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政储出200991号地块商品住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杭政储出200991号地块商品住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杭政储出200991号地块商品住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杭政储出200991号地块商品住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杭政储出200991号地块商品住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政储出[2009]91号地块商品住宅建设项目第一章项目概况杭政储出[2009]91号地块商品住宅建设项目位于杭州市滨江区,现状地块为空地,东至规划共联路,隔路为规划92号商品住宅用地;南至正在建设的月明路,隔路为杭州市市直机关滨江经济适用房新洲花苑;西至阡陌路,隔路为规划研发用地;北面为规划二号支路,隔路为规划研发用地。。详见表1-1。表1-1拟建地周围环境概况方位现状规划名称与项目用地红线距离(m)名称与项目用地红线距离(m)备注东面空地紧邻规划共联路5m与项目建筑红线距离25m规划住宅26m与项目建筑红线距离46m南面建设中的月明路5m规划月明路5m与项目建筑红线距离30m新洲花苑44m新洲花苑44m与项目建筑红线距离74m西面阡陌路5m阡陌路5m与项目建筑红线距离25m农田26m规划研发用地26m与项目建筑红线距离46m北面空地紧邻规划二号路5m与项目建筑红线25m规划研发用地26m与项目建筑红线46m,项目总用地面积47548m2,总建筑面积167955m2,其中地上计容积率建筑面积118870m2,地下总建筑面积45485m2。项目建筑功能布局详见表1-2。杭政储出[2009]91号地块商品住宅建设项目表1-2项目建筑功能布局名称主要功能备注1#楼住宅28层,屋面高77.6m1层入户大堂和架空层,裙房为商业网点2~28住宅屋顶电梯机房、地下车库尾气排放口(4个)、油烟排放口2#楼、3#楼住宅30层,屋面高96.5m1层物业经营用房、入户大堂、架空层、2#与3#之间相连裙房为游泳池休息处2~30层住宅屋顶电梯机房、地下车库尾气排放口(各2个)、油烟废气排放口4#楼住宅28层,屋面高77.6m1层入户大堂、架空层、裙房商铺2~28层住宅屋顶电梯机房、油烟废气排放口、地下车库尾气排放口(4个)5#楼住宅24层,屋面高77.6m1层住宅、架空层、门厅2~24层住宅屋顶电梯机房、地下车库尾气排放口(6个)、油烟排放口6#、7#楼住宅26层,屋面高83.9m1层架空层2~26层住宅屋顶电梯机房、地下车库尾气排放口(各2个)、油烟排放口8#楼住宅24层,屋面高77.6m1层入户大堂2~24层住宅屋顶电梯机房、地下车库尾气排放口(4个)、油烟排放口9#楼(4#楼与8#楼之间裙房)1层商业网点、物业管理大厅、开闭所2层物业管理办公用房10#楼(8#楼南侧裙房)1层商业网点、活动中心前台2层商业网点地下一层游泳池设备用房、锅炉房、变电所、健身、瑜伽、壁球、高尔夫练习、乒乓球、篮球兼羽毛球场、小卖部、变电房地下室车库等/地下1层储藏室、自行车库和配电间(位于住宅楼下方)、风机房、水泵房、变电所(4座)、泳池设备房、锅炉房、运动中心(位于裙房下方地下室,详见8#楼南侧裙房地下一层)注:①项目公建用房内经营项目须符合《杭州市服务行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规定;②本项目裙房配套公建用房和物业经营用房内项目开业前须经工商、环保等部门审批。通过现场调查与监测、类比分析、污染源强分析与计算、环境影响预测分析,本次环评得出以下主要评价结论和建议。第二章项目主要结论和建议2.1主要结论2.1.1审批原则符合性分析结论(1)选址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或者村镇建设规划,并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本项目拟建地为居住用地,其用地性质为二类居住用地(见附件三,规划红线图),本项目拟建地为重点准入区(滨江高新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Ⅰ3-10109CD01),选址符合杭州市主城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和杭州市滨江区总体规划。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和调查结果表明,项目拟建地环境空气质量尚好,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现状声环境可满足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北侧建设河河流水质较差,但目前市政已有规划,其水质预计将逐步得到改善,使其满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2)符合国家及浙江省产业政策本项目拟建地的定位二类城市居住用地,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内容为商品住宅建设和配套公建用房设施,其建设是为配合杭州市的城市发展,符合国家及浙江省的有关产业政策。(3)符合清洁生产要求本项目为非生产性建设项目。要求本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装修材料、建筑构配件及设备等选择方面符合清洁生产要求。(4)排放污染物不超过国家和浙江省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由工程分析及环境影响分析可知,在落实本环评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对策的基础上,本项目产生的噪声和污水(COD和氨氮)等各项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5)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要求本项目的主要环保设施包括游泳池循环处理设施、地下车库出入口隔声顶棚和低噪声坡道等,应严格按照“三同时制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6)在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域内的建设项目,必须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排放的污染因子中,纳入总量控制要求的主要污染物为COD和氨氮,排放量为57.57t/a和3.84t/a。