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从业者基本作业指导书TOC\o"1-2"\h\u2092第一章会计基础理论 3237141.1会计概述 3260531.2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3288571.2.1资产 3284011.2.2负债 383201.2.3所有者权益 4109791.2.4收入 48891.2.5费用 4214191.3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 420902第二章财务报表编制 4221902.1资产负债表编制 4109132.2利润表编制 596892.3现金流量表编制 5118852.4财务报表附注 518347第三章记账凭证与账簿处理 6158603.1记账凭证的种类与编制 6174743.2账簿的分类与设置 6103133.3记账规则与账簿登记 7163963.4错账更正与账簿调整 729481第四章存货管理与核算 8227374.1存货概述 882714.2存货的计价方法 8164244.3存货的日常核算 878264.4存货盘点与期末调整 89890第五章固定资产管理 9197005.1固定资产概述 9258975.2固定资产的计价与折旧 9263655.2.1固定资产的计价 9323495.2.2固定资产的折旧 9115445.3固定资产的日常核算 981965.3.1固定资产的增加 9288885.3.2固定资产的减少 10196515.3.3固定资产的折旧核算 10113315.4固定资产减值与处置 10227035.4.1固定资产减值 10175605.4.2固定资产处置 1030598第六章应收账款与坏账处理 10235986.1应收账款概述 10208786.2应收账款的日常核算 10297876.2.1应收账款的确认 10318386.2.2应收账款的计量 11265016.2.3应收账款的账务处理 11243666.3坏账损失的确认与处理 11176116.3.1坏账损失的确认 1116256.3.2坏账损失的处理 1186836.4应收账款管理与分析 11184856.4.1应收账款管理 11238786.4.2应收账款分析 1228019第七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核算 12228477.1负债概述 12249857.1.1负债的定义 12172137.1.2负债的分类 12216067.2流动负债的核算 12194857.2.1短期借款的核算 12151217.2.2应付账款的核算 1294347.2.3预收账款的核算 13227237.3长期负债的核算 13270487.3.1长期借款的核算 13286177.3.2应付债券的核算 13140547.4所有者权益的核算 1323707.4.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13160077.4.2实收资本的核算 13285067.4.3资本公积的核算 13107297.4.4盈余公积的核算 1357187.4.5未分配利润的核算 1413102第八章收入、费用与利润核算 14212418.1收入概述 14313798.2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14289338.2.1收入的确认 14326078.2.2收入的计量 1448468.3费用的分类与核算 1485388.3.1费用的分类 14194478.3.2费用的核算 14304488.4利润的形成与分配 15123618.4.1利润的形成 15259578.4.2利润的分配 1513005第九章成本核算与管理 1550709.1成本概述 1599369.2成本核算方法 15221859.2.1直接成本核算 16111889.2.2间接成本核算 16248989.3成本控制与分析 16151639.3.1成本控制 16131389.3.2成本分析 1659459.4成本报表编制 1711379第十章会计电算化与内部控制 173114010.1会计电算化概述 171546010.1.1定义及发展历程 171699110.1.2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17772510.2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选择与应用 173077710.2.1软件选择原则 171577810.2.2软件应用流程 172430210.3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管理 18867210.3.1系统管理内容 181285210.3.2系统管理措施 181963110.4内部控制概述与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182203110.4.1内部控制概述 181585210.4.2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18第一章会计基础理论1.1会计概述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旨在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记录、分类、汇总和报告,为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以指导企业的经营决策。会计作为一种信息系统,通过对经济信息的整理、分析和传递,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预测、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保证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经营效益,降低经营风险,并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1.2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要素是会计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五大类。1.2.1资产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预期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1.2.2负债负债是指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其他事件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主要包括应付账款、短期借款、应付工资等;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1.2.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属于所有者的部分。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1.2.4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1.2.5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表达了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会计等式的基本形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根据收入和费用的关系,会计等式还可以表示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1.3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是指规范会计处理、报告和披露的规则和原则。我国会计准则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旨在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比性,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制度是指企业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会计处理、报告和披露的具体规定。会计制度包括会计科目设置、会计分录、会计报表编制和财务分析等内容。企业应当根据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会计处理和报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企业还应不断优化会计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第二章财务报表编制2.1资产负债表编制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主要展示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步骤如下:(1)收集企业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资料。(2)根据会计准则,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行分类。(3)计算各项目的金额,包括年初数和期末数。(4)按照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将各项目的金额填入相应位置。