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园区建设与管理方案_第1页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园区建设与管理方案_第2页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园区建设与管理方案_第3页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园区建设与管理方案_第4页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园区建设与管理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园区建设与管理方案TOC\o"1-2"\h\u1006第1章智慧园区概述 497331.1智慧园区的定义与特点 435651.1.1高度集成性:智慧园区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园区内的各个系统(如能源管理系统、安防监控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进行集成,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 4318401.1.2智能化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园区内的设备、环境和人员进行实时监测与管理,提高园区运营效率。 4195731.1.3绿色节能:智慧园区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对园区内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与优化,降低能耗,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482151.1.4安全可靠:智慧园区采用先进的安防技术,如视频监控、智能报警等,提高园区的安全防范能力。 4222711.1.5便捷舒适:智慧园区为园区内的人员提供便捷、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如智能停车、智能照明等。 4257401.2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园区中的应用 435911.2.1智能安防:利用物联网技术,将视频监控、门禁、巡更等安防设备进行整合,实现园区安全防范的智能化。 482941.2.2能源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园区内的能源消耗数据,对能源使用进行监测、分析与优化,降低能耗。 4279731.2.3智能交通: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园区内的交通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智能停车、智能导航等功能,提高交通效率。 4105971.2.4环境监测:通过部署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园区内的环境参数(如温湿度、空气质量等),为园区提供舒适、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4165751.2.5设备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园区内的设备进行远程监控与维护,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4152781.2.6智能服务:基于物联网技术,为园区内的人员提供个性化、便捷的服务,如智能照明、智能空调等,提升园区品质。 523384第2章智慧园区建设目标与规划 542642.1建设目标 588922.2建设原则 5188552.3规划布局 69186第3章智慧园区基础设施 6135513.1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6154873.1.1通信网络 6265853.1.2数据中心 623283.1.3云计算平台 6161653.2智能感知与监测设施 711723.2.1传感器网络 778583.2.2视频监控体系 7280363.2.3智能巡检 7215653.3安全保障设施 7262293.3.1网络安全防护 7237663.3.2物理安全防护 7128083.3.3应急预案与演练 72851第4章智慧园区物联网平台架构 7124594.1物联网平台概述 7155424.2平台功能模块 8136004.3数据处理与分析 832499第5章智能感知与识别技术 9118305.1传感器技术 9185325.1.1传感器概述 9223755.1.2常用传感器类型 9208425.1.3传感器布局与部署 9284635.2自动识别技术 9121985.2.1自动识别技术概述 9105895.2.2常用自动识别技术 9126985.2.3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 911965.3视觉感知技术 992895.3.1视觉感知技术概述 998315.3.2视觉感知技术架构 10150735.3.3视觉感知技术的应用 10132845.3.4视觉感知技术的挑战与发展 1020663第6章智慧园区网络通信技术 1084716.1无线通信技术 10164116.1.1WiFi技术 10257486.1.2蓝牙技术 1073726.1.3ZigBee技术 10175826.1.4LoRa技术 10222956.2有线通信技术 10201296.2.1以太网技术 11135426.2.2光纤通信技术 11204476.2.3同轴电缆通信技术 11144086.3网络融合与优化 11110066.3.1网络融合技术 1118516.3.2网络优化技术 11278626.3.3虚拟化技术 1118109第7章智慧园区大数据应用 11276007.1数据采集与存储 11111207.1.1数据采集 11190657.1.2数据存储 12215877.2数据分析与挖掘 12163367.2.1数据预处理 12267277.2.2数据分析 12232787.2.3模型构建与优化 12302507.3数据可视化与应用场景 13258417.3.1数据可视化 13195447.3.2应用场景 1323389第8章智慧园区管理与运营 13320858.1园区综合管理平台 1336528.1.1平台架构设计 1322958.1.2功能模块设计 13265828.1.3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13248568.2设施设备管理 1458608.2.1设备监测与维护 14100398.2.2智能巡检 14240098.2.3设备远程控制 14198138.3能源管理与节能降耗 1499288.3.1能源监测与分析 14152078.3.2能源优化配置 1438078.3.3节能技术应用 14177718.3.4节能管理策略 148224第9章智慧园区安全与应急保障 1485519.1安全管理体系 1410389.1.1组织架构 