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教材文言文复习支配
第一部分教材文言文复习支配
复习支配第1天一一烛之武退秦师
•、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留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
线的句子,留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述于楚也(因为它对晋国无礼,而且依附于晋的
同时又依附于楚)。晋军(驻至)函陵,秦军氾南。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
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悬寡人
之过也(如今状况紧急了才求由于你,这是我的过错啊)。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③夜隆(用绳了•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晴(增加)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率道丰(古义为东方道路上款待过客
的主子),行李(古义为出访的人)之往来,苏(同“供”,供应)其耳生1(古义为缺少的东西),
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蜴矣,许君焦、瑕,朝涉(渡河)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去登上
何厌之直(晋国,有什么可以满足它呢)?既东封郑,又欲速(延长,扩张)其西封,若不网(侵
损,削减)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同“悦”,兴奋),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行。微夫•人•("古,■义.为...那..人,.指..秦.穆公■■,I)之力不及此。因.(依靠)
人之力而敞(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不期(同“智”,明智):以乱界(鳌代)整,不武。
吾其・(-表--商--议--或--希--望---语--气--,--还--是-)还也。”亦去・(-离--开-)之。
二、说明下列多义词。
1.鄙
①越国以胡远(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边邑)
②肉食者郦,未能远谋(形容词,目光短浅)
③蜀之哪有二僧(名词,边疆、边邑)
2.封
①既东封郑(动词,使……成为疆界)
②又欲肆其西势(名词,疆界、边疆)
③以赂案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动诃,封天以」一地、爵位、名号踢人)
3.与
①秦伯说,与郑人盟(介词,和)
②失其所与,不知(Z为词,结交、亲附)
4.微
①阳夫人之力不及此(动词,没有,我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②则名儆而众寡(形容词,低微)
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副词,略微、略微)
5.焉
①与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为什么)
②若不阙秦,将蹲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承(代词,它)
④朝济而夕设版事(兼词.干比)
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学问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爵位:古代皇帝对贵盛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
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袭。
B.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详细说法不一,
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寡人:即冥镌之人,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秦始皇以后,皇帝一般都以
“朕”自称。古代帝王的自谦辞还有孤、不谷等。
D.子: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
的敬称还有君、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答案A
解析并非全部爵位都可世袭并有封地。比如宋代,除世袭爵位外,许多封爵只是终身
爵,身死爵除。此外,许多爵位只出名号,并无封地。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学问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B.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时有官位者的通称。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纪传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秦晋之好代表的是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慢慢将男女之间的婚
姻也称作“秦晋之好”。
答案C
解析《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复习支配第2犬——利轲刺秦土
一、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留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
线的句子,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峪(掠夺,夺取)地,至燕南界。
②太子丹恐惊,乃请荆卿曰:“秦兵县萼(早晚,极言时间短暂)渡易水,则虽欲长侍
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即使没有)太子言,臣愿得通(拜会,前往)之。今行而无
信(信物,凭信之物),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重金征求)之金(当时以铜为金)
千斤.邑万家e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力地图献秦不,秦下必争(同“悦”.兴奋)贝仲.
臣乃得有以(有所以,有用来……的条件、方法)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境况窘况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
个人的私仇而损害德高望重的人的心愿),愿足下更虑之!”
