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第12页,共12页2025年高一历史三月历史试题一、单选题30个,每题2.5分,共75分1.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城内有多处墓地,其中大型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陶盘等器物,但是很多小型墓葬没有任何随葬品。这表明当时()A.长江流域盛产陶器具B.社会的阶级分化明显C.奴隶制国家开始出现D.养蚕缫丝技术的成熟2.春秋时期,促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A.统治阶级的提倡B.国家分裂的影响C.社会人口的增加D.铁器、牛耕的出现3.2002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龙山里耶古城发现了36000余枚秦简。简文中出现了“洞庭郡”的郡名,洞庭郡在传世文献中从未出现过。据此可知()A.文献记载不具备可信性B.秦简更具史料价值C.考古发现拓展历史认知D.历史结论无法确定4.汉初,货币由郡国铸造,也允许民间私铸,造成了币制混乱、商贾造币营利等现象。于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由此推断,汉武帝币制改革()A.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杜绝了伪造货币现象D.引发了汉初“七国之乱”5.汉代私学与官学相映生辉,而魏晋时期官学普遍衰落,学在家族”的现象大量涌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少数民族内迁B.儒学受到冲击C.南方环境稳定D.士族势力强化6.《新唐书》记载8世纪的唐王朝,官道上到处都是餐馆(肆),“具酒食以待行人”。供应酒水的人也很容易找到,因为他们都挂了特殊的“酒旗”,这在诗歌之中也屡有提及。酒食文化的盛行,说明这一时期()A.广告意识浓厚B.社会矛盾尖锐C.南北交通改善D.农商经济发达7.方田均税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即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据此可知,方田均税法()A.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B.增加了政府收入C.满足了地主的利益诉求D.解决了财政危机8.有人评价明朝时的中国:皇帝成了行政中的“瓶颈”,如果不够勤奋,政事就会陷入泥沼,耽搁不前。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B.设军机处强化皇权C.皇帝个人素质低下D.部门推诿降低效率9.清政府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从1635年到1792年共编为18盟、201旗。各旗之间划定游牧地界,不得互相统属私自往来,旗上设盟,以协调不同旗之间的关系。这种盟旗制度()A.延续了传统羁縻政策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在边疆地区广泛推广D.随着清朝灭亡而消失10.清初,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外,还对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等进行祭祀..乾隆帝更是提出了“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这反映了()A.清朝皇帝对外族文化的喜爱认同B.君主专制空前强大C.清政府努力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D.中央集权日益发展11.1780年,乾隆帝命纂《历代职官表》。他认为,无论是丞相还是大学士,其发挥正向作用的关键是“人主太阿不移”,清仿明制,不设丞相,而是创立军机处。这一做法意在()A.提高地方管理效能B.优化中央治理体系C.加强君主专制权力D.沿袭明朝政区划分12.清帝国时期建立的满蒙藏体系以藏传佛教为精神纽带、以婚姻为亲缘纽带、以盟会朝觐为仪式、以朝贡赏赐为交换。与此相关的是()A.昭君出塞和亲B.吐蕃与唐会盟C.榷场互市交易D.金瓶挚签制度13.明代后期,南方一些地区的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手段。这里新的经营手段”是指()A.与官营手工业合作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D.机器大生产的开始14.清初出现了一股实学思潮,如王夫之强调天理与人情的协调统一,陈子龙编《明经世文编》意在提醒士人对国计民生的注意等。实学思潮的出现反映了当时()A.程朱理学生机勃勃B.商品经济发展繁荣C.封建社会走向鼎盛局面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活跃15.明代的小说,诸如《西游记》《杨家府演义》三言二拍(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等大多成书或刊刻流行于明代的中后期。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江南市镇的繁荣B.市民阶层的兴起C.雕版印刷的推广D.商品经济的发展16.明朝后期产生了多部科技著作,其中在工艺学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A.《本草纲目》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徐霞客游记》17.明朝时期一位思想家以“致良知”为核心,认为人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该思想家是()A.王守仁B.李贽C.黄宗羲D.顾炎武18.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这一条约的草案英国从1839年10月便已开始设计,1840年2月正式推出,是慎重考虑反复权衡的产物。这表明()A.英国已经具备侵华实力B.英国对华战争早有预谋C.中国面临严重民族危机D.清廷被动挨打不可避免19.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军队有80万人,而英国当时全国军队也只不过20万人,侵华远征军最多时仅2万人,中英兵力如此悬殊,但中国还是以失败告终。造成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的避战轻敌B.国家综合实力的差距C.中国实行闭关锁国D.民族抵抗意识的丧失20.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的某项条款将清政府传统的怀柔之道转为条约形式的法律规范,使中国对外“施恩”行为变成强制性的国际义务。各国纷纷据此向中国索取利益,它们不仅互相援引,共同谋取非对等的权益,还进而滥用无度,向中国勒索超出范围的种种特权。据此可知,该条款是()A.片面最惠国待遇B.领事裁判权C.五口开埠通商D.公使进驻北京21.从本质上看,英国侵略者发动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A.使鸦片走私合法化B.