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行业物联网传感器与通信方案_第1页
物联网行业物联网传感器与通信方案_第2页
物联网行业物联网传感器与通信方案_第3页
物联网行业物联网传感器与通信方案_第4页
物联网行业物联网传感器与通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联网行业物联网传感器与通信方案TOC\o"1-2"\h\u24350第一章:物联网传感器概述 3140271.1传感器技术发展概况 362451.2物联网传感器分类与特点 331522第二章:温度与湿度传感器 4143312.1温湿度传感器原理 479892.2温湿度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4269842.3常见温湿度传感器产品介绍 416280第三章:压力与力传感器 5167333.1压力传感器原理 517923.1.1压阻效应 534473.1.2压电效应 529163.1.3电容效应 5223553.2力传感器原理 5300313.2.1电阻应变片 5238603.2.2压电式 5190523.2.3电容式 553063.3压力与力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6158363.3.1工业自动化 6124203.3.2医疗设备 6153183.3.3汽车行业 6101623.3.4环境监测 6214023.3.5与无人机 6303663.3.6军事领域 631178第四章:光线与颜色传感器 6190224.1光线传感器原理 6119294.2颜色传感器原理 752184.3光线与颜色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711897第五章:声音与振动传感器 8132005.1声音传感器原理 8187305.2振动传感器原理 8319815.3声音与振动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86750第六章:位置与速度传感器 952686.1位置传感器原理 9307896.1.1电磁式位置传感器 9144426.1.2光电式位置传感器 9204196.1.3超声波式位置传感器 9302196.2速度传感器原理 989996.2.1电磁式速度传感器 10197546.2.2光电式速度传感器 10183126.2.3振动式速度传感器 1025396.3位置与速度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107743第七章:物联网通信技术概述 10161207.1物联网通信技术发展概况 11130887.2物联网通信技术分类与特点 11177657.2.1有线通信技术 11115957.2.2无线通信技术 116310第八章:无线通信技术 12122528.1WiFi通信技术 12222968.1.1概述 12288638.1.2技术原理 12132928.1.3应用场景 12162368.2蓝牙通信技术 12198448.2.1概述 12169988.2.2技术原理 12131718.2.3应用场景 12106598.3LoRa通信技术 134498.3.1概述 13177398.3.2技术原理 13253888.3.3应用场景 1311130第九章:有线通信技术 1367689.1以太网通信技术 13114829.1.1概述 13294149.1.2工作原理 1359769.1.3技术特点 13150919.2USB通信技术 14325799.2.1概述 14161609.2.2工作原理 14190889.2.3技术特点 14130179.3CAN通信技术 14223039.3.1概述 1471959.3.2工作原理 1472119.3.3技术特点 1516796第十章:物联网传感器与通信解决方案 152671010.1物联网传感器与通信技术融合 152232410.1.1传感器技术概述 151047310.1.2通信技术概述 151703910.1.3传感器与通信技术融合 151952010.2典型物联网传感器与通信解决方案介绍 162520110.2.1温湿度监测解决方案 16832210.2.2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162177810.2.3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 162279410.3物联网传感器与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16第一章:物联网传感器概述1.1传感器技术发展概况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与我国科技进步、产业变革紧密相连。自20世纪以来,传感器技术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从有线到无线的发展过程。在早期,传感器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军事等领域,主要依靠进口。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传感器技术逐渐实现了国产化,并在功能、精度、可靠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我国传感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1.2物联网传感器分类与特点物联网传感器根据其感知对象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环境传感器:用于监测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气体浓度等。这类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等特点。(2)位置传感器:用于监测物体的位置信息,如GPS、北斗导航系统等。这类传感器具有定位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功耗低等特点。(3)速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物体的运动速度,如霍尔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这类传感器具有测量范围宽、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特点。(4)力学传感器:用于监测力学参数,如压力、力、位移等。这类传感器具有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5)生物传感器:用于监测生物参数,如心率、血压、血糖等。这类传感器具有精度高、可靠性好、无创检测等特点。(6)通信传感器:用于实现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如WiFi、蓝牙、ZigBee等。