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管理方案TOC\o"1-2"\h\u7367第1章引言 3194841.1背景与意义 362371.2研究目标与内容 431500第2章智能交通系统概述 4148772.1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历程 4202872.2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构成与功能 5168412.3国内外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 56540第3章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需求分析 6298403.1交通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6110863.1.1道路基础设施 691193.1.2交通运输工具 6187473.1.3交通运输管理 6164293.2交通运输需求分析 6106793.2.1客运需求 6125243.2.2货运需求 77713.2.3个性化需求 7317543.3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目标与需求 740333.3.1建设目标 7128353.3.2建设需求 725755第4章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 7107034.1系统架构设计 720594.1.1物理层 7227184.1.2数据采集与传输层 814404.1.3数据处理与分析层 8159894.1.4应用服务层 8164374.1.5用户界面层 8138644.2系统模块划分与功能描述 889364.2.1交通信息采集模块 8287504.2.2数据传输模块 838054.2.3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 866194.2.4交通管理模块 851394.2.5出行服务模块 897984.2.6应急救援模块 8137734.3系统集成与接口设计 968534.3.1系统集成 9162264.3.2接口设计 927752第5章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 952345.1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9204655.1.1地面传感器采集技术 9327175.1.2视频监控采集技术 945165.1.3遥感卫星采集技术 9242095.1.4移动采集技术 10318435.2交通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 10126235.2.1数据预处理技术 10211995.2.2交通流参数估计技术 10110615.2.3交通拥堵分析技术 10128685.2.4交通事件检测技术 10224055.3交通数据挖掘与预测技术 10140595.3.1交通关联规则挖掘技术 10286525.3.2交通趋势预测技术 10126075.3.3交通异常检测技术 1047275.3.4交通需求预测技术 11169第6章智能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 11154106.1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1110666.1.1系统概述 11219426.1.2系统架构 11228286.1.3关键技术 11187346.2交通管理与应急处理系统 1186816.2.1系统概述 1155436.2.2系统架构 1261606.2.3关键技术 12127006.3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 1255196.3.1系统概述 12243506.3.2系统架构 12196276.3.3关键技术 1226123第7章智能交通服务系统 12291277.1导航与路线规划服务 1233747.1.1系统概述 12277947.1.2技术架构 13126167.1.3功能实现 1349797.2智能出行服务 1344167.2.1系统概述 13192957.2.2技术架构 13248587.2.3功能实现 13306107.3智能停车服务 133557.3.1系统概述 13163067.3.2技术架构 14264157.3.3功能实现 1410343第8章智能交通系统安全保障技术 14248038.1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1465188.1.1系统安全目标 1416238.1.2安全威胁分析 1414968.1.3安全需求 14223018.2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14198148.2.1防火墙技术 14245608.2.2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15279248.2.3虚拟专用网络(VPN) 15185778.2.4安全隔离技术 15311838.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 15301138.3.1数据加密技术 158888.3.2数据脱敏技术 1515938.3.3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 15103918.3.4安全协议 15295168.3.5隐私保护算法 1510420第9章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实施策略 1518189.1建设阶段划分与任务分解 15293109.1.1规划阶段 15218219.1.2实施阶段 16215459.1.3运行维护阶段 16246009.2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 16265329.2.1技术研发 16160409.2.2标准制定 16249829.3产业化与示范应用 16281749.3.1产业化 16249089.3.2示范应用 175202第10章智能交通系统评估与优化 17434010.1系统功能评估指标与方法 172614210.1.1评估指标 17841510.1.2评估方法 171217410.2系统优化策略与措施 171577410.2.1技术优化 171645410.2.2管理优化 182462810.3持续改进与未来发展展望 18第1章引言1.1背景与意义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传统的交通系统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效、安全、环保等方面的需求。为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降低交通发生率,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ITS)应运而生。智能交通系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手段,对交通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人、车、路、环境等要素的协调与优化。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智能交通系统有助于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经济增长。