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题库:古文阅读策略解析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文言文实词理解与运用要求:正确理解文言文中实词的含义,并能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汉朝建立,萧何、曹参、张良、陈平为相,陈平独任丞相。(《史记·陈丞相世家》)B.陈平曰:“臣闻‘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陈丞相世家》)C.陈平曰:“夫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史记·陈丞相世家》)D.陈平曰:“吾闻王者不贵异物,而贵德。”(《史记·陈丞相世家》)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孟子·离娄上》)B.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孟子·离娄上》)C.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孟子·离娄上》)D.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孟子·离娄上》)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B.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C.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D.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B.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C.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D.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B.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C.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D.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B.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C.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D.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B.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C.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D.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B.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C.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D.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B.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C.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D.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B.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C.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D.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二、文言文虚词理解与运用要求:正确理解文言文中虚词的含义,并能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孟子·离娄上》)B.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孟子·离娄上》)C.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孟子·离娄上》)D.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孟子·离娄上》)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孟子·离娄上》)B.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孟子·离娄上》)C.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孟子·离娄上》)D.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孟子·离娄上》)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B.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C.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D.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B.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C.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D.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B.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C.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D.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B.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C.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D.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B.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C.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D.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B.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C.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D.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B.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C.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D.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B.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C.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D.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四、文言文句子翻译要求: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注意句子的准确性和通顺性。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礼记·学记》)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颜渊》)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5.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孟子·离娄上》)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7.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诗经·小雅·正月》)8.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9.鸿鹄之志,非一朝一夕之故也。(《史记·陈涉世家》)10.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史记·太史公自序》)五、文言文断句要求:正确断句,注意句子的节奏和逻辑。1.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4.而耻学于师5.故木受绳则直6.金就砺则利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0.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六、文言文综合理解要求:对文言文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注意分析文中的观点、论据和论证方法。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问:这段话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请结合文中的论述进行分析。2.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问:这段话中孟子所说的“三乐”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中的论述进行分析。3.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墨子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智者为之,长者安之,幼者怀之。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此天下之大利也。’”问:墨子在这段话中提出了什么样的社会理想?请结合文中的论述进行分析。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文言文实词理解与运用1.D。A项中的“为”表示“成为”,B项中的“为”表示“是”,C项中的“为”表示“作为”,D项中的“为”表示“作为”。2.B。A、C、D项中的“之”都是代词,表示“的”,而B项中的“之”是助词,表示“的”。3.C。A、B、D项中的“而”表示转折,C项中的“而”表示顺承。4.B。A、C、D项中的“之”都是代词,表示“的”,而B项中的“之”是助词,表示“的”。5.C。A、B、D项中的“而”表示转折,C项中的“而”表示顺承。6.B。A、C、D项中的“之”都是代词,表示“的”,而B项中的“之”是助词,表示“的”。7.C。A、B、D项中的“而”表示转折,C项中的“而”表示顺承。8.B。A、C、D项中的“之”都是代词,表示“的”,而B项中的“之”是助词,表示“的”。9.C。A、B、D项中的“而”表示转折,C项中的“而”表示顺承。10.B。A、C、D项中的“之”都是代词,表示“的”,而B项中的“之”是助词,表示“的”。二、文言文虚词理解与运用1.A。A、B、C、D项中的“之”都是代词,表示“的”。2.B。A、C、D项中的“之”都是代词,表示“的”,而B项中的“之”是助词,表示“的”。3.C。A、B、D项中的“而”表示转折,C项中的“而”表示顺承。4.B。A、C、D项中的“之”都是代词,表示“的”,而B项中的“之”是助词,表示“的”。5.C。A、B、D项中的“而”表示转折,C项中的“而”表示顺承。6.B。A、C、D项中的“之”都是代词,表示“的”,而B项中的“之”是助词,表示“的”。7.C。A、B、D项中的“而”表示转折,C项中的“而”表示顺承。8.B。A、C、D项中的“之”都是代词,表示“的”,而B项中的“之”是助词,表示“的”。9.C。A、B、D项中的“而”表示转折,C项中的“而”表示顺承。10.B。A、C、D项中的“之”都是代词,表示“的”,而B项中的“之”是助词,表示“的”。四、文言文句子翻译1.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2.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3.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4.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5.仁者看到它就思考,智者看到它就行动。6.好学接近于智慧,努力实践接近于仁德,知道羞耻接近于勇敢。7.谁说麻雀没有角?为什么它能穿透我的屋顶?8.如果上天要把重大的责任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心意苦恼,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使他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9.鸿鹄的志向,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10.世上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五、文言文断句1.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4.而耻学于师5.故木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截肢康复评定课件
- 康复科护士工作总结汇报
- 中医专科护理发展
- 成全机构-ARTDECO建筑风格探讨
- 拌合站安全教育
- 企业电子档案管理案例
-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冠豸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教育研究院竞聘
- 护理人员真诚相待患者
- 中国有机阻燃化学品市场现状趋势与投资前景规模调查报告2025-2031年
- 教职工防震培训课件
- 维修类技能培训课件
- (完整word版)健康SF-36量表(中文版)
- 电复律护理查房课件
- 动火作业应急预案范本
- 预防校园欺凌法治知识竞答题库及答案
- 中国历史文选-图文
- 全年草坪养护管理
- 国际贸易实务-第三章-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及包装
- VTE的预防和治疗
- 零碳建筑技术标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