(5)核对各项目金额,保证借贷平衡。(6)编写资产负债表的附注,对重要事项进行说明。2.2利润表编制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主要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等指标。编制利润表的步骤如下:(1)收集企业在报告期内的收入、费用数据。(2)按照会计准则,对收入、费用进行分类。(3)计算各项目的金额,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4)按照利润表的格式,将各项目的金额填入相应位置。(5)核对各项目金额,保证借贷平衡。(6)编写利润表的附注,对重要事项进行说明。2.3现金流量表编制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步骤如下:(1)收集企业在报告期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数据。(2)按照现金流量表的分类,将现金流入和流出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3)计算各项目的金额,包括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净现金流。(4)按照现金流量表的格式,将各项目的金额填入相应位置。(5)核对各项目金额,保证借贷平衡。(6)编写现金流量表的附注,对重要事项进行说明。2.4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附注是对财务报表中的主要事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进行说明的文字部分。编制财务报表附注的步骤如下:(1)梳理企业在报告期内的重大事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2)根据会计准则,对重要事项进行详细说明。(3)对财务报表中的关键数据进行分析,解释其变化原因。(4)编写财务报表附注,包括以下内容: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变更;对财务报表中重要事项的详细说明;对财务报表数据变化的解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通过以上步骤,编制完整的财务报表附注,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全面、详细的信息。第三章记账凭证与账簿处理3.1记账凭证的种类与编制记账凭证是会计信息系统中重要的基础性文件,其主要作用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归纳和记录。记账凭证的种类包括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等。收款凭证是用于记录企业收到款项的原始凭证,主要包括现金收入、银行存款收入等。付款凭证是用于记录企业支付款项的原始凭证,主要包括现金支付、银行存款支付等。转账凭证是用于记录企业内部账户之间转账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应遵循以下原则:(1)真实性:记账凭证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必须真实可靠,符合实际发生的情况。(2)完整性:记账凭证应具备所有必要的信息,包括凭证日期、凭证编号、摘要、科目代码、金额等。(3)规范性:记账凭证的填写应遵循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字迹清晰、格式规范。(4)及时性:记账凭证应在经济业务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进行编制。3.2账簿的分类与设置账簿是企业经济业务的重要载体,用于系统、全面地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账簿的分类主要包括日记账、明细账、总账等。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的账簿。日记账主要包括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明细账是按照会计科目详细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明细账可以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方面的财务状况,如应收账款明细账、应付账款明细账等。总账是汇总各个会计科目的账簿,用于反映企业整体财务状况。总账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完整性:总账应包含所有会计科目,不得遗漏。(2)规范性:总账的格式、科目代码应遵循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3)系统性:总账应能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3.3记账规则与账簿登记记账规则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记账方向:根据会计科目性质,确定借方或贷方。(2)记账金额:按照实际发生金额进行登记。(3)记账时间:在会计期间内,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登记。(4)记账依据:以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为依据。账簿登记应遵循以下原则:(1)及时性:账簿登记应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进行。(2)准确性:账簿登记应准确无误地反映经济业务的真实情况。(3)规范性:账簿登记应遵循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3.4错账更正与账簿调整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账现象。错账更正是指对已登记的账簿记录进行纠正,使其真实、完整、准确地反映经济业务。错账更正方法包括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等。账簿调整是指在会计期末,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对应计而未计的收入、费用进行调整,以保证会计报表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账簿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预收款项的调整:将已预收但未实现的销售收入调整为收入。(2)预付款项的调整:将已支付但未实现的费用调整为费用。(3)应计收入的调整:将已实现但未收到的收入调整为收入。(4)应计费用的调整:将已发生但未支付的费用调整为费用。第四章存货管理与核算4.1存货概述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存货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之一,其管理对于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4.2存货的计价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先进先出法(FIFO):以存货购入的先后顺序作为发出存货的计价基础,最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2)后进先出法(LIFO):以存货购入的先后顺序作为发出存货的计价基础,最后购入的存货先发出。(3)加权平均法:以存货购入的平均单价作为发出存货的计价基础。(4)个别计价法:根据每批存货的实际购入成本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并保持一致性。4.3存货的日常核算存货的日常核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存货的增加:记录存货的购入、生产入库、委托加工入库等业务,按照存货计价方法计算存货成本。(2)存货的减少:记录存货的销售、生产领用、委托加工发出等业务,按照存货计价方法计算存货成本。(3)存货的调整:根据实际盘存情况,对存货的数量进行调整,并按照存货计价方法计算存货成本。(4)存货的减值: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情况,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4存货盘点与期末调整存货盘点是指定期对存货进行实地清查,以确定存货的实存数量。存货盘点是保证存货核算准确性的重要环节。企业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存货盘点:(1)制定盘点计划:明确盘点时间、地点、范围、方法等。(2)组织盘点人员:对盘点人员进行培训,明确责任分工。(3)实地盘点:对存货进行逐项清查,记录实存数量。(4)编制盘点报告:将盘点结果与账面数量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原因。期末调整是指根据盘点结果,对存货的数量和金额进行调整,以保证存货账实的相符。期末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数量调整:根据盘点报告,对存货的数量进行增减调整。