1462949.1.2制度规范 1555569.1.3风险防控 15239789.1.4教育培训 15147279.2物理安全防护 15301179.2.1周界防护 15208269.2.2入侵报警系统 15206099.2.3消防安全 1553539.2.4交通安全 15225399.3网络与信息安全 1571119.3.1网络安全防护 15119329.3.2数据安全 1529969.3.3系统安全 16257499.3.4信息设备安全 16139889.4应急管理与处置 16252939.4.1应急预案 1635849.4.2应急资源保障 16310549.4.3应急演练与培训 16155899.4.4应急处置与恢复 1615632第十章智慧园区建设案例与展望 16241510.1国内外智慧园区建设案例 162985610.1.1国内智慧园区案例 162389410.1.2国外智慧园区案例 17480910.2智慧园区建设发展趋势 17624010.3未来挑战与机遇 17第1章智慧园区概述1.1智慧园区的定义与特点智慧园区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实现园区内各个系统的高度集成与智能化管理,以提高园区运营效率,降低能耗,提升园区品质,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园区形态。智慧园区的主要特点如下:1.1.1高度集成性:智慧园区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园区内的各个系统(如能源管理系统、安防监控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进行集成,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1.1.2智能化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园区内的设备、环境和人员进行实时监测与管理,提高园区运营效率。1.1.3绿色节能:智慧园区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对园区内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与优化,降低能耗,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1.1.4安全可靠:智慧园区采用先进的安防技术,如视频监控、智能报警等,提高园区的安全防范能力。1.1.5便捷舒适:智慧园区为园区内的人员提供便捷、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如智能停车、智能照明等。1.2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园区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园区的建设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为几个典型应用场景:1.2.1智能安防:利用物联网技术,将视频监控、门禁、巡更等安防设备进行整合,实现园区安全防范的智能化。1.2.2能源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园区内的能源消耗数据,对能源使用进行监测、分析与优化,降低能耗。1.2.3智能交通: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园区内的交通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智能停车、智能导航等功能,提高交通效率。1.2.4环境监测:通过部署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园区内的环境参数(如温湿度、空气质量等),为园区提供舒适、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1.2.5设备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园区内的设备进行远程监控与维护,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运维成本。1.2.6智能服务:基于物联网技术,为园区内的人员提供个性化、便捷的服务,如智能照明、智能空调等,提升园区品质。通过以上应用,物联网技术为智慧园区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实现园区的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第2章智慧园区建设目标与规划2.1建设目标智慧园区的建设旨在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园区内设备、系统、资源的高效整合与智能管理,提升园区运营效率,降低能耗,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为园区管理人员提供便捷、精准的决策支持。具体建设目标如下:(1)构建全面感知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实现园区内各类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与分析;(2)打造开放、共享的园区大数据平台,为园区运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撑;(3)优化园区内资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4)提升园区安全防范能力,保障园区内企业和人员的人身与财产安全;(5)提高园区服务水平,满足入园企业及员工的多元化需求;(6)构建园区产业生态系统,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2.2建设原则智慧园区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结合园区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系统的建设规划,明确阶段目标,分步推进;(2)需求导向,注重实效。以园区企业和员工需求为核心,保证建设内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3)创新引领,技术驱动。采用先进、适用的物联网技术,推动园区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4)安全可靠,保障有力。