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第七章矿物质营养_第1页
动物营养第七章矿物质营养_第2页
动物营养第七章矿物质营养_第3页
动物营养第七章矿物质营养_第4页
动物营养第七章矿物质营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矿物质元素营养

在了解动物体内矿物元素含量和分布的基础上,掌握矿物元素营养的基本特点,重点掌握矿物元素的主要营养作用及缺乏症。目的要求

现已发现动物体组织中含有60种以上的矿质元素,但确定有营养作用的元素是26种。各种动物的矿质元素营养有共同之处,也有一定的差异。

认识和满足动物对矿质元素的需要,将有利于动物的正常生长和生产。本章主要讲述动物所需要的矿质元素分类、分布、营养生理功能、吸收代谢特点、缺乏和过量的危害等。第一节矿质元素的基本概念、分类与分布第二节常量元素第三节微量元素本章内容第一节矿质元素的基本概念、分类与分布一、矿质元素的基本概念二、矿质元素的分类三、矿质元素的来源与分布四、矿物质的基本功能

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中有60多种存在于动物组织器官,其中已确认有45种参与动物体的组成。在动物体内的元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机元素:如碳、氢、氧、氮元素,这类元素主要构成水、糖类、脂类、蛋白质和其它有机化合物,占动物体重的95%以上。一、矿质元素的基本概念

一类是无机元素:这些元素以盐形式组成骨骼、牙齿,或以离子状态参与体内的代谢过程,或与有机物结合组成一些活性物质。动物营养学把这部分无机元素作叫矿质元素。营养物质分类水分无机物(粗灰分包括矿质元素和硅酸盐)干物质含氮有机物(粗蛋白质)有机物乙醚浸出物(粗脂肪)无氮化合物粗纤维碳水化合物无氮浸出物(一)必需矿质元素在动物生理和代谢过程中有明确的功能,必须由饲料提供,供给不足则产生特有缺乏症,及时补充则症状减轻或消失的矿质元素称为必需矿质元素

二、矿质元素的分类必要条件:1.正常情况下体内存在;2.具有重要营养生理功能;骨骼,酶,激活剂,激素,电介质;3.必须由外界供给;4.供应不足时,出现缺乏症,

补充后,缺乏症减轻或消失;试验判定:饲喂不含待判定元素的纯合日粮,是否出现缺乏症;补充待判定元素后,缺乏症是否减轻或消失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元素含量/(g/kg)元素含量/(mg/kg)Ca15Fe20~80P10Zn10~50K2Cu1~5Na1.6Mn1~4Cl1.1Se1~2S1.5I0.3~0.6Mg0.4Mo0.2~0.5Co0.02~0.1表7-1动物体内一些必需矿质元素和含量例如,钙、磷、镁参与骨和牙齿的组成;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锌、锰、铜、硒构成酶的活性中心;碘是甲状腺素的组成成份;钠、钾、氯等以离子形式维持体液和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及酸碱平衡。(二)非必需矿质元素铝、镉、砷、铅、锂、镍、钒、锡、溴、铯、汞、铍、锑、钡、铊、钇等。还没有发现这些矿质元素确切的生理作用,有些元素在动物体内还有毒性。还有一部分惰性元素,微量存在。

有毒有害元素是个相对概念:。例如铜、钴、硒、锰、氟都是必需元素,如果过量,常会引起中毒;而砷、铅、汞、镉、铍等毒性元素,即使毒性很强,只要体内含量极微,一般仍无害。

实例:硒在1970以前一直被认为是有毒有害元素;关键在于“量”,几乎所有必需矿质元素过量都会出现中毒。(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常量(矿物)元素:体内含量大于或等于0.01%的必需元素,此类元素有钙、磷、钠、钾、氯、镁、硫等7种。微量(矿物)元素:体内含量小于0.01%的必需元素。铁、锌、铜、锰、碘、硒、钴,是必需微量矿质元素;钼、氟、铬、砷,证明对部分动物来说是必需的;

硼、镉、硅、钒、镍、锡、铅、锂、溴,可能必需微量元素,实际生产中基本上不出现缺乏症,需要量极低,或生理功能可被其他元素替代。动物体必需营养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上的分布ⅠAⅡAⅢBⅣBⅤBⅥBⅦBⅧBⅠBⅡBⅢAⅣAⅤAⅥAⅦA01氢氦2锂铍硼碳氮氧氟氖4钠镁铝硅磷硫氯氩5钾钙钪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锌镓锗砷硒溴氪6铷锶钇锆铌钼锝钌铑钯银镉铟锡锑碲碘氙7铯钡镧系铪钽钨铼锇铱铂金汞铊铅铋钋砹氡8钫镭锕系RfDbSgBhHsMtUunUuuUub7种常量矿质元素7种必需微量矿质元素4种条件性必需微量元素9种可能必需微量矿质元素(一)矿质元素的来源与利用率

自然状态下动物通过直接和间接的采食植物而获得各种矿质元素。动物生活的土壤中各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决定了该地区植物体中的含量,植物体中的含量又决定了动物能够获得的数量。

三、矿质元素的来源与分布

在现代人工养殖条件下,根据饲料原料所含矿质元素的情况和动物的需要量,添加那些缺乏的矿质元素,能够满足动物需要,并且表现出好的生长和生产性能。水地壳土壤

不足临界或缺乏地区性猪:Ca,P.Na,ClFe,Zn,Cu,Mn,ISe,F,Mo牛:Ca,P,Na,K,Mg,SFe,Cu,I,Co,MnSe,F,Mo矿质元素来源我国的缺硒地带化合物化学式分子量元素含量%家禽相利用率%猪相利用率%七水硫酸亚铁FeSO4•7H2O278.020.1100100一水硫酸亚铁FeSO4•H2O169.932.9100100碳酸亚铁FeCO3•7H2O242.041.7215-80蛋氨酸铁Fe(C5H10NO2S)2361.115.5130氯化亚铁FeCl2127.044.198氯化铁FeCl3•6H2O270.520.74440-100硫酸铁Fe2(SO4)3400.028.083氧化铁Fe2O3160.069.940表7-2常用铁源化合物组成、铁元素含量和相对利用率

添加到饲料中的矿质元素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例如,磷酸氢钙,氯化钠,还出现了一些氨基酸螯合元素添加剂,如蛋氨酸锌,赖氨酸铁等。动物对这些化合物中或饲料中的矿质元素的消化、吸收乃至利用都有很大的差异。1.相对利用率:待测化合物与“标准”化合物对动物的效应相比较。动物的效应可以是日增重,也可以是某一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方法将两种含有同一元素的化合物,按该元素同一剂量分别饲喂给两组动物,根据两组动物的生长反映或某一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种化合物中该元素的相对利用率的高低。选择对照物的不同,可能出现高于100%的结果。

