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仓储优化管理策略_第1页
智慧仓储优化管理策略_第2页
智慧仓储优化管理策略_第3页
智慧仓储优化管理策略_第4页
智慧仓储优化管理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慧仓储优化管理策略TOC\o"1-2"\h\u23288第一章:智慧仓储概述 3119121.1智慧仓储的定义与发展 3213601.1.1智慧仓储的定义 3140481.1.2智慧仓储的发展 3172201.2智慧仓储的核心技术 3129111.2.1物联网技术 3160261.2.2大数据技术 323031.2.3人工智能技术 4105781.2.4技术 495441.2.5云计算技术 418503第二章:仓储规划与设计 4208862.1仓储布局优化 4312172.2仓储设施选型 588232.3仓储空间利用 514550第三章:库存管理策略 6102003.1库存分类与控制 6242243.1.1库存分类 682723.1.2库存控制 653383.2库存预警与决策 618853.2.1库存预警 622083.2.2库存决策 7242843.3库存优化方法 7247783.3.1ABC分类法 7217733.3.2经济订货量(EOQ) 7128783.3.3库存动态调整 7132743.3.4供应链协同 719706第四章:出入库作业管理 7110724.1入库作业流程优化 7191204.2出库作业流程优化 8225334.3作业效率提升策略 824009第五章:仓储安全管理 9125805.1安全管理制度 9325905.1.1安全管理组织结构 965495.1.2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9256285.1.3安全培训与教育 93505.2安全风险识别与防范 962115.2.1风险识别 961525.2.2风险评估 9230525.2.3风险防范 9255885.3安全处理 10231875.3.1报告 10279385.3.2调查 10306845.3.3处理 10244265.3.4总结 1025791第六章:信息技术应用 10264196.1仓储管理信息系统 1054226.1.1系统架构 10258996.1.2功能模块 10147436.2仓储自动化技术 11144886.2.1自动化设备 11108706.2.2控制系统 1174676.3物联网技术应用 11279846.3.1物联网感知技术 11165166.3.2物联网传输技术 1117106.3.3物联网应用平台 125323第七章:人力资源管理 12104547.1仓储人员培训与选拔 12207377.1.1培训与选拔的重要性 1234047.1.2培训与选拔实施策略 12217577.2员工激励与考核 12305637.2.1激励与考核的重要性 1256817.2.2激励措施 1342097.2.3考核制度 1391287.3团队建设与沟通 1346897.3.1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137307.3.2团队建设策略 1370117.3.3沟通机制 1329774第八章: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 1479818.1仓储成本构成与控制 14261458.2仓储效益评价指标 14167018.3成本与效益平衡策略 1519436第九章:绿色仓储与可持续发展 1551329.1绿色仓储理念 1537349.1.1概述 15173819.1.2绿色仓储的原则 1572019.1.3绿色仓储的实施策略 15138589.2仓储废弃物处理 1577939.2.1仓储废弃物分类 15100479.2.2仓储废弃物处理方法 16229319.2.3仓储废弃物处理措施 16262569.3仓储能效提升 16299799.3.1仓储能效评估 1611849.3.2仓储能效提升措施 16208799.3.3仓储能效提升策略 1612670第十章: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162097710.1智慧仓储发展趋势 161293410.2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775110.3应对挑战与策略建议 17第一章:智慧仓储概述1.1智慧仓储的定义与发展1.1.1智慧仓储的定义智慧仓储是指在现代物流体系中,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仓储资源进行智能化管理、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的一种新型仓储模式。它以提高仓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仓储服务质量为核心目标,是现代物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1.1.2智慧仓储的发展智慧仓储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人工仓储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仓储管理主要依靠人工操作,效率低下,作业环境恶劣,安全隐患较多。(2)机械化仓储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机械化设备的引入,仓储作业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但管理水平仍较为落后。(3)信息化仓储阶段:21世纪初至今,仓储管理逐渐实现信息化,通过计算机、网络等手段对仓储资源进行管理,提高了仓储效率。(4)智慧仓储阶段: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仓储应运而生,成为物流领域的发展趋势。1.2智慧仓储的核心技术智慧仓储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1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将传感器、控制器、网络等设备与互联网连接,实现对物品的实时监控、跟踪与控制。在智慧仓储中,物联网技术可用于实时采集仓储环境数据、物品状态信息等,为仓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1.2.2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是指在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在智慧仓储中,大数据技术可用于分析仓储资源利用情况、预测仓储需求等,为仓储优化提供依据。