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一」
引导语: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今天我们来做
一篇韩愈《马说》的阅读训练题,以便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
《马说》
韩愈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
马,祇(zhi)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Gn)死于槽(cGo)杨(li)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U)一石(古音为dGn,今音为shi)。食(si)马
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i)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i)不饱,力不足,才
美不外见(xiG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i)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e)?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昌黎先生集・杂说》韩愈唐)或(韩愈文选)
【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经常有。所
以即使是名贵的马,也只能在马夫手里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槽板之
间,不把它称作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
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
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
来,想要跟普通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能按照适当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
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马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
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伯(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阅读训练]
《马说》
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性作用的句子是
(2)流露作者怀力不遇之感和愤世嫉俗之意的句子是:不以千里著称的必然性)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2、文中的千里马有怎么样的特征?你认为应该怎么样去识别千里马(即人才)?
3、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写千里马的遭遇的?它暗示了什么?
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有怎样的作用?
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表达了作用怎样的思想感情?
6、“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这句话描绘了千里马怎样的境遇?
7、“一食或尽粟一石”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目的何在?
8、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9、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表达了作者哪几种复杂的感情。
10、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是什么?一者的关系怎样?流露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第二段的四个“不”字的根源是什么?运用排比修辞方法的目的何在?
12、以我们熟知的文言文为依托,引经据典,言之有物,言之不序地谈一谈
“人才应该具有哪些素质”。
[阅读答案]
1、(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1)有两个特点:食量大和能够日行千里。
(2)首先要观察和辨别人的能力大小,然后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机遇,在实
践中挑选辨别人才。
3、(1)首先写了千里马辱没在奴隶人手中,至死而名不称的终身遭遇。然后写
了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遭遇,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的待遇都办不
到,最后写了千里马不被人理解,不被人赏识,反而被埋没摧残。
(2)暗示了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反而摧残埋没人才,致使大批人
才被埋没。
4、(1)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千里马被埋没摧残完全是因为
没有伯乐发现赏识它。
(2)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是论证的前提,立论的根据,有提挈全文的作
用。
5、怀才不遇,愤世嫉俗。
6、这句话描绘了千里马的终身遭遇,是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
7、⑴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2)目的是强调千里马的食量大,与众不同,为下文食马者的无知表现做铺
垫。
8、第一段的“也”:无限痛惜。第二段的“也”:愤怒、谴责。第三段的
“也”:深刻的嘲讽。
9、“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感。
“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表达作者无限痛惜的情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顾惜?”表达作者愤怒的谴责。
“其真不知马也》”表达作者深刻的嘲讽。
10、伯乐喻能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喻指人才。
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千里马对伯乐有依赖的关系。没有伯乐的
发现和常识,千里马就会被摧残和埋没。
流露作者怀才不遇,怪世嫉俗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11、源于“食马者”的无知。目的在于激发人们的不平之感,表达千万有才之
士的悲愤。
12、应该有《岳阳楼记》中滕子京那样逆境中不计个人得失,将巴陵郡治理得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素质。应该像《曹刿论战》中的曹刿那样有政治远见和卓越
的军事指挥,能,有贡任感。应该像《毛遂自荐》中的毛遂那样有但有识,文武双
全,以三寸之舌台于百万之师,求国于危难之中。
13、(1)提示了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使用人才,反而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
(2)在当今社会中,千里马(人才)非常幸运,每年全国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人
才交流会。报纸、电视、网络等都有很多招聘广告,人才所面临的机遇很多,他们
可以挑选能够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非常的自由。
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二」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073题。(10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
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鸳班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其。及其引重车,
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驾马并驱,则唯
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殿袅与驾
始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
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
【注释】①膜:良马。后文的“骐”与此同义。②刍:喂牡畜的草。求:寻
找,寻求。④烦御:烦劳堂驭。⑤顿;整顿,这里指拉。⑥辽:远。⑦胎
(Ui):劣马。⑧试:试脸。
1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
11.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策之不以其道不屡策,不烦御
B.食之不能尽其材其所以饮水食刍
C.而伯乐不常有不舍昼夜而追之
[).其真不知马也在当其所能而已
1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古之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
13.比较【甲】【乙】两文,说说两文作者主张的对待人才的态度有什么相同
之处。(2分)
参考答案:
10.(1)只是(2)方法(各1分,共计2分)
11.A(2分)
12.(1)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
分)
(2)古代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因此并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2分)
(共计4分)
13.要善于识别人才(1分),重用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1分)。
(共计2分)
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三」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1)A美不外见—通—含义:
(2)食之不能尽其材通含义:通含义:
(3)其真无马邪通_含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纳第1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5.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1)有时
(2)它,代千里马
(3)等同,一样
2.(1)见现显露(或表现)
(2)材才才能食饲喂
(3)邪耶吗,表疑问
3.(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2)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H行千里呢?
4.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作论证的反面论据。
5.其真不知马也。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的现象进行猛烈地抨
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答案「篇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
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找出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2)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
(3)其真无马邪
2.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安求其能千里也?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其真无马邪?
3.第二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的?
参考答案:
1.(1)见通现,显露。
(2)食通饲,喂养。材通才,才能。
(3)邪通耶,吗。
2.(1)喂马的人却不懂得以千里马(的食量)而去喂它。
(2)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3)马叫了,也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4)是真的没有好马吗?(意对即可)
3.排比;引用设问将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
4.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五」
二、阅读与赏析(共40分)
9.(16分)古诗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三闾祠①
(清)杳慎行
平江远山极目回,占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注释:①三闾(10)祠:位于湖南汩罗。②漠漠:这里形容荒凉寂寞。③岁
时:节令。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骈死于槽杨之间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
②是马也这样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
④湘兰沅芷年年绿变绿。
(2)翻译句子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3)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1处)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平江远山极目回。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B
例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A.问所从来,具答之(: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孔子云:“何陋之有?”
