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命题学校:执信中学命题人: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开考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名、姓名、班级、考号等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据甲骨卜辞可以推断,在商朝“王臣”是商王的私兵,他们平时活动在商王左右,战时出征。但到了西周晚期,“王臣”囊括了周王国里除周王之外的所有臣民。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西周已经实现王权强化集中B.“家天下”的局面深入发展C.分封制得以完善并不断推行D.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2.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中央建制:一个是汉武帝为分割外朝权力而由身边亲信组成“内朝”(官职有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郎等)长期演变而来;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中央建制的相同点是A.都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B.都是中央设置的军事管理机构C.都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安排D.都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3.下图所示是根据盛唐时期敦煌莫高窟第217窟南壁《法华经变》临摹的画面。画左侧为瓦顶建筑,右侧住宅外有高墙和墩台围护,院中有一印度式圆拱形屋顶的房屋。此画内容反映出这一时期第1页共8页A.儒学地位得到提升C.佛教已实现中国化

B.传统建筑蕴含异域文化D.中华文化圈已基本形成4.1007年,宋朝应党项首领李德明的要求与其进行榷场贸易,西夏建立后双方就此还签订了合约。1057年西夏扰边,宋朝警告说:“要以违约则罢和市。”后来因其待宋不恭敬,宋朝停止榷场互市。英宗治平初年,西夏“求复榷场”,宋方不许。后其上章谢罪,宋才恢复榷场。这反映了宋朝A.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软弱性B.对外贸易政策的灵活多变C.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D.边境战争促进了边界贸易5.“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的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A.文化是中国古代划分行政区的重要原则B.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D.行省制度有利于巩固元朝的统治6.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政府与世界诸国的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三类国家关系:一是传统朝贡关系,如朝鲜、越南等国属于这一类型;二是传统互市关系,如日本等国就属于这一类型;三是近代条约关系,西方侵略者都属于这一类型。由此可见,当时中国A.近代外交理念开始萌发B.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C.传统外交格局受到冲击D.仍然在亚洲地区具有支配地位第2页共8页7.清末“新政”时期开始建立现代社会运作架构,民国初年的北洋政府时期基本沿用清末新政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和审判制度,民国十三年(1924年)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这时民法、刑法等基本法律文本仍大体承袭了清末新政的成果。上述材料表明A.清末“新政”有利于促进法律的规范化、近代化B.清末“新政”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C.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一样,都是只关注政治方面D.清末“新政”如果认真实施,一定会推进中国的科学发展8.1942年,中共中央指示各根据地,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农民建立以个体经济为基础的农业集体劳动合作组织,开展生产竞赛,奖励劳动英雄。这一做法A.巩固了全民族抗战胜利果实B.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进一步深入C.适应了反抗外来侵略的需要D.保护和发展了根据地小农经济9.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究其原因是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10.2006年9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表的《2005年度国际粮食援助监测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共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占当年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这主要说明了中国A.成为最大的粮食出口国B.农业的现代化技术得到较大提高C.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升D.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11.公元前415年,雅典发生毁坏神像案。报案者称,以前经常看到阿西比德和他的同伴一起聚饮,其间诸多可疑言行,定为他们所为。结果身为雅典将军的阿西比德及其同伴均被判有罪。苏格拉底是贵族酒会的常客和主角,他的死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此有关。材料反映雅典A.聚众饮酒违反城邦法律B.城邦精神排斥私人空间C.法律体现了公平与公正D.公民都有权利管理城邦第3页共8页12.到1885年,欧洲各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多数集中在沿海地区,实际控制的土地占非洲大陆的30%不到。到1914年,除埃塞俄比亚以外,几乎整个非洲彻底沦为殖民地。欧洲对非洲的殖民,大部分是在19世纪最后十几年和20世纪初的十几年里完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扩张B.欧美国家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C.非洲大陆基本被瓜分完毕D.交通通讯工具取得了巨大突破13.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从大津巴布韦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以及4块中国明代的瓷器碎片等。大津巴布韦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从已经发掘到的文物可知,大津巴布韦遗址曾经A.农业、冶炼业、对外贸易都相当发达B.与西非存在着密切的贸易往来C.是最早遣使到中国的非洲南部国家D.水渠和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14.