由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故其总量由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平衡,对该项目不提总量控制要求。(7)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影响必须符合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确定的环境质量要求本项目在营运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汽车尾气和地下车库出入口噪声,根据预测,在采取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的基础上,能够做到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均纳入市政系统,统一处理后达标排放。因此,本项目建成后符合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8)环境风险可接受原则分析本项目为房地产项目,根据工程分析等相关章节,本项目污染产生较少且无危险废物,同时根据当地规划,本项目周边地块的功能定位为以居住以及研发用地为主,无环境风险。(9)符合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本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公众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周边公众对本项目的建设持支持态度,普遍认为本项目建设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并在第三方单位张贴环保公告,并由第三方单位出示环保公示证明。只要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三同时”制度,从严控制各污染物排放,采取各种环保措施,周边公众对项目是认可的。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10)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周围区域的建设发展,促使区域土地具有更高的利用和开发价值,将会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2.1.2环境质量现状结论1、拟建地现有污染情况项目拟建地现状为空地,以前为农田,无遗留土壤污染问题。2、环境质量现状通过现状监测和调查,拟建地目前环境空气能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功能区要求;声环境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标准值;而北侧建设河目前水质较差,不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水体要求,根据规划将对建设河进行改造,预计改造后,水质将逐步得到改善。2.1.3总图布置合理性结论本项目的建设内容为高层住宅、裙房商业用房以及公建配套设施,在平面布置时进行了合理功能分区,将泵房、风机房等机械设备设置于地下室,住宅楼下方地下室主要设置储藏室和自行车库,地面一层布置为架空层和商铺,最大限度的减小了地下室设备对地面住宅的影响。项目临路住宅楼布置成与道路垂直或平行,使小区住宅最大限度得到日照,可实现小区住宅日照、通风、景观的“均好性”。将泵房等机械设备房设置于住宅楼间空地下方地下室,可大大减少水泵等机械设备运行时对地面住宅的影响。小区内人行出入口与车行出入口分开,实现人车分流,可保持车路畅通,以减少汽车在小区内的行车时间,从而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因此,本项目总图布置基本合理,充分考虑了项目建设对自身及外环境的影响。2.1.4建设施工期环境影响结论本项目在建设施工期的主要污染因子有:噪声、粉尘、固体废弃物、泥浆污水以及油漆废气等。该时期的环境影响具有阶段性,将随着工程施工的结束而自然消失,只要按规定文明施工,注意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则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1)噪声在建筑施工阶段,所用机械设备的动力噪声对建设地块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项目周界的平均声级一般超过70dBA。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必须遵照《杭州市环境噪声管理条例》、《杭州市区建设施工噪声管理程序》等的规定,在施工前应向有关环保部门申请登记,并服从环保部门管理。建设单位应充分考虑施工期间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施工操作上要加强环保措施,对施工机械应适当选型,打桩采用静压打桩机,减少打桩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对产生高噪声的设备如搅拌机、电锯、加工场等建议在其外加盖简易棚。此外,除特殊需要作业外(经环保部门批准),夜间(22:00~6:00)禁止产生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2)粉尘本项目施工期间的粉尘产生部位较多,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只要承建单位积极做好防尘措施,实施标准化施工,设置滞尘防护网,地面硬化,洒水降尘,以减少扬尘,可将其影响降至最低。