扭转对华的贸易逆差C.占领中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D.报复林则徐虎门销烟22.“天朝上国”的惰性太强大了,失败很快成为过去,刚刚醒来的雄狮打了个哈欠又睡着了。中国辜负了林则徐、魏源的一片苦心。这表明()A.清政府的腐朽是中国近代化的最大障碍B.传统文化根深蒂固阻碍中国向西方学习C.鸦片战争使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海国图志》启发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23.鸦片战争前夕,清廷军队开支约占财政支出的十之六七,但其中被克扣靡费者所在多有。无论是八旗还是绿营兵丁,大都处于涣散状态,战斗力大为下降,武器装备更是长期没有得到更新。这一状况()A.体现了清军战术素质的低下B.反映清朝财政收入日益减少C.为鸦片战争的失败埋下伏笔D.加快了西方科技的传播速度24.有研究者指出,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清政府从排外走向了与西方“合作”。这一观点()A.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决定了清廷的外交走向B.旨在说明清廷利用列强防御太平军的进攻C.夸大了太平天国在清廷外交中的客观作用D.可以用来作为洋务派推行洋务运动的理由25.当太平天国起义席卷清王朝半壁江山之际,列强又乘机大举入侵,清廷处于危局之中,统治者被迫逃亡。危机缓解后,清政府()A.全面新政,应对民族危机B.学习西学,筹办洋务企业C.顺应潮流,鼓励民间设厂D.调整政策,充当列强工具26.1878年清政府派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设立新疆省;1885年,中法战争后,设立台湾省。这些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维护国家主权B.提高治理效能C.改革地方机构D.促进地区交流27.旅顺舰艇博物馆大门处树立着一个战舰船锚,这一船锚”诉说着百年前那场心不忍思,目不忍视,口不忍言'的血腥劫难”。这场劫难是()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中法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28.1899年,梁启超提出:“欲国家之独立,不可不谋增进国民之识力。欲增进国民之识力,不可不谋转变国民之思想。”下列属于戊戌变法的措施并在日后发挥此作用的是()A.编译《四洲志》B.首次派遣留学生C.废除八股,改试策论D.京师设立大学堂29.“它表现了被侵略者对于侵略者郁积已久的愤怒;同时又包含着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抵抗,包含着旧式小农和手工业者因自然经济分解而蒙受的痛苦。”“它”的口号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民主与科学C.中体西用D.扶清灭洋30.《辛丑条约》规定:赔款.5亿两白银:严惩“首祸诸臣”: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与诸国仇敌之会”。列强制定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侵犯中国主权B.打击国人抗争心理C.阻碍经济发展D.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二、材料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材料二: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材料三: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材料四:康有为认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他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康有为主张“全变”。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什么不平等条约?它们分别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9分)(2)在材料三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什么由此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分)(3)如何理解材料四中“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这一观点?(8分)《2025年3月1日高中历史作业》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CBDDBAB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DCBDCABBA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BCBBABDDB1.B【详解】据本题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距今约4300-4000年(中国山西襄汾)。据材料“城内大型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等器物,很多小型墓葬没有任何随葬品”,结合所学知识,随葬品的差异反映出当时不同人群在财富和社会地位上存在差距,表明社会的阶级分化明显,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陶寺古城遗址位于黄河流域而非长江流域,且材料未提及长江流域器具生产情况,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奴隶制国家开始出现的标志是一系列国家机器的建立,材料仅通过墓葬随葬品情况无法得出奴隶制国家开始出现的结论,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没有关于养蚕缫丝技术的任何信息,无法得出该技术成熟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2.D【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原因题。时空为:春秋时期(中国)。