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pagenumber"pagenumber页,共NUMPAGES"numberofpages"numberofpages页第PAGE"pagenumber"pagenumber页,共NUMPAGES"numberofpages"numberofpages页广东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1.对野生蘑菇中的毒素进行成分鉴定能够为急诊救治提供依据。某种蘑菇毒素——毒伞素的结构如图。据图可知,毒伞素是一种(
)A.多肽 B.核酸 C.多糖 D.脂质2.车厘子,音译自英语单词cherries(即樱桃),特指产于美国、加拿大、智利等美洲国家的大皮厚樱桃,品种属于欧洲樱桃,是一种冬季常见水果,以下关于车厘子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车厘子保存时需要放在无氧环境降低呼吸作用损耗B.摘掉果柄用自来水清洗过的车厘子不利于长期储存C.车厘子富含K元素,大量食用会造成微量元素K超标D.车厘子果肉富含糖,糖是由果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3.科学家发现细胞内一种新的结构——细胞蛇,其装配与释放过程如下图。这一结构可减少酶活性位点的暴露,从而储存一定量的酶,但不释放其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蛇与中心体均无膜结构B.细胞蛇较多的细胞中粗面内质网更多C.细胞蛇可调节胞内酶活性D.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细胞蛇数量相对少4.贝氏布拉藻具有叶绿体和硝基体,硝基体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具有固氮功能。科学家推测硝基体是由藻类内吞的细菌UCYN-A演化而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贝氏布拉藻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B.贝氏布拉藻的叶绿体也具有双层膜结构C.UCYN-A具有内质网等多种具膜的细胞器D.硝基体的外膜可能来自贝氏布拉藻的细胞膜5.达托霉素是一种抗生素,由亲水性环状肽和亲脂性脂肪酸侧链组成,可以插入细菌细胞膜中,造成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达托霉素处理后的细菌耗氧率显著下降。下列关于达托霉素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插入到磷脂双分子层内部的是环状肽部分B.可以影响细菌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C.使细菌有氧呼吸过程减弱造成耗氧率下降D.使用达托霉素治疗前需要有细菌感染指征6.核膜和内质网膜可能由细胞膜的内陷演化而来,这一假设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连同DNA发生内陷最终形成细胞核B.膜结合的核糖体连同细胞膜内陷形成了粗面内质网C.该假设能解释核膜有两层,内质网膜有一层的现象D.这种演化不利于细胞内生化反应高效有序进行7.关于酵母菌和蓝细菌的共同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都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都能在线粒体中进行能量代谢C.都以ATP为直接能源物质D.都以DNA为主要遗传物质8.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水分子借助通道蛋白转运时,不需要消耗能量B.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通道蛋白不具有特异性C.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转运蛋白的作用才能进入细胞D.果脯在腌制时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糖分的结果9.某同学利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三个温度条件下开展实验并测定反应体系中的淀粉余量(其他条件相同),由多到少依次为80℃组、20℃组、50℃组。据此可知(
)A.50℃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B.80℃时的淀粉酶活性低于20℃C.不同酶的最适温度可能不同D.高温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低温不会10.检测细菌的转氨酶在不同pH和温度下的酶活性,实验一、二分别于35℃和pH10的条件下进行,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转氨酶只能催化一类氨基转移反应,反映了酶具有高效性B.10℃和60℃时酶活性极低,原因都是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C.在pH5条件下重复实验二,所得曲线与上图相似D.将实验一pH10的反应体系温度降低10℃,酶活性降低11.甲图是某类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模型。酶的抑制剂可以与酶结合并降低其活性,乙、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类型抑制剂的作用原理。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底物与酶活性部位互补时,酶才能发挥作用B.抑制剂①与底物空间结构相似,竞争酶的活性部位C.抑制剂②会通过改变酶的结构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D.两种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均可通过提高底物的浓度缓解12.显微镜下观察黑藻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转换为高倍镜时需调大光圈或换凹面镜对光B.将视野左侧的细胞移到中央需向左移动装片C.在低倍镜下观察的物像模糊时应改用高倍镜D.持续观察可见叶绿体随细胞质的流动而运动13.如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O2的固定需利用ATP中的化学能B.CO2直接被NADPH还原后生成(CH2O)C.C3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14.如图为某植物体细胞增殖示意图及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按照分裂的先后顺序对图一进行排序的结果是B→C→A→DB.图一中处于图二中bc段的细胞有B、CC.图一所代表的生物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与中心体有关D.图一A图中有染色体8条,核DNA分子8个15.图是叶绿体局部结构模式图。在相应区域发生的生物学过程不包括A.①的膜上面发生色素吸收光能的过程B.①的膜上面发生水的光解(释放O2)C.在②中CO2转化为C3化合物D.在②中发生ATP的合成16.科学家研究小麦2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点时,小麦叶肉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B.b点时,小麦光合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D.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cd段位置会不断上移17.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提取色素时加碳酸钙的目的是使研磨更充分B.