(3)废水根据本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近期污水管网设施尚未通往城市污水处理厂,故在项目建设期施工废水必须进行沉淀法泥水分离处理,经沉淀分离后的废水排入纳污水体和睦港,沉淀淤泥回用于建筑填料;建筑工人的生活污水应在建筑工地设置临时性移动厕所,并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4)固体废弃物施工期间需要挖土、运输弃土、运输各种建筑材料(如水泥、砖瓦、木材等),工程完成后,会残留不少废弃建筑材料。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不要随意丢弃倾倒建筑垃圾,规划运输,加强管理,及时清运固体废物,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1.5营运期环境影响结论本项目建设内容为商品住宅、裙房商业用房及配套公建、车库等设施,故建成投入使用后,主要污染因子为:生活污水、汽车尾气、噪声等,其中主要是汽车尾气和噪声。(1)废水本项目的用水包括住宅楼居民、公建内工作人员、裙房商铺内活动人群的生活用水,游泳池换水以及绿化等公共部分用水。本评价通过类比调查,对小区内用水进行了核算。根据估算,项目建成后的污水总量为19.19万t/a,平均573.51t/d。以生活污水为主,主要污染因子及主要污染物浓度分别为:COD300mg/L、BOD5200mg/L、氨氮20mg/L,污染物的产生量为COD57.57t/a、BOD538.38t/a、氨氮3.84t/a。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建议室内排水污、废分流。雨水经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环境影响较小。项目生活污水和其他污水汇合排入市政污水干管,由城市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达标排放,不会给周围环境带来不利影响。(2)废气本项目废气污染源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锅炉废气。①汽车尾气项目汽车尾气主要废气排放口位置见表2-1。表2-1项目废气排放口位置一览表废气种类排放口位置所在楼号数量(个)排放高度(m)地下车库1#楼、4#楼、8#楼各4个78m2#~3#楼各2个97m5#楼6个78m6#~7#楼各2个84m合计26个/项目设计地下停车位837辆,设3个出入口;详见表2-2。表2-2停车位分布情况位置停车位(辆)排放方式地下车库837高空排放表2-3地下车库出入口设置名称位置附近敏感点及距离*1#出入口(敞开式)2#楼西北侧2#楼北侧住宅,9m2#出入口(敞开式)3#楼东北侧3#楼东北侧住宅,9m3#出入口(敞开式)5#楼西北侧5#楼西北侧住宅,11m注:指车库出入口及敞开坡道边界至敏感点边界的最近距离。本项目汽车尾气排放源强参见表2-4,本项目产生的汽车尾气排放量分别为:CO27.524t/a、NO20.667t/a、HC0.378t/a。表2-4汽车尾气排放源强污染源位置污染物CONO2HC地下车库源强(mg/s)3711.51789.88950.807排放速率(kg/h)13.3610.3240.183年排放量(t/a)19.5080.4720.267地下车库出入口出入口源强(mg/s)206.1954.9942.823出入口排放速率(kg/h)0.7420.0180.010出入口年排放量(t/a)2.6720.0650.0373个出入口年合计排放量(t/a)8.0160.1950.111合计年排放量(t/a)27.5240.6670.378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如下:(=1\*romani)最大地面浓度点叠加现状背景及平均值占标率根据估算模式,本项目最大地面浓度点的分布情况以及叠加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后的浓度分布情况见下表。表2-5本项目最大地面浓度分布情况以及叠加背景平均值后的浓度表污染物种类下风向预测浓度(mg/m3)距源的距离(m)占标率(%)背景平均值(mg/m3)叠加后的值(mg/m3)叠加后占标率(%)CO0.0409920.400/0.0400.400NO20.0019920.4170.0640.06527.083HC0.0019920.500/0.0010.500根据计算,地下车库在停车率为满负荷运转时,其项目等效排气筒排放速率分别为CO8.344kg/h、NO2为0.202kg/h、HC为0.114kg/h,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中新污染源二级标准要求(因本项目各排气筒高度不一,按严格50%执行标准)。由表5-9可知,本项目各污染物叠加背景平均值后,CO、NO2、HC的叠加值分别为0.040mg/m3、0.065mg/m3、0.001mg/m3,CO的占标率为0.400%,NO2的占标率为27.083%,HC的占标率为0.500%,CO、NO2、HC最大地面浓度叠加值均达标。(=2\*romanii)环境敏感点叠加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占标率根据估算模式,本项目环境敏感点浓度分布情况以及叠加现状最大值后的浓度分布情况见下表。表2-6环境敏感点浓度以及叠加现状背景值最大值后的浓度分布情况敏感点污染物种类下风向敏感点预测浓度值(mg/m3)占标率(%)背景最大值(mg/m3)叠加背景最大值后的值(mg/m3)叠加后占标率(%)东侧规划住宅CO0.0000.000/0.0000.000NO20.0000.0000.1260.12652.50HC0.0000.000/0.0000.000新洲花苑CO0.0000.000/0.0000.000NO20.0000.0000.1260.12652.50HC0.0000.000/0.0000.000由上表可知,叠加背景浓度最大值后,本项目环境敏感点浓度未超标,占标率也较小,因此,本项目地下车库汽车尾气高空排放在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敏感点处的主要污染物可达标。