(2)金额调整:根据存货计价方法,对存货的成本进行相应调整。(3)减值调整: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情况,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通过存货盘点与期末调整,企业可以保证存货核算的准确性,为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第五章固定资产管理5.1固定资产概述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使用年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资产。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在于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使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5.2固定资产的计价与折旧5.2.1固定资产的计价固定资产的计价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重置价值、净值等不同价值形式转换为统一的计价基础,以便于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核算。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包括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净值法等。5.2.2固定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指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一定方法对固定资产原始价值进行systematic分摊。折旧方法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等。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5.3固定资产的日常核算5.3.1固定资产的增加固定资产的增加包括购入、自行建造、投资者投入等。企业应按照固定资产的计价原则,对增加的固定资产进行核算,保证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完整。5.3.2固定资产的减少固定资产的减少包括出售、报废、毁损等。企业应对减少的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按照固定资产的净值、预计净残值等指标确定固定资产的处置损益。5.3.3固定资产的折旧核算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定期计算折旧金额,并进行账务处理。折旧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5.4固定资产减值与处置5.4.1固定资产减值固定资产减值是指由于固定资产的市价、使用年限、技术功能等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回收金额。企业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对发生减值的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5.4.2固定资产处置固定资产处置是指企业对不再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出售、报废等处理。固定资产处置需遵循以下程序:(1)编制固定资产处置方案,明确处置方式、预计净残值等;(2)报经企业负责人审批;(3)进行资产评估,确定处置价格;(4)签订处置合同,办理资产转移手续;(5)按照固定资产的净值、预计净残值等指标,计算处置损益,进行账务处理。第六章应收账款与坏账处理6.1应收账款概述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业务活动,尚未收回的款项。它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外部债务的收取能力。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核算对于维护企业资金周转、降低经营风险具有重要意义。6.2应收账款的日常核算6.2.1应收账款的确认应收账款的确认应遵循以下原则:(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业务活动已经完成;(2)收入已经实现,但款项尚未收回。6.2.2应收账款的计量应收账款的计量应按照实际发生的交易金额进行。在核算过程中,应关注以下事项:(1)折扣与折让的处理;(2)应收账款的减值处理。6.2.3应收账款的账务处理应收账款的账务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业务活动的收入确认;(2)应收账款的收回;(3)应收账款的减值损失。6.3坏账损失的确认与处理6.3.1坏账损失的确认坏账损失是指因债务人无法履行偿债义务,导致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以下情况可确认为坏账损失:(1)债务人破产、倒闭;(2)债务人失踪、死亡;(3)债务人逾期未偿还债务,且无偿还意愿;(4)其他经企业确认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6.3.2坏账损失的处理坏账损失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方式:(1)直接核销法:将坏账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2)备抵法:设立坏账准备,按照一定比例计提,用于弥补未来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6.4应收账款管理与分析6.4.1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控制信用风险;(2)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核算,保证账款的真实性;(3)定期对债务人进行信用评估,调整信用额度;(4)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6.4.2应收账款分析应收账款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2)应收账款占比: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在总资产中的比重;(3)应收账款结构:分析不同账龄的应收账款占比,了解企业应收账款的分布情况;(4)坏账损失率:反映企业坏账损失的程度。第七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核算7.1负债概述7.1.1负债的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按其性质和偿还期限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7.1.2负债的分类(1)流动负债:指企业在一年内需要偿还的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费等。(2)非流动负债:指企业在一年以上需要偿还的债务,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7.2流动负债的核算7.2.1短期借款的核算短期借款的核算主要包括借款的取得、还款、利息的计算与支付等环节。企业取得短期借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还款时,借记“短期借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利息的计算与支付按照实际利率进行。7.2.2应付账款的核算应付账款的核算主要包括购进商品、接受服务、支付款项等环节。企业购进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借记“库存商品”、“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支付款项时,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7.2.3预收账款的核算预收账款的核算主要包括预收款项的确认、商品或服务的提供、款项的收回等环节。企业确认预收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预收账款”科目;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借记“预收账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7.3长期负债的核算7.3.1长期借款的核算长期借款的核算主要包括借款的取得、还款、利息的计算与支付等环节。企业取得长期借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长期借款”科目;还款时,借记“长期借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利息的计算与支付按照实际利率进行。7.3.2应付债券的核算应付债券的核算主要包括债券的发行、到期还款、利息的计算与支付等环节。