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河北省示范性高中高一年级阶段性联合测评(Ⅲ)生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孟德尔以豌豆为材料进行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下列关于实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先选择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B.杂交实验包括高茎(♀)×矮茎(♂)和矮茎(♀)×高茎(♂)两组C.F1只表现高茎性状不表现矮茎性状的现象,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D.测交后代表型出现1:1的关键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2.测交实验在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下列四个杂交实验中属于测交实验的是()A.MmNn×MMnn B.MMNn×mmnnC.MMnn×mmNN D.MmNn×MmNn3.下列关于相对性状或等位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是相对性状B.鸡冠的形状玫瑰冠和单冠是一对相对性状C.等位基因通常用一对大、小写字母表示,如A、aD.分离定律不能用于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4.玉米的雄花序在顶部,雌花序在叶腋处,属于风媒花。甜和非甜是玉米的一对相对性状,下列种植方式及结果不能判断出该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是()A.将纯种甜玉米单独种植,植株上所结籽粒全部为甜玉米B.用甜玉米给非甜玉米授粉,非甜玉米植株上所结籽粒全部为非甜C.将非甜玉米单独种植,植株上所结籽粒有甜和非甜两种类型D.将两种纯种玉米间行种植,甜玉米植株上所结籽粒有甜和非甜两种5.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R(控制红色)对r(控制白色)为显性。杂合子产生花粉时,含R的花粉能杀死一半含r的花粉,产生卵细胞时无此致死效应。红花杂合子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A.全部为红花 B.红花:白花=2:1C.红花:白花=3:1 D.红花:白花=5:16.孟德尔做了多组豌豆的杂交实验,其中一组为:紫红色花、灰种皮和白花、白种皮亲本进行杂交,F1全部为紫红色花、灰种皮,F1自交产生的F2为:705株紫红色花、灰种皮,224株白花、白种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亲本杂交时应在开花后对母本进行去雄、套袋处理B.F1自交产生F2时无需对豌豆的花进行处理C.控制花色的基因、种皮基因各自并不遵循分离定律D.控制花色的基因和种皮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7.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环节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YR:Yr:yR:yr=1:1:1:1属于假说的内容B.推理出F1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后代的表型比为1:1:1:1属于对假说的验证C.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豌豆做亲本杂交,F2出现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是观察到的性状重组现象D.让F1与绿色皱粒豌豆进行正、反交,根据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可对假说的真实性做出判断8.某种羊的有角和无角分别由基因N、n控制,杂合子公羊表现为有角,杂合子母羊表现为无角;这种羊的黑毛和白毛由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让多只基因型为NnMm的雌雄羊自由交配,子代中公羊、母羊各占一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M精子和Nm、nm等卵细胞结合不能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B.子代有角母羊和无角母羊中出现白毛的概率是不同的C子代中有角羊:无角羊=1:1,黑毛羊:白毛羊=3:1D.子代有角黑毛羊中的杂合子所占比例为5/69.关于“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实验,若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用两种颜色的橡皮泥分别代表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B.应该做出两种形态、大小不同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C.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一极中不可能是相同颜色的两条染色体D.可将表示一条染色单体的橡皮泥取下一段,与另一条颜色不同、形态相同的染色单体进行交换10.下图为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实验过程中得到的图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按细胞出现时期进行排序为:①→②→③→⑤→④B.②细胞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与⑤细胞均相同C.③细胞中处于联会状态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D.用显微镜观察时可直接用高倍镜进行观察11.下列关于人的精子和卵细胞产生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染色体都在减数分裂前发生复制而加倍B.卵原细胞产生次级卵母细胞时细胞质发生不均等分裂C.精子形成过程中需要发生变形,而卵细胞形成不需要发生变形D.一个精原细胞最终产生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12.一个含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其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图中A、a和B、b分别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若该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aab的精细胞,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B.与该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其他3个精细胞的染色体都不正常C.该精细胞正常受精形成的受精卵比正常受精卵多1条染色体D.该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一个细胞中最多含有2条A和2条a13.下图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B阶段表示在减数分裂前DNA发生复制B.BC阶段存在姐妹染色单体,代表减数分裂IC.CD阶段表示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D.DE阶段细胞中不存同源染色体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在进行“分离定律的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时,向甲、乙两个小桶中分别放入两种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彩球(甲和乙桶中彩球颜色一致)代表配子。