③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鸿(对待i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
皆为(盔)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涉(跟11)
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颐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
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时(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日: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抵其胸,丁则(这样,那
么)将军之仇报,而燕国儿(巡陵之耻除矣。将军岂内意(有意图、有愿望,此处引申为同意、
情愿)乎?”樊於期佩袒(古义是袒露一只臂膀)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
闻教!”遂自刎。
④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唱(名
词作状语,用匣子)封之。
⑤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
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⑥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咛现(正眼看。忤,逆。意思是迎人
日光看)。乃令秦武阳为副。
⑦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匹(远方)将来,而为留待。
⑧顷之未发,-Z(太子嫌荆轲动身迟缓),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日:“日"(回
“己”,已经)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
反(同"返”,回来)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
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⑨太子及来宾知其事者,…皆自衣冠以送之(太了•和知道这件事的来宾,都穿着白衣,
戴着白帽给他们送行)。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微之声,士
皆垂泪涕泣。又国(名词作动近,上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更为慷慨羽声,上皆瞋目,发尽上(名词作状语,向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己不
顾。
⑩既至秦,持千金之资中(礼显)物,厚一(赠送)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须为先言于秦王日:“燕土诚板(同“震",惊恐)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愿举国为内臣,匕匕(并,列)诸侯之列,缉(供)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惊不敢
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派使者来
让大王知道)。唯大王命之。”
⑫秦王闻之,大喜。乃簟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领制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佟I同.以次进c至阵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径
(惊异,认为……惊奇)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飒(谢罪)曰:“北蛮夷之鄙A(见识浅陋的人),
未尝见天子,故振保,愿大王少假借(古义是宽容,宽恕)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
“起,取武阳所持图!”
金可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告1(趁机)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苜推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省略主语“秦王”)拔剑,剑长,操其军(蝴)。时恐
急,剑坚,故不行立拔。
酬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同“猝”,突然)起不意,尽失其度(蜜
态)。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
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领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握(音出,攫击)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
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可(举起)其匕
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破(遭遇)八创。
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
乃欲以生动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事情没治胜利的缘由,是我想生擒你,强迫你签订约契
来回报太子啊)。“
骸右叫(已经,表示一种动作已完成)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二、说明下列多义词。
1.发
①顷之未冬太子迟之(动词,动身)
②轲既取图奉之,—图(动词,打开)
③东窗事发(动词,暴露)
④宏尽上指冠(名词,头发)
2.兵
①不得持尺”(名词,兵懵)
②不及召下兵(名词,上兵)
③秦丹旦兽渡易水(名词,军队)
3.顾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己不顾(动词,回头看)
②三期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探望、探望)
③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不过、只是,表稍微的转折)
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战(副词,莫非)
4.还
①壮十一夫兮不第年(动词,回来)
②秦王生柱而走(坯绕)
③居十U,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掉转身)
5.之
①使工以药淬之(第三人称代词,代匕首)
②于是太子预求天下多利匕首(结构助词,的)
③秦本遇将军,可谓深矣(结构助词,用于.主调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顷之未发(助词,调整音节作用,不译)
6.而
①今行画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连词,表转折,去也
②可以解燕国之患,声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连词,表并列,和)
③伏尸耐哭(连词,表修饰)
④图穷旧匕首见(连词,表承接)
⑤然则将军之仇报,画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连词,表递进,并且)
7.以
①樊将军向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
②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如一用)
③,次进(介词,依据)
④箕踞以骂曰(连词,表修饰)
⑤不敢兴兵以拒大王(连词,表目的,来)
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1.卜・列关于古代文化学问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常用于对平辈或是挚友之间的敬称。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
“足下”,意为“您”。
B.太子: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也可称
为皇太子,燕太子丹即为此意,
C.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我行送别,是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设宴送行的礼仪。
I).将军: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战国以后转为武官之称,多用以尊称
对方。
答案B
解析秦始皇统一之前的太子,不能称皇太子,仅帝制时代的太子,才可称皇太子。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学问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蛮夷:占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多数状况下,蛮夷戎
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B.郡具:郡具制是中国古代纸宗法而缘分封制度方后出现的以郡统具的两级地方行政
制度,盛行于秦汉时期。
C.宗庙:供奉历代国王牌位、实行祭祀的地方。古代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
大夫三庙,士一庙。只要有条件,任何人都可以设宗庙。
1).筑:中国古代传统弦乐器,形似琴,有十三弦。起源于楚地,其声悲亢而激越,在
先秦时广为流传。
答案C
解析“只要有条件,任何人都可以设宗庙”不当,庶人不准设宗庙。
复习支配第3天一一鸿门宴
一、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留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
线的句子,留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沛公军(蟀)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口:“沛公
欲毛(音典里,称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日:“旦日飨士卒,为击
破沛公军(明天犒劳士兵,给我打垮沛公的部队)!“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油公共十万,在新上。范增说项羽日:“沛公居中率(古义指峭在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
