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23专题三现代文阅读第07讲叙述顺序及叙述视角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课标要求►考查形式►命题趋势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考点一叙述顺序考点二叙述视角04题型精研·考向洞悉►考向01叙述顺序►考向02叙述视角一、课标要求1.要求学生能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于记叙文,学生需要辨别并理解顺叙、倒叙、插叙等叙述顺序,明确不同叙述顺序在文中的作用,如顺叙使文章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倒叙可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制造悬念,引发读者兴趣;插叙能补充衬托文章的中心内容,丰富情节,深化主题等。2.要求学生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不同的叙述视角会影响读者对作品中人物和事件的理解与感受,比如第一人称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实、自然、亲切,让读者更易代入主人公的视角去感受和理解情节;第三人称叙述则不受时空限制,能更全面地展现事件和人物。学生需要能够识别并理解文中所采用的叙述视角及其作用,进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象征、对比、铺垫、伏笔等,以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和深度,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等。.二、考查形式及命题趋势考查题型内容要点命题趋势直接考查判断记叙顺序:直接提问本文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分析叙述视角:指出文章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第二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或特殊视角如儿童视角、成年视角等,并分析其作用。1.更注重整体理解2.与其他考点融合3.个性化与开放性增强4.选材的多样性和时代性综合考查结合段落作用考: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分析某一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结合写作手法考:在考查文章的写作特色时,涉及对叙述顺序和叙述视角的分析考点一叙述顺序一、考题形式1.文章从记叙顺序看,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2.文章的记叙顺序是怎样的?其作用是什么?3.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记叙方法?其在表达上有何作用?4.试分析文章第×节作用。二、记叙文顺序判定方法1.顺叙:从抓关键词,顺叙一般从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程序的推进进行判定。例如:《散步》。2.倒叙:①开头一般先写结果,或是由眼前事物展开的回忆。②开始叙述时,一般会有一两个句子来提示。③追述部分仍然按照时间或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例如《背影》。3.插叙:它一定不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是结尾,一般是对上面两种叙述方式的一个补充说明。以过渡句为特征,又以过渡句回到之前的叙述方法。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4.补叙: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三、格式模板1.顺序顺序是即按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时间的顺序来顺行叙述,由于顺序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写的,节外生技的情况极少,因而理解起来难度不大。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是指将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来叙述。倒序的作用:内容集中,对比鲜明,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感染力,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3.插叙是指在叙述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中断了原来的叙述而插进另一段叙述。这段插入的叙述结束后,仍回到原来的事件上去,继续原来事件的叙述。插叙是对文章内容的必要补充。插叙作用: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更充实、周密,中心鲜明。四、课文举例1.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采用的是顺叙。2.《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采用倒叙:开头写道:“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下面是回忆与先生交往的几件小事。3.鲁迅的《故乡》一文中,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的回忆。这是插叙。