结合本题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个体小农经济在这一时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使得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成为可能,D项正确;统治阶级更多地体现在政治制度和社会管理上,不是个体小农经济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排除A项;分裂状态对于推动小规模的家庭式农业生产模式,并不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排除B项;社会人口的增加,并不是导致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3.C【详解】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可知,里耶古城发现的秦简,补充了原有传世文献中关于“洞庭郡”记载的空白,使对秦朝郡县制的研究更加全面,说明考古发现拓展历史认知,C项正确;文献记载具有一定的可信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考古发现的作用,没有在史料价值上将秦简与其它史料相对比,排除B项,“历史结论无法确定”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4.B【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的中国。根据材料“汉初,货币由郡国铸造,也允许民间私铸,造成了币制混乱、商贾造币营利等现象。于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和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将铸币权由地方收归到中央,统一发行货币,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君主专制制度更加侧重于强调皇帝总揽天下大权以及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而材料涉及的是中央对于地方铸币权的回收,排除A项;杜绝了伪造货币现象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汉初“七国之乱”主要是由郡国并行制的弊端、削藩政策的触发、外族势力的干涉等方面引发的,排除D项。故选B项。5.D【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时期,士族势力显著增强,他们拥有强大的经济和文化资源,能够支持家族内部的教育活动。这种力量的强化使得教育逐渐从官方转移到家族层面,从而导致了官学的衰落和“学在家族”现象的大量涌现,D项正确;少数民族内迁最重要影响到国家政权更替与江南大开发,但它并非直接导致官学衰落和“学在家族”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儒学在魏晋时期确实受到玄学等其他思想的冲击,但这更多是思想层面的变化,排除B项;南方环境的稳定性可能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但是并不能区分官学与私学,排除C项。故选D项。6.D【详解】据本题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8世纪(中国)。据材料“官道上到处都是餐馆(肆)'具酒食以待行人'。供应酒水的人也很容易找到”和所学知识可知,官道上餐馆众多且酒水供应充足,说明当时人员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活跃,同时也需要有充足的农产品作为酒食的原料,反映出农商经济发达,D项正确;虽然提到了“酒旗”,但仅以此说明广告意识浓厚过于片面,这只是经济繁荣的一种表现形式,排除A项;材料中主要描述的是酒食文化盛行的景象,并未提及社会矛盾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没有关于南北交通改善的具体描述,官道上酒食文化盛行不能直接等同于南北交通改善,排除C项。故选D项。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可知方田均税法保证了政府的财政税收,有利于增加政府赋税收入,B项正确。材料方田均税法并未重新分配土地,并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排除A项;材料中依据土地好坏征税,依然以土地税为主,并未开辟新财源,排除C项;方田均税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宋朝的财政危机,但没有解决财政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8.A【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明朝在废除丞相制度后,原本由丞相承担的政务工作转移到了皇帝身上,这使得皇帝的工作量大幅增加,使得皇帝成为了行政流程中的关键节点,即“瓶颈”,如果不够勤奋,政事就会陷入泥沼,耽搁不前,A项正确;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排除B项,“皇帝成了行政中的“瓶颈”的主要原因是废除丞相,并不是个人素质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出现的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废除丞相,造成皇帝政务繁忙,而不是部门推诿造成的效率地下,排除D项。故选A项。9.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清朝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盟旗制度是清朝为分化蒙古族,控制其上层贵族而实行的政治制度,规定“各旗之间划定游牧地界,不得互相统属私自往来”,“旗上设盟,以协调不同旗之间的关系”,因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羁縻政策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盟旗制度并非直接延续了传统的羁縻政策,其渊源是蒙古族原有的鄂托克、艾马克社会组织“楚固拉干”的集会,以及努尔哈赤时期创建的满洲八旗制度,排除A项;盟旗制度主要是针对北方蒙古族实行的制度,而非在边疆地区广泛推行,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盟旗制度何时消失,且盟旗制度是1949年后彻底废除,仅保留盟旗称谓。蒙古地区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1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清代皇帝不仅供奉汉族供奉的三皇、五帝,而且对少数民族的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也进行祭祀,反映了清政府努力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清朝皇帝对外族文化的喜爱认同,排除A项;君主专制空前强大是军机处的设置,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皇帝对民族问题的态度,D项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1.C【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0年的中国。乾隆帝强调“人主太阿不移”,即君主掌握绝对权力不能旁落。