强化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证园区运营安全稳定;(5)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注重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2.3规划布局智慧园区的规划布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规划:包括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园区内信息传输畅通无阻;(2)平台架构规划:构建园区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等功能;(3)应用系统规划:开发园区智能管理、智能服务、智能安防、智能节能等应用系统,满足园区各类需求;(4)产业布局规划:结合园区产业特点,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产业协同发展格局;(5)安全规划: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保证园区内数据和设备安全;(6)绿色环保规划:优化园区能源结构,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3章智慧园区基础设施3.1信息通信基础设施3.1.1通信网络智慧园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构建高速、稳定、可靠的通信网络。该网络应覆盖整个园区,保证园区内各系统、设备、人员之间的信息传输畅通无阻。通信网络可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光纤、5G、WiFi等,以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3.1.2数据中心智慧园区数据中心是整个园区的信息处理核心,负责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各类数据。数据中心应具备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高扩展性,为园区内各类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同时数据中心还需实现与上级数据中心或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保证数据的实时更新与共享。3.1.3云计算平台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智慧园区云计算平台,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弹性、可扩展的计算资源,降低企业IT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同时云计算平台可为园区内各类应用提供统一的开发、部署、运维环境,促进园区内应用创新。3.2智能感知与监测设施3.2.1传感器网络构建园区级传感器网络,实现对园区内环境、设备、人员等信息的实时感知与监测。传感器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温湿度、光照、空气质量、能耗、人流等。通过传感器网络,为园区管理者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为智慧园区各类应用提供数据源。3.2.2视频监控体系建立完善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园区内重要区域、关键节点、安全隐患点的实时监控。视频监控系统应具备高清、智能分析等功能,为园区安全管理、事件预警等提供有效手段。3.2.3智能巡检引入智能巡检,对园区内关键设备、管线、设施等进行定期巡检,及时发觉并预警潜在安全隐患。智能巡检具备自主导航、自动充电、数据实时等功能,提高园区运维效率。3.3安全保障设施3.3.1网络安全防护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措施,保证园区内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提高园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3.3.2物理安全防护加强园区物理安全防护,包括但不限于门禁、闸机、监控等设施,保证园区内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同时建立园区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园区安全管理水平。3.3.3应急预案与演练制定园区应急预案,涵盖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等多个方面。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园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园区内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同时建立园区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应急资源的高效调度和协调。第4章智慧园区物联网平台架构4.1物联网平台概述智慧园区物联网平台作为园区建设与管理的核心,通过集成各类传感器、网络传输、数据处理等技术,实现对园区内设备、环境、能源等资源的智能化监控与管理。物联网平台在智慧园区中起到了数据汇聚、处理、分析及决策支持的作用,为园区管理提供了高效、便捷、智能的手段。4.2平台功能模块智慧园区物联网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1)设备接入模块:支持各类智能设备、传感器等快速接入,实现设备数据采集、传输、控制等功能。(2)数据传输模块:采用有线和无线网络技术,将园区内各类设备数据实时传输至平台,保证数据安全、稳定、高效。(3)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清洗、存储等操作,为后续数据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源。(4)数据分析模块: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园区内各类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为园区管理提供决策依据。(5)应用服务模块:根据园区业务需求,提供设备监控、能源管理、环境监测、安防管理等多种应用服务。(6)用户界面模块:为用户提供友好、直观的操作界面,方便用户实时了解园区运行状况,进行远程监控与控制。(7)安全保障模块:采用加密、认证、审计等技术,保证平台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风险。4.3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是智慧园区物联网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平台通过对园区内设备、环境、能源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为园区管理提供以下数据分析与应用:(1)设备运行分析:分析设备运行状态、故障原因、维护周期等,为设备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2)能源消耗分析:对园区内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分析能源使用情况,发觉节能潜力,提出节能措施。