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设计规程第1部分z导轨梁式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设计规程第1部分z导轨梁式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设计规程第1部分:导轨梁式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安徽省地方标准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设计规程第1部分:导轨梁式DB34/T4251.12022主编部门: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部门:安傲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施行日期:2022年12月29日2022合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告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批准发布"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等114项地方标准的公告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批准"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等114项安徽省地方标准,现予以公布。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34安徽省地方标准清单序号地方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1DB34/T4246-202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监理导则制定2022-06-292022-12-292DB34/T4247-2022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节能量核定规程制定2022-06-292022-12-293DB34/T4248-2022建筑风貌设计导则编制指南制定2022-06-292022-12-294DB34/T4249-2022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技术标准制定2022-06-292022-12-295DB34/T4250-2022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制定2022-06-292022-12-296DB34/T4251.1-2022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设计规程第1部分:导轨梁式制定2022-06-292022-12-297DB34/T4252.1-2022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施工及验收规程第1部分:导轨梁式制定2022-06-292022-12-295根据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标准,并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定义;3.基本规定;4.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5.车辆;6.限界;7.线路;8.道岔;9.车站建筑;10.轨道梁桥工程;11.车站结构;12.供电系统;13.列车控制系统;14.通信及其他系统;15.综合调度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6.机电设备17.综合车场;18.防灾与救援;19.环境保护。本规程由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管理,由蚌埠云轨交通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本规程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蚌埠云轨交通有限公司(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双墩路2581号,邮编:233002)。主编单位:蚌埠云轨交通有限公司安徽省综合交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参编单位:比亚迪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东部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轨道交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蚌埠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编写人员:阮惠强龙伟海陈楷青朱斌杜伟何涛刘少凯赵伟晏杰龙毛玥鸿王瑞陈剑陈安英刘华林李阳刘稳王斌易专陈健魏安吉尹靖罗云鹏完海鹰唐泉赵春光凌建祥姜艳丽王田坡宋光辉何森君万力刘锡良熊雳肖潜飞温龙明李伟邹景峰吴爽方菲苑袁正军章逸然主要审查人员:方新涛吉敏廷陈修和陈刚程韶清刘培泉郑建中吴倩张孝法71总则 2术语和定义 3基本规定 4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 4.1一般规定54.2系统运能 4.3行车组织 4.4配线 4.5运营管理 5车辆 5.1一般规定 5.2列车编组及定员 5.3列车安全与应急设施 5.4车体 5.5转向架115.6制动系统 6限界 6.1一般规定 6.2制定限界的参数 6.3车辆限界 6.4设备限界 6.5建筑限界 6.6站台建筑限界 7线路 7.1一般规定 7.2线路平面 7.3线路纵断面 7.4车挡 8道岔 8.1一般规定248.2道岔类型 8.3道岔设备 8.4道岔设计269车站建筑 9.1一般规定 9.2车站总体布置 9.3车站平面 9.4车站出入口 9.5人行楼梯、自动扶梯、电梯 9.6站台门319.7无障碍设施 10轨道梁桥工程 10.1一般规定3310.2设计荷载 10.4结构设计 11车站结构 11.1一般规定 11.2设计荷载 11.3结构设计 12供电系统 12.1一般规定 812.2变电所 12.4电缆 12.5动力照明 12.6电力监控 12.7过电压防护与接地 13列车控制系统 13.1一般规定 13.4控制方式 14通信及其他系统 14.1一般规定57 14.3乘客信息及服务系统 14.4售检票系统 14.5安防系统 14.6其他5915综合调度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5.1一般规定 15.2综合调度系统 15.