例如:上面的例子中硫酸亚铁中的铁使肉鸡的日增重达到50g,硫酸铁中的铁只能使肉鸡的日增重达到41.5g。硫酸铁相对硫酸亚铁的利用率为83%。相反硫酸亚铁相对硫酸铁的利用率为120.5%。相对利用效率=41.5/50

×100%=83%

日增重不同原料A1A2G2G1计算公式:相对利用效率=G2/G1×100%

G1,G2-分别代表两组动物的日增重

A1,A2-分别代表含某种元素的两种化合物2.净利用效率:

判定矿质元素净利用率是以矿质元素在体内的收支平衡为基础。需要测定两组动物摄入不同数量的同种矿质元素条件下,该元素在体内的沉积量。

关键问题是消除内源干扰。

测定矿质元素净利用率一般进行饲养试验,即将一种含有某一元素的化合物,按高低两个水平分别饲喂给两组条件相同的动物,测定两组动物的粪便排出该元素的量。采食量减掉排泄量等于沉积量。两组沉积量的差比进食量的差,乘以100%即为该元素的净利用率。该方法的关键是通过设计两组动物消除了内源干扰,前提是假设两组动物该元素的内源排泄量相同。净利用效率=(I2-E2+E0)-(I1-E1+E0)/(I2-I1)×100%=(I2-E2+E0-I1+E1-E0)/(I2-I1)×100%=(I2-E2-I1+E1)/(I2-I1)×100%=(I2-E2)-(I1-E1)/(I2-I1)×100%=(D2-D1)/(I2-I1)×100%公式中:I1,I2分别代表两组动物对该元素的采食量。D1,D2分别代表两组动物该元素的沉积量。E1,E2,分别代表两组动物该元素排泄量。E0代表内源排泄量。矿质元素净利用率见图7-2。矿质元素摄入量矿质元素沉积量I1I2D1D2E0公式推导消掉了内源部分E0,而I1,I2和E1,E2,测定比较容易,D2和D1可以计算。

矿质元素元素消化率的测定:矿质元素的消化吸收率受消化道内源排泄量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测定时,必须排除内源的干扰,尤其是微量元素。例如:饲养试验:测定大鼠每日进食微量元素锌450ug,粪中排出190ug,肠道内源排出110ug。计算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M.Kirchgessner1992)。

450-190

消化率

=——————×100=58%(表观消化率)

450

450-(190-110)

吸收率

=————————×100=82%(真消化率)

450

动物消化吸收的矿质元素经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在动物体内矿质元素主要的形式是与蛋白质相结合,也有部分与氨基酸相结合,少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体组织中的矿质元素也不断的分离,重新回到血液中。(二)矿质元素的分布

动物体内矿物元素含量约有4%,其中5/6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1/6分布于身体的各个部位。

消化道吸收和组织分离的元素大部分又重新结合到组织中,一部分组成产品,还有一少部分经粪尿液排除体外。矿质元素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保持着动态平衡,由产品和内源排除构成了动物对矿质元素的需要量。

体内存在形式:主要以蛋白质(或氨基酸)结合(或螯合)形式,也有游离状态存在。特点:各种组织器官周转代谢的速度不同

体组织(器官,肌肉,骨骼等)

消化吸收

血液矿质元素代谢池

产品(奶,蛋)(组织体液元素)

尿,体表

图7-3机体矿质元素的代谢1.动物体内98%钙和90%磷存在于骨骼和牙齿;

2.折合到无脂空体重表示,每个元素在各种动物体内含量相似,常量元素相似程度最大;3.体内电解质类元素(钠、钾、氯)含量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都比较稳定;4.不同组织器官中元素含量,依其功能不同而含量不同。(实例:骨骼、红细胞、肝脏)。动物体内矿质元素的分布的规律

表7-3不同动物体内矿质元素含量电解质(mEq)、常量元素(g)或微量元素(mg)/(1kg脱脂组织的含量)钙磷钠钾氯镁铁锌铜碘41170402.00.15猪127.06572400.4590252.50.3狗158.26965430.4069352.50.7兔137.05872320.5060501.50.5鸡137.15169440.5060401.50.4引自;倪可德等19951.构成体组织;5/6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Ca、P是骨和牙齿的主要成分,Mg、F、Si也参与骨、牙的构成;2.维持渗透压、酸碱平衡、膜通透性,神经肌肉兴奋性等;3.某些微量元素参与酶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构成。4.形成畜产品四大功能:四、矿物质的基本功能第二节常量元素一、钙、磷

二、镁

三、钠、钾、氯

四、硫1.占体重的1-2%和0.7-1.1%。2.占矿质元素总量65%~70%。3.98-99%的钙、80%的磷在骨和牙齿中4.其余存在于软组织和体液中。(一)动物体内的分布

一、钙、磷组织器官钙磷钙磷比存在形式骨骼(%骨灰分)36(99%)17(80%)2:1结晶型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非结晶型化合物Ca3(PO4)2、CaCO3、Mg3(PO4)2血浆(mg/100ml)9~12(蛋鸡44)4~9钙游离50%,结合45%,螯合5%磷H2PO4–

和HPO42

–血细胞(mg/100ml)很少35~45主要离子形式H2PO4-表7-4钙、磷含量和体内分布

1.Ca2+降低毛细血管壁及细胞膜的通透性以及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当体液中Ca2+浓度下降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导致肌肉的自发性收缩,表现为临床上的痉挛。2.Ca2+参与血液凝结,激活促凝血酶原激酶和凝血酶原。3.钙是体内许多酶的激活剂,如胰α-淀粉酶、胰蛋白酶、胰磷脂酶A、磷酸化酶等。(二)生理功能