区)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率(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
“幸”),此其志不在少(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
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起幻也,素普(友善,交好)曾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
项伯乃夜驰之(动词,至IJ)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把项羽将发动进攻
的事全都告知了张良,想叫张克跟他一同离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日:“臣为韩王
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行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日:“为
之奈何?”张良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瞰生卿音曲左,劝宣)我曰:年(国
“拒”,把守)关,毋内(同“纳”,接纳)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
王士卒足以总(音ddng,对等、比得上)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张良日:“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
“秦HJ与总源,项伯杀人,臣活之(秦朝的时候,他跟我交往,他杀了人,我让他活了卜来);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熟与(与……比,哪一个……)君少长?”良曰:“长
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加(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事之。”张良出,
瞿(同“邀”,邀请)项亿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洒为寿,约为土型(古义是亲家,行婚
-姻--关--系--的--亲--戚-),曰:“吾入关,秋亳不敢有所近,籍.(-登--记-)史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占义是意外的变故)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
具言臣之不敢僮(同“背”,背叛)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行不承(同“早”,
是些)自来谢项不°”沛公曰:"诺°”干是项伯复夜夫,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干.因言
日:“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
诺。
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其次天,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来拜见项王),至鸿门,
谢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古义是黄河以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
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郅(同“隙”,隔阂、嫌怨)。”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普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不是这样,我怎么会牛.气到这种程
度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和可(酬春)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
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递眼色)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
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你们这些人都将会被他俘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粤(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蔽沛公,庄不得击。
④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日:“今日之事何如?”良日:“甚急!今者项庄拔剑
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
戟之卫士欲止不丹(同“纳”,接纳)。樊啥侧共盾以撞,卫士仆地。吟遂入,披帷西向立,
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踞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
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上!一一赐之厄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
日:“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群!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
如不能举,刑(对人用刑,泛指惩罚)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
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亳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箱上,以待大王
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特别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小人
的谗言),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顷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⑤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
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容小让(做大事不必留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小的谦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日:'‘大士来何操?”
日:“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张良日:“谨诺。”当是时,顶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即上,用去四十里。沛公则置(放弃,.----
去上)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羊(盛
道)芷阳回勺(隐私地走)。沛公谓张良日:“从今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
乃入。”
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
双.再拜献大不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c"项干曰:“沛公安在?”良曰:“闻
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
拔剑撞而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裂)之,H:“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
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⑦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二、说明下列多义词。
1.若
①茬入前为寿(代词,你)
②芳舍郑以为东道主(连词,假如)
③山有小口,仿佛茬有光(动词,似、像)
④曾不若婿妻弱子(动词,比得上)
2.如
①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到……去)
②沛公默然,日:“固不如也。”(动词,比得上)
③其如土石州(固定结构,对……怎么办)
3.意
①其总常在沛公也(名迎堂图)
②然不自尊能先入关破秦(动词,料想)
③久之,目似膜,意暇其(名词,神态、神情)
④红杏枝头春草闹(名词,情景、景象)
4.举
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
②杀人如不能举(动词,全、尽)
③今亡亦死,学大计亦死(动词,发动)
④孙叔敖举于海(动词,被推举)
5.谢
①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致歉)
②哙拜率(zdj词,感谢)
③林花用了春红(动词,休谢)
6.故
①君安与项伯方数(名词,交情)
②既克,公问其故(名词,缘由、原因)
③三日断五匹,大人他嫌迟(副词,仍旧、Efl)
7.因
①因击沛公干坐(介词,趁机)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连词,于是、就)
③一人之力而敝之(介词,凭借、依靠)
8.为
①君为我呼入(介词,制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介词,替:动词,制定)
③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④何辞为(句末语气助词,呢)
⑤如今人方为刀俎(动词,表推断,是)
9.胜
①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尽、完)
②沛公不胜杯杓(动词,艳担当、能承受)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形容词,美丽的)
④攻而胜之(动词,制服、战胜)
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学问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在山的东面。“山''可指华山、太行山、峭山等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
