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时作业1:9.1 溶液的形成_第1页
初中化学课时作业1:9.1 溶液的形成_第2页
初中化学课时作业1:9.1 溶液的形成_第3页
初中化学课时作业1:9.1 溶液的形成_第4页
初中化学课时作业1:9.1 溶液的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PAGEPAGE19.1溶液的形成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一定是无色液体B.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 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说明该温度下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2.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后,能使液体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氯化钠 B. 硝酸铵 C. 生石灰 D. 氢氧化钠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将水通电一段时间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制氧气C.将未打磨过的铝片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D.20℃时,把少量氧化钙放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4.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102030405060溶解度/gNaCl35.836.036.336.637.037.3KNO320.931.645.863.985.5110据此数据,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4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KNO363.9gB.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40℃温度范围内相交C.在60℃时,KNO3饱和溶液210g加入10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50%D.在20℃时KNO3和NaCl的混合溶液100g,恒温蒸发,先析出的晶体一定是NaCl5.下列物质少量分散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B.硫酸铜C.浓硫酸D.大豆油6.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A.甲:水,①:食盐;乙:水,②:蔗糖B.甲:水①硝酸铵;乙:稀盐胶,②:铁C.甲:水①氢氧化钠;乙:稀硫酸②:锌D.甲:水①生石灰;乙:稀盐酸②:氢氧化钠7.T0C时,将一定量的生石灰放入饱和的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温度,得到的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物理量前后不变化的是①溶质质量②溶剂质量③溶液质量④溶质质量分数⑤溶解度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④D.④⑤8.下列图①~④分别与相应的操作过程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A.①在恒温的条件下,将足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适量的水分B.②向露置在空气中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C.③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D.④相同质量的且过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质量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9.下列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②食品包装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③鉴别硝酸铵和硫酸铵——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B①H2、CH4都是可燃气体——点燃前须检验纯度②吃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③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运动C①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可以区分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③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1价 D①少用塑料购物袋——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③水污染——对人类没有影响10.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知识归纳都正确的一组是A.生活常识B.物质鉴别洗涤剂洗油污乳化作用人体缺锌元素甲状腺肿大食盐与亚硝酸钠品尝羊毛线与棉线灼烧C.安全常识D.环境保护油锅不慎着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火灾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减少白色污染少使用塑料制品减少酸雨污染不使用化石燃料11.下表是某实验报告中的一组数据:实验序号试剂1试剂2混合前温度/℃混合后最高或最低温度/℃①3.2mL水3.2gNa2CO3固体2024.3(t1)②35mL稀盐酸3.2gNa2CO3固体2025.1(t2)③35mL水2.5gNaHCO3固体2018.5(t3)④35mL稀盐酸2.5gNaHCO3固体2016.2(t4)(1)从实验①、③数据可知:Na2CO3溶于水________热量,NaHCO3溶于水___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2)根据t2>t1可知Na2CO3与稀盐酸反应______热量,根据t4<t3可知:NaHCO3与稀盐酸反应_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12.(4分)请从①尿素②洗洁精③干冰④明矾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物质,用其序号填空:(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2)厨房中常用的乳化剂的是___________;(3)农业上可用作氮肥的是___________;(4)可用作净水剂的是___________;参考答案1.B【解析】试题分析: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错误;B、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B正确;C、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和降低而变变小,如果是通过降温方法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则降温后没有晶体析出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没有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时,则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C错误;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其含义是:20℃时,100g溶剂(水)里最多可溶解硝酸钾31.6g,此时溶液的质量为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2.B【解析】试题分析: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A、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A错;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B正确;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C错;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D错.故选B.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3.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应为没有具体说明直线所代表的物质;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锰元素的质量不变;C选项是正确的表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溶质的质量最终要小于起始的质量,因为氧化钙溶于水与水反应,溶质的质量减少;故选C考点:电解水、高锰酸钾制氧气、金属的性质、氧化钙氢氧化钙和氧化钙的转化4.D【解析】试题分析:A、在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g,故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KNO363.9g,正确;B、分析图表,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温度范围内有相同的时候,所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此范围内相交,正确;C、在60℃时,KNO3饱和溶液210g,含有硝酸钾的质量是110g,加入10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110g/220g×100%=50%,正确;D、在20℃时KNO3和NaCl的混合溶液100g,恒温蒸发,由于没有指明所含溶质量的多少,无法判断哪种物质首先达到饱和,先析出的晶体不一定是NaCl,错误;故选D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5.D【解析】试题分析:A、蔗糖易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外界条件不变,不分层,各部分性质相同形成的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故正确;B、硫酸铜溶于水,外界条件不变,不分层,各部分性质相同形成的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故正确;C、浓硫酸易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外界条件不变,不分层,各部分性质相同形成的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故正确;D、大豆油不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是一种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混合物,静置后可分层,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是乳浊液而不是溶液;故错误;由于题目要求选出不能形成溶液的是,故选D考点:溶液的组成特征6.C【解析】试题分析:将摘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说明瓶内的压强变大,所以可能是温度升高或者产生气体,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说明是温度又降低,因此甲和乙接触要放热,因此排除了A、B;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说明生成了气体,因此选C。考点:酸的性质7.D【解析】试题分析: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减小,所以会有固体析出,即溶剂和溶质的质量都变小,所以溶液的质量也变小;由于温度又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所以溶解度不变,由于有固体剩余,所以是饱和溶液,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故选D考点:饱和溶液、溶液的组成8.B【解析】试题分析:A.①在恒温的条件下,将足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适量的水分是错误的叙述,蒸发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B.②向露置在空气中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是正确的叙述,变质的氢氧化钠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气体,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气体;C选项.③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是错误的叙述,氢氧化钠溶液无论如何加水也变不成酸溶液;D选项.④相同质量的且过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质量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是错误的,金属过量氢气的质量按酸的量计算,生成的氢气一样多;故选B考点:酸碱盐的性质、溶质质量分数9.B【解析】试题分析:A、③鉴别硝酸铵和硫酸铵。两者都属于氨态氮肥,故不可用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故错误,B、正确,C、根据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故③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4价,错误,D、③水污染,对人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错误,故选B考点:物质的鉴别,元素化合价,水的污染,铁生锈的条件等10.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中人体缺锌元素甲状腺肿大是错误的叙述,人体缺碘元素甲状腺肿大;B选项食盐与亚硝酸钠品尝是错误的叙述,亚硝酸盐有毒不能品尝;C选项安全知识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减少酸雨污染不使用化石燃料是错误的叙述,应该为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故选C11.(1)放出吸收(2)放出吸收【解析】试题分析:(1)从实验①、③数据可知:Na2CO3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即Na2CO3溶解时可放出热量。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