智能交通系统可以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生态环境。智能交通系统还能提高道路安全性,减少交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1.2研究目标与内容本研究旨在针对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与管理问题,提出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提供依据。(2)研究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信息采集与处理、通信技术、控制策略等。(3)探讨智能交通系统的体系结构,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功能划分与协同工作关系。(4)分析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管理的政策、法规、标准等方面的需求,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5)结合实际案例,总结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管理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借鉴。(6)针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交通运输需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管理策略。通过以上研究,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第2章智能交通系统概述2.1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历程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简称ITS)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全球交通运输领域的研究热点。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始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此阶段主要关注道路监控和车辆导航技术的研究,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奠定基础。(2)研发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此阶段开始涉及交通信息处理、通信技术和系统集成等方面,各国纷纷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智能交通系统的研发。(3)示范与应用阶段(21世纪初至今):此阶段智能交通系统在各国得到广泛应用,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如车联网、自动驾驶等。2.2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构成与功能智能交通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感知层: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采集实时交通信息,为系统提供原始数据。(2)传输层:利用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将感知层采集到的交通信息传输至处理层。(3)处理层:对传输来的交通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为决策层提供支持。(4)决策层:根据处理层提供的信息,制定相应的交通管理策略和措施。(5)应用层:将决策层的策略和措施应用于实际交通场景,如自动驾驶、交通信号控制等。智能交通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1)实时交通监控:对道路、车辆和行人进行实时监控,提高交通安全。(2)交通信息发布:通过多种渠道发布实时交通信息,引导公众合理出行。(3)交通信号控制: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4)交通诱导:为驾驶员提供最优行驶路线,减少交通拥堵。(5)紧急救援:对交通进行快速响应,提高救援效率。2.3国内外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1)国外发展现状及趋势国外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较早,以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为代表。目前这些国家在智能交通系统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如美国的车联网技术、欧洲的智能交通管理平台、日本的自动驾驶技术等。未来发展趋势:(1)自动驾驶技术逐步成熟,有望在部分场景实现商业化运营。(2)车联网技术进一步发展,实现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智能互联。(3)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交通管理效率。(2)国内发展现状及趋势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迅速,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在关键技术方面,我国已取得一定突破,如交通信号控制、交通信息发布等。未来发展趋势:(1)加强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道路智能化水平。(2)推动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技术研发,提升交通出行体验。(3)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实现交通管理智能化。(4)培育智能交通产业链,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第3章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需求分析3.1交通基础设施现状分析3.1.1道路基础设施我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高速公路、国省道等骨干道路网络逐渐完善,但部分城市内部道路网络尚不发达,拥堵问题较为严重;另,道路设施老化、维修养护不到位等问题也影响了交通运输效率。3.1.2交通运输工具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工具主要包括汽车、铁路、水运和航空等。其中,汽车是城市交通的主力,但面临着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铁路、水运和航空运输在长途运输方面具有优势,但运力不足、设施老化等问题仍然存在。3.1.3交通运输管理我国交通运输管理在法规体系、安全监管、信息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如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尚未普及,交通拥堵、频发等问题亟待解决。