插叙与补叙的根本区别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补叙的技巧是在前面的叙述中,有意地省略某些情节或细节,故意设置出人意料的疑团,待到最后,再用补叙道破。雨夜灯光①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②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③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④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梁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⑤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⑥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⑦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⑧“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岁。”父亲答。⑨“我送送你们吧!”⑩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⑪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⑫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⑬“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边走边说。⑭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⑮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⑯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选自《轻悦读丛书》,有删改)在全文中,第⑫段内容采用的是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答案】这里运用了插叙的写法,内容上交代打马灯男人雨夜的不幸遭遇,为下文写大马灯男人雨夜护送路人做铺垫。【解析】这篇文章通过描写一个雨夜中父亲与儿子赶集回家的经历,生动展现了父爱与陌生人之间的善意。文章开篇就营造出紧张的氛围,而随后的雨夜则充满了挑战。陌生人打着马灯给予光亮和帮助,把温暖注入黑暗的旅途,句段中反复提到的马灯象征着希望与指引。结尾的回忆则将这种陌生人的温暖和善良的影响深深刻在孩子的心中,令人久久难忘。文章在对细节与情感的细腻描绘中,凸显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本题考查记叙顺序的分析。根据第⑥段到第⑩段的内容可知,讲述了打马灯的男人陪送“我”和父亲的事情,根据第⑬到第⑮段的内容可知,讲述了打马灯男人把“我”和父亲送出山林的事情。而第⑫段内容讲述了他的儿子雨夜遭遇不幸导致摔坏了头的事情。由此看出⑫段没有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进行描写,而是插进打马灯的男人送我们出山林的内容之中,很明显采用了插叙的写法,这段插叙不仅交代出了打马灯的男人的儿子在雨夜摔坏了脑袋的不幸遭遇。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也为下文他帮助作者父子的行为作了铺垫,增强了情节的合理性和感染力。考点二叙述视角一、提问形式1.判断叙述视角并分析作用:如“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视角?有什么好处?”“文章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对比不同叙述视角的效果:“如果本文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与现在的第一人称叙述相比,效果会有什么不同?”3.分析叙述视角转换的作用:“文中从第一人称视角转换为第三人称视角,有什么好处?”或“如何理解文章中视角转换这一写法?”二、作用分析1.第一人称视角(限知视角,叙述者=人物):增加代入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叙述更有悬念;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距离,便于抒发感情和详细描写心理。2.第二人称视角:直接对话,真切自然,便于抒情;若对象为物,则具有拟人效果。3.第三人称视角(全知视角,叙述者>人物):以旁观者身份讲述故事,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叙述相对自由,可以在不同人物、事件中自由切换;让读者能够了解到所有的真相。4.特殊视角:儿童视角:情节更显真实,纯真感人,体现童真童趣,通过表现事件对孩童的影响,深化主旨,还可以用儿童的天真无邪来对比成人世界的复杂和世俗,凸显主题。成年视角:从现在的角度看待过去发生的事件,能够审视、反思、批判往事,揭示主题,体现出作者对过去经历的重新认识和思考,给读者以启示。三、答题模板1.第一人称视角:本文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通过“我”的……(具体经历、感受等),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增加了读者的代入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我”便于抒发……(具体情感),详细描写……(具体心理活动),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2.第二人称视角:文章运用第二人称视角,直接与读者对话,显得真切自然,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具体情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参与到故事之中。