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罕篇第九)原文及翻译_第1页
《论语》(子罕篇第九)原文及翻译_第2页
《论语》(子罕篇第九)原文及翻译_第3页
《论语》(子罕篇第九)原文及翻译_第4页
《论语》(子罕篇第九)原文及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子罕篇第九)原文及翻译9.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译文】孔子很少谈论利益、命运和仁德。(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不要主动和别人轻易谈论三观,一致还好,不一致就会产生矛盾。)9.2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译文】达街的一个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广博,却没有什么特定的名声可以称道。”孔子听到这话,对他的学生们说:“我应该专注于什么呢?是赶马车呢,还是做射手呢?我还是赶马车吧。”(这便是三观不合的表现了。孔子认为自己在做的事情是驾驶国家这个马车走向正途,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社会。但是世人认为不创立名声就没有体现价值,这就是价值观不同。其实,成事不必在我,成事必须有我。这是君子追求的,这是人生观的不同。再讲成名,孔子不追求一地,一时的名气,他最后成为万世师表,这不是当时的庸人可以明白的。但是孔子以不求之心,做符合道义的事情。这就是有远见。也是世界观的不同。)9.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译文】孔子说:“用麻布来做礼帽,这是合乎礼制的。现在大家都用丝绸来做,这样更节俭,我随大流好了。臣子拜见君主时,先在堂下行礼,这也是合乎礼制的。现在大家都直接到堂上行礼,这样太骄纵了。虽然和大家的做法不一样,我还是要坚持在堂下行礼。”(这里孔子表达了两个观点:1.礼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改;2.做事要有原则,不然就乱了。)9.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译文】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9.5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译文】孔子在匡地被人们围困时,说:“周文王去世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身上吗?如果上天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么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如果上天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地的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这是孔子对天、命的认知。)9.6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译文】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是位圣人吧?他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想让他成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后说:“太宰了解我啊!我小时候贫贱,所以学会了不少鄙贱的技艺。君子会有很多这样的技艺吗?不会有很多的。”(这里体现了君子慎独的思想。不要心思过多,要有专一的钻研精神。)9.7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译文】牢说:“孔子说过:我(年轻时)没有去做官,所以学会了许多技艺。”(做事了,就会专注于一个方向,反而不会思考太广。)9.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译文】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有个乡下人问我问题,我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就从他那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去盘问,这样之后才尽量地告诉他答案。”(孔子的意思是他还是不了解乡下人的生活和思想,所以无法与他们共情,了解他们的想法。这也是知识不够的表现。君子要有忠恕之心,前提是能理解他人,明白别人为什么那么做。这就需要充足的知识储备了。)9.9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译文】孔子说:“凤凰不再飞来,黄河里没有出现河图,洛水里没有出现洛书,我这一生恐怕是要完了吧!”(此为孔子对于天道的追求,他希望明白自己的思想是否是符合天道的?他到死也没有得到验证。由此来看,孔子确实不如老子,老子做到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而且他对于天道的表述,更加自然,通透。)9.10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译文】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戴着礼帽穿着礼服的人以及盲人,当他们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哪怕是年轻人,也一定会站起来表示敬意;从他们面前经过的时候,一定会快步走过。(这便是孔子的体谅之心了。)9.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译文】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不可测。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经用尽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非虚心者,不能领会此种感情。)9.12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译文】孔子病重,子路让孔子的弟子们充当治丧的家臣。后来孔子的病好了一些,他说:“仲由干这种欺骗的事情太久了呀!我本来不该有家臣却冒充有家臣,我要欺骗谁呢?欺骗上天吗!况且我与其死在家臣的手里,还不如死在你们这些学生的手里呢!而且我就是不能得到隆重的葬礼,难道我会死在道路上吗?”(孔子不自欺欺人。)9.13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译文】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藏在匣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在等着识货的商人来呢。”(由此可见,孔子并非隐士,也不提倡避世。后代的有些读书人,受到道家,佛家的影响,才会只强调修身,不强调治世。)9.14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译文】孔子想搬到九夷(边远之地)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鄙陋,什么都没有,怎么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鄙陋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9.15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译文】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以后,才把乐曲整理好,使《雅》乐和《颂》乐各自有了适当的位置。”9.16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尽心尽力去办,不被贪恋美酒,这些事我做到哪些了呢?”(孔子自律的表述,后面发展出三省吾身。)9.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上,看着滚滚而去的河水,感慨说:“逝去的东西(时间、人物等),就好像这奔流不止的河水,日夜不停。”9.18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像喜爱美色那样喜爱德行的人。”9.1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译文】孔子说:“(学习、做事)比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能堆成,如果停下来,就堆不成山。那是因为我自己停下来了。又比如在平地上堆土,虽然刚倒下一筐土,但如果决心继续堆下去,最终可以成山。那是因为我坚持往前干了。”9.20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译文】孔子说:“教了以后,可以不懈怠的实践的人,只有颜回。”9.21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译文】孔子谈到颜渊时说:“可惜呀!我只见他不断前进,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9.22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译文】孔子说:“庄稼长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扬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扬花而不能结出果实的情况也有。”(要坚守晚节,至死方休。)9.2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没有什么名望,这种人也就不值得敬畏了。”(古时候,四五十也快死了,所以不是孔子不重视中年人,主要是认为将死之人,难有大作为。现在的社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四五十岁正式拼搏的年级。)9.24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译文】孔子说:“严肃而合乎原则的话,能够不接受吗?改正错误才是可贵的。顺从己意的话,能够不高兴吗?但分析一下才是可贵的。只是高兴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听从而不改正错误,对这样的人,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学习靠的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9.25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译文】孔子说:“要以忠和信为主,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9.2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孔子说:“一国的军队,可以夺走它的主帅;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能被轻易夺去。”9.27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译文】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绵袍子,和穿着狐貉裘皮的人站在一起,却不觉得惭愧的,大概只有仲由(子路)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不会好?’”子路听后,便经常诵读这两句诗。孔子又说:“仅仅做到这个样子,怎么能够算得上好呢?”(不要追求形式,要追求这种精神。)9.2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只有在最苦难的时候,才能看出人的真品格。)9.2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不会感到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君子坦荡荡。)9.30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译文】孔子说:“可以和他一起学习,但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