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5.4控制中心6315.5控制中心设施 15.6其他 16机电设备 16.1通风空调 917综合车场 17.1一般规定 17.2功能及任务 17.3运用整备设施 17.4维修设施 18防灾与救援 18.1一般规定 18.2消防及防排烟 18.3救援疏散 19环境保护 19.1一般规定 19.2噪声与振动 19.4空气污染及废弃物回收 …7719.5污水与废水处理77附录A道岔(资料性附录) 附录B限界(资料性附录)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 7.1GeneralRequirements…………………177.2planeoftheLine…177.3profileoftheLine…22Bumper-…Turnout…248.2classificationofTurnout…258.3EquipmentofTurnout………25Turnout…269stationBuilding…28Requirements……………289.2overallarrangementofstation………………289.3stationplan…29Exits…Elevators-……319.6platformDoor…31Facilities…10GuidewayandBridgeEngineering………33Requirements…33Loads…3410.3stiffinessRequirements……………38Design…………………3810.5structuralRequirements……………401lstationstructure…Requirements…Loads-…42Design…………………42Demand…43substation…45cable…47Lighting…47Monitoring…4812.7overvoltageprotectionandGrounding………………49system…5113.1GeneralRequirements…………5113.2BasicRequirements…………………5213.3compositionRequirement……………5313.4controlMode…5313.5subsystemRequirements……………54Requirements………55Requirements…………57system…………57system…58system……59others…5915IntegrateddispatchingandAutomaticFirealarmsystem………61Requirements…………61system…………………61system……………6215.4controlcenter…15.5controlcenterFacility………64others…65Equipment…………6616.1ventilationandAirconditioning………-6616.2watersupplyandDrainage………………-6613Depot……69Requirements…………69Task…69facilities…71Facility…7118DisasterpreventionandRrescue…7318.1GeneralRequirements……7318.2Fireandsmokeprevention…73Evacuation…74communication…19Environmentalprotection…76Requirements………7619.2Noisepullutionandvibration…7619.3ElectromagncticRadiation………76recycling…………77treatment…………77AppendixATurnout…78AppendixBGauge…8l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87ListofQuotedstandards……88Explanationofprovisions…………91靠,技术先进,功能合理,经济适用,节能环保,制定本规程。行速度不超过80km/h,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不宜大于1万人次的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导轨梁式)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设计。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安徽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定义2.0.1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导轨梁式)车辆lowcapacityrail由动力电池驱动,采用橡胶车轮,利用走行轮和设于走行轮下方、内侧的导向轮,实现在轨道梁上行进和转向的车辆。采用高架敷设方式为主,通过导向轨道在专用线路上运行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2.0.3轨道梁trackbeam承载车辆荷载和列车运行导向的结构,同时也是列车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疏散通道等的载体。2.0.4轨道梁桥trackbeambri由轨道梁与直接支承轨道梁的桥墩、台及基础组成的桥梁体系。2.0.5滑移道岔sliderswitch通过滑块结构的水平移动,改变滑块与道岔前方和后方轨道梁的衔接方式,实现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导轨梁式)车辆行驶方向转换的机械设备。设有停车线、检修线、洗车线等设施的场所,承担列车的日常停放、维护、检修、充电和清洁等功能。2.0.7疏散通道evacuationcorridor在轨道梁中间设置的供车上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疏散至安全地带的通道。置于列车两端,供乘客在紧急情况下快速疏散的列车设施。2列车达到GB/T32590.1定义的自动化等级4(GOA4)的运行能力。无人区域指全自动驾驶轨行区,一般包括正线、出入线、停车线、洗车线。2.0.11有人区域someonedistrict有人区域指除了无人区域以外的轨行区,一般包括检修线、工程车线。2.0.12充电设备cha指由取流装置、授流装置及其他设备组成的可实现车载动力电池自动化充电作业的设备。2.0.13综合调度系统integrateddispatching具备在全自动运行模式下对列车集中调度与监控、车站机电设备监控与管理等功能的系统。343基本规定以高架敷设方式为主,列车宜采用全自动运行模式。系统远期最大设计行车对数不宜小于30对/h。体设施和设备宜根据客流预测和轨道交通智能化进程分期实施。期间不可更换的结构构件,以及因大修会对运营造成严重影响的结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应产品成熟可靠,技术经济合理,并逐步实现标准化、系列化。观要求设计,占地应集约,体量应简约,结构形式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车站应结合城市规划考虑综合开发,以简易化、轻量化为设计原则;为方便乘客进出站,车站宜与周边建筑、商业设施、人行天桥、骨干公共交通站等设施相结合。54.1一般规定高效的运营组织方案,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服务。应大于60km/h。理模式,线路宜以高架敷设为主,在安全防护系统的监控下保障列车安全运行。证安全,提高效率;运营管理机构的设置应符合运营功能需求,定员应根据管理机构进行配置。按照由南向北为上行方向,反之为下行方向;由西向东为上行方向,反之为下行方向。对于双线环线,外侧线路应为上行方向,内侧线路为下行方向。4.2系统运能足预测的远期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的需要,不宜小于每小时乘客站立面积宜按每平方米站立46名乘客计算。间、过岔速度、列车长度、列车车门数量及停站时间等因素综合确定。客的能力和乘客自救方式所需的应急设施及疏散程序。4.3行车组织发车,站站停的模式;平峰时段固定发车间隔,无上下客车站可跳站通过。活运营的组织模式。于10min;远期高峰时段行车间隔不宜大于3min,平峰时段不宜大于6min。