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互联网金融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互联网金融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互联网金融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互联网金融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联网金融作业指导书TOC\o"1-2"\h\u13009第一章:互联网金融概述 310951.1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34091.1.1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3185501.1.2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 3152531.2互联网金融的类别与特点 3160041.2.1互联网金融的类别 3180461.2.2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419245第二章:网络支付 4149752.1网络支付的基本概念 4150662.2网络支付的主要模式 5152312.2.1直接支付模式 5118722.2.2间接支付模式 5188152.2.3代付代收模式 5261832.2.4跨境支付模式 5105442.3网络支付的安全问题 5106612.3.1信息泄露 5199462.3.2网络攻击 5114212.3.3法律法规风险 6145072.3.4内部管理风险 6153552.3.5反洗钱与反恐融资 67117第三章:网络信贷 6241973.1网络信贷的发展背景 6208703.2网络信贷的类型与特点 6250783.2.1类型 6254723.2.2特点 7145313.3网络信贷的风险管理 75122第四章:众筹与众包 7304924.1众筹与众包的基本概念 775504.2众筹与众包的运作模式 8288604.2.1众筹运作模式 8172854.2.2众包运作模式 8180624.3众筹与众包的法律法规 8267394.3.1众筹法律法规 8271894.3.2众包法律法规 913643第五章:网络理财 938195.1网络理财的产品类型 934795.2网络理财的优势与风险 9313255.2.1优势 959765.2.2风险 10321135.3网络理财的监管政策 107995第六章: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技术 10235666.1数字货币的发展历程 1091376.1.1早期数字货币 10257016.1.2比特币的诞生 11260176.1.3数字货币的快速发展 11146726.2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 1150676.2.1区块链的定义 11124696.2.2区块的构成 1136016.2.3共识机制 11281916.2.4加密算法 11266926.3数字货币与区块链的应用场景 11253096.3.1金融领域 11205216.3.2供应链管理 12267346.3.3物联网 12227376.3.4其他领域 123847第七章: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监管 12321177.1互联网金融风险类型 12187957.1.1信用风险 121207.1.2法律合规风险 12103587.1.3技术风险 12120967.1.4操作风险 12112697.1.5市场风险 1266557.2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 1372047.2.1完善信用评估体系 1317057.2.2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13134837.2.3提升技术防护能力 13247407.2.4优化业务流程 13324267.2.5增强市场风险应对能力 13130497.3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 13200557.3.1完善监管制度 13268947.3.2强化监管力度 13208337.3.3跨部门协作 13128517.3.4引导行业自律 1314540第八章: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 1316688.1互联网保险 1489038.1.1互联网保险的特点 14327498.1.2互联网保险的创新模式 14194848.2互联网证券 1441898.2.1互联网证券的特点 1436208.2.2互联网证券的创新模式 1498238.3互联网银行 1554848.3.1互联网银行的特点 1570958.3.2互联网银行的创新模式 1524173第九章: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 15260429.1互联网金融的立法现状 15125399.2互联网金融的法律风险 16321089.3互联网金融的合规经营 1622632第十章: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 172604310.1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创新 17137710.2互联网金融的场景拓展 171030610.3互联网金融的国际化发展 17第一章:互联网金融概述1.1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1.1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信息、技术和服务的有效融合,从而为各类金融活动提供新型服务平台的一种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打破传统金融业务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促进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1.1.2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1)早期摸索阶段(1990年代)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早期摸索始于20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尝试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金融服务,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2)互联网金融服务阶段(2000年代初)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各类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逐渐涌现,如第三方支付、网络理财、P2P网络借贷等。这些平台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金融服务体系,满足了不同层次用户的金融需求。(3)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阶段(2010年以后)2010年以后,我国互联网金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如互联网保险、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同时监管政策逐步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逐渐走向规范化发展。1.2互联网金融的类别与特点1.2.1互联网金融的类别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第三方支付:如支付等,提供在线支付、转账、充值等便捷的支付服务。(2)网络理财:如余额宝、理财通等,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各类理财产品,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理财需求。(3)P2P网络借贷:如陆金所、拍拍贷等,为借款人和出借人提供在线借贷信息匹配服务。(4)互联网保险:如众安保险、泰康在线等,通过网络销售保险产品,提供在线理赔等服务。(5)消费金融:如京东金融、蚂蚁金服等,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消费分期、现金贷等金融服务。(6)供应链金融:如中诚信等,为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结算等服务。1.2.2互联网金融的特点(1)低成本:互联网金融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减少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2)高效率:互联网金融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金融服务的实时处理,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3)便捷性: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需求。