相同。文中的“山东”是指太行山以东。
B.司马:官名,古代中心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
官都有司马,专学兵事。
C.俎: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以“俎上肉”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人
为刀俎,我为鱼肉”说的就是这种境遇。
I).竖子:对人的鄙称,相当于“小子”。《荆轲刺秦王》和《鸿门宴》中的“竖子”都
是这个意思。
答案A
解析文中的“山东”是指帖山以东。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学问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君土、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埋民事,皆面南向会,即以此称君。向以
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座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
B.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
上殿。
C.卮是一种盛酒器。尊,是古代酒器的通称。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壶,是一种长颈、
大腹、圆足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水,故后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
D.《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被列为
“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卜至卜古传闻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统治时期共3000多年
的历史。
答案D
解析《史记》是纪传体通史。
复习支配第4天一一孔雀东南飞并序
一、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留意通假、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留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漠(指被夫家休掉,返回娘家),
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②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③“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聚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副词,相互)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
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古.义-是--使--唤--)-,--徒(副•--
词,白白地)留无所施,便可白公义(偏义复词,偏指“姥”,婆婆),刚好取(偏指一方,我)
埴归。”
④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初[名词,相貌(迷信的人认为从一个人的相
貌就可以断定他的命运)],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办事(古义是在一起过日
土)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招致,招来)不厚?”
⑤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怀忿工数岂得自面
(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怎能由你自作主见)!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僮(古义是可爱)
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⑥府吏长跪告:“依修(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尊敬的习惯用语)启阿母,今
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卜(同“娶”,迎接女子过门成亲)!”
⑦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君!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他
指一方,你)从许!”
⑧府更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只是,仅)暂还家,吾今目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卜心愿,慎勿违吾语。”
⑨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昼夜勤作・息•('偏1义'复词,偏'1指11“作”,工作),伶例萦♦(-缠--绕-)苦辛。谓言无罪过,供给卒・(,尽,
终)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箴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箱即(同“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哂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
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劝慰,久久莫初(偏指一方,我)忘!”
⑩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瑾.指如削蒸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纤步,精妙世王双C
⑪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古义是教养),
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U还家去,念母劳家里。”邛(退出来)与小姑别,
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
扶将。初七及下九,游戏莫相(偏指一方,我)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⑫府史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
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想(偏指一方,你)负!”
颂妇谓府吏:“感君区区坯(感谢你忠诚专一的情意)!君既若见琴(记着我),不久望
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纱(同“韧”,柔韧而坚实)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
亲X兄(偏义复词,偏指“兄”,哥哥),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用(预料,想到将来)以
取(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像受煎熬一样)我怀。”举手长劳芳,二情同依依。
⑭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
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色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霸世无双,年始十八九,像亨(很会说话)
多令*(,美妙)才。
顿可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可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自可断来迷(使者,这里指媒人),缓缓更谓之。”
曲阿母自(动词,告知)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偏指一方,你)许。"媒人去数U,寻(接着,不久)造丞请还,说有
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
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颜可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否泰如木地,足以荣汝身(运气的好坏,相差像天上地下•样,嫁给太守的公了足够使你荣耀
的了)。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⑥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古义是处理支配)适兄
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相约),渠(代词,他)会永无缘。登即相(偏'指一方,他)许和,
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若得闻之,
心中大高兴。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
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肪,四角龙了•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跳躅
育骗马,流苏金镂鞍。熨(音卫,赠送)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购买)
鲤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③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③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
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吨唾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领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哀痛。新妇识马声,蹑履装(偏指一
方,他)逢迎(迎接)。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
11••1
人事不行量。果不如先愿,又丰君所详。我有亲%耳(这里指母亲),逼迫兼弟耳(这里报兄),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里!”