若对象为物,则具有拟人效果,使……(具体对象)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增强了读者对……(对象特点或情感)的感受。3.第三人称视角:本文采用第三人称视角叙述,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叙述相对自由。作者可以在不同人物、事件中自由切换,全面地展现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或人物的多方面情况),让读者能够了解到所有的真相,从而更客观地理解故事的主旨和人物形象。4.特殊视角:本文采用……(具体特殊视角,如儿童视角),使得情节更显真实,纯真感人,体现了童真童趣。通过儿童的眼光和感受来展现故事,更能表现出……(具体主题或情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同时,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形成对比,更凸显了……(主题或人物形象等)。四、课文举例1.第一人称视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的“我”是主人公,通过“我”的回忆和经历,描绘出百草园的多彩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使读者仿佛跟随“我”一同经历了那段美好的童年时光,感受到了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严肃,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2.第二人称视角:《黄河颂》,诗歌中运用第二人称“你”,直接称呼黄河,如“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啊,黄河!你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等,使作者与黄河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加直接、强烈,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也让读者更容易被这种情感所感染。3.第三人称视角:《孔乙己》,作者通过第三人称视角,全面地展示了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种种遭遇以及周围人的态度,包括孔乙己的穿着、言行、神态,以及掌柜、短衣帮、小伙计等不同人物对他的反应,使读者能够从多个角度了解孔乙己这个人物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更客观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科举制度的毒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童年的冬天①寒冬鼓着腮呜呜讲了一夜的童话,清晨,再用它干枯的手指敲打我童年的窗棂,我从四十多年前故乡的被窝探出头,童年的冬天就这样开始了。②玻璃上的白霜刚变薄,咣当一声,冷风裹着一群小伙伴围过来:走哇,吃冰溜、打仗去。村东的大池塘是我们夏天的游泳池,冬天的滑冰场。滑累了就去砸冰,把扎嘴的大冰块含成滑溜溜的小冰溜。耳朵是红的,脸蛋是红的,冰溜含在嘴里,嘴唇也是红的,喊着闹着跑向空旷的田野,打仗去。拣来柴火点上,边烤火边分伙,分好伙讲好打仗规则,各伙自己商量防守、抢夺策略,喊着各自的口号,把手里的冰溜子扔进柴火堆,顿时浓烟滚滚。冲啊,我们像乡间撒欢的小狗儿。③太阳当头,地似乎软了,我们的肚皮也瘪了,于是说好回家吃午饭,吃完再玩。可还是等不得,纷纷拿着大饼子到军烈属范六爷家会齐,帮他压水烧火,听他讲打仗的故事。坐在热炕头,手里的大饼子吃了一半,眼睛盯紧了绘声绘色的范六爷,不觉中屋子暗了。④)隐约地像有根丝牵着我飞快地往家跑,到爸爸下菜窖的时候了。蹲在菜窖口,心思顺着小木梯下到了里面。挖菜窖时,我们在旁闹着欢呼,看得仔细:四方的深坑,搭上木头,铺上油毡纸再铺上苞米秸,压上土,远看只略凸起,近看有进出口。踩着梯子下去,迎面扑来潮湿的土腥气,一堆白菜亮着,再看一会儿,还看见了土豆、萝卜。⑤晚饭后,跟着母亲去串门,那家里早满了人,街坊四邻的姨婶们和她们的孩子都在,说说笑笑的。灶膛里的火闪着红星,锅里的苞米噼噼啪啪,这家的姑娘忙得粗黑的大辫子甩来甩去。捉迷藏正当关键,大人们喊我们吃炒苞米,蹑手蹑脚回到母亲身旁,那个躲起来的孩子一会儿噘着嘴自己出来了。又香又脆又甜的炒苞米天天吃不够,趴在炕上,耳旁大人们的唠嗑断断续续,心里想着母亲晚饭时说过的话,今年过年老舅还来,到时又可以跟着他拿手电照麻雀了。⑥脑子里还是昨晚串门的情景,张开眼,已在自家躺着。外面下雪了,哇,好大的雪呀。堆雪人去呀。穿了衣服往外跑,迎面撞上进来的姥姥,姥姥眉开眼笑的,说老张家媳妇生了胖娃娃,让我们不要吵吵嚷嚷的。于是我们悄悄堆雪人,家家门口的雪人与屋檐下挂着的串串红辣椒、黄澄澄的玉米相互映衬,像幅年画。⑦姥姥去帮别人家包黏豆包了,我招呼来小伙伴,给他们炒黄豆。半熟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抢着吃,也不怕烫,嚷嚷着黄豆香。吃完,张家孩子带我去看她家刚出生的小妹。小娃娃白白嫩嫩的,黑亮亮的眼珠看着我,像对我笑,又像在和我说话,太可爱了。我说要抱回家看,张家老太太哈哈笑,去吧,回家取小被子,抱走吧。我一溜烟跑回家,翻找小棉被,姥姥问了原委,也哈哈笑地说,人家那是说笑的,明年让你妈给你生个妹妹,你天天抱着。⑧一年后的冬天,我起得很早,天没亮就到学校操场做操,然后开始早读,大声地读着新学的课文,口中哈出的热气在冷空中凝成一缕缕白雾,描绘着对未来的渴望。⑨童年的冬天,滋养我的身体和心灵,是我人生旅程中温暖与爱的被窝,令我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日子。问题:作者在文中主要采用第几人称来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案】作者在文中主要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写。