色素Ⅱ、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有差异C.高光强导致了该植物胡萝卜素的含量降低D.叶绿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高光强18.细胞中线粒体受损后,会被特异性包裹进内质网膜等生物膜延伸形成的自噬体中,在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被降解,该过程称为线粒体自噬。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自噬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B.线粒体自噬不利于维持细胞稳态C.线粒体自噬依赖于细胞内的信息调控D.线粒体自噬的小分子产物能够被细胞再利用19.2019年7月,科学家从一位几乎失明的女性体内获取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将其诱导为iPS细胞(类似胚胎干细胞),然后继续培养iPS细胞获得角膜组织,移植到这位女性的左眼上,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到可阅读书籍的程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iPS细胞的分裂、分化能力高于高度分化的体细胞B.iPS细胞与角膜组织中表达的基因完全不同C.培养iPS细胞获得角膜组织经过了细胞分化过程D.iPS细胞有望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短缺等问题20.下图表示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的生命历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A、B产生的细胞中DNA数目相同B.过程D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的程序性死亡C.个体可通过E过程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D.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体内可发生C、E过程21.如图1表示衣藻细胞膜上存在的两种Ca2+运输方式。衣藻细胞内Ca2+浓度很低,只有水环境的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眼点感光可促使衣藻细胞膜上的Ca2+通道打开,利于衣藻运动,图2表示衣藻鞭毛(本质是蛋白质)运动与细胞内Ca2+浓度的关系,箭头表示衣藻的运动方向。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衣藻有眼点和叶绿体可支持动植物有共同祖先的观点B.眼点感光后,衣藻细胞内Ca2+浓度快速上升,有利于衣藻向眼点侧移动C.图2中向左运动的衣藻可通过b运输方式降低胞内Ca2+浓度而向正前方移动D.衣藻细胞内Ca2+浓度较低与Ca2+通道和能量有关22.红豆杉细胞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能催化苯丙氨酸生成桂皮酸,进而促进紫杉醇的合成。低温条件下提取PAL酶液,测定PAL的活性,测定过程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步骤处理试管1试管2①苯丙氨酸1.0ml1.0ml②HCL溶液(6mol/L)——0.2ml③PAL酶液1.0ml1.0ml④试管1加0.2mlH2O,2支试管置30℃水浴1小时⑤HCL溶液(6mol/L)0.2ml——⑥试管2加0.2mlH2O,测定2支试管中的产物量A.低温提取以避免PAL失活 B.30℃水浴1小时使苯丙氨酸完全消耗C.④加H2O补齐反应体系体积 D.⑤加入HCl溶液是为了终止酶促反应23.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导致葡萄中糖的积累过多,造成葡萄酒中的平均乙醇含量升高,葡萄酒品质下降。下图①、②、③表示酿酒酵母中特定代谢途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的发生场所是线粒体,③的发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酵母菌通过②途径能产生大量ATP,通过③途径只能产生少量ATPC.在无氧条件下抑制③途径会导致酵母细胞中[H]的产生和消耗失衡D.选育无法进行①途径的酿酒酵母新品种能降低葡萄酒中乙醇含量24.为探究施氮量对羊草光合特性的影响,科研人员检测不同施氮量下羊草的相关指标,数据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处理净光合速率μmol(m2·s)气孔导度mmol(m2·s)蒸腾速率mmol(m2·s)胞间CO2浓度μmol/mol不施氮11.1571.382.03288.28施氮(kg/hm2)7515.4082.732.65361.0815019.6787.453.17388.8522514.6377.932.55341.023008.3361.821.83248.15A.羊草吸收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叶绿素等有机物B.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与施加氮元素的量成正相关C.施氮量增加导致气孔导度随蒸腾速率升高而升高D.高氮环境下呼吸速率升高从而降低胞间CO2浓度25.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A.着丝点的分裂和染色体数目的加倍B.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和DNA数目的加倍C.细胞板的出现和染色单体的消失D.纺锤丝的出现和DNA数目的加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26.光合“午休”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机制,同时也造成光能的巨大浪费。为研究强光高温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对温州蜜柑展开研究。(1)蜜柑叶片细胞中的光合色素分布于叶绿体的,吸收的光能最终转化为中的化学能。光反应过程中会产生NADPH,该物质的作用是(答出两点)。(2)科研人员测定夏季白天蜜柑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开放程度和胞间CO2浓度日变化,结果如图1、图2。①图1结果显示从点净光合速率开始下降,说明蜜柑逐渐进入“午休”状态。②图2结果显示夏季白天蜜柑气孔开放程度逐渐下降,导致CO2经气孔进入胞间的速率下降,影响光合作用的反应。③从11:00开始胞间CO2浓度逐渐,原因是蜜柑细胞吸收CO2的速率(填“>”“<”“=”)CO2经气孔进入胞间的速率。由此推测,导致密柑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关键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受限。(3)喷雾能有效缓解夏季蜜柑净光合速率下降。D蛋白是光反应中负责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关键蛋白。科研人员检测不同条件下蜜柑细胞中的D蛋白含量,结果如图3。实验结果是否支持(2)中③的推测,并阐述观点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答案】A【分析】蛋白质(多肽)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元素组成是C、H、O、N。【详解】根据毒伞素的结构式可知,该物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本质是一种多肽,A正确。2.