每次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记下两个彩球的组合类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甲小桶中放入20个彩球,乙小桶中也要放入20个彩球B.若甲小桶中放入10个红球,则也要放入同等大小的10个绿球C.每次抓取后都要将小球放回桶中并充分摇匀,再进行下一次抓取D.抓取多次后统计,抓到相同颜色球组合的概率小于不同颜色球组合的概率15.白花三叶草叶片内的氰是经下列生化途径产生的,与其产生相关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个稳定遗传不含氰的白花三叶草的品种作亲本,杂交后代F1均含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和ddhh或DDhh和ddHHB.F1自交所得的F2中,产氰植株:不产氰植株=9:7C.F1自交所得的F2中,能积累含氰糖苷的植株占3/16D.F1自交所得的F2中,不能产生含氰糖苷的植株占1/1616.下图为某二倍体高等动物体内某种细胞进行分裂的示意图(图中仅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丙细胞只能同时存在于该动物的精巢中B.甲→乙的分裂方式,细胞中一直存在同源染色体C.丙细胞中有6条姐妹染色单体、6个DNA分子D.乙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将加倍17.人的身高是受多种基因决定的,假设有三对影响身高的等位基因:Aa、Bb、Cc,三对基因独立遗传。若人的基础身高为Mcm,A、B、C每个基因使身高在Mcm基础上增加5cm,a、b、c基因无此效应。一对基因型均为AaBbCc的夫妇,关于他们所生孩子理论身高可能性的推测,错误的是()A.理论上子代可出现27种基因型,7种表型B.出现身高最高的概率和身高最矮的概率不同C.子代身高为(M+10)cm的基因型共有3种D.子代出现身高为(M+5)cm的概率为1/3218.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若具有某种基因型的配子或个体致死,不考虑环境因素对表型的影响,该个体自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基因型为AA的胚胎死亡,则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6:3:2:1B.若基因型为aa的胚胎死亡,则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C.若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致死,则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5:3:3:1D.若基因型为ab的雌、雄配子均致死,则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1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19.兔子的毛色有黑色、肉桂色、巧克力色三种,由复等位基因B、b、b´(显隐性关系为B>b>b´)控制,但表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未知。现有一对雌雄黑色兔,杂交后生育了6只崽兔,其中5只为黑色,1只为巧克力色(雄性);其中的巧克力色崽兔发育成熟后与另一只巧克力色雌兔交配后生下的崽兔有巧克力色和肉桂色两种表型。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兔子毛色为黑色的基因是______(填“B”“b”或“b´”);肉桂色对于巧克力色为______(填“显性”或“隐性”),两只巧克力色兔生下的崽兔有巧克力色和肉桂色的现象叫做______。(2)亲本雌雄黑色兔的基因型是______,巧克力色雄性兔的基因型是______。(3)若亲本雌雄黑色兔再生育一只崽兔,理论上该崽兔毛色是黑色的概率为______,若该崽兔出生后毛色为黑色,则其是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4)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定一只黑色雄兔的基因型,可取多只表型为______的雌兔与之杂交,杂交后可能会出现______种结果。20.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用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产生F2,回答下列问题:(1)F1的基因型为______;F1产生的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______。(2)F2中高秆、抗稻瘟病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种;F2中基因型与亲本不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3)已知抗倒伏和抗稻瘟病均为水稻的优良性状,则F2中集合两种优良性状于一身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若让F2中既抗倒伏又抗稻瘟病的个体全部自交得到F3,F3中不具有两种优良性状的个体将被淘汰,理论上被淘汰掉的个体占F3总数量的比例为______。21.下图甲为仓鼠精巢内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的曲线图,其中“1”时期代表精原细胞分裂前的间期,2~5代表不同时期;图乙为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对染色体的状态。回答下列问题:(1)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量的变化______。(2)图甲中6~9时期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7”时期的细胞中,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3)图乙中的结构可称作一个_______;图乙中的结构是图甲中______(填数字)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存在状态,该时期细胞中共______个图乙所示结构。(4)图甲中7→8时期,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5)仓鼠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增加精细胞多样性的过程有______(写出两点);维持仓鼠前后代染色体数目为22条的生理过程除减数分裂外还包括______。22.被子植物花药中的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数为2n)经过减数分裂可产生4个小孢子,每个小孢子通过一次有丝分裂产生一个生殖细胞和一个营养细胞,然后生殖细胞进行第二次有丝分裂,最终产生的细胞叫作雄配子(花粉)。下图为一个花粉母细胞产生小孢子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①代表花粉母细胞,则上图细胞中,与①中染色体数目相同的细胞有______(填编号);①~⑥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2)不考虑异常情况,从染色体组成角度分析,这个花粉母细胞能形成______种小孢子;来自同一个小孢子的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的核DNA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最终形成的雄配子中含______条染色体;一个花粉母细胞产生染色体组成完全相同的雄配子有______个。