十月革命胜利后,只建立起为数很少的国营农场,广大农村散布着近二千五百万户个体农户,列宁称之为“汪洋大海”。到1927年底,参加农业公社、农业劳动组合、共耕社等各种集体经济形式的农户,总共才二十万户,占全国总农户数的0.8%。这说明A.十月革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余粮收集制适应苏俄的国情C.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小农经济D.苏联的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15.美元与黄金的关系,经历了从二战后初期的“挂钩”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脱钩”,这一变化反映了A.美元不再是国际支付手段B.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建立到崩溃的过程C.世界银行组织功能强大D.人民币冲击了美元的霸主地位第4页共8页国家①②③④1910年6.国家①②③④1910年6.513.127.90.0091937年13.219.851.45.81950年16.612.187.84.81970年28.345.0119.393.31990年16.538.489.7110.3位:百万吨)统计表。其中②对应的国家是年份A.美国C.英国

B.德国(联邦德国)D.日本(www.zx1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中国传统市镇兴起于宋代。其中,一部分是由原来作为各地基层军事据点的戍镇演变而来,或通过县城降格、集市升格、税务坊场改置、交通驿站升置等方式设置的,称为“镇市”,具有一定规模,且有正式建制;一部分是在临时性乡村墟市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称为“草市”,大多规模有限。到北宋中后期,市镇工商业已成为各地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形态上开始呈现不同的特点。形成了环城市镇、农业市镇、手工业市镇、商品转运市镇、港口市镇、消费型市镇等不同的发展类型。——摘编自陈国灿《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历史透视》第5页共8页材料二在明中叶至清中叶的三个世纪中,苏州城市地域范围不断扩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从府城内扩大到城厢附郭和郊区市镇,从而形成一个以府城为中心、以郊区市镇为“卫星城市”的特大城市。苏州文化是与北京文化相对,颇有特点,并且向外传播,成为周围地区仿效的对象,对明朝江南地区社会风尚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乾隆二十七年《陕西会馆碑记》赞叹说:“苏州为东南一大都会,商贾辐辏,百货骈阗。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苏州的城市变化代表了明清中国城市发展的一种新道路。——摘编自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市镇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与宋代市镇相比明清城市发展出一种怎样的新道路,指出苏州城市变化的影响。(8分)18.宗教与科学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罗马靠三种东西使一切人都服从:强力、狡猾和伪善……有三件事不能说出真相:教皇、赎罪券和无神论……有三种事物成为罗马的特点:教皇、古老的建筑和贪婪。”……16世纪初,德意志爆发了马丁·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和伟大的农民战争。“一般针对封建制度发出的一切攻击必然首先就是对教会的攻击。”恩格斯把这一重大事件称为“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摘编自张少叔《关于“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的几个问题》材料二如果说人文主义者和宗教改革家都是一些向后看的保守主义者,他们只是“意外地”开创了一个新世界的前景,那么17世纪的“理性主义者”们则开始自觉地开创一种文化新气象。他们树立起一套全新的思想规范,这套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思想规范在自然界中表现为可以运用数学方式来认识宇宙规律,在人类社会中则表第6页共8页现为通过社会契约而缔结的法律制度。如果说17世纪英国的自然神论者还羞羞答答地打着上帝的旗号,那么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则走向了激烈的无神论。他们陶醉在人类进步的光明前景中,运用羽毛丰满的理性对遍体鳞伤的基督教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赵林《理性与信仰在西方启蒙运动中的张力》(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强力、教皇、古老建筑”方面的“罗马象征”。从人文主义角度阐释宗教改革运动被恩格斯称之为“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的理由。(8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7世纪英国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理性主义者”,概述18世纪启蒙运动“对基督教进行了猛烈的批判”的思想武器。(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包括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近代西方君主立宪制起源于英国,1688年的光荣革命及1689年的《权利法案》,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事件。德国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借鉴了英国,但也有自己的特色。近代西方民主共和制起源于美国,其在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里率先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同时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后被其他国家仿效,产生深远影响。——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具体,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第7页共8页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秦始皇开拓岭南,分置桂林、象、南海等郡,迁“治狱吏不直者”至南越地,又募15000未婚女子至岭南。之后,多次迁刑徒和内地民众至岭南屯田。汉武帝发兵助东瓯人打击闽越人。公元前110年,汉将东越居民迁徙于江、淮地。公元前112年,汉军平定了南越国后,把原赵佗割据地区划分为九个郡(后缩为七个郡)越人贵族多归汉,被封为列侯。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摘编自易宁《秦汉的统一与罗马的征服》材料二1930年至1931年,国民政府提出,西南各省土司凡能直接改县的地方,须直接设县管理。1931年国民党提出在边地屯垦与移民实边。云南先后修建了滇缅公路与中印公路,滇黔公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