钙的生理功能Ca和P除组成骨骼和牙齿外,还有如下功能。4.钙离子的传递控制细胞对信号的反应,细胞质中Ca2+的增加引发不同细胞对不同信号的反应,如肌肉细胞对神经传递产生反应,肾上腺髓质对神经冲动的反应等。磷的生理功能磷在所有矿质元素元素中是生物学功能最多的一个。5.以有机磷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和肌肉中,如遗传物质DNA、RNA的构成成分;核蛋白,核酸和磷脂中均含有磷。6.磷参与构成ATP、磷酸肌酸等供能、贮能物质,从而参与体内能量代谢;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在代谢中形成许多含磷的中间产物。7.在细胞膜结构中,磷脂是生物膜不可缺少的成分;磷是许多辅酶如磷酸吡哆醛、辅酶Ⅰ、辅酶Ⅱ等的组成成分。8.磷酸盐是体内重要的缓冲物质,参与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体内钙和磷的代谢是相互联系的,本质上受同一生理和生化机制的调节。控制和协调钙、磷代谢的最重要因素包括: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还有性激素、生长激素等。1.佝偻病:幼龄生长动物;骨质软弱,腿骨弯曲,脊柱呈弓状,膝关节和跗关节肿胀,骨端粗大,四肢行动不便;自发性骨折或后躯瘫痪。分为低钙佝偻病、低磷佝偻病、真佝偻病,生长牛主要出现低磷佝偻病,生长猪都可出现。(三)钙、磷缺乏羔羊缺磷型佝偻病仔猪缺钙型佝偻病缺Ca2.软骨症:饲料长期缺Ca,过多地调动了骨骼内钙的储备,骨组织疏松呈海绵状;高产动物(奶牛、产蛋鸡)易出现Ca缺乏。奶牛消瘦,骨组织疏松。母鸡缺乏症表现为软喙和软骨、生长停滞、蛋壳变薄、产软壳蛋、破蛋,并且产蛋量下降。图7-5牛严重缺磷的情况3.低磷性骨质疏松症:牛患病表现为食欲异常、极度消瘦及异食癖,并常出现关节僵硬、肌肉软弱、生长减缓、繁殖异常。还伴随产乳量大幅度下降。猪、鸡呈营养性瘫痪,马表现为骨折。缺磷的动物其血液中的无机磷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标准。猪严重缺磷4.产乳热(产后瘫痪,分娩瘫痪):高产奶牛产犊后出现的血浆缺钙疾病。分娩奶牛并不缺钙,而是产后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分泌失调。妊娠期间母牛分泌降钙素占主导地位,促进钙向骨骼中沉积。分娩后引起大量的钙外流(泌乳等),血钙缺乏。激素的调节还没适应这种新的变化。造成血浆中钙的浓度减少,动物兴奋性增强,表现为临床上的痉挛。高产奶牛产后瘫奶牛1.能抑制反刍动物瘤胃中微生物的作用,使饲粮消化率降低。2.使单胃动物的脂肪消化率下降。3.扰乱动物体内磷、锰、铁、镁、碘等元素的吸收和代谢。4.生长期猪和禽对高钙饲料十分敏感。哺乳动物对钙的耐受量一般占饲粮的1.0%~2.0%;产蛋家禽的耐受量可达5.0%。5.猪和肉鸡对钙的需要量是饲粮的0.45%~0.8%;蛋鸡需要是2.5%~4.0%;奶牛0.45%~0.8%;肉牛0.36%。

(四)钙、磷过量

钙过量磷过量1.能引起甲状旁腺机能亢进;2.骨骼中如果大量磷释放进入血液后,会造成骨组织营养不良。3.猪和肉鸡对磷的需要量是饲粮的0.4%~0.65%;蛋鸡需要是0.55%;奶牛0.34%;肉牛0.28%。耐受量和需要量:钙需要量%钙耐受量%磷需要量%磷耐受量%猪0.6-0.91.00.35-0.71.5生长禽0.8-0.91.20.60-0.81.0产蛋禽2.5-3.85.00.40-0.60.8牛0.8-1.22.00.40-0.61.0绵羊0.4-0.82.00.30-0.50.6兔0.4-0.752.00.22-0.51.0马2.01.0育种进展,生产力提高,早期断奶,高能量饲料,生长促进剂等情况下增加钙磷含量。(五)来源及吸收

1.钙动物性饲料如乳、鱼粉、肉骨粉等一般含钙较为丰富。多汁青绿作物,特别是豆科植物也是钙的丰富来源。所有的谷物及其副产品、油籽、油饼含钙量较低。矿质元素饲料经常用作畜禽的补充钙源。可供作钙源的矿质元素饲料种类颇多,常用的有石灰石粉、贝壳粉、骨粉和磷酸氢钙等。

骨粉(Ca31%,P14%)磷酸氢钙(Ca23.2%,P18.6%)2.磷植物性饲料如谷物和糠麸等含磷量较为丰富,但植酸磷含量较高,而猪、禽等单胃动物对植酸磷利用率偏低,只有30%。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植物性来源的磷利用,减少矿物性磷酸盐的添加,有利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可用骨粉或脱氟磷酸盐,如磷酸一钙、磷酸二钙和磷酸钙等补饲。给动物添加磷补充料时,要考虑钙磷比例,畜禽适宜钙磷比为1~2:1。产蛋鸡由于需要大量钙形成蛋壳,故钙在饲粮含量高达3.5%左右。植酸(phyticacid)总P=植酸P+无机P植酸即六磷酸肌醇,广泛存在于植物性饲料中,

(1)含义(2)常见饲料中的植酸磷的含量(3)畜禽对植酸磷的消化率(4)植酸磷的抗营养作用低利用率磷使得饲料大量添加磷饲料造成饲料成本增加非利用磷大量排出造成环境污染与钙、锌、铁等矿物元素和蛋白质、淀粉等结合成稳定的复合物,降低了这些营养素的利用率(5)解决办法---植酸酶(phytase)植酸酶是一种水解植酸成肌醇和无机磷的酶,它属于磷酸单酯水解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磷酸水解酶来源:谷物种子

微生物种类:3-植酸酶

(E.C.3.1.3.8)6-植酸酶

(E.C.3.1.3.26)

(6)植酸酶的应用提高饲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20∼45%),减少磷酸氢钙的使用量消除植酸对矿物质(Ca、Mg、Fe等)的抗营养作用消除植酸与蛋白质的结合,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减少环境中磷的排放量(20%∼50%)(7)植酸酶的用法蛋鸡

——300U/kg(1g∼1.2gAP)肉鸡

——600U/kg(1gAP)生长育肥猪

——500U/kg(1gAP)

-------BASF

700U植酸酶相当1克磷酸一钙的磷

(8)植酸酶的潜在营养价值(MatrixValue)猪肉鸡/育成鸡产蛋鸡/种鸡代谢能,Kcal/kg15-2520-3030粗蛋白%0.150.150.20赖氨酸%0.010.010.01蛋氨酸%0.00250.0010.0006有效磷%0.10.10.12总磷%0.120.120.14钙%0.10.10.1钙吸收率磷吸收率钙磷比耐受力一般反刍动物22-55%平均45%平均55%1:1~7:1高产奶牛90%猪40-65%平均55%50-85%植酸磷30-40%1:1~2:1肉鸡45-65%1:1~2:1产蛋鸡45-65%4:1~6:13.吸收