这类传感器具有传输速率高、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物联网传感器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微型化:半导体工艺的发展,传感器体积越来越小,有利于物联网设备的集成和部署。(2)智能化:传感器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实现对感知信息的预处理和智能决策。(3)低功耗:物联网传感器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功耗较低,有利于设备的长期运行。(4)可靠性: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在复杂环境下稳定工作。(5)兼容性:传感器能够与多种物联网设备、平台和协议兼容,便于系统的集成和扩展。第二章:温度与湿度传感器2.1温湿度传感器原理温湿度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同时检测和测量环境温度和湿度的传感器。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物理量的转换。温度传感部分通常采用热敏电阻或热电偶,利用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将温度变化转化为电阻信号。湿度传感部分则采用电容式或电阻式传感器,通过检测湿度对传感器电容或电阻值的影响,从而得到环境湿度的变化。2.2温湿度传感器的应用领域温湿度传感器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智能家居领域,温湿度传感器可以用于室内环境监测,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工业生产中,温湿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生产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保证产品质量和设备正常运行。在农业、气象、医疗、科研等领域,温湿度传感器也有着重要的应用。2.3常见温湿度传感器产品介绍以下是几款常见的温湿度传感器产品:(1)SHT31:这是一款由Sensirion公司生产的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具有高精度、低功耗、小尺寸等特点。其测量范围宽,响应速度快,适用于各种环境监测场合。(2)AM2321:这是一款由Aosong公司生产的模拟温湿度传感器,具有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该传感器适用于智能家居、工业生产等领域。(3)DHT11:这是一款由博世公司生产的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具有测量范围宽、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该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气象监测等领域。(4)HIH6130:这是一款由Honeywell公司生产的电容式温湿度传感器,具有高精度、低功耗、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该传感器适用于汽车、医疗、科研等领域。(5)Si7021:这是一款由SiliconLabs公司生产的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具有高精度、低功耗、小尺寸等特点。该传感器适用于智能家居、工业生产、医疗等领域。第三章:压力与力传感器3.1压力传感器原理压力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压力变化转换为可测量电信号的装置。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物理效应,如压阻效应、压电效应、电容效应等。3.1.1压阻效应压阻效应是指当物体受到压力作用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现象。压力传感器中的压阻式传感器采用半导体材料制成,当受到压力作用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压力的测量。3.1.2压电效应压电效应是指某些晶体材料在受到压力作用时,会在其表面产生电荷的现象。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利用这一原理,将压力变化转换为电荷信号,进而测量压力。3.1.3电容效应电容效应是指当物体受到压力作用时,电容值发生变化的现象。电容式压力传感器通过测量电容值的变化,实现对压力的测量。3.2力传感器原理力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力的大小转换为可测量电信号的装置。常见的力传感器原理有电阻应变片、压电式和电容式等。3.2.1电阻应变片电阻应变片是一种将应变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当力作用在电阻应变片上时,电阻应变片发生形变,电阻值随之变化,从而实现力的测量。3.2.2压电式压电式力传感器利用压电效应,将力的作用转换为电荷信号。当力作用在压电材料上时,产生电荷,通过测量电荷的大小,实现对力的测量。3.2.3电容式电容式力传感器通过测量电容值的变化,实现对力的测量。当力作用在电容式传感器上时,电容值发生变化,从而得到力的数值。3.3压力与力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压力与力传感器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3.3.1工业自动化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压力与力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压力、力等参数,以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3.3.2医疗设备在医疗设备中,压力与力传感器可用于测量血压、呼吸压力等生理参数,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3.3.3汽车行业在汽车行业,压力与力传感器可用于监测发动机压力、刹车片磨损程度等,提高汽车的安全功能。3.3.4环境监测在环境监测领域,压力与力传感器可用于测量大气压力、土壤压力等,为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3.3.5与无人机在与无人机领域,压力与力传感器可用于感知周围环境,实现避障、抓取等动作。3.3.6军事领域在军事领域,压力与力传感器可用于监测武器系统的功能,提高作战效果。