清朝不设丞相并创立军机处,就是为了避免丞相权力过大分割皇权,军机处只是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跪受笔录,上传下达,使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这一做法的核心目的就是加强君主专制权力,C项正确;题干中主要讨论的是中央机构的设置和权力分配问题,如丞相、大学士、军机处等,与地方管理效能无关,排除A项;优化治理体系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君主集权,不是材料所述主要目的,排除B项;不设丞相和创立军机处主要是出于加强皇权的考虑,与政区划分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2.D【详解】据本题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据材料“清帝国时期建立的藩藏体系以藏传佛教为精神纽带”和所学知识可知,金瓶掣签制度是清朝乾隆时期设立的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加强了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理,与材料中藩藏体系及藏传佛教相关,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昭君出塞和亲发生在西汉时期,是汉朝与匈奴的和亲,与清帝国时期的藩藏体系无关,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吐蕃与唐会盟发生在唐朝,是唐朝与吐蕃之间的会盟,和清帝国时期的藩藏体系没有联系,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榷场互市贸易是中国古代不同政权间在边境地区进行的贸易活动,并不特指清帝国时期针对藩藏体系的交往方式,与材料强调的以藏传佛教等为特征的藩藏体系不相关,排除C项。故选D项。1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明代后期。根据材料“明代后期,南方一些地区的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手段。”及所学可知,明代后期,南方一些地区的私营手工业行业中出现了使用自由雇佣劳动力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C项正确;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合作由来已久,不算是新的手段,排除A项;私营手工业工人的增减不是经营手段的变化,排除B项;大机器生产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事情,排除D项。故选C项。1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初(中国)。根据材料王夫之强调天理与人情的协调统一”“陈子龙编《明经世文编》意在提醒士人对国计民生的注意”可得出,清初商品经济繁荣,B项正确;程朱理学在明清时期逐渐失去活力,排除A项;清朝封建社会日益衰落,排除C项;清初,中国只是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还没有资产阶级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1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代中后期小说勃兴,结合所学,小说的兴盛是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导致的,而市民阶层壮大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市镇的繁荣与市民阶层的兴起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A项、B项;印刷术的推广或进步只是外因,并非小说繁荣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6.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天工开物》是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综合性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C项正确;《本草纲目》为明代李时珍所著的药物学著作,排除A项;《农政全书》为明代徐光启所著的农书,排除B项;《徐霞客游记》为明代徐霞客所著的地理学著作,排除D项。故选C项。17.A【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守仁提出致良知的思想,认为人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A项正确;李贽批判程朱理学,但没有提出致良知的思想,排除B项;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没有提出致良知的思想,排除C项;顾炎武的思想被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没有提出致良知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1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839年至1840年的英国、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在鸦片战争爆发前就在研究条约的内容,这说明英国早就谋划发动对华战争,因而鸦片战争发生并非偶然,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英实力的对比,因而无法得出英国已具备侵华实力,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在侵华之前就已开始设计条约内容,中国面临严重民族危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的情况,仅凭英国情况,不足以得出清廷被动挨打不可避免,排除D项。故选B项。19.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时,英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而清王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综合实力落后于英国,因此清朝军队人数虽然远高于英国,但最终仍然失败,B项正确;A项与设问中的“根本原因”不符,排除A项;C项是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但不是鸦片战争战败的原因,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0.