求。车站设计最小停站时间一般站宜为25s,换乘站和折返站停站时间宜为30s。能、规划要求和客流需求确定,最大编组不宜大于4编组。材料供应、行车指挥及运营管理等功能。4.4配线建筑和工程条件灵活设计。式,折返形式应满足远期的折返能力要求。状态的需求,在双线区段设置必要的渡线或停车线;停车线设置间距应不大于15km,并在其间根据需要加设渡线。车场规模受限,出入线设置条件困难时,可采用单出入线。75.1一般规定5.1.1列车应确保在寿命周期内正常运行时的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同时应具备故障、事故和灾难情况下对人员和列车救援的条件。5.1.2车辆主要技术规格应符合表5.1.2的规定。表5.1.2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导轨梁式)车辆的主要技术规格名称车辆类型备注MCMMC头车,M中车车体长度(mm)车体长车体宽度(mm)车辆高度(mm)≤3500轴距(mm)前悬(mm)后悬(mm)轮距(mm)地板距走行面高度(mm)AWO(空载)贯通道长度(mm)最小转弯半径(m)每辆车单侧车门数(个)车门开度(mm)≥1300车门高度(mm)≥1850疏散门开度(mm)≥550疏散门高度(mm)≥18008名称车辆类型备注MCMMC头车,M中车载客人数座位数(个)定员人数(人)超员人数(人)轴重(t)轴荷构造速度(km/h)最高运行车速(km/h)性能行车制动平均减速度(m/s')电制动应急制动平均减速度(m/s')机械制动最大坡度正线8060km/h车内噪声[dB(A)]≤72空载,60km/h车外噪声dB(A)静置≤70行驶≤72空载,60km/h能耗指标车·公里能耗(kw·h/车公里)kwh(车·km)≤0.55定员,车辆平均每节车每行驶一公里每人百公里能耗(kw·h/人百公里)kwh/(100km·人)定员,车辆平均每个人的百公里牵引能耗耗电量动力电池电量(kw·h)电压等级(V)DC750注:平稳性sperling指标参考《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鉴定5.1.3车辆及其内部设施应使用不燃材料或低卤、低烟的阻燃材料。9启、车门未安全关闭时不能启动列车。并便于取用。乘客疏散和救援的通道和空间位置。在定员条件下能在最大坡道上的可靠停放。5.3.6列车应具备下列故障运行的能力:1在定员载荷工况下,当列车丧失1/2动力时,应能在线路最大坡道上起动,且能运行到邻近的车站清客,并应以不小于15km/h的速度返回综合车场;长度)且处于定员状态及失去全部牵引动力的列车连挂,应能在线路最大坡道上起动,且能运行到邻近的车站清客,并应以不小于15km/h的速度返回综合车场。5.4车体5.4.1车体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计寿命为30年;2车体应采用铝合金或其他轻质材料。在使用期限内承受正常载荷时不应产生永久变形和疲劳损伤。况下采用低卤、低烟的阻燃材料,且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机车车辆用阻燃材料技术条件》TB/T3138的相关要求。5.4.3车体应标识起吊位置。5.4.4车体的内外墙体之间,以及底架与地板之间,应敷设吸湿性小,膨胀率低,性能稳定的隔热、隔声材料。5.5转向架5.5.1转向架采用单轴结构。由构架、牵引机构、走行轮、导11向轮、电动总成、二系悬挂系统及其他零部件组成,其结构和主要尺寸应与轨道梁相匹配。有应急保护装置,且应设置胎压监测报警装置。度和刚度,确保列车能以最高速度安全平稳地运行。在悬挂或减振系统发生故障时,应能确保列车在轨道梁上安全运行至邻近车站,清客后空车低速返回车场。5.5.5转向架构架设计寿命为30年。5.6制动系统应优先采用电制动,电制动产生的制动能量应能被车载动力电池吸收。刻自动实施安全制动,安全制动的模式优先采用机械制动。大坡度处不发生溜车。铜质材料,安装前应做防锈、防腐和清洁处理。5.7电气系统池》QC/T743相关规定,电池管理系统应符合《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QCIT897的相关要求。以下规定:6限界6.1一般规定最大动态包络线。尺寸后的最小有效断面。动态包络线,用以限制设备安装位置的控制线,其设计原则如下:平面曲线不同半径、超高和车辆参数等因素计算确定。6.2制定限界的参数6.2.1制定限界的基本参数。制定限界的车辆主要技术参数应符合表6.2.1的规定。表6.2.1制定限界的车辆参数项目名称基本参数车长(mm)车体宽度(mm)车辆总高度(mm)≤3970轴距(mm)导向轮轴距(mm)客室地板面距轨道梁顶面高度(mm)适用的车门类型塞拉门7线路7.1一般规定络线、渡线、停车线、出入线等。路、其他交通方式之间形成便捷换乘或预留换乘条件。合管廊、管线、文物古迹和环境保护要求、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采用的结构类型与施工方法以及运营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选后确定。集散点、各类交通枢纽以及其他轨道交通车站分布合理确定。线路,采用地面敷设时,线路两侧应设置防护栏。衡、美观协调、安全舒适,各结构物的选型与布置应合理、实用、经济。7.2线路平面50m,并宜选取大半径曲线。7.2.3渡线、停车线、出入线、车场线等最小曲线半径不应小7.2.4车站站台计算长度段宜设在直线上,并且由曲线引起的建筑限界加宽不宜进入站台计算长度范围内,特殊困难地段车站可设置在曲线上,曲线半径不宜小于300m。线的长度应符合表7.2.5的规定。符合表7.2.6的规定。表7.2.6圆曲线及夹直线最小长度(m)圆曲线长度一般情况困难条件夹直线长度一般情况困难情况注:V为车辆通过圆曲线、夹直线的速度(km/h)。7.2.7道岔地段线路:1道岔宜设置在直线地段;2道岔附带曲线不宜设缓和曲线和超高;3道岔端头至平曲线端部的距离不宜小于5m,至有效站台端部的距离不宜小于10m。线间距应不小于3m;半径小于等于300m的曲线地段,线间距宜根据曲线半径按照表7.2.8的要求进行加宽。表7.2.8曲线加宽表25R>300线间距总加宽量(mm)45035025024258.3.8导向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2间的距离。当列控系统或道岔控制电路发生故障时,应由人工手动装置完成解锁、转辙和锁定,控制系统应具有安全保护功能,防止操作道岔时系统自动启动致使工作人员受伤。8.4道岔设计线型、道岔梁几何尺寸、转辙时间及线间距等。情况下不发生机械变形。能将道岔位置表示信号,故障诊断信号快速准确地反馈到列车控制系统。8.4.4道岔的精度应符合下表8.4.5要求:表8.4.5道岔精度项目名称精度(mm)梁长±6梁宽±2梁走行面整体高低偏差8/L梁走行面局部高低偏差3/4000梁体各对接位置垂向错位±2导向面相对走行面的垂直度5/1000转辙时导向面相对理论水平的垂直度7/1000转辙距离±3注:L——道岔梁跨度。279车站建筑车站设计应考虑客流和设备运行的需求,保证乘客乘降安全、集散迅速、功能分区明确、布置紧凑、便于管理,并应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车站设计应考虑客流和设备运行的需求,保证乘客乘降安全、集散迅速、功能分区明确、布置紧凑、便于管理,并应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遮阳、遮雨雪、防灾等设施。换乘通道应满足正常的通过和紧急疏散要求。备与管理用房,并宜采用标准化、模块化、集约化设计,并应设置无障碍设施。工和维修。应采用防火、防潮、防腐、容易清洁、光反射系数小的环保型材料,站内地面应选用耐磨、防滑的材料,所用材料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场所阻燃制品及组件燃烧性能要求和标识》GB20286的规定。