(3)⑥所处时期为______;②和⑤细胞中染色体均向两极移动,二者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的区别是_______(②和⑤区别分别写出一点)。23.人的卷舌(能将舌头卷成筒状)由显性基因控制,相关基因用A、a表示;味盲(无法感知涩味)由隐性基因控制,相关基因用T、t表示。下图为某一家族中关于上述两种性状其中一种的调查结果系谱图。其中Ⅱ1、Ⅱ3的配偶基因型均为不能卷舌或能感知涩味的纯合子。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系谱图调查是______(填“卷舌”或“味盲”)性状;判断理由是______。(2)只考虑调查性状的基因型,该系谱图中一定为杂合子的个体有______(用“Ⅰ、Ⅱ、Ⅲ”及数字编号表示);若Ⅲ2和Ⅲ3再生育2个孩子,一个表型与Ⅳ1相同、一个与不同Ⅳ1的概率是______;该家族的遗传方式说明近亲结婚易造成______遗传病的发生。(3)若一对夫妻都能卷舌且能感知涩味,其生育的第一个孩子不能卷舌且为味盲,则该对夫妻的基因型为______;他们再生育一个不能卷舌但能感知涩味孩子的概率是______;若他们生育的二胎能卷舌且能感知涩味,则这个孩子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
绝密★启用前河北省示范性高中高一年级阶段性联合测评(Ⅲ)生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孟德尔以豌豆为材料进行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下列关于实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先选择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B.杂交实验包括高茎(♀)×矮茎(♂)和矮茎(♀)×高茎(♂)两组C.F1只表现高茎性状不表现矮茎性状的现象,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D.测交后代表型出现1:1的关键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详解】A、实验应该由简到难,先研究一对相对形状会更容易成功,因此孟德尔先选择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A正确;B、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包括了正反交实验,若高茎(♀)×矮茎(♂)为正交实验,矮茎(♀)×高茎(♂)为反交实验,B正确;C、融合遗传是指子代的性状是亲代性状的平均结果,亲本分别是高茎和矮茎,若支持融合遗传,则F1应表现出两种性状的中间状态,而不是F1只表现高茎性状不表现矮茎性状,C错误;D、由于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一半的配子含有显性基因,一半的配子含有隐性基因,因此测交后代表型出1:1,D正确。故选C。2.测交实验在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下列四个杂交实验中属于测交实验的是()A.MmNn×MMnn B.MMNn×mmnnC.MMnn×mmNN D.MmNn×MmNn【答案】B【解析】【分析】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详解】ACD、测交是指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的方式,MmNn×MMnn、MMnn×mmNN、MmNn×MmNn均不含隐性纯合子,不属于测交,ACD错误;B、测交是指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的方式,MMNn×mmnn中的mmnn是隐性纯合子,该杂交方式属于测交,B正确。故选B。3.下列关于相对性状或等位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是相对性状B.鸡冠的形状玫瑰冠和单冠是一对相对性状C.等位基因通常用一对大、小写字母表示,如A、aD.分离定律不能用于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答案】D【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指的是同一物种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花色中的红花和白花就是一对相对性状。【详解】A、相对性状是由等位基因控制的,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因此由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是相对性状,A正确;B、相对性状指的是同一物种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鸡冠的形状玫瑰冠和单冠是一对相对性状,B正确;C、等位基因通常用一对大、小写字母表示,大写字母一般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一般为隐性基因,如A、a,C正确;D、若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满足自由组合定律的同时也满足分离定律,即两对等位基因中的任何一对都能用分离定律来分析,D错误。故选D。4.玉米的雄花序在顶部,雌花序在叶腋处,属于风媒花。甜和非甜是玉米的一对相对性状,下列种植方式及结果不能判断出该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是()A.将纯种甜玉米单独种植,植株上所结籽粒全部为甜玉米B.用甜玉米给非甜玉米授粉,非甜玉米植株上所结籽粒全部为非甜C.将非甜玉米单独种植,植株上所结籽粒有甜和非甜两种类型D.将两种纯种玉米间行种植,甜玉米植株上所结籽粒有甜和非甜两种【答案】A【解析】【分析】玉米具有明显、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产生后代数目多,使统计结果准确,结论更可靠,既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等优点,因此常用于做遗传实验的材料。【详解】A、纯合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将纯种甜玉米单独种植,植株上所结籽粒全部为甜玉米,据此不能判断显隐关系,A符合题意;B、用甜玉米给非甜玉米授粉,非甜玉米植株上所结籽粒全部为非甜,则可判断非甜对甜为显性,B不符合题意;C、将非甜玉米单独种植,植株上所结籽粒有甜和非甜两种类型,亲本非甜为杂合子,据此可判断非甜对甜为显性,C不符合题意;D、将两种纯种玉米间行种植,甜玉米植株上所结籽粒有甜(自交获得)和非甜(杂交获得)两种,据此可判断非甜对甜为显性,D不符合题意。故选A。5.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R(控制红色)对r(控制白色)为显性。杂合子产生花粉时,含R的花粉能杀死一半含r的花粉,产生卵细胞时无此致死效应。红花杂合子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A.全部为红花 B.红花:白花=2:1C.红花:白花=3:1 D.红花:白花=5:1【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红花杂合子的基因型为Rr,合子产生花粉时,含R的花粉能杀死一半含r的花粉,产生卵细胞时无此致死效应,则产生的花粉类型及比例为R:r=2:1,卵细胞的类型及比例为R:r=1:1,后代中白花植株所占比例为:1/3×1/2=1/6,因此红花:白花=5:1。故选D。6.