(5)“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忘/”这两句是化用屈原《离骚》中的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请结合乙文,赏析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
(6)甲乙两文都在谈人才问题,甲文指出因为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有”的现实,造成了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的遭遇,终被
埋没,摧残:乙文中,作者认是②“未有庸人不忌才”导致了屈原终被放逐的命
运。(请用课文原话回答)
【分析】译文:
【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杨之
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
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
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
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
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人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三闾祠》此诗首联写景,诗人伫立平旷辽阔的楚国旧地,放眼望去,
但见江流蜿蜒,远山逶迤;颔联写对屈原的劝慰之辞,蕴涵了悲愤及同情;颈联正
面抒写对诗人的沉痛惋惜之情;尾联仍回到现实的景物中来,并以想像作结。全诗
沉郁而清幽,笔力曲折,言议透辟。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虚、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
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杨之间。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
②这样的马。是:这样;
③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通:通晓;
④湘水、沅水的佳卉香草茂密繁盛,年复一年,绿遍三湘人地。绿:变绿。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
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且,尚且。欲,想要。等,同样。安,怎么。故译为: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
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亡国恨:楚国灭亡在屈原死后。但屈原生前秦兵即攻破楚国郢都,屈原作有
《哀郢》。楚人:后代居住楚地的人。哀:指对屈原的同情和崇祀。句意为:被流
放到边远之地,亡国之恨难以消除,此时此刻好像楚国人一样对屈原的同情和哀
思。
(3)本题考查句子划分停顿。本题考查句子停顿。蚱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
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
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主语是“食马者”,在主谓之间断开Q
“而”是连词,在“而”前面断开。句子可断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平江远山极FI回。”的意思是:放眼望去,但见江流蜿蜒,远山透迤。句子可断
为:平江远山/极目回。
(4)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判断。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
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的特点是:者也,或者也,也。被动句中
用:为、见、被表被动。倒装句常见的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例
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是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
也。”是判断句。
故选:Bo
(5)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
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
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
言之有理皆可。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
遇,思乡怀人等。正处于满怀壮志而前程莫测之际,不能为国尽力,屈原投江自尽
的遭遇和命运引起了他强烈的共鸣。
(6)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
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T
文中造成了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的原因是:“千里马常
有,而伯乐不常有”;乙文中,导致了屈原终被放逐的命运的原因是:“未有庸人
不忌才”。
答案:
(1)①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②这样;③通:通晓;④变绿。
(2)①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口行千里呢?
②被流放到边远之地,亡国之恨难以消除,此时此刻好像楚国人一样对屈原的
同情和哀思。
(3)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平江远山/极目回。
(4)Bo
(5)诗人在凭吊屈原E寸,正处于满怀壮志而前程莫测之际,屈原举世都找不
到知己,不容于朝廷,被谗言中伤,敢逐沅、湘,行吟泽畔。不能为国尽力,眼睁
睁看着楚国为虎狼之秦所灭,最终投江自尽的遭遇和命运引起了他强烈的共鸣。及
有对屈原的劝慰之辞,又蕴涵了悲愤及同情。
(6)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未有庸人不忌才。
【点评】临
1.执策而临之(面对,对着,当着)
2.临溪而渔(来到,在)
3.临池学书(来到,在)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近)
5.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将要)
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答案「篇六」
文,回答19——23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
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
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④
―■旦:一天。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2分)
(1)才美不外见。见:(2)执策而临之。临:
(3)愿子还而视之。子:(4)去而顾之。顾:
【小题2】.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的句子。(2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小题3].[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
思想感情?(1分)
【小题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
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2分)
【小题5】、联系上文,观察“孔子应聘”这幅漫画,用自己的话说说漫画中
“?””包含的意思,并用一句话概括漫画的寓意。(3分)
答案
【小题1】(2分)(1)见.通“现”,表现0(2)临.面对0(3)子,
你。(4)顾,回头看。
【小题1](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1
分,直译、意译均可。)(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1
分)
【小题1】(1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
【小题1】(2分)联系“伯乐”、“马”(1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小题1】(示例孔子疑惑不解:自己是一个大圣人、大教育家,为什么会被
招聘单位拒之门外呢?他又发出感叹:时代变化太快,自己跟不上形势了!揭露
了一些人才招聘单位只看学历而不看实力的现实。
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七」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松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日:“老
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
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
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
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防设施金属制品检验与试验考核试卷
- 2025年高考英语二轮复习词汇知识 专题01 听力词汇(练习)(解析版)
- 2025年高考英语二轮复习专题02冠词和代词(讲义)(原卷版)
- 汽车制造智能驾驶技术考核试卷
- 月子饮食健康知识分享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土压力计算49课件
- 初一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 2023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 圆柱与圆锥 1圆柱第1课时 圆柱的认识(1)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第二课《高效听讲有妙招》教学设计-山东教育出版社《学会学习》活动手册七年级下册
- 2024年届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2单元 化学与生活 12.3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客至》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高清版)DZT 0216-2020 煤层气储量估算规范
- 《古井贡酒介绍》课件2
- 2023年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招聘教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 银行保安员培训课件
- 40篇短文搞定高中英语3500单词
- 手术患者预防感染
- 人大代表履职基础知识讲座
-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三篇
- 经典成语故事九色鹿
- 《禁毒教育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