好处: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叙事亲切自然,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解析】66.本题考查人称的作用。作者在文中主要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写。这种写法带来了几个明显的好处:(1)增强真实性: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读者可以更加直接地感受到作者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这种叙述方式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和真实感。(2)叙事亲切自然: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使得文章更加亲切自然,读者仿佛能够跟随作者的视角,一同体验那些童年的冬天,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更加吸引人。(3)便于表达思想感情:通过“我”的叙述,作者能够更加方便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和内心世界,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深度。因此,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写这篇文章,不仅使得文章更具真实性和亲切感,还使得作者能够更加方便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感人。题型一叙述顺序阅读《老舍的父子情》,完成下面小题。老舍的父子情舒乙①父爱如山,多年以后回忆起来,仍然令我泪流。②我的父亲,既不是典型意义上的慈父,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见而生畏的人。他是个新旧时代交替之际的人,所以他比较复杂,当然也是个复杂的父亲。③我的第一个记忆是一岁多有的。那是在青岛,门外来了个老道,对我父亲说,14号那天,往小胖子(我当时比较胖)左手腕上系一圈红线就可以消灾,我当时吓得哇哇大哭,父亲却听从了老道的安排。他说:“二看小胖子手腕的红线,我觉得比写二本伟大的作品还骄傲。”④父亲在后来写的幽默小文中,多次提到他的一女一儿“均狡猾可喜”:他常常要当马当牛,在地上爬来爬去,还要学牛叫,小胖子常常下令让他“开步走”,可是永远不喊“立正”,走起来没完。无数个刚想起来的好词好句就在这些“命令”中飞到了九霄云外,所以至今也没有成为伟大的莎士比亚。⑤在我两岁零三个月的时候,父亲南下武汉加入抗战洪流。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8岁。见头一面时,我觉得父亲很苍老,他刚割完阑尾,腰直不起来,我怯生生地喊了他一声“爸”,他抬起一只手臂,摸摸我的头,叫我“小乙”。我发现,在家里他很严肃,并不和孩子随便说笑,也没有什么特别亲昵的动作。他当时严重贫血,整天抱怨头昏,但还是天天离不开书桌,写《四世同堂》。⑥当朋友来看他的时候,他的话才多了起来,变得非常健谈,往往一张嘴就是一串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我总是静静地在一旁听,也免不了跟着傻笑,父亲从不赶我走,还常常指着我亲切地叫我“傻小子”。他对我的功课和成绩毫无兴趣,一次也没问过,也没辅导过,完全不放在心上。他十分欣赏我对画画有兴趣,对刻图章有兴趣,对收集邮票有兴趣,他知道我上五年级时被选为小学学生会主席时,禁不住大笑起来,以为是件很可乐的事,而且还是那句评语:这傻小子!⑦他很爱带我去访朋友,坐茶馆,上澡堂子,走在路上,总是他拄着手杖在前面,我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从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说话。后来他去了美国。⑧15岁时,他从美国回来,给我带回来的礼物是一盒矿石标本,里面有二十多块可爱的小石头,闪着各种异样的光彩,每一块都有学名,还有简单的说明。他见到我,不再叫“小乙”,而是称呼“舒乙”,而且伸出手来和我握手,好像彼此是朋友一样。握着他伸过来的手,我的心充满了惊奇,顿时感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他的小小的“傻小子”了。⑨高中毕业后,我通过了留学苏联的考试,父亲很高兴。他三次到苏联去,都要专程到列宁格勒来看我。他很少给我写信,但是常常得意地对朋友们说:“儿子是学理工的,学的是木头里炼酒精!”⑩对我的恋爱婚事,父亲表示完全尊重孩子的选择。婚礼当天,他请了两桌客,招待亲家和老友,他还送给我们一幅亲笔写的大条幅,红纸上八个大字:“勤俭持家,健康是福”。可惜,后来条幅遭到了意外破坏,残破不堪,但却是我最珍贵的宝贝。⑪父亲死后,我一个人曾在太平湖畔陪他度过一个夜晚。那夜,______。⑫我很悲伤,我也很幸运。(选自《笔墨华夏》,有删改)文章第④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第④段采用了插叙的手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解析】考查对记叙顺序的理解和作用分析。解答时,首先根据段落内容判断记叙顺序再结合上下文和主旨分析其作用。通过第④段中“父亲在后来写的幽默小文中,多次提到他的一女一儿‘均狡猾可喜’:他常常要当马当牛,在地上爬来爬去,还要学牛叫,小胖子常常下令让他‘开步走’,可是永远不喊‘立正’,走起来没完。无数个刚想起来的好词好句就在这些‘命令’中飞到了九霄云外,所以至今也没有成为伟大的莎士比亚”的内容可知,采用了插叙的记叙手法。根据表达方式、情节上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的事情或片段。以使读者对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联系第⑤段中“在我两岁零三个月的时候,父亲南下武汉加入抗战洪流。