识,并应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车站内客运设备需满足客流集散及紧急疏散通过要求,还需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B50016相关规定。9.2车站总体布置9.2.1车站总体布置应根据线路特征、道路红线宽度、周边环境城市景观等因素确定,站位可采取路侧或路中。站形宜选取高架多层、地面、路堑式等形式。28标准《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要求。加油站、加气站或其他危险品场地,其距离应符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的要求。9.3车站平面应按车站远期或客流控制期超高峰小时的客流特征、行车组织和乘降客流量进行计算确定。最远端之间的距离加停车误差计算确定。的取值:B=2b+n·Z+tB=b+z+t式中:b——侧站台宽度(m);隙)(m);Q上.下——远期或客流控制期每列车高峰小时单侧上、下车设计客流量,换乘车站含换乘客流量(换算成高峰时段发车间隔内的设计客流量)(人);0.75m2/人);台宽度不应小于4m;侧式站台宽度不应小于2m。按超高峰小时进出站客流及各口部的不均衡系数计算确定;并应满足高峰小时发生事故灾害时的紧急疏散要求,能在6分钟的目标时间内,将一列进站列车所载的乘客及站台上候车人员(按远期高峰小时的进站客流断面计算)全部撤离站台。外,其他设备不宜设于站台。9.3.7车站各部位的最小宽度应符合表9.3.7的规定。表9.3.7车站各部位的最小宽度(m)名称最小宽度岛式站台4侧式站台通道或天桥2单向公共区人行楼梯双向公共区人行楼梯消防专用楼梯注:侧式站台最小宽度不含楼扶梯宽度。9.3.8车站各部位的最小高度应符合表9.3.8的规定。表9.3.8车站各部位的最小高度(m)名称最小高度高架车站底层净空5高架车站站厅公共区净空通道或天桥2.4人行楼梯和自动扶梯2.3注: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上方时应满足5.0m净空要求;在次干路、支路处上方,满足4.5m;在非机动车道、行人处则为2.5m要求。309.4车站出入口应少于2个;每座车站站厅直达地面出入口不宜少于2个。尽量分散、多向布设,或与人行过街设施相结合,在有条件的地方宜与公共建筑连通。单向通行不应小于1.4m,双向通行不应小于1.8m,当宽度大于2.4m时应设置中间扶手。楼梯宽度宜符合建筑模数;防护栏杆和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1.1m。《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6899相关规定。时宜设置自动扶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和《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6899要求。选用自动扶梯时宜采用公共交通型。供电。求时,宜选用液压电梯。频监控、电话报警等安全防范设施,且不应作为紧急疏散使用。9.6站台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系统技术规范》CJJ183的要求,宜在站台门和车门间装设安全监控系统。车精度要求,以及列车停车位置等因素,并应具有厚度不大于8mm的最小障碍物检测能力。9.6.3站台门净高度不得小于1.2m。运行能力,保证在正常和非正常状态下的安全与可靠运行,在紧急状态下能保证乘客安全疏散。障情况下,确保所有活动门处于闭锁状态。站台门的控制器宜具备故障站台门与列车车门对位隔离功能。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系统技术规范》CJJ183的要求。低烟、低卤、无毒、阻燃,且不含有放射性成份,满足使用地区的气候环境要求。9.7无障碍设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规定。对行车道。内外高差处应设置坡道,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规定。3210轨道梁桥工程10.1一般规定轨道梁桥结构除应满足规定的强度、耐久性外,尚应有足够的竖向刚度、横向刚度、抗扭刚度,并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有规定外,轨道梁桥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D6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C336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的有关规定。业标准《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的有关规定。《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的有关规定;轨道梁桥钢结构工程防腐宜采用长效型体系,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桥梁钢结构防腐蚀涂装工程技术规程》CJJ/T235的有关规定。钢结构,一般地段标准跨轨道梁桥宜采用等跨连续结构。振、降噪的需求。轨梁式)车辆走行轮、导向轮的安装、走行要求,同时应满足设备、疏散通道在梁体上安装要求。3334用规范》JTGD60的有关规定确定设计洪水频率;跨越通航河流时,其桥下净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内河通航标准》CB50139的有关规定。业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的有关规定。行道桥下净空小于5.5m时,应设置限高设施和警示标志。深不宜小于1.5m。路缘石;并做好轨道梁附属设施检修设计、排水设计。10.2设计荷载10.2.1轨道梁桥设计采用的作用可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和地震作用四类,作用分类应符合表10.2.1的规定。表10.2.1作用分类编号作用分类作用名称永久作用结构重力2附属设备和附属建筑重力3预加力4混凝土收缩与徐变作用5基础变位作用土侧压力7静水压力和浮力8可变作用车辆竖向静活荷载车辆竖向动力作用车辆离心力车辆横向摇摆力35续表10.2.1编号作用分类作用名称可变作用人群荷载车辆制动力或牵引力风荷载温度作用(体系温差和温度梯度)流水压力雪荷载施工临时荷载支座摩阻力偶然作用船舶撞击作用漂流物撞击作用22汽车撞击作用23车挡撞击作用24地震作用地震作用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CGD60的有关规定取值并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效应组合,取其最不利效应组合进行设计。及近、远期中最长的编组确定;一条线路确定;1)按两条线路在最不利位置承受车辆竖向静活荷载,其余线路不承受车辆竖向静活荷载;%437计规范》JTG/rT3360-01取值,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0.2.11温度作用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宜分别取合龙温度与历年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的差值;混凝土结构桥梁的体系温差宜分别取合龙温度与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最低值、最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的差值;表10.2.11钢轨道梁的竖向温度梯度温度变化升温降温温度梯度T=24℃T=14℃T4=4℃注:11车站结构11.1一般规定足够的竖向刚度、横向刚度,并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11.1.5高架车站墩柱布置应符合本规程10.1.1110.1.13的有关规定。