(=3\*romaniii)地下车库尾气出入口废气影响分析表2-9本项目车库出入口尾气最大地面浓度分布情况以及叠加背景平均值后的浓度表污染物种类下风向预测浓度(mg/m3)距源的距离(m)占标率(%)背景平均值(mg/m3)叠加后的值(mg/m3)叠加后占标率(%)CO2.860528.600/2.86028.600NO20.069528.750.0390.10845.000HC0.039519.500/0.03919.500表2-8车库出入口环境敏感点浓度以及叠加现状背景值最大值后的浓度分布情况敏感点污染物种类下风向敏感点预测浓度叠加值(mg/m3)占标率(%)背景最大值(mg/m3)叠加背景最大值后的值(mg/m3)叠加后占标率(%)1#楼CO2.36723.670/2.36723.6702#楼2.36723.6702.36723.6705#楼2.25422.5402.25422.5401#楼NO20.05723.7500.0820.13957.9172#楼0.05723.7500.13957.9175#楼0.05522.9170.13757.0831#楼HC0.03216.000/0.03216.0002#楼0.03216.0000.03216.0005#楼0.03115.5000.03115.500由预测可知,地下车库出入口汽车尾气各污染物的主要影响范围在近距离处。本项目地下车库出入口汽车尾气各污染物浓度在小区住宅楼处可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因此本项目汽车尾气出入口污染物无组织排放对小区住宅等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可达标。综上,本项目汽车尾气在项目场界和保护目标处均可达标。②锅炉废气项目锅炉采用燃料为天然气,其产生废气通过专用烟道至裙房屋顶排放,排放高度大于8m,锅炉废气可达标排放。(3)固体废物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和办公、商铺垃圾,由于其产生量的不稳定性,具体的产生量较难估算。垃圾成份以食物残余以及塑料、金属、玻璃、纸张等包装废物为主,在分类收集和综合利用的基础上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项目建设时应按环卫部门要求设置垃圾收集间,同时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应先做好区内垃圾的收集,并适当进行分类,再由环卫部门统一及时清运处理,则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影响。(4)噪声本项目噪声主要来自水泵房、风机房、变电所、电梯机房等机械设备噪声,车辆进出的行驶噪声和人群活动噪声,详见表2-9。表2-9噪声源汇总表名称平均声级(dB)位置机械设备噪声水泵80~902#楼与3#楼之间裙房下方地下室风机75~80各住宅楼间下方地下室变配电房60~701#与2#楼、3#与4#楼之间裙房下方地下室各1处、5#北侧空地下方地下室1处、7#楼东侧空地下方地下室1处配电间60~70住宅楼楼下方地下室各1处开关站60~659#楼(4#与8#之间裙房一层中间)锅炉房70~808#楼南侧裙房下方地下室电梯机房75~80各住宅屋顶风冷热泵机组75~8510#楼运动中心屋面车辆行驶噪声地下停车库60~65(以小型车为主)住宅楼之间空地下方地下室地下出库出入口3处详见表4-8(P21)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如下:a)地下车库出入口、开闭所和风冷热泵机组噪声影响分析由类比监测可知,地下车库出入口噪声贡献值在10m远处能达到2类昼间声环境功能标准(因项目车库出入口使用时间集中于早上7:00~9:00、傍晚5:00~7:00这个四个小时内,夜间十点以后车辆进出很少,故以昼间标准评价)。根据预测分析,项目地下车库出入口在项目场界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昼间标准要求。根据类比监测结果,项目地下车库出入口在附近2#楼、3#楼住宅处噪声影响值不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昼间标准要求,需采取噪声治理措施,要求对地下车库出入口采取两侧墙壁拉毛、加盖隔声顶棚、采用低噪声路面等措施,采取以上措施后隔声量可达5dB以上,车库出入口噪声在邻近住宅处可达标。采取相应治理措施后,项目地下车库出入口在项目场界和敏感点处均可达标。根据分析,开闭所在距离20m处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项目开闭所虽与最近东边界距离13m,但开闭所位于裙房一层内,与边界之间有裙房墙壁相隔,经过墙壁隔声后,其噪声影响在厂界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项目开闭所位与4#和8#楼之间距离分别为40m和21m,且开闭所与住宅楼之间有多个商铺相隔,项目开闭所噪声在邻近住宅楼处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根据类比分析,运动会所屋面风冷热泵机组在项目东场界噪声影响值为60.3dB,不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风冷热泵机组在邻近7#楼和8#楼的噪声影响值分别为55.8dB和56.2dB,不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因此,需对运动会所屋面风冷热泵机组采取噪声治理措施,建议在风冷热泵机组周边设置隔声挡板,要求隔声挡板隔声量大于15dB,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运动会所屋面风冷热泵机组在场界和邻近敏感点处的噪声影响值均可达标b)地下室设备噪声影响分析项目地下室二层的风机、变配电放、水泵房等高噪声设备,由于建筑的隔声作用和距离衰减,地下室设备噪声在项目场界和各保护目标处可达标。(5)生态补偿功能评价本项目建成后,项目的绿地将按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有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要求新建居住小区的绿地要求建设。绿化具有吸碳增氧效应,还具有光能、降温增湿和净化环境等生态效应。因此,建议建设单位合理选择绿化类型,将该区块造成的生态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在满足生态补偿需要的同时,美化环境,降低污染。