表7-5不同动物对钙磷的吸收率

主要在十二指肠吸收。钙在维生素D3刺激下,形成钙结合蛋白,主要经过易化扩散吸收。磷吸收以离子态为主,也可能存在易化扩散。主要通过粪尿两个途径排泄:正常情况所有动物钙排泄通过粪,马、兔高钙时也通过尿磷排泄:草食动物主要经粪,肉食动物主要经尿影响钙磷吸收的因素1.动物年龄:年龄增长,钙吸收率下降2.钙、磷含量:钙(磷)太高,钙(磷)吸收率下降3.钙磷比:钙磷比例不合理,吸收率下降4.溶解度:理论上凡是在吸收细胞接触可溶解的都能吸收。植酸磷溶解度低,吸收率低。胃酸分泌不足,吸收率下降。[Ca2+]×[PO43-]=K(常数)5.与其他营养物质互作:钙吸收率下降铁、铝、镁+磷不溶性磷酸盐磷吸收率下降草酸、植酸+钙不溶性钙盐

脂肪酸+钙

不溶性皂钙钙吸收率下降CCOOOO草酸OxalicacidCCOOOO+Ca2+Ca不溶性草酸钙OPOOOOPOOOOPPOOOOPOOOOOOOOPOOHHHHHHOCaCaCaCaCaCaOPOOOOPOOOOPPOOOOPOOOOOOOOPOOHHHHHHO+6Ca2+植酸Phyticacid不溶性植酸钙维生素D3、甲状旁腺素促进钙吸收6激素或激素类似物采食100(4.0g)未吸收7吸收93内源性排泄10.5蛋壳50排泄32.5骨沉积42.5骨析出25内源性排泄15石灰化40石灰化10产蛋期钙的动态代谢所有数字为百分数食物名称钙

(mg)磷(mg)食物名称钙

(mg)磷(mg)牛肉(瘦)9172韭菜4238猪肉(瘦)6189黄花菜301216羊肉(瘦)9196芹菜8038牛肝4252青蒜2425猪肝6310蒜黄2458鲫鱼79193圆白菜4926草鱼38203黄豆芽2174鸡蛋48176胡萝卜3227鸭蛋62226白萝卜3626(一)动物体内的分布

绝对含量%占总含量%存在形式动物体0.05100骨骼0.5-0.760-70磷酸盐1/3;2/3吸附在矿质元素结构表面软组织30-40以复合形式为主线粒体特别高腺苷酸-镁30%肝细胞质复合形式>90%细胞外液很少1%血红细胞内75%二、镁(二)生理功能参与骨骼和牙齿组成;酶的活化因子或直接参与酶组成,如磷酸酶、氧化酶、激酶、肽酶、精氨酸酶等;参与遗传物质DNA、RNA和蛋白质合成;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保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参与促使ATP高能键断裂,释放能量以便肌肉收缩运动。(三)镁的缺乏和过量

单胃动物需镁低,约0.05%。反刍动物需镁量高,是非反刍动物的4倍,吸收率低,容易出现缺乏症。仔猪日粮镁低于125mg/kg或喂全奶的小牛产生镁缺乏。临床表现:食欲不振、生长缓慢、过度兴奋、痉挛和肌肉抽搐,严重时可导致昏迷死亡。4.血液学表现为:血镁降低,肾钙沉积,肝中氧化磷酸化反应降低,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体温降低。实验性缺镁可引起抑郁、肌肉软弱和心肌坏死等5.产奶母牛的“草痉挛”。其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肌肉抽搐,呼吸困难,心跳加快,重则死亡缺Mg缺Mg表7-7奶牛不同营养缺乏性痉挛的血液学比较总钙可交换性钙无机磷镁正常(ug/ml血清)94174617产乳热(ug/ml血清)4442222草痉挛(ug/ml血清)67124356.草痉挛与产乳热的区别。过量中毒:昏睡,运动失调,拉稀,采食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甚至死亡。鸡日粮镁高于1%降低生长,产蛋率下降,蛋壳变薄。实际生产中使用含镁添加剂混合不均时可能导致中毒。(四)来源及吸收

吸收部位吸收形式吸收率反刍动物瘤胃壁离子的简单扩散;或形成螯合物或与蛋白形成络合物经易化扩散吸收。奶牛5-30%非反刍动物小肠猪、家禽60%糠麸、饼粕和青饲料含镁丰富,谷实、块根块茎含镁量也高,但早春牧草含镁较低。镁添加剂:氧化镁、碳酸镁、硫酸镁。影响镁吸收的因素:动物种类:猪、家禽比牛高。动物年龄:幼龄生长动物>成年动物。拮抗物:钾、钙、氨等影响吸收。存在形式:硫酸镁利用率高。饲料类型:粗饲料<精饲料。镁的代谢随动物年龄和组织器官不同而变化。成年动物体内贮存和动用镁的能力低,青年生长动物则较高,必要时可动用骨中80%的镁满足周转代谢需要。

晚冬和早春放牧时,可将两份硫酸镁混于一份食盐中让动物自由舔食(一)动物体内的分布

高等动物钠分布在细胞外,大量存在于体液中,少量存在于骨中。钾主要分布在肌肉和神经细胞内。氯在细胞内外均有。

表7-9动物体内钠、钾、氯的分布总含量(占体重%)可交换(占总量%)细胞外(占总量%)细胞内(占总量%)钾0.1791388钠0.13766016氯0.11997623三、钠、钾、氯(二)生理功能

1.钾: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钾与钠、氯及重碳酸盐离子对调节体液渗透压和保持细胞容量起重要作用。钾维持神经和肌肉兴奋性。参与机体的碳水化合物代谢。2.钠:软组织和体液中,血浆和其它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钠保持体液酸碱平衡和渗透压。钠和其它离子协同参与维持肌肉神经的正常兴奋性。3.氯:细胞内外液,与钠、钾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和渗透压,氯以盐酸(HCl)及盐酸盐形式构成胃酸。氯与唾液中

-淀粉酶形成复合物,增进

-淀粉酶的活性。(三)电解质平衡

电解质包括Na+、K+、Ca2+、Mg2+等阳离子和Cl-、SO42-、PO43-等阴离子。动物饲粮的电解质平衡值(dEB,dietaryelectrolytebalanc)可表示为各离子毫摩尔数与其化合价(电荷数)乘积(mEq)的总和。

Mongin(1981)建议用以下公式计算:dEB=mEq(Na+,K+,Cl-)

