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语文》模拟考试题库:作文审题与结构布局技巧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现代文阅读要求: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的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以“春光里,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嬉戏”为引子,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B.文章中多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阳光像一条金色的丝带,轻轻地拂过孩子们的笑脸”,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C.文章结尾以“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作为结尾,表达了对孩子们美好未来的祝愿。D.文章整体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B.文章通过描写孩子们的笑声、嬉戏,展现了春天的活力和孩子们的快乐。C.文章通过对阳光、草地、花朵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美好的氛围。D.文章以孩子们在春天的快乐生活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紧凑。(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以“春光里,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嬉戏”为引子,引出文章的主题。B.文章中通过对孩子们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快乐、活泼和天真。C.文章结尾以“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作为结尾,表达了对孩子们美好未来的祝愿。D.文章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4.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B.文章通过描写孩子们的笑声、嬉戏,展现了春天的活力和孩子们的快乐。C.文章通过对阳光、草地、花朵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美好的氛围。D.文章以孩子们在春天的快乐生活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紧凑。二、古诗文阅读要求: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的题目。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生动形象。B.诗的颔联“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C.诗的颈联“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D.诗的尾联“不知秋思落谁家”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生动形象。B.诗的颔联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C.诗的颈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D.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生动形象。B.诗的颔联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C.诗的颈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D.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生动形象。B.诗的颔联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C.诗的颈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D.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四、古诗文默写要求:请将下列古诗文中缺失的词语或句子补充完整。1.独在异乡为异客,()2.春风又绿江南岸,()3.落红不是无情物,()4.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5.会当凌绝顶,()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五、文言文翻译要求: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则人损之;谦受益,则人益之。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5.水满金山寺,僧敲月下门。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六、文学常识要求:根据所学文学常识,回答下列问题。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这部小说以哪个朝代为背景?2.《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是哪位好汉智取的?3.《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分别取经的目的地是哪里?4.《三国演义》中的“卧龙、凤雏、冢虎、幼麟”分别指的是哪四位人物?5.《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谁?这部小说反映了哪个社会阶层的生活?6.《简·爱》的作者是谁?这部小说讲述了怎样的故事?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D解析:选项A、B、C都正确描述了文章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而D项中“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是对文章整体评价,不是对某一具体内容的分析,因此不正确。2.B解析:选项A、C、D都正确分析了文本的艺术特色,而B项中“文章通过对阳光、草地、花朵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美好的氛围”与文中内容不符,因为文中并没有明确提到花朵。(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3.C解析:选项A、B、D都正确分析了文本内容,而C项中“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是作者对未来的祝愿,不是文章的主题。4.B解析:选项A、C、D都正确分析了文本的艺术特色,而B项中“文章通过描写孩子们的笑声、嬉戏,展现了春天的活力和孩子们的快乐”与文中内容不符,因为文中并没有直接描写笑声和嬉戏。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1.D解析:选项A、B、C都正确描述了这首诗的赏析,而D项中“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的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不是抒发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2.B解析:选项A、C、D都正确描述了这首诗的赏析,而B项中“诗的颔联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诗的内容不符,因为颔联表达的是诗人对春天的感受。(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3.D解析:选项A、B、C都正确分析了这首诗的赏析,而D项中“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诗的内容不符,因为尾联表达的是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4.B解析:选项A、C、D都正确描述了这首诗的赏析,而B项中“诗的颔联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诗的内容不符,因为颔联表达的是诗人对春天的感受。三、古诗文默写1.悠然见南山解析:这是王维的《鹿柴》中的名句,意思是悠然自得地看见南山。2.落花时节又逢君解析:这是杜甫的《春望》中的名句,意思是正当落花时节又遇见了您。3.化作春泥更护花解析:这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名句,意思是化作春泥来滋养更多的花朵。4.同心而离居解析:这是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三》中的名句,意思是虽然心心相印却分隔两地。5.会当凌绝顶解析:这是杜甫的《望岳》中的名句,意思是一定要登上那最高峰。6.悠然见南山解析:这是王维的《鹿柴》中的名句,意思是悠然自得地看见南山。四、文言文翻译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解析:本句是《论语》中的名句,翻译时要注意“学而时习之”是学习后及时复习,“不亦说乎”是表示愉快的语气。2.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自满招致损失,就会遭到人们的反对;谦虚得到益处,就会得到人们的帮助。解析:本句出自《尚书·大禹谟》,翻译时要注意“满招损,谦受益”是比喻性的表达,要理解其深层含义。3.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留一片爱国的忠心照耀在史册上。解析:本句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翻译时要注意“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表达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情感。4.大军北上平定中原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记告诉我。解析:本句出自陆游的《示儿》,翻译时要注意“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上数学9.1 植树问题
- 企业管理案例及分析
- 麻醉精神药品培训
- 建筑风景色彩课件
- 揠苗助长课件模板
- 应急计划知识培训
- 第4章 组合标志设计
- 江西省南昌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信息工程总监述职报告
- 拌料给药正确操作
- 2024年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练习1练习一 附答案》教学课件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4)单元全套练习题4套(含解析)
- 危险废物库房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调查报告
- 神东煤炭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4
- 批评与自我批评表
- 《公共政策学(第二版)》 课件 杨宏山 第1-6章 导论、政策系统-政策执行
- 【课件】安全教育 防溺水《不做孤泳者安全伴你我》课件
- 期中模拟练习 (试题)-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北京版
- 教研员培训课件
- 员工主人翁意识培训课件
- 小学中段 劳动教育-清洁与卫生《清洗T恤》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