3.2交通运输需求分析3.2.1客运需求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行需求日益旺盛。城市公共交通、长途客运等客运市场对高效、便捷、安全的交通运输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3.2.2货运需求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货物运输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新兴行业的发展,对货运速度、成本、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3.2.3个性化需求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提升,交通运输行业需要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共享出行、定制客运、智能物流等新兴业态应运而生。3.3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目标与需求3.3.1建设目标(1)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2)提升交通运输安全水平,减少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优化交通运输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和货运需求。(4)推动交通运输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3.3.2建设需求(1)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优化城市交通布局。(2)推广智能交通技术,如自动驾驶、车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提高交通运输智能化水平。(3)加强交通运输管理,构建安全、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管理体系。(4)创新交通运输服务模式,发展共享出行、定制客运、智能物流等新兴业态。(5)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提供有力支持。第4章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4.1系统架构设计智能交通系统的架构设计是构建一个高效、稳定、可扩展的系统的基础。本章节将从整体上对系统架构进行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4.1.1物理层物理层主要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隧道、交通信号灯等,以及各种传感器设备,如摄像头、地磁车辆检测器、气象检测器等。物理层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现有基础设施的利用与优化,同时兼顾未来技术的发展和升级。4.1.2数据采集与传输层数据采集与传输层主要负责实时采集交通数据,并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传输应保证实时性、稳定性和安全性。4.1.3数据处理与分析层数据处理与分析层主要包括数据清洗、存储、挖掘和分析等功能。通过对交通数据的分析,为交通管理、决策和信息服务提供支持。4.1.4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层主要提供交通管理、出行服务、应急救援等应用功能。根据不同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4.1.5用户界面层用户界面层为用户提供交互式操作界面,包括Web端、移动端等。界面设计应简洁、直观、易于操作。4.2系统模块划分与功能描述智能交通系统根据功能需求,划分为以下主要模块:4.2.1交通信息采集模块负责实时采集交通基础设施、车辆和行人等各类信息,如交通流量、速度、占有率、违法行为等。4.2.2数据传输模块实现交通信息从采集设备到数据处理中心的实时传输,保证数据的安全、稳定、高效传输。4.2.3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交通数据进行清洗、存储、挖掘和分析,为交通管理、决策和信息服务提供支持。4.2.4交通管理模块实现对交通信号控制、交通组织、违法行为处理等功能的统一管理,提高交通运行效率。4.2.5出行服务模块为公众提供实时交通信息、路径规划、出行推荐等服务,提高出行便捷性。4.2.6应急救援模块实现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处置和指挥调度,保障交通安全。4.3系统集成与接口设计系统集成与接口设计是保证各模块之间高效协同工作的关键。以下为本方案的主要系统集成与接口设计:4.3.1系统集成将各模块按照系统架构进行集成,实现模块间数据交互、功能协同,保证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4.3.2接口设计(1)数据接口: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和传输协议,实现各模块间的数据交换。(2)服务接口:提供统一的服务调用接口,实现模块间的功能调用。(3)硬件接口:针对不同的硬件设备,设计相应的接口规范,实现设备兼容。(4)第三方接口:与第三方系统(如导航软件、电商平台等)进行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通过以上设计,本智能交通系统将实现各模块的高效集成和协同工作,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提供有力支持。第5章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5.1交通信息采集技术交通信息采集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基础,对于实现交通管理的高效与智能化具有的作用。本节主要介绍当前交通运输行业普遍采用的交通信息采集技术。5.1.1地面传感器采集技术地面传感器主要包括地磁车辆检测器、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可实时采集道路车辆信息,如车辆速度、车流量、车道占有率等。5.1.2视频监控采集技术视频监控技术通过高清摄像头对交通场景进行实时监控,获取交通流状况、违章行为、现场等信息。5.1.3遥感卫星采集技术利用遥感卫星对大范围区域进行交通信息采集,获取道路交通状况、交通拥堵分布等信息。5.1.4移动采集技术移动采集技术主要利用浮动车、无人机等移动设备,采集实时交通信息,如道路拥堵、车速等数据。5.2交通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采集到的交通信息需要经过有效的处理与分析,以便为交通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5.2.1数据预处理技术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融合、数据归一化等操作,以提高数据质量,为后续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5.2.2交通流参数估计技术基于采集的交通数据,采用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等方法,实时估计交通流参数,如车辆速度、车流量等。