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迁改及保护管理措施_第1页
管线迁改及保护管理措施_第2页
管线迁改及保护管理措施_第3页
管线迁改及保护管理措施_第4页
管线迁改及保护管理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线迁改及保护管理措施

一、既有管线防护措施

1、动工前,由现场技术人员对各专业施工队负责人及其作业人员(含机械操

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施工范围内各种管线的详细情况(位置、种类、

埋深等),并针对管线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班组人员、机械作业人员做详细说明,

履行交底签字手续,保证“先探后挖,不探不挖,专人盯控”原则;进场工人、

机械作业人员应服从工地管理人员的安排,对探挖时发现的地下管线,有责任向

现场管理人员做详细描述。

2、项目部成立探沟开挖及管线保护施工队,配备破碎锤、羊镐及铁锹等挖掘

设各,人工开挖在施工范围内探沟,以确定施工范围内的管线情况。

3、桩基钻进、管线沟槽开挖前必须做好原有管道(管线)的探测和迁移工作,

进行所施工部位的管线调查,查清有无地下管线通过。方法为先根据管线图纸标

记管线位置,再用管线探测仪进行探测,对仪器控测出管线的部位或根据调查资

料显示可能有管线的位置再利用人工或机械开挖探槽进一步证明。在开挖探槽时,

先由带破碎锤的挖机或沥青铳刨机清除表面的沥青或混凝土面层,清理完毕后由

机械配合人工开挖,以免损伤管线。探沟开挖深度按管线图纸及现场情况确定,

宽度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以保证工人能安全作业为准:基坑及沟槽开挖探沟

时如有异常需书面报告监理工程师,经处理方案批准后方可施工,以确保不损坏

管线。

4、沥青及水稳铳刨后,土方开挖前必须采用“先探后挖”的方式再次探明管

线,严禁使用机械探挖。市政工程管线探测方法一般采用地下管线雷达和人工开

挖探沟相结合的方式(地下管线雷达能探测埋深在3米范围内所有金属材质的管

线,个别埋深较大、非金属材质的管线探测应采用人工开挖探沟方式进行),人

工探挖须挖至地面3米以下,要对沟槽采取必须的放坡和有效的支护措施,防止

坍塌。在已探明各种管线结构的上下左右分别1.5米范围内禁止采用机械作业。

管线标识与开挖的控制强制性要求:

采用挖机配合人工开挖形式进行,人工探挖将管线边界确定后,距离边界不

小于L5米范围内作为人工开挖区,1.5米以外为机械开挖区,安全区必须撒白

灰和设置管线标识牌,确保司机开挖视线明显。人工开挖距离管线较近时,应使

用平镐不得使用尖镐,防止发生管线破坏事件。

道路临近多条管线机械开挖区与人工开挖区分区示意图

探沟开挖原则:

管线探沟开挖以“田字”原则组织,开挖深度应为路基设计底标高以下0.5

米,详细探明管线类型、埋深、走向、材质,并设立管线标识牌,指导现场土方

开挖管线安全。

电力或

通讯a

n

探沟开挖平吉示意

污水管

5、严格按照经审定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经管线单位认定的地下管线保护技

术措施,并设置必要的管线安全标志牌,在管线外露处设置警告标志牌,必要是

设置护栏防护。

6、施工过程中发现管线现状与交底内容、管线资料不符或出现危及管线安全

等异常情况时,立即通知建设单位、设计及有关管线产权单位到现场研究,商议

补救措施,在未作出统一结论前,不擅自处理。

7、燃气管等其他管线设施,设置警告牌,严禁大型机械通过,当横跨线路时,

因施工外露部分,采用人工挖开,提前采用砖砌支墩托护,防止管接头破裂或管

2

体移位,必要时采取打钢板桩等加固措施;当管线与线路平行时,考虑到基础施

工期间的影响,在管线与基础之间挖一条防振沟,以减少施工时土层挤压对管线

的影响,避免事故的发生;对一些危险性、爆炸性管道,施工期间耍与产权单位

的专业抢修队配合进行加固施工,以防不测。

8、在地上电力电缆等架空线路下,安全高度不足地段严禁自卸汽车卸料作业,

严禁挖掘机、装载机等起重设备作业。现场采取设立警告牌,派专职安全员值班

等措施,以防触电和破坏地上设施。对净空高度不足的低仄和弱电照明线采取加

高等措施;整个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四周管线及建筑物的检测工作,对检测的结果

及时加以分析,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警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

由项目部主管施工员、电工和安全工程师组成管线应急抢修组,抢修组成员

应保持通讯畅通,一旦发生电缆、光缆挖断,通讯线路故障等事故,项目部区域

当班施工员在5分钟之内电话通知给安全工程师及项目领导班子,由项目领导班

子向监理单位、指挥部、业主及管线所属单位汇报情况,并通过管线所属单位专

业工程师的配合进行抢修恢复,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事故上报流程图

二、既有管线加固保护措施

根据设计图纸、管线保护方案、产权单位要求,确定以下保护方案:

1、施工道路下方有管线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保护,一是用201nm厚钢板

铺管线上方的路面;二是浇筑200mm厚钢筋混凝土路面,配筋是①12@20面m双

3

向双层钢筋网。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o

CD尺寸及工程数量表

D(>>)

一3004005O(600

t(■)30405060

83100100100100

bW

LM

Cl(a)100100no120

C2M280340410480

C3W2803404凶460

B1W

B(m'J500MO7M刻

1(■)560630810MO

am254(LJ490.468

0.1670.230.25T0.290

使用断面CD

雨水管保护示意图

燃气管线保护示意图

140150

电力管线保护示意图

4

UH60

加68

光缆保护示意图

2、路基开挖后,暴露或接近暴露的管线,应提前做好准备,及时予以防护。

根据管线的种类、材质、走向和位置,有以下几种方法防护,现场可根据具体实

际情况选用:

①隔离法。通过钢板桩、树根桩、深层搅拌桩等形成隔离体,限制地下管线

周围的十体位移、挤用或振动管线"这种方法适合管线埋深较大而又临近带基础

或路基的情况。对于管线埋深不大的也可采用隔离槽的方法,隔离槽可挖在施工

部位与管线之间,也可在管线部位挖,即将管线挖出悬空。隔离槽一定要挖深至

管线底部以下,才能起到隔断挤压力和震动力的作用。

②悬吊法。一些暴露于基坑内的管线,或因土体可能产生较大位移而用隔离

法将管道挖出的,中间不宜设支撑,可用悬吊法固定管线。耍注意吊索的变形伸

长以及吊索固定点位置应不受土体的影响。悬吊法管线受力、位移明确,并可以

通过吊索不断调整管线的位移和受力点。

5

③支撑法。对于土体可能发生较大沉降而造成管道悬空的,可沿线设置若干

支撑点支撑管线。支撑体可考虑是临时的,如打设支承桩、砖支墩、沙袋支撑等;

也可以是永久性的,对于前者,设置时要考虑拆除时的方便和安全,对于后者一

般结合永久性建筑物进行。

④士.体加固法。顶管、沉井施工中,可能由于土体超挖和坍塌而导致地面沉

降和土体位移的,可以采用注浆加固土体的办法。一是施工前对地下管线与施工

区之间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二是施工结束后对管壁或井壁松散土和空隙进行注

浆充填加固。此外,在砂性土层,且地下水位又较高的环境中开挖施工时,为防

止流砂发生,也可用井点降水法。

⑤选择合理施理工艺。基坑、路基开挖、可采用分段开挖、分段施工的方法。

使管线每次暴露局部长度,施工完一段后再进行另一段,或分段间隔施工。对于

桩基工程,可以合理安排打桩顺序,如临近管线的桩先打,退着远离管线的方向

打桩,以减少对管线的挤压,还可考虑调整打桩速率的方法,如打打停停,对减

少土中的孔隙水压力或者打机四周设置排水沙井、使孔隙水压力很快小时,减少

挤土效应。顶管工程施工,对临近管线区域,可以放慢顶进速率,以及减少一次

顶进距离的办法,做到勤顶勤挖,减少对土体的挤压力,顶头穿过管线区后,勤

压膨润土,以充填顶头切削造成的管壁外间隙,减少地面沉降。有些地下工程还

6

可采用逆作法施工保护管线,对管线可起固定作用的部位先施工并加保护套,再

施工其他部位,基坑回填时分层夯实,钢板桩拔除时及时用砂充填空隙并在水中

振捣密实,尽量缩短管线受影响区的施工时间等。

⑥对管线进行搬迁、加固处理。对便于改道搬迁,且费用不大的管线,可以

在基础工程施工之前先行临时搬迁改道,或者通过改善、加固原管线材料、接头

方式,设置伸缩节等措施,增大管线的抗变形能力,以确保土体位移时也不失去

使用功能。

⑦卸载保护。施工期间,卸去管线周围、尤其是上部荷载、或通过设置卸荷

板等方式,使作用在管线及周围的土体上的荷载减弱,减少土体变形和管线的受

力,达到保护管线的目的。

⑧不保护方式。对一些不明无主管线,估计破化后不会造成重大损失或影响,

或经与有关部门联系,可暂停使用的管线,可采用不保护方式,施工完后再恢复

管线使用功能。

三、管线事故处理方法

1、雨水、污水管线挖断事故的处理

当施工过程中发生雨水、污水管挖断等事故,项目部区域当班施工员应及时

联系安全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管线所属单位。当专业抢修队赶赴施工现场时,

即刻展开现场环境调查,并进行抢修恢复,将损失降到最低。

现场配备足够的防水和堵漏应急物资和设备,施工人员及时进行抽水和水流

疏解,防止污水流出施工场地污染周边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