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文言文提升精xuan精练(最xin模考试题选bian附答案及翻译)_第1页
2025届高考文言文提升精xuan精练(最xin模考试题选bian附答案及翻译)_第2页
2025届高考文言文提升精xuan精练(最xin模考试题选bian附答案及翻译)_第3页
2025届高考文言文提升精xuan精练(最xin模考试题选bian附答案及翻译)_第4页
2025届高考文言文提升精xuan精练(最xin模考试题选bian附答案及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考文言文提升精选精练(最新模考试题选编附答案及翻译)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武德九年冬,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以其众二十万,至渭水便桥之北,遣酋帅执矢思力入朝为觇,自张声势云:“二可汗总兵百万,今已至矣。”乃请返命。太宗谓曰:“我与突厥面自和亲,汝则背之,我无所愧。何辄将兵入我畿县,自夸强盛?我当先戮尔矣!”思力惧而请命。萧瑀、封德彝请礼而遣之。太宗曰:“不然。今若放还,必谓我惧。”乃遣囚之。太宗曰:“颉利闻我国家新有内难,又闻朕初即位,所以率其兵众,直至于此,谓我不敢拒之。朕若闭门自守虏必纵兵大掠强弱之势在今一策。朕将独出,以示轻之,且耀军容,使知必战;事出不意,乖其本图。制服匈奴,在兹举矣。”遂单马而进,隔津与语,颉利莫能测。俄而六军继至,颉利见军容大盛,又知思力就拘,由是大惧,请盟而退。(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征伐》)材料二:夫兵甲者,国家凶器也。土地虽广,好战则人凋;中国虽安,忘战则民殆。凋非保全之术,殆非拟寇之方,战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是以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也?越习其威,徐忘其务也。孔子曰:“以不教人战,是谓弃之。”故知弧矢之威,以利天下,此用兵之职也。(节选自唐太宗《帝范》)材料三:汉武帝之告匈奴曰:“南越王头已悬阙下,单于能战,可来。”而匈奴远遁。故曰:“不战而屈人之兵。”非不战也,战功成于彼,而威自伸于此也。中国之自寻兵也,则夷狄必乘之以讧。汉、唐之始,汉夷秦、项而冒顿益骄,唐平僭伪而突厥方骋。何也?斗不出于其穴,知其力之已疲也。夫夷狄强弱之情势虽辽绝而不相知,抑以其意揣而类推之。谓驰突无制之勇如风飘雨骤而不可御者,彼犹我也。中国能以其长,破其阻,歼其众,得其君长,郡县其部落,则我亦犹彼,而彼何弗惴惴焉?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心。”非夺之于方战之谓也,夺之于未战之前。不战而屈,即战而已先馁,其衄败可八九得矣。(节选自王夫之《宋论》)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朕若闭门A自守B虏C必纵兵D大掠E强弱F之势G在今H一策。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津,渡口,与《桃花源记》“后遂无问津者”的“津”意思相同。B.就,被、受,与《劝学》“金就砺则利”的“就”意思不同。C.务,要务、事务,与《过秦论》“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的“务”意思不同。D.郡县,使……成为郡县,与《赤壁赋》“侣鱼虾而友麋鹿”的“侣”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位可汗率领大军直逼京城,他们派遣的酋长执矢思力在入朝觐见时,通过虚张声势来给太宗施压,借机窥探朝廷的虚实。B.对突厥的使者,太宗敢于斥责、囚禁,而萧瑀、封德彝却劝说太宗要好好招待再遣送回去,表明两人对突厥有所畏惧。C.唐太宗能够以史为鉴,由越国培养军威而成就霸业、徐偃放弃军备终走向灭亡的史实,认识到“弧矢之威”的重要性。D.王夫之认为,夷狄和我方一样,会避免直接面对那些难以抵御的攻势;我方也可以与夷狄一样,凭借强大的武力来征服敌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故知弧矢之威,以利天下,此用兵之职也。(2)非夺之于方战之谓也,夺之于未战之前。14.唐太宗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得益于其头脑清醒、举措得当。请结合材料分析。