5.2.3交通拥堵分析技术通过分析交通流数据,识别交通拥堵区域、拥堵原因及演变规律,为交通组织与调度提供依据。5.2.4交通事件检测技术利用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方法,对交通监控视频、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实时检测交通、违章行为等事件。5.3交通数据挖掘与预测技术交通数据挖掘与预测技术旨在从海量的交通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并为未来交通发展趋势提供预测。5.3.1交通关联规则挖掘技术通过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发觉交通流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交通组织优化提供决策依据。5.3.2交通趋势预测技术基于历史交通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神经网络等方法,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交通流的变化趋势。5.3.3交通异常检测技术利用聚类分析、孤立森林等算法,对交通数据进行挖掘,发觉交通异常情况,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预警。5.3.4交通需求预测技术结合人口、土地利用、经济发展等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等方法,预测未来交通需求,为交通规划提供参考。通过以上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第6章智能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6.1交通信号控制系统6.1.1系统概述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时采集交通流数据,结合交通规划与控制策略,实现交通信号的智能控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6.1.2系统架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信号控制模块、通信模块和监控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实时采集交通流数据,信号控制模块根据交通流数据和控制策略进行信号控制,通信模块实现各信号控制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监控模块负责对整个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6.1.3关键技术(1)交通流数据采集:采用地磁、雷达、视频等传感器,实时采集道路交通流数据;(2)信号控制策略:采用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制定信号控制策略;(3)通信技术:采用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信号控制节点间的信息传输;(4)系统监控:通过监控中心对信号控制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6.2交通管理与应急处理系统6.2.1系统概述交通管理与应急处理系统旨在提高交通的处理效率,降低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6.2.2系统架构系统主要包括监测模块、处理模块、信息发布模块和应急指挥模块。监测模块负责实时监测道路交通,处理模块负责对进行快速处置,信息发布模块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应急指挥模块负责协调各部门进行应急处理。6.2.3关键技术(1)监测:采用视频监控、无人机等手段,实时监测道路交通;(2)处理:建立快速处置机制,实现现场快速清理和交通恢复;(3)信息发布:通过互联网、短信等多种途径,及时发布信息;(4)应急指挥: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6.3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6.3.1系统概述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以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率、优化乘客出行体验为目标,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公共交通的智能化管理。6.3.2系统架构系统主要包括公交调度模块、乘客服务模块、车辆监控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公交调度模块负责优化公交线路和班次,乘客服务模块提供实时公交信息查询和出行建议,车辆监控模块实时监控公交车辆运行状态,数据分析模块对公交运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6.3.3关键技术(1)公交调度:采用智能优化算法,合理规划公交线路和班次;(2)乘客服务:通过APP、网站等渠道,提供实时公交信息查询和出行建议;(3)车辆监控:利用GPS、视频监控等技术,实时监控公交车辆运行状态;(4)数据分析: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公交运营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为决策提供依据。第7章智能交通服务系统7.1导航与路线规划服务7.1.1系统概述导航与路线规划服务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出行者提供准确、实时的路径导航和路线规划,以提高出行效率和道路利用率。7.1.2技术架构本系统采用先进的地图匹配技术、路径规划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结合实时交通信息,为用户提供最优出行方案。7.1.3功能实现(1)实时导航: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导航服务,包括语音播报、路线展示等功能。(2)路线规划:根据用户需求,结合实时交通信息,为用户规划最优出行路线。(3)交通预测:通过历史数据分析,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交通状况,为用户提前做好出行准备。7.2智能出行服务7.2.1系统概述智能出行服务通过整合交通资源,为用户提供便捷、个性化的出行方案,提高出行体验。7.2.2技术架构本系统采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出行需求的智能匹配和出行方案的优化。7.2.3功能实现(1)出行需求匹配:根据用户出行需求,智能匹配周边交通资源,如共享单车、出租车、公共交通等。(2)出行方案推荐:为用户推荐多种出行方案,并提供实时价格、预计耗时等信息。(3)出行预约:支持用户预约出行服务,提高出行效率。