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抗震加固方案_第1页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抗震加固方案_第2页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抗震加固方案_第3页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抗震加固方案_第4页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抗震加固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抗震加固方案TOC\o"1-2"\h\u17182第一章绿色建筑抗震加固概述 27807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 2102031.1.1绿色建筑的定义 2133071.1.2绿色建筑的意义 3263521.2抗震加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362061.2.1抗震加固的重要性 3300131.2.2抗震加固的必要性 3238621.3绿色建筑抗震加固的原则 3295291.3.1安全性原则 397191.3.2环保原则 3208581.3.3经济性原则 3239431.3.4可持续性原则 4172991.3.5创新性原则 44360第二章绿色建筑抗震设计理念 439132.1绿色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4287572.2抗震设计中的绿色材料应用 4191242.3抗震设计的可持续性考量 520546第三章抗震评估与检测 566623.1抗震功能评估方法 592493.2建筑结构检测技术 6111503.3抗震评估与检测的数据分析 620543第四章结构加固技术 6278264.1传统结构加固方法 713964.2现代结构加固技术 720034.3结构加固技术的环境友好性 75622第五章绿色材料在抗震加固中的应用 8312905.1绿色材料的选择标准 8302295.2绿色材料的应用案例 8190695.3绿色材料的应用效果评估 828556第六章节能技术在抗震加固中的应用 9273886.1节能技术的基本原理 911526.1.1节能技术的概念 9290366.1.2节能技术的基本原理 9100946.2节能技术的实际应用 9213836.2.1建筑结构优化 9224206.2.2围护结构节能 1067376.2.3供暖通风空调系统节能 10280606.2.4照明系统节能 10185946.3节能效果的监测与评估 106526.3.1监测方法 10222206.3.2评估方法 1027464第七章绿色建筑抗震加固的成本分析 11298417.1抗震加固的成本构成 11218087.2成本效益分析 1130257.3成本控制策略 1113471第八章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 1244998.1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12318208.1.1绿色建筑政策法规概述 12246568.1.2抗震加固相关政策法规 1233038.1.3政策法规的实施与监管 12280798.2行业标准规范 1216348.2.1绿色建筑行业标准规范 12325338.2.2抗震加固行业标准规范 12124908.2.3行业标准规范的制定与修订 13234728.3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执行 1383488.3.1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宣传与培训 13122698.3.2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监督与检查 1368978.3.3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持续完善 1313679第九章绿色建筑抗震加固的项目管理 1381969.1项目管理流程 1330829.1.1项目启动 13304219.1.2项目策划 13213289.1.3项目实施 14109999.1.4项目验收 14209049.2项目风险控制 14137789.2.1风险识别 1474399.2.2风险评估 1558479.2.3风险应对 15313589.3项目质量与进度控制 1560779.3.1质量控制 15199699.3.2进度控制 1531774第十章绿色建筑抗震加固的发展趋势 152002410.1国际发展趋势 15538110.2国内发展现状与趋势 162099110.3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16第一章绿色建筑抗震加固概述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1.1.1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等全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环境、社会、经济三者之间的平衡,采用环保、节能、高效、可持续的技术和材料,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1.1.2绿色建筑的意义绿色建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2)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促进居住者身心健康;(3)增强建筑物的舒适性和安全性;(4)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减少拆除和重建的次数;(5)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1.2抗震加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1.2.1抗震加固的重要性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建筑物具有极大的破坏力。抗震加固是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功能,减少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措施。加强抗震加固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1.2.2抗震加固的必要性(1)我国地震频发,地震灾害损失严重,抗震加固是降低地震风险的有效手段;(2)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物数量和密度不断增加,抗震加固需求日益迫切;(3)绿色建筑抗震加固能够提高建筑物的综合功能,提升建筑行业整体水平。1.3绿色建筑抗震加固的原则1.3.1安全性原则在抗震加固过程中,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功能是首要原则。通过采用合理的抗震设防标准、科学的抗震设计方法以及先进的抗震技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1.3.2环保原则绿色建筑抗震加固应充分考虑环保要求,选用环保、节能、高效的建筑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和环境污染。1.3.3经济性原则在保证安全和环保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经济性原则,合理控制抗震加固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1.3.4可持续性原则绿色建筑抗震加固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减少拆除和重建的次数。1.3.5创新性原则在抗震加固过程中,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功能和综合效益。同时注重抗震加固技术的创新,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第二章绿色建筑抗震设计理念2.1绿色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绿色建筑抗震设计,是在保障建筑结构安全的基础上,融入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理念。其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以人为本。