Tucker等(1991)则建议:dEB=mEq[(Na++K+

)—(Cl-+2S2-)]1.饲粮电解质平衡程度影响动物的代谢过程,调节体内酸碱度和缓冲体系。2.对于反刍动物,调节饲粮电解质平衡主要目的是稳定瘤胃的pH值。许多研究证明,瘤胃pH值维持在6.6~6.8之间是纤维发酵的适宜环境。电解质平衡在动物生产上的重要性3.饲粮离子状况影响能量、氨基酸、维生素及其矿质元素元素的代谢,也影响饲料营养价值、动物生长和抵抗应激的能力。4.电解质平衡失调引起动物的典型症状是奶牛产后瘫,家禽蛋壳变薄易碎;腹泻;引发酸中毒或碱中毒,进而影响到生产性能。畜禽适宜饲粮电解质平衡值

猪:250,230〜300鸡:250,250〜300干乳牛:-100〜-150产乳牛:324,350〜400(四)缺乏或过量病因特殊症状共同表现钾缺乏生产条件罕见;奶牛大量饲喂酒糟、甜菜渣、玉米青贮肌肉软弱、异食癖,奶牛产奶量下降食欲差,生长慢或失重,饲料利用率低,生产性能下降。血浆中含量降低,粪尿中含量降低。钠缺乏饲料钠含量长期不足肌肉颤抖、四肢运动失调、心律不齐,猪咬尾,鸡啄癖,奶牛产奶量下降氯缺乏生产条件罕见鸡神经症状;哺乳动物肾功能受损盐过量饲粮中含食盐过多,饮水供应不足动物过渴,肌肉软弱,腹泻,神经兴奋和水肿缺K缺k缺钠吃土缺钠啃树缺盐吃土啃过的羊圈羊在吃土牙齿发黑,牙床溃烂需要量耐受量猪鸡钾0.25%雏鸡食盐2%成鸡食盐4%猪食盐2%钠0.15%氯0.15%奶牛钾1.00%奶牛食盐5%钠0.20%氯0.24%

各种饲料Na、Cl少,以食盐补充,鸡的日粮中食盐含量为0.25-0.37%可以满足需要,猪日粮中食盐含量为0.4-0.5%。饲料饼粕含K高,玉米酒糟、甜菜渣含K少。(五)来源及吸收

1.钾酒糟和甜菜渣0.1%~0.2%。谷实0.45%~0.55%,玉米0.3%~0.35%。青绿多汁饲料2.1%~2.5%。饼粕类1.2%~2.2%。2.钠

植物性饲料含钠均较少,动物性饲料丰富。实际饲养中用食盐(含钠36.7%)补充钠。幼龄动物因母乳中含钠量较高,无需再额外补充。3.氯

鱼粉和肉粉丰富,植物性饲料甚少,谷实0.1%以下,青草0.003%~0.342%。食盐是各种动物氯的主要来源。4.吸收

动物都能很好的吸收钾、钠和氯,吸收方式为主动吸收+被动扩散。5.排泄最终从肾脏随尿液排除体外。绝对含量%占总含量%存在形式动物体0.15~0.2%含硫氨基酸、含硫维生素以及激素,少量无机硫血少量硫酸盐肌肉、骨骼、牙大部分有机硫羽毛、毛发3%~5%含硫氨基酸(一)动物体内的分布

四、硫(二)生理功能

硫通过含硫氨基酸(胱氨酸、半胱氨酸和蛋氨酸)、含硫维生素(硫胺素和生物素)以及激素(胰岛素)而体现其生理功能。硫通过间接地参与蛋白质合成和脂肪及碳水化合物代谢,完成各种含硫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的生理生化功能。动物还能够利用无机硫合成粘多糖(硫酸软骨素),粘多糖是结缔组织的重要成分。

(三)缺乏和过量

动物缺硫的表现:食欲丧失、多泪、流涎、脱毛、反刍动物纤维利用能力降低。长期持续缺硫,角、蹄、爪、毛、羽生长受阻,体质极度衰竭而致死。利用非蛋白氮作为氮源,饲粮氮硫比大于10:1(奶牛大于12:1)时可能导致硫缺乏;硫过量表现:无机硫作为饲料添加剂,饲粮添加超过0.5%无机硫,出现食欲减退、增重下降、腹泻或便秘、神经抑郁等症状,长期处于高硫饲粮,可致死亡。在正常养殖条件下,动物一般不会缺硫或硫过量。反刍动物硫需要量0.2%。单胃动物不考虑无机硫。1.蛋白质是动物机体内硫的主要来源,鱼粉、肉粉、血粉等含硫0.35%~0.85%,饼粕类0.25%~0.40%,谷实和糠麸0.15%~0.25%,青玉米及块根块茎0.05%~0.1%。2.含硫氨基酸以主动的方式吸收,单胃动物对各种饲料中含硫氨基酸的吸收率大约在60%~80%,无机硫以简单扩散的方式吸收。(四)来源及吸收

一些研究表明:在Met+Cys不足日粮中,硫酸盐对Met有替代作用,在胆碱、Met不足的日粮中,硫酸盐和胆碱同时添加比单独添加效果好硫的吸收和排泄有机硫(含硫氨基酸)无机硫主要吸收部位小肠回肠主要吸收形式主动吸收简单扩散排泄途径尿粪排泄物有机硫完全氧化的尾产物和脱毒形成的复合含硫化合物未被消化吸收的硫酸盐思考题1.什么是必需矿物质元素?应符合什么条件?2.什么叫常量元素,主要包括哪几种?3.钙有什么生理功能?缺钙有哪些典型缺乏症?4.电解质主要包括哪些离子?第三节微量元素一、铁二、铜

三、锌四、锰

五、硒六、碘

七、钴八、钼

九、氟十、铬

十一、砷微量(矿物)元素:即体内含量小于0.01%的元素。必需微量元素(7种):铁、锌、铜、锰、碘、硒、钴条件性必需微量元素(4种):钼、氟、铬、砷可能必需微量元素(9种):硼、镉、硅、钒、镍、锡、铅、锂、溴(一)动物体内的分布

绝对含量mg/kg占总含量%动物体30-70100牛50-60绵羊80初生仔猪35一月龄仔猪15血红蛋白60~70%肌红蛋白20%细胞色素0.1%~0.4%转运载体和酶系统1%肝、脾、骨髓贮铁器官,以铁蛋白和血铁黄素形式一、铁(二)生理功能