在绿化工程中要实行“常(绿)与落(针)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结合,灌(木)与草(坪)相结合”,把生活小区建成水清、地绿、花香的优良生态生活小区。12.1.6公众参与结论根据《杭州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公众调查实施意见》,在建设单位的协作下,本环评采用公众调查表和公告调查两种形式,组织实施了本项目的公众调查工作。1、公众调查表①个人公众调查总结调查对象主要为地块内周边村民。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50份,回收50份,调查表反馈的信息如下:(1)60%以上的被调查者对项目拟建地的声环境、空气环境、水环境、环境卫生和环境景观等指标现状持基本认可的态度。(2)38%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对其生活的影响较大;54%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施工造成影响较大,但可以克服;8%被调查者认为项目施工对其不造成影响。(3)82%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建设期;18%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在完成后。(4)在调查中,78%的被调查者对本项目的建设持积极的支持态度,22%的人表示无所谓。②单位公众调查总结(1)被调查单位对项目拟建地的声环境、空气环境和水环境等指标现状持基本认可的态度。(2)被调查单位认为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的环境负效应较大,但可以克服。(3)被调查单位认为项目建设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建设期。(4)95%被调查单位对本项目的建设持积极的支持态度,5%的被调查单位对本项目建设持无所谓态度。2、环评公告环评公示地点为拟建地块所在滨江区区政府公告栏,公示的内容包括:项目基本情况、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主要环境影响、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等(具体见附件6)。第一次公示时间为2010年2月1日~2月12日,第二次环保公示时间为2010年2月22日~3月5日,共20个工作日。公示结束后,由公告栏所属单位九堡镇政府出具了相关证明,参见附件。公示期间,没有公众前来咨询项目的有关情况和提出环境保护的意见。建议建设单位在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切实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使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2.2主要采取防治措施和建议2.2.1项目主要环保措施表2-10污染防治措施清单阶段污染因子污染防范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建设期噪声根据《杭州市环境噪声管理条例》、《杭州市区建设施工噪声管理程序》等规定,做好施工噪声防治:①考虑周围环境敏感点情况,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②合理布局施工现场,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高噪声设备,以避免局部声级过高。③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具和先进的工艺,基础打桩应采静压桩,不得使用冲击式打桩机,建设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向当地环保部门申请登记。除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特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外,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有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并且必须公告附近居民。④减少施工交通噪声,施工期间运输车辆均为大型重车,应尽量减少夜间运输量,限制大型载重车的车速。施工期内对运输车辆定期维修、养护,减少或杜绝鸣笛。达到《建筑施工场界限值》(GB12523-90)标准规定扬尘根据《杭州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规定做好施工场地粉尘污染防治。符合《杭州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废水施工废水必须进行沉淀法泥水分离处理,经沉淀分离后的废水排入纳污水体,沉淀淤泥回用于建筑填料;建筑工人的生活污水应在建筑工地设置临时性移动厕所,并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固废建筑垃圾按《杭州市建设工程渣土管理办法》、《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置。符合《杭州市建设工程渣土管理办法》、《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营运期废水①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室内排水污、废分流。②雨水经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和其他污水汇合,达标(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除氨氮执行CJ3082-1999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