(5分)参考答案及翻译10.BEG(原句:朕若闭门自守,虏必纵兵大掠。强弱之势,在今一策。)11.D(侣,以……为伴侣,意动用法)12.B(不能由太宗故意囚禁使者以避免示弱,就反向推出萧瑀、封德彝建议“礼而遣之”是出于畏惧。因为不斩来使是外交惯例,萧瑀、封德彝反对太宗杀使者,是为了维护这种“礼”,也是为了维护大唐的形象。)13.(1)由此可知,弓箭(或:武器,战争)的威力,是用来造福天下百姓的,这就是用兵的真正要领。(“弧矢”“利”2分,大意2分,共4分。)(2)这并不是指在战斗中压倒对方的气势,而是指在战斗之前就先从气势上压倒对方。(“方”“于”2分,大意2分,共4分。)14.参考答案:(1)平时积极开展军事训练,不断地壮大军威。(2)故意囚禁对方的使者,决不流露畏惧之意。(3)单枪匹马与敌人对峙,表现对敌人的轻蔑之心。(4)展示强大军容,打乱敌人计划,保持威压之势。(要答出举措及其意图。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武德九年冬天,突厥的两位可汗——颉利和突利,率领着二十万大军抵达了渭水便桥的北面。他们派遣了酋长执矢思力进入朝廷进行侦察,执矢思力故意夸大其词地声称:“两位可汗统率着百万大军,现在已经到达这里了。”随后,执矢思力请求返回并报告情况。唐太宗对他说:“我曾与突厥可汗当面订立和约结为亲家,但你们却背信弃义,我对此并无愧疚。你们为何擅自率领军队侵入我的京城地区,还自夸强大?我应当先杀掉你以示惩罚!”执矢思力听后感到恐惧,请求饶命。萧瑀、封德彝则建议太宗以礼相待后将其遣送回去。但唐太宗说:“不能这样。如果现在放他回去,他们肯定会认为我们害怕。”于是下令将他囚禁起来。唐太宗接着分析道:“颉利听说我们国家最近发生了内乱,又听说我刚即位,所以率领军队来到这里,认为我不敢抵抗。如果我关闭城门坚守不出,敌人肯定会放纵士兵大肆掠夺。当前形势的强弱,关键在于我们的应对策略。我将亲自出城,以此表示对他们的轻视,同时展示我们的军威,让他们知道我们一定会战斗;出乎他们的意料,打乱他们的原计划。制服匈奴,就在此一举了。”于是,唐太宗独自骑马前进,隔着渭水与颉利对话,颉利无法揣测唐太宗的意图。不久之后,唐朝的六路大军相继赶到。颉利看到唐军阵容强大,又得知执矢思力已被囚禁,因此感到非常害怕,于是请求订立盟约后撤退。材料二:兵器甲胄,是国家的凶器。国家虽然领土广阔,但如果喜好战争,就会导致百姓疲惫不堪;中原地区虽然安宁,但如果忘记战备,民众就会陷入懈怠之中。使百姓疲惫并不是保国安民的方法,让民众懈怠也不是应对外敌的策略。战争这种手段不能彻底废除,也不能频繁使用。因此,在农闲之时要组织军事演习,以训练军队的礼仪和威严;每隔三年要整顿军队,以明确军队的等级和编制。正因如此,越王勾践能够激励将士,最终成就了霸业;而徐偃王却放弃了武备,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越国注重培养军威,而徐国却忘记军备这个根本。孔子说:“让没有受过训练的人去作战,这是抛弃他们,让他们去送死。”由此可知,弓箭(武器)的威力,是用来造福天下百姓的,这就是用兵的真正要领。[注]勾践轼蛙:相传,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打仗,将士斗志不足,恰好勾践的战车下有一只青蛙蹲坐在雨里,怒目而视,威风凛凛。于是勾践命令停车,行“轼礼”,向这只怒蛙表示敬意。身旁的人迷惑不解,勾践解释道:“我盼望军队士气高涨已经很久了,但至今还没有人令我满意。青蛙不过是一种无知的动物,见到敌人却能鼓腹而怒,所以我要向它致敬。”将士因此感奋不已,从此莫不拼死报国。后因以“越王轼蛙”为激励士卒锐气之典。材料三:汉武帝对匈奴宣告说:“南越王的头颅已经悬挂在宫阙之下,单于如果能战,就尽管来。”而匈奴听后却远远逃遁。所以说:“不战而使敌人屈服。”不是不进行战斗,而是战功在那里完成,威势自然从此处显露。中原王朝如果自己挑起战争,那么夷狄必定会趁机作乱。汉朝、唐朝的开国之初,汉朝与秦、项争斗时,匈奴冒顿单于更加骄横;唐朝平定伪政权时,突厥正肆意驰骋。为什么呢?因为夷狄看到中原内部争斗不休,就知道中原的力量已经疲弱。至于那些夷狄国家的强弱情势,虽因相隔遥远而无法了解,但也可以用心揣摩而进行类推。认为奔驰突进、无法控制的勇猛,如同风飘雨骤般无法抵御,他们和我方是一样的。如果中原王朝能发挥长处,突破他们的阻碍,歼灭他们的军队,俘获他们的首领,将他们的部落设为郡县,我方也像他们一样,他们又怎能不感到恐惧不安呢?兵书上说:“用兵时要必须抢先在声势上压倒对方。”这并不是指在战斗的过程中要从气势上压倒对方,而是在战斗之前就要先压倒对方。这样就使得敌人未开战就屈服,等到战斗开始已经先失去了勇气,那么他们战败的可能性就有八九成了。