【答案】B【分析】1、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详解】水果和蔬菜的保鲜所需要的条件应为低温、适宜湿度、低氧,可以有效降低细胞内有机物的消耗,若放在无氧环境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A错误;若摘掉果柄用自来水清洗容易滋养杂菌,不利于长期储存,B正确;K为大量元素,C错误;植物细胞的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而车厘子果肉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3.【答案】B【分析】结合题图可知,“细胞蛇”是一类包含代谢酶的蛇形无膜细胞结构,可以储存一定量的酶,但不释放其活性。【详解】据图可知,细胞蛇无膜结构,中心体也无膜结构,A正确;结合图示可知,细胞蛇是酶蛋白装配而成,与内质网无关,B错误;分析题意可知,细胞蛇可减少酶活性位点的暴露,从而储存一定量的酶,即细胞蛇能够调节细胞内酶活性,由于酶活性位点减少,故代谢旺盛的细胞蛇数量减少,CD正确。4.【答案】C【分析】1、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其起源与内共生学说有关。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器只有一种核糖体。2、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面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胞吞。【详解】根据题意,贝氏布拉藻具有叶绿体和硝基体等细胞器,说明贝氏布拉藻为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因此其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A正确;叶绿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故贝氏布拉藻的叶绿体也具有双层膜结构,B正确;细菌UCYN-A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细胞内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C错误;根据题意,科学家推测硝基体是由藻类内吞的细菌UCYN-A演化而来,那么内吞过程中细胞膜形成囊泡包裹细菌UCYN-A,因此推测硝基体的外膜可能来自贝氏布拉藻的细胞膜,D正确。5.【答案】A【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能力。【详解】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脂肪酸,脂肪酸为亲脂性,达托霉素的环状肽为亲水性,脂肪酸侧链为亲脂性,因此插入到磷脂双分子层内部的是脂肪酸侧链部分,A错误;达托霉素可以插入细菌细胞膜中,造成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因此达托霉素可以影响细菌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B正确;有氧呼吸过程需要消耗氧气,达托霉素处理后的细菌耗氧率显著下降,说明达托霉素使细菌有氧呼吸过程减弱造成耗氧率下降,C正确;达托霉素可以使细菌耗氧率显著下降,在使用达托霉素治疗前需要确定个体是否感染了细菌(细菌感染指征),D正确。6.【答案】D【分析】细胞核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染色质。核膜由双层膜构成,膜上有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而DNA是遗传物质,因此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据图分析,古原核细胞无细胞核,细胞膜连同DNA发生内陷最终形成细胞核,A正确;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了内质网,其上附着着一些核糖体,B正确;内外核膜之间的空腔与连续的内质网腔相连通现象可以用该假设解释,C正确;这种演化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为酶的附着提供了位点,利于细胞内生化反应高效有序进行,D错误。7.【答案】C【分析】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根本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它们有共同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集中存在的区域。二者细胞中既有DNA又有RNA,DNA是遗传物质。【详解】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错误;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B错误;酵母菌和蓝细菌都是细胞生物,ATP都是它们进行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C正确;酵母菌和蓝细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错误。8.【答案】A【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转运蛋白和能量;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等。【详解】水分子借助通道蛋白转运属于协助扩散,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通道蛋白也具有特异性,只能允许特定的物质通过,B错误;大分子有机物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不需要转运蛋白的作用,C错误;果脯在腌制时慢慢变甜,是因为细胞失水过多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糖分进入细胞,而不是主动运输的结果,D错误。9.【答案】B【分析】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详解】在80℃组、20℃组、50℃组三组实验中,50℃时酶的活性相对较高,但50℃不一定是淀粉酶的最适温度,A错误;依据题干信息,淀粉余量80℃组20℃组50℃组,说明80℃时的淀粉酶活性低于20℃,20℃时的酶活性低于50℃,B正确;不同酶的最适温度可能不同,此结论不能依据题干信息获得,C错误;结合B项和题干信息,仅能得出80℃时的淀粉酶活性低于20℃,20℃时的酶活性低于50℃的结论,但并不能得出高温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低温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的结论,D错误。10.【答案】D【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详解】转氨酶只能催化一类氨基转移反应,反映了酶具有专一性,A错误;10℃和60℃时酶活性极低,原因是低温降低了酶的活性,但是酶的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高温导致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B错误;据图1可知,在pH5条件下,酶的活性为0,即已经失活,则在pH5条件下重复实验二,所得曲线与上图不同,C错误;据图2可知,25℃条件下的相对酶活性小于35℃条件下的相对酶活性,实验一是在35℃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将实验一pH10的反应体系温度降低10℃,酶活性降低,D正确。11.