企业发行债券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付债券”科目;到期还款时,借记“应付债券”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利息的计算与支付按照债券发行时的票面利率进行。7.4所有者权益的核算7.4.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7.4.2实收资本的核算实收资本的核算主要包括投资者投入资本的确认、资本公积的转增等环节。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资本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时,借记“资本公积”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7.4.3资本公积的核算资本公积的核算主要包括资本公积的形成、转增等环节。企业形成资本公积时,借记“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时,借记“资本公积”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7.4.4盈余公积的核算盈余公积的核算主要包括盈余公积的形成、分配等环节。企业形成盈余公积时,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贷记“盈余公积”科目;分配盈余公积时,借记“盈余公积”科目,贷记“应付利润”等科目。7.4.5未分配利润的核算未分配利润的核算主要包括利润的分配、留存等环节。企业分配利润时,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贷记“应付利润”等科目;留存利润时,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贷记“未分配利润”科目。第八章收入、费用与利润核算8.1收入概述收入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取得的、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收入按性质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收入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8.2收入的确认与计量8.2.1收入的确认收入确认应遵循以下原则:(1)收入应当在交易或事项完成时确认。(2)收入应当以实际收到或应收款项为基础。(3)收入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8.2.2收入的计量收入计量应遵循以下原则:(1)收入应以公允价值计量。(2)收入应以交易或事项发生时的市场价格为基础。(3)收入应扣除相关税费、折扣和折让。8.3费用的分类与核算8.3.1费用的分类费用按性质可分为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和其他支出。其中,营业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8.3.2费用的核算费用核算应遵循以下原则:(1)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2)费用应当以实际支付或应付款项为基础。(3)费用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8.4利润的形成与分配8.4.1利润的形成利润是企业收入扣除费用、税金及附加后的净额。利润的形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计算营业收入。(2)计算营业利润。(3)计算利润总额。(4)计算净利润。8.4.2利润的分配利润分配应遵循以下原则:(1)依法分配,保证企业合法权益。(2)公平合理,兼顾各方利益。(3)保障企业持续发展,兼顾眼前与长远利益。利润分配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2)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3)分配投资者利润。通过以上环节,企业实现了利润的合理分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九章成本核算与管理9.1成本概述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耗费,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成本核算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合理计算和分配成本,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成本管理则是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通过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手段,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和合理利用。9.2成本核算方法9.2.1直接成本核算直接成本核算是指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与生产产品直接相关的成本进行核算。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标准成本法:根据产品设计、生产过程等因素,预先制定标准成本,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原因。(2)实际成本法:根据实际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成本进行核算。9.2.2间接成本核算间接成本核算是指将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与生产产品无直接关系的成本进行核算。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作业成本法:按照作业活动进行成本归集和分配,将间接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上。(2)功能成本法:按照企业各项功能进行成本归集和分配,将间接成本分配到各个功能上。9.3成本控制与分析9.3.1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指通过对成本的形成、变动和利用进行有效管理,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其主要方法包括:(1)预算控制:制定成本预算,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监控,分析预算执行情况。(2)标准成本控制: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对实际成本进行控制,分析差异原因。(3)作业成本控制:通过优化作业流程,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9.3.2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对成本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以便找出成本变动的原因,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其主要方法包括:(1)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不同产品或不同企业的成本数据,找出成本变动的规律。(2)因素分析法:分析影响成本变动的各个因素,找出主要影响因素。(3)趋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胃动力药项目构思建设方案
- 2025年工业用橡胶制品:胶管项目发展计划
- 护理大学生涯规划
- 2025年档案馆管理服务合作协议书
- 陕西西安地区2025年高三5月单元检测试题(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高级听力(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媒体项目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集美大学《跨文化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农业大学《木炭画技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 养护专业话术心脑血管病冠心病
- 地下非煤矿山复产验收细则(安全管理)
- DB63-T 2160-2023 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综合服务规范
- 一般现在时的特殊疑问句
- 18CS01 装配式箱泵一体化消防给水泵站选用及安装-MX智慧型泵站
- 曲阜师范大学毕业论文答辩通用ppt模板
- 法律文书制作基础-制作基础
- 避孕药具知识培训-专业知识讲座
- 体育运动教练岗位职责说明书精美打印版本
- 口腔颌面外科学 11先天性唇裂和腭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