(4)创新性:互联网金融不断涌现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推动金融行业的创新和发展。(5)监管挑战: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监管难题,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第二章:网络支付2.1网络支付的基本概念网络支付,又称在线支付,是指通过互联网渠道,利用电子支付工具和支付服务,实现货币资金在交易双方之间的转移。网络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具有便捷、高效、安全等特点,已成为现代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支付涉及的主体包括支付机构、银行、商户和消费者。支付机构作为中间服务提供者,连接了银行和商户,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支付服务。银行作为资金结算的载体,为支付机构提供资金清算服务。商户和消费者是网络支付的直接参与者,通过支付机构完成交易资金的转移。2.2网络支付的主要模式2.2.1直接支付模式直接支付模式是指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直接使用银行账户或第三方支付账户进行支付。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操作简便、支付速度快,缺点是支付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2.2.2间接支付模式间接支付模式是指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先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然后由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进行资金结算。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支付安全性较高,缺点是支付速度相对较慢。2.2.3代付代收模式代付代收模式是指支付机构作为中间人,为消费者和商户提供代付代收服务。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将资金充值至支付账户,然后通过支付账户进行消费;商户则将销售收入提现至银行账户。代付代收模式的优势在于操作便捷,缺点是支付过程可能存在资金沉淀问题。2.2.4跨境支付模式跨境支付是指消费者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交易时,使用网络支付方式完成资金转移。这种模式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支付体系,需要支付机构具备较强的国际支付能力和合规性。2.3网络支付的安全问题网络支付在为消费者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安全问题。以下为网络支付中常见的几种安全问题:2.3.1信息泄露在网络支付过程中,消费者需提供个人敏感信息,如银行账户、密码等。若支付平台安全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信息泄露,给消费者带来财产损失。2.3.2网络攻击黑客通过网络攻击手段,如钓鱼网站、恶意软件等,盗取消费者账户资金或个人信息,给消费者和支付平台带来损失。2.3.3法律法规风险网络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相对滞后,导致支付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法律法规风险。2.3.4内部管理风险支付平台内部管理不规范,可能导致员工违规操作、内部信息泄露等问题,影响支付平台的正常运营。2.3.5反洗钱与反恐融资网络支付平台在业务发展中,需要关注反洗钱与反恐融资问题,保证支付业务的合规性,防止资金流向非法领域。第三章:网络信贷3.1网络信贷的发展背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金融行业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网络信贷作为一种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其发展背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扶持:国家在政策层面积极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网络信贷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市场需求: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小微企业、个人消费等领域的融资需求,网络信贷应运而生。(3)技术进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为网络信贷提供了精准的风险控制手段和高效的运营能力。3.2网络信贷的类型与特点3.2.1类型网络信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P2P网络借贷:即点对点网络借贷,是指通过网络平台,将借款人与出借人直接联系起来,实现资金的供需对接。(2)网络小额贷款:指通过网络平台,向个人或小微企业发放的小额、短期、信用贷款。(3)消费金融:指针对个人消费需求的网络信贷产品,如信用卡分期、消费分期等。3.2.2特点网络信贷具有以下特点:(1)便捷性:借款人可以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提交贷款申请,实现快速放款。(2)高效性: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贷款审批效率,缩短放款周期。(3)普惠性:网络信贷降低了金融服务门槛,使更多小微企业和个人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4)风险可控:通过大数据风控技术,对借款人进行精准评估,降低信贷风险。3.3网络信贷的风险管理网络信贷作为一种新兴金融业务模式,其风险管理。以下是网络信贷风险管理的几个方面:(1)信用风险管理: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筛选优质客户,降低信用风险。(2)操作风险管理:加强内部操作流程的规范,防范操作失误、内部欺诈等风险。(3)法律合规风险:保证网络信贷业务符合相关法律法规,防范合规风险。(4)技术风险管理:提高网络信贷平台的安全功能,防范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5)流动性风险管理:合理配置资金,保证网络信贷平台的流动性,防范流动性风险。通过以上风险管理措施,网络信贷可以在保障业务发展的同时降低潜在风险。第四章:众筹与众包4.1众筹与众包的基本概念众筹,即大众筹资,是指项目发起人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广大网民募集资金以实现其项目目标的一种融资方式。众筹具有低门槛、多样性、大众化等特点,可以分为股权众筹、债权众筹、产品众筹和公益众筹等类型。众包,是指将原本由企业内部完成的任务,通过互联网平台外包给广大网民来完成的一种协作方式。众包具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创新驱动等优势,可以分为设计众包、研发众包、生产众包和销售众包等类型。4.2众筹与众包的运作模式4.2.1众筹运作模式(1)项目发起:项目发起人需在众筹平台上提交项目相关信息,包括项目介绍、融资目标、回报方案等。(2)项目审核:众筹平台对项目进行审核,保证项目合法、合规,符合平台要求。(3)项目发布:审核通过后,项目在众筹平台上发布,面向广大网民进行融资。(4)资金募集:网民通过支付方式对项目进行投资,项目发起人根据融资进度及时更新项目动态。(5)项目实施:融资成功后,项目发起人按照约定完成项目实施,并向投资者提供回报。4.2.2众包运作模式(1)任务发布:企业或个人在众包平台上发布任务,包括任务描述、需求、预算等。(2)任务招募:众包平台筛选合适的参与者,发布任务招募信息。(3)任务协作:参与者根据自身能力接包任务,与企业或个人进行线上协作。(4)成果验收:任务完成后,企业或个人对成果进行验收,保证符合要求。(5)支付报酬:验收合格后,企业或个人按照约定支付参与者报酬。4.3众筹与众包的法律法规4.3.1众筹法律法规我国目前尚无专门针对众筹的法律法规,但涉及众筹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合同法》、《证券法》、《广告法》、《网络安全法》等。众筹平台及项目发起人需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合规:项目发起人应保证项目合法合规,不得涉及非法集资、诈骗等行为。(2)信息披露:项目发起人应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项目信息,不得隐瞒或误导投资者。(3)风险提示:众筹平台应向投资者提示投资风险,保证投资者了解项目风险。