在抗震设计中,始终将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保证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能够抵御地震力,为人员提供安全的空间。强化整体功能。在抗震设计中,不仅要关注单个构件的抗震功能,还要强化建筑整体的结构功能,保证在地震作用下,建筑能够整体协调工作,降低地震对建筑的影响。注重材料利用。在抗震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材料的功能和利用率,优先选择绿色、环保、高功能的材料,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抗震设计中,要关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2.2抗震设计中的绿色材料应用在绿色建筑抗震设计中,绿色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绿色材料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来源广泛,可循环利用;二是生产过程中能耗低,污染小;三是具有良好的力学功能和耐久性。在抗震设计中,绿色材料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采用高功能混凝土。高功能混凝土具有高强度、低渗透性、良好的耐久性等特点,可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功能。使用绿色钢材。绿色钢材具有高强度、低合金、低能耗、环保等特点,可降低建筑结构自重,提高抗震功能。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如加气混凝土、轻质砖等,具有轻质、高强度、保温隔热等特点,有利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功能。注重绿色装饰材料的应用。在建筑内部装饰过程中,选择绿色、环保、无毒的装饰材料,降低室内环境污染,提高居住舒适度。2.3抗震设计的可持续性考量在绿色建筑抗震设计中,可持续性是关键因素。抗震设计的可持续性考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降低能耗。在抗震设计中,要关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通过优化建筑设计、提高建筑材料利用效率等手段,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在抗震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生产、施工、运营等环节的环境影响,选择绿色、环保的材料和技术,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抗震设计中,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材料、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保障建筑寿命。在抗震设计中,要关注建筑结构的耐久性,保证建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仍能保持良好的功能和安全性。通过以上措施,实现绿色建筑抗震设计的可持续性,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第三章抗震评估与检测3.1抗震功能评估方法在绿色建筑抗震加固方案中,抗震功能评估是关键环节。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基于规范的方法:依据我国现行的抗震设计规范,对建筑结构的抗震功能进行评估。该方法以规范为基础,简便易行,但可能无法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实际状况。(2)基于功能的方法:以建筑物的实际功能指标为依据,对结构进行抗震评估。该方法关注建筑物的实际功能,但评估过程中可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3)基于概率的方法:通过分析地震危险性、建筑物易损性和地震影响等因素,对建筑物的抗震功能进行概率评估。该方法考虑了多种因素,但计算过程较为复杂。(4)基于模型的方法:通过建立建筑物的力学模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从而评估建筑物的抗震功能。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但建模和计算过程较为繁琐。3.2建筑结构检测技术在抗震评估与检测过程中,建筑结构检测技术。以下为常用的检测技术:(1)现场检测:通过实地观察、测量和检测,了解建筑物的现状,为抗震评估提供依据。(2)无损检测:利用超声波、红外热像、雷达等手段,对建筑物进行非破坏性检测,以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功能。(3)结构试验:通过对建筑物进行加载试验,模拟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以评估建筑物的抗震功能。(4)监测技术:通过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建筑物的变形、位移、加速度等参数,为抗震评估提供动态数据。3.3抗震评估与检测的数据分析在抗震评估与检测过程中,数据分析是关键环节。以下为数据分析的主要步骤:(1)数据整理:收集建筑物的设计、施工、检测等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地震危险性分析、建筑物易损性分析、地震影响分析等。(3)评估指标计算: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计算建筑物的抗震功能指标,如位移、加速度、屈服系数等。(4)评估结果分析:对评估指标进行分析,判断建筑物的抗震功能是否符合要求。(5)改进措施建议:针对抗震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为绿色建筑抗震加固提供依据。通过对抗震评估与检测的数据分析,可以为绿色建筑抗震加固提供科学依据,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第四章结构加固技术4.1传统结构加固方法在传统结构加固方法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增大截面法:通过增大建筑物的截面尺寸,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震功能。这种方法适用于柱、梁、板等构件的加固。(2)外包钢法:在建筑物的柱、梁等构件外部包裹一层钢材,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震功能。这种方法适用于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等。(3)粘钢法:将钢板粘贴在建筑物的柱、梁等构件表面,通过粘结剂将钢板与原构件紧密连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震功能。(4)预应力法:通过对建筑物的柱、梁等构件施加预应力,使其在受力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抗震功能。4.2现代结构加固技术科技的发展,现代结构加固技术不断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加固技术: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对建筑物的柱、梁等构件进行加固,具有轻质、高强、施工简便等优点。(2)纳米材料加固技术:利用纳米材料的优异功能,对建筑物的柱、梁等构件进行加固,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震功能。(3)智能材料加固技术:将智能材料应用于建筑物的加固,实现对结构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调整,提高其抗震功能。(4)装配式加固技术:采用预制构件进行加固,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4.3结构加固技术的环境友好性在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抗震加固方案中,结构加固技术的环境友好性。