山东省济南市2025年高三上期末语文试题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个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材料一: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子曰:“无也。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也,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则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赏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节选自《孔子家语·在厄》,有删改)材料二:故君子曰:财贿不多,衣食不赡,声色不妙,威势不行,非君子之忧也。行善不多,申道不明,节志不立,德义不彰,君子耻焉。是以贤人智士之于子孙也,厉之以志,弗厉以诈;劝之以正,弗劝以邪;示之以俭,弗示以奢;贻之以言,弗贻以财。是故董仲舒终身不问家事,而疏广不遗赐金。子孙若贤,不待多富;若其不贤,则多以征怨。故曰:无德而贿丰,祸之胎也昔曹羁有言:“守天之聚,必施其德义。德义弗施,聚必有阙。”今或家赈而贷乏,遗赈贫穷,恤矜疾苦,则必可久居富矣。易曰:“天道亏盈以冲谦。”故以仁义费于彼者,天赏之于此;以邪取于前者,衰之于后。(节选自《潜夫论·遏利》,有删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子贡以A所赍货B窃犯围C而出D告籴于E野人F得米G一石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乐,以……为快乐,与《归去来兮辞》“乐琴书以消忧”的“乐”用法相同。B.穷,困窘、困顿,与《屈原列传》“人穷则反本”的“穷”意思不相同,C.“吾之信回”与《过秦论》“非抗于九国之师也”的“之”用法不相同D.矜,怜悯、同情,与《老子四章》“自矜者不长”的“矜”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终生都是快乐的。他们修养品德,即便是未成功之时也不会感到忧愁。但小人则患得患失,没有一天是快乐的。B.颜回的仁德虽然深得孔子信任,但是依旧会受到他人的质疑,子贡把颜回吃饭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觉得其中必定有原因。C.贤德之人教导子孙重在修身,而不是把财物赠给他们。所以董仲舒一生不过问家事,而疏广把自己的金钱都送给了其他人。D.材料二引用曹羁之言,阐明了施行道德仁义的重要性。如果有人家里富有而能救济贫困,那么必定可以长久地处于富有之中。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4分)(2)子孙若贤,不待多富;若其不贤,则多以征怨。(4分)14.请结合材料概括君子需要修养哪些品行。(3分)参考答案及翻译(一)10.B、D、F11.B12.C13.(1)刚才有灰土掉落入饭中,如果放在饭中,就不干净;假如扔掉,就很可惜。评分标准:向,先前、刚才,1分;堕,掉落,1分;置,放、留,1分;句意1分。(2)子孙如果贤能的话,就不会依靠祖上丰厚的财富;子孙如果不贤能,再多的财富也只会招致祸乱怨恨。评分标准:若,如果,1分;待,依靠、凭借,1分;征,招致,1分;句意1分。14.不患得失;穷不改节;彰明德义;俭以养德。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3分;答出三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子路问孔子:“君子也有忧愁的时候吗?”孔子说:“没有。君子修养品德,在没成功之时,为他的想法而快乐;修养成功之后,又为他的成功而快乐。因此终身都是快乐的,没有一天是忧愁的。小人则不是这样,在他没有得到的时候,发愁得不到;得到以后,又恐怕会失去。所以终身都是忧愁的,没有一天是快乐的。”孔子受困于陈、蔡之地,跟随的人七天吃不上饭。子贡带着随身的物品,偷偷跑出包围,请求村民让他换些米,得到一石米。颜回、仲由在一间破屋下煮饭,有块熏黑的灰土掉到饭中,颜回把弄脏的饭取出来吃了。子贡在井边望见了,很不高兴,以为颜回在偷吃。他进屋问孔子:“仁人廉士在困穷时也会改变节操吗?”孔子说:“改变节操还称得上仁人廉士吗?”子贡问:“像颜回这样的人,他不会改变节操吧?”孔子说:“是的。”子贡把颜回吃饭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仁德之人已经很久了,虽然你这样说,我还是不怀疑,他那样做或许一定有原因吧。你待在这里,我去问问他。”孔子把颜回叫进来说:“前几天我梦见了祖先,这难道是祖先在启发我们保佑我们吗?你做好饭赶快端上来,我要进献给祖先。”