1.2.3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模拟人类智能行为、实现机器自主学习和推理的能力。在智慧仓储中,人工智能技术可用于智能调度、智能优化等,提高仓储效率。1.2.4技术技术是指利用机械臂、自动导引车等设备,实现仓储作业的自动化。在智慧仓储中,技术可替代人工完成重复性、高强度的工作,降低劳动强度。1.2.5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是一种通过网络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等服务的技术。在智慧仓储中,云计算技术可为仓储管理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实现仓储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章:仓储规划与设计2.1仓储布局优化仓储布局优化是提高仓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环节。合理的仓储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功能分区明确:根据仓储功能需求,将库房划分为存储区、装卸区、办公区等,实现功能区域的明确划分,便于管理和操作。(2)物流畅通:保证仓储内部物流线路的合理性,减少物料搬运距离,提高物流效率。同时合理设置通道宽度,保证叉车等运输设备顺畅通行。(3)安全便捷:在仓储布局中,充分考虑安全因素,保证存储物品的安全。同时布局应便于操作人员作业,提高工作效率。(4)充分利用空间:在满足存储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仓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具体优化措施如下:(1)采用立体货架:立体货架可以提高仓储空间的利用率,降低库房面积占用。(2)优化货架布局:根据物料特性、存储需求等因素,合理选择货架类型,优化货架布局。(3)设置缓冲区:在库房进出口处设置缓冲区,避免物料拥堵,提高装卸效率。2.2仓储设施选型仓储设施选型是仓储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仓储设施选型的关键因素:(1)存储需求:根据企业存储需求,选择合适的货架类型、尺寸和承载能力。(2)物料搬运设备:根据物料特性、搬运距离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搬运设备,如叉车、输送带等。(3)自动化程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自动化设施,如自动识别系统、自动搬运设备等。(4)安全性:仓储设施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保证存储物品的安全。具体选型建议如下:(1)货架:选择适合企业需求的货架类型,如托盘式货架、流利式货架、驶入式货架等。(2)搬运设备:根据搬运距离、物料特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搬运设备,如手动搬运车、电动叉车、输送带等。(3)自动化设备:根据企业需求,选择合适的自动化设备,如自动识别系统、自动搬运设备等。2.3仓储空间利用仓储空间利用是提高仓储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以下为仓储空间利用的优化措施:(1)提高货架高度: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货架高度,增加存储空间。(2)采用密集存储:通过调整货架间距、采用多层货架等方式,实现密集存储,提高空间利用率。(3)合理布局通道:合理设置通道宽度,保证叉车等运输设备顺畅通行,同时减少通道占用空间。(4)利用库房顶部空间:在库房顶部设置吊钩或悬挂式货架,充分利用库房顶部空间。(5)定期调整存储策略:根据物料需求、库存变化等因素,定期调整存储策略,实现空间的有效利用。第三章:库存管理策略3.1库存分类与控制3.1.1库存分类库存管理是智慧仓储优化管理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库存进行分类是必要的。库存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1)常规库存:指正常销售和生产所需的库存,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2)安全库存:为应对不确定因素,如市场需求波动、供应商交货延迟等,设置的一定量的库存。(3)季节性库存:根据季节性需求变化,调整的库存量,如节假日、促销活动等。(4)报废库存:指因质量、过期等原因无法正常使用的库存。3.1.2库存控制针对不同类型的库存,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1)常规库存控制:通过定期盘点、库存周转率等指标,保证库存处于合理水平。(2)安全库存控制:根据历史数据分析,确定安全库存的合理范围,并在实际操作中动态调整。(3)季节性库存控制:根据市场需求和季节性变化,提前预测并调整库存量。(4)报废库存控制:加强质量管理和仓库管理,减少报废库存的产生,对报废库存进行合理处理。3.2库存预警与决策3.2.1库存预警库存预警是指在库存管理过程中,通过设定阈值,对可能出现的库存问题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库存预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库存不足预警:当库存量低于预设的安全库存时,发出预警。(2)库存过剩预警:当库存量超过预设的最大库存时,发出预警。(3)库存周转率预警:当库存周转率低于正常水平时,发出预警。(4)库存质量预警:当库存中出现质量问题时,发出预警。3.2.2库存决策库存决策是基于库存预警和实际情况,对库存进行合理调整的过程。库存决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补货决策:根据库存预警和实际需求,确定补货的时间和数量。(2)调拨决策:在库存过剩和库存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库存调拨,实现库存平衡。(3)报废处理决策:针对报废库存,进行合理的处理,如出售、捐赠、报废等。(4)库存优化决策:通过数据分析,优化库存结构,提高库存周转率。3.3库存优化方法3.3.1ABC分类法ABC分类法是一种常用的库存优化方法,根据库存物品的重要性、价值和使用频率等因素,将库存分为A、B、C三类。对A类库存进行重点管理,对B、C类库存进行一般管理。3.3.2经济订货量(EOQ)经济订货量(EOQ)是一种基于库存成本和订货成本,确定最优订货量的方法。通过计算EOQ,可以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管理效率。