③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L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卿当目(,每天地)胜贵,吾独句黄泉!”
⑤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冬(这柱)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
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动
词,保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U冥冥,
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豆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⑥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麴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领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室(十二时辰之一,是亥时,相当于
现在的红时至军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初。“我命绝今文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
履,举身赴清池。
⑥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领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坐迎(直
义是交织相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
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二、说明卜列多义词。
1.谢
①郎家来贵门(动词,辞别)
②多图后世人(动词,告知)
③大恩不言啰(动词,感谢)
④阿母谢媒人(动词,谢绝)
⑤百卉日芳香(动词,凋谢)
2.见
①府吏见丁宁(助词,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具有称代作用,这里指“我”)
②黄泉下相见(动词,见面)
③渐处愁煎迫(表被动,相当于“被”)
④风吹草低见牛羊(同“现”,显现、出现)
3.适
①始埴还家门(动词,出嫁)
②处分道兄意(动词,适合、依照)
③厚得府君书(副词,刚才)
④道彼乐土(动词,到……去)
4.故
①数遣来贵门(副词,特意)
②大人故嫌迟(副词,照旧)
③知是故人来(形容词,旧、老)
④故作不良计(副词,仃意)
5.为
①十七为君妇(动词,成为、作为)
②为仲卿母所遣(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③阿母为汝求(介词,替、给)
④始尔未为久(动词,算、算作)
⑤慎勿为妇死(介词,为了)
三、古代文化常识枳累练习。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学问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庐是实行婚礼的地方,是用青布搭成的篷帐。东汉至唐有此风俗。一般是在住宅
的西南角“吉地”,露天设一帐幕,新娘从特备的毡席上踏入营庐。
B.古人依据天色的变更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依次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
食时、隅中、日中、日映、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C.乐府本是汉武帝起先设立的主管音乐的一个官署,主要职能是指定乐谱、训练乐_L、
搜集民歌及制作歌词等。魏晋
时期,将这一官署采集、演唱的歌词称为“乐府”或“乐府诗”。
D.结发是对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
谓来代替。古人到了确定的年龄(男子18岁,女子15岁)把头发结起来,表示成年。
答案D
解析男子“结发”的年龄是20岁。
2.下列关干古代文化学问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的床与现代的床不同,较矮,较小,主要是供人坐的。
B.大人是对尊长的敬称。相当于现在所说的“老人家”,文中指兰芝的婆婆。
C.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
五更,指平旦,是寅时,相当于现在的1点至3点。
D.贱妾是封建社会里妇女谦卑的自称。文中是兰芝的自称。
答案C
解析相当于现在的3点至5点。
复习支配第5天一一兰亭集序
一、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留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
线的句子,留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争春(阴历三月)之初,会(维_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
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集(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少的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此地
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例(坯绕)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我们
-引--消--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之--旁-)。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繁--盛-),一觞•(-名--词--作-
动词,喝酒)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是R也,天朗气清,考风(和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府察曲外(古义是自然界的万
物)之盛(繁多),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借以纵展视力,开畅胸怀,完全可以极尽
视听的乐起),信可乐也。
③一人(古义:两个词,“夫”为句苜发语词)之相与(相交往),的师(古义是一俯一仰之
间,表示时间短暂)一世。或取道(兼词”之于")仔型(古义是胸怀志向),修(同“晤”,而
对面)言一室之内;或四(依,随着)寄所托,放混(古义是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之外。虽理(趋向,取向)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弓(感到自得,自以为称
心如意),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他们对所
宠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更而变更,感慨随着产生)O何(过去,以前)
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发生,引起)怀,况修短随化(指自然),终
啰(及,至)于尽!古人玄:”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④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够(面对)文嗟惊,不能地(明亘)之于怀。圃知
一死4为虚诞,齐彭扬为妄作(原来知道把死和牛.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将长寿与短命
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赳(篁迪)时人,录其所述,
虽(即使,纵使)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是这次集
・---------••
会的诗文)。
二、说明下列多义词。
1.修
①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
②茂林修竹(形容词,林高的)
③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