1.运输作用合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作为氧的载体保证血液和肌肉组织氧和二氧化碳的正常输送。2.酶的成分作为细胞色素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等的成分,参与机体内细胞生物氧化、电子传递及能量释放。铁还是碳水化合物代谢中各种酶的活化因子。3.防御疾病乳铁蛋白具有离子转运、广谱抗菌、抗病毒和黏膜免疫系统激发作用和在消化道促进双歧杆菌生长的作用。预防新生动物腹泻。典型缺乏症:贫血缺铁表现:生长慢,昏睡,可视粘膜变白,呼吸频率增加,抗病力弱,严重时死亡率高。猪禽:低色素小红细胞性贫血;乳猪贫血比较严重。小牛:正常色素小红细胞性贫血。需要量猪40~100mg/kg;鸡40~80mg/kg;奶牛15mg/kg。猪耐受量牛最强为3000mg/kg,其次是羊1000mg/kg,猪1000mg/kg,禽500mg/kg。(三)缺乏与过量

植物饲料含铁量高,成年动物很少发生贫血。但母乳中的含铁量一般不能保证幼畜生长需要。

仔猪3周龄前铁的需要量FeNCCCCCCCH2CH2COOHCH3NNCCCCCCCCH3CHCH2CHHCCHNCHCH2CCCCH3CHCH3CH2CH2COOH血红蛋白和细胞色素螯合部位的铁(四)来源及吸收

青干草及糠麸150~350mg/kg禾本科植物约40mg/kg豆科植物200~400mg/kg鱼粉、血粉410~530mg/kg植物饲料含铁丰富;乳制品含铁贫乏,畜禽对其铁的利用较差。补饲含铁化合物,如赖氨酸螯合铁、氯化亚铁、硫酸亚铁、柠檬酸铁、葡萄糖酸铁及酒石酸铁等,上述铁盐的利用率均较好,幼畜均能够良好地吸收和利用。饲粮中小分子有机配位体,维生素C、维生素E、有机酸、氨基酸和单糖等促进铁吸收;过量铜、锰、锌、钴、镉和磷、植酸抑制铁吸收。

仔猪常在3日龄左右补Fe,可用FeCl2、FeSO4、葡聚糖Fe,肌注150-200mg葡聚糖铁,可满足3周的需要。给妊娠和哺乳母猪口服氨基酸鳌合铁可以防止仔猪贫血。主要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胃也能吸收少量铁。肠黏膜细胞上的转铁蛋白结合大多数铁或铁与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螯合经易化扩散吸收。消化道吸收铁的能力较差。吸收率只有5-30%。在缺铁情况下可达40-60%(一)动物体内的分布

绝对含量mg/kg占总含量%动物体2-3肌肉组织50%肝(猪禽鼠兔)10-50肝(牛羊鸭鱼)100-400肝、脑、心、肾、眼的色素沉着部位以及毛发单位含铜最高;肝是主要的贮Cu器官,肝Cu含量比血Cu含量作为Cu状况指标更可靠。胰腺、脾腺、肌肉、皮肤和骨骼含量次之;甲状腺、垂体、前列腺和胸腺含量最低。

二、铜(二)生理功能

1.促进红细胞形成

铜在血红素的合成和红细胞的成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是因为铜可以维持铁的正常代谢,有利于铁的吸收和从网状内皮系统及肝细胞中释放进入血液。2.酶的成分

铜是过氧化物歧化酶、赖氨酰氧化酶、酪氨酸酶(参与被毛色素的形成)、尿酸氧化酶、铁氧化酶、铜胺氧化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和铜蓝蛋白等的构成成分,在体内色素沉积、神经传递以及糖类和蛋白质、氨基酸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铜有促进胰脂肪酶活性的作用。3.铜参与胶原和弹性蛋白合成

促进骨骼的构成、维持血管的弹性以及脑细胞和脊髓的质化等。(三)铜的缺乏和过量贫血:肝脏中铜浓度、血液中铁浓度及血红素含量下降。骨折、骨质疏松或骨畸形:血清中的钙磷不易在软骨基质上沉积,骨胶原的可溶性提高。羽毛、被毛脱色;猪和家禽:动脉外膜弹性纤维损伤而使血管破裂。草食动物易缺乏,猪、禽不易出现缺乏牛:心肌纤维变性并突然倒毙;犊牛发生佝偻病。羊:毛褪色和弯曲逐渐消失而变直,繁殖功能失常出现死胎。羔羊:含铜胺氧化酶活性降低影响神经胺代谢,后肢痉挛性瘫痪,共济运动失调。铜中毒:贫血、肌肉苍白、生长受阻等。耐受量:牛羊25~100mg/kg;猪鸡200~250mg/kg;马800~1000mg/kg。需要量:猪3~6mg/kg;鸡8mg/kg;奶牛10mg/kg。缺Cu犊牛贫血、肌肉苍白、生长受阻缺Cu被毛颜色差、体况差、腹泻缺Cu缺Cu毛褪色和弯曲逐渐消失缺Cu羔羊运动失调或后肢摇摆症牧草、谷实4~10mg/kg、糠麸及饼粕10~30mg/kg

吸收率:低,约5-10%。吸收部位:消化道各段都能吸收,主要部位是小肠;吸收方式:日粮铜浓度低时主要经易化扩散吸收,日粮铜浓度高时可经简单扩散吸收。

(四)来源及吸收

影响铜吸收的因素:体内需要:缺铜动物吸收更有效。饲粮因素:配位体促进吸收。锌、硫、钼、铁、钙拮抗。内源分泌物:胆、胰、肠道内源分泌物降低铜吸收。

高铜制剂:向饲粮中添加125-250ppm,具有类似抗生素的促生长效果,且与抗生素有协同作用,高Fe、Zn降低高Cu的毒性,故具有协同作用(一)动物体内的分布

绝对含量mg/kg占总含量%哺乳动物和家禽10-100猪、牛、绵羊、大鼠20-30兔子50骨骼肌50-60%骨骼30%皮毛较多,变异大绝对含量:眼角膜(14%)>毛>骨>雄性器官>心和肾三、锌(二)锌的生理功能1.酶的辅酶和激活剂:体内300种以上的酶含锌。催化分解、合成,稳定酶蛋白四级结构,调节酶活性。2.胰岛素的组成成分:稳定胰岛素分子结构的作用,避免受胰岛素酶的降解,并参与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3.锌影响前列腺素的合成4.锌可以维持动物免疫系统的完整性5.锌对基因表达、细胞分化起调节作用6.维持上皮细胞和被毛的正常形态、生长和健康:其生化基础与锌参与胱氨酸和硫酸粘多糖代谢有关。7.维持生物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锌参与抗氧化酶的组成,防止生物膜遭受氧化损害和结构变形。锌对膜中正常受体机能有保护作用。缺乏表现:生长慢,采食量下降,食欲差,皮肤和被毛损害,雄性生殖器官发育不良,睾丸发育不全,精子成活率低。家禽种蛋孵化率下降,鸡胚畸形。母畜繁殖性能降低,骨骼异常等。典型缺乏症:皮肤不完全角化症,皮肤变厚角化,但上皮细胞和核未完全退化,脱毛。(三)缺乏和过量猪、禽、犊牛、羔羊易缺乏