第四章:光线与颜色传感器4.1光线传感器原理光线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光电效应。当光线照射到传感器上的光敏元件时,光敏元件将光能转换为电能,从而产生电流或电压信号。根据光敏元件的不同,光线传感器可以分为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光敏电阻等类型。光电二极管是一种具有单向导通特性的二极管,当光线照射到其PN结时,PN结内部产生电子空穴对,使得二极管导通,形成电流。光电三极管则是在光电二极管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放大器,以提高信号的灵敏度。光敏电阻是一种电阻值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元件,光照强度越大,电阻值越小。4.2颜色传感器原理颜色传感器是一种能够识别和测量物体颜色的传感器。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颜色识别算法和光电效应。颜色传感器通常由光源、光学系统、光敏元件和信号处理电路组成。当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表面的颜色会反射或透射部分光线。光学系统将反射或透射的光线聚焦到光敏元件上,光敏元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信号处理电路对电信号进行处理,通过颜色识别算法计算出物体的颜色。颜色传感器通常采用三原色原理,即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线。通过对三种颜色的光线进行混合,可以识别出各种颜色。颜色传感器可以采用多种光敏元件,如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光敏电阻等。4.3光线与颜色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光线与颜色传感器在物联网行业中的应用领域广泛,以下列举了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1)环境监测:光线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环境中的光照强度,从而实现对环境亮度的控制。颜色传感器可以检测环境中的颜色变化,如植物生长状态、水体污染程度等。(2)智能家居:光线传感器可以用于自动调节家居照明,提高居住舒适度。颜色传感器可以识别家庭环境中物体的颜色,为智能家居系统提供更多智能化功能。(3)无人驾驶:光线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道路光照强度,为无人驾驶车辆提供光照信息。颜色传感器可以识别道路上的交通标志、信号灯等,提高无人驾驶的安全性。(4)工业生产:光线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生产线上的光照强度,保证生产环境的稳定。颜色传感器可以识别产品颜色,实现自动化分拣、检测等功能。(5)农业领域:光线传感器可以监测农田光照强度,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颜色传感器可以检测土壤颜色,判断土壤肥力状况。(6)医疗健康:光线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患者皮肤颜色,判断血液循环状况。颜色传感器可以识别血液、尿液等样本的颜色,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7)娱乐领域:光线传感器可以用于实现舞台灯光的自动调节,提高演出效果。颜色传感器可以识别观众的表情变化,为互动式娱乐提供技术支持。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线与颜色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为各行各业提供智能化、便捷化的解决方案。第五章:声音与振动传感器5.1声音传感器原理声音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基于声电效应。声电效应是指当声波作用于物体时,物体的振动会引起其表面电荷分布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电动势。声音传感器主要由声敏元件和信号处理电路两部分组成。声敏元件通常采用电容式或压电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利用声波在振动膜与固定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容变化来实现信号的转换;压电式传感器则利用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5.2振动传感器原理振动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检测物体振动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振动传感器的原理主要基于力学、电磁学和光学等多种效应。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振动传感器原理:(1)力学效应:通过检测振动体与传感器之间的力学连接部分的变形或位移,将振动转化为电信号。(2)电磁效应: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振动体产生的磁场变化转换为电信号。(3)光学效应:利用光学干涉原理,检测振动体表面反射光强的变化,从而得到振动信号。5.3声音与振动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声音与振动传感器在物联网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智能家居:声音传感器可以用于智能门锁、智能音响等设备,实现语音识别、远程控制等功能;振动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家具、管道等设备的振动情况,预防潜在的安全隐患。(2)工业监测:声音与振动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机器设备的运行状态,如轴承故障、齿轮磨损等,从而实现故障预警、降低维修成本。(3)环境监测:声音传感器可以用于噪声监测,评估环境污染程度;振动传感器可以用于地震监测、桥梁健康监测等,为灾害预警提供数据支持。(4)医疗健康:声音与振动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如心率、呼吸频率等,为远程医疗提供实时数据。(5)军事领域:声音与振动传感器可以用于水下目标探测、战场环境监测等,提高军事作战效能。(6)交通运输:声音与振动传感器可以用于车辆故障诊断、道路桥梁监测等,保障交通运输安全。