2.是
①晕日也(代词,这)
②不知木兰号女郎(动词,表示确定推断)
③唯命毋从(助词,常与“唯”“惟”搭配,起提宾作用,将“命”前提)
3.信
①停可乐也(副词,实在、的确)
②信言不美(形容词,真.实的)
③自可断来信(名词,使若,指媒人)
④愿陛下亲之便之(动词,信任)
⑤胜似闲庭停步(副词,随意、随意)
4.以
①引多为流觞曲水(介词,把)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介词,因)
③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连词,来,表日的)
5.之
①及其所义既倦(动词,往、到达)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代词,代“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③夫人石相与(助词,用干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仰观宇宙之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记)
⑤足以极视听石娱(助词,的)
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学问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始终运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
称。把十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甲子,用以纪时。文中的“癸1T•便是十支纪年法。
B.阴指的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背向太阳为阴,而对太阳为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
南为阴。“山阴”指的是山的北面,文中指当时的一个县。
C.暮春是春天要结束的时候。古时纪年按阴历,一年分四季,四季各分三月,暮春是
阴历三月,按现在的纪年算是阳历三月底四月初。
D.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管弦是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答案C
解析暮春按现在的纪年算是阳历四月底71月初.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学问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觞,古民俗,每年农历三月修禊U人们在弯曲的水流中放置酒杯,流到i隹面前,
谁就取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觞是古代铜制酒器。
B.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被誉为“书圣”。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遒美
健秀,后人评F1:“飘若游云,矫若惊龙。”因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
C.彭祖是中国神话中的长寿仙人。传闻中他是南极仙翁的转世化身,并以享寿八百多
岁著称于世。
D.序是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古人宴饮时,常赋诗,诗成后公推一
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答案A
解析“觞是古代铜制酒器”不当,“觞”不确定都是铜制的。
复习支配第6天一一赤壁赋
一、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留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
线的句子,留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当(起)。举酒
展(这里指劝人饮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义
宿利牛宿,都是星宿名)之间。口雷(古义是口茫茫的水气)横江,水光接天。纵(任)•苇之所
如(往),透(越过)万顷之芒,(古义是旷远的样子)。浩浩乎如涉<同"凭”,乘)虐(太空)御
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口:”桂棹兮兰桨,击室咧(月光卜.的清波)兮溯(逆
流而上)流光。渺渺兮予怀(心中的情思),望美人(古义是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也常用来作为
圣主贤臣或美妙志向的象征)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依照歌曲的声调、节
拍唱和)。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细丝)。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釐蛆(箫声能使深谷里潜藏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O
③苏子愀然(容色变更的样子),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整理)襟危坐(端坐)
而问客日:“何为其然也?“客日:"‘月明星稀,乌鹊南匕,,此非曹盅德之诗乎?西(名
词作状语,向西)望受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儿
-山--水--环--绕--,--草--木--茂--密--青---翠--,-这--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方其破荆州,下.(-攻--占-)江陵,
顺流而卷(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也,岫胪千里,旌旗蔽空,的酒(邕迺)临江,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哪里)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何况我和你
在江边上捕鱼砍柴,以鱼虾为学侣,以麋鹿为挚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蝴
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
不行乎骤得.1(常予)单晌(余音,指箫声)干悲风c”
④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母(避)虚者如彼,而卒(直
童」1经)莫游好迪噂及也。能的建变直面姒_则殂蟆丕能止理(典丛避
动的一而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挤眼的工夫都不停止):此其不变者而观
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荀非吾之全部,虽一毫而
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辇(禁止),用
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置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
担)。”
⑤客喜而笑,洗盆更酌。肴核既尽,杯盘与簟(凌乱笑相与桃箱(枕着垫着)乎舟中,不
知东方之既口(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
二、说明下列多义词。
L歌
①鞅窈窕之章(名词作动词,吟诵)
②扣舷而歌之(名词作动词,唱)
③鞍曰(名词,歌词)
④倚整而和之(名词,歌由的声调和节拍)
2.如
①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②如怨如慕(动词,像)
③沛公起如厕(动词,到……去)
3.和
①倚歌而华之(动词,同声相应、唱和)
②政通人和(形容词,和乐)
③春科景明(形容词,和景、和暖)
④八千里路云和月(连词,和、与)
4.而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②倚歌叩和之(连同,表修饰)
③正襟危坐四问客日(连词,表修饰)
④侣鱼虾池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⑤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⑥自其不变者W观之(连词,表修饰)