耐受量:猪3000mg/kg;牛500mg/kg;羊300mg/kg;禽800~1000mg/kg。需要量:猪50-100mg/kg;鸡30-40mg/kg;奶牛30-55mg/kg。缺Zn肉鸡生长慢缺Zn羔羊皮肤和被毛损害缺Zn牛皮肤和被毛损害反刍动物锌吸收率20%~40%,单胃动物7%~15%。补饲含锌化合物:硫酸锌、氧化锌、蛋氨酸锌等。十二指肠和小肠内吸收,反刍动物瘤胃也能吸收。(四)来源及吸收

玉米和高粱含锌量10~15mg/kg,块根块茎4~6mg/kg。

影响锌吸收的因素:动物本身:体锌平衡状态;应激状况时吸收下降;饲粮因素:有机酸、氨基酸促进吸收,钙、植酸、铜拮抗吸收。1989年丹麦Foulum国家动物科学院发现饲粮中添加2500~4000mg/kg锌可显著促进断奶仔猪生长;研究证实:3000mg/kg锌对断奶仔猪具有显著的促生长效果;促进生长的机制尚不明确。(一)动物体内的分布

绝对含量mg/kg占总含量%动物体0.2-0.3骨、肝、肾、胰腺1.0-3.0肌肉0.1-0.2骨25%四、锰1.锰是体内许多酶的激活剂,参与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代谢2.锰为过氧化物歧化酶所必需,保护细胞膜免受氧化破坏。3.锰作为多糖聚合酶和半乳糖转移酶的激活剂,维持骨骼的正常生长。4.锰是二羧甲戊酸激酶的成分,参与性激素合成,影响繁殖功能。5.锰可能与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关。(二)生理功能

一般表现:生长停滞、骨骼畸形、繁殖功能紊乱以及新生动物四肢运动失调等典型症状:1.滑腱症(禽类):雏鸡缺锰,症状为腿骨粗短、关节变形、因腓长肌腱脱出而不能直立,最后可导致死亡。2.软骨营养障碍(禽类):下颌骨缩短呈鹦鹉嘴。鸡胚的腿、翅缩短变粗。死亡率高。(三)缺乏与过量

3.产蛋母鸡:缺锰时导致产蛋率下降,蛋壳变薄,种蛋孵化率降低。4.猪:脚跛症。后踝关节肿大和腿弯曲缩短。5.绵羊和小牛:表现站立和行走困难,关节疼痛,不能保持平衡。6.山羊:出现跗骨小瘤,腿变形。缺Mn肉鸡腿骨粗短、关节变形缺Mn蛋鸡骨骼畸形,滑键症图7-7鸡的锰缺乏症(跗关节肿胀与明显错位,胫骨远端和跗骨近端向外变转,腿外展,导致腓肠肌腱从髁部滑脱,腿变曲扭转,瘫痪,无法站立。)缺Mn滑键症的骨骼变形缺Mn犊牛表现站立和行走困难,关节疼痛,不能保持平衡锰缺乏症的生化基础:缺锰不能使糖基转移酶活化,影响粘多糖和蛋白合成,使钙化缺乏沉积基质,造成单位骨基质矿质元素沉积过量,骨变粗短。锰过量:引起动物生长受阻、贫血和胃肠道损坏。动物耐受量:牛、羊1000mg/kg,禽600mg/kg,猪500mg/kg。需要量:猪2~4mg/kg;鸡20~60mg/kg;奶牛20mg/kg。饲草50~200mg/kg,糠麸50~80mg/kg,玉米4~6mg/kg和大麦8~10mg/kg。补饲:硫酸锰、碳酸锰、氯化锰及氧化锰,蛋氨酸锰等。吸收率较低,平均5%~10%。(四)来源及吸收

小肠各部位都能吸收,但主要是十二指肠。饲粮过量的铁、铜、锌、钙和磷抑制锰的吸收;有机酸、氨基酸、小肽和单糖有利于锰的吸收。锰主要经胆汁和胰液从消化道排泄,少量经小肠黏膜上皮和肾排出。(一)体内的分布

绝对含量mg/kg占总含量%动物体0.2-0.25肌肉总含量最多50%肾、肝硒浓度最高8%皮肤、毛角14-15%骨骼10%其他组织15-18%主要存在形式:硒结合蛋白五、硒(二)生理功能

1.抗氧化作用以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形式发挥抗氧化作用。对细胞正常功能起保护作用。2.硒与腺体组织的关系激活甲状腺激素,从而保证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胰腺组织的发育,保证胰腺分泌功能的发挥。3.维持正常的繁殖功能硒能保证睾酮激素的正常分泌,对公畜的繁殖更为重要。4.硒与动物的免疫功能有关。5.影响辅酶A和辅酶Q的合成及氧化磷酸化,是细胞色素的组成成分,参与电子传递。(三)硒的缺乏、过量一般症状:猪、鼠:组织中硒浓度下降。血中GSH-PX和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活性下降。典型症状:肝坏死,肌肉营养不良(NMD)、桑椹心(MHD)或白肌病(WMD),死亡率高。鸡渗出性素质:引起水肿,体液渗出毛细血管积于皮下,腹部皮下可见蓝绿色体液。患病鸡生长慢,死亡率高。鸡胰腺纤维变性:缺硒引起胰腺萎缩,1周龄小鸡最易出现,患此病的鸡胰腺分泌的消化液明显减少。牛、羊缺硒:横纹肌变性的营养缺乏症,肌肉表面可见明显白色条纹。羔羊和小牛易发生,其他动物也可出现。繁殖性能下降:母猪产仔数减少,蛋鸡产蛋下降,母羊不育,母牛胎衣不下。硒中毒:长期摄入5--10mg/kg硒可产生慢性中毒。慢性症状表现:为消瘦和贫血,关节僵硬变形,蹄壳变形脱落,脱毛,心肌坏死,肝脏脂肪浸润,机能损害;畜禽采食量减少,孵化率降低,常因饥渴而死。急性症状表现为病畜失明、感觉迟钝,肺部充血,痉挛和瘫痪,因窒息而死。急性中毒时,呼出的气体带有大蒜味。动物症状