【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图甲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图乙表示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图丙表示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详解】酶有专一性,图甲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酶才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A正确;竞争性抑制剂①与底物空间结构相似,竞争酶的活性部位,B正确;非竞争性抑制剂②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改变酶的结构,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影响酶促化学反应速率,C正确;底物浓度越高,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大,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小,增大底物浓度能使抑制剂的作用减弱,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增大底物浓度不能使抑制剂的作用减弱,D错误。12.【答案】C【分析】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低倍物镜下找到清晰的物像→移动装片,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详解】转换为高倍镜时,视野会变暗,此时需调大光圈或换凹面镜对光,A正确;显微镜下成的是倒像,物像在视野左侧,实际细胞在右侧,要将其移到中央需向左移动装片,B正确;在低倍镜下观察的物像模糊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而不是改用高倍镜,C错误;活细胞中的细胞质是流动的,持续观察可见叶绿体随细胞质的流动而运动,D正确。13.【答案】C【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场所: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中,主要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两个过程;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主要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两个过程。【详解】CO2的固定不需利用ATP中的化学能,A错误;C3直接被NADPH还原后生成(CH2O),B错误;C3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维持卡尔文循环的进行,C正确;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光反应生成的ATP和NADPH减少,C3的还原减弱,生成的C5含量会下降,D错误。14.【答案】C【分析】分析图二:ab段表示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时每条染色体上由一个DNA分子变成两个DNA分子;bc表示每条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cd表示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每条染色体上再变成一个DNA分子;de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只含有一个DNA分子。【详解】据图可知,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按照分裂的先后顺序是B→C→A→D,A正确;图二中bc段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为2,即含有染色单体,符合条件的是图一中的B和C,B正确;图一所代表的生物是植物,有丝分裂前期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纺锤体的形成与中心体无关,C错误;图一A图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8,核DNA分子数为8,D正确。15.【答案】D【分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粒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分析图解:图中①表示叶绿体类囊体膜,②表示叶绿体基质。【详解】图中①是叶绿体类囊体膜,上面分布着可以吸收光能的光合色素,A正确;①是叶绿体类囊体膜,是水的光解和ATP产生的场所,B正确;②表示叶绿体基质,是二氧化碳固定生成三碳化合物的场所,C正确;②叶绿体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需要消耗ATP,D错误。16.【答案】D【分析】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多,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光照强度再增强,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不变。图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表示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此时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d点已经达到了光饱和,光照强度不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详解】a点时无光照,所以小麦只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b点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0,说明此时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正确;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当植物缺Mg时,叶绿素合成减少,导致光合速率减慢,因此需要较高强度的光照才能达到光补偿点,即b点将向右移动,C正确;20℃不是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适当提高温度时,光合速率将增强,cd段位置会上移,但是超过一定的温度,cd段位置可能会下移,D错误。17.【答案】B【分析】绿叶中的色素有4种,它们可以归为两大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可用纸层析法分离,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详解】提取色素时加碳酸钙的目的是使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A错误;色素Ⅱ、Ⅳ分别是叶黄素和叶绿素b,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因此吸收波长有差异,B正确;和正常光强相比,强光照条件下Ⅰ、Ⅱ的含量相对较高,Ⅲ、Ⅳ的含量相对较低,即表明强光照使该植物的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C错误;强光照下,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说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D错误。18.