孟德尔做了多组豌豆的杂交实验,其中一组为:紫红色花、灰种皮和白花、白种皮亲本进行杂交,F1全部为紫红色花、灰种皮,F1自交产生的F2为:705株紫红色花、灰种皮,224株白花、白种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亲本杂交时应在开花后对母本进行去雄、套袋处理B.F1自交产生F2时无需对豌豆的花进行处理C.控制花色的基因、种皮基因各自并不遵循分离定律D.控制花色的基因和种皮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豌豆是两性花,闭花传粉,杂交时应在雄蕊发育成熟前对母本进行去雄、套袋处理,A错误;B、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F1自交产生F2时无需对豌豆的花进行处理,B正确;C、F2中花色性状的分离比为3:1,种皮颜色性状的分离比也为3:1,因此控制花色的基因、种皮颜色基因各自均遵循分离定律,C错误;D、由杂交结果可知紫红色与灰种皮连锁,白花与白种皮连锁,故控制花色的基因和种皮基因在一对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B。7.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环节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YR:Yr:yR:yr=1:1:1:1属于假说的内容B.推理出F1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后代的表型比为1:1:1:1属于对假说的验证C.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豌豆做亲本杂交,F2出现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是观察到的性状重组现象D.让F1与绿色皱粒豌豆进行正、反交,根据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可对假说的真实性做出判断【答案】B【解析】【分析】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详解】A、F1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为YR:Yr·yR·yr=1:1·1:1是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属于假说的内容,A正确;B、推理出F1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后代的表型比为1:1:1:1属于演绎环节,不是对假说的验证,B错误:C、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豌豆做亲本杂交,F2出现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是观察到的性状重组现象,C正确;D、让F1与绿色皱粒豌豆进行正、反交是对假说的验证,根据统计的子代的表型及比例是否与假说演绎的结果相同,以对假说的真实性做出判断,D正确。故选B。8.某种羊的有角和无角分别由基因N、n控制,杂合子公羊表现为有角,杂合子母羊表现为无角;这种羊的黑毛和白毛由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让多只基因型为NnMm的雌雄羊自由交配,子代中公羊、母羊各占一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M精子和Nm、nm等卵细胞结合不能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B.子代有角母羊和无角母羊中出现白毛的概率是不同的C.子代中有角羊:无角羊=1:1,黑毛羊:白毛羊=3:1D.子代有角黑毛羊中的杂合子所占比例为5/6【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并不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故nM精子和Nm、nm等卵细胞结合不能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A正确;B、羊角基因和毛色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各自独立遗传,所以子代有角母羊和无角母羊中出现白毛的概率是相同的,都为1/4,B错误;C、Nn自由交配的后代中,公羊中基因型为NN和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和Nn无角,公羊、母羊各占一半,所以子代中有角羊:无角羊=1:1,Mm自由交配的后代中,黑毛羊:白毛羊=3:1,C正确;D、让多只基因型为NnMm的雌雄羊自由交配,子代中公羊、母羊各占一半,子代有角黑毛羊的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6十1/6+1/6十1/3=5/6(如表所示),D正确。
有角母羊1/4NN有角公羊1/4NN有角公羊1/2Nn黑毛1/3MM
1/3×1/2=1/6黑毛2/3Mm2/3×1/4=1/62/3×1/4=1/62/3×1/2=1/3故选B。9.关于“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实验,若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用两种颜色的橡皮泥分别代表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B.应该做出两种形态、大小不同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C.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一极中不可能是相同颜色的两条染色体D.可将表示一条染色单体的橡皮泥取下一段,与另一条颜色不同、形态相同的染色单体进行交换【答案】C【解析】【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相同,一条来源于母方,一条来源于父方,可用两种颜色的橡皮泥分别代表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A正确;B、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相同。若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应该做出两种形态、大小不同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B正确;C、减数分裂I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一极中可能是相同颜色的两条染色体,C错误;D、可将表示一条染色单体的橡皮泥取下一段,与另一条颜色不同、形态相同的染色单体(代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进行交换,D正确。故选C。10.下图为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过程中得到的图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按细胞出现时期进行排序:①→②→③→⑤→④B.②细胞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与⑤细胞均相同C.③细胞中处于联会状态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D.