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根据材料清政府传统的怀柔之道“它们不仅互相援引,共同谋取非对等的权益,还进而滥用无度,向中国勒索超出范围的种种特权”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项条款指的是片面最惠国待遇,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故选A项;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排除B项;五口开埠通商破坏中国贸易主权,排除C项;公使进驻北京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取得的权利,排除D项。故选A项。21.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英国侵略者发动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销售工业品,C项正确;ABD项并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排除ABD项。故选C项。2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失败很快成为过去,刚刚醒来的雄狮打了个哈欠又睡着了”可知,“刚刚醒来又睡着”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说明传统文化严重阻碍着中国向西方的学习,B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其次“中国近代化的最大障碍”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魏源的《海国图志》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3.C【详解】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前夕,清廷军队开支约占财政支出的十之六七,但其中被克扣靡费者所在多有”“武器装备更是长期没有得到更新”可知,鸦片战争前夕,清军的军费开支大,但被克扣靡费者居多,且军队涣散、军事装备滞后,这为鸦片战争的失败埋下了伏笔,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战术素质问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财政收入的具体情况,排除B项;D项是鸦片战争失败的影响,排除。故选C项。24.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正是因为清政府想利用西方列强防御太平天国的进攻,所以在外交上对西方列强有意做出了让步,并“借师助剿”,与列强合作,B项正确;材料的重点是强调在清政府对西方从排外走向“合作”中,太平天国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排除A项;材料观点并没有夸大太平天国在清政府外交中的作用,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B项正确。【点睛】25.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为解决严重的内忧外患,洋务派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并相继创办了一批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试图挽救清政府的封建统治,B项正确;洋务运动的新政举措主要在经济方面“全面推行新政”说法错误,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排除C项;《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充当列强工具,排除D项。故选B项。A【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1878年新疆地区正式建省,1885年建立台湾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疆和台湾均位于我国边疆地区,晚清时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清政府在边疆建省主要是为了应对边疆危机,维护国家主权,A项正确;提高治理效能、改革地方机构,都属于意图范畴,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C项;促进地区交流属于意图范畴,但不是清政府建省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27.B【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年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其中1894年11月21日,日军占领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的屠杀,与材料“血腥劫难”相符,B项正确;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非正义侵略战争,战场主要在南方地区,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中法战争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由于法国侵略中国和越南而引起的一次战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宣城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下载安装
- 脂肪痢的健康宣教
- 企业工程管理咨询合同标准文本
- 信息共享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总结计划
- 增强团队认同感的策略计划
- 2025年产品买卖合同协议参考样本
- 企业整体托管合同标准文本
- 储值卡会员合同标准文本
- 二人合伙经营合同标准文本
- 二零二五年份1月份装修合同施工延期违约金计算方式更新
- 广告投放预算分配情况统计表(按预算项目)
- 沪教版(五四学制)(2024)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章 圆和扇形 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 30-提前介入在建高铁的实践与思考5则范文
- 职业教育培训需求分析课件
- 院感知识手卫生培训
- 2025年春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课件 6 数量间的加减关系 第1课时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
- 玩偶舞蹈主题课程设计
- 2025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新教材《第八章 实数》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表(2024版)
- DB43-T 3111-2024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技术导则改
- 并购重组税务处理-企业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