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第2课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_第1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第2课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_第2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第2课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_第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第2课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_第4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第2课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北方经济逐步恢复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1/28目标导航1.了解孝文帝改革对经济发展影响。(重点)

2.了解孝文帝改革在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中作用。(重点)

3.认识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历史意义。(难点)2/28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索深化探究

关键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3/28基础认知

学习思索4/28一、农业生产发展1.表现(1)均田制推行,吏治改进,农民负担调整,都有利于农民进行生产。(2)孝文帝重视农业水利工程修建,派遣工匠赴全国各地,指导修建水利工程。(3)犁和牛耕已广泛使用,新耕作技术也得到推广。2.影响:北魏农业生产逐步发展到一个新水平,政府收入大大增加。5/28二、繁盛洛阳1.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重新修建洛阳城,促进了洛阳商业发展。经过多年建设,洛阳成为全国

中心和当初最大

中心。2.洛阳工商业兴盛,市场繁荣,政府专门为

和大秦国等外国商人设置四通市。3.一些富商大贾周游天下或远走异域,使得南北互市、中外贸易不绝。洛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

商业城市。政治商业思维点拨中亚国际性6/28思维点拨孝文帝迁都后洛阳在北魏时情况和地位当初洛阳是全国政治中心和最大商业中心,是名副其实国际性商业城市,还是都城建筑艺术典范,国内外物资集散交流中心,民族融合集中表达。7/28三、北方民族大融合1.表现(1)魏晋时期,鲜卑、

、羯、

、羌等少数民族不停迁居中原,各族人民长久通婚杂居,相互融合,胡汉差异逐步消除。(2)

作为“正音”被确定下来,中原先进文化成为各民族共同接收文化。(3)南迁北方游牧部落也把他们优异文明结果带到中原,并与中原文化融合后,也成了中原地域文明主要组成部分。匈奴氐汉语8/282.影响(1)孝文帝大力推行改革,促进了以

为中心北方内迁各少数民族发展,使北方出现了民族

局面。(2)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为隋唐

和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主要地位。鲜卑族易错提醒史论要旨大融合大一统9/28易错提醒封建化就是鲜卑族奴隶制统治模式向汉族封建制度统治模式转化;民族融合也不是鲜卑族文化完全丧失,而是鲜卑族文化精华融入到汉族文化之中,如衣饰、风俗、饮食等。10/28史论要旨1.孝文帝改革推进了北魏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2.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全方面汉化,消除了民族隔膜,推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国家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3.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一次改革,它为结束长久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11/28知识图示12/28深化探究

关键突破13/28主题全方面认识孝文帝改革史料一北魏迁都后①“洛阳大市,周围百里”“青槐荫陌,绿树垂庭,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洛阳伽蓝记》史料二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孝文帝改革“②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工具”。14/28[史料解读]①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后,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商业也日趋活跃,《洛阳伽蓝记》描述正是这方面情况。②“不期然”表明主观目标和客观效果不一致性。15/28[问题思索](1)据史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社会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情况出现原因。提醒提醒①社会情况: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繁荣;民族融合;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②原因:迁都洛阳,洛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实施汉制与移风易俗等改革办法;各地商人往来促进作用。16/28(2)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了解。提醒提醒改革主观目标是缓解社会矛盾,改变北魏落后局面,巩固统治。改革客观效果是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17/28全方面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1)特点①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办法全方面,一次影响深远封建化改革。②分前后两个阶段进行,前期改革是在其祖母冯氏主持下进行,重点是建立各种新制度。后期改革是孝文帝亲自主持,重点是改革鲜卑族原有风俗习惯,采纳汉族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史论总结18/28(2)作用①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②接收了汉族先进制度与文化,加速北魏政权封建化。③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久分裂局面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3)成功原因①顺应历史发展时尚。这是变法成功根本原因。②内容全方面,办法得力。19/28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20/281.北魏孝文帝改革办法中,既直接推进了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又促进了鲜卑族封建化办法是

A.迁都洛阳 B.整理吏治C.移风易俗 D.颁布均田令答案解析解析均田制实施后,北方各族人民被固定在土地上,成为定居农耕小农,推进了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加紧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故选D项。√123421/282.(·临沂高二检测)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角度看,该制度作用是

A.缓解北魏阶级矛盾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C.创建了新政治制度D.推进各民族间深入交融答案√解析解析均田制推行,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表达出物质文明进步,故B正确;其它三项错误。123422/283.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强盛来自体制力量……交替“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帝国颓势,并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隋唐大帝国历史出口。作者意在强调

A.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

B.北魏因改革成为了强大帝国C.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

D.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答案√1234解析23/281234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材料揭示是北朝改革所起到主动作用——“扭转了魏晋以来帝国颓势,并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隋唐大帝国历史出口”。分析选项,A、C两项题干材料没有表达;B项与史实不符;D项符合题意。所以选D项。24/284.(·扬州模拟)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南朝梁武帝派大臣陈庆之出使北魏,他在宴会上大言不惭:“魏朝甚盛,犹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言词中充满对北魏蔑视,自认为长江以南才是“正朔”所在。不过当他亲眼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回到梁朝后观点大变:“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认可南朝自愧不如。——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123425/28材料二孝文帝不加扬弃全盘汉化,也为北魏后期统治埋下了无穷隐患,尤其是孝文帝大定姓族,移植门阀士族制度,在经济利益上一味向鲜卑贵族让步,这对尚无文化积淀可言鲜卑贵族来说,无疑是给了他们滋生腐化肥沃土壤。凡此种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快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摘编自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速亡——北魏孝文帝改革经验与教训》123426/28(1)依据材料一指出陈庆之在出使前后对北魏看法有何改变,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北魏社会改变主要原因。答案1234答案改变:从蔑视北魏横蛮落后到认可它礼仪兴盛。原因:孝文帝改革,北魏接收了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27/28(2)材料二观点与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