3.3.3库存动态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库存状况和季节性变化等因素,动态调整库存策略。如采用动态库存控制模型,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安全库存和常规库存。3.3.4供应链协同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紧密的供应链协同关系,实现库存信息的共享和及时调整。这有助于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第四章:出入库作业管理4.1入库作业流程优化入库作业是仓储管理的重要环节,其效率直接影响着仓储的整体运作。以下是入库作业流程优化的几个关键点:(1)入库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对入库货物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货物的种类、数量、规格等,保证仓库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和设备来接收和存放货物。(2)入库作业的流程设计:根据货物特点和仓库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入库流程。包括货物的接收、检验、上架等环节,保证货物能够快速、准确地入库。(3)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如条码扫描、RFID等,实现货物的实时跟踪和管理,提高入库作业的准确性和效率。(4)人员培训和管理:加强入库作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责任心,保证入库作业的顺利进行。4.2出库作业流程优化出库作业是仓库管理的关键环节,其效率直接关系到客户满意度。以下是出库作业流程优化的几个关键点:(1)出库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对出库订单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货物的种类、数量、规格等,保证仓库有足够的货物和设备来满足订单需求。(2)出库作业的流程设计:根据货物特点和订单要求,设计合理的出库流程。包括货物的拣选、打包、发货等环节,保证货物能够快速、准确地出库。(3)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如条码扫描、RFID等,实现货物的实时跟踪和管理,提高出库作业的准确性和效率。(4)人员培训和管理:加强出库作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责任心,保证出库作业的顺利进行。4.3作业效率提升策略为了提高仓储出入库作业效率,以下策略:(1)优化仓库布局:合理规划仓库空间,缩短货物在仓库内的搬运距离,提高作业效率。(2)引入自动化设备:利用自动化设备,如货架式自动立体仓库、无人搬运车等,减少人力投入,提高作业效率。(3)实施精细化管理:对仓储作业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找出瓶颈环节,采取措施进行改进。(4)建立激励机制:对作业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提高作业效率。(5)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仓储作业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作业效率。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仓储出入库作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第五章:仓储安全管理5.1安全管理制度仓储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是智慧仓储优化管理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安全管理制度。5.1.1安全管理组织结构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结构,明确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实施。5.1.2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企业应制定完善的仓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检查制度、应急预案等,保证仓储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5.1.3安全培训与教育企业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保证仓储安全。5.2安全风险识别与防范安全风险识别与防范是仓储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以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5.2.1风险识别企业应通过安全检查、案例分析等手段,全面识别仓储环节的安全风险,包括火灾、爆炸、中毒、盗窃等。5.2.2风险评估企业应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为制定防范措施提供依据。5.2.3风险防范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应急预案等,保证仓储安全。5.3安全处理安全处理是仓储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以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5.3.1报告发生安全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企业安全管理机构报告,同时启动应急预案。5.3.2调查企业应成立调查组,对原因、性质、责任等进行调查,为处理提供依据。5.3.3处理企业应根据调查结果,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针对暴露出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5.3.4总结企业应对进行总结,吸取教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仓储安全管理水平。