以下几方面体现了结构加固技术的环境友好性:(1)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通过结构加固技术,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减少因拆除、重建等产生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2)降低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现代结构加固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污染小等优点,有利于降低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3)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采用结构加固技术,可以在保证建筑物安全性的同时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降低资源消耗。(4)提高建筑物的节能功能:通过结构加固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节能功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结构加固技术在绿色建筑抗震加固方案中具有显著的环境友好性,有助于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五章绿色材料在抗震加固中的应用5.1绿色材料的选择标准绿色材料的选择是绿色建筑抗震加固的关键环节。在选择绿色材料时,应遵循以下标准:(1)环保性:材料的生产、加工、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2)可持续性:材料来源应具有可持续性,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平衡。(3)高功能:绿色材料应具有优异的力学功能、耐久功能和抗震功能,满足抗震加固的要求。(4)健康性:材料应无毒、无害,不含有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物质。(5)经济性:绿色材料的生产成本和综合经济效益应具有一定的竞争力。5.2绿色材料的应用案例以下是几个绿色材料在抗震加固中的应用案例:(1)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密度、优良的抗震功能和耐腐蚀功能,可用于建筑物的梁、柱等关键部位的加固。(2)玄武岩纤维:玄武岩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良好的耐高温功能和化学稳定性,可用于建筑物的屋面、墙体等部位的加固。(3)植物纤维:植物纤维如麻纤维、竹纤维等,具有良好的力学功能和环保功能,可用于建筑物的地基处理和墙体加固。(4)再生骨料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是将废弃的混凝土块、砖块等建筑废弃物进行破碎、清洗、筛分后,作为骨料制备的混凝土。它具有较好的力学功能和环保功能,可用于建筑物的地基处理和主体结构加固。5.3绿色材料的应用效果评估绿色材料在抗震加固中的应用效果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抗震功能:评估绿色材料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功能。(2)耐久功能:评估绿色材料的耐久功能,包括抗腐蚀、抗老化、抗疲劳等功能,保证建筑物长期稳定运行。(3)环保功能:评估绿色材料的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消耗、碳排放、废物处理等方面。(4)经济效益:评估绿色材料的综合经济效益,包括材料成本、施工成本、维护成本等方面。(5)社会效益:评估绿色材料在抗震加固中的应用对社会的影响,包括提高建筑物的安全功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第六章节能技术在抗震加固中的应用6.1节能技术的基本原理6.1.1节能技术的概念节能技术是指在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和安全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改进建筑结构、设备和系统,降低建筑物能耗,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在抗震加固领域,节能技术主要涉及建筑结构、围护结构、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等方面。6.1.2节能技术的基本原理(1)建筑结构优化:通过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提高结构体系的稳定性、刚度及耗能能力,降低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2)围护结构节能:采用高功能的保温隔热材料、窗户和遮阳系统,降低建筑物能耗。(3)供暖通风空调系统节能:合理选择供暖通风空调系统,优化系统运行参数,降低能耗。(4)照明系统节能:采用高效照明设备,优化照明设计,降低照明能耗。6.2节能技术的实际应用6.2.1建筑结构优化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1)采用隔震、减震技术,降低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2)提高结构体系的延性,增强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耗能能力。(3)优化结构布局,减小结构尺寸,降低结构自重。6.2.2围护结构节能围护结构节能的主要措施包括:(1)选用高功能的保温隔热材料,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功能。(2)选用高功能的窗户,降低窗户的传热系数和空气渗透功能。(3)采用遮阳系统,降低太阳辐射对室内温度的影响。6.2.3供暖通风空调系统节能供暖通风空调系统节能的主要措施有:(1)合理选择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类型,如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等。(2)优化系统运行参数,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行。(3)采用变频调速技术,降低空调设备的能耗。6.2.4照明系统节能照明系统节能的主要措施包括:(1)选用高效照明设备,如LED灯具。(2)优化照明设计,提高照明效果。(3)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照明设备的自动调节。6.3节能效果的监测与评估6.3.1监测方法节能效果的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建筑物能耗监测:通过安装能耗监测仪表,实时监测建筑物的能耗。(2)环境参数监测:通过安装温度、湿度、光照等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外环境参数。(3)设备运行参数监测:通过安装设备运行参数监测仪表,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6.3.2评估方法节能效果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能耗对比分析:将节能措施实施前后的能耗数据进行对比,评估节能效果。(2)节能率计算:计算节能措施实施后,建筑物能耗降低的百分比。(3)节能效益分析:评估节能措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第七章绿色建筑抗震加固的成本分析7.1抗震加固的成本构成绿色建筑抗震加固的成本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费用:在设计阶段,需要对抗震加固方案进行详细规划,包括结构分析、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以保证加固效果。设计费用通常包括设计师酬劳、设计图纸制作等。(2)材料费用:绿色建筑抗震加固所使用的材料应具有环保、高强度、耐久等特点。材料费用包括各种建筑材料、构件及辅助材料等。(3)施工费用:施工费用包括施工队伍的人工费、设备租赁费、施工临时设施费用等。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损耗。(4)监测费用:为保证抗震加固效果,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包括施工质量、结构安全等方面。监测费用包括监测设备租赁、监测人员酬劳等。(5)其他费用:包括项目管理费、验收费用、维修费用等。7.2成本效益分析绿色建筑抗震加固的成本效益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效益:通过对建筑物的抗震加固,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降低后期维修费用,从而实现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绿色建筑抗震加固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降低地震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提高社会稳定。