4.3.2众包法律法规我国涉及众包的法律法规有:《合同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众包平台及参与者需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合规:众包平台及参与者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2)诚信协作:参与者应诚信履行合同义务,保证任务成果符合要求。(3)权益保护:众包平台应保障参与者权益,合理分配收益,防范纠纷。(4)知识产权保护:参与者应尊重知识产权,保证任务成果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第五章:网络理财5.1网络理财的产品类型网络理财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财方式,其产品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余额宝类:以的余额宝为代表,将用户的闲置资金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实现资金的增值。(2)P2P理财:通过网络平台,将资金出借给有借款需求的个人或企业,实现较高收益。(3)互联网保险:通过网络购买保险产品,涵盖寿险、健康险、意外险等多种类型。(4)基金、股票、期货等: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基金、股票、期货等金融产品。(5)定期理财:通过网络购买银行、证券、基金等机构的定期理财产品,实现稳定收益。5.2网络理财的优势与风险5.2.1优势(1)便捷性:网络理财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用户可随时随地进行操作。(2)低门槛:网络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相对较低,适合各类投资者。(3)高收益:部分网络理财产品收益率较高,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收益。(4)多样性:网络理财产品种类丰富,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5.2.2风险(1)信用风险:P2P理财等涉及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可能导致资金损失。(2)市场风险:股票、基金等理财产品面临市场波动风险,可能导致收益波动。(3)操作风险:网络理财操作过程中,可能因操作失误、系统故障等原因导致损失。(4)政策风险:网络理财市场尚处于监管初期,政策调整可能对市场产生影响。5.3网络理财的监管政策为保障投资者权益,防范金融风险,我国对网络理财市场实施了一系列监管政策:(1)明确监管主体:网络理财业务由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共同负责。(2)加强信息披露:要求网络理财平台披露理财产品相关信息,提高透明度。(3)限制投资范围:对网络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进行限制,防范风险。(4)防范非法集资:严厉打击网络理财领域的非法集资行为,保护投资者权益。(5)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网络理财市场秩序。第六章: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技术6.1数字货币的发展历程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型的货币形式,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上世纪末。以下是数字货币的主要发展阶段:6.1.1早期数字货币早在20世纪90年代,数字货币的概念就已经出现。1990年,大卫·乔姆(DavidChaum)提出了匿名电子货币系统——电子现金(eCash),但由于技术限制和市场需求不足,该系统并未得到广泛应用。6.1.2比特币的诞生2009年,中本聪(SatoshiNakamoto)发表了《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论文,提出了比特币这一数字货币。比特币的出现标志着数字货币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随后,各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相继诞生,如莱特币、以太坊等。6.1.3数字货币的快速发展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数字货币市场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开始关注数字货币。我国在2014年启动了数字货币研发项目,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启动数字人民币(DCEP)的研发。6.2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区块链技术是数字货币的核心技术,其基本原理如下:6.2.1区块链的定义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通过加密算法和网络共识机制,实现了数据的安全、可靠和透明。6.2.2区块的构成区块链由一系列区块组成,每个区块包含一定数量的交易记录。区块之间通过哈希函数相互,形成一个不断延伸的链。6.2.3共识机制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网络中实现数据一致性的一种机制。常见的共识机制有工作量证明(PoW)、权益证明(PoS)等。6.2.4加密算法区块链技术采用加密算法,保证交易信息的安全。常见的加密算法有公钥加密、私钥加密等。6.3数字货币与区块链的应用场景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供应链、物联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6.3.1金融领域数字货币可以降低跨境支付成本,提高支付效率。区块链技术可应用于数字货币发行、交易、清结算等环节,提高金融系统的透明度和安全性。6.3.2供应链管理区块链技术可应用于供应链管理,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去中心化。通过数字货币,可以简化支付流程,降低交易成本。6.3.3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可应用于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易,实现设备间的安全、高效通信。数字货币可作为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支付手段。6.3.4其他领域区块链技术还可应用于房地产、医疗、教育等领域,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安全等功能。数字货币在版权保护、慈善捐赠等方面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第七章: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监管7.1互联网金融风险类型7.1.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互联网金融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线上特性,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突出,导致信用评估难度加大,从而增加了信用风险。7.1.2法律合规风险互联网金融业务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如金融、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容易触及法律合规风险。主要包括业务模式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违规操作、合同无效等。7.1.3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体现在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系统安全性、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等方面。若平台技术防护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7.1.4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人为操作失误、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损失。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中,操作风险可能来源于内部员工、合作伙伴或客户。7.1.5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互联网金融业务受到市场波动、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可能导致业务收益不稳定或损失。