第六章:信息技术应用6.1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在现代智慧仓储中扮演着的角色。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仓储业务进行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的一种系统。6.1.1系统架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采集层:通过条码、RFID等数据采集技术,实时获取仓储物品的详细信息。(2)数据处理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业务处理层:根据业务需求,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各类报表和图表,为决策提供依据。(4)决策支持层: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6.1.2功能模块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1)入库管理:对入库物品进行实时记录,包括物品名称、数量、规格等。(2)出库管理:对出库物品进行实时记录,包括物品名称、数量、规格等。(3)库存管理:实时统计库存情况,包括库存数量、库存周转率等。(4)库房管理:对库房进行实时监控,包括库房温湿度、安全状况等。(5)报表管理:各类报表,如入库报表、出库报表、库存报表等。6.2仓储自动化技术仓储自动化技术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仓储业务的自动化操作,提高仓储效率。6.2.1自动化设备仓储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自动化设备:(1)自动化立体仓库:通过货架、堆垛机等设备,实现物品的自动存取。(2)自动化搬运设备:如自动导引车(AGV)、无人搬运车(RGV)等,实现物品的自动搬运。(3)自动化分拣设备:如交叉带分拣机、滚筒分拣机等,实现物品的自动分拣。6.2.2控制系统仓储自动化技术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监控系统:实时监控仓储现场,保证仓储作业的顺利进行。(2)控制系统:根据业务需求,对自动化设备进行控制,实现仓储业务的自动化操作。(3)通信系统:实现自动化设备与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6.3物联网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物品连接起来,实现智能管理和控制的技术。在智慧仓储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6.3.1物联网感知技术物联网感知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实时获取仓储物品的详细信息,如温度、湿度、重量等。6.3.2物联网传输技术物联网传输技术主要包括无线传输技术、有线传输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将仓储物品的信息实时传输到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6.3.3物联网应用平台物联网应用平台是指集成物联网感知、传输、处理等技术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仓储业务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仓储效率。物联网技术在智慧仓储中的应用,为仓储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未来,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仓储将实现更高水平的智能化管理。第七章:人力资源管理7.1仓储人员培训与选拔7.1.1培训与选拔的重要性在智慧仓储的运营管理中,仓储人员的培训与选拔。,通过选拔优秀人才,提升仓储团队的整体素质;另,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先进的仓储管理知识、技能,提高工作效率。以下是仓储人员培训与选拔的具体措施:(1)制定选拔标准:根据仓储岗位的职责要求,制定相应的选拔标准,包括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综合素质等方面。(2)建立选拔机制:通过面试、笔试、实操等多种形式,对候选人进行全面评估,保证选拔到合适的人才。(3)培训体系构建:针对仓储岗位特点,构建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专项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4)培训内容设置:结合仓储管理实际需求,设置培训课程,包括仓储基础知识、仓储设备操作、仓储安全管理等方面。7.1.2培训与选拔实施策略(1)制定培训计划:根据仓储人员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保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2)培训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3)培训效果评估:对培训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保证培训效果。(4)选拔与激励相结合:将选拔与激励相结合,激发仓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整体工作效率。7.2员工激励与考核7.2.1激励与考核的重要性员工激励与考核是智慧仓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激励措施和考核制度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仓储业务的稳定发展。7.2.2激励措施(1)物质激励: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奖金、福利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精神激励:通过表彰、晋升、培训等方式,满足员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3)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在激励员工的同时加强对其工作过程的监督,保证工作质量。