大鼠、小鼠、猪、鸡

肝坏死猪、牛、绵羊、马、火鸡、鸡

肌肉萎缩、白肌病猪

微血管病鸡、火鸡

渗出性素质鸡

胰腺纤维变性牛

胎衣不下人

克山病、癌症心血管疾病、大骨节病硒缺乏引起的临床症状缺Se肌肉萎缩、白肌病缺Se心肌肉萎缩、白肌病维生素E、硒缺乏:渗出性素质缺Se肝坏死我国的缺硒地带硒中毒引起的临床症状动物症状马牛羊猪皮肤粗糙、被毛脱落蹄壳溃疡、蹄壳脱落关节腐烂、四肢僵直心脏萎缩、肝硬化、贫血禽孵化率下降、胚胎畸形、产蛋量下降狗大鼠厌食低血色素小细胞型贫血人头发脱落、指甲脱落牙齿松脆、皮炎、疲劳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过量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肠。吸收率:较高,猪的净吸收率可达85%,绵羊35%。提高日粮粗蛋白水平有利于硒的吸收。硒的代谢:先变成硒化物,再以负二价离子形式形成有机硒。硒的排泄途径:粪、(胆汁)、肺不同种类动物经不同途径排泄:反刍动物经粪排出的量比非反刍动物多。(四)来源及吸收

缺硒地区饲料和牧草含硒量低,必须补硒。

(一)动物体内的分布

平均含碘0.2-0.3mg/kg。血中碘以甲状腺素形式存在,主要与蛋白质结合,少量游离于血浆中。甲状腺素含有65%的碘,以甲状腺原的形式贮存于甲状腺体内,必要时放出甲状腺素。甲状腺素是一种含四个原子碘的结合球蛋白。六、碘构成甲状腺素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促进生物氧化过程,协调氧化与磷酸化过程,保证动物体健康、生长和繁殖。甲状腺素与某些特殊蛋白质(角质蛋白)的代谢、与胡萝卜素转变为维生素A的过程有一定关系。(二)生理功能(三)碘的缺乏、过量典型症状: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甲状腺细胞代偿性实质增大:表现,生长受阻,繁殖力下降。妊娠动物缺碘可导致胎儿死亡和重吸收,产死胎或新生胎儿皮厚无毛,全身肿胀、体弱、重量轻、生长慢和成活率低。犊牛羔羊缺碘,甲状腺明显肿大。母牛缺碘发情无规律,甚至不育。猪缺碘:无毛、皮厚、颈粗。需要量:猪0.14mg/kg;鸡0.35mg/kg;奶牛0.4mg/kg。耐受量:生长猪400mg/kg,禽500mg/kg,牛、羊50mg/kg、马5mg/kg,犊牛5mg/kg。碘过量:猪血红蛋白水平下降,鸡产蛋量下降,奶牛奶产量降低。缺I谷物饲料0.05~0.25mg/kg,饼粕类0.4~0.8mg/kg,鱼粉和骨粉2.8mg/kg。碘化物形式碘吸收率特别高,有机形式的碘吸收率也高,吸收速度较慢。补碘:饲料添加碘酸钾、碘化钾或碘酸钙,碘化食盐。碘在消化道各部位吸收。反刍动物主要在瘤胃吸收。(四)来源及吸收

从饲料和饮水中摄取,取决于各地区的生物地质化学状况。

体内钴分布比较均匀,不存在明显的组织器官集中分布。其中40%左右贮存于肌肉中,14%贮存于骨骼中,其余则分布在其它组织中。在动物肝中,大多数钴是以维生素B12的形式存在。

(一)体内的分布

七、钴

参与维生素B12的合成。在肝脏,维生素B12参与一碳代谢。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可利用钴合成维生素B12

。钴可激活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精氨酸酶、碱性磷酸酶、碳酸酐酶、醛缩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等,已经证明钴直接参与造血过程。(二)生理功能

反刍动物牛、羊容易发生缺钴现象。反刍动物缺钴,食欲差,生长慢或失重,严重消瘦,异食癖,极度贫血致死。亚临床缺钴,表现生长不良,产奶量下降,幼畜出生体弱,成活率低等。(三)缺乏与过量

生化检查表明,肝、肾中维生素B12浓度下降,瘤胃中钴和维生素B12含量显著下降。猪和鸡不需要钴;奶牛需要量0.11mg/kg。各种动物对钴的耐受力都比较强,肉鸡70mg/kg,仔猪150mg/kg,牛羊10mg/kg缺Co严重消瘦牧草0.1~0.25mg/kg,谷物籽实0.06~0.90mg/kg。动物性0.06~0.09mg/kg。饲料中的钴消化率较低,仅有20%。反刍动物对钴的吸收能力比单胃动物强。补钴:钴化食盐,或氯化钴缓释胶囊(四)来源及吸收

(一)体内的分布

动物机体钼的含量平均1~4mg/kg,体内总含量60%~70%的钼在骨骼;皮肤10%;被毛和肌肉各占5%~6%;肝脏较少2%。

血液中钼主要存在红细胞内;在血浆中则主要以铜-钼蛋白存在。

八、钼

黄嘌呤氧化或脱氢酶、醛氧化酶、亚硫酸盐氧化酶等的组成成分,参加体内氧化还原反应。禽类蛋白质代谢产物以尿酸的形式排出,嘌呤分解形成尿酸的过程中需要大量黄嘌呤氧化酶。刺激瘤胃微生物活动、提高粗纤维消化;提高种蛋孵化率,减少雏鸡死亡率,增加健雏率等。钼可以改善牛、猪等动物的繁殖能力。参与体内铁代谢促进肝脏铁蛋白释放铁元素,进入血浆。

(二)生理功能

实际生产中缺钼少见。缺钼:鸡表现生长减慢,组织钼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和黄嘌呤氧化成尿酸的能力下降。哺乳动物缺钼,表现阻碍生长,繁殖力下降,流产等。耐受量:牛最敏感,其次是绵羊。猪较强,马最强。中毒:反刍动物钼中毒表现腹泻、消瘦、贫血毛变色(三)缺乏和过量

饲料钼含量受土壤含量影响较大,缺钼土壤中的牧草含钼量0.1mg/kg,高钼土壤中的牧草含钼量可达100mg/kg。玉米和高粱含钼较低,豆科作物含量较高。钼的吸收率30%。反刍动物能有效吸收水溶性的钼和高钼饲草中的钼。猪能迅速吸收饲料中钼,犊牛则较慢。(四)来源及吸收

氟遍布于动物机体的各组织中,骨的含量最多,其次是毛、牙齿。摄入氟的60-80%以氟磷灰石形式沉积于骨与齿中。动物体正常含量为0.02%~0.05%。游离的氟在自然界里很少见,多形成氟化物。微量的氟是保证牙齿和骨骼的正常生长及身体健康所必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