颜回说:“刚才有灰土掉落入饭中,如果留在饭中,就不干净;假如扔掉,又很可惜。我就把它吃了,这饭不能用来祭祖了。”孔子说:“这样的话,我也会吃掉。”颜回出去后,孔子看着弟子们说:“我相信颜回,不是在今天啊!”弟子们由此叹服颜回。材料二:所以君子说,财富不多,衣食不丰,音乐美色不够美妙,威严权势无法实行,不是君子所忧虑的;做的善事不多,道义不能申明,节操和志向无法立身,道德仁义无法彰显,这些才是君子的耻辱。所以圣贤智士的人对于子孙,用高远的志向勉励他们,而不是教他们欺诈;用端正的品行劝导他们,而不是用邪门歪道诱导他们;用勤俭来示范他们,而不是用奢侈来教导他们;把金玉良言赠给他们,而不是把财物赠给他们。所以,董仲舒一生不过问家事,而疏广也不留下皇帝赏赐的金钱‌‌。子孙如果贤能的话,就不会依靠祖上丰厚的财富;子孙如果不贤能,再多的财富也只会招致祸乱怨恨。所以说:没有德行却财物丰足,这是祸患的根源。从前曹羁说过:“守住上天赐予的财富,就一定要施行道德仁义。不施行道德仁义,财富一定会有所损失。”如若有人家里富有而能借贷给贫乏的人,送(东西)救济贫困的人,体恤怜悯困苦的人,那么一定可以长久地处于富有之中。《周易》中讲:“天道的规律就是减损盈满的,增补亏损的。”所以因为道义在彼处亏损的人,上天就会在此处补偿他;先前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的,其后必会有灾祸。山东省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第四次诊断试题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节选自郭嘉《十胜十败论》)材料二:方今天下一统,九州晏如。顾西尚有违命之蜀,东有不臣之吴,使边境未得税甲、谋士未得高枕者。诚欲混同宇内,以致太和也。故启灭有扈而夏功昭,成克商、奄而周德著。今陛下以圣明统世,将欲卒文武之功,继成康之隆,简贤授能,以方叔、召虎之臣,镇卫四境,为国爪牙者,可谓当矣。然而高鸟未挂于轻缴,渊鱼未悬于钩饵者,恐钓射之术或未尽也。昔耿弇不俟光武,亟击张步,言不以贼遗于君父也。故车右伏剑于鸣毂雍门刎首于齐境若此二子岂恶生而尚死哉?诚忿其慢主而陵君也。夫君之宠臣,欲以除患兴利;臣之事君,必以杀身静乱,以功报主也。昔贾谊弱冠,求试属国,请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终军以妙年使越,欲得长缨占其王,羁致北阙。此二臣者,岂好为夸主而曜世俗哉!志或郁结,欲逞其才力,输能于明君也。昔汉武为霍去病治第,辞曰:“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臣昔从先武皇帝,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伏见所以行军用兵之势,可谓神妙矣。故兵者不可预言,临难而制变者也。窃不自量,志在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曹植《求自试表》出自《昭明文选》卷三七)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故车右A伏剑于鸣毂B雍门刎首C于齐境D若此E二子E岂恶生而尚死哉?11.下列对材料中的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外易简而内机明”与《赤壁赋》“侣鱼虾而友麋鹿”的“而”用法相同。B.“为国爪牙者”与《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爪牙”含义不同。C.忿,对……感到愤怒,与《谏逐客书》“遂散六国之从”的“散”用法相同。D.“南极赤岸”与《阿房宫赋》“尽态极妍”的“极”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郭嘉通过对袁曹双方实力优劣的十项对比,最后从战略高度全面而深刻的分析指出:袁绍虽貌似强大,但曹操却能以弱胜强。B.郭嘉认为曹操具有“策得辄行,应变无穷”之谋略,这与材料二中,曹植评价其父用兵“可谓神妙矣”的观点一致。C.曹植在文中援引了许多忠良之士报国报主的历史典故,反复表示自己愿为君王分忧以“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D.曹植在文章分析了“边境未得税甲、谋士未得高枕”的国势,而自己居外而享厚,所以寝不安席,食不遑味,亦有不受重用而感慨悲愤之情。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2)昔贾谊弱冠,求试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