用显微镜观察时可直接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答案】C【解析】【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①是精原细胞,②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③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细胞,④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的细胞,③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因此按照出现时期进行排序应为:①一③→②→⑤→④,A错误;B、⑤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减半,②细胞中DNA的数目与⑤细胞不相同,B错误;C、③细胞中处于联会状态的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C正确;D、该实验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目标,再换高倍镜观察,D错误。故选C。11.下列关于人的精子和卵细胞产生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都在减数分裂前发生复制而加倍B.卵原细胞产生次级卵母细胞时细胞质发生不均等分裂C精子形成过程中需要发生变形,而卵细胞形成不需要发生变形D.一个精原细胞最终产生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1、相同点:都是成熟生殖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减数分裂Ⅰ都是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分裂Ⅱ都是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2、不同点: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两次细胞分裂,细胞质都是均分,产生4个大小相同的精细胞,再经过变形形成精子;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细胞分裂时,细胞质不均分,形成小的细胞是(第一)极体和大的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再分裂一次(细胞质均分)形成两个(第二)极体,次级卵母细胞分裂(细胞质不均分),含细胞质少的形成(第二)极体,大的就是卵细胞。【详解】A、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进行复制,复制后DNA含量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并不是染色体加倍,A错误;B、卵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次级卵母细胞时,细胞质发生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较大的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较小的第一极体,B正确;C、精子形成过程中需要经过变形,由精细胞转变为具有长尾能游动的精子,而卵细胞形成过程不需要发生变形,C正确;D、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产生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极体最终退化消失),D正确。故选A。12.一个含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其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图中A、a和B、b分别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若该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aab的精细胞,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B.与该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其他3个精细胞的染色体都不正常C.该精细胞正常受精形成的受精卵比正常受精卵多1条染色体D.该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一个细胞中最多含有2条A和2条a【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染色体组成为aab的精细胞中多了一条a,a的染色单体移向了细胞一极,是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II,A错误:B、该细胞基因型是AaBb,由于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aab的精细胞,即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则与该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其他3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b、AB、AB,有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是正常的,B错误:C、该精细胞比正常精细胞多1条染色体,因此正常受精形成的受精卵比正常受精卵多1条染色体,C正确;D、该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I时一个细胞中最多有1条A或1条a,在减数分裂II时最多含有2条A或2条a,D错误。故选C。13.下图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B阶段表示在减数分裂前DNA发生复制B.BC阶段存在姐妹染色单体,代表减数分裂IC.CD阶段表示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D.DE阶段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1、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AB阶段每条染色体上DNA逐渐加倍,表示在减数分裂前DNA发生复制,A正确;B、BC阶段存在姐妹染色单体,代表减数分裂I和减数分裂II的前期和中期,B错误;C、CD阶段每条染色体上含1个DNA分子,表示在减数分裂II后期着丝粒分裂,C正确;D、DE阶段代表减数分裂I后期和末期,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B。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在进行“分离定律的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时,向甲、乙两个小桶中分别放入两种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彩球(甲和乙桶中彩球颜色一致)代表配子。每次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记下两个彩球的组合类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甲小桶中放入20个彩球,乙小桶中也要放入20个彩球B.若甲小桶中放入10个红球,则也要放入同等大小的10个绿球C.每次抓取后都要将小球放回桶中并充分摇匀,再进行下一次抓取D.