【答案】B【分析】自噬作用是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真核细胞通过形成“自噬体”用于清除细胞内聚物及受损细胞器,进而维持细胞内稳态的一种途径。【详解】线粒体自噬涉及溶酶体与自噬体外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A正确;线粒体自噬可以降解和去除受损的线粒体,以维持细胞的稳态,B错误;分析题意可知,细胞中线粒体受损后,会被特异性包裹进内质网膜等生物膜延伸形成的自噬体中,故线粒体自噬依赖于细胞内的信息调控,C正确;线粒体在自噬溶酶体中水解后的产物,一部分可被细胞再利用(如氨基酸),一部分排出体外(对细胞无用的物质),D正确。19.【答案】B【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详解】iPS细胞类似胚胎干细胞,分化程度较低,其细胞的分裂、分化能力高于高度分化的体细胞,A正确;iPS细胞与角膜组织中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B错误;iPS细胞类似胚胎干细胞,角膜细胞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培养iPS细胞获得角膜组织经过了细胞分化过程,C正确;iPS细胞可培养出所需的器官,有望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短缺等问题,D正确。20.【答案】B【分析】在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细体内会有细胞经历生长、增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图中A是细胞分裂,B是细胞分化。【详解】细胞分裂和分化产生的细胞中(核)DNA数目相同,A正确;细胞坏死是指在不利因素影响下,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细胞损伤和死亡,B错误;通过凋亡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以抵御外界因素的干扰,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C正确;虽然处于是青春期的年轻人,但体内细胞也会出现正常的衰老和凋亡,D正确。21.【答案】D【分析】分析图1可知,a为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通道蛋白,不消耗能量,可判断为协助扩散;b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且消耗能量,可判断为主动运输。【详解】衣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具有眼点和叶绿体。眼点是动物细胞含有的,叶绿体是植物含有的细胞器。衣藻有眼点和叶绿体可支持动植物有共同祖先的观点,A正确;眼点感光可促使衣藻细胞膜上的Ca2+通道打开,衣藻细胞内Ca2+浓度快速上升至10-7~10-6mol/L,衣藻向眼点侧移动,B正确;图2中向左运动的衣藻细胞内浓度通过b主动运输的方式将细胞内Ca2+运出细胞,细胞内Ca2+浓度降低为10-8mol/L时,衣藻细胞向正前方移动,C正确;衣藻细胞内Ca2+浓度较低与Ca2+载体和能量有关,D错误。22.【答案】B【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温度过高酶失活,因此本实验采用低温提取,以避免PAL失活,A正确;本实验是测定酶活性的实验,需要根据单位时间内产物生成量来计算酶活性,所以不能在1h内将试管里的苯丙氨酸消耗完,否则产物量由实验开始时的底物量决定,而与酶活性无关,无法达到实验目的,B错误;④加H2O,补齐了②试管1没有加入的液体的体积,即补齐反应体系体积,保存无关变量相同,C正确;pH过低或过高酶均会失活,⑤加入HCl溶液是为了终止酶促反应,D正确。23.【答案】C【分析】图中①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分别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进行;③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是在细胞质基质。【详解】①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③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图中①、③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②的发生场所是线粒体,A错误;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只有少部分用于合成ATP;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即③途径不产生ATP,B错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H]反应生成酒精和CO2,在无氧条件下抑制③途径,[H]的产生不受影响而消耗受到抑制,所以失衡,C正确;选育无法进行③途径的酿酒酵母新品种能降低葡萄酒中乙醇含量,D错误。24.【答案】A【分析】依题意,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施氮量对羊草光合特性的影响。据题中表格数据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施氮量,其中不额外施加氮肥为对照组。因变量有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施氮量为75kg/hm2、150kg/hm2及225kg/hm2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都比不施氮组高,且随着氮的浓度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施氮量为300kg/hm2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都比对照组小。【详解】羊草吸收的氮元素用于细胞中含有N元素的化合物的合成,叶绿素含有N元素,因此,羊草吸收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叶绿素等有机物,A正确;据表格数据可知,施氮量在0~150kg/hm2时,施氮量增加,净光合速率增大;施氮量在150~300kg/hm2时,施氮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药透析技术操作规范
- 德隆集团行业研究
- 合租房财产分配协议
- 商品质量检查及复核合同(2篇)
- 内部转让协议
- 2025年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挑战第一次》说课课件
- 拍卖活动反馈协议
- 学校防汛知识演练
- 阿合奇县2025年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汉互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30年中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行业发展模式及十三五规划分析报告
- 信息化战争课件
- 海口市标准劳动合同范本
- 新入职员工设备培训
- 2024年中国林蛙油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PANTONE潘通色卡TPX颜色在线查询(1-2部分)
-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解读
- 2021《超星尔雅》舞蹈鉴赏章节测试答案
- 2024年江西省高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精益生产知识学习考试复习题库300题(含答案)
- 第三单元第1课 标志设计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