7.2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7.2.1完善信用评估体系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信用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信用风险。7.2.2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互联网金融企业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业务合规开展。同时应加强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完善法律法规体系。7.2.3提升技术防护能力互联网金融平台应加强技术防护,保证数据安全、系统稳定运行。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和用户的安全意识。7.2.4优化业务流程通过优化业务流程,降低操作风险。例如,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业务操作规范性。7.2.5增强市场风险应对能力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业务策略,降低市场风险。7.3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7.3.1完善监管制度应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明确监管职责、监管范围和监管手段,保证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7.3.2强化监管力度加大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监管力度,保证业务合规开展。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维护市场秩序。7.3.3跨部门协作互联网金融涉及多个部门,如金融、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部门之间应加强协作,共同推进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的实施。7.3.4引导行业自律应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推动行业健康发展。鼓励行业协会、企业联盟等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第八章: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8.1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保险是指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保险产品销售、理赔服务及客户互动的一种新型保险业务模式。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保险逐渐成为保险行业的重要创新方向。8.1.1互联网保险的特点(1)降低成本:互联网保险通过线上渠道销售,减少了传统保险业务中的中介环节,有效降低了保险产品的成本。(2)提高效率:互联网保险可以实现24小时在线购买、理赔,提高了保险服务的效率。(3)个性化定制:互联网保险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8.1.2互联网保险的创新模式(1)场景化保险:将保险产品与特定场景相结合,如旅行保险、运动保险等,满足消费者在特定场景下的保险需求。(2)大数据保险: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客户行为,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保险推荐。(3)互助保险: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具有相似需求的用户聚集起来,共同承担风险。8.2互联网证券互联网证券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证券交易、投资咨询、财富管理等服务的一种新型证券业务模式。互联网证券的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证券交易体验。8.2.1互联网证券的特点(1)交易便捷:投资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实时交易,提高交易效率。(2)信息透明:互联网证券平台提供丰富的证券市场信息,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3)个性化服务:互联网证券平台可以根据投资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建议和财富管理服务。8.2.2互联网证券的创新模式(1)智能投顾: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建议和资产配置方案。(2)社交投资:通过社交网络,将投资者聚集在一起,分享投资经验和策略。(3)区块链证券: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证券发行、交易、清算等环节的透明化、安全化。8.3互联网银行互联网银行是指通过互联网渠道提供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的一种新型银行模式。互联网银行的发展,有助于拓宽金融服务渠道,提升金融服务效率。8.3.1互联网银行的特点(1)服务便捷:互联网银行可以实现24小时在线服务,满足客户随时随地的金融需求。(2)低门槛:互联网银行降低了金融服务门槛,使更多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能够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3)高效运营:互联网银行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8.3.2互联网银行的创新模式(1)线上信贷:通过大数据和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线上贷款服务,提高贷款审批效率。(2)智能支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客户提供便捷、安全的支付服务。(3)金融科技:引入金融科技,如区块链、云计算等,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安全性。第九章: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9.1互联网金融的立法现状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日益显著。我国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的立法工作,逐步构建起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在立法层面,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等,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如《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等,对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规范。9.2互联网金融的法律风险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不对称风险: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展依赖于互联网技术,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突出。在交易过程中,借款人与出借人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风险难以有效控制。(2)非法集资风险:互联网金融平台可能成为非法集资的工具,部分平台存在自融、资金池等问题,容易引发金融风险。(3)隐私权保护风险:互联网金融业务涉及大量个人信息,如身份信息、财产信息等,一旦发生泄露,可能导致用户隐私权受到侵犯。(4)网络犯罪风险:互联网金融业务容易受到黑客攻击,造成资金损失、信息泄露等风险。(5)监管合规风险:互联网金融业务涉及多个行业,如金融、互联网、大数据等,监管政策变化较大,合规成本较高。9.3互联网金融的合规经营为保证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我国及相关部门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提出了以下合规经营要求:(1)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互联网金融企业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保证业务合法合规。(2)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