抓取多次后统计,抓到相同颜色球组合的概率小于不同颜色球组合的概率【答案】AD【解析】【分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实验原理: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详解】A、甲、乙两个小桶分别模拟雌雄生殖器官,由于自然界中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数量,所以两个小桶中的彩球数量可以不相等,只要保证每个小桶内两种颜色的彩球比例为1:1即可,A错误;B、甲小桶中放入10个红球,为保证两种配子比例为1:1,需要放入同等大小的10个绿球,这样才能模拟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B正确;C、每次抓取后都要将小球放回桶中并充分摇匀,目的是保证每次抓取时,每个小桶内两种颜色的彩球被抓取的概率相等,也就是保证每次抓取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再进行下一次抓取,C正确;D、假设甲、乙小桶中两种颜色的彩球分别为A和a,抓取后组合类型有AA、Aa、aa,其中相同颜色球组合(AA和aa)的概率为1/2,不同颜色球组合(Aa)的概率为1/2,所以抓到相同颜色球组合的概率等于不同颜色球组合的概率,D错误。故选AD。15.白花三叶草叶片内的氰是经下列生化途径产生的,与其产生相关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个稳定遗传不含氰的白花三叶草的品种作亲本,杂交后代F1均含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和ddhh或DDhh和ddHHB.F1自交所得的F2中,产氰植株:不产氰植株=9:7C.F1自交所得的F2中,能积累含氰糖苷的植株占3/16D.F1自交所得的F2中,不能产生含氰糖苷的植株占1/16【答案】BC【解析】【分析】根据白花三叶草叶片内的氰产生的生化途径可知,产氰植株基因型为D-H-。【详解】A、同时具有D和H的个体产氰,只有D无H的个体能积累含氰糖苷,无D的个体不能产生含氰糖苷和氰,两亲本为稳定遗传不含氰的白花三叶草的品种,该亲本不可能为DDHH,因为DDHH个体含有氰,A错误;B、两亲本为稳定遗传不含氰的白花三叶草的品种,杂交后代F1均含氰,亲本基因型为DDhh和ddHH,F1的基因型为DdHh,其自交所得的F2中,产氰植株基因型为D-H-,比例为3/4×3/4=9/16,不产氰植株比例为1-9/16=7/16,产氰植株:不产氰植株=9:7,B正确;C、F1自交所得的F2中,能积累含氰糖苷植株的基因型为DDhh和Ddhh,该种类型植株在F2中所占比例为1/4×1/4+2/4×1/4=3/16,C正确;D、F1自交所得的F2中,不能产生含氰糖苷的植株基因型为dd--,所占比例为1/4×1=1/4,D错误。故选BC。16.下图为某二倍体高等动物体内某种细胞进行分裂的示意图(图中仅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丙细胞只能同时存在于该动物的精巢中B.甲→乙的分裂方式,细胞中一直存在同源染色体C.丙细胞中有6条姐妹染色单体、6个DNA分子D.乙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将加倍【答案】BD【解析】【分析】分析图中信息可得,图乙与图甲相比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可判断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丙与图甲相比,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可判断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生殖器官中可同时存在不分裂、进行有丝分裂、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但图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均等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第一极体,无法判断该动物性别,A错误;B、分析图中信息可得,图乙与图甲相比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可判断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一直存在同源染色体,B正确;C、图丙与图甲相比,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可判断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无姐妹染色单体,DNA分子数为6个,C错误;D、结合B项分析可知,乙细胞的下一个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会发生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为染色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故选ABD。17.人的身高是受多种基因决定的,假设有三对影响身高的等位基因:Aa、Bb、Cc,三对基因独立遗传。若人的基础身高为Mcm,A、B、C每个基因使身高在Mcm基础上增加5cm,a、b、c基因无此效应。一对基因型均为AaBbCc的夫妇,关于他们所生孩子理论身高可能性的推测,错误的是()A.理论上子代可出现27种基因型,7种表型B.出现身高最高的概率和身高最矮的概率不同C.子代身高为(M+10)cm的基因型共有3种D.子代出现身高为(M+5)cm的概率为1/32【答案】BCD【解析】【分析】已知人的基础身高为Mcm,A、B、C每个基因使身高在Mcm基础上增加5cm,a、b、c基因无此效应,因此人的身高应该≥Mcm,≤M+30cm。【详解】A、利用分离定律的思维求解,只考虑A、a基因,基因型有AA、Aa、aa三种,只考虑B、b基因,基因型有BB、Bb、bb三种,只考虑C、c基因,基因型有CC、Cc、cc三种,因此AaBbCc的夫妇所生孩子基因型种类为3×3×3=27种,没有显性基因身高为Mcm,增加一个显性基因身高增加5cm,最多有6个显性基因,最少含有0个显性基因,共有7种表型,A正确;B、身高最高的基因型为AABBCC,概率为1/4×1/4×1/4=1/64,身高最矮的基因型为aabbcc,概率为1/4×1/4×1/4=1/64,出现身高最高的概率和身高最矮的概率相同,B错误;C、子代身高为(M+10)cm,说明有两个显性基因,基因型可以是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共6种,C错误;D、子代出现身高为(M+5)cm,说明有一个显性基因,一个显性基因出现的概率为3×2/4×1/4×1/4=3/32,D错误。故选BCD。18.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若具有某种基因型的配子或个体致死,不考虑环境因素对表型的影响,该个体自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基因型为AA的胚胎死亡,则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6:3:2:1B.若基因型为aa的胚胎死亡,则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C.若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致死,则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5:3:3:1D.