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声音与振动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便捷与安全。第六章:位置与速度传感器6.1位置传感器原理位置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检测并转换物体位置信息的传感器。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电磁、光电、超声波等技术。以下为几种常见位置传感器的原理介绍:6.1.1电磁式位置传感器电磁式位置传感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检测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磁场变化来判断物体的位置。当物体接近传感器时,磁场发生变化,从而触发传感器的输出信号。6.1.2光电式位置传感器光电式位置传感器采用光电效应原理,通过检测物体对光束的遮挡或反射来判定物体的位置。物体位置的变化会导致光束的强度、角度等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6.1.3超声波式位置传感器超声波式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的传播特性,通过发射和接收超声波信号来测量物体的位置。当超声波信号遇到物体时,会产生反射,通过计算发射和接收的时间差,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6.2速度传感器原理速度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检测并转换物体速度信息的传感器。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电磁、光电、振动等技术。以下为几种常见速度传感器的原理介绍:6.2.1电磁式速度传感器电磁式速度传感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检测物体运动时产生的磁场变化来判断物体的速度。当物体运动时,磁场发生变化,从而触发传感器的输出信号。6.2.2光电式速度传感器光电式速度传感器采用光电效应原理,通过检测物体运动时光束的变化来判定物体的速度。物体速度的变化会导致光束的强度、频率等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6.2.3振动式速度传感器振动式速度传感器利用物体振动时产生的加速度信号,通过检测加速度的大小和频率来计算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信号经过积分处理后,可以得到物体的速度信息。6.3位置与速度传感器的应用领域位置与速度传感器在物联网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为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工业自动化: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位置与速度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生产线上的物体位置和速度,实现自动化控制。(2)智能交通:在智能交通系统中,位置与速度传感器可用于监测车辆行驶速度和位置,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实时数据。(3):在领域,位置与速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行走过程中的位置和速度,实现精确控制。(4)医疗设备:在医疗设备中,位置与速度传感器可用于监测患者的心脏、呼吸等生理参数,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5)农业物联网:在农业物联网系统中,位置与速度传感器可用于监测农田土壤湿度、作物生长速度等信息,实现精准灌溉和施肥。(6)智能家居:在智能家居系统中,位置与速度传感器可用于监测家庭成员的活动状态,为家庭安全提供保障。第七章:物联网通信技术概述7.1物联网通信技术发展概况物联网通信技术作为物联网体系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通信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我国,物联网通信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体系和产业链。我国高度重视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将其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目前我国在物联网通信技术领域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7.2物联网通信技术分类与特点物联网通信技术可分为有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两大类。以下分别对这两类技术进行概述。7.2.1有线通信技术有线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以太网、光纤通信、PLC(电力线通信)等。(1)以太网:以太网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局域网技术,具有高带宽、低成本、易管理等特点。在物联网通信中,以太网可用于连接智能设备、数据中心等。(2)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技术具有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适用于高速、长距离的物联网通信场景。(3)PLC:电力线通信技术利用现有的电力线作为传输媒介,实现数据传输。其优点在于无需重新铺设通信线路,降低成本,适用于家庭、工厂等场景。7.2.2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包括WiFi、蓝牙、ZigBee、LoRa、NBIoT等。(1)WiFi:WiFi是一种基于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技术,具有传输速率高、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在物联网通信中,WiFi可用于连接智能家居、智能办公等场景。(2)蓝牙:蓝牙技术具有低成本、低功耗、易于实现等特点,适用于短距离的物联网通信,如智能手环、智能音箱等。(3)ZigBee:ZigBee技术是一种低功耗、低速率的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低功耗、低成本、短距离的物联网应用,如智能家居、智能照明等。