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潜1归去来兮辞陶潜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令遣郡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作者档案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欧阳修:“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东坡题跋》卷一引)

解释文题

《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写诗人辞官归隐,“于官曰归去,于家曰归来,故曰归去来”(毛庆蕃评《古文学余》)现今一般说法认为“来”是助词,兮,语气词。归去来兮,类似现代汉语“归去吧”“归去啊”之类。辞

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它有如下的体裁特点:

1、两句为一组,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

2、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3、句式散文化,一般押韵。《归去来兮辞》序文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我家境贫困,耕田植桑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亲戚朋友经常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把爱惜人才作为美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我的叔父因为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到远地服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为什么呢?(因为我)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冻之事虽然是急迫,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苦。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我曾经做过官,(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驱使自己;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于是烦恼感慨,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思考:小序中讲到了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有哪几点?你觉得哪一点是最根本的?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3、“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4、“程氏妹丧于武昌”。第一段思考:陶渊明辞官的原因?从辞官原因中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自责自悔自悟自慰思考:抵家时的欣喜悠闲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第二段

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又从何看出?“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对简陋的居处表示满意,“松菊”喻高洁志趣有淡泊明志之意★从第二段中找出表现作者高尚情操的语句,仔细加以品味。(1)三径就荒,松菊犹存。(4)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孤松”示孤高坚贞之志,托物言志。(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出则无心归则有意,正是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写照。思考: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1)家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2)田野劳作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3)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第三段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第四段承上而问委心任去留遑遑欲何之自我解答不求富贵,不求成仙良辰、执杖耕耘、舒啸、临清赋诗卒章显志乐天安命反正有人认为: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请谈谈你的看法。拓展探究1.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苍生”的抱负和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抱负的机会。

2.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有心做官,但又厌倦官场世俗条框的束缚,所以总处在“出仕与归隐”的情状之中,时官时隐,做官时间总计不过四五年。这种矛盾的情状一直贯穿一生。所以我们不能简单肤浅地打上消极二字。陶渊明的思想确实消极了一些,我们不宜提倡。但我们应该深入一层地理解。官场的庸俗,平民生活的质朴自由,使作者看到在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这种率真愤激不同于那种高谈玄理,自命清高的假隐士。文中的典故: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本句的意思是,认识到过去的错误虽不可挽救,而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谏,止,此处解释为挽救。语出《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2、乃瞻衡宇:衡,通横,衡宇,横门,隐士居住的用横木为门的简陋居室。《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意思是贤者安于贫贱。古代的人们常用“衡门”、“衡宇”指贫贱者的居处。3、三径就荒:萧统《文选》李善注引《三辅决录》说:汉蒋诩隐居时,在房前的竹子下开了三条小路,只和求仲、羊仲两人来往,后人就以三径作为隐者居所之称。4、审容膝之易安:意思是明白狭小的地方也易安身。容膝,仅足容膝的居室,形容住处的狭小。《韩诗外传》:“今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5、复驾言兮焉求:驾言,指处游,《诗经》:“驾言出游”。驾,驾车。言,语气助词,无实义。“虽託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表现淡远潇洒的文风。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课堂小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艺术鉴赏1.感情真挚,语言朴素,音节谐美,犹如天籁,呈现出一种天然真色之美。作者直抒胸臆,不假涂饰,自然真纯可亲。“《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之痕。”(李格非语)“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语)

2.丰富而又富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