结构除应按照本规程第11章的有关规定进行结构设计;独柱、双柱高架车站其余构件及三柱以上高架车站应按照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进行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50936、《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51249的有关规定。防火涂料》GB14907的有关规定。基础耐久性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的有关规定;独柱、双柱高架钢筋混凝土车站其余构件及三柱及以上车站结构耐久性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的有关规定。4412供电系统12.1一般规定(或电源开闭所)、列车充电系统、动力照明、电力监控和防雷接地系统。两路或多路中压外部电源。当一路进线电源故障时,其余电源应能保障重要负荷的供电。应从城网变电站不同馈电母线直接引入,电源线路宜采用电缆线路引入。少有一回电源直接从城网变电站馈电母线专用回路引入。电源线路宜采用电缆线路引入。网络的电压等级应与城市电网相一致,且对于延长线,电压等级宜与原线路保持一致。电源方案应根据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导轨梁式)线网规划、城市电网现状及规划进行设计。电压允许偏差》GB/T12325的相关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相关规定,45照明的设计应符合《城市轨道交通照明标准》GB/T16275、《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51309及《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相关要求。案可采用下列形式:1UPS(一体化电源);2储能电站或组合系统;3供电网络中独立于正常电源的专用馈电线路;4EPS电源。12.1.12供电系统及其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雷电保护接地应采用综合接地系统,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有关规定。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限定值的要求。行国家标准《电磁兼容限值低压电气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发射限值》GB17625.1的要求,各类电气和电子类设备谐波电流发射限值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兼容限值低压电气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发射限值》GB17625.1的要求。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相关要求。12.2变电所12.2.1变电所的设置应满足经济、适用的原则,因根据负荷情况设置在靠近负荷中心位置,根据供电距离、供电负荷情况,车站可单独设置一座变电所,或与相邻车站合设一座变电所,综合车场可根据负荷情况设置一座或多座变电所。源。车站变电所的中压侧、低压侧宜采用单母线接线。停车场宜集中设置充电设备。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XGB50059的相关规定。容量应满足变电所操作电源、应急照明道岔、站台门等应急状态不能中断供电的重要负荷供电需求。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T50062的有关规定。12.3充电设备及其他设备组成,可实现车载动力电池自动化充电作业。进行恒流/恒功率充电,充电功率不应小于150kw,通过直流电缆连接至授流装置,为列车提供直流电源。小净距,应满足表12.3.3中的规定。表12.3.3充电设备带电部分和结构体、车体之间的最小净距(mm)标称电压静态动态绝对最小动态750V25252547电源,且充电异常或设备故障时,具备自动切断电源的功能。流量需求,并宜设置电击防护的辅助保护。分应可靠接地。12.4电缆选择应满足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中7.4.2的要求,电缆的阻燃、低烟、无卤等特性应遵循防火相关的国标要求。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的相关规定。电缆贯穿隔墙、楼板的孔洞处,均应实施阻火封堵。12.5动力照明设备;通信系统设备、控制系统设备、综合调度系统设备、电力监控系统设备、乘客信息及服务系统、门禁系统设备、安防设施、自动售检票设备、站台门设备、道岔设备、变电所操作电源等;扶梯、区间检修设备、电源插座、空调制冷设备、广告照明、清洁设备、电热设备等。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与《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的规定。统的设备选型、系统容量、功能配置应能满足运营管理的需要,并考虑技术发展的需要。构成、监控对象、功能要求,应根据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导轨梁式)的特点、运营管理要求、通信系统的通道条件确定。度系统中。处理、报警处理及统计报表、用户画面、自检、维护和扩展、信息查询、安全管理、系统组态、在线检测、时钟同步、培训等功能。12.7过电压防护与接地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有关规定。利用建筑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Q,且接地装置的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的规定。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规定外均应接地。气装置应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利用建筑物主体钢筋做等电位联结,并在适当位置焊接引出预留钢板。在配电间、通信机房、通风机房、水泵房等场所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箱。13列车控制系统列车控制系统结构及设备配置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和指令/控制系统列车控制系统结构及设备配置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和指令/控制系统第1部分:系统原理和基本概念》GB/T32590.1规定的全自动运行(GOA4)的行车组织要求。退出运营,并按预定的行车计划及故障运行模式自动行车、自动进出停车线和综合车场等,列车具备自动唤醒、启动和休眠、自动出入车场、自动清洗、自动行驶、自动启停车、自动开关车门、自动故障运行等功能。