若基因型为ab的雌、雄配子均致死,则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1【答案】ABC【解析】【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正常情况下,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若基因型为AA的胚胎死亡,即子代中AAB_(3份)死亡、AAbb(1份)死亡,故子代性状分离比为A_B_:A_bb:aaB_:aabb=6:2:3:1,A正确;B、正常情况下,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若基因型为aa的胚胎死亡,即子代中aaB_和aabb都死亡,故子代性状分离比为A_B_:A_b=9:3=3:1,B正确;C、若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致死,则基因型为AaBb个体产生雌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1:1:1:1,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aB:ab=1: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性状分离比为A_B_:A_bb:aaB_:aabb=5:3:3:1,C正确;D、若基因型为ab的雌、雄配子均致死,则基因型为AaBb个体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Ab:aB=1: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A_B_:AAbb:aaBB=7:1:1,D错误。故选ABC。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19.兔子的毛色有黑色、肉桂色、巧克力色三种,由复等位基因B、b、b´(显隐性关系为B>b>b´)控制,但表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未知。现有一对雌雄黑色兔,杂交后生育了6只崽兔,其中5只为黑色,1只为巧克力色(雄性);其中的巧克力色崽兔发育成熟后与另一只巧克力色雌兔交配后生下的崽兔有巧克力色和肉桂色两种表型。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兔子毛色为黑色的基因是______(填“B”“b”或“b´”);肉桂色对于巧克力色为______(填“显性”或“隐性”),两只巧克力色兔生下的崽兔有巧克力色和肉桂色的现象叫做______。(2)亲本雌雄黑色兔的基因型是______,巧克力色雄性兔的基因型是______。(3)若亲本雌雄黑色兔再生育一只崽兔,理论上该崽兔毛色是黑色的概率为______,若该崽兔出生后毛色为黑色,则其是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4)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定一只黑色雄兔的基因型,可取多只表型为______的雌兔与之杂交,杂交后可能会出现______种结果。【答案】(1)①.B②.隐性③.性状分离(2)①.Bb、Bb'②.bb'(3)①.3/4②.1/3(4)①.肉桂色②.3【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分析,一对雌雄黑色兔杂交子代出现巧克力色,因此黑色对巧克力色为显性性状。巧克力色崽兔发育成熟后与另一只巧克力色雌兔交配后生下的崽兔有巧克力色和肉桂色两种表型,说明巧克力色对肉桂色为显性性状,因此控制黑色、巧克力色、肉桂色的基因分别是B、b、b'。【小问1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一对雌雄黑色兔杂交后生育了6只崽兔,其中5只为黑色,1只为巧克力色,因此黑色对巧克力色为显性性状。由巧克力色雌性崽免与巧克力色雄性兔交配后生下的崽兔有巧克力色和肉桂色两种表型可知,巧克力色对肉桂色为显性性状,已知兔子的毛色有黑色、肉桂色、巧克力色三种,由复等位基因B、b、b´(显隐性关系为B>b>b´)控制,因此控制黑色、巧克力色、肉桂色的基因分别是B、b、b'。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即两只巧克力色兔生下的崽兔有巧克力色和肉桂色的现象叫做叫作性状分离。【小问2详解】巧克力色雌性崽免与巧克力色雄性兔交配后生下的崽兔有巧克力色和肉桂色,因此两只兔的基因型均为bb'。亲本黑色兔产生的崽兔有巧克力色和肉桂色两种,且巧克力色兔还有b'基因,因此亲本黑色兔的基因型为Bb和Bb'。【小问3详解】亲本黑色兔的基因型为Bb和Bb',其后代的基因型有BB:Bb:Bb':bb'=1:1:1:1,表型及比例为黑色:巧克力色=3:1,因此两亲本再生育一只黑色兔的假率为3/4。若该崽兔出生后毛色为黑色,则其是纯合子(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1/3。【小问4详解】黑色兔的基因型有BB、Bb、Bb'三种类型,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定一只黑色兔的基因型,可选择隐性纯合子,即与基因型为bb杂交,若后代全为黑色兔,则待测黑色兔的基因型为BB;若后代黑色兔:巧克力色兔=1:1,则待测黑色兔的基因型为Bb;若后代黑色兔:肉桂色兔=1:1,则待测黑色兔的基因型为Bb'。20.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用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产生F2,回答下列问题:(1)F1的基因型为______;F1产生的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______。(2)F2中高秆、抗稻瘟病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种;F2中基因型与亲本不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3)已知抗倒伏和抗稻瘟病均为水稻的优良性状,则F2中集合两种优良性状于一身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若让F2中既抗倒伏又抗稻瘟病的个体全部自交得到F3,F3中不具有两种优良性状的个体将被淘汰,理论上被淘汰掉的个体占F3总数量的比例为______。【答案】(1)①.DdRr②.DR:Dr:dR:dr=1:1:1:1(2)①.4##四②.7/8(3)①.3/16②.1/6【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的基因型为ddrr,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的基因型为DDRR,杂交得到F1的基因型为DdRr,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所以F1产生配子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DR:Dr:dR:dr=1:1:1:1。【小问2详解】F1自交产生的F2有4种表型,9种基因型。其中高秆抗稻瘟病个体的基因型有DDRR、DdRR、DDRr、DdRr四种类型,F2中基因型与亲本相同的个体,即基因型为ddrr、DDRR的个体,在F2中所占比例均为1/4×1/4=1/16,二者之和为1/8,则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1/8=7/8。【小问3详解】已知抗倒伏和抗稻瘟病均为水稻的优良性状,F2中集合两种优良性状于一身的个体的基因型为ddRR和ddRr,ddRR在F2中的比例为1/4×1/4=1/16,ddRr在F2中的比例为占1/4×1/2=1/8,在F2中所占比例为1/16+1/8=3/16。F2中既抗倒伏又抗稻瘟病的个体基因型及比例为ddRR:ddRr=1:2,这些个体全部自交得到F3,ddRr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不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为2/3×1/4=1/6,理论上被淘汰掉的个体占F3总数量的比例为1/6。21.下图甲为仓鼠精巢内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的曲线图,其中“1”时期代表精原细胞分裂前的间期,2~5代表不同时期;图乙为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对染色体的状态。回答下列问题:(1)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量的变化______。