(4)LoRa:LoRa技术具有长距离、低功耗、低成本等特点,适用于长距离、低速率的物联网通信场景,如智能抄表、环境监测等。(5)NBIoT:NBIoT技术是基于蜂窝网络的窄带物联网通信技术,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广覆盖等特点,适用于大规模物联网应用,如智能城市、智能农业等。第八章:无线通信技术8.1WiFi通信技术8.1.1概述WiFi(WirelessFidelity)是一种基于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的无线通信标准,主要应用于室内环境。它通过无线电波实现数据传输,具有传输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接入方便等特点。8.1.2技术原理WiFi通信技术采用IEEE802.11系列标准,包括802.11a、802.11b、802.11g、802.11n和802.11ac等。这些标准规定了无线通信的频段、速率、调制方式等关键技术参数。WiFi设备通过无线信号调制解调器(Modem)与无线接入点(AP)进行通信,实现数据传输。8.1.3应用场景WiFi通信技术在智能家居、企业办公、公共交通等领域广泛应用。例如,家庭无线网络、企业无线办公网络、地铁、机场等公共区域的无线接入。8.2蓝牙通信技术8.2.1概述蓝牙(Bluetooth)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应用于移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蓝牙技术具有功耗低、传输速率适中、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8.2.2技术原理蓝牙通信技术采用IEEE802.15.1标准,工作在2.4GHz频段。蓝牙设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通信,采用跳频扩频技术(FHSS)提高抗干扰能力。蓝牙设备之间通过配对实现连接,支持点对点或多点通信。8.2.3应用场景蓝牙通信技术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移动设备以及智能家居、车载系统等领域广泛应用。例如,手机与耳机之间的无线连接、智能手表与手机的数据同步等。8.3LoRa通信技术8.3.1概述LoRa(LongRange)是一种低功耗、长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物联网应用。LoRa技术具有传输距离远、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8.3.2技术原理LoRa通信技术采用CSS(ChirpSpreadSpectrum)调制方式,工作在SubGHz频段。LoRa设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通信,采用扩频技术提高通信距离和抗干扰能力。LoRa网络采用星形结构,由网关、终端节点组成。8.3.3应用场景LoRa通信技术在智能城市、智慧农业、环境监测、智能家居等领域广泛应用。例如,城市照明控制系统、农业土壤湿度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等。第九章:有线通信技术9.1以太网通信技术9.1.1概述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局域网技术,其传输速率从10Mbps到10Gbps不等。以太网通信技术具有高可靠性、易于扩展和兼容性强等特点,已成为物联网领域中重要的有线通信手段。9.1.2工作原理以太网通信技术基于CSMA/CD(载波侦听多址访问/碰撞检测)协议,通过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实现数据传输。其主要工作原理如下:(1)物理层:负责传输媒介的连接、信号编码与解码、数据传输等。(2)数据链路层:负责帧的封装与解封装、差错检测与纠正、帧同步等。9.1.3技术特点以太网通信技术的特点如下:(1)传输速率高,支持多种传输速率。(2)布线简单,易于安装和维护。(3)网络扩展性强,支持多种网络拓扑结构。(4)兼容性好,与多种网络设备和操作系统兼容。9.2USB通信技术9.2.1概述USB(通用串行总线)是一种计算机外部设备连接技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USB通信技术具有传输速率高、连接简单、支持即插即用等特点。9.2.2工作原理USB通信技术基于主机控制器与设备之间的四线接口,实现数据传输和控制信号传输。其主要工作原理如下:(1)物理层:负责信号传输、电平转换等。(2)数据链路层:负责帧的封装与解封装、差错检测与纠正等。(3)传输层:负责数据传输的调度、流量控制等。9.2.3技术特点USB通信技术的特点如下:(1)传输速率高,支持多种传输速率。(2)连接简单,即插即用。(3)支持多种设备类型,如键盘、鼠标、打印机等。(4)热插拔,可在设备运行时插入或拔出。9.3CAN通信技术9.3.1概述CAN(控制器局域网)是一种用于车辆和工业控制领域的通信协议,具有高可靠性、实时性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CAN通信技术在物联网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9.3.2工作原理CAN通信技术基于差分信号传输,通过两线接口实现数据传输。其主要工作原理如下:(1)物理层:负责信号传输、电平转换等。(2)数据链路层:负责帧的封装与解封装、差错检测与纠正等。(3)网络层:负责数据帧的传输、路由等。9.3.3技术特点CAN通信技术的特点如下:(1)高可靠性,支持差错检测与纠正。(2)实时性,支持优先级调度。(3)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复杂电磁环境。(4)支持多节点通信,易于扩展。第十章:物联网传感器与通信解决方案10.1物联网传感器与通信技术融合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其核心在于将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紧密连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处理。在这个过程中,传感器与通信技术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物联网传感器作为信息获取的关键设备,能够实时监测物理世界中的各种状态和变化,而通信技术则负责将这些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10.1.1传感器技术概述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将物理量转换为可处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