能,具有对列车安全监控及部分应急处理的远程控制功能。满足采用信息化手段维护管理需求,设备应便于维修、测试及更换。《铁道信号故障——安全原则》TB/T2615的要求。采用的安全系统、设备应通过相关安全认证。整的ATC系统。双线区段宜满足单线双方向列车全自动运行的要求;单线区段应满足单线双方向列车全自动运行的要求。《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所有部分)》GB/T17626、《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GB9254《轨道交通电磁兼容》GB/T24338中的相关要求。5455联锁条件不符时,严禁进路开通。敌对进路应相互照查,不应同时开通。断、列车完整性检查电路断路、列车超速、列车的非预期移动、车载设备重要故障、运行方向障碍等情况发生时均应导致列车紧急制动。安全原则。时,ATP系统应确保列车在一定范围内紧急停车。醒功能。实现列车速度自动控制。列车在区间停车后,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列车应自动启动。车站发车时,列车启动应由系统自动控制。13.6RAMS要求13.6.1RAMS安全性要求整个系统设计的安全完整性水平(SIL)应达到4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GB/T21562、《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信号和防护系统软件》GB/T28808和《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信号用安全相关电子系统》GB/T28809关于安全完整性等级的规定,满足表13.6.1所示的安全完整性等级要求:表13.6.1系统安全完整性水平要求子系统安全完整性水平(SIL)列车自动监督系统(ATS)2级列车超速防护系统(ATP)4级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TO)2级计算机联锁设备(CBI)4级列车位置占用检测装置(Traindetectiondevice)4级致危险侧输出。自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安全设备导向危险侧的概施,工程应用时应通过独立第三方权威机构的安全认证;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规定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第三级要求。冗余的系统结构,提高其可靠性;障检测覆盖率,并采用故障自愈和故障隔离等技术,提高系统的可用性;5714通信及其他系统14.1一般规定高效、成熟可靠的技术服务。手段。备,精简站级设备规模,降低投资和维护工作量。划相结合。设备应采用符合电磁兼容性要求、具有抗电气干扰性能的产品,要求符合国家有关过电压、过电流指标及端口抗干扰度试验标准的规定。14.2通信系统语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传送的需要,宜设置独立的通信系统,包括骨干网、无线通信、智能信息化系统、时钟、电话等子系统。信、乘客信息及服务、自动售检票、安防、列车自动控制、电力监控、综合调度等系统信息传输的要求。骨干网络应采取可靠的网络安全及信息安全措施。个部分:的无线通话要求,并具备可视对讲功能和集中录音功能,同时可作为紧急状态下的通话手段;络宜选用综合承载方式,由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统一构建可满足列车运行控制业务和列车信息资讯等业务的承载网络。电子办公、设备健康管理、内外部信息、日常维护、资产管理等信息提供管理和发布平台,并具备完善的网络安全措施。提供统一的标准时间信息。话功能和公务电话功能。14.3乘客信息及服务系统服务系统。系统应具备广播、信息发布、求助对讲和客流监测功能。能,同时可接受控制中心调度人员通过无线对讲系统面向列车中的乘客进行语音广播。扬声器和乘客求助对讲机、客流监测装置;控制中心宜配置广播主机、信息播控设备和求助对讲主机。14.4售检票系统系统(AFC)。组成,具备与城市"一卡通"清算系统互联,实现清分结算功能,车站售检票设备利用通信骨干网直接受中央计算机系统管控。58光电缆应耐受雨淋和阳光辐射。要求和设备的正常运行,车站和控制中心宜采用综合接地方式,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Q。15.1一般规定为中心的集中式综合调度系统,系统应采用一级管理、二级控制的集中管理与控制模式。式、建筑规模及消防设施配置等条件选择。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相关规定。置和救援指挥的应急指挥系统。管理和维护等人员。15.2综合调度系统电力调度、防灾救灾、系统维修和管理等提供运营服务,宜具备对全线列车调度和监控、乘客服务、电力调度、机电设备监控等功能,及以下联动功能:常广播和列车进站广播、开关站广播、文字与视频信息发布、车站日常场景视频监控、门禁设备控制等联动功能;场景的视频、发布火灾文字信息、启动火灾防排烟模式、调整行车计划等联动功能;3紧急工况,自动或半自动启动紧急信息发布、应急联动等功能。15.2.2综合调度系统监控和管理的对象宜包括:车辆、站台门、动扶梯、给水与排水、通风空调、防灾报警等设备及系统,以及重要设备机房环境参数等。电力监控、站台门、广播、乘客信息、视频监控、门禁、火灾自动报警等系统,互联自动售检票、时钟等系统。号系统间宜设置信息互联功能,自动生成车辆回场检修、充电、维护、清洗综合调度计划。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协调运作。15.2.6综合调度系统宜由中央级调度与控制层、现场级设备层、骨干网等组成。设备应选择安全可靠、可维护、易扩展的网络及控制设备,核心设备应采用冗余配置;骨干网宜与通信骨干网共用。15.2.7综合调度系统应具备信息安全防护功能。综合调度系统集成列车自动监控(AT'S)时,其系统安全完善度等级应满足安全完整性等级(SIL)2级标准。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规定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第三级要求和《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第1部分:评估规范》GB/T30976.1和《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第2部分:验收规范》GB/T30976.2的规定要求。15.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5.3.1地面车站、高架车站的重要设备机房应设置火灾探测报62警器,公共区和设备区宜设置手动火灾报警装置,并将报警及火灾探测设备故障信号上传至运营控制中心;运营控制中心、综合车场等区域或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心。系统实现全线火警和火灾报警设备的集中监控、管理和调度指挥功能;现场火灾报警设备实现火灾报警,并与综合调度系统共同完成消防联动控制功能。中心、综合车场应设置消防控制室。防排烟系统以及消防电源及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消防广播、自动售检票、门禁、自动扶梯等系统在火灾情况下的消防联动控制。15.4控制中心车场调度中心可与控制中心合设。(导轨梁式)的线路,其建设模式和规模应根据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导轨梁式)的线网布局规划和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条件。