5.之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②凌万顷?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记)
③哀存生之须臾(助词,的)
④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⑤苟非百?全部(助词,用于生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⑦取《无禁(代词,它们)
⑧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助词,用于与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于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②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③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表被动)
⑤托遗响干悲风(介词,在)
7.乎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②飘飘于如遗U独立(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吗,表疑问)
④而又何羡乎(语气词,呢,表疑问)
⑤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相当于“于”)
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L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学问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望指阴历每月十六,望指阴历每月十五,晦指阴历每月初一,朔指阴历每月的最
终一天。
B.曹操,字孟德。“德”是“德性”的意思,与“操行”一词相呼应。
C.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依次为第59个。前一位是辛西,后一位是癸亥。
D.星宿是古代天文学术语,一宿通常包含一颗或者多颗恒星,而古人将满天星宿划为
四大星野,吉龙、白虎等四象却出于此。本课的“斗”“牛”即为星宿。
答案A
解析朔指阴历每月初一,晦指阴历每月的最终一天。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学问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渴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
太庙。
B.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为自己取号
无不别具匠心,表现其所爱所好。
C.太守.乂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I乂的地方
行政官。
I).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学校。太学博士是学校里学位最高、学问最渊博的人。
答案D
解析古代太学博士是学官名,不是指“学校里学位最高•、学问最渊博的人”。
复习支配第7天一一游褒禅山记
一、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留意通假、占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
线的句子,留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畲(匏金定居)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乡(鱼
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
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谩女(模糊,磨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
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②其下平旷,有泉则(方位名词作状语,从旁边)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
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其寒,回其迷,.则其好游置丕能为也(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宠
爱巡游的人也不能走到终点),谓之后洞。余与四人如(持,拿)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而其处(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物)愈奇。有阜(避盒)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
与之俱出。承(发语词,也许)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二(古义是特别之一),然视其左右,
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乂深,则其至(动词作名词,到J达的人)乂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
足以入,火尚足以咧(形容词作动词,照明)也。既甚世,.则或曾其欲出煮,…血余处愎甚频之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指责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懊悔白己随从他
们,不能享尽那巡游的乐趣)。
③于是(“于”,介词,对;“是”,代词,代这件事)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
川、苟木、虫鱼、鸟兽,往往行,(心得,收获),以其求思之深血无丕理也(因为他们探究、
-思--索--得--深--化--而--且---广--泛-)。夫夷♦(-平--坦-)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幼儿指南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中学生百科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青少年“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公共卫生医师《医学伦理学》综合试题及答案卷1
- 2025年国家电力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60题)
- 2025年工伤保险条例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60题)
- 农业人工智能法律与政策框架研究考核试卷
- 指令传达中的决策参与式沟通考核试卷
- 内饰件拆装工具的定制与研发考核试卷
- (2025)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楚雄州金江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河北省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新课程答案六)
- 中国普通食物营养成分表(修正版)
- RB/T 089-2022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 公共场所治安安全责任书
- 中职《机械基础》平带传动电子教案
- DB51∕T 2571-2019 林下黄精种植技术规程
- 2022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物理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
- 2019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单词表
- Q∕GDW 12070-2020 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图元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