(3)环境效益: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进行抗震加固,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建筑物的环保功能。(4)技术效益:绿色建筑抗震加固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技术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7.3成本控制策略为降低绿色建筑抗震加固的成本,以下措施:(1)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合理的设计,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消耗和施工难度,降低成本。(2)选用性价比高的材料:在满足抗震加固要求的前提下,选用功能优良、价格合理的材料。(3)提高施工效率: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队伍的技能水平,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损耗。(4)加强监测与验收:保证施工质量,及时发觉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降低后期维修费用。(5)合理控制项目进度: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施工进度,避免因延期导致的额外成本。第八章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8.1国家相关政策法规8.1.1绿色建筑政策法规概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旨在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政策法规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行动计划》等。8.1.2抗震加固相关政策法规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家高度重视建筑抗震加固工作。在绿色建筑抗震加固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范》等,以保证建筑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安全功能。8.1.3政策法规的实施与监管为保证政策法规的有效实施,国家建立了完善的监管体系。各级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监管,对违反政策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国家还加大了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绿色建筑抗震加固的认识和重视。8.2行业标准规范8.2.1绿色建筑行业标准规范绿色建筑行业标准规范是指导建筑行业绿色发展的技术依据。主要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等,这些标准规范涵盖了建筑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等全过程。8.2.2抗震加固行业标准规范抗震加固行业标准规范是保障建筑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主要包括《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范》等,这些标准规范对建筑抗震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8.2.3行业标准规范的制定与修订行业标准规范的制定与修订是保障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相关部门定期对现有标准规范进行评估,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和技术进步,及时修订和完善标准规范。8.3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执行8.3.1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宣传与培训为提高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执行力度,各级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提高从业人员对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认识和掌握。8.3.2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监督与检查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监督与检查,保证各项要求得到有效执行。对违反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行为,要严肃查处,维护建筑市场的秩序。8.3.3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持续完善在执行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发觉问题,对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进行持续完善。通过不断修订和完善,使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更加符合建筑行业绿色发展的实际需求。第九章绿色建筑抗震加固的项目管理9.1项目管理流程9.1.1项目启动在绿色建筑抗震加固项目启动阶段,需明确项目目标、范围、参与各方职责及项目实施的基本原则。项目启动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立项目目标与范围;(2)组建项目管理团队;(3)制定项目实施计划;(4)明确项目参与各方职责;(5)签订相关合同及协议。9.1.2项目策划项目策划阶段,需对项目进行全面分析,确定项目的技术路线、设计原则、施工方法等。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技术调研与方案比选;(2)确定设计原则与施工方法;(3)编制项目预算;(4)制定项目进度计划;(5)确定项目质量标准。9.1.3项目实施项目实施阶段,需按照项目进度计划进行施工,保证项目质量与安全。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施工组织设计;(2)施工现场管理;(3)施工过程监控;(4)质量与安全控制;(5)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9.1.4项目验收项目验收阶段,需对项目进行全面检查,保证项目达到预期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工程质量验收;(2)工程安全验收;(3)工程环境验收;(4)工程资料验收;(5)竣工验收报告编制。9.2项目风险控制9.2.1风险识别在绿色建筑抗震加固项目中,需识别以下风险:(1)技术风险:包括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的风险;(2)管理风险:包括项目组织、人员配备、沟通协调等方面的风险;(3)质量风险:包括工程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风险;(4)环境风险:包括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方面的风险。9.2.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9.2.3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以下风险应对措施:(1)风险规避:尽量避免风险发生;(2)风险减轻:降低风险发生概率或影响程度;(3)风险转移:通过合同、保险等方式将风险转移;(4)风险承担:在无法规避、减轻或转移的情况下,承担风险。9.3项目质量与进度控制9.3.1质量控制绿色建筑抗震加固项目质量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制定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