(3)环境质量分析:监测园区内空气质量、水质、噪声等环境指标,分析环境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提供数据支持。(4)安防事件分析:对园区内安防事件进行实时监控,分析事件类型、发生频率、应对措施等,提高园区安防水平。(5)人员行为分析:通过人员定位、轨迹追踪等技术,分析园区内人员行为规律,为园区运营提供优化建议。(6)综合决策支持:结合园区内各类数据,为管理层提供可视化报表、预测分析、优化方案等,辅助决策。第5章智能感知与识别技术5.1传感器技术5.1.1传感器概述传感器作为智慧园区信息采集的关键设备,负责将各种物理量转换为可处理的电信号。在智慧园区的建设中,传感器技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5.1.2常用传感器类型智慧园区中常用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低功耗等特点。5.1.3传感器布局与部署在智慧园区中,合理布局传感器是实现智能感知的关键。应根据园区环境和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数量和部署位置。5.2自动识别技术5.2.1自动识别技术概述自动识别技术是通过自动识别设备,获取目标物体相关信息的技术。在智慧园区中,自动识别技术有助于提高管理与运营效率。5.2.2常用自动识别技术智慧园区中常用的自动识别技术包括条码识别、RFID(射频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5.2.3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自动识别技术在智慧园区中的应用包括:人员身份识别、物品追踪、设备管理、车辆管理等。5.3视觉感知技术5.3.1视觉感知技术概述视觉感知技术是通过图像传感器获取目标物体的图像信息,并通过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识别、追踪和监控。5.3.2视觉感知技术架构视觉感知技术主要包括图像采集、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目标识别与追踪等环节。5.3.3视觉感知技术的应用在智慧园区中,视觉感知技术应用于园区安全监控、人员行为分析、车辆识别、设备状态检测等方面。5.3.4视觉感知技术的挑战与发展视觉感知技术在智慧园区建设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图像质量、实时性、识别准确率等。未来发展趋势包括算法优化、硬件升级、多传感器融合等方向。第6章智慧园区网络通信技术6.1无线通信技术6.1.1WiFi技术智慧园区建设中,WiFi技术作为主流的无线接入技术,为园区内各种设备提供便捷的互联网连接。本节将介绍WiFi技术的原理、组网方式、覆盖范围及在智慧园区中的应用。6.1.2蓝牙技术蓝牙技术作为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智慧园区内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本节将分析蓝牙技术在不同版本的发展、特点以及应用场景。6.1.3ZigBee技术ZigBee技术是一种低功耗、低速率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智慧园区中的传感器网络。本节将阐述ZigBee技术的协议栈、网络架构及在智慧园区中的应用案例。6.1.4LoRa技术LoRa技术是一种长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智慧园区中远距离数据传输。本节将介绍LoRa技术的特点、组网方式以及在智慧园区中的应用前景。6.2有线通信技术6.2.1以太网技术以太网技术作为一种高速、稳定的有线通信技术,在智慧园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节将介绍以太网技术的发展、速率标准以及在智慧园区中的部署方式。6.2.2光纤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具有带宽大、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智慧园区中的高速数据传输。本节将阐述光纤通信技术的原理、传输系统以及应用场景。6.2.3同轴电缆通信技术同轴电缆通信技术是一种较早的有线通信技术,但在智慧园区中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节将分析同轴电缆通信技术的特点、传输功能及在智慧园区中的应用。6.3网络融合与优化6.3.1网络融合技术网络融合技术旨在实现不同类型网络之间的无缝连接,提高智慧园区网络的功能。本节将介绍网络融合技术的原理、关键技术和实施方案。6.3.2网络优化技术网络优化技术是提高智慧园区网络通信质量的重要手段。本节将从网络规划、干扰协调、信道分配等方面探讨网络优化技术的应用。6.3.3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通过整合园区内各类硬件资源,提高网络通信效率。本节将分析虚拟化技术的原理、优势以及在智慧园区中的应用。第7章智慧园区大数据应用7.1数据采集与存储智慧园区的大数据应用基础在于高效、全面的数据采集与存储。本节将阐述如何对园区内各类数据进行采集,并保证数据的有效存储。7.1.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设备数据采集: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园区内的智能设备进行实时监控,采集设备运行状态、能耗、故障等信息。(2)环境数据采集:利用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采集园区内的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3)人员数据采集:通过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技术,采集园区内人员及车辆信息,包括出入时间、停留时长等。(4)业务数据采集:对园区的业务数据进行采集,如生产数据、销售数据、能耗数据等。7.1.2数据存储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具体措施如下:(1)采用大数据存储平台,如Hadoop、Spark等,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2)建立数据备份机制,保证数据安全。(3)对存储数据进行分类和标签化,便于后续的数据挖掘和分析。7.2数据分析与挖掘数据采集与存储为智慧园区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将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与挖掘,以实现园区运营管理的优化。