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8岁。见头一面时,我觉得父亲很苍老,他刚割完阑尾,腰直不起来,我怯生生地喊了他一声‘爸’,他抬起一只手臂,摸摸我的头,叫我‘小乙’。我发现,在家里他很严肃,并不和孩子随便说笑,也没有什么特别亲昵的动作”的内容可知,为下文做了铺垫,丰富了文章内容。题型二叙述视角(2022·山东济南)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你是排长我是兵①总是想起老韩,《人民文学》的同事私下里也叫他“韩排”,因为他在部队当过排长。②我当兵那年,老韩已经是排长了。我的排长是山东人,和老韩很是相像:皮肤黢黑,身量高挑,话也不多。排长日常和兵住在一起,如果是大通铺,会睡在炕头或炕尾。他平常会斜挎一支带皮套的五四式手枪,在兵眼里,非常威风。我对排长由衷的敬慕,和他的这一英姿极为有关。晚上,他会把手枪挂在炕头的挂钩上,我几次想把玩一下这支令我神往的手枪,只因排长不怒自威,没敢。③怎么认识老韩的,记不清了,应该是在一次作家聚会上。反正,一聊天就生出几分敬畏。他与排长都姓韩,神情举止又酷似。于是,就像玩旋转木马,在我心里,一种距离一下子定格了:他是排长我是兵。④那时,老韩是《人民文学》二编室主任,已是极有名的作家。我也曾读过一篇他的散文,字字珠现、文采飞扬、大气磅礴。很少见老韩滔滔不绝,一般作“嗯”“啊”的点头状,间或发几句宏论,自带气场,总是一副很深沉的样子。⑤我曾在一家刊物主事,刊物发行不好,眼瞅着要黄摊儿。为了扭转被动局面,我策划了一个电视专题片进行营销,需请一位有影响力的作家出镜,为刊物说几句好话。我立即想到了老韩。我很不好意思开口,因为一分钱劳务费都没有,加之老韩性格一向高傲,我担心他会不情愿。可急着录制,便向他讲了我们的窘况。“得,别说了,我去。”第二天他很早就来到杂志社,录制完已近中午。我十分过意不去,说:“老韩,中午请你吃饭吧。”老韩一笑:“穷得都叮当响了,请我吃什么饭呀,给你们杂志社省俩钱吧!”说完,一偏腿,飞身跨上自行车,疾行而去。⑥我对老韩敬重有加,除了他与我的排长在形象上重叠,让我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外,还有一个原因。那是1995年初冬的一天,天朗气清。老韩突然给我电话,电话里风轻云淡地说,你写篇稿子吧。我喜出望外,立马投入采访,完成了报告文学《世纪之泣》。在1996年7月的《人民文学》发表后不久,老韩告诉我作品获奖了。我永远难忘那次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十分盛大的颁奖仪式。过后和老韩闲聊,我说我有一个“世纪三部曲”写作计划,老韩听了点点头,平静地说道:“你写吧,我都用。”他说话的语气波澜不惊,就像我当年在连队当兵,排长在晚点名时肯定了我两句。⑦我的眼前展开了一幅诱人的画卷,我像一只即将放飞的雏鹰,对未来的世界心驰神往跃跃欲试。⑧这以后,又给过老韩几篇稿件,也无一退稿。现在回想起来,上世纪90年代,是文学的黄金时代,各大名刊更是文学爱好者心中的圣地。对于一个没什么名气的文学写作者来说,有“国刊”之誉的《人民文学》会上门约稿,几次投稿都被采用,该是一份多么厚重的信任和荣幸!⑨其实老韩牛得很。老韩有两句“名言”:一句是“《人民文学》发一本也是大刊”;还有一句是“我从不轻易约稿,愿意写就给我,不愿意写决不强求”。1997年我调入《人民文学》杂志社,和他在一个办公室,更是有机会领略到了老韩的磊落和风骨。一次他接电话,只是简短的几句对话,听得出对方是因为一篇稿子和他套近乎。老韩表情有些不耐烦,应付了几句,见对方仍不挂电话,脸一下拉下来:“稿子用不用有标准,质量不行,你说出大天也没用。”挂断电话他“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一中2025届高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 2025年镁、钛相关常用有色金属加工材项目建议书
- 一般护理常规管理
- 2025届白山市重点中学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资阳市高中2025届高考冲刺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血液净化类产品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油底壳项目建设方案
- 2025年锰铁项目建议书
- 2025年高纯金属及氧化物项目合作计划书
-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声乐(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水果分选机设计说明书
- 7 健康看电视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 DL∕T 622-2012 立式水轮发电机弹性金属塑料推力轴瓦技术条件
- GB/T 44193-2024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基本要求
- DL-T-298-2011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电晕检测与评定导则
- JT-T-620-2018零担货物道路运输服务规范
- J22J255 河北省建筑图集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构造(六)(双限位连接件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系统建筑构造)DBJT02-208-2022
- 2024-2030年中国摩擦焊接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模)附答案
- 第15课 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全一册
- MOOC 颈肩腰腿痛中医防治-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