业性方面逐渐提升,从原来

的关注成分进阶到关注不同成分的科学配比和复合协同,成分原料和

技术更迭是品牌累积品牌溢价的基础。主要头部化妆品企业逐步加大

自主研发投入,以独家研发体系来建立差异化竞争力,围绕核心活性

成分与主打功效开展品类和产品的系列延伸成为重要策略,首席科学

家、研发中心、自有原料、专利技术、引入全球名企研发背景人才等

已逐渐成为头部美妆企业的标配。如巨子生物凭借在重组胶原蛋白领

域的研发优势,赋能旗下可复美等品牌实现亮眼增长。

2)产品推新为商业化落地发力点,大单品打造及品类系列化延展为

重要发展路径。由于单品类市场容量有限,品牌对于品类布局需较为

全面,较好的发展路径为首先通过精华、眼霜、面霜等高势能高毛利

品类打造核心大单品,夯实品牌的消费者心智,并逐渐延伸至面膜、

水乳等大体量品类进行放量,实现系列化延展,并对于不同系列进行

差异化定位,扩大对于用户细分需求的覆盖,如珀莱雅通过红宝石/

双抗/源力/美白等系列的布局均通过精华大单品为切入口,不断进行

细分品类拓展,实现业绩稳健增长。

3)打造用户需求洞察及市场反应能力,热门护肤成分及概念有助于

产品放大销量。由于美妆市场具备较强的创新性,且美妆用户的消费

需求在持续细分进阶,品牌需对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热门概念、热门成

分等趋势有较强的洞察和把握能力。如可复美、丸美等品牌通过胶原

蛋白热门赛道实现亮眼增长,瓒尔博士则通过微生态护肤概念逐渐培

育用户认知,有望稳步扩大市场份额。

4)构建多品牌矩阵,积累集团化运营能力打造长期成长空间。由于

美妆市场仍为充分竞争市场,单品牌体量具有上限,因此对于企业而

言搭建差异化定位的品牌矩阵为打开中长期成长空间的重要路径。如

珀莱雅公司旗下除护肤主品牌珀莱雅之外,打造子品牌彩棠

/Off&Relax分布主打彩妆/洗护赛道,并持续打磨提升大中台赋能的

集团化运营能力,多个品牌有望共同发力贡献良好业绩增长。

5.投资分析

5.1板块概览:估值高位回落,已近历史中位水平

估值高位回落,已近历史中位水平。复盘板块历史估值,以市盈率

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估值指标,美护板块自2023年以来调

整幅度较大,其中化妆品、医美板块截止6月7日综合PE估值水平

分别为43.9/33.1倍,均处于历史中位水平。结合行业景气度有望持

续回暖,配置价值逐步突显。分环节来看,化妆品板块:品牌商/代

运营/原料代工商目前PE估值水平分别为45.9/52.3/28.7倍,其中品

牌商处于历史中位水平,代运营处于历史偏高位水平,原料代工商处

于历史偏低位水平。医美板块:上游针剂厂商/下游终端机构目前PE

估值水平分别为44.8/74.5倍,其中上游针剂厂商估值已回落至历史

中位水平,下游终端机构虽有大幅调整,但受业绩回暖爬坡影响,处

于中偏高水平。

图装61:化妆品细分板块估值情况(PE-TTM-整体法、制除负值)

美护消费仍具备较强韧性,但在短期内需求疲软、渠道红利消失的行

业下行阶段,板块经营表现出现分化。随着监管层面不断规范引导行

业正规发展、良性竞争,优质龙头在合规经营、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

优势逐步突显,后续有望持续通过能力圈升级以及客户认可度积累提

升市场份额,贡献优异业绩增速。

医美板块:关注高端可选强势反弹,把握Beta复苏中的龙头机遇。

2023Q1以来线下消费场景复苏良好,客流回补强劲有助于释放长期

积压的消费需求,短期业绩强劲回补中终端机构有望在低基数基础上

实现业绩高增。长期趋势中,颜值经济发展与高端可选需求升级仍为

成长主题,我们继续看好兼具研产壁垒的医美上游医疗器械龙头,强

研产实力与渠道营销力有望最大化新品类与新材料的成长性。

化妆品板块:随着行业逐步转向优质发展,品牌商环节整体表现稳健

但有所分化,由于消费者护肤知识体系提升,功效护肤赛道表现预计

仍将更优,渠道端抖音为必争的红利赛道。优质龙头有望通过研发投

入加码以支撑产品矩阵更新迭代,并叠加多平台精细化运营能力提升,

稳步打造多品牌矩阵,从而在业绩端实现良好增长。

5.2重点公司分析

爱美客:濡白天使持续放量,多元关管线延续高增。

医美上游针剂龙头,再生品类+嗨体系列延续高增。爱美客凭借嗨体

系列占据注射品类优势地位,全年发力主线持续依托1)濡白天使:

定位高端再生市场,主打骨性部位填充与渐进式美丽,积极优化销售

与渠道策略,参考新氧终端评价位居竞品前列。我们预计2023年天

使针全年出货量有望超20万支,收入体量超6亿元。2)嗨体系列:

1.5颈纹产品已占据颈纹市场先发优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