7.2.1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融合、数据转换等,以保证数据质量。7.2.2数据分析利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方法,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运行分析:分析设备运行数据,预测设备故障,优化设备维护策略。(2)能耗分析:分析园区能耗数据,挖掘节能潜力,制定节能措施。(3)人员行为分析:分析人员及车辆出入数据,优化园区安防管理。(4)业务数据分析:挖掘园区业务数据价值,为园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7.2.3模型构建与优化根据分析结果,构建相关模型,如预测模型、优化模型等,并不断优化模型参数,提高模型准确性。7.3数据可视化与应用场景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分析结果以图表、图像等形式展示出来,便于园区管理者快速了解园区运营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7.3.1数据可视化(1)设备运行状态可视化:通过图表展示设备运行状态、故障预警等信息。(2)环境数据可视化:以热力图、曲线图等形式展示园区环境数据。(3)人员数据可视化:展示园区内人员分布、出入情况等。(4)业务数据可视化:以图表形式展示园区业务数据,如生产进度、销售情况等。7.3.2应用场景(1)设备维护:根据设备运行分析结果,提前进行设备维护,降低故障率。(2)能耗管理:通过能耗分析,制定合理的能源使用策略,降低能耗。(3)安防管理:根据人员行为分析,优化园区安防措施,提高园区安全。(4)经营决策:利用业务数据分析结果,为园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5)其他应用场景:根据园区需求,不断拓展数据应用场景,提升园区智慧化管理水平。第8章智慧园区管理与运营8.1园区综合管理平台8.1.1平台架构设计本章节主要介绍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的架构设计。平台采用分层设计,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以保证园区管理的实时性、高效性和可靠性。8.1.2功能模块设计综合管理平台包括以下功能模块:园区监控、安全管理、设备管理、能源管理、环保监测、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等。各模块相互协同,实现园区全方位、精细化管理。8.1.3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通过采集园区各类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园区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和分析,为园区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8.2设施设备管理8.2.1设备监测与维护对园区内的设施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实现设备故障的及时发觉、预警和处理。同时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8.2.2智能巡检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移动设备,对园区进行智能巡检,提高巡检效率,降低人力成本。8.2.3设备远程控制通过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园区设备的远程控制,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8.3能源管理与节能降耗8.3.1能源监测与分析对园区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分析能源使用情况,为节能降耗提供数据支持。8.3.2能源优化配置根据园区能源需求,合理配置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8.3.3节能技术应用推广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如太阳能、地热能、节能灯具等,降低园区能源消耗。8.3.4节能管理策略制定合理的节能管理策略,如分时分区控制、智能照明等,实现园区整体节能降耗目标。第9章智慧园区安全与应急保障9.1安全管理体系智慧园区的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保证园区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本节将从组织架构、制度规范、风险防控和教育培训四个方面展开论述。9.1.1组织架构建立健全智慧园区的安全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形成协同高效的安全生产机制。9.1.2制度规范制定智慧园区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规范,保证园区安全工作有序进行。9.1.3风险防控开展智慧园区安全风险评估,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9.1.4教育培训加强智慧园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园区内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降低安全发生的概率。9.2物理安全防护物理安全防护是智慧园区安全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9.2.1周界防护加强园区周界的安全防护,采用实体围墙、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保证园区周边安全。9.2.2入侵报警系统部署入侵报警系统,对园区重要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觉并处理安全隐患。9.2.3消防安全建立健全消防安全体系,包括消防设施、消防通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保证园区消防安全。9.2.4交通安全加强园区交通安全管理,制定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保障园区内交通秩序。9.3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是智慧园区建设的关键环节,以下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