(2)图甲中6~9时期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7”时期的细胞中,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3)图乙中的结构可称作一个_______;图乙中的结构是图甲中______(填数字)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存在状态,该时期细胞中共______个图乙所示结构。(4)图甲中7→8时期,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5)仓鼠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增加精细胞多样性的过程有______(写出两点);维持仓鼠前后代染色体数目为22条的生理过程除减数分裂外还包括______。【答案】(1)(2)①.次级精母细胞②.0(3)①.四分体②.2③.11(4)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染色体(5)①.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②.受精作用【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小问1详解】分析曲线图甲:图示为某动物精巢内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的曲线图,其中1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2~5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6~9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DN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DNA复制,分别在减数分裂Ⅰ末期和减数分裂Ⅱ末期发生DNA分子减半,因此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量的变化如图:【小问2详解】图甲中6~9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雄性动物体内该时期的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7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但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7时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小问3详解】图甲中2~5代表不同时期图,即分别为前、中、后、末期;乙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且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这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可称作一个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位于图甲中2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存在状态,仓鼠的染色体组成为2n=22,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含有11个四分体。【小问4详解】图中7发展至8时期,即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每个染色体上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个染色体。【小问5详解】仓鼠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都可以增加精细胞多样性;减数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恢复到体细胞内的数量,因此除减数分裂外,维持仓鼠前后代染色体数目为22条的生理过程还包括受精作用。22.被子植物花药中的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数为2n)经过减数分裂可产生4个小孢子,每个小孢子通过一次有丝分裂产生一个生殖细胞和一个营养细胞,然后生殖细胞进行第二次有丝分裂,最终产生的细胞叫作雄配子(花粉)。下图为一个花粉母细胞产生小孢子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①代表花粉母细胞,则上图细胞中,与①中染色体数目相同的细胞有______(填编号);①~⑥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2)不考虑异常情况,从染色体组成角度分析,这个花粉母细胞能形成______种小孢子;来自同一个小孢子的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的核DNA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最终形成的雄配子中含______条染色体;一个花粉母细胞产生染色体组成完全相同的雄配子有______个。(3)⑥所处时期为______;②和⑤细胞中染色体均向两极移动,二者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的区别是_______(②和⑤区别分别写出一点)。【答案】(1)①.②⑤⑥②.①②⑥(2)①.2②.相同③.n④.4(3)①.减数第一次分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桂林理工大学辅导员招聘笔试真题
- 9.团体标准《茗冠茶-绿茶加工技术规程》意见反馈表
- 2025年TFT-LCD用偏光片合作协议书
- ABC分类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高效管理与优化策略
- 2025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学工助理招聘考试笔试试题【答案】
- 2025年嘉兴嘉睿人力招聘考试笔试试题【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考综合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考试试题【答案】
- 2025年电火花成型机床项目发展计划
-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 消费者购物行为对在线时尚品牌的影响
- Unit 1 This is me 语法提升 课件 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中国LNG加气站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文化礼堂g管理制度
- 顺昌县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乐器演奏团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4年7月辽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
- 2025年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分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凡几PomPom设计生活季招商手册
- 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 会计领军人才试题及答案
- 2025年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招聘笔试试卷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