7.2.3考核制度(1)制定考核标准:根据仓储岗位的职责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保证考核的公平性和合理性。(2)考核方式:采取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3)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培训等激励措施相结合,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7.3团队建设与沟通7.3.1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团队建设是智慧仓储运营管理的关键环节。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促进仓储业务的快速发展。7.3.2团队建设策略(1)强化团队意识:通过培训、团建活动等方式,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2)优化团队结构:根据仓储业务需求,合理配置团队人员,保证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3)建立团队沟通机制: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团队协作效率。7.3.3沟通机制(1)制定沟通计划:明确沟通的目的、内容、方式和时间,保证沟通的有效性。(2)沟通渠道多样化:采用会议、邮件、即时通讯等多种沟通渠道,提高沟通效率。(3)加强反馈与互动: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反馈意见和建议,促进沟通的持续改进。第八章: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8.1仓储成本构成与控制仓储成本是企业在物流管理中关注的重点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仓储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包括仓库租赁或购买费用、仓库装修费用、货架及配套设施购置费用等。(2)仓储运营成本:包括人工成本、设备折旧与维护费用、仓储管理费用、物料消耗费用等。(3)仓储物流成本:包括运输费用、装卸费用、包装费用等。仓储成本控制策略如下:(1)优化仓储设施布局:合理规划仓库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租赁或购买成本。(2)提高仓储管理水平:加强仓储信息化建设,实现仓储作业自动化,降低人工成本。(3)合理配置仓储资源: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合理配置仓储资源,避免资源闲置。(4)加强仓储设备维护:定期检查维修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降低设备故障率。8.2仓储效益评价指标仓储效益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仓储效率:反映仓储作业的快慢,包括入库效率、出库效率、库存周转率等。(2)仓储成本率:反映仓储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所占比重。(3)仓储利润率:反映仓储业务的盈利能力。(4)仓储服务质量:包括客户满意度、订单履行率等。8.3成本与效益平衡策略为实现成本与效益的平衡,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优化仓储业务流程: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仓储效率,降低成本。(2)实施精细化管理:对仓储业务进行详细分析,找出成本控制的潜在点,实施精细化管理。(3)引入先进技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高仓储管理水平,降低成本。(4)开展仓储业务外包:将部分仓储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降低企业运营成本。(5)加强仓储人才培养:提高仓储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仓储效益。通过以上策略,企业可以在保障仓储效益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实现成本与效益的平衡。第九章:绿色仓储与可持续发展9.1绿色仓储理念9.1.1概述绿色仓储是指在仓储管理过程中,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实现仓储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仓储理念旨在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等手段,实现仓储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9.1.2绿色仓储的原则(1)资源节约原则:在仓储活动中,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资源浪费。(2)环保优先原则:在仓储设施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3)技术创新原则:运用先进技术,提高仓储效率,降低能耗。9.1.3绿色仓储的实施策略(1)优化仓储布局:合理规划仓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2)采用绿色包装: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包装废弃物产生。(3)推广节能设备:使用节能灯具、环保型货架等设备,降低能耗。9.2仓储废弃物处理9.2.1仓储废弃物分类仓储废弃物主要包括:废纸箱、塑料袋、泡沫材料、金属废弃物等。9.2.2仓储废弃物处理方法(1)回收利用:将可回收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实现资源再利用。(2)无害化处理:对无法回收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3)集中处理:建立仓储废弃物处理中心,对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9.2.3仓储废弃物处理措施(1)加强废弃物分类管理:明确废弃物分类标准,提高废弃物分类效率。(2)提高废弃物处理能力:加大投入,提升废弃物处理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