调度、机电设备监控、票务管理、防灾指挥等调度和管理功能,对运营全过程进行集中监控、统一指挥和管理,主要功能如下:设备运行;软件系统,宜与综合调度系统共享硬件平台。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声光报警器、图形显示装置等,且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相关规定。15.5.4消防广播宜与业务广播合用。15.6其他车场的设备用房宜与其他设备系统合用。电,Ups后备电源供电时间不应小于30min。装置、网络接入设备等。时,应经过处理达到标准后排放至城市排水管网;排入城市污水排水系统,如不能按重力流方式排放,则应设污水泵站提升并排入城市污水排水系统;1)压力排水管宜采用热镀锌钢管或钢塑复合管;2)室外埋地排水管宜采用埋地塑料管或钢筋混凝土管。16.2.3给排水设备监控。12手/自动及故障等状态信息;障等状态及液位信息。17综合车场17.1一般规定用于列车日常停车、洗车、检修维护等,根据项目综合车场功能定位选择设置车辆段、停车场、综合维修中心、物资总库、培训中心等功能性设施。线网规划、线网综合车场布局规划、线路建设计划、既有综合车场的能力、既有线网列车通道条件、综合车场选址条件、收发车条件、资源共享要求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少房屋拆迁,并应充分考虑线网检修资源的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业,节约用地。设施、站场线路和机电设备等宜按近期规模建设。最大列车数量确定。17.2功能及任务修的原则合理确定。17.2.2综合车场应包含以下作业范围:合车场宜选址在联络线附近;建、自动化等系统的大修设施;物流设施。17.2.4列车检修周期可执行表17.2.4的规定。表17.2.4车辆检修维护周期表类别检修种类里程(万公里)时间检修时间周检7天一级维护3二级维护3天列定期检修重检修4年15天/列全检修8年25天/列注:表中检修时间按每列车2编组确定;各级检修中,行驶里程和时间周期两个指标按先到者为准。降低车辆、设备设施的寿命周期成本,提高利用率。要求相同。穿越无人区域线路的通道应下穿或上跨轨道,困难条件下采用平交时,过道两端应设置与列车控制系统的隔离门。无人区域与有人区域之间应设置不同信号制式转换的停车位、操作人员上下车平台等设施。17.3运用整备设施设备及相应线路等设施,并根据生产需要配备办公、生活房屋。应根据不同自然条件下选择停车库、车棚及露天停车线等停放方式。或与其他厂房合建。近、远期规模变化不大或厂房扩建困难时,可按远期规模一次建成。运用库设计时,停车列位数应按配属列车数在扣除每天在修车列数后计算确定(设有独立综合车场的线路,还应扣除其综合车场的停车列数)。检修列位数应按检修工作量计算确定。度确定。17.3.5综合车场应设机械洗车设施。根据作业量确定。为状态修提供数据支持。度宜合设。17.4维修设施等设施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以及、通信、列车控制、道岔、机电设备和自动化设备的日常维修和检修工作的需要。架间规模和检修台位应依据转向架检修任务量、作业方式和检修时间计算确定。转向架间应设有转向架检修及零部件的检修、清洗、试验及探伤设备和轮胎拆装、充气机存放设备。求及试验方法》GB/T31486、《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一安全要求》GB38031、《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GB/T31467中的相关规定和制造商的建议,确定列车动力电池的检修项目和更换周期,配置列车动力电池的检修和更换设施。据需要设置。必要的办公、生活房屋;与相关设备和设施统一设置;要的设备,以及相应的工程车;维修保养。工程车库的股道数量和面积应根据配属工程车的台数确定。7274设备如风阀及消声器等应与风机耐高温等级相同;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及《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的要求。18.3救援疏散18.3.1乘客疏散有以下方式:1横向疏散——救援列车停于故障列车对面轨道,两车并行,在侧门之间搭设踏板,进行乘客转移疏散;1)乘客由列车两端的紧急疏散门行至轨道梁中间的紧急疏散通道,并沿线路紧急疏散通道行至逃生楼梯或车站等安全地带;2)救援列车在同一条轨道线上行驶至故障列车前方或后方,同时开启两车紧急疏散门,乘客通过安全疏散梯由故障列车转移至救援列车;3)利用救援列车或自身动力电池把故障列车连同乘客带至车站疏散。直接疏散至地面。在紧急情况下快速疏散至临近车站等安全区域。18.3.3疏散通道直线和曲线上宜保持水平。18.3.4疏散通道在两端与车站有效衔接。18.3.5疏散通道结构应尽量轻便,且应具有通透性。18.3.6疏散通道材料应选不燃材料,燃烧性能等级不低于A2级。18.4防灾通信18.4.1控制中心应具备全线防灾及救援的调度指挥,以及和上一级防灾指挥中心联网通信的功能。75应具有火警时能与市话网"119"有对话的功能;同时,应配备在发生灾害时供救援人员进行联络的无线通信设施。18.4.3控制中心应设置监视器。19环境保护19.1一般规定19.1.1环境保护设计应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复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所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及核准的污染防治措施来确定。19.2噪声与振动19.2.1系统运行引起的噪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及现行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453及的相关要求。境振动测量方法》GB10071的相关要求。19.3电磁辐射19.3.1系统应与周围环境电磁兼容。在系统运行时,无论是否传导、辐射或诱发,该系统应不会产生干扰现场和周围所使用电磁装置或设备正常运行的电磁辐射。列车的电磁兼容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其限值》TB/T3034中的规定,其他相关设备子系统应符合其各自的行业标准要求,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轨道交通电磁兼容》GB/T24338的规定。成影响及其产生的无线电将不会干扰工程四周电磁环境。轨道交通营运时产生的电磁辐射不会对沿线居民电视等讯息接收有影77响,本系统在设计上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的规定。19.4空气污染及废弃物回收的废弃物(如轮胎,易损零部件等)应当得到回收和利用,车场及变电所检修更换的蓄电池应定期交由专业厂家处理。19.5污水与废水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均不得排入水源保护水域。理后排放,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和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附录A道岔(资料性附录)A.0.1道岔线型图图A.0.1-1单开道岔线型(尺寸单位:mm)图A.0.1-2单渡道岔线型(尺寸单位:mm)图A.0.1-3三开道岔线型(尺寸单位:mm)78图A.0.1-4对开道岔线型(尺寸单位:mm)图A.0.1-5五开道岔线型(尺寸单位:mm)A.0.2道岔主要技术参数道岔主要技术参数见表A.0.2。