7.3智能停车服务7.3.1系统概述智能停车服务通过实时监控停车资源,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停车导航和停车位预约服务,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7.3.2技术架构本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停车资源的智能管理和高效利用。7.3.3功能实现(1)实时停车导航:为用户提供周边停车场的实时空余车位信息,引导用户快速找到停车位。(2)停车位预约:支持用户在线预约停车位,提高停车效率。(3)停车费用支付:实现无感支付,简化停车缴费流程。第8章智能交通系统安全保障技术8.1系统安全需求分析智能交通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是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智能交通系统安全需求进行分析:8.1.1系统安全目标(1)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防止各类安全的发生。(2)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实时性。(3)保护用户隐私,防止信息泄露。8.1.2安全威胁分析(1)网络攻击:如DDoS攻击、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2)数据泄露:非法获取、篡改、删除系统数据。(3)系统漏洞: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等方面的漏洞。(4)内部威胁:内部人员的恶意操作、误操作等。8.1.3安全需求(1)身份认证:保证系统用户的合法性,防止未授权访问。(2)访问控制:对用户权限进行控制,防止越权操作。(3)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保护数据安全。(4)安全审计:对系统操作进行记录,以便于事后审计和追溯。8.2网络安全防护技术针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网络安全需求,本节提出以下网络安全防护技术:8.2.1防火墙技术通过设置防火墙,对进出智能交通系统的网络数据进行过滤,防止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8.2.2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发觉并阻止潜在的攻击行为。8.2.3虚拟专用网络(VPN)利用VPN技术,为远程访问智能交通系统的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通道。8.2.4安全隔离技术对重要系统进行安全隔离,防止安全威胁的扩散。8.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针对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需求,本节提出以下技术措施:8.3.1数据加密技术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相结合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8.3.2数据脱敏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以保护用户隐私。8.3.3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进行恢复。8.3.4安全协议采用安全协议(如SSL/TLS)保障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8.3.5隐私保护算法结合智能交通系统特点,研究适用于隐私保护的算法,如差分隐私、同态加密等。通过以上安全保障技术的研究和实施,为智能交通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用户隐私保护提供有力支持。第9章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实施策略9.1建设阶段划分与任务分解为了保证智能交通系统的顺利建设与实施,将整个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规划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行维护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如下:9.1.1规划阶段(1)项目可行性研究:对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进行全面的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效益可行性等。(2)需求分析与规划:根据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现状,明确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目标、功能需求、技术架构和总体布局。(3)制定实施方案:明确项目建设的总体任务、阶段划分、关键技术、预算和进度安排等。9.1.2实施阶段(1)技术研发与集成:针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研发,实现各子系统的集成和优化。(2)设备采购与安装:按照实施方案,采购相应的硬件设备,进行现场安装与调试。(3)软件开发与测试:开发智能交通系统相关软件,进行系统测试,保证系统功能完善、功能稳定。9.1.3运行维护阶段(1)系统运行:保证智能交通系统正常运行,对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2)数据管理:收集、整理和分析智能交通系统运行数据,为系统优化和决策提供支持。(3)持续优化:根据系统运行情况,不断优化系统功能,提高交通运输效率。9.2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9.2.1技术研发(1)加强智能交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3)关注国际智能交通技术发展趋势,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于医院托管合同标准文本
- 公司修复文物合同标准文本
- 1986造船合同标准文本
- 企业间合同样本
- 养殖入股协议合同标准文本
- 买房交易定金合同标准文本
- 丽水餐饮加盟合同标准文本
- 养殖羊肉出售合同样本
- 债权转让正规合同标准文本
- 个人车位租售合同样本
- 电影后期制作服务合同样本
- DB45T 1056-2014 土地整治工程 第3部分:验收技术规程
- (重点)水利安全员B证近年考试真题题库-含答案
- 2025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下学期一模政治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准则
- 信息技术行业安全保障措施及系统稳定性维护
- 《移动通信技术简介》课件
- 病人私自外出护理不良事件
- DBJ50-T -026-2021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验收标准
- 电力安全一把手讲安全课
- 克服考试紧张情绪的技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