表A.0.2主要技术参数参数单开道岔单渡道岔道岔对开道岔五开道岔平交道岔道岔区全长1836213160500011036曲线半径(m)20、40侧线过岔速度(km/h)不限速转辙时间(s)8888/10/12/158附录B限界(资料性附录)图B.0.1(a)区间直线段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图图B.0.1(b)区间直线段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图局部细节图表B.0.1车辆轮廓线坐标表(mm)坐标点233a3b4465465849Y338529422928坐标点578850Y2362144坐标点850422422430430420Y-75-75-245-245坐标点22420Y-435-43582表B.0.2区间直线地段车辆限界坐标表(mm)坐标点3a'3b'7367291388Y34953433314331432788坐标783坐标点850457457465465455Y-45-45坐标点22'455Y-482-482表B.0.3区间直线地段设备限界坐标表(mm)坐标点3a"3b"7757751432Y365336533542346831752784坐标7762515528坐标点850467467475475465Y-35-35坐标点22"465Y8384图B.0.2(a)车站直线地段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图85图B.0.2(b)车站直线地段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图局部细节图表B.0.4车辆轮廓线坐标表(mm)坐标点233a3b4465465849Y338529422928坐标点578850Y2362144坐标点850422422430430420Y-75-75-245-245坐标点22420Y-435-435表B.0.5车站直线地段车辆限界坐标表(mm)坐标点3a'3b'68713721348Y359435943483312831272772坐标点1277850Y220323944坐标点850457457465465455Y-45-45坐标点22'455Y-482-48287本规程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安徽省地方标准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设计规程第1部分:导轨梁式DB34/T4251.12022条文说明制定说明《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设计规程第1部分:导轨梁式》 (DB34/T4251.1-2022),经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6月29日以第7号文批准,业已发布。本规程制定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和吸收科研成果,同时参考了有关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监理、科研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设计规程第1部分:导轨梁式》编制组按照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供使用者参考。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程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程规定的参考。1总则 2术语和定义 4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 4.1一般规定 4.2系统运能 4.4配线 4.5运营管理 5车辆 5.1一般规定 6限界 6.1一般规定 6.2制定限界的参数 7线路 7.1一般规定 7.2线路平面 7.3线路纵断面 8道岔 8.4道岔设计 9车站建筑 9.1一般规定 9.4车站出入口 9.5人行楼梯、自动扶梯、电梯 10轨道梁桥工程 10.1一般规定 10.2设计荷载 12供电系统 9312.1一般规定 12.2变电所 12.5动力照明 12.6电力监控 13列车控制系统 13.1一般规定 15综合调度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5.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7综合车场 17.2功能及任务 17.3运用整备设施 17.4维修设施 18防灾与救援 18.2消防及防排烟 18.3救援疏散 1.0.1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导轨梁式)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以其胶轮走行,梁轨合一,桥梁结构载荷小,车辆灵活编组,车体轻量化等技术要素,具有运能适应性广、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环境景观好,投资造价省,建设速度快等优点。为突出低运量交通工程的特点,使其符合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功能完善、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等要求,制定本规程。流量不大于1万人次低运量系统,根据低运量系统的适用范围,车辆构造速度定义为不大于90km/h,线路一般为全封闭运行。2术语和定义本章对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导轨梁式)的一些重要术语进行了定义,本规程中旅行速度、最高运行速度、限界、正线、列车无人驾驶、自动售检票系统、清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运营控制中心、门禁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美容师考试中的安全常识及答案
- 2024年六年级语文阅读策略应用题试题及答案
- 无痛内镜护理规范
- 2024年汽车维修工工作安排调整试题及答案
- 汽车美容师信息采集技巧试题及答案
- 重庆课件防复制费用
- 2024古代文学考试个案分析试题及答案
- 汽车美容师客户沟通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汽车美容师职业技能标准试题及答案
- 二手车查询与信息收集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参考答案
- 2025年食安食品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租赁料场协议
- 2025年北森题库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必考保安证试题及答案
